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拥堵的新解读_以武汉市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两边 2—3 米人行道,公交线路布置合理,整个片区交通畅 通,流量分布均匀,市民出行便捷,步行也极方便舒适。
3、国际先进城市路网分析 日本东京都总面积 2186 平方公里,人口 1300 万,汽车保有 量 460 万辆,人均 0.36 辆;北京市域面积 16807 平方公里,2010 年人口 1961 万,机动车保有量 480 万辆,人均 0.25 辆。由于人 口密集,交通堵塞也曾是东京市府面临的难题。尽管现在也经 常堵塞。东京都人均机动车比北京多,路比北京窄,其解决交通 拥堵除了靠公共交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非常完善的路网 格局,缓解了高峰期的交通拥堵状况。 东京中心城(区部)621 平方公里(与武汉主城区相当),道 路总长约 1.18 万公里,道路总面积 9834 万平方米,道路面积率 约 16%,路网密度为 19.03 公里 / 平方公里,约为武汉主城区的 6 倍。东京路网主要由街道、小区内部道路(是贯通的)和高速路 组成。中心城区路网分布均匀,道路平均间距为 100 米,很少有 被大院分隔的情形,很多楼宇四周均有道路可通行,道路之间 的间距为 30—40 米。 四、对策建议 从以上各片区路网和交通运行的差异分析可知,武汉市部 分片区内的居住区、学校、医院、公园等大单位自成体系,严重 分割道路,造成路网格局不合理,从而形成大尺度、低密度的城 市路网,带来长距离、跨区域的出行需求,而同时公交体系不完 善又促使市民依赖私人交通工具出行,最后大量交通集中于主 干道上,且主干道上交叉口主要依靠信号灯转向,容易引发主 干道交叉口的严重堵塞。构建小尺度、高密度的路网,减少长距 离、跨区域的出行需求,建立高比例的公交出行结构,这是改善 交通拥堵的关键。为此建议:彻底打开各居住小区、各大单位。 城市的交通不能由房地产开发商主导,城市开发需要统筹安 排,打开各居住小区、各大单位,让道路相互贯通起来,形成密 集的路网,路网间距应控制在 200 米之内,路网密度应在 10 公 里 / 平方公里以上。一方面能够有可能充分组织单向交通,提高 通行能力;另一方面还可提供大量的沿街商铺,解决就业。减少 甚至废除主干道。封闭的小区、大单位是造成堵塞的原因,主干 道 + 信号灯的通行方式则是形成堵塞的载体。建议将目前规范 规定的“快速路 + 主干道 + 次干道 + 支路”的城市路网体系逐 步调整为“快速路 + 街区道路 + 街区内部道路”的体系,近中距 离出行依靠街区道路,长距离出行依靠快速路、无信号灯。通过 路网结构的调整和改变,改变市民的出行习惯和方式,建立高 比例的公交出行结构。由当前的私人交通工具(大量小汽车、大 量电动车、大量自行车)为主,公共交通为辅的模式,转变为私 人交通工具(少量小汽车、少量或无电动车、少量自行车)为辅, 公共交通为主的新模式。
32
《当代经济》2014 年第 2 期
经济生活
CON TEM PORARY ECON OM ICS
象明显,高峰时段易出现拥堵。 8、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武汉市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多个建设阶段并存,既有
大规模的轨道建设,也有大规模的道路建设;既有快速路网的 建设,也有次支路的建设;既有道路的新建,也有道路的升级改 造。武汉市现有各类工地近 5000 个,其中在建交通项目约 300 个。这些项目基本位于城市干道和交通的主流向上,施工将占 用一定的道路资源,减少实际交通供给,将给原本拥挤的道路 新增巨大的压力。
网,如东京、巴黎、纽约、柏林等城市的路网密度都超过 10km/km2。
2、道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 根据规范,路网合理的级配结构比例,即快速路、主干道、 次干道、支路比例应为 1∶2∶3∶7。2010 年底武汉市路网结构 比例约为 0.7∶2∶2.3∶3.7,主、次干路密度基本满足规范,但快 速路、支路相当欠缺,严重制约城市交通快速运行(不快),也影 响路网整体效益发挥(不畅)。 3、公交出行比例不高 大城市的日常出行应以公交为主,其出行比例需达 30~ 50%,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出行比例要大。东京、巴黎、伦敦等大都 市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普遍在 50%以上,香港的公交出行比例则 达到了 90%以上。目前,武汉市公交出行仅为 23.8%,离建设部 要求大中城市公交出行最低标准 30%尚有较大差距。其中公交 设施中最欠缺的是轨道交通,武汉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仅 28.5 公里,且不成网,与国内大陆地区 2010 年轨道通车里程上海 420 公里、北京 336 公里、广州 236 公里等差距十分显著。 4、停车位严重不足 2010 年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达 104.6 万辆 (其中私人小汽 车 49 万辆),而停车泊位仅有 31.5 万个。按照国际通行的 1∶ 1.2 的泊位供需比例,仅私家车就需要停车泊位 59 万个,即使现 有停车泊位全部用于私家车,缺口就达 50%。而香港现有 59 万 辆机动车,但有 63.86 万个停车泊位,是武汉的 2 倍。 5、人、机、非没有严格分离,过街设施缺乏 武汉 2010 年三环线内人行立体过街设施 126 座,其中人行 天桥 85 座,过街通道 41 座,与大城市的要求差距明显。如香港 现有 1169 条人行天桥及人行隧道,北京有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共 620 座,广州现有人行立交规模也已超过 270 座。 6、管理措施还需加强 管理措施对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影响极大,武汉存在交通组 织不尽合理、占道经营、违章停车、车辆随意变道、交通指示系 统不完善、交通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交通组织还待进一步 优化,道路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削减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7、城市规划布局结构不合理 就业岗位与居住的协调分布、完善的生活设施配套等均能 给交通带来好的结果。目前武汉部分区域现状功能较单一,以 居住功能为主,不能提供相对平衡的就业岗位,增加大量的交 通往返于中心城区与周边组团之间。如后湖、常青、金银湖、南 湖等地区与主城区之间的交通,不仅出行距离长,而且其中机 动车出行比例高,高峰时段道路双向流量分布不均匀,潮汐现
【关键词】 交通拥堵 路网密度 路网结构 快速路 主 干路
城市交通拥堵愈来愈严重,大都市变成了“大堵市”,交通 拥堵成为一种“城市病”。产生拥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有什么 解决的办法?无论专家还是普通市民都在思考。本文以武汉市 为例,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 对策。
一、武汉市交通现状 2010 年底,武汉市户籍人口为 837 万,主城区人口 483 万, 主城建成区总面积 447 平方公里;轨道交通通车里程 28.5 公 里,城市道路长度约 2724 公里,道路面积 7125 万平方米,人均 道路面积 12 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了国家规范要求(7— 15 平方米),位于中值区间。2010 年底机动车保有量达到 104.6 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 49 万辆。 武汉市道路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在以过江通道为纽带的主 干道上,城区中心的交通拥堵表现为从中心向外围迅速扩散的 趋势,其中高峰小时流量大于 5000 辆的路口从 2008 年的 68 个 增加到 2010 年的 80 个,年均增长 6 个;高峰小时流量大于 1 万 辆的路口从 2008 年的 16 个增加到 2010 年的 22 个。近五年来, 武汉市道路运行车速呈下降趋势。2010 年三环线内平均车速为 20.0 公里 / 小时,较 2009 年下降 0.4 公里 / 小时、2%,较 2005 年下降 6.3 公里 / 小时、24%。 从拥堵的节点分布来看,2010 年武汉市交通易出现拥堵的 80 个节点中,主干路上有 64 个,占了总数的 80%。主要为沿常 青路—青年路—武胜路—武珞路一线,拥堵点达 18 个;解放大 道沿线拥堵点 14 个;雄楚大街沿线拥堵点 8 个。表明车流、人 流都集中于主干道及其交叉节点。 二、城市交通拥堵的一般原因 对武汉市出现的交通拥堵进行分析,容易发现,武汉市具 有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些重要原因。 1、道路网密度偏低 国家规范的道路网密度标准为 5.4—7.1km/km2,武汉市 2010 年底主城区等级道路密度仅为 3.2km/km2,只有国家规范 最低值的 60%。国际先进城市均非常重视构建高密度的城市路
经济生活
CON TEM PORARY ECON OM ICS
城市交通拥堵的新解读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以武汉市为例
○陈虹宇 1 蒋 乐 2 张立茂 3
(1、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2、武汉市政设计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3、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呈现加 剧之势。 本文以武汉市交通情况为例,深入分析了路网密度、道 路级配、城市布局、出行方式等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 认为路网结构和空间分布不合理带来的出行结构不合理是导 致交通节点拥堵的深层原因,提出构建小尺度高密度路网、减少 长距离跨区域出行需求、建立高比例公交出行结构的对策建议。
三、城市交通拥堵的深层原因 上述原因是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一般原因,但路网结构和 空间分布的不合理带来的出行的结构不合理,则是导致交通节 点拥堵的深层原因。仍以武汉市为例,通过一些典型片区进行 对比分析。 1、武汉典型拥堵片区分析 (1)青年路新华路片区。该片区指青年路(发展大道—解放 大道)和新华路(发展大道—解放大道)所夹区域。长约 4 公里, 宽约 0.8 公里,面积约 3.3 平方公里,公用路网密度 5.5 公里 / 平方公里(不含小区内部路网),路网间距平均 300 米,最小间 距 180 米,最大 1000 米,仅有 2.5 纵和 10 横的道路网络,路网 分布极不均匀。是汉口地区典型的堵区。 其主要原因是该范围内有中山公园、北湖、西湖等公园,又 有多个大型居住小区。这些致使公用道路上一般长达 300 至 1000 米无连通道路,各小区都像一个口袋,各口袋的出口都连 接到一条主次干道上,同时利用同一条道路出行,导致拥挤。各 小区内部道路不对外,利用率极低,致使小区外部公用主次干 道使用功能不明确,既当小区支路(短距离出行),又当干道使 用(过境交通),同时又是步行道和非机动道。这导致公用道路 功能混杂,断面过宽,道路宽度往往是 50 米以上,含 6 条机动 车道 + 两边 5 米左右的非机动车道 +5 米左右的人行道。另外, 因为小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内部不可能将各种设施配套齐全, 小区居民对外出行率高,且主要依靠私人交通工具(私家车、电 动车、自行车),这样又导致私人交通工具购置率高和使用率高。 (2)中南路、武珞路、卓刀泉北路和八一路围合的片区。该 片区长 4 公里,宽 0.9 公里,面积约 3.8 平方公里,路网最小间距 880 米,最大 2200 米,仅有 2 纵和 4 横贯通的道路网络,公用路 网密度仅 3.4 公里 / 平方公里,路网分布极不均匀。该片区分布 着武汉大学、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洪山公园等,内部道路均 不能对外使用,公用道路贯通性极差。是武昌地区典型的堵区。 2、武汉典型畅通片区分析 (1)汉口老租界片区。该片长 4.0 公里,平均宽约 1.0 公里。 该片区面积与常青路新华路片区相当,约 4.2 平方公里,公用路 网密度 15 公里 / 平方公里(不含小区内部路网),路网平均间距 150 米,最小路网间距 100 米,最大 200 米,有 5 纵 18 横的道路 网络,路网分布均匀。 该片区除中山大道江汉路段拥堵外(为商业密集点),其余 道路均全日不堵车,且道路断面均很窄,大多 2 车道﹢两边 2— 3 米人行道,该区域多采用单向交通组织,公交线路布置合理, 交通顺畅。 (2)青山区南干渠片区。该片区长 3.3 公里,宽 1.2 公里,面 积约 4.0 平方公里。该片区道路分布均匀,平均间距 200 米,公 用路网密度 9.2 公里 / 平方公里(不含小区内部路网),约为常 青路新华路片区的 2 倍。该片区道路断面均不是很宽,2 车道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