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_________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
A. 电视B. 互联网C. 广播D. 报纸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网络传播的特点?A. 交互性B. 实时性C. 单向性D. 多样性答案:C3. 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特性意味着信息传播的_________。
A. 集中控制B. 权威性C. 平等性D. 保密性答案:C4.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
A. 文字C. 视频D. 社交媒体答案:D5. 网络传播的“病毒式营销”利用的是网络传播的_________特点。
A. 广泛性B. 快速性C. 互动性D. 可复制性答案:B6. 网络传播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往往受到_________的影响。
A. 网络带宽B. 用户数量C. 信息内容D. 传播渠道答案:B7. 网络传播的“长尾效应”指的是_________。
A. 少数热门产品占据市场主导B. 大量小众产品累积起来的市场份额C. 信息传播的不均衡性D. 信息传播的集中性答案:B8.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是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
B. 转发率C. 评论数D. 所有选项答案:D9. 网络传播的“六度分隔理论”表明,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联系最多通过_________个中间人就可以建立。
A. 5B. 6C. 7D. 8答案:B10. 网络传播中的“回音室效应”指的是_________。
A. 信息的单向传播B. 信息的封闭传播C. 信息的多向传播D. 信息的开放传播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网络传播的优势包括_________。
A. 成本低B. 速度快C. 覆盖广D. 互动强答案:A, B, C, D12.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过滤机制包括_________。
A. 算法推荐B. 用户选择C. 社交网络D. 广告推广答案:A, B, C1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包括_________。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一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框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梳理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网络传播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的传播活动。
它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全球性等特点。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信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泛的范围传播。
二、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 TCP/IP 协议、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这些技术是构建网络通信的基石,确保了数据的准确传输和网络的稳定运行。
(二)多媒体技术涵盖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处理和编码技术。
使得网络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用户对于多样化信息的需求。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如4G、5G 网络,以及移动应用开发平台,为网络传播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和灵活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三、网络传播的类型(一)网站传播各类网站是网络传播的重要平台,包括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社交媒体网站等。
网站通过页面设计、内容组织和更新,吸引用户访问和互动。
(二)社交媒体传播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创建个人账号,发布动态、分享观点、与朋友和关注者进行交流互动。
社交媒体的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
(三)电子邮件传播虽然在即时通讯工具兴起后有所式微,但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正式沟通和信息传递方式。
(四)搜索引擎传播用户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能够快速检索并呈现相关的网页和信息,帮助用户获取所需内容。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一)受众的特征网络受众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参与性等特点。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信息,并且能够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
(二)受众的行为包括信息搜索、浏览、评论、分享等。
网络传播概论_彭兰_2014.10.17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节Web2.0与社会化媒体时代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即由原来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Web2.0内在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体系中来.目前,Web2.0技术包括RSS、博客、维客、SNS、微博等。
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进一步突出网络信息生产中普通网民的作用,并且,通过各种应用方式使网民之间产生更加紧密和牢固的关系.关于Web2。
0的共识之一:以人为中心关于Web2.0的共识之二:用户参与网站的内容建设和“生态”建设Web2.0试图把Web1.0时代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虽然Web2。
0也强调内容的生产,但是,内容生产的主体已经由专业网站拓展为个体,从专业组织的制度化的、组织把关式的生产,拓展为更多“自媒体”的随机的、自我把关式的生产。
个体内容生产的目的往往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以内容为纽带,为媒介,延伸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关系.第二节互联网的发展走向一、以“个人门户”为中心、基于“关系网络”的互联网以Web2。
0的相关技术作为依托,用户可以再一个平台上集成各种信息、服务和应用,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化生活和工作的个人门户,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形成,人们的社会关系在整个传播中的“基础设施",信息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流动.二、作为公民新闻平台的互联网1。
公民新闻延伸了专业媒体的触角,使之触及以往专业媒体不能触及的社会各个角落。
2.公民新闻的碎片成为专业媒体信息的补充和平衡.3.用户全程、多点直播增强了受众在新闻中的“卷入程度”.4.全民投票的信息筛选机制挑战了专业媒体人的“把关人"地位.5.推动专业媒体角色向两个方向发展:专业媒体作为标杆,成为公民新闻的参照坐标;专业媒体成为公民新闻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1. 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2. 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网络传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传播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3. 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网络传播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二、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包括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环节,是网络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2.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研究传播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和传播媒介等方面,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包括信息传递、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等,对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和特点1. 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包括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形式,它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全球性等特点。
2. 网络社交网络社交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包括社交平台、社交应用等,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了传统社交方式。
3. 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品和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它具有精准定位、互动性和成本效益等优势,成为主流的广告形式。
四、网络传播的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网络传播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包括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它们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推动了网络传播的发展。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网络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广告投入、市场需求、盈利模式等,它们决定了网络传播的商业化程度和发展方向。
网络传播概论
二、功能:交流沟通,宣泄心理,人格虚拟
1、传递信息信息流意见流
2、协调入际关系交流情感
3、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
第四节网络上的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一、网络群体传播
群体,广义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活动,并有着兆同
3、去中心和网络技术人员所特有的信息平等与共享的理想及其持续相应的努力有关例
如, 番茄花园 番茄花园版xp
(三)海量信息的兼容化、控制性、强时效性
l、传统媒介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工具,传统媒介控制者的地域性使传统媒介表现
出较强的地域性
2、网络是全球网民信息沟通的媒介平台,,个人、政府、财团无法控制媒介生态、传播图景、舆论态势
二、网络传播特性
(一)数字化、多媒体交互性、易检性
传统的大众传媒以点对面的单向性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网络媒体再现以电脑为媒介,参与者双方创造和分享信息的动态过程和结构形态,异步性颠覆,互动传播模式
例如,早期,人际传播办式运用多,如E-mail QQ,随技术成熟,社会运用普及。90年代中期,传统媒体上网,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融为一体。
二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理论的冲击
l、网络传播模式
2、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
问题:什么样的传者成为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形象和品牌,传播手段和技巧
3、网络传播中的受众
4, 网络传播的效果
比如,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
三、功能
l、监视环境
广泛信息源,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重要事件最新变化
2.1990年,中国政府正式注册CN顶级域名,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题库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题库一、网络传播的定义与特点1. 简述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
2. 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相比有哪些特点?3. 论述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和去中心化特征。
二、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1. 描述互联网的起源及其对传播学的影响。
2. 分析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
3. 论述社交媒体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
三、网络传播的类型与模式1. 列举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2. 讨论网络传播的传播模式,如病毒式传播、口碑传播等。
3. 分析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扩散机制。
四、网络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 讨论网络传播中的隐私权问题。
2. 分析网络传播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3. 论述网络传播中的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问题。
五、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1. 论述网络传播对公众意见形成的影响。
2. 分析网络传播对政治参与和民主进程的影响。
3. 讨论网络传播对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的影响。
六、网络传播的策略与技巧1. 讨论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传播进行品牌推广。
2. 分析网络传播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3. 论述网络传播中的受众分析和定位策略。
七、网络传播的未来趋势1. 预测未来网络传播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
2. 讨论人工智能在网络传播中的应用前景。
3. 分析大数据技术对网络传播的影响。
八、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成功的网络传播案例,讨论其成功的原因。
2. 讨论一个网络传播失败的案例,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网络传播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语网络传播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考研题库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网络传播的相关知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传播环境,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题库能够为考研学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即时性B. 互动性C. 单向性D. 广泛性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网络传播的媒介形式?A. 社交媒体B. 新闻网站C. 电视广播D. 论坛答案:C3. 网络传播中的“病毒式营销”主要依赖于:A. 广告投放B. 用户口碑C. 搜索引擎优化D. 政府法规答案:B4.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哪些影响?A. 传统媒体的消亡B.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C. 传统媒体的单一化D. 传统媒体的价格上涨答案:B5.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茧房”现象是指:A. 用户只接触单一类型的信息B. 用户在网络中建立私人空间C. 用户对信息的过度依赖D. 用户在网络中形成封闭的社交圈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述网络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网络传播的优势包括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成本相对较低。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获取信息,与全球的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同时,网络传播的门槛较低,个人和组织都可以轻易地发布信息。
然而,网络传播也存在一些劣势,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传播可能导致社会恐慌和误导。
此外,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匿名性也可能导致网络暴力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2. 网络传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网络传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方式,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
其次,网络传播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不同文化和观念能够快速交流和融合。
再次,网络传播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电子商务的兴起、在线教育的普及等。
最后,网络传播还影响了政治参与和社会运动的形式,如通过网络进行的公共讨论和社会动员。
3. 请解释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是由麦克库姆斯和肖提出的,主要指媒体通过反复报道某些话题或事件,影响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在网络传播中,这一理论同样适用。
网络传播概论 第四版彭兰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引言网络传播是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数字技术来传达信息、传播观点、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介绍《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一书,该书是网络传播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涵盖了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内容概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一书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覆盖了网络传播的各个方面。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涵盖了不同的主题。
第一部分: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网络传播的起源、定义、特点以及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通过对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的解释,读者可以对网络传播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一部分介绍了网络传播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传播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传播媒介理论等。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第三部分:网络传播的技术与工具这一部分介绍了网络传播中常用的技术和工具,包括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公众号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术和工具,读者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网络传播,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第四部分:网络传播的案例分析这一部分通过对实际的网络传播案例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网络传播的实践方面。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作者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五部分:网络传播的管理与战略这一部分介绍了网络传播的管理和战略问题,包括网络品牌建设、危机公关、网络口碑管理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制定网络传播的战略和管理网络传播的过程。
这一部分探讨了网络传播的未来趋势,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
通过对未来趋势的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网络传播的方向和发展。
结论《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网络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网络传播领域的学生、从业者以及对网络传播感兴趣的人士都是一本必备的教材。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网络传播的各个方面,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网络传播工作中。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一、网络传播的概念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分享的一种形式。
其特点包括:全球性、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和社交性。
1. 全球性:网络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信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2. 即时性:网络传播实时传递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讯。
3. 互动性:网络传播提供了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使信息接收者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4. 多样性:网络传播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 社交性:网络传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社交,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
二、网络传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网络传播的内容包括新闻、娱乐、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
在形式上,网络传播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1. 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成为重要的新闻报道媒介,通过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进行即时报道。
2. 娱乐传播:网络娱乐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通过在线视频网站、音乐平台、游戏平台等进行传播。
3. 教育传播:网络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传播途径,包括在线教育平台、远程教育等形式。
4. 商业传播:网络商业传播涉及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等领域,在线购物、电子支付等成为主要形式。
三、网络传播的影响和挑战网络传播对社会生活和传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1. 信息获取与选择:网络传播扩大了信息获取的途径,但也增加了信息量和真实性的挑战,人们需要辨别信息真伪和选择可信信息。
2. 社交网络影响:网络传播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也可能导致信息泛滥、网络暴力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3. 媒体生态变革:网络传播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和挑战,需要适应网络传播的形式和需求。
4. 网络安全威胁:网络传播面临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威胁,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保护机制。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本篇文章主要对《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一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涉及到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网络社交与群体互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网络营销等方面。
一、基本概念1. 网络传播:指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共享,实现人们之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与社会交流的过程。
2. 网络化社会: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全面、大规模、持续地变成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不可逆转的。
3. 媒介:指传播或传递信息的工具或途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例如书、报、电视、广播等。
4. 新媒体:指使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媒介的传媒形式,例如互联网、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
5. 平台:指提供网络传播服务的基础设施,用于用户之间交换信息和进行互动。
6. 消费者生成内容(UGC):指消费者利用网络途径自主创作或发布的各种内容,如照片、视频、音频等。
7. 微博:指一种基于微型博客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通过用户发布短小的消息实现信息共享。
8. 社交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技术连接和交流的人们谋求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共识和身份的社交化趋势。
9. 互联网思维:指以开放、共享、创新的态度,基于多元化的信息、多级的沟通、自由的访问和自主的交互,通过互联网与网络技术进行全面协作、开放创新和全球化交流的新型思维方式。
二、网络社交与群体互动1. 社交网络:指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平台,通过分析用户信息和网络行为,形成人际关系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
2. 社交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技术连接和交流的人们谋求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共识和身份的社交化趋势。
3. 群体互动:指利用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多人之间的交互和协作,提高交互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参与感和主动性。
4. 社交媒体营销:指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市场推广、品牌宣传、产品销售和消费者服务等活动。
网络传播概论课后题
网络传播概论课后题1. 简答题1.1 什么是网络传播?网络传播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和平台,向广大用户群体传递信息、表达观点、传播知识和实现交流的过程。
它是信息技术与传播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通信等技术与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多向交流。
1.2 网络传播的特点有哪些?网络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球范围:通过互联网,网络传播可以无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信息可以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地。
2.互动性:网络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进来,形成多向互动的传播模式。
3.自由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传递个人的声音和信息。
4.多样性:网络传播媒体丰富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传播。
5.实时性:网络传播几乎是即时进行的,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递到用户手中,用户可以实时获取最新的信息。
6.影响力:网络传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可以迅速传播大量信息,引起社会关注,影响公众舆论。
1.3 网络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网络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作用:1.扩大信息范围:网络传播使人们可以获取到更广泛、更全面的信息,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和途径。
2.促进信息传递效率: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可以迅速传递重要信息,促进社会的发展。
3.促进知识传播和学习:网络传播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和便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培训等方式获取知识。
4.形成多元化的媒体环境:网络传播媒体丰富多样,让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媒体进行信息获取,形成多元化的媒体环境。
5.拓宽社交圈子:通过社交媒体等网络传播平台,人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扩大了社交圈子。
6.促进公共参与和民主化:网络传播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表达意见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和公众参与程度的提高。
2. 论述题2.1 网络传播的挑战和问题有哪些?随着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1.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问题:网络上的信息来源众多,真实性难以保障,容易出现谣言、假消息等问题,对用户造成误导。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视频、直播等形式。
实时互动
3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具有实
时互动的特点,用户可以 即时评论、转发和分享。
网络视频传播
直观生动
网络视频传播以视频形 式呈现,能够直观生动
地传递信息。
内容丰富
网络视频传播涵盖了电 影、电视剧、综艺节目 、短视频等多种类型。
跨时空传播
网络视频传播不受时空 限制,用户可以在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观看视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的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 网络信息传播带来新的形式和 体验,提供沉浸式的传播体验 。
社交与信息传播的深度融 合
未来社交媒体将更加融入网络 信息传播体系,成为人们获取 和分享信息的重要渠道。
跨文化交流与全球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 化交流和全球传播将成为未来 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趋势。
互动性强
网络广告传播可以与受众进行实 时互动,提高广告的互动性和参 与度。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
社交属性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基于社 1
交关系,通过用户之间的 互动实现信息的传播。
分众化传播
4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可以根 据不同用户群体的兴趣和 需求,实现分众化的信息 传播。
内容多样性
2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
多样,包括文字、图片、
《网络传播学概论》 课件
• 网络传播学概述 • 网络传播的原理与技术 • 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与特点 • 网络信息传播的策略与技巧 • 网络信息传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网络传播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网络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网络传播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以互联网为研究载体,探 讨信息传播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趋势。
网络传播概论分级法
网络传播概论分级法一、内容分级内容分级是对网络传播内容的分类和等级划分。
根据传播内容的性质、含义和影响力等因素,可以将网络传播内容分为正面内容、中性内容和负面内容。
其中,正面内容指的是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传播信息,如科普知识、文化艺术、新闻报道等;中性内容指的是中立客观、一般性的传播信息,如交流互动、分享娱乐等;负面内容指的是不良、有害的传播信息,如谣言、低俗信息、恶俗行为等。
通过对网络传播内容进行分级,可以引导用户更加理性地选择传播内容,减少负面内容的传播和影响。
二、行为分级行为分级是对网络传播行为的分类和等级划分。
根据传播行为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等因素,可以将网络传播行为分为正面行为、中性行为和负面行为。
其中,正面行为指的是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传播行为,如知识分享、公益宣传、正能量传递等;中性行为指的是中立客观、一般性的传播行为,如社交交流、信息发布等;负面行为指的是不良、有害的传播行为,如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
通过对网络传播行为进行分级,可以引导用户形成良好的传播习惯,规范网络传播行为。
三、影响力分级影响力分级是对网络传播影响力的分类和等级划分。
根据传播内容或行为对受众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等因素,可以将网络传播影响力分为强势影响、中势影响和弱势影响。
其中,强势影响指的是对大众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传播内容或行为,如大型热门话题、热门微博等;中势影响指的是对特定群体或领域产生一定影响的传播内容或行为,如学术研究、行业报道等;弱势影响指的是对个人或小范围产生较为有限影响的传播内容或行为,如个人日常分享、小众兴趣圈等。
通过对网络传播影响力进行分级,可以更好地评估和引导网络传播的影响力,促进网络传播的公正平衡。
总之,网络传播概论分级法是对网络传播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管理和监督网络传播,促进网络传播的秩序和健康发展。
不同分级的网络传播内容和行为可以被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调控,提高网络传播的质量和效益。
网络传播概论课总结(4篇)
网络传播概论课总结第1篇①公共信息获取②微博传播信息时效性强且内容丰富,无中介到达微博用户;再者信息与意见并行传播,用户得到额外收获。
③自我表达与记录④微博为人们的形象塑造提供了不同的手段,更有利于展示人的多面性。
⑤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⑥微博用户以个人为中心,通过“关注”与“被关注”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并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如名声一类的社会资本。
⑦信息与知识的积累、归档⑧微博对部分用户来说就是“图书馆”或“百科全书”,用户分享、收藏的许多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料库或知识库。
网络传播概论课总结第2篇说实话,网络传播发展到现在,并没有任何一个教授或者学者以一个真正「学科」的角度来定义和综述它,因为「网络传播」还不是一个学科,或者说它还没有发展出一个学科所应当具有的「完善的理论架构」和「系统的学科研究」。
那「网络传播」是什么?是在一个普通的清晨醒来,我在朋友圈刷到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转发一篇名为「Help」的推文,讲述了离我们不远处的一个城市,正在发生的难以想象的真实事件;是在一个普通的深夜,我在微博上看到几万普通人都在转发一个女孩子在物业那里努力的、试图讲道理的保护自己猫猫的音频;是一张一张关于小猫小狗救助的图片,一次一次救援电话的传递,一字一句在无奈和妥协下彼此鼓励和安慰的文档——是两个小小的#号构成的虚拟世界里,无数普通人描述着自己的生活,发出了微弱的声音,组成这个庞大又虚幻的时代。
网络传播是这个世界上,过去发生,正在发生,即将发生的一切,是一切被记录的,被传播的、被感知的,被理解的,被共情的「人」与「社会」的总和。
网络传播是「社会现象」。
网络传播是「网络媒介技术」作为变革社会的底层动力,打破了原本大众传媒构建出的由上至下,由精英向大众传播的社会格局——网络技术的普惠性,让每一个普通个体得以连接上这个巨大的、无中心化的网络社会——于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成为了这个社会网络中的一个传播节点,每一个普通人都借助互联网技术与熟悉的他人和不熟悉的他者紧密相连。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一、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网络历程发展@web1.0 Tim Berners-Lee (蒂姆伯纳斯-李)1---·Web2.0和Web1.0相比,到底有些什么区别?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媒体时代;从受众到用户;从专业生产内容到用户生产内容(UGC);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语义网(Semantic web) :蒂姆伯纳斯-李: web3.0就是一张涵盖大数据的语义网络,它的核心应该就是通过给全球信息网上的文档添加能够被计算机理解的语义元数据(Meta Data),从而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媒介大数据(big data) :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二、网络媒体的演变(一)从复制到创新:网络新闻业务形态的变化①多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②粘贴——整合——解读:网络新闻编辑方式的发展③单媒体——多媒体融——媒体:网络新闻手段的丰富④必单向——互动——共动:网络新闻受众观的变化(二)从单一到多维:网络新闻分发平台的延展·传统媒体平台·资讯整合平台(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搜索引擎·社会化媒体·个性化推荐平台·视频和VR/AR平台·专业化服务平台·混合型平台(三)从“大众门户”到“个人门户”:网络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个人门户”模式:1.每一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这些节点既包括个人用户,也包括媒体或其他机构用户。
2.关系成为传播渠道3.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握动力工4.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5.传播路径易于观测6.传播是多层级的7.整个传播格局呈现出去中心化一再中心化的周面“大众门户”模式:1.网站通过内容来聚集用户2.网站是传播的控制者3.同站提供的是无差异化胺务它4.网站内容的传播效果测量手段有限5.整个互联网传播呈现出越来越浓重的“中心化”倾向三、大变局: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一)从独立向融合发展的业务形态与生产机制①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各种媒体之间界限的模糊、功能的交叉、市场的汇聚。
网络传播概论-最终版本
网络传播概论名词解释:1、信息图表:将信息数据等可视化的一种方式。
(含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表). (新闻信息图表: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与直观性。
)2、网络新闻专题: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
3、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服务、企业公关等活动.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
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也可以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6、微博:也称为微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
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在微博平台上发表简短的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即时地传送给关注自己的那些对象。
尽管它常常被拿来与博客相比,但微博不是博客的一种简单延伸,它把即时通信、SNS和博客等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在人际交流与公共信息传播方面形成了综合优势.7、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百度)从微观来看,该“网络社会”是从原现实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分离与统一的新的现实社会。
从宏观视之,它是由人们的交往实践主体与主体通过网络这一中介客体构成的一个相互交错或平行的交往大系统,是现代世界交往、互动联系的媒介,是交往实践全球化的共在结构。
8、网络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9、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问答:一、网络新闻报道单元是对日常稿件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常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手段等共同组成一个小的集合,通过他们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与新闻专题相比它的规模要小得多,且针对的是各种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日常报道,而不一定是重大报道题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概论名词解释: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就是对OSI模型的简化。
它就是一套协议的结合,用于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
通俗的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搜索引擎: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技术,分为网络蜘蛛型搜索引擎(搜索引擎)与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分类目录)。
谷歌、百度就是前者的代表,雅虎就是后者的代表。
社会化搜索:通过整合用户力量,来补充及其搜索的不足。
人肉搜索也可以被瞧作一种社会化搜索。
社会化搜索引擎主要指基于人们的社交网络、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搜索的技术。
Web2、0:指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站内容建设与交互的技术,网络不仅就是“可读”的,也变得“可写”,整体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相比Web1、0,Web2、0具有强烈的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
与此相关的技术有RSS、博客、维基、SNS、微博、微信等。
Web2、0就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这既指网站内容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
Web2、0的指向试图将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Web2、0的应用还就是一种社会纽带,就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也就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自媒体:在网络技术特别就是Web2、0技术环境下,不从属于专业媒体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各种网络手段进行自主的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UGC(UCC):用户生成内容,不仅可以使信息生产的成本转移到用户,从而减轻网站的负担,而且用户生产的内容更具个性化,更能满足常委需求。
同时它也有助于用户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更容易产生黏着力。
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
主要特征有内容生产与社会相结合;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就是用户,而不就是网站的运营者。
社会化媒体常常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化”意味着依赖于人们关系的集成,要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基础上产生较大规模的社会聚合。
社会化媒体不仅为普通人提供了社交的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它也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社会化媒体也促进了公民新闻与自媒体的繁荣,对专业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与传播格局带来了重大打击。
AR:增强现实技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集成在一起的技术。
通过数字技术模拟某些实体信息(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信息等)将其与现实世界叠加在一起,并形成与人的互动。
VR: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数字技术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实时互动,从而获得亲临真实环境的感受与体验。
MR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物联网也就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云计算:将庞大的计算处理任务自动拆分成多个较小的子任务,然后把这些任务分配给由多部网络服务器所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极为复杂的信息处理,实现与“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云计算的目标就是将网络中的服务器作为一种共享的资源,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这些资源。
云计算可以将许多过去需要依赖个人终端完成的工作转移到网络中,由网络提供的各种基础设施来完成,终端本身的性能要求由此下降。
云计算也可以完成物联网中海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任务,这也就是物联网开发、服务模式开发的前提。
个性化算法:搜索引擎算法的升级,它把个性作为算法中的核心变量,凸显了个人偏好的意义。
个性化算法在未来还会进一步优化,对用户需求的解毒能力与匹配精确度还会不断提高,但就是个性化推荐不能成为未来唯一的新闻分发模式。
个性化算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人们在信息消费中付出的成本,但就是它就是以“小灶”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填食,可能会使人们产生消化疲劳与厌食。
即使用户并不抗拒,个性化算法也可能带来美国学者桑斯坦所说的信息茧房效应,即人们只听她们选择与能取悦她们的东西。
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浦尔教授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自由的技术》中提出,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带来的最终结果就就是各种媒体之间界限的模糊、功能的交叉、市场的汇聚。
媒介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与市场融合、机构融合以及产业融合。
融合性新闻(融媒体新闻):涉及在一个报道内的多媒体手段融合;涉及各种媒体平台的报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也就就是将不同形式的报道在多个平台上用不同方式分发,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形成一个合理的报道体系。
中央厨房模式:通过一个集中的平台来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在统一调度下进行信息的采集、生产与分发。
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指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信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LBS技术的普遍应用意味着移动互联网介意向不同位置的人们提供不同的信息与服务,可以跟踪人们的行动轨迹理解人们在不同位置的需求,把每一个位置作为向其提供个性服务的重要依据。
场景:主要指基于特定时间、空间与行为及心理的环境氛围,可以分为共性化场景(一般人群中具有需求共性与行为共性的场景,基本要素包括空间与环境、时间、行为共性)与个性化场景(与个人特征与特定环境相关的场景,构成要素包括空间情境、用户实时状态与需求、用户生活惯性、社交氛围)两个方向。
场景可以视作移动传播中一种新的时空描述维度,就是移动产品的一个新的构成要素。
场景分析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或服务。
与场景时代行管的五种要素: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
大数据:基于相当大的量级的数据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挖掘与应用的技术。
大数据与社会化媒体、移动传播、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紧密相关。
大数据的来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互联网就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大数据的特点:多样性(variety)、体量(volume)、速度(velocity)与价值(value)。
语义网:能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语义网将使人类从搜索相关网页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
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将就是网络传播的一个必然方向。
自然用户界面:即以人类自然的交流方式与机器互动的人工界面,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机交互技术,就是智能化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意味着人与终端的交互将越来越人性化。
这方面的主要技术包括语音交互技术、手势或体感交互技术、面部识别交互技术、视线交互技术。
分布式新闻:多种主体在自组织模式下共同参与一个话题的报道。
分布式新闻模式就是信息与知识生产领域的共享模式,各种主体的资源发现与整合、报道任务的分配与报道过程的协同就是发展的核心。
分布式新闻意味着新闻生产进一步去中心化。
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与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总体目标就是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
长尾理论: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库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一书中认为,商业与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主体部分,而在于过去被视为“失败者”的那些产品,也就就是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
非主流的、个性化的产品需求累积起来也能产生与主体一样的销售业绩,网络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这些非主流需求与相应的满足方式。
因此长尾理论被认为特别适合网络经济。
“微内容”:个人的、非公共的内容,与意义重大的“巨内容”相对。
网络语境下,“微内容”指的就是由网民提供的各种内容,虽然只反映了网民局部的、个性化的需求,但就是集合起来仍然具有重大价值。
体验经济: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派恩与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体验经济中消费只就是过程,消费者成为这一过程的产品,当过程结束后,体验记忆会长久地保存在消费者脑中,消费者会愿意为体验消费,因为体验不可复制、美好难得、转瞬即逝。
体验经济的特性包括游戏化-娱乐性、人性化-互动参与性。
共享经济:利用移动互联网将闲置的或未充分使用的资源等就近向需求者提供及时服务,互联网平台对供需进行资源组织与调度管理,形成事实上的产品品牌。
平台上的服务供应方以独立承包商身份向需求方提供服务,平台收取服务佣金。
共享经济的特点就是在需求与服务或资源之间提供实时的、高效率的匹配与连接,资源的提供者与需求的满足者可以随时发生角色互换。
共享经济产生的基础就是用户的“盈余”。
网络社会: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提出,指一种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结构,新经济带来的与信息化、全球化相平行的一种社会结构。
流动空间: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提出,空间的流动就是网络社会的主要特征。
流动空间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即流动空间的第一个物质支持,就是由电子交流的回路构成的;第二个层次,由其节点与枢纽构成;第三个层次,就是占支配地位的管理精英的空间组织。
网络空间:1984年威廉·吉布森在其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中首次使用,指由以下所有或部分要素创建或组成的物理或非物理的领域,这些要素包括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网络及其软件支持、计算机数据、内容数据、流量数据以及用户。
网络空间就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机器系统与人的系统的结合。
拟剧理论: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深入分析了人们在社交中的表演行为。
在日常交往与生活中,人人都就是表演者:在特定的情境、不同的舞台上认识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期待以及我们对她人思想、感情与行动的期待,不断根据自己身处的舞台以及交往的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
人们的表演区域分为前台与后台,前台就是人们正在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则就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的、不想观众瞧到的地方。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戈夫曼提出。
指个人试图影响她人对自己印象的现象与过程,也就就是对自我形象的管理。
网络中手段包括:头像与昵称设置、角色设定与扮演、自我披露策略、交流手段选择、情绪表达与控制。
虚拟社区:网络中出现的社区被称作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虽然依赖于网络这样一种虚拟空间,地域上的共同性已不就是主要特征,意识、行为及利益的共同性就是其重要特点。
虚拟社区依赖于用户的兴趣、关系、幻想、交易的需要。
网络社区泛指网络中具有一定稳定关系、互动频繁并对个体产生持续影响的社区聚合。
社群经济:将社群作为服务对象或营销场所;挖掘粉丝社群的价值;集合社群成员力量来进行共同创造或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