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题提出
(一)科学技术的挑战
1.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知识总量的 急剧增长。高等教育不仅要给大学生传 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 的能力,以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与这 种知识的激增和更新的形势相适应
2.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生产技术更新的周 期迅速缩短,使人们的职业结构和技能 结构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高 等教育必须对大学生授以文、理、工等 多种学科的广博知识,使他们具有宽厚 的基础和扎实的功力,具有以不变应万 变的能力
(4)美国大学之通识教育,一般而言,均 特重人文社会课程;但近年来,亦逐渐 在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课程之间力求其 均衡发展
(5)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之讲授,较为 活泼,科技类通识课程多有实验课,较 易引起学生兴趣
(二)日本大学通识教育
(1)以类科领域取代科目名称为规范共同 课程之依据,避免意识形态的争议
(5)让学生体验具想像力的文学及艺术是 终生的快乐之源,包括形式及语言之乐
综上:
(1)美国大学之通识教育,起于传统的大 学教育之理想,并弥补高中教育之不足
(2)美国大学推动通识教育之方式,较为 多元,但主要方式有二:核心课程;平 均选修方式
(3)美国大学推动通识教育,均设立专责 单位负责课程之规划及考核等业务
# 至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发表的《哈佛报 告》之后,“自由教育”已逐渐被理解 为“普通教育”或“通识教育”的同义 语
台湾著名学者黄俊杰教授
# 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 客体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 也就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
大学通识教育
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有关共同内容 的教育,包括基础性知识的传授,公民 意识的陶冶,健全人格的熏陶以及一些 非专业性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 要把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主体性的、完整 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以使得受教育 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 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特点
# 广阔性 # 基础性 # 系统性 # 深刻性
(二)目标
6个主要目标:
1.发展以伦理原则为基础的行为规范,以 调节人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
2.培养积极参与解决自己的社团、国家和 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有知 识、负责任的公民
3.认识世界上各不同民族间的互相依赖关 系以及自己对培育国际理解与和平的责 任
# 史丹福采取学季制,要得到学士学位, 必须修毕180个学分。其中,除了主修学 系要求的专业学分以及个人自由选修的 课程之外,还包含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 满足
写作要求
均匀要求
语言要求
(1)文化、观念及价值 (2)世界文化 (3)美国文化(以上为“文化核心课程”) (4)数理科学 (5)自然科学 (6)科技及应用科学(以上为“科学核心课
(2)重视外国语之教学(多数包含两种外 国语,应修学分占大学应修总学分的十 分之一强)
(3)逐渐重视一般教育与专业教育之连贯 性
(4)重视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主性,提供 各科目任课教师、授课主要内容、成绩 考查方式等充分之信息,供学生选课之 参考
7.强调对伦理与道德的思考,使之面临道德问 题时,能作敏锐的判断与正确的选择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概括:
# 通过提供一种共同而又广泛的教育,提 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其个性自由、 全面的发展,使之成为合格的公民。
1.提高文化素养 2.促进个性发展 3.培养合格公民
三、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
法国大学:
(1)在态度、人格和方法论方面的训练 (2)数理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经济和人文科学 (4)其他: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外语
(三)我国面临的严峻现实
二、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一)内涵
# 大学通识教育是在西欧国家“自由教育” (Liberal Education,亦称“博雅教 育”、“文雅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 来的
高个人的生活品质,并对人生意义及价值有完 整的概念 4.培养对社会的关怀,使学生成为积极参与并 解决社会问题的现代公民
5.培养具有世界观的公民,不仅了解自己所生 存的社会,更要对其他文化包容和探索,并了 解自身与他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
6.让学生了解人类过去的历史、文明,并进而 鉴往知来,为未来21世纪预做准备,学习各种 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4.理解自己的自然环境中的一般现象,用 科学的思维习惯考察个人和公共的问题
5.理解别人的思想,有效地表达自 己的 思想
6.掌握批判性思想和建设性思维的技能和 习惯
台湾学者认为的目标:
1.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基本沟通、 思考、批判的能力,以及进一步研究学问所需 的各种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对各种主要知识领域的认识与了解 3.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启发人文素养,提
程”)
(7)文学及美术 (8)哲学、社会及宗教思想 (9)社会及行为科学
“文化、观念及价值”领域(CIV)
(1)提供学生共同的智性测验 (2)让学生接触那些由于其表达的观念、
表达方式及其影响而具有知性、重要性 的著作 (3)培养学生对于观念及价值进行批判性 审视的能力,以求理解自己并理解他人
(4)使学生能有更高的技巧,去理解、分 析作品,去推论、论辩(支持或反对) 某种解释,去表达(说或写)他们的理 解及解释,并且使他们能在人文学、科 学、工程方面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自由教 育的思想
# 中世纪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其含义发生 变化。教会提出七艺教育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教 会束缚、解放人性,教育目标被重新认 为是谋求个人身心的自由发展
# 工业革命以后,自由教育又有许多不同 的解释和新内容。认为受过这种教育的 人应具备大自然的各种基本规律的知识, 其智力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作
1.加州源自文库学柏克莱校区
文理学院: (1)阅读及写作 (2)数量推理 (3)外国语文
(4)七科广度要求
在下述每个领域中,至少选修一门课程: 物理学;生物学;文学艺术;历史研究; 哲学及价值;国际研究;社会及行为科 学
2.史丹福大学
# 史丹福大学明确地以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作为大学部的教育目标
(一)科学技术的挑战
1.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知识总量的 急剧增长。高等教育不仅要给大学生传 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 的能力,以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与这 种知识的激增和更新的形势相适应
2.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生产技术更新的周 期迅速缩短,使人们的职业结构和技能 结构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高 等教育必须对大学生授以文、理、工等 多种学科的广博知识,使他们具有宽厚 的基础和扎实的功力,具有以不变应万 变的能力
(4)美国大学之通识教育,一般而言,均 特重人文社会课程;但近年来,亦逐渐 在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课程之间力求其 均衡发展
(5)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之讲授,较为 活泼,科技类通识课程多有实验课,较 易引起学生兴趣
(二)日本大学通识教育
(1)以类科领域取代科目名称为规范共同 课程之依据,避免意识形态的争议
(5)让学生体验具想像力的文学及艺术是 终生的快乐之源,包括形式及语言之乐
综上:
(1)美国大学之通识教育,起于传统的大 学教育之理想,并弥补高中教育之不足
(2)美国大学推动通识教育之方式,较为 多元,但主要方式有二:核心课程;平 均选修方式
(3)美国大学推动通识教育,均设立专责 单位负责课程之规划及考核等业务
# 至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发表的《哈佛报 告》之后,“自由教育”已逐渐被理解 为“普通教育”或“通识教育”的同义 语
台湾著名学者黄俊杰教授
# 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 客体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 也就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
大学通识教育
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有关共同内容 的教育,包括基础性知识的传授,公民 意识的陶冶,健全人格的熏陶以及一些 非专业性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 要把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主体性的、完整 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以使得受教育 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 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特点
# 广阔性 # 基础性 # 系统性 # 深刻性
(二)目标
6个主要目标:
1.发展以伦理原则为基础的行为规范,以 调节人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
2.培养积极参与解决自己的社团、国家和 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有知 识、负责任的公民
3.认识世界上各不同民族间的互相依赖关 系以及自己对培育国际理解与和平的责 任
# 史丹福采取学季制,要得到学士学位, 必须修毕180个学分。其中,除了主修学 系要求的专业学分以及个人自由选修的 课程之外,还包含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 满足
写作要求
均匀要求
语言要求
(1)文化、观念及价值 (2)世界文化 (3)美国文化(以上为“文化核心课程”) (4)数理科学 (5)自然科学 (6)科技及应用科学(以上为“科学核心课
(2)重视外国语之教学(多数包含两种外 国语,应修学分占大学应修总学分的十 分之一强)
(3)逐渐重视一般教育与专业教育之连贯 性
(4)重视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主性,提供 各科目任课教师、授课主要内容、成绩 考查方式等充分之信息,供学生选课之 参考
7.强调对伦理与道德的思考,使之面临道德问 题时,能作敏锐的判断与正确的选择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概括:
# 通过提供一种共同而又广泛的教育,提 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其个性自由、 全面的发展,使之成为合格的公民。
1.提高文化素养 2.促进个性发展 3.培养合格公民
三、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
法国大学:
(1)在态度、人格和方法论方面的训练 (2)数理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经济和人文科学 (4)其他: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外语
(三)我国面临的严峻现实
二、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一)内涵
# 大学通识教育是在西欧国家“自由教育” (Liberal Education,亦称“博雅教 育”、“文雅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 来的
高个人的生活品质,并对人生意义及价值有完 整的概念 4.培养对社会的关怀,使学生成为积极参与并 解决社会问题的现代公民
5.培养具有世界观的公民,不仅了解自己所生 存的社会,更要对其他文化包容和探索,并了 解自身与他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
6.让学生了解人类过去的历史、文明,并进而 鉴往知来,为未来21世纪预做准备,学习各种 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4.理解自己的自然环境中的一般现象,用 科学的思维习惯考察个人和公共的问题
5.理解别人的思想,有效地表达自 己的 思想
6.掌握批判性思想和建设性思维的技能和 习惯
台湾学者认为的目标:
1.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基本沟通、 思考、批判的能力,以及进一步研究学问所需 的各种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对各种主要知识领域的认识与了解 3.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启发人文素养,提
程”)
(7)文学及美术 (8)哲学、社会及宗教思想 (9)社会及行为科学
“文化、观念及价值”领域(CIV)
(1)提供学生共同的智性测验 (2)让学生接触那些由于其表达的观念、
表达方式及其影响而具有知性、重要性 的著作 (3)培养学生对于观念及价值进行批判性 审视的能力,以求理解自己并理解他人
(4)使学生能有更高的技巧,去理解、分 析作品,去推论、论辩(支持或反对) 某种解释,去表达(说或写)他们的理 解及解释,并且使他们能在人文学、科 学、工程方面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自由教 育的思想
# 中世纪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其含义发生 变化。教会提出七艺教育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教 会束缚、解放人性,教育目标被重新认 为是谋求个人身心的自由发展
# 工业革命以后,自由教育又有许多不同 的解释和新内容。认为受过这种教育的 人应具备大自然的各种基本规律的知识, 其智力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作
1.加州源自文库学柏克莱校区
文理学院: (1)阅读及写作 (2)数量推理 (3)外国语文
(4)七科广度要求
在下述每个领域中,至少选修一门课程: 物理学;生物学;文学艺术;历史研究; 哲学及价值;国际研究;社会及行为科 学
2.史丹福大学
# 史丹福大学明确地以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作为大学部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