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再审与申诉的法律依据和规定
民事案件抗诉法律依据(3篇)
![民事案件抗诉法律依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b2138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1.png)
第1篇一、引言民事案件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依法提出抗诉,请求上级人民法院进行再审的一种法律程序。
民事案件抗诉是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法律依据的角度,对民事案件抗诉的相关规定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民事案件抗诉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审判的基本法律,其中对民事案件抗诉的相关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条款中:(1)第二百一十八条:“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依法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再审。
”(2)第二百一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自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3)第二百二十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是一部刑事法律,但其对民事案件抗诉的法律依据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中,第一百七十七条:“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抗诉案件,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审查,认为抗诉有理的,应当裁定再审。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对民事案件抗诉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条款中:(1)第四十六条:“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2)第四十七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再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民事案件抗诉的法律依据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条款中:(1)第一百四十七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
民事案件的申诉法律规定(3篇)
![民事案件的申诉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16b8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8.png)
第1篇一、引言民事案件申诉,是指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对原判决、裁定进行复查、改正或撤销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民事案件的申诉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
以下将对民事案件的申诉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申诉的条件1. 申诉主体申诉主体包括原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此外,原审当事人的近亲属、其他有独立请求权的人或者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也可以提出申诉。
2. 申诉对象申诉对象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
包括一审、二审、再审程序中作出的判决、裁定。
3. 申诉时限当事人提出申诉的时限为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六个月内。
逾期提出申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 申诉理由当事人提出申诉应当有下列理由之一:(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2)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4)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三、申诉程序1. 提交申诉书当事人提出申诉,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交申诉书。
申诉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1)申诉人的基本情况;(2)被申诉人基本情况;(3)申诉请求;(4)事实与理由;(5)证据和证据来源。
2. 人民法院受理上一级人民法院收到申诉书后,应当进行审查。
对符合申诉条件的,应当在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立案;不符合申诉条件的,应当在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通知申诉人不予受理。
3. 审查程序(1)人民法院审查申诉案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可以调取有关证据;(2)对申诉案件,可以采取听证、调查取证等方式;(3)审查期限为三个月,必要时可以延长。
4. 复查决定(1)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的,予以驳回申诉;(2)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裁定撤销原判决、裁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由本院再审。
重新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3篇)
![重新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a1a2a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4.png)
第1篇一、引言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基石。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存在一些案件判决存在错误或者不合理之处,需要重新审理。
重新审理案件不仅是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也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法律依据的角度,对重新审理案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重新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概述1. 宪法依据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这些规定为重新审理案件提供了宪法依据。
2. 民事诉讼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对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第二百二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对再审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
”3. 刑事诉讼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对再审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
”4. 行政诉讼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三、重新审理案件的具体法律依据分析1. 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1)第二百一十八条:当事人对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第二百二十条:人民法院应当对再审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
2. 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1)第二百二十七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第二百二十九条:人民法院应当对再审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
民事案件再审的法律适用(2篇)
![民事案件再审的法律适用(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ddb68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35.png)
第1篇一、引言民事案件再审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因发现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有错误,依法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
再审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机制。
本文旨在探讨民事案件再审的法律适用,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事案件再审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审判的基本法律,其中对民事案件再审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条款:(1)第二百零七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第二百零八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在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向作出调解的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3)第二百一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裁定再审;不符合再审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民事案件再审的法律适用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1)第一百七十九条:再审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2)第一百八十一条:再审案件,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
(3)第一百八十三条:再审案件的审理期限,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
三、民事案件再审的法律适用原则1.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民事案件再审的法律适用应当以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再审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程序公正原则民事案件再审的法律适用应当遵循程序公正原则。
在再审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确保诉讼程序合法、公开、公平,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3.依法纠错原则民事案件再审的法律适用应当遵循依法纠错原则。
在再审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进行审查,对确有错误的,依法予以纠正。
民事抗诉再审法律规定(3篇)
![民事抗诉再审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d5096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2.png)
第1篇一、引言民事抗诉再审是指人民法院在接到当事人或者检察院的抗诉申请后,对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
这是我国法律赋予当事人和检察院的一项重要权利,旨在确保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详细阐述民事抗诉再审的法律规定,包括其概念、适用范围、程序以及法律效力等方面。
二、民事抗诉再审的概念民事抗诉再审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在当事人或者检察院认为存在错误或者不当的情况下,依法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
其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
三、民事抗诉再审的适用范围1. 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生效后,当事人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 当事人对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不服,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检察院提出申诉。
3. 检察院认为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存在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四、民事抗诉再审的程序1. 当事人申请再审(1)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并附相关证据材料。
(2)再审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再审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被申请再审的民事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基本情况、申请再审的理由和依据、请求事项等。
2. 检察院提出抗诉(1)检察院提出抗诉,应当提交抗诉书,并附相关证据材料。
(2)抗诉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抗诉人的基本情况、被抗诉的民事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基本情况、抗诉的理由和依据、请求事项等。
3. 人民法院受理(1)人民法院收到再审申请书或者抗诉书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决定是否受理。
(2)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的,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4. 审理(1)人民法院对再审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2)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适用普通程序。
(3)人民法院对再审案件,应当依法进行审理,查明事实,作出判决。
5. 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执行(1)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生效后,应当依法执行。
民事案件再审法律法规(3篇)
![民事案件再审法律法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301eb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7.png)
第1篇一、概述民事案件再审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因发现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依法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
再审是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
以下是对民事案件再审相关法律法规的概述。
二、民事案件再审的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1.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2. 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3. 证据不足或者认定事实不清的;4. 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情形。
三、民事案件再审的提起方式1. 当事人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原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以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向作出原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 人民检察院抗诉:人民检察院认为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四、民事案件再审的审查程序1. 审查申请:人民法院收到再审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 立案审查:人民法院决定立案再审的,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3. 审理程序:再审案件按照第一审程序或者第二审程序审理,但当事人对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没有争议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五、民事案件再审的审理期限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六、民事案件再审的法律效力1. 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全面审查,依法作出判决、裁定。
2. 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与原判决、裁定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 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生效后,原判决、裁定即视为撤销。
七、民事案件再审的审判组织再审案件的审判组织,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合议庭的组成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并保证审判人员的独立性。
八、民事案件再审的诉讼费用再审案件的诉讼费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交纳。
再审民事案件适用法律(3篇)
![再审民事案件适用法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8bb0b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b.png)
第1篇一、引言民事案件再审,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依照法定程序,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活动。
再审程序是维护司法公正、纠正错案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再审民事案件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再审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相关问题。
二、再审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依据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
在再审民事案件中,适用法律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2.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规定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律。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案件的起诉、受理、审理、判决、执行等程序,是再审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重要依据。
3.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最高审判机关,其发布的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在再审民事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于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是地方立法机关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对于再审民事案件的适用法律具有参考价值。
三、再审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原则1.依法原则依法原则是指再审民事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
依法原则是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本要求。
2.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再审民事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必须公正无私,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公正原则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
3.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是指再审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结果必须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公开原则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信任。
4.效率原则效率原则是指再审民事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必须高效,减少当事人诉累。
效率原则是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再审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具体问题1.法律适用的范围再审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范围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是指规定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程序法是指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法律适用的时间再审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时间是指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当适用的法律规范的时间。
案件再审适用法律依据(3篇)
![案件再审适用法律依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fc095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0.png)
第1篇一、引言案件再审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定程序和期限内,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因发现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依法进行重新审理的制度。
再审程序是司法救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案件再审适用的法律依据,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件再审的法律依据概述案件再审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部法律和司法解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三、案件再审的适用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案件再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
包括:事实认定错误、证据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等。
2.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错误。
包括:适用法律依据错误、适用法律原则错误等。
3.原判决、裁定违反法定程序。
包括:违反法定诉讼程序、违反法定证据规则等。
4.原判决、裁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5.当事人申请再审。
四、案件再审的程序1.当事人申请。
当事人认为原判决、裁定有错误,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受理。
上一级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申请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3.审查。
合议庭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裁定再审;认为不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裁定驳回。
4.裁定再审。
裁定再审后,原判决、裁定停止执行。
5.重新审理。
人民法院对再审案件进行重新审理,依法作出判决、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申请再审指南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申请再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8b9465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c.png)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申请再审指南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4.04.30•【文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司法政务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判监督程序正文最高人民法院民事申请再审指南为依法保护当事人正确行使民事申请再审权利,维护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稳定性、权威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等有关规定,现就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一、哪些民事案件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第一条当事人对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第二条下列情形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最高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二)当事人将生效判决、调解书确认的债权转让,债权受让人对该判决、调解书不服申请再审的案件;(三)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等非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四)再审申请被驳回的案件;(五)再审判决、裁定;(六)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不予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决定的案件。
二、当事人可以对哪些裁定申请再审?第三条当事人可以对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符合本指南第一条规定的下列裁定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一)不予受理的裁定;(二)驳回起诉的裁定。
三、哪些人可以申请再审?第四条再审申请人应当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一)判决、裁定、调解书列明的当事人;(二)认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损害其民事权益,所提出的执行异议被裁定驳回的案外人;(三)上述当事人或者案外人死亡或者终止的,其权利义务承继者。
四、民事申请再审应当在何时提出?第五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下列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四)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民事案件申诉的法律规定(2篇)
![民事案件申诉的法律规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6486a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e.png)
第1篇一、引言民事案件申诉是指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诉的行为。
民事案件申诉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为了规范民事案件申诉行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民事案件申诉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民事案件申诉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自收到判决书、裁定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三、民事案件申诉的条件1.申诉对象申诉对象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
2.申诉主体申诉主体为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人。
3.申诉期限申诉期限为自收到判决书、裁定书之日起六个月内。
4.申诉理由申诉理由应当具有以下情形之一:(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导致判决、裁定错误;(2)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错误,导致判决、裁定错误;(3)原判决、裁定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4)其他应当申诉的情形。
四、民事案件申诉的程序1.提出申诉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诉,应当提交以下材料:(1)申诉申请书;(2)原判决书、裁定书复印件;(3)申诉理由及相关证据材料。
2.受理申诉人民法院收到申诉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查。
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通知申诉人不予受理。
3.审理申诉人民法院审理申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
合议庭认为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应当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民事案件申诉法律法规(3篇)
![民事案件申诉法律法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35ce5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e.png)
第1篇一、引言民事案件申诉是指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民事判决、裁定,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或者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行为。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案件申诉的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将就民事案件申诉的法律法规进行简要梳理。
二、民事案件申诉的法定事由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下列民事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二)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三)原判决、裁定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三、民事案件申诉的程序(一)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二)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申请再审应当递交再审申请书,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三)再审审理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裁定再审;不符合再审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
四、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一)上诉期限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上诉期限为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
(二)再审申请期限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自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五、民事案件申诉的法律后果(一)再审裁定人民法院受理再审申请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符合再审条件的,裁定再审;不符合再审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
(二)再审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再审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六、民事案件申诉的费用(一)上诉费用当事人提起上诉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上诉费用。
(二)再审费用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缴纳再审费用。
再审案件的判决法律依据(2篇)
![再审案件的判决法律依据(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7e351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b.png)
第1篇一、引言再审案件是指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因发现新的证据或者存在严重错误,需要重新审理的案件。
再审案件的处理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因此,再审案件的判决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本文将从法律依据的角度,对再审案件的判决进行探讨。
二、再审案件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法律依据,其中与再审案件相关的规定如下:(1)第二百零五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第二百零六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
(3)第二百零七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4)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审理刑事案件的基本法律依据,其中与再审案件相关的规定如下:(1)第二百三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第二百三十九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3)第二百四十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我国审理行政案件的基本法律依据,其中与再审案件相关的规定如下:(1)第九十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第九十一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3)第九十二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
民事申诉法律规定(3篇)
![民事申诉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0cfb9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0.png)
第1篇一、引言民事申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或者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诉的行为。
民事申诉法律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完善我国民事审判制度。
本文将从民事申诉的适用范围、程序、法律依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民事申诉的适用范围1. 民事判决、裁定民事申诉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
具体包括:(1)一审民事判决、裁定;(2)二审民事判决、裁定;(3)再审民事判决、裁定。
2. 民事调解书民事申诉的适用范围还包括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书。
但需注意的是,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申请再审,应在该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三、民事申诉的程序1. 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民事申诉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具体而言,当事人应当向作出原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2. 提交书面材料当事人提出民事申诉时,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1)民事申诉书;(2)原判决、裁定书或者调解书;(3)相关证据材料;(4)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3. 法院审查人民法院收到民事申诉后,应当依法进行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1)民事申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2)原判决、裁定是否存在错误;(3)民事申诉是否属于应当受理的范围。
4. 决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民事申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受理;认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
5. 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民事申诉的,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开庭审理。
审理过程中,当事人有权陈述、质证、辩论。
6. 作出判决、裁定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应当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认为原判决、裁定正确的,予以维持。
四、民事申诉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得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再审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3篇)
![再审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3a751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a.png)
第1篇一、引言再审判决审理案件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等,在法定期限内,因法定事由而再次进行的审理活动。
在我国,再审判决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宪法、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再审判决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进行阐述。
二、宪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对再审判决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宪法第131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这一规定保障了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为再审判决审理案件提供了宪法依据。
2. 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一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无论案件大小、当事人地位高低,都应依法平等对待,确保再审判决审理案件的公正性。
三、相关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法律,其中对再审判决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185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第18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三)原审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改判的,可以直接改判,也可以发回重审。
”(3)第191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审理刑事案件的基本法律,其中对再审判决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227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2)第236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申诉案件法律规定(3篇)
![申诉案件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12e31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7.png)
第1篇一、引言申诉案件是指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决定不服,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审查的案件。
我国法律规定了申诉案件的受理、审理和执行等程序,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详细阐述申诉案件法律规定,以供参考。
二、申诉案件的范围1. 申诉案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民事案件:当事人对民事判决、裁定不服,要求重新审理的案件。
(2)行政案件: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不服,要求重新审查的案件。
(3)刑事案件:当事人对刑事判决不服,要求重新审理的案件。
(4)国家赔偿案件:当事人对国家赔偿决定不服,要求重新审查的案件。
(5)其他法律规定的申诉案件。
2. 申诉案件的范围还包括:(1)对判决、裁定中的实体问题提出申诉。
(2)对判决、裁定中的程序问题提出申诉。
(3)对判决、裁定中的证据问题提出申诉。
(4)对判决、裁定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提出申诉。
三、申诉案件的受理机关1. 民事申诉案件:(1)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2)当事人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2. 行政申诉案件:(1)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诉。
(2)当事人可以向原处理机关提出申诉。
(1)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2)当事人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4. 国家赔偿申诉案件:(1)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国家赔偿委员会提出申诉。
(2)当事人可以向原赔偿委员会提出申诉。
四、申诉案件的审理程序1. 申诉案件的受理:(1)人民法院收到申诉材料后,应当在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2)受理申诉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之日起5日内通知当事人。
2. 申诉案件的审理:(1)人民法院对申诉案件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查。
(2)人民法院认为申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
(3)人民法院审理申诉案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① 审查申诉材料,了解申诉理由。
② 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
③ 重新审理案件。
3. 申诉案件的判决:(1)人民法院对申诉案件作出判决,应当符合以下条件:① 申诉理由成立。
民事案件申诉法律依据(3篇)
![民事案件申诉法律依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e43d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a.png)
第1篇一、引言民事案件申诉是指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或者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我国法律对民事案件申诉有明确的规定,以下将从法律依据的角度,对民事案件申诉的相关规定进行梳理。
二、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处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法律,其中对民事案件申诉的相关规定如下:(1)第二百零一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二年内提出的除外。
(2)第二百零二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原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诉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受理:①申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②原判决、裁定存在明显错误;③原判决、裁定违反法定程序;④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对民事案件申诉的规定如下:(1)第六十一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二年内提出的除外。
(2)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原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诉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受理:①申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②原判决、裁定存在明显错误;③原判决、裁定违反法定程序;④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对民事案件申诉的相关规定如下:(1)第一百四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二年内提出的除外。
(2)第一百五十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案件进行再审的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案件进行再审的规定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e48953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78.png)
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案件进⾏再审的规定有哪些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法律效⼒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的审理。
那么,《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案件进⾏再审的规定有哪些呢?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案件进⾏再审的规定有哪些⼀、《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案件进⾏再审的规定有哪些民事诉讼再审程序具体规定如下所述:《民事诉讼法》第⼀百九⼗⼋条各级⼈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民法院对地⽅各级⼈民法院已经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民法院对下级⼈民法院已经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民法院再审。
《民事诉讼法》第⼀百九⼗九条当事⼈对已经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数众多或者当事⼈双⽅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申请再审的,不停⽌判决、裁定的执⾏。
《民事诉讼法》第⼆百条当事⼈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的,⼈民法院应当再审:(⼀)有新的证据,⾜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因客观原因不能⾃⾏收集,书⾯申请⼈民法院调查收集,⼈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法律确有错误的;(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员没有回避的;(⼋)⽆诉讼⾏为能⼒⼈未经法定代理⼈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因不能归责于本⼈或者其诉讼代理⼈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辩论权利的;(⼗)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三)审判⼈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为的。
申诉案件的法律规定(3篇)
![申诉案件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511c7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d.png)
第1篇一、概述申诉案件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认为确有错误,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的案件。
申诉案件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
以下将从申诉案件的受理、审查、处理等方面,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阐述。
二、申诉案件的受理1. 受理机关申诉案件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上一级人民法院是指当事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
2. 受理条件(1)申诉人必须是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2)申诉人认为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确有错误;(3)申诉人应当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生效后六个月内提出申诉。
3. 不受理的情形(1)申诉人不是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2)申诉人未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生效后六个月内提出申诉;(3)申诉人未按照规定提交申诉材料;(4)申诉事项属于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其他案件;(5)申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范围。
三、申诉案件的审查1. 审查机关申诉案件的审查由上一级人民法院负责。
2. 审查方式(1)书面审查:审查机关对申诉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要求申诉人补充材料;(2)调查取证:审查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对案件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3)听证:审查机关可以组织听证,听取申诉人、被申诉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
3. 审查期限审查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诉材料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完毕,并作出处理决定。
四、申诉案件的处理1. 维持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审查机关认为申诉理由不成立,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当维持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
2. 改判、发回重审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审查机关认为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确有错误,应当依法改判、发回重审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
(1)改判:审查机关认为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可以依法改判;(2)发回重审:审查机关认为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可以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3)撤销:审查机关认为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撤销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
案件再审适用法律依据(3篇)
![案件再审适用法律依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bd2e7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b.png)
第1篇一、引言再审程序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纠正已经生效的裁判中的错误,确保司法公正。
本文将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出发,对案件再审适用法律依据进行详细阐述。
二、法律依据概述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审判的基本法,其中对再审程序的规定具有基础性意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再审程序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基本相同,旨在保障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合法权益。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再审程序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类似,旨在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对《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细化,对再审程序的适用范围、申请条件、审理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细化,对再审程序的适用范围、申请条件、审理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对《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细化,对再审程序的适用范围、申请条件、审理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三、案件再审适用法律依据的具体内容1. 再审适用范围根据《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下情形下,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2)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3)原判决、裁定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4)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再审案件依据法律(3篇)
![再审案件依据法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258c0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4.png)
第1篇一、引言再审案件是指在第一审和第二审结束后,因法定事由,当事人或者其他有权利的单位和个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新审理的案件。
再审程序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和其他有权利的单位和个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再审案件的依据法律展开论述,以期为再审案件的审理提供理论支持。
二、再审案件的依据法律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司法救济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受法律追究。
”这为再审案件的审理提供了宪法依据。
2. 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其中,关于再审程序的规定如下:(1)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2)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上级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3)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
合议庭认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正确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诉、抗诉;认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应当依法改判、发回重审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
”3. 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其中,关于再审程序的规定如下:(1)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第三人或者代理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第一百八十条规定:“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立案审理;不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裁定驳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事案件再审与申诉的法律依据和规定申诉与再审申请权,是由法律设定的当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济保护的权利手段,都属于诉权的范畴,因此,实务中常常被混用甚至混淆。
其实,申请再审和申诉不一样,申诉是一个民主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
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批评权、建议权、诉讼权、控告权、检举权)对保障公民的申诉权也作出了规定(申诉权是指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作出的错误的、违法的决定或判决,或者因国家工作工作者的违法失职行为而受到侵害时,受害公民有向关于机关申诉理由,要求重处理的权利。
申诉权有诉讼上的申诉权与非诉讼上的申诉权)。
属于广义的诉权,具有"六无限"的特点,即没有次数限制、没有级别限制、没有案件限制、没有申诉主体限制和没有针对机关的限制。
也正因为申诉没有具体条件的限制,才导致当事人及其他人申诉非常困难。
而申请再审作为一项诉讼性权利,则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定条件。
一、申请再审的主体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再审申请的主体严格限制为原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无权提起再审申请。
二、申请再审的对象是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与裁定,以及违反自愿原则或者内容违法的调解书。
而申诉则不受这一限制,申诉既可以针对未生效的法律文书,也可以针对已生效的法律文书。
此外,申诉还可以针对一些违法行为等。
三、申请再审的期限是法律文书生效后的2年内,超过2年,则丧失了申请再审权。
而申诉则没有时间限制。
四、申请再审需符合法定情形,这一法定情形因法律文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即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需具备以下情形:《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十一)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十二)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而申诉不受上述法定情形的限制。
为解决当事人“申诉难”问题,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进一步将再审事由具体化,把再审事由原来5项情形具体化为13项情形,增强可操作性,减少随意性;为了避免由原审人民法院自己纠错较为困难、当事人不信任原审人民法院会公正处理再审申请的问题,现在规定当事人应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且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3个月内审查,及时裁定再审或裁定驳回申请。
同时,将检察机关抗诉事由由原来规定的4项情形进一步具体化为5项情形,并明确规定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在30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
五、再审申请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即向原审法院或者该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起。
而申诉则可以向任何一个法院提出,此外,还可以向检察院、人民代表大会以及新闻机关提出。
正因为申诉与申请再审存在如此大的区别,因此无论从性质还是作用上来看,这两者都是不能混淆的。
目前在司法实务中,尤其是部分基层法院审判监督部门仍然存在的两种称谓混用现象是不严谨的,应予厘清。
六、对依法不予受理的再审申请案件,当事人认为有错误的,可以提出申诉。
1、对虽然法律规定不予受理再审申请的案件,当事人认为有错误的,人民法院通过审查当事人申诉,发现已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符合法律规定的再审条件的,可以依院长监督程序启动再审。
2、对虽然法律规定不予受理再审申请的案件,当事人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检察院诉讼申请抗诉或检察建议,可以依监督程序启动再审。
一种是按上诉程序提出的抗诉。
即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在法定抗诉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这种抗诉规定的具体程序是:检察院将抗诉书通过原审法院提交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还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就抗诉的理由和根据认真审核,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下一级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并将撤回抗诉的情况通知下一级人民检察院。
二是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
即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发现确有错误,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这种抗诉不受时间限制,对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
实践中,检察机关提出抗诉主要是基于:(1)原裁判认定事实确有错误;(2)原裁判定案证据不确实、充分;(3)原裁判适用法律有错误;(4)原裁判量刑畸轻畸重;(5)审判中有严重违反诉讼程序或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可能影响到判决、裁定的公正性。
再审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对原审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个案,基于检察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的监督意见,主要针对的是案件争议标的额不大、再审予以维持、原审程序错误、依法不能或不宜启动再审程序等类型的案件。
检察院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因减少了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这一环节,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必然大大缩短。
七、已经再审过的案件能否申请再审或申诉?已经再审过的案件并非都不能申请再审、申诉。
1、因当事人申请再审或申诉引起的再审,同一案件同一法院只能再审一次。
2、但以本院院长监督程序引起再审,还可以再审一次。
3、上级人民法院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只能再审一次。
上级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再次进行再审的,应当依法提审。
4、上级人民法院因下级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而指令再审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5、上述所称的再审次数,不包括法院对当事人的再审申请用通知书驳回的情形。
八、申请再审或申诉应当向哪级法院提出?1、根据最高法院"逐级申诉"的原则,申请再审或申诉一般应向终审人民法院审查提出。
对未经终审人民法院复查处理的申请再审或申诉,上级法院一般交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对经终审人民法院复查处理后仍坚持申请再审或申诉的,上级法院应当受理。
2、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裁判,可以直接立案复查,经复查认为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可以裁定再审。
九、申请再审或申诉时应当提交哪些材料?1、提交再审申请书或申诉状,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申请再审或申诉的事实与理由;注明联系地址及电话,并提供与案件当事人数量相同的申诉状及证据副本。
2、提交原一、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经过人民法院复查或再审的,应当附有驳回通知书、再审判决书或裁定书。
3、提交证明原裁判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全部证据,应当同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需要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应当附有证据线索和申请书。
4、申请再审或申诉材料不全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应告知当事人应补充的材料。
十、再审申请或申诉的审查是否有期限的限制?我国法律对进入再审的案件审限规定是:如原审是一审案,再审中按六个月审限;如原审是二审案件,再审中按三个月审限。
对再审申请、申诉的审查,目前法律没有规定期限。
本院要求申诉案件一般应在二个月内审结。
十一、申请再审或申诉时可否申请暂缓执行?根据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申请人可以申请暂缓执行并应当提供相应担保。
复查过程中发现生效法律文书可能有错误,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暂缓执行。
十二、申请再审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是否停止生效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申请再审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向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不停止生效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为依法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规范人民法院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工作实际,现就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受理第一条当事人或案外人申请再审,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并按照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人数提交再审申请书副本。
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再审申请书是否载明下列事项:(一)申请再审人、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应列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及有效联系电话、邮寄地址;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列明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及有效联系电话、邮寄地址;(二)原审法院名称,原判决、裁定、调解文书案号;(三)具体的再审请求;(四)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及具体事实、理由;(五)受理再审申请的法院名称;(六)申请再审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条申请再审人申请再审,除应提交符合前条规定的再审申请书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申请再审人是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申请再审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
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二)申请再审的生效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生效裁判系二审、再审裁判的,应同时提交一审、二审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三)在原审诉讼过程中提交的主要证据复印件;(四)支持申请再审事由和再审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
第四条申请再审人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的同时,应提交材料清单一式两份,并可附申请再审材料的电子文本,同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第五条申请再审人提交的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不符合上述要求,或者有人身攻击等内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人民法院应将材料退回申请再审人并告知其补充或改正。
再审申请书等材料符合上述要求的,人民法院应在申请再审人提交的材料清单上注明收到日期,加盖收件章,并将其中一份清单返还申请再审人。
第六条申请再审人提出的再审申请符合以下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5日内受理并向申请再审人发送受理通知书,同时向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发送受理通知书、再审申请书副本及送达地址确认书:(一)申请再审人是生效裁判文书列明的当事人,或者符合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案外人;(二)受理再审申请的法院是作出生效裁判法院的上一级法院;(三)申请再审的裁判属于法律和司法解释允许申请再审的生效裁判;(四)申请再审的事由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