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筑风荷载计算方法之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建筑风荷载计算方法之对比\分析摘要:文章针对美国asce/sei 7-05《建筑最小荷载规范》中的风荷载和中国gb50009-2001(2006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风荷载部分进行分析和比较。在风荷载设计原理上,美国规范与中国规范基本相同,对常规外形建筑物的设计,计算结果差别不大;主要的区别在于体型系数的分类体系化以及风振系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美国规范;风荷载;体型系数;风振系数

随着我国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不断参与国际招标工程,了解和掌握其它国家的规范正在成为一些设计单位的必要工作;美国规范作为世界主流标准之一,被越来越多的涉外工程所要求采用,因此对美国规范的介绍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我国规范与美国规范之异同,对在实际工程中很好的理解与应用两国规范具有促进作用。

一、计算公式对比

中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以下简称“中国规范”)对垂直作用于主要承重结构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为:wk=βz.μs.μzw0 (1)

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w0——基本风压,kn/m2。

美国规范asce/sei 7-05(以下简称“美国规范”)对作用于主要承重结构建筑物表面的净设计风压p的计算如下:

对刚性建筑:p=qgcp-qi(gcpi)(2a)

对柔性建筑物:p=qgfcp-qi(gcpi)(2b)

对低矮建筑物:p=qh[(gcpf)-(gcpi)] (2c)

对开敞式建筑和其他结构:f=qzgcf.af(3)

式中:qi——不同高度处的风速压力,psf(1psf=47.88026pa);

g、gf——阵风影响系数;gcp、gcpf——外部风压系数;gcpi——内部风压系数。

二、基本参数对比

(一)基本风速

基本风速是风荷载设计输入的基本参数,但是各国对基本风速的取值是有各自标准的。各国在制定规范的时候,涉及到以下6项的定义是不同的。

1.标准离地高度。风速是随着高度变化的,由于地表摩擦的影响,使得离地高度越大,风速就越大,直到达到不受地表影响的梯度风高度,风速即稳定在梯度速度。

2.最大风速重现期。从概率的意义上来说,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超过该最大平均风速的概率不大于某特定值,该时间间隔就称为重现期。重现期越长,结构安全度越高。

3.平均风速的时距。平均最大风速与时距有很大关系,时距取得越短,则平均风速值越高。

4.标准地貌类别。地表愈粗糙,风能消耗愈厉害,平均风速愈小。因此必须以一个标准的地貌作为基本风速的取值标准。

5.最大风速的样本。最大风速有其周期性,每年季节性重复,因此,采用年最大风速作为一个统计样本是比较合适的,在这点上两国基本一致。

6.最大风速概率分布曲线类型。由于最大风速涉及到概率计算,必须根据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形式,选取最符合最大风速出现规律的曲线线形。中国规范中基本风速v0的规定是:一般空旷平坦地面,离地高10m,10min时距,按50年重现期确定的年平均最大风速。

美国规范中基本风速v的规定是:c类粗糙度场地,离地33ft (高10m,1ft=0.3048m),时距为3s的阵风风速,按50年重现期确定的年平均最大风速。表1为中、美规范基本风速影响因素对比。

表1中、美规范基本风速影响因素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中、美规范在基本风速的定义上,仅在时距的取值上存在着不同。以中国规范的10min为基准,对各种不同时距风速的换算比值。可以得出中、美规范基本风速关系如下:美国基本风速v≈1.42×中国基本风速v0。

(二)地面粗糙度类别

风压沿高度的变化,与地面的粗糙度有关,我国定义与美国规范是相反的,见表2:

表2中、美规范地面粗糙度分类对比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之前的asce-95版对a类粗糙度有详细定

义及描述,与我国d类相似。从asce-95规范开始认为,大量密集建筑的城市区域,接近高大建筑物,存在复杂的局部风隧效应和尾流颤振效应等,很多情况超越了分析法能够解决的范畴,推荐在时间和经费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风洞试验法。

(三)风振系数与阵风影响系数

风力中除了平均风以外,还有脉动风。由于它是随机荷载,因而将引起结构的随机振动,其理论基础是随机振动理论。

中国规范的风振系数βz是考虑结构在风荷载的作用下,随时间、空间变异性、结构阻尼和周期等因素,来计算脉动风作用下,结构动力影响的综合系数。

中国规范规定,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对于外形、重量沿高度无变化的等截面结构,由于频谱比较稀疏,第一振型为主导振型,可仅考虑第一振型影响,沿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为:

式中:ξ——脉动增大系数;ν——脉动影响系数;φz——振型系数(应由结构动力分析确定,也可采用规范近似公式或附录f确定);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美国规范的阵风影响系数g或gf作用和原理与我国规范的风振系数βz相似。

对于刚性结构:

(4)

对于柔性或动力敏感结构:

(5)

式中:iz-.——z高度处的紊流密度;q——背景响应系数;gv,gr,gq——根据规范取值系数;r——共振反应系数。

(四)体型系数与风压系数

结构体型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作用于建筑物不同表面的风荷载大小。相同风速的情况下,不同建筑物外形和相同建筑物不同表面产生的风压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规范风载体型系数μs,是风在建筑物表面引起的实际压力与来流风压的比值。美国规范与之对应的是风压系数cp。

中国的风载体型系数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并参考了国外的资料,得出了现在规范中较为详细的风荷载体型系数表。美国规范现阶段的风压系数,也是在边界层风洞试验基础上,结合之前的研究总结而来。事实上,中国规范列出的体型系数,大部分根据国外规范整理而成,其中就包括美国规范。从体型系数和风压系数比较也可看出,两者大致基本相同,最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规范风压系数与建筑物的外形比例相关,并随设计时考虑的风向变化。

2.美国规范各受风面(包括屋面和侧墙)细分为若干风压区,不同分区采用不同的风压系数。这样更接近于真实情况,对于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