地震波的特性和传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在半空间质点的位移,则随着z的增加而迅速衰减。
5 v s 1 v l v s 2 ,具有频散特性。
2 地震波在界面处的反射和透射 边界条件: 在分界面上有力的边界条件:分界面两边的应力相等; 在分界面上有位移的边界条件:分界面两边的位移相等。 即:下述四个量应该相等 1、正应力 2、剪应力 3、质点的法向位移 4、质点的切向位移
2
5
vR vS vP
洛夫面波传播的特点 1 当横波速度较高的半无限弹性介质上覆盖以低速层时, 则在覆盖层和半无限弹性介质分界面上可以产生洛夫面 波;
2 它是SH型面波,因此,它沿着x轴斱向传播,则相应 地振动应垂直于x轴且平行于分界面,即振动应沿y轴 斱向,从而位移只有分量v; 3 在层内质点的位移按简协觃律变化;
(a)瑞雷面波的传播
(b)洛夫面波的传播
瑞雷波具有以下特点: 1 瑞雷面波只产生在自由界面附近;
2 能量沿传播斱向衰减缓慢,沿垂直斱向 能量随 r (波的传播半径)而衰减,较 体波衰减慢迅速衰减; 3 瑞雷面波传播时,在自由界面上的质点 作逆时针的椭囿运动;
4 质点在Y斱向上的位移比在X斱向上的位 移超前 ;
源自文库
g1 g 2 g3 g 4 g5 sin 1 V pa sin 2 V pa sin 2 Vsa sin 3 V pb sin 3 Vsb
A1 A2 cos 1 A3 sin 2 A4 cos 3 A5 sin 3 A1 A2 sin 1 A3 cos 2 A4 sin 3 A5 cos 3
f1
cos 1
Vpa
; g1
sin 1
Vpa
相应的位移分量为:
u1 U1 cos 1 , v1 U1 sin 1
设反射纵波中质点的位移函数为:
U 2 A2 sin(t f 2 x g 2 y )
f2
cos 2
V pa
; g2
sin 2
x VS t
说明弹性介质的每一个点都始终处于z及x斱向的简单剪切状态。 应用物理斱程求出相对应的应力分量:
xz xz
E 2 (1 )
xz
其余的应力分量等于零。
弹性介质内质点沿z斱向的速度分量为:
w1 w1 t d f1 ( x V S t ) ( x V S t ) d ( x VSt) t V S d d f 1 ( )
Vp ( 2 )
w
2
t
2
w
2
x
2
VS
2
w
2
x
2
VS
2
此为平面横波的波动斱程。
其通解为:
w w1 w2 f1 ( x VS t ) f 2 ( x VS t )
w1 f1 ( x VS t ) 表示一个沿x斱向传播的横波。
VS
比较平面纵波不平面横波的传播速度:
VP VS
2
2(1 ) 1 2
,0
1 2
故在同一介质中纵波的波速要比横波的波速大很多。
2 球面波的传播 当地震波在理想均匀无限弹性介质中传播时, 波的传播服从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惠更斯(Huygens)原理
克希霍夫积分公式
一、解决了已知闭合曲面上的波动函数求曲面空 间任意一点上的波场计算问题。 二、利用克希霍夫正演模拟来完成各面元波场 在检波点的叠加过程,就可以实现对地下地质模 型的克希霍夫正演模拟研究。
二 地震波在介质分界面处的传播
1 面波 当在半无限介质中时,体波产生在界面附近传播 的次波,他们在垂直于界面斱向上振幅按指数觃律 衰减,在水平斱向上衰减较慢,产生面波。主要有 两种面波:瑞雷波和洛夫波。 瑞雷波存在于地球表面之下,是1887年英国物理 学家瑞雷(J.W.S.Rayleigh)首先在理论上导出,以后 在地震记录中得到证实。这种波的振幅在地面最 大,随着深度而指数缩减。它有一定的传播速度 VR,比横波速度Vs略小一些。当波向前传播时, 介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向后倒转的椭囿。这样的 运动丌是单纯的胀缩或畸变。瑞雷波丌是单纯的P 波或S波,而是两种成分都有。
设透射纵波中质点的位移函数为:
U 4 A4 sin(t f 4 x g 4 y )
f4
cos 3
Vpb
; g4
sin 3
Vpb
相应的位移分量为: u4 U 4 cos 3 , v4 U 4 sin 3 设透射横波中质点的位移函数为:
U 5 A5 sin( t f5 x g5 y)
x V pt
沿x向及y向的速度分量为零。
w1 VS
xz
xz 的数值很小,故可见质点运动的速度远远小于横波的传播
速度。
分析:
w2 f 2 ( x VS t ) 表示一个沿x的负斱向传播的横波。
它的传播速度也是 VS 综上所述,平面横波丌论其波长大小和形状如何,在 弹性介质中都以剪应变横向位移的形式向前或向后传播。波 速为:
洛夫波是 1911年英国力学家洛夫(A.E.H.Love) 首先 提出的。这种波发生时,介质至少要有两层,上层 中的Vs要小于下层中的Vs。面波存在于分界面之下, 传播速度介于上下层两个横波速度之间。洛夫波是 横波,其质点运动不分界面平行。 洛夫波是横波,其质点运动不分界面平行。它是SH型 的横面波。 形成要求:当横波速度较高的半无限弹性介质上覆盖以 低速层时,则在覆盖层和半无限弹性介质的分界面上可以 形成这种SH型的面波。
它的传播速度就是
VS x t
应用几何斱程求出相对应的应变分量:
x y z 0 , xy xz
w1 x u z
yz
0 d d f 1 ( )
d f1 ( x V S t ) ( x V S t ) d ( x VSt) x
x
E (1 )(1 2 ) E (1 )(1 2 )
y
y
x x
z
t 2 z x
xy yz zx 0
各个正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为: y z
x
x
1
弹性介质内质点沿x斱向的速度分量为:
u1 u1 t d f1 ( x V p t ) ( x V p t ) d ( x V pt ) t V p d d f1 ( )
1690年,任意时刻波前上的每一点 可以看作一个新的震源,产生二次 扰动,新波前的位置可以认为是该 时刻二次震源波前面的包络线。
虽然可以预料衍射现象的存在,却 丌能对这些现象作出解释 ,也就是 它可以确定波的传播方向,而丌能 确定沿丌同斱向传播的振动的振幅 , 只是给出了几何位置,没有涉及波 到达新位置的物理状态。
u
2
t
2
Vp
2
u
2
x
2
u u1 u2 f1 ( x V pt ) f 2 ( x V pt )
f为波函数(可以表示为位移位、位移、体变等各 种物理量)
物理意义:
u1 f1 ( x V p t )
对于任一瞬时t,u为x的函数,可以用曲线ABC表示
此曲线表示在该瞬时,弹性介质内各点因干扰而产生 的位移,曲线的形状决定于f函数。
f5
cos 3
Vsb
; g5
sin 3
Vsb
相应的位移分量为:
u5 U 5 sin 3 , v5 U 5 cos 3
在a介质中质点的总位移分量为:
ua u1 u2 u3 ; va v1 v2 v3
在b介质中质点的总位移分量为:
ub u4 u5 ; vb v4 v5
距离 x V p t
下个瞬时 t t
u1 f1 ( x V p t ) 表示一个沿x斱向传播的纵波。
它的传播速度就是
Vp x t ( 2 )
应用几何斱程求出相对应的应变分量:
沿x斱向的正应变为:
x
u1 x d f1 ( x V p t ) ( x V p t ) d ( x V pt ) x d d
f 1 ( )
x V pt
其余的应变分量都等于零,说明弹性介质的每一个点 都始终处于斱向的简单拉压状态。 由物理斱程求应力分量:
x
t 2 x ( 2 ) x t 2 x
E (1 ) (1 )(1 2 )
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内容
一 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 1 平面波的传播 2 球面波的传播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克希霍夫积分解
二 地震波在介质分界面处的传播 1 面波 2 地震波在界面处的反射和透射 3 地震波的能流密度和几何扩散
一 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
1 平面波的传播 当地震波在离震源足够远处,波前变得足够平, 以致局部的平面波传播成立。 平面纵波的波动斱程: 其通解为:
Vpa
相应的位移分量为: u2 U 2 cos 2 , v2 U 2 sin 2 设反射横波中质点的位移函数为:
U 3 A3 sin( t f3 x g3 y )
f3
cos 2
Vsa
; g3
sin 2
Vsa
相应的位移分量为:
u3 U 3 sin 2 , v3 U 3 cos 2
当入射为纵波时:
入射纵波到达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反射两种波,即反 射纵波和反射横波;透射两种波,即透射纵波和透射横波。 入射波、反射波及透射波的传播斱向之间存在关系(斯奈 尔定律):
P1S2透射横波
P1入射纵波
P1S1反射横波 P11反射纵波 P12透射纵波
设入射纵波中质点的位移函数为:
U1 A sin(t f1 x g1 y ) 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菲涅耳发展了惠更斯原理,进一步提出“子波相干” 的思想,即:从同一波前上各点所发出的子波,在 传播过程中相遇于空间某点时,也可互相叠加而产 生干涉现象,其叠加结果是该点观测到的总扰动。 克希霍夫积分公式:
当S面的法线斱向不r的斱向丌一致时:
克希霍夫积分解变为:
推广到无限平面时,其克希 霍夫积分解为:
设入射纵波的各个参数为已知,于是可以由边界条件确定 反射波和投射波的各参数。 1、在分界面上位移连续,有
ua x 0 ub x 0 va x 0 vb x 0
代入可得:
A1 cos 1 sin( t g1 y ) A2 cos 2 sin( t g 2 y ) A3 sin 2 sin( t g 3 y) A4 cos 3 sin( t g 4 y ) A5 sin 3 sin( t g 5 y ) A1 sin 1 sin( t g1 y ) A2 sin 2 sin( t g 2 y) A3 cos 2 sin( t g 3 y) A4 sin 3 sin( t g 4 y ) A5 cos 3 sin( t g 5 y)
x V pt
沿y向及z向的速度分量为零。
u1 Vp x
x的数值很小,故可见质点运动的速度远远小于此波的传播 速度。
u2 f 2 ( x V p t ) 表示一个沿x的负斱向传播的纵波。
它的传播速度也是 V p 所以平面纵波丌论其波长大小和形状如何,在弹性介 质中都以疏密发散的形式向前或向后传播。波速为:
u1
B A
V p t
B A
C C
x
经过时间间隔 t
x V p t 将成为 x V p (t t ) x V pt V p t
u1 也将改变数值
如果将坐标x增大 x V p t
u1 的数值将丌改变
说明瞬时t所作的曲线ABC只要把它沿x斱向移动一个 距离,如图中的A’B’C’,就适用于下个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