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同化学习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同化学习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同化学习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一)意义和贡献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信息学习揭示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奥苏贝尔称为"同化",即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掌握新知识的实质性意义的过程。这无疑是一种可靠又可信的解释。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内在规律的认识,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实践活动的理性产物,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知识的作用是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指导人的各项实践活动。学习知识不仅是记住和背诵用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的词句,而是理解和掌握前人或他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性东西的认识,并将他人的认识转变成自己的认识。奥苏贝尔正是抓住了这个本质特征.并将其学习理论建立在此基点之上。

2.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条件和类型的阐述是严谨和有说服力的。知识的有意义学习必然以有意义的知识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加上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此三者构成了有意义学习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有意义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都不能称其为有意义的学习。而随意地增加三个条件之外的另外一个条件都是多余的。

3.奥苏贝尔强调,学生的学习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这是十分正确的。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传授下获得知识的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1]学生正是用这种既省时、又省力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有用的知识。

4.奥苏贝尔提出的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说,恰当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它既包括了学习的内部动机,又包括了学习的外部动机。而且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将社会需要与自我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奥苏贝尔提倡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是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经久而不衰,任何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都没有动摇它的基础地位,足以证明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奥苏贝尔在课堂教学理论上的一大贡献是他有力地阐释了讲授教学不能等同于"填鸭式"教学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根据就是有意义学习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我们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讲授教学,只要它能导致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只要它能满足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那它就肯定不是填鸭式教学。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导致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或者不能满足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那它不是填鸭式教学,就是无效教学。

6.奥苏贝尔创立并提倡"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是课堂讲授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之一。其实,在奥苏贝尔没有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概念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之前,广大教

师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了。奥苏贝尔对此种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正是对该教学方法的理论概括和实验验证。

(二)局限性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意义和贡献是不容否定的。但是,该理论也同其他所有的学习理论一样有着它的局限性和不足。指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并不是否定该理论,而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发展和正确地运用该理论。我本人认为该理论有以下的局限性和不足: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适合于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如言语技能、操作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过程。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此为该理论的局限性之一。

2.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两种便捷之法,其一是上课听教师讲授,其二是自己阅读教材。奥苏贝尔只注意到学生的课堂接受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读书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他没有提出读书学习的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此为该理论的局限性之二。

3.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的提高是同步进行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的能力;教师在传授切识的同时也要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只谈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教学,避而不谈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此为该理论的局限性之三。

4.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完全是一个思辨的产物,缺少科学实验证据的有力支持。它对知识的获得的解释或描述尚有一定的说服力,而对知识的保持和遗忘的解释则主观臆造的成份太多,缺少客观的证据和实验的检验。此为该理论的缺陷之一。

5.奥苏贝尔提出了影响新知识学习的三个认知结构的变量,即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可利用性、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的可辨别性和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这三个变量中的可辨别性变量可以作为独立的变量存在,而第一个可利用性和第三个稳定性和清晰性变量似乎给人以一种重复或重叠之感。因为,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似乎决定了知识的可利用性。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可利用的知识应该是稳定而清晰的知识,不稳定,又不清晰的知识如何加以利用呢?我个人认为,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正确性"或"准确性"应该是影响新知识学习和学习迁移的重要变量,它也是区别于可利用性和可辨别性的独立变量。而且,认知结构中正确的知识和准确的知识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产生正迁移;而错误的知识和不准确的知识在学习中产生负迁移。当然,这还需要实验的检验或验证。此乃该理论的缺陷之二。

6.奥苏贝尔对学习迁移的研究和论述只注重具体知识的迁移,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学习的实践经验表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比具体知识内容所产生的迁移更普遍,意义更大。

折叠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⑴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⑵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应是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认知结构在意义学习和讲授教学中的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 从安排学习内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⑴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⑵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认知结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变量。奥苏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须关注的:⑴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教材提供必要的固定点。 ⑵这些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即:要防止新旧概念的混淆,使新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⑶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概念作出区别。 2.上位关系(superordinate relationships) 当学生学习一种包摄性较广,可以把一系列原有概念从属于其下的新命题时,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生掌握一般的、包摄性较广的命题时,除了要唤起学生已有的有关概念之外,还需为学生提供一些他们还不曾了解的事例,以便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该命题。3.组合关系(Combinational relaionships) 当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与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的新命题时,就产生了组合意义。许多新命题和新概念的学习,都具有这类意义。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各门自然学科、数学、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中学习的许多新的概念,都可以作为组合学习的例子,这类关系的学习,虽然既不从属于学生已掌握的有关概论,也不能总括原有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仍然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根据这些共同特征,新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知识的关系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的,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关系—组合关系。 四、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 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因此,发现学习可以在前面提及的三种学习类型中发生。除此之外,发现学习还涉及其它三种学习类型:运用、问题解决、创造。这三种学习是有层次的。

奥苏贝尔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 1918-2008),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有意义的学习观以及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对于奥苏贝尔观点的考查是教师招聘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下面中公教育的资深讲师来帮助大家分析整理一下关于“奥苏贝尔”的一些重要考点。 (一)“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出题形式:通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易错点:有些考生会把“机械学习”记成“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并不等同于无意义学习。 (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解析:非人为指新知识和旧知识本身是有联系的,而不是人为因素强加在一起的。实质性指知识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看起来相近。 出题形式:常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有意义学习的概念;另外,也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

2.6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与同化学习理论——学习材料

(一)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布鲁纳十分重视生长的问题,他常常把智慧生长与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把他们看作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 1、动作性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作用于事物而学习表征它们。 2、映象性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这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儿童开始形成图象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在这点上,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了的事件并能根据可能再发生的事的想象力(远见)去想象。 3、符号性表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以及一直到以后的年代。

(二)类别及其编码系统 布鲁纳认为,人类世界是由大量的可辨别的不同的物体、事件和人物组成的。编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相关的类别作出有层次结构的安排,较高级的类别比较一般些,较低级的类别比较具体些。 (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1、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从人类的记忆看,他说“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对教材结构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 2、学习的准备性,这里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3、在教育过程中直觉思维的价值,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忽视而又重要的特征。 4、学习动机,他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乃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内在动机,而不是诸如等级、奖赏、竞争之类的外来目标。 (四)提倡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五)对布鲁纳理论的评价

四见奥苏贝尔

四见奥苏贝尔 奥苏贝尔历来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点考查对象,其观点理论可以说横跨整个教育心理学部分,因此,在学完理论知识之后,大部分学员的脑海里都是一片混沌状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拨开层层云雾,系统梳理一下奥苏贝尔吧。 一、初见奥苏贝尔之遗忘学说---同化说 主张:遗忘是一种积极的遗忘,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因此是积极的遗忘。 二、再见奥苏贝尔之“我爱学习” (一)学习的分类 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①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②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二)有意义接受说 1.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①表征学习(代表学习/符号学习) 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②概念学习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③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 2.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他把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叫做“讲解教学”。 (三)意义的同化 奥苏贝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三种同化模式:上位、下位、并列结合。 (四)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 三、又见奥苏贝尔之成就动机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是一种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解读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摘要】本文阐述了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的认知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四个方面,并对奥苏贝尔的理论作出一些评价,最后探讨了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些启示。【关键词】认知结构接受学习学习动机先行组织者启 示一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1.学习知识为发展认知结构现代认知派学习理论家特别重视认知结构,尤以奥苏贝尔的观点为突出。他曾在其《教育心理学》(1978 年)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在奥苏贝尔看来,“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进而被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其结果不仅使新知识获得意义,而且原有的认知结构也得到补充或修正。因此,认知结构既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关于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式,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深刻探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机制问题。根据这一理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能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不仅说明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奠基作用,他的认知同化模式还揭示了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的关系,即把知识的获得过程统一在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培养上,使学生不断把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内部的认知结构,完善智能发 展。2.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新知识的高效学习与保持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的适当性,反之,适当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又依赖于有效的学习方式。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关于这几种学习形式,它们的区分不是绝对的。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这取决于学习是否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意义学习得以发生有三个先决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3)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来自讲授式教学的有意义学习不是机械的或被动的学习,只要它满足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它就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这也是奥苏贝尔所提倡的。当前教育改革,人们往往把机械学习等同接受学习,把发现学习和意义学习划一;否定接受学习,认为教师用言语系统讲授知识必然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流于“填鸭式”教学,而主张用发现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造成了混乱。毕竟,在现有学校教学特定条件下,讲授方法仍然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其重要地位在短时期内也是不会改变的;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去批判继承,发挥优势,改革改善。奥苏贝尔的观点,对于在教育改革中正确认识和评价接受学习的价值提供了理论指导。3.学习动机理论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中还十分重视学生的成就动机。据他看来,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它能在大家林立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占据一席之地,自成一家之言,主要是因为他的研究思路与前人相比有独到之处. 对先前学习理论的质疑 1、发现学习真的是最佳学习么? 2、什么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 3、学习的心理机制到底是什么 4、从动物得出的学习理论能有效的用来解释人的学习么 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⑴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⑵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应是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认知结构在意义学习和讲授教学中的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

从安排学习内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⑴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⑵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认知结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变量。奥苏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须关注的:⑴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教材提供必要的固定点。⑵这些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即:要防止新旧概念的混淆,使新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⑶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概念作出区别。 学生是否具有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对学习是否有意义起重要作用。 意义学习的类型 一、符号表征学习 学习各种符号的意义。怎样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的,以及构成这些符号的 意义的认知内容的性质。在奥苏贝尔看来,正因为儿童不能任意地给客体命名,这就符合了意义学习的一条准则,即符号与客体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所以,虽然表征学习(或名称学习)在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这一连续体上,相对说来处于机械学习一端(因为物体与名称必须完全对应),但也并不完全是任意性的,因而也具有意义学习的性质。 例如:当年有儿童正正注视一条狗时,家长说:“这是一条狗”,狗这个词最初对幼儿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但听到家长话后,儿童认知内部刺激被激活,家长通过讲话和手势,向孩子表明狗这个词代表真正的狗。 二、概念学习 概念具有逻辑的和心理的意义。从逻辑上讲,要领是指在某一领域中因具有共同特征而被组织在一起的特定事物。 幼儿在概念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要找出他所面对的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显然,儿童所发现的关键属性(他自己赋予某一概念的心理意义),与作为概念的定义(逻辑意义)的关键属性之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奥苏贝尔把儿童通过归纳发现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的过程,称为概念形成。 奥苏贝尔认为,儿童现在已经习得了这个概念的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但是,每个概念还具有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是指概念名称在儿童内部曾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 奥苏贝尔指出,概念学习一般来说要经历上述两个阶段:⑴形成概念;⑵学习概念的名称。但对学龄前儿童说来,大多数概念的意义是通过定义习得的,定义为学生提供了概念的关键属性。定义本身也是一种“命题”。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谈谈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谈谈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内 驱力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在教师招聘考试对这三个内驱力的考查中经常出现,并且多以结合实际情景的形式出现,三者含义相近,容易混淆,中公名师孙玮为考生结合真题、练习题进行辨析讲解,希望有助于考生牢固掌握奥苏贝尔的三个内驱力这一考点,为踏入教师岗位再迈进坚实的一步。 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识、理解、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求知的需求。提高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使学习情境具有吸引力。 【真题回顾】 1.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答案】B。 2.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 2.【答案】A。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区别,认知内驱力指向知识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以赢得一定地位为满足,是一种外部的、间接的学习动机。 对于学生来说,自我提高内驱力可以促使学生把学习的目标指向将来要从事的理想职业或学术上的成就,以便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学习期间,自我提高的成就动机可以促使学生去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或较高的排列名次。 【真题回顾】 1.学生往往通过提高学业成绩来赢得他在班级中的地位和自尊,这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 1.【答案】B。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解读

奥苏伯尔(1914—)是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其理论是美国最新理论之一。主要著作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的观点》、《学校学习:教育心理学导论》。 奥苏伯尔与布鲁纳一样,同属认知结构论者,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他着重研 究了课堂教学的规律。奥苏伯尔既重视原有认知结构(知识经验系统)的作用,又强调关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新旧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相互作用,那些新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关系,进行同化和改组,在学习者头脑中产生新的意义。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的主要观点是: 1.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 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将认知方面的学习分为机械的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两大类。机械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不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其心理过程是联想。这种学习在两种条件下产生。一种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无内在逻辑意义。另一种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知识基础可以用来同化它们。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个体获得有逻辑意义的文字符号的意义,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过程就是个体从无意义到获得意义的过程。这种个体获得的意义又叫心理意义,以区别于材料的逻辑意义。所以有意义学习过程也就是个体获得对有意义的材料的心理意义的过程。 有意义的学习是以同化方式实现的。所谓同化是指学习者头脑中某种认知结构,吸收新的信息;而新的观念被吸收后,使原有的观念发生变化。 概念被同化的特征是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概念,同时将概念组成按层次排列的网络系统。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①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 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 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 ③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是指认识的过程以及对认识过程的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吉尔伯特认为:“认知是一个人‘了解’客观世界时所经历的几个过程的总称。它包括感知、领悟和推理等几个比较独特的过程,这个术语含有意识到的意思。”认知的构造已成为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试图理解的学生心理的核心问题。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刺激-反应)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认知派学习理论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为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是: 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准备是任何有意义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 4.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5.主张人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 二、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 它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

心理学必考人物奥苏贝尔(下)

奥苏贝尔(下) 关于奥苏贝尔的知识点历来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除了上篇我们讲到的,奥苏贝尔的考点还有下列内容: 查看奥苏贝尔(上),请查看订阅号的历史消息。 (进入订阅号后点击右上角人物图标—查看历史消息) 3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例如:在学习“钢”的概念之前呈现“金属”和“合金”的概念。 四川,2013 以下关于“先行组织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奥苏贝尔提出 B.在正式学习之前呈现 C.往往是比学习内容概括性更高的材料 D.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 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关于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考查较少,只要知道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即可。 5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与众不同的是,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驱力。

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成就动机的这三种内驱力成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的学生中比重各不相同,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考查方式如下: 福建,2007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辽宁,2013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D;认知驱动力;D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对基础教育概念教学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315037542.html,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对基础教育概念教学的启示 作者:明洁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27期 摘要概念的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的关键与核心。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可为基础教育概 念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吸取认知同化理论的成分。提出一些关于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对基础教育概念教学的启示,以期增强基础教育概念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同化理论;基础教育;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27-0025-02 Enlightenment from Ausubel’s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for Basic Education’s Concept Instruction//Ming Jie Abstract Concept learning is the key point and cor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basic education. Ausubel’s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instructions of concept in basic education. In actual instruction, teachers should draw on elements of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consciousl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Theo ry for Basic Education’s Concept Learning, hoping t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 of it. Key words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basic education; concept learning Author’s address Southwest Universtiy, Chongqing, China 400715 1 前言 概念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的关键与核心,概念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这些基本概念的时候,主要还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方式来应对考试,对一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求甚解,在学习和生活实际应用中并不能有效地迁移[]。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当前课程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状况来说,都是老套的,甚至是落后的。因此,如何在基础教育概念教学中通过一些相关的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是广大教育心理学者以及一线教师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引入并正确运用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能有效提高学生概念学习的效率以及教师教学的效率。 2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基本概述

成就动机理论

约翰·威廉·阿特金森 成 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 ③成功的诱因值Is。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这是用TAT主题统觉测验得到的);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1-Ps,即当Ps值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叫做对成绩自豪的感情。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比如说,在经过了几天冥思苦想后解出的数学题比轻而易举地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要高兴得多。阿特金森认为:在与成就有关的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①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 ②失败的可能性N;③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其公式为:Taf=Maf×Pf×If 同前面一样,If=1-Pf,也就是说,失败的可能性减小时,失败的诱因值就增加。失败的诱因值可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情感,如羞愧、消沉等。那么在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后所体验到的羞愧感比一种困难任务失败后的羞愧感要强。由以上得出: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Ta=(Ms×Ps×Is)-(Maf×Pf×If)。如果一个人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

认知动机理论

认知论的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 E.托尔曼通过对动物的实验研究提出行为的目的性,即行为的动机是指望得到某些东西,或者企图躲避某些讨厌的事物。凭借经验,我们还期望通过某些途径或手段来达到我们行动的目的。这就是期望理论的出发点。但是,动机理论不仅要解释人是如何被推动的,更要解释他为什么这样活动而不那样活动。达到目的的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许多不同的途径,但一个人为什么采取这一条而不选取另一条?这就要追究他是怎样看待事物的因果关系了。因为人们是根据他们对因果关系的了解而采取达到目的的手段的。这就是归因理论。所以期望理论和归因理论可以说是认知的动机理论的连理枝。 期望理论原想解决动机的两个问题:期望什么,即实现目的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目的的价值如何。E.弗罗姆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提出了期望、效价的□(似然率)、□(效价)数字模型。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努力大小是达到目的的似然率和该目的的效价的函数。因为效价和似然率成反比,所以似然率等于0.5是最优的。一个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就采取难度适中的目标。 E.洛克认为目标是动机的决定力量,要高标准才有最高的成就。不过这个目标一定要是自觉提出的,而且要求具体。如果只是提出“尽力为之” 这样的笼统目标,结果就不会有提出具体指标时所取得的成绩。这样,洛克的理论就包含了弗罗姆期望理论中的“工具性”这一要素。因此,这两种理论并不完全冲突。 如果期望理论可以解释一个人这样做而不那样做,人们又不得不问:期望又是怎样形成的?归因理论对此作出了解释。F.海德认为,日常的因果概念并不来自逻辑的推理。他从完形学派现象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一般人的因果观念来自对复杂现象简单化、笼统化的常识理解。例如一个人工作成功了,他可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失败了则归因于环境的条件或他人的过错。所以归因可以分为内源的(如自己的努力或能力)和外源的(如环境条件或机遇)。内外源的归因,还可以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两种。同为内源,禀赋是属于稳定的归因,而努力则属于不稳定的归因。例如一个人把失败归因于不努力,另一个人则归因于禀赋,这样就会形成两种结果完全不同的动机。归因于不努力可以用振奋精神来挽回败局;归因于天生一副笨脑袋,便不肯努力了。显然,归因不一定是真正的原因,但只有主观上所归结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才会规定一个人去怎样做。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作业

1,理论 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⑴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⑵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应是实质性的联系。认知结构在意义学习和讲授教学中的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 从安排学习内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⑴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⑵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认知结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变量。奥苏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须关注的:⑴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教材提供必要的固定点。⑵这些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即:要防止新旧概念的混淆,使新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⑶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概念作出区别。 学生是否具有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对学习是否有意义起重要作用。 意义学习的类型 一、表征学习 学习各种符号的意义。怎样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的,以及构成这些符号的意义的认知内容的性质。在奥苏贝尔看来,正因为儿童不能任意地给客体命名,这就符合了意义学习的一条准则,即符号与客体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所以,虽然表征学习(或名称学习)在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这一连续体上,相对说来处于机械学习一端(因为物体与名称必须完全对应),但也并不完全是任意性的,因而也具有意义学习的性质。 二、概念学习 概念具有逻辑的和心理的意义。从逻辑上讲,要领是指在某一领域中因具有共同特征而被组织在一起的特定事物。 幼儿在概念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要找出他所面对的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显然,儿童所发现的关键属性(他自己赋予某一概念的心理意义),与作为概念的定义(逻辑意义)的关键属性之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奥苏贝尔把儿童通过归纳发现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的过程,称为概念形成。 奥苏贝尔认为,儿童现在已经习得了这个概念的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但是,每个概念还具有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是指概念名称在儿童内部

教育心理学常考人物——奥苏贝尔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常考人物——奥苏贝尔- 教育 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3大学科专业基础知识面试技巧 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用于解释有意义学习的保持与遗忘,他认为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者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 接受学习,即学习者把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依靠学习者的独立发现。 机械学习,即不加理解、反复背诵的学习,亦即对学习材料只进行机械识记。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接受←→发现,机械←→有意义,这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之间不是互不依赖和彼此独立的。接受学习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 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1)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种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 (3)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练习题】 奥苏伯尔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 A.发现学习 B.程序学习 C.合作学习 D.有意义接受学习

第六章_认知学习理论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一、填空题 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2、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 3、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4、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5、奥苏贝尔把有意义学习分成了三类:(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6、奥苏贝尔提出了知识学习的三种同化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 7、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涉及的三种学习类型是(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 8、奥苏贝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9、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 10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2、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14、对人类学习的解释有两大理论,即(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二、选择题 1、教师要求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之和是多少,经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测量求得了结果。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这属于 A 。 A. 运用 B. 问题解决 C. 创造 D. 概念学习 2、如果学生已知“三角形面积=1/2(底×高)”这一公式,要学生求出他们从未见过的其它类型的三角形面积,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这属于 A 。 A. 运用 B. 问题解决 C. 创造 D. 概念学习 3、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 B 模式进行教学。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组合学习 D. 发现学习 4、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C 。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组合学习 D. 派生学习 5、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C )。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B、有意义的发展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 6、学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这种学习属于( B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要弄清呀!

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要弄清呀!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考试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奥苏贝尔成就动机,尤其是在教师招聘考试,这是高频考查知识点,是重点也是易混淆点。此部分的知识点考察方式主要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即为认知而学。 解读:这是最重要、最稳定、最可靠的内部动机;与内部渴望和好奇、理解等相关。如小红对于地球公转特别感兴趣,自己就去专研并获得知识点。 2.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它与认知内驱力的区别在于;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由于在社会中,一定的成就总能够赢得一定的地位,成就的大小决定着他所赢得的地位的高低。所以,取得成就就成了赢得地位的前提。 即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解读:是外部动机。关键词如“赢得地位”“赢得声望”“赢得头衔”等。由此看来,对地位的追求是动机的直接目标;成就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是间接的目标。如小明竞选班长其实更多的是为了赢得“地位”,显然是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贝尔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它能在大家林立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占据一席之地,自成一家之言,主要是因为他的研究思路与前人相比有独到之处. 对先前学习理论的质疑 1、发现学习真的是最佳学习么? 2、什么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 3、学习的心理机制到底是什么 4、从动物得出的学习理论能有效的用来解释人的学习么 意义学习 奥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奥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⑴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⑵学习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应是实质性的联系。 奥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认知结构在意义学习和讲授教学中的作用 奥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

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 从安排学习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⑴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容加以组织和综合。⑵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成学习容的在逻辑;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认知结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变量。奥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须关注的:⑴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教材提供必要的固定点。⑵这些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即:要防止新旧概念的混淆,使新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⑶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概念作出区别。 学生是否具有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对学习是否有意义起重要作用。 意义学习的类型 一、符号表征学习 学习各种符号的意义。怎样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的,以及构成这些符号的意义的认知容的性质。在奥贝尔看来,正因为儿童不能任意地给客体命名,这就符合了意义学习的一条准则,即符号与客体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所以,虽然表征学习(或名称学习)在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这一连续体上,相对说来处于机械学习一端(因为物体与名称必须完全对应),但也并不完全是任意性的,因而也具有意义学习的性质。 例如:当年有儿童正正注视一条狗时,家长说:“这是一条狗”,狗这个词最初对幼儿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但听到家长话后,儿童认知部刺激被激活,家长通过讲话和手势,向孩子表明狗这个词代表真正的狗。 二、概念学习 概念具有逻辑的和心理的意义。从逻辑上讲,要领是指在某一领域中因具有共同特征而被组织在一起的特定事物。 幼儿在概念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要找出他所面对的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显然,儿童所发现的关键属性(他自己赋予某一概念的心理意义),与作为概念的定义(逻辑意义)的关键属性之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奥贝尔把儿童通过归纳发现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的过程,称为概念形成。 奥贝尔认为,儿童现在已经习得了这个概念的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但是,每个概念还具有涵意义。涵意义是指概念名称在儿童部曾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