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Nigel Wiseman的中医术语翻译策略研究
中医疾病名称英译方法研究
淫 基 金 项 目 院 江 西 省 高 校 人 文 社 科 项 目 野 中 医 内 科 疾 病 名 称 术 语 英 译 标 准 的 对 比 研 究 冶 渊 YY162001 冤 遥 64 科技视界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对应性原则院英译词尽量与中文学术内涵相对应袁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遥 我们在翻译时既要考虑到中医的 独特性袁 又要考虑到中医与西医的共同之处遥 部分中 医学概念与西医较为接近袁 可以采用相应的术语予以 翻译遥 如野牛皮癣冶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指的野银屑 病 冶 袁 就 用 psoriasis 翻 译 袁 野 瘿 冶 指 甲 状 腺 肿 大 袁 就 用 goiter 翻 译 遥
科技视界
热 译 为 stomach heat 而 不 是 heat in the stomach 等 等 遥 湿 热 痢 译 为 damp - heat dysentery 而 不 是 dysentery caused by damp and heat 袁 内 伤 发 热 病 internal - injury fever 袁 而 不 是 fever due to internal injury 袁 肝 肾 两 虚 译 为 liver - kidney deficiency 而 不 是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 遥民 族 性 原 则 院 中 医 是 中 华 民 族 特 有 的 医 学 体 系 袁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袁 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应予以体现遥 由于文化的差异袁 部分中医术语在英文中找不到相同 或相近的对应语遥 还有部分中医术语在英语中表面上 有 对 应 语 袁 但 没 有 中 医 的 内 涵 袁 如 表 exterior 尧 里 interior 尧 六 淫 渊 风 wind 尧 寒 cold 尧 暑 summer - heat 尧 湿 dampness 燥 dryness 尧 火 fire 冤 等 等 袁 我 们 可 以 赋 予 这 些 词 语 民 族 内 涵 和在中医文化中的含义袁并加以推广遥
Nigel Wiseman与李照国学术思想对比研究
Pes 指定 为其 出版物的 中医英文词汇标准。 rs) 李照 国是我 国培养 的第一名 中医英语翻译方向的硕士 研究生。后在上海 中医药 大学攻 读博 士学 位 , 师从 李 鼎教 授。现为上海 中医药 大学外语 教学 中心主任 、 教授 。其关 予翻译的著作 , 翻译 理论 到翻译 教材 , 从 从古文到现代文都 有所 涉及。 目前已发表论文 、 杂感 、 札记等 7 O余篇 , 出版论 著I 、 4部 译著 2 O余部 。 两位学者不仅 自己长期 从事 中医英语 翻译工作 , 有丰 富的实践 经验 , 而且对 中医英语 翻译 理论有诸多论述 , 从他 们的论著可以看 出两 位学者 一个 共 同的研究倾 向: 他们 在 研究 中医翻译时都十分关注 中医术语 的翻译 。Wi m n的 s a e 9部理论著作中有 8部是 关于 中医词 汇和术语 的 , 照 国 李 的1 4部著作 中也有 6部纯粹是关 于 中医词 汇和术语 。这 反映了在语言的各个层 面上 , 们研究 的重 点是 术语 翻译 他 研究 。但由于他们个人 的学术经 历不 同, 两位学者 可 以分
Ngl sm n 魏遁杰 ) 生 于英 国, ie Wi a ( e 。 曾获西班 牙语 、 德 语翻译学士学位 。2 0 0 0年 获补充健 康 应用语 言学 博 士学
位 ( otrei o pe et yH a h ad A pi i us dco t nC m lm n r el n pl d Ln i a a t e g .
浅析中医术语英译的若干问题
浅析中医术语英译的若干问题黄鑫【摘要】目前中医术语英译存在许多混乱现象,应逐步加以规范。
在归化法和异化法之间,应以归化法为主,适当采用异化法;在音译和意译之间,应以意译为主,没有合适意译方法时,方采取音译;释译法行文冗长,应尽量少用;拉丁语翻译本质上仍是一种注释,应尽量避免。
%The confus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for term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be gradually regulated. We suggest that naturalization is prior to alienation, translation is prior to translit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Latin translation should be avoided because of their lengthy wording.【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术语》【年(卷),期】2012(014)002【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中医;术语;英译【作者】黄鑫【作者单位】中医古籍出版社,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04;H059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与日俱增。
而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医的翻译问题也日益突出,影响了其对外传播与交流。
中医术语作为中医学理论及实践体系的基石,可以分为基本理论术语和名称术语两类[1]。
中医术语具有中华文化色彩浓厚、内涵深奥抽象、规范性差等特点,并且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现象较普遍,故翻译难度较大,翻译状况比较混乱。
鉴于目前中医名词英译的混乱状况,本文就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一归化与异化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
所谓归化翻译是指以目标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
关联顺应论下《伤寒论》英译本文化缺省对比研究
2019年第07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舞、梦中妩媚、倚高阁,空等相思之人归来,让听众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词的后半部分,时空都发生了变化,时间从黄昏转到了黎明,空间也从室内转到室外。
与原词相比,修改之后的词,前后文营造的意境更为统一。
春伤、残烛、晓风、归雁和“倦”、“化”、“凉”、“怅”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系列跳跃的画面,让节奏更加紧凑,进一步增强了伊人等不到归人的哀怨之情,造成情景交融的效果。
词的末尾一句“天水间谁抚琴断肠”更是空间感十足,给人一种立体的震撼。
茫茫天水之间,一个孤独的抚琴人肝肠欲断,悲伤之情难以言表,从而把整曲推上了情感高潮。
整体上看,原词前半部分所渲染的幽怨气氛被其后半部分那种相对轻快、活泼的文风所冲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前后意境的割裂。
相比原词,刘欢的改词确实使得意境得到了统一,给听众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震撼。
可以看出,改后的歌词少了些许空灵,多了些许悲凉,少了几分现代韵味,而多了几分墨色古香。
仅从意象上,修改之后的词比原词在整体意境的营造上更上一层楼。
这些意象的使用不仅使歌词利用图像进行叙事成为可能,而且歌词创作者可以通过类似蒙太奇的手法对歌词进行剪辑和重组图像,完全打破了时空界限,在时空的大幅度跳跃中扩大歌词表现生活的容量,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一过程需要作者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文字功底的要求相当高。
3传承古典文化,尊重历史和事实诗词与音乐本就密不可分,从最早的诗经开始,到后来的唐诗宋词,无不有唱的功能。
钟嵘《诗品》中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让我们看出“诗”和“歌”的确是一对亲密组合。
歌舞的形式是古人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如果能够在流行歌曲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势必能够提高流行歌曲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流行歌曲不一样的风格特征。
如何才能将历史经典进行现代转换呢?这就成为很多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流行歌曲古典化即是在这方面的大胆尝试。
NigelWiseman的中医翻译思想评介
第11卷第2期1998年5月中国科技翻译CHINES E S CIENCE &T ECHNOLOGY T RANS LATORS JOURNAL Vol.11.No.2M ay 1998・译海论坛・N igel Wiseman 的中医翻译思想评介李照国(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 200032)Abstract N ig el W iseman is an impor tant resear cher in the st udy o n the tr anslation of T CM (tr aditio nal chinese medicine)in the west.His ideas on T CM tr anslat ion r eflects the curr ent tr end of T CM tra nsla-tio n study in the w est.T his paper br iefly intro duces and comments on his under st anding ,pr actice and study of T CM tr anslation ,especially his semantic analy sis ,classification r esea rch ,t ranslatio n st udy and standar diza tio n appro ach a bo ut the ter minolog y o f T CM.Key words tr 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 anslatio n tax olog y standardization ter minolog y收稿日期:1997—06—23/41 1995年,一本由外国人编写的《汉英英汉中医辞典》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中医术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目前,在中国和国际上,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 译没有形成公认的标准,由于标准的缺失,造成了 中医英译的混乱[3]113 ,影响了中医药在国际的传播 和发展。这就出现了同一概念中医术语有多种不 同的翻 译。例 如,“证”的 译 法 有 symptom、sign、 syndrome 和 pattern; “五行”的翻译有 Wuxing、five elements、five phrases、five xing 等译法; 而单一个 “虚”就有近十种译名,有 vacuity、deficiency、insufficiency、asthenia、empty、lacking、w eak 或拼音 XU 等。出版的中医药词典应具有权威性,对中医药翻 译应具有指导性。可是目前在不同的词典里中医 名词术语译名也不统一,如欧明等的《汉英中医词 典》,谢竹藩的《汉英中医药分类辞典》,金魁和的 《汉英医学大词典》和原一祥等的《汉英双解中医 大词典》[4]172 。甚至在同一本医学词典中同一术 语译法多样。例 如 在《汉 英 医 学 大 词 典》中,“清 热”译成 reducing fever、clearing heat、clearing aw ay heat、removing heat、removing pathogenic heat 等。 这些不统一的译名使译入语国家人们无法准确理 解中医,影响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1. 中医术语翻译缺乏理论指导 中医术语的翻译经历了几个世纪,张登峰等把 中医翻译分为五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秦汉时期开 始,第五个阶段到 20 世纪 80 年代渐趋成熟时期。 然而对中医翻译理论的研究却起步于第五阶段,20
收稿日期: 2016 - 06 - 09 作者简介: 张 莉( 1967 - ) ,女,辽宁建平人,副教授,硕士。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之对比研究
4.1 适应选择之语言维度 在上述四种译法中袁直译使术语简洁袁解释性翻译冗长但使译语
易于理解遥 借用西医词汇能提供简洁术语形式尧帮助理解中医术语的 本质袁但很难实现功能对等遥 音译词抽象难懂袁往往需要有补充性的注 解袁这样就不具有术语的简洁性特征遥 音译法使用较少袁它主要用于翻 译一些脉象名和独一无二的概念遥
陈国霆 权洪峰 付雪艳 李婷婷 董 琳 渊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袁宁夏 银川 750004冤
揖摘 要铱回族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一部分袁对脑卒中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治则遥 但由于治疗脑卒中回药方剂中药物名称多以阿拉 伯语的音译名记载,致使回药方剂临床应用受限遥 本文以现存医学著作摘抄本以及期刊检索收集并整理治疗脑卒中的回药方剂袁对其中使用频 次较多的回药阿拉伯名进行考证,便于回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遥
咱责任编辑院许丽暂
淫基金项目院宁夏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遥 通讯作者: 董琳袁讲师遥
渊上接第 47 页冤略次之袁而魏迺杰根本不用此法遥 李照国翻译的大部分 术语都与病名相关袁 其内涵与西医术语相似袁 譬如 野鹅掌风冶tinea manuum遥 这表明中西医学在人体健康尧生理和病理方面极高的一致性遥 其次袁在形式和内容都忠于源语言时直译能促进文化传播袁因为它更能 如实传递文化信息且维持文化多样性遥 然而地区经济不平等往往带来 文化交流不平等袁 译者应该提高文化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文化霸 权的消极影响遥 可见直译法能够被用来对抗文化霸权尧保护野弱文化冶不 被误解或歪曲遥 魏迺杰直译的中医术语超过总数的九成袁他认为只有直 译才能准确地反映中医原貌遥 如果野风火眼冶被译为 acute conjunctivitis袁 会使人对中医的病机和中医的野风冶尧野火冶概念理解不清遥
对于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的一些意见
對於《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英譯》的一些意見Nigel Wiseman (魏迺杰,英國)(長庚大學中醫學系 臺灣)馮曄(長庚紀念醫院 臺灣)English Abstract: This paper offers criticism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mmon Terms in Chinese Medicine"(2004) by Professor Xie Zhufan. Criticisms of specific term choices are listed under the following headings: 1. Selection of Chinese Terms;2. Poor Term Choices;3. Poor Grammar and Style;4. One Term with Multiple Translations (Inconsistency);5. Multiple Terms with one Translation;6. Overuse of Pinyin;7. Overuse of Modern Medical Terms.2004年10月20~2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區分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北京舉行中醫藥名詞術語標準化研討會,其重要結果之一,是選擇謝竹藩教授主編的《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英譯》一書作為WHO進一步討論中醫英文名詞標準化的根據。
為了確保中醫英文名詞的合理選訂,筆者想提出一些意見。
謝教授從事中醫名詞英譯工作多年,經驗豐富,其2004年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英譯》的英文名詞,相較於過去許多漢英中醫名詞詞表所提出的中醫英文名詞呈現大幅的進步,主要是因為它肯定名詞術語常規的翻譯方法,也就是直譯(仿造),並避免冗長義譯的翻譯方式。
書中謝教授採用筆者著作中所出現的許多英文名詞,筆者覺得很高興。
浅析《伤寒论》中医术语的英译策略
浅析《伤寒论》中医术语的英译策略《伤寒杂病论》是我国中医学历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在指导后世行医和中医西传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过后人的继承和发扬,现分为论内伤杂病的《金匮要略》和专门论述外感病的《伤寒论》。
随着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不断深入,《伤寒论》的英译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着重探讨《伤寒论》中方名和病症名的英译方法,以此分析总结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旨在提出优良译法,以在中医文化传播过程中得到推广,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文化的内涵。
标签:《伤寒论》中医文化中医术语英译策略一、引言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对中医学的跨文化传播高度重视,于2009年4月下发《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强调:“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传统医药活动,进一步开展与外国政府间的中医药交流合作,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
在我国对外援助、政府合作项目中增加中医药项目。
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国际传播。
”[1]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多元文化的产物。
儒家强调的“和谐之境”,道家强调的“妙道之境”,佛家强调的“圆融之境”,均对其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度日增;同时,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热度也逐渐增加,使得拥有两千年发展历程的中医文化,又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医学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典籍资料。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医走向世界,将中医理论典籍翻译成外文的大形势迫在眉睫。
译本的质量不但会影响到中医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更关系到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由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英国魏?杰中医术语翻译研究
英国魏?杰中医术语翻译研究
李阳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4(000)023
【摘要】一、魏迺杰(Nigel Wiseman简介)(Nigel Wiseman,1954-),英国著名中医翻译专家,1976年在爱丁堡海瑞尔沃特大学(Herriot Watt University)本科毕业,获西班牙语、德语翻译学士学位。
现在台湾中国医科大学(China Medical College)从事中医英语和医学拉丁语教学、中医翻译研究工作。
2000年。
【总页数】2页(P109-110)
【作者】李阳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联理论观照下的中医翻译——从李约瑟和魏迺杰的中医翻译观谈起 [J], 李成华
2.从魏迺杰的《实用英文中医辞典》看专科词典编纂 [J], 叶莹
3.关联理论观照下的中医翻译——从李约瑟和魏迺杰的中医翻译观谈起 [J], 李成华;
4.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中医翻译研究——以中医翻译名家魏迺杰为例 [J], 周义斌
5.从目的论角度试析《伤寒论》中医方剂名称的英译——以罗希文版本和魏廼杰版本为例 [J], 叶烨;赵海磊;周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国Nigel Wiseman的中医术语翻译策略研究
英国Nigel Wiseman的中医术语翻译策略研究【摘要】Wiseman的中医翻译观在海外颇有影响,但在我国却鲜为人知。
本着繁荣中医翻译事业及促进中医翻译研究的精神,本文试根据Wiseman 本人的有关论著对其中医翻译思想加以概要地介绍,供国内中医翻译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wiseman,中医术语,翻译策略一、魏迺杰(Nigel Wiseman简介)(Nigel Wiseman,1954-),英国著名中医翻译专家,1976年在爱丁堡海瑞尔沃特大学(Herriot Watt University)本科毕业,获西班牙语、德语翻译学士学位。
现在台湾中国医科大学(China Medical College)从事中医英语和医学拉丁语教学、中医翻译研究工作。
2000年,他获英国埃克塞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xeter)补充健康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doctorate in Complementary Health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他对中医的研究主要是用英文翻译介绍中医知识,包括中医英语翻译、中医英语语言。
二、魏迺杰中医翻译理论魏迺杰不但翻译中医,而且十分注重中医翻译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医术语翻译理论,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医英译的论文。
魏迺杰的中医系统翻译理论包括总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翻译操作方法两部分。
其中,总的指导思想他本人称之为“源语导向的方法”,魏氏在埃克塞特大学的博士论文便以——《中医术语翻译--源语导向的方法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Terms A Source-oriented approach》为题。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具体操作层面的翻译方法。
关于魏氏理论的的具体翻译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5点:①直译法:普通人熟悉的中医药名词,可翻成译入语非专业人士熟悉的普通名词,如“火fire”、“心heart”。
②仿造法:对于普通人不熟悉的中医药名词,以仿造翻译为主。
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
中医英语翻译的难点英国中医英语翻译家Nigel Wiseman 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医翻译难。
很少有人能够、更少有人原意从事这项工作”(Chinese medicine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 and there are few people able-and even fewer people willing-to do it)。
中医英语翻译难,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但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呢?李照国先生曾在《中医翻译导论》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概括:“首先,中医语言本身深奥难懂,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亦不免有诘屈聱牙之弊,更何况译成外语?其次,中医用语自身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存在着一词多义、数词同义、概念交叉等现象,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和偏差。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译文难免有‘葡萄酒被水者也’之嫌。
再次,除了汉语及具有汉文化背景的一些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等)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中都没有可供译者选择的中医对应语。
译者只有亲自到译入语中去比较筛选可能的对应语。
然而‘名物不同,传实不易’,要使译文至善至美,谈何容易?最后,中医翻译并不只限于中国,实际上大量的工作是在海外进行的。
由于译者既无方便途径交流切磋,又无协调机构咨询释疑,‘误解作者、误达读者’在所难免。
”从目前的翻译实践来看,中医翻译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对应语的缺乏由于中医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医学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所以中医上最常见的概念和最常用的词语在英语及其他欧洲各国语言中一般都缺乏现成的对应语。
例如“阴阳”、“五行”、“精气”、“气”、“命门”、“三焦”等等中医概念在英语中根本没有相应的说法,翻译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缺乏对应语又为译者的尽情发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每一位译者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某一概念或用语作出“合情合理”或能“自圆其说”的翻译。
这就是为什么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长期处于混乱状态。
中药英文说明书功能主治部分撰写的研究
中药英文说明书功能主治部分撰写的研究功能主治部分是药品说明书最重要的部分,是药品使用者选择用药的重要依据。
中医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部分的汉语句子简洁整齐,中医术语丰富,四字词语用得较多,介于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1-2],蕴含丰富的传统中医文化和哲学色彩,因此翻译起来困难较大。
很多文章认为这部分的英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医术语的翻译不统一和译文缺乏可读性。
术语翻译的不统一主要体现在一个中医术语存在着多种翻译。
例如中医术语中的“气”有“qi”、“chi”和“energy”等几种常见翻译。
权威组织已经下了很大功夫解决术语翻译不统一的问题。
例如国际卫生组织(WHO)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WFCMS)分别在2007年末和2008年初出版发行了《亚太地区国际标准传统医学词汇》和《中医英语国际标准词汇》,很多术语标准化的问题目前已经得到了解决。
译文缺乏可读性表现在词汇选择不当、句子搭配不当、甚至有语法错误等。
这主要不是译者们的英译水平低所致,而是他们缺乏医药学和药事管理知识所致。
进而,另一个不尽人意的地方是在说明书的功能主治部分中,中医术语和西医术语混杂使用,用中医理论解释中药治疗西医疾病的作用,使只了解一些西医知识和以逻辑思维为主的西方人无法理解。
更令人心急的是,仅有少数几篇论文意识到中药在欧美等国被看做是膳食补充剂(例如马伦的论文[3]),而这些文章没有研究探讨怎样解决出口至这些国家的中药说明书功能与主治的撰写问题。
课题组就这些问题开展了研究,并探讨了翻译中医术语时,利用权威词典的策略。
现报道如下。
1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查阅了CNKI能检索到的关于我国目前中药药品英文说明的论文,整理并分析了这些论文收集的英文中药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部分的结构格式与用词特点。
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了10名美国的中医专家、30名中医患者对功能主治部分的框架结构与撰写方法的看法。
通过文献法查阅并分析了美国FDA关于有利于人体的草本植物的相关法规和关于出口欧美中药情况的相关论文,探讨了出口不同国家的中药说明书的不同撰写原则与用词规则,并通过说明书实例比较分析了药品说明书和保健品说明书功效部分的不同;通过对照分析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了参考权威词典时常常被忽略的术语的翻译策略。
中医英译的美学特征及其翻译策略_朱文晓
【 中医写作与翻译 】
中医英译的美学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朱文晓
( 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 , 河南 郑州 450008 )
摘要 : 中医英译研究的范围日益拓宽 , 研究方向也日益多元化 。 本文试从 中 医 文 本 的 通 俗 美 、 简洁美、 文化美 对中医英译的美学特征及其翻译 策 略 进 行 探 讨 性 分 析 和 归 纳 , 以期为中医英译的研究提供一 和修辞美 4 个方面 , 个新的视角 。 关键词 : 中医英译 ; 美学特征 ; 翻译策略 03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R023250 ( 2010 ) 11106903 文章编号 : 1006-
“准 不 象征 , 因此在翻译时 必 须 考 虑 两 个 问 题 : 一 是 , , 准” 即是否做 到 译 文 忠 实 可 信 , 二 是“美 不 美 ” 即 是否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 。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 化独特审美观的体现 , 在中医英译中 , 译者应将自己 经过识别 、 转化 、 加工的审美体验赋之于英语译文 。 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和概念词汇的翻译通常采用 : “阴 、 qi 。 如 阳、 气” 直 接 音 译 为 yin 、yang 、 音译法 , 音译法也是用来翻译中医药古籍善本书目较好的办 法, 如《 黄帝内经》 为 Huangdi Neijing; 《本 草 纲 目 》 为 Bencao Gangmu; 《 难经 》 为 Nanjing 。 按 照 等 值 原 这类空缺词汇只 有 通 过 音 译 才 能 实 现 从 形 式 到 则, 文化内涵最大限度 的 等 值 转 换 , 同时也彰显了中医 特色及拼音文化的魅力 。 涉及中医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的理解和解 译 释性词汇 的 翻 译 通 常 采 用 直 译 法 。 如“木 克 土 ” ,“ 木 生 火 ” 译 为 wood 为 wood restricts earth generating fire , “风火 眼 ” , “里 寒 ” 译 为 wind fire eye 译为 interior cold , 尽可能 在 译 文 中 同 时 保 持 原 文 的 。 在 实 践 中 会 经 常 看 到 将“木 克 内容和形 式 当 然 , “The liver restricts the spleen ” , 土” 译作 对此种译法 。 , 人们意见亦存在 分 歧 笔 者 认 为 后 者 这 种 译 法 不 “文化传真 ” 能实现翻译 的 任 务, 因为译者固然可以 ( 采用不 同 的 补 偿 办 法 如 加 注 或 添 加 必 要 的 解 释 语 ) 来帮助 读 者 理 解 缺 失 词 汇 的 功 能 概 念 及 内 涵 , [ 3] 但绝没有 必 要 越 俎 代 疱 去 代 替 读 者 思 考 。 若 将 “木克 土 ” , 译 作“The liver restricts the spleen ” 就无 既没有保留原来 法再现中国读者理 解 中 医 的 过 程 , 五行隐喻的含义 , 五行跟五脏的关系也没有被体现 也不符合回 译 性 原 则 。 由 于 这 些 词 汇 在 英 语 出来 , 中没有对应语 , 所以翻译时 可 以 按 照“和 而 不 同 ” 的 将已有 的 词 汇 合 并 组 成 新 词 , 使 其 能 从“形 ” 原则 , 的结合实现承 载 与“形 ” 不 同 的 中 医 概 念 的“意 ” 的 功能 。 这种译法既 保 持 了 中 医 的 独 特 文 化 美 , 又为 [ 4] 英语输入了新的概念和表达法 。 谈到文化美 , 就要再说一说中医的一些常用方 剂名称的翻译 。 “白虎汤 ” , 是根据《中国古方方名考 》 白虎汤中 “白虎 ” “白色的老虎 ” 的 并不是 的意思 , 而是四象之 一, 其中白虎司 秋 令 , 秋 天 意 味 着 由 热 转 凉。 因 此, 白虎汤就是一副清热剂 , 所以有人译作 Decoction for Eliminating Heat , 这样译虽然 在 意 思 上 明 晰 易 懂 , 但 “白虎 ” 它完全丢失了 的 文 化 内 涵, 读者将无从得知 “Decoction for Eliminating Heat ” “白 虎 汤 ” 和 之间的 长此译之 , 中医药语言的特色文化美将荡然无 关系 , “现代化 ” 存, 所谓的中医 最终恐怕是以抛弃中医自 。 己的文化为代价了 诸如此类的方剂名称还有大青 龙汤 、 泰山磐石散 、 玉女煎 、 紫雪丹等 。 笔者认为 , 对 “ ” , 待这类医学文化空缺词应 尽 量 采 用 异 化 译 法 保 持中医形神之原貌 。
“零翻译”视阈下,音译在中医英译中的认知与应用探析
270 环球中医药2019年2月第12卷第2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ebruary 2019,Vol.12,No.2㊃中医英译㊃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7YJAZH130);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16⁃ZXFZ⁃117)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作者简介:赵霞(1962-),女,硕士,副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学会理事㊂研究方向:中医药典籍英译㊂E⁃mail:2975217726@通信作者:王乐鹏(1978-),博士,副教授㊂研究方向: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㊂E⁃mail:lepengwang@零翻译”视阈下,音译在中医英译中的认知与应用探析赵霞 陈秋云 张存玉 张烁 王乐鹏【摘要】 零翻译”是逆向式翻译,是在译入语中采用源语语言文字符号,使读者进入源语语言文化理解译文㊂音译是 零翻译”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英译中中国文化负载词经常使用的翻译策略㊂ 音译”策略有其相对应的语义㊁语用㊁文体等层面的要求,只有在满足相应层面要求时,才能完成文化转换,语义传达,实现交流㊂【关键词】 音译; 零翻译”; 中医英译【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9.02.034 音译”是 零翻译”的一种形式㊂中医英译中,由于文化差异,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使用音译(零翻译)较为普遍,但目前在中医英译 零翻译”框架下,对 音译”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对音译的本质,使用语境,交际目标达成,评判标准等要素并不明确,造成 音译”等 零翻译”策略在中医英译中使用原则缺位㊂中国文化负载词是体现中华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基石㊂对中国文化负载词 音译”策略的研究,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译语,统一认识,为中医英译 零翻译”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以及使用原则,同时扩展补充 零翻译”的研究范畴,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性㊂1 零翻译”的概念与内涵邱懋如教授指出 零翻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指源语中的词汇故意不译,第二层主要表现在音译(transliteration)和移译(transference)上[1]㊂在‘零翻译研究“中,罗国青指出, 零翻译”是逆向式翻译,在译入语中采用源语语言文字符号,使读者进入源语语言文化理解译文,这种翻译形式也就是移植,即绝对 零翻译”㊂在宽泛意义上,从进入源语语言文化理解译文角度看, 零翻译”包括移植与相对 零翻译”即音译㊂在实际翻译与写作事件中, 零翻译”有变异形式,包括借用(borrowing)㊁引用(citation )㊁附注(annotation )㊁伪翻译(pseudo⁃translation)与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等[2]㊂零翻译”在中医英译中主要涉及音译及其变异形式㊂与在汉语中出现字母词不同,在英译文中直接出现中文字词,译文读者的接受上存在较大困难,因此,音译是 零翻译”在中医英译中的一种主要形式㊂2 中医英译中的 音译”与 不译”不译”就是不同语言之间没有以翻译为目的的联系,也没有翻译过程,即对所涉及的各种翻译因素的考量并做出策略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消极的移植不译,可以表现为源语形式完全照搬㊂对于 不译”的解读通常来源于玄奘在翻译作为神圣文本的佛经中提出了 五不翻”原则,亦即音译的原则: 秘密故不翻(如佛经中的咒语)” 多义故不翻(一词有多意,取一意则损其余)” 此无故不翻(即源语文化中有而目的语文化中不存在的情况)” 顺古故不翻(即已存在为目的语受众所接受的音译形式)”和 生善故不翻(即翻译不能完全体现尊重之念)”[3]㊂但从译者的主观意图来看, 五不翻”所涉及的源语在语义层面并非不能翻译,而是出于对宗教教义的尊崇,以及译语的统一等目的,所使用的 零翻译”策略㊂因此,这里的 不译”是指 音译”而非前文的 不译”㊂中医英译中,由于文化的不可通约性,很多研究者认为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宜采用 不译” 音译㊁文内加注㊁脚注等翻译方法㊂此处的 不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翻译,而是出于文化传播㊁避免歧义等方面的考量,而采取的一种 零翻译”策略㊂如中国政府2012年‘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中医药发展中‘黄帝内经“译为Huangdi Neijing ㊂‘黄帝内经“有多个英译文,如Inner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Yellow Emperor ’s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 ,Internal Classic Medicine of Yellow Emperor 等,虽可满足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之目的,但缺少不同文化间文化信息的等效传递,无法尽显译出语丰富深厚的历史风貌㊂作为政府文件,为保持中医文化㊁中国文化,译文有意识采用了音译㊂考虑到传播因素,在译文之后加注Inner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㊂因环球中医药2019年2月第12卷第2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ebruary2019,Vol.12,No.2271此, 音译”与 不译”并不是同一概念㊂3 音译”在中医英译中的应用分析3.1 音译”的理论依据尤金㊃奈达(Eugene Nida)在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将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提出 对等原则”,并在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中进一步指出:等值有两种不同类型,形式对等㊁动态对等㊂形式对等关注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在目的语中,对源语的传达,侧重语义㊁概念对等的同时注重文本体裁风格的对等,如经典的翻译在目的语中使用与其相对应的修辞㊁句式与语篇,使源语与目的语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对等㊂动态对等的基础是 等效原则”,其标准 接受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和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存在的关系相同”,也就是译者为读者创造与其自身文化语境相关联的译文,侧重文本信息的传达㊂在实际翻译中,两种对等原则可以相辅相成㊂克里斯汀娜㊃诺德(Christina Nord)在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4]中对功能学派理论进行了梳理,提出 功能加忠实”(functionality plus loyalty)的指导原则,关注翻译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㊂忠实是衡量译文的永恒标准,好的译文应即 忠于原文的意义”又 忠于原文的意境”[5]㊂由于 零翻译”的 逆向式”特质,目的语译文体现了对等与忠实原则,并以 异化”方式传达中医药文化,引入不同于英语地区的文化观念㊂正如劳伦斯㊃韦努蒂(Venuti, 1995)在 对翻译重新思考”中提倡使用新的翻译手段,在翻译中虚化两者界限,采用多种 异化”手段等翻译方法[6]㊂韦努蒂并非反对忠实翻译,而是从文化对等㊁源文本与目的语文本内涵对等角度阐释翻译,在这一点上与 零翻译”原则相契合㊂3.2 音译”在中医英译中的应用邱懋如教授认为音译是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不对等引起的,译者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转写源语言的发音,用目的语的文字拼读,帮助受众理解译文,保留源语的文化内涵,同时适应目的语拼写㊁发音规则㊂ 音译”作为逆向式翻译,其在目标语中的作用机理是受到目标语语义㊁语用㊁文体的制约,必须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能为读者所接受,常常与其他翻译形式一起使用㊂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是在目标语结构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再现原文意义和语境㊂如果一个比喻在译语中是无意义的,则语义翻译有时要对其进行解释说明㊂一般来说, 音译”更多的是在词语或术语层面使用,但英汉 音译”与汉英 音译”由于文化比重的差异,翻译程度与读者的接受度有所差异,如clone和它的中译文 克隆㊂根据牛津高阶英汉词典,clone的解释为:(any of a)group of plants or organisms produced sexually from one another㊂无性繁殖系(的个体)㊂克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 克”有四部分含意:能;克服;攻下据点;消化㊂ 隆”:盛大;兴盛;深厚;程度深;凸出;姓氏等㊂clone属于生物技术,汉语中没有对应语㊂音译时采用与clone发音近似,并能反映其内涵的汉语字词,把字母词转换为具有音㊁形㊁意的汉字 克隆”,从字面上可以推断词的意思,为字母词增加了声㊁形㊁义等汉字特征㊂英汉翻译中除音译外还有一些移植现象,如computed(computerized)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X线扫描术,在汉语中普遍以 CT”的形式直接使用,基本没有理解障碍㊂汉英词汇音译分为两个层面,词义与文化㊂有些词语可以在目的语中找到近似对应物,但由于翻译目的不同,而使用 零翻译” 音译,如 五行”;有些没有对应语,只能采用音译㊁加注等,如 阴阳”等㊂据‘说文“所言:阴,暗也㊂水之南,山之北也㊂阳,高明也[7]㊂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㊂翻译时,由于英文国家对世界的认知不同于中国文化,没有类似认识论与方法论,所以没有直接对应语,也没有适宜的词汇能将其解释清楚,为把这一哲学理念介绍进英语,采用了音译yin and yang(Yin and Yang)㊂但从汉字角度看,在其转换为字母词时,会失去汉字因形见意的特征:阝部指渐进的过程,与 月”一起可以联想起月亮,黑夜等意象,是为阴,反之则为明亮㊂虽然在因形见意方面有缺失,与其他译法所引起的文化缺失相比yin and yang是一个文化损失最少的译文,也形成了以此为基础的相关术语与语句的翻译㊂如:阴平阳秘balance between yin and yang;阴阳相乘yin and yang affect each other;阴阳互根yin and yang are mutually dependent,或yin is rooted in yang and yang is rooted in yin㊂音译虽然可以比较完整传达原文,但音译总是要给读者的理解造成困难,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信息的传达,而且音译不能见词明意,对记忆㊁学习和推广也有很大的妨碍作用[8]㊂因此在语内连贯性较差时,尤其是第一次使用音译时,应对译文的语意以及语境予以补偿,做到语内和语际平衡,才能实现音译译文的解读㊂此外,汉字转换为字母词会产生语音负迁移现象,即无法显示汉字声调的特质,因此会出现一些洋腔洋调的音译词㊂从忠实性原则角度看,保持源文的声音效果也是忠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使用音译策略时需要考量的因素㊂为了在语用层面使音译词达到交流的目的,翻译时可根据语境调整增加特定词汇,补足由 意合”转换为 形合”时结构上的缺失,以适应英语的语法结构[9]㊂为实现这一目标,译者在翻译时会考虑文化背景㊁社会认同㊁语言习惯等语用因素(何自然,2012)[10], 音译”属于词汇翻译策略,但由于其逆向式翻译特质,其实施依赖于语句㊁语篇的翻译行为,并因此需为源语语言文化的理解提供完整的语境㊂音译式文字转写由于英语为 形合”,汉语为 意合”的语言特质,汉英翻译时,则需根据情况对潜在语境在语法结构层面予以补足㊂以2个草药名的翻译为例Shichangpu(石菖蒲)和Shichangpu berry(枸杞)㊂两个都是音译词,如果在272 环球中医药2019年2月第12卷第2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ebruary2019,Vol.12,No.2英文中直接读到Shichangpu,读者较难确定其意义,从而导致歧义㊂这是由于语用层面为译语提供的语境因素不够充分,使理解受到限制,如果读者是对中医有一定了解的专业人士,或是在中医方剂的前提下使用,交流则可顺利实施;否则,需要以文内注释,拉丁语译名,解释等手段对其予以补充,如,枸杞译为Gouqi berry,通过berry的使用,使读者了解这是一种药用果实㊂一些中药品牌为了传达品牌特有内涵采用了音译,但能否实现传播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完整㊂如太极集团旗下太极制药英译为Taiji㊂ 太极”是中国哲学概念,语出‘易经“系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㊂作为商标名称,除明显的中国特质外,还含有万物起源㊁根本之意㊂但从这个译语本身看,译语既没有产品信息,也缺少体现隐含的联想意义,其在品牌的推广和文化传播上并不理想㊂但由于太极拳等武术项目在国际上的高认知度,为这一概念提供了充分的语用环境,因此西方世界对太极这一概念并不陌生,虽然缺少产品信息,但可以借助太极拳等元素完成品牌的推广和文化传播,并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消费者关注产品,是一个成功的例子㊂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加大,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认知的加深,会为音译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提供越来越充分的语境,进一步加强音译语的理解与接受,使像Qinghaosu(青蒿素)㊁yin and yang(阴阳),qi(气)等越来越多的音译词逐渐成为英语里的新词汇㊂音译策略的使用在文体层面会产生 陌生化”效果㊂福勒(Fowler)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阐述 陌生化”,指出通过采用某些语言策略引起我们对相应语言形式使用的注意,因为这些语言形式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意义往往与通常所熟知的意义不同㊂随着作为语言符号的语言形式和通常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被打破,听众就会花更多心思思考使用该语言形式背后的意义[11]㊂在本国语中掺杂外来语是一种偏离现象,会产生 陌生化”效果㊂如,美国TIMES2007年2月9日的一篇报道题目:Will it雪or雨today?报道是关于中国天气,作者为了突出报道的异国情调,也为了吸引读者,直接在标题中使用汉字㊂读者为了了解这两个汉字的意思,会不自觉的阅读文章㊂在字母词的版面中使用汉字,突出异国情调,吸引读者,是一种成功的写作策略,并由此形成一种文体风格㊂有含糊其意的言外之力并具 陌生化”的言后成事效果[12]㊂中医英译中音译的使用,除传达原文内涵与文化元素之外,在文体风格上形成 陌生化”效果,引导读者深入探究原文内涵㊂以著名的 风火眼”翻译为例可看出不同译法形成的不同文体效果㊂ 风火眼”英译文包括:(1)acute conjunctivitis(急性结膜炎);(2)wind⁃fire eye;(3)fenghuo yan等㊂译语(1)归化性翻译,西方读者对急性结膜炎较熟悉,理解没有问题;因此易于传播㊂缺点是弱化了中医特色,未能传达源语风热上攻眼目等中医病因信息;此外, acute conjunctivitis病症并不完全等同于 风火眼”㊂译语(2)由英国中医学者Nigel Wiseman创造的直译法,属于源语与译语字对字的机械译法,不是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对应,没有翻译原文的语义㊂译语(3)为音译,是译者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从象形字到字母词的字面转换,其解读方式是读者依据发音回看原文㊂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具有较强的陌生感㊂陌生感可以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引起读者兴趣,回看原文,弄懂音译术语的意思,另一种结果可能就是由于太过陌生而放弃㊂由于三种译语的存在,使译文呈现三种文体风格:译语(1)不出现异质文化,基本没有 陌生感”㊂译语(2)的文体风格是字面熟悉,语义陌生,需要读者用熟悉的词理解陌生的意义㊂而译语(3)则完全 陌生化”,不仅语义需要进入源语,词汇也不尽同于英语,因此,译文具有新奇㊁陌生化效果㊂音译的使用宜根据译者对预设读者的期待而定㊂跨语域使用不同译文,引发对源文意义的不同关注㊂音译术语因跨语域使用而使文体产生陌生感,从而引起注意,因为注意而引发读者联想,而不同的联想也导致交流结果的差异㊂把握回看原文弄懂音译术语的意思与放弃研究原文之间的平衡是音译策略在形成文体风格时的重要考量㊂4摇结语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对翻译的理解不仅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转换,逆向式也是翻译的一种重要策略,特别是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以及推进中国文化传播方面㊂零翻译中的音译策略已经应用在中医药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翻译策略,如‘中国药典“英文版,已经把拼音名作为药品名称译名的一部分㊂但由于音译使读者进入源语理解译文,不是严格译语上的语义翻译,只是在某些具有特定含义的术语或目的语表述不清的部分,无论直译㊁释译等都不能传达源语的文化内涵的情况下适度采用㊂其使用应在语义㊁语用以及文体层面等满足译文的预设要求,才能实现交流㊂在实践中,文化差异的不可译性,是中医英译面临的巨大挑战,合理使用音译策略可以实现跨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理论层面,音译由于其本身的逆向式属性,打破了从源语到目的语之间的直接转换,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翻译的定义㊂对音译本质的研究,为翻译过程以及合理使用音译策略提供了一个新的认知角度,也为中医文化元素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㊂参考文献[1] 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J].中国翻译,2001,22(1):24⁃27.[2] 罗国青.零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43.[3] 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0.[4] Nord 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环球中医药2019年2月第12卷第2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ebruary 2019,Vol.12,No.2273 Education Press,2001:26.[5] Nadel I B.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zra pound [M ].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216.[6] Venuti L.The translator ’s invisibility:history of translation [M].New York:Routledge,1995:20⁃65.[7]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3.[8] 牛喘月.再论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3):235⁃238.[9] 吴建国,秦闻佳.词语 全球化” 零翻译”原则与策略探析[J].上海翻译,2016,1:76⁃81,94.[10] 何自然,李捷.译还是重命名 语用翻译中的主体性[J].中国翻译,2012,33(211):103⁃106.[11] Fowler R.Linguistic criticism [M].2nd Edi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58⁃71.[12] 朱纯深,张峻峰. 不折腾”的不翻译:零翻译㊁陌生化与话语解释权[J].中国翻译,2011,32(206):68⁃72.(收稿日期:2018⁃01⁃12)(本文编辑:韩虹娟)㊃争鸣㊃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钟玮泽(硕士研究生)㊁郭华];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张琼如(硕士研究生)];香港九龙和顺堂中医诊所(蔡鸿泰)作者简介:钟玮泽(1994-),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㊂E⁃mail:1779767962@通信作者:郭华(1963-),女,博士,教授㊂研究方向:‘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㊂E⁃mail:guohua852@‘伤寒论“第8条 足阳明”应为冲阳穴钟玮泽 张琼如 蔡鸿泰 郭华【摘要】 ‘伤寒论“历代注家皆忽视了对论中第8条 针足阳明”的解释㊂本文从针灸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出发,广泛考察各种古代文献中 足阳明”之内涵及其演变,得出‘伤寒论“第8条 针足阳明”应为针刺冲阳穴,以防止太阳病向阳明病演变的结论,弥补了 针足阳明”内涵之空白㊂【关键词】 伤寒论; 足阳明; 冲阳穴; 趺阳脉【中图分类号】 R22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9.02.0351 ‘伤寒论“第8条 针足阳明”之各种解释及其不足‘伤寒论“第8条曰: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㊂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㊂”对于条文中 针足阳明”所指,历来众说纷纭㊂纵观诸说,存在以下几种观点㊂1.1 指针刺足三里穴如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曰: 补足阳明土,三里穴也㊂”持此观点者较多,如近代医家承淡安㊁刘渡舟等㊂对于被广泛采纳的足三里穴说,仅从‘内经“与‘黄帝明堂经“考察, 足阳明”指代该穴的可能性不大㊂‘素问“‘灵枢“并无 足三里”之说,凡指代足三里穴者多用 三里”之名㊂‘素问“‘灵枢“各篇中提及 三里”者有15篇23处,明确指足三里穴者有13篇19处,其中有2处以 下陵三里”名之㊂尚有仅以 下陵”指足三里穴者,只见于‘灵枢“,有2篇3处㊂‘素问“‘灵枢“非一人一时所作,然而 三里”之名使用度如此之高,证明当时用 三里”指代足三里穴被广泛采纳㊂在‘黄帝明堂经“(以下简称‘明堂“)为中国第一部针灸腧穴经典,‘黄帝明堂经辑校“考证该书成于西汉末至东汉延平年(公元106年)之间[1]㊂‘明堂“全面系统总结了包括‘内经“在内的大量汉代及以前医籍文献,对后世针灸腧穴专著影响深远㊂‘明堂“中之足三里穴仍冠以 三里”之名㊂而据钱超尘考证,‘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建安七年八年(公元202年㊁203年)[2]㊂以上两点足以证明,早在仲景以前,足三里穴已被广泛称为 三里”,而非 足阳明”㊂1.2 指针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如‘伤寒论译释“曰 假如病还为未愈,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可以针足阳明的穴位,使邪不得内传”[3]㊂然而,‘伤寒杂病论“中提及针刺的绝大多数条文均指明了具体的穴位名称,如‘伤寒论“第24条 先刺风池㊁风府”㊁第142条 当刺大椎第一间㊁肺腧㊁肝俞 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金匮要略㊃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11条之 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㊂此外,以三阴三阳命名之穴位在中国针灸学术史上曾广泛用于指代人体四肢腕踝附近之特定穴位[4]㊂因此第8条 足阳明”应为特指某一穴位,而非足阳明胃经上任何可供选择的穴位㊂1.3 指针刺 趺阳脉穴”如周扬俊‘伤寒论三注“曰: 针足阳明者,谓太阳将传。
关于中医英语翻译的若干问题及其发展方向的思考-4页文档资料
关于中医英语翻译的若干问题及其发展方向的思考英国中医英语翻译家魏?杰(Nigel Wiseman)曾谈到中医英语翻译时说: Chinese medicine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 and there are few people able- and even fewer willing- to do it.中文大意是说“中医难译,很少有人能够,甚至几乎没有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可见,中医英语翻译的确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这主要是因为中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医学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等方面与现代医学迥然不同,以及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
然而就其本身而言,中医又不仅仅是一门单一的医学科学,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更为棘手的是,中医的大部分用语在西方各国语言中都没有对应语,这更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要对中医英语翻译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与途径,并归纳出其发展方向。
一、中医英语翻译的目的中医英语翻译的根本目的是让更多的种族民众了解并接受中医,其服务对象就是用英语表达中医的人,其功能就是用英语交流中医。
笔者认为中医英语翻译的定位不是对中医词句的直译,不再是翻译中医,而是表达中医,应重在意译,着重对其意蕴准确表达、对其内涵清晰解说,使学习者真正领悟其本质,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
否则译出的东西,真会让人哭笑不得。
如把中医的“生气”(生命力)译为“发怒”,把中医术语“白虎历节”(关节肿痛)译成“白色的老虎在奔跑”,把“五脏六腑”译为“5个仓库和6个宫殿”。
要实现中医英语翻译的根本目的,避免上述错误的出现,应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要正确理解并能用现代语解读中医理论。
二是要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够准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
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的行文风格大相径庭,按照中文中医教材翻译成英语,就相当于用汉语思维方式组织英语,表达出来的英语尚不够地道准确,何谈美感呢?因此,中医英语翻译首当其冲要在准确理解中医知识的基础上表达中医,不应局限于直译中医。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针灸经穴英译评析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针灸经穴英译评析作者:黄光惠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5年第09期摘要:本文对《实用英文中医辞典》中的针灸经穴英译进行评析,发现其主要翻译策略以直译为主、音译为辅、意译补充,该翻译策略有助于保留中医文化特色,也有助于西方学习者学习针灸知识。
本文同时提出该辞典中针灸经穴相同词翻译的统一问题,并对一些经穴名因汉字通假字、一字多义、文化内涵深奥等原因而出现的误译进行辨析,以期促进针灸经穴翻译国际标准的建立。
关键词:实用英文中医辞典;针灸;经穴;翻译;误译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9.002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9-0004-04Comments on Translation of Acupoints in A Pract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 HUANG Guang-hui (Fujian Health College, Fuzhou 350101, 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made comment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cupoints in A Pract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 It found that its main translation strategy was literal translation supplemented with transliter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which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ervation of the features of TCM culture and helped western learners grasp the knowledg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t proposed unific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ame word in different acupoints, and analyzed some misinterpretations due to polysemy and Chinese interchangeable characters, with a purpose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the translation of acupoints.Key words:A Pract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cupoints;translation;misinterpretation针灸是中医较早进行对外交流和国际传播的项目。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方剂部分翻译标准之争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方剂部分翻译标准之争谢舒婷【摘要】The translation of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a chaos for a long time. By analyzing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employed in the formula par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 - 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ISN) , the author attempts to discover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ISN.%中医名词翻译混乱由来已久,从异化翻译角度对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中联”)发布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ISN)中的方剂部分所采用的翻译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国际标准在翻译标准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4)005【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韦努蒂;归化法;异化法;方剂命名【作者】谢舒婷【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中国译界对中医名词英译标准化的努力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198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开辟“中医英译”专栏,到1991年在济南召开首届“全国中医英语研究会中医外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从世界卫生组织 (WHO)亚太西区2007年颁布《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以下简称IST)到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所主持制定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以下简称ISN),中医英译标准化研究历经数十载发展,从国内走向了国外。
中医疾病名称英译方法研究
中医疾病名称英译方法研究刘海舟【摘要】本文对中医病名英译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中医英译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了中医疾病术语翻译的5条基本原则:对应性、同一性、简洁性、民族性、约定俗成.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及几种译法相结合.规范中医病名的翻译对推广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都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8(000)021【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中医疾病名称;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作者】刘海舟【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 3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R251 文献回顾目前国外研究中医翻译的学者主要有德国的文树德(Paul U.Unschuld)和英国的魏乃杰(Nigel Wiseman),两人皆精通中医和中文,翻译风格相近。
在翻译中医的时候,他们提倡直译和音译,强调尊重中医的文化特质,原汁原味传播中医文化。
国内研究中医翻译的专家主要有欧明、谢竹藩、方廷钰、李照国等。
为了让西方读者能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欧明、谢竹藩、方廷钰在翻译的时候一般都采取释义性的方法,这种翻译方法意思虽然明确,但结构上却显得比较冗长,主要体现在20世纪70-80年代出版的一些汉英中医词典中,包括1980年出版的《汉英中医常用词汇》(欧明主编)、1984年出版的《汉英常用中医词条》(谢竹藩主编)、1978年出版的《汉英词典》(方廷钰参编)等。
李照国主编了《简明汉英中医词典》(2002)等中医翻译词典,先后翻译了《黄帝内经:素问》(2004)、《黄帝内经:灵枢》(2008),出版了《中医英语翻译技巧》(1997)、《中医英语翻译研究》(2012)等中医翻译研究专著,提出了中医翻译的三原则“薄文重医、依实出华,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在中医翻译界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外对于中医病名英译的研究还比较少,满雪(2015)、陈宁(2015)等学者对“厥证”、“痹病”等疾病的翻译进行了研究;李照国教授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和《WHO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的部分疾病名称进行了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Nigel Wiseman的中医术语翻译策略研究
【摘要】Wiseman的中医翻译观在海外颇有影响,但在我国却鲜为人知。
本着繁荣中医翻译事业及促进中医翻译研究的精神,本文试根据Wiseman 本人的有关论著对其中医翻译思想加以概要地介绍,供国内中医翻译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wiseman,中医术语,翻译策略
一、魏迺杰(Nigel Wiseman简介)
(Nigel Wiseman,1954-),英国著名中医翻译专家,1976年在爱丁堡海瑞尔沃特大学(Herriot Watt University)本科毕业,获西班牙语、德语翻译学士学位。
现在台湾中国医科大学(China Medical College)从事中医英语和医学拉丁语教学、中医翻译研究工作。
2000年,他获英国埃克塞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xeter)补充健康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doctorate in Complementary Health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他对中医的研究主要是用英文翻译介绍中医知识,包括中医英语翻译、中医英语语言。
二、魏迺杰中医翻译理论
魏迺杰不但翻译中医,而且十分注重中医翻译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医术语翻译理论,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医英译的论文。
魏迺杰的中医系统翻译理论包括总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翻译操作方法两部分。
其中,总的指导思想他本人称之为“源语导向的方法”,魏氏在埃克塞特大学的博士论文便以——《中医术语翻译--源语导向的方法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Terms A Source-oriented approach》为题。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具体操作层面的翻译方法。
关于魏氏理论的的具体翻译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5点:①直译法:普通人熟悉的中医药名词,可翻成译入语非专业人士熟悉的普通名词,如“火fire”、“心heart”。
②仿造法:对于普通人不熟悉的中医药名词,以仿造翻译为主。
所谓仿造翻译,是指将汉语的词按字切割,将字作为翻译单位操作,每个字翻译为对应的英文,然后将英文字组成词组。
比如:命门life gate、血室blood chamber。
③造词法:他自称为定义法,也就是说,如果无法用仿造法构词,则根据源语的词义,用相关的英语词或词素造新词。
例如,脘stomach duct、痹impediment。
④音译法:也就是用拼音翻译。
中医有些词语,难以用其他方法翻译,有时就用音译法。
例如:阴yin、阳yang、气qi。
魏氏主张少用音译。
⑤比照西医法:当中医术语与西医有对应的概念时,将其翻译成英文现成的西医术语。
但是,翻译界对二者的概念重叠到何种程度才能算作“ 对应”,看法不一致。
魏氏主张该法的使用必须保证中医概念完整,且不引入西医概念。
而有些学者对此的看法则比较宽松,使用该方法的翻译例如,鹤膝风arthroncus of the knee joint、风火眼acute conjunctivitis、历节风arthralgia 等。
三、魏迺杰回译法中医翻译理论
回译性的使用范围受限于英语语言消化汉语音译词的能力。
在英语中,大量引入不符合一般英文构词规律的汉语拼音式单词,对译语读者的接受与认知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有经验的译者对音译法多持比较保守的看法,常常是不得已才为之。
所以笔者在此不作过多讨论,现仅就另外4种方法,从回译性的角度加以分析。
Wiseman 认为品性词语常常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翻译时最好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处理。
但这个原则却不适合于中医翻译,因为作为专业术语,理应采用规范化的对应语来翻译。
翻译策略如下:
(1)直译法的回译性在直译法翻译中,原语与译语都是普通名词,一般人群对此都比较熟悉,具有较好的回译性。
比如:“目、口、肝、肘” 译成英文是“eye,mouth,liver,elbow”,其回译文可以做到与原文完全相同——仍然是“目、口、肝、肘”。
(2)仿造法的回译性仿造法,是借用英语中已有的相关单词来表达中医特有的概念,即通过对英语已有单词的重新排列组合,向英语语言输入中医特有的概念和表达。
由于在字的层面上有所对应,仍然具有不错的回译性,比如,“命门”、“血室”,可译为“life gate”,“blood chamber”,对于具备一定的中医学知识或熟悉中医英汉语言的人,基本上可以将其回译成“命门”、“血室”,回译语与原语相同。
仿造法是魏氏翻译使用的主要方法。
(3)造词法的回译性造词法是根据原语的概念含义来对应相关的英文词。
这一方法由于缺乏字面意义的直接提示,回译性比仿造法要弱,如“ 胃脘”翻译成“stomach duct”,“痹”翻译成“impediment”。
虽然汉语原文的意思和英译文的意思在语义场上有交叉重叠,但是由于语言的规约性等原因,回译文极可能不是原语本身,而是一个和原语意思相似或有语意重叠的词。
采取这种翻译方法的前提是“仿造法未能产生合理对应词”,可见魏氏翻译模式优先考虑了回译性较好的翻译方法。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魏氏的以源语为导向的中医词汇系统化翻译模式,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呈回译性递减趋势,即魏氏的翻译模式所产生的译文具有较大的回译性。
为使信息能在汉英英汉两种语言之间高效地双向流动,中医译者们有义务给予回译性以充分的考虑。
欲达此目的,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译者们可以参考魏氏的以仿造法为主的系统化翻译模式。
参考文献:
[1]Shuttleworth M,Cowie 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14-15.
[2]王建国.回译与翻译研究、英汉对比研究之间的关系[J].外语学刊,2005(4):78-83.
[3]Ramírez S L.From People to Place and Back Again:Back Translation as Decentering—An Andean Case Study[J].Ethnohistory,2006,53(2):355-381.
[4]Al-Qinai J.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Strategies,Parametres and Procedures[J].Meta,2000,45(3):497-519.
[5]李照国.论中医方剂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3,6(4):22-26.
[6]方廷钰.中医翻译探讨[J].中医教育,2005,24(4):34-36.
[8]Wiseman N.(魏杰),许权维.中医名词英译——应用系统化原则的翻译模式[J].科技术语研究,2004,6(4):30-34.
[9]Wiseman N.(魏杰).英汉汉英中医词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1-22.
[10]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等.中医大辞典[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