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代更替与气候更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朝代更替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气候变化?
中国朝代更替与气温的关系
北宋(960年-1125年)、南宋(1127年-1279年),明朝(1368年-1644年)的崩溃 都与低温或急剧下降的温度存在关联性。
朝代的更替到底与气候 有没有关系呢?
自古以来,历史往往把朝代的兴衰灭亡归 结于君主的无能与腐败。富强时,帝王是 九五至尊,颓败时,是国家灭亡的罪魁祸 首。 但是,今天的后辈们对那些背负骂名好多年 的君主爷爷们实在是心生同情,便想 为他 们平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为本的农业大国,因此,作为统治阶级统治基础的农业, 在封建社会具有国家命脉的作用。而农业则与气候的变化紧紧相连,尤其是在 古代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的情况下,气候对 农业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土地的产量, 从而对人类的经 济、社会和文化带来影响。 这种影响在古代高人口密度的农业社会当土地产量 减少时会带来饥荒、移民和国家力量的减弱, 从而引起战争、动乱和朝代更替的 严重后果”[①]。农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盛衰繁荣,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 济发展水平,并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否。因为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这种影 响更为明显。“中国土地辽阔, 跨越多种气候类型地带, 所以人民的生活方式和 居住特点强烈地体现了气候的特征, 气候效应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后果。”[②]因 此,中国对气候的变化有较强的依赖性。研究表明,温暖湿润的气候在总体上 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而寒冷气候则引起农业萧条[③]。在暖期,农业耕作区扩 大,土地能够利用的绝对面积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期及复种指数等都得到不同 程度的增长和提高。可耕作的农作物品种比较多,再加上土质疏松,易于耕作, 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的温饱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而游牧民族的 畜牧业因为气候适宜,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可以在自己的区域内安居乐 业,从而保持了边疆相对稳定,社会矛盾比较缓和。尤其是在中国的北方,这 种特征显得更为明显。在冷期,寒冷干旱的气候,不利于地处中高纬度的北方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也不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畜牧业的发展,从而引起资源短 缺,导致农业区逐渐南移,可以耕作的土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地矛盾逐渐加剧。 因此,会引发很多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五胡乱华”、蒙古和满族入侵,便 是很好的例证。
历史气候变冷,导致了农业生产水平下降,从而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而农业生产 水平的下降又造成了诸多的社会矛盾,使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加。当这些矛 盾被完全激化以后,战争便不可遏制的到来。往往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战争,来 势相当凶猛,战争遍及的范围也非常广阔,结果不是改朝换代,便是给统治阶级 以沉重的打击。一般来说,战争的频率往往与气候的冷暖与否密切相关。“气温 和中国战争数目总体成负相关关系。寒冷期,温度降低对应于战争数目增加;而暖 期适宜的气候使得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战争数目相对比冷期战争数目少。 温暖期,降温只要达到一定程度也会造成战争的爆发,如中世纪暖期,虽然处于温度 距平之上时期,但两次降温仍然对应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事实上,暖期中的突然降温, 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的压力更大,暖期激增的人口遭遇突然的灾害,往往缺乏应对措 施。”[⑤]按照竺可桢教授的研究,十三世纪末和十四世纪正是比较寒冷的时候, 由此时竹子在黄河以北不再作为经济林木而培植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发生的蒙古 族的入侵,就是因为气候变冷所导致的生态压力。1644年,清军入关,也基于相 同的原因。纵观中国历史,大多数的反叛战争和农民起义,都发生在气候变冷的 时期。研究表明,“与中国东部气温相比,高频战争期在低温期(<0℃)中也占有8 次,此可以说大部分的战争爆发是在低温时期。反叛战争在所有战争中比例最大 (46%), 其频率变化与气温变化存在密切相关,每10年4次高于20次的战争时期都 在冷期内。”[⑥]可见,气候变化导致的资源短缺,是战争爆发的诱因,这是人们 基于生存需求做出的必要选择。
• 竺可桢曾研究了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发现 有多刺变化,温度较高为温暖期,温度较低为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 夏、商、西周 第一个寒冷期:东周 第二个温暖期:两汉 第二个寒冷期:三国魏晋南北朝 第三个温暖期:唐朝 第三个寒冷期:五代十国两宋 第四个温暖期(相对温暖,但不及之前温暖):明 朝 第四Leabharlann Baidu寒冷期:(17世纪至19世纪)清朝
这些足以证明气候变化往往是朝代兴 衰的决定性原因之一。
谢谢观看!
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统治的基础,是关系国家存亡的生产部门。因此,气候变冷 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水平的下降和衰退会引发各种不良的社会后果,甚至起到摧毁性的作用。 例如人地相争、饥荒、移民、疾病以及少数民族内迁等。当气候进入冷期之后,农作物生 长的北界逐渐南移,北方农民可以耕作的土地面积急剧减少,复种指数也变得极低,这就 容易导致人口和土地的矛盾。随着农作物生长北界的南移,农民必须寻找更适于耕作的土 地,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浪潮。疾病和饥荒随着移民的迁徙而遍布全国。 这种大规模移民的南迁对南方本土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移民和土著居民的矛盾加 剧。气候变冷,还削弱了政府对边疆的控制权,游牧民族入侵,出现了农牧民族的对峙的 局面。北方的少数民族因为气候变冷,适合畜牧的地方越来越少。他们要继续生存,就得 强行向南方迁徙,这种迁徙是建立在暴力掠夺的基础之上的,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强行将农民的可耕地变为牧场,将所到之处变为奴隶社会,使社会进程受到严 重阻碍。农牧民族的这种对峙主要出现在寒冷期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十六国及北魏、北 齐、北周与南方的东晋及宋、齐、梁、陈的对峙;少数民族南下与辽金和两宋的对峙;明 初政权与蒙古政权的对峙;明末南明政权与清政权的对峙。因此,气候变迁是造成国家政 治分裂的终极原因。“历史时期,气候变冷与中国的内部分裂期的重合,很难认为是偶然 的。国家的分裂,一般来讲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中央王朝权力的凋落,第二是地方利 益与中央利益的严重对峙。在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下,气候变冷确实提供了这种条 件。”[④]可见,气候变化对古代的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气候变冷,对中国造成的 另一个影响是经济重心的南移。五千年来中国气候波动的总趋势是:温暖期一个比一个短, 温暖度一个比一个低,这就从整体上决定了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经济重心向南迁移的大趋势。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五代十国以及两宋期间,南方经济赶上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 除了其它的一些客观原因外,正好验证了这种温度变迁的大趋势。移民、少数民族的内迁、 经济重心的南移,共同削弱了统治阶级的统治权力和造成社会的混乱。
• 凡是冷期来临,期间的朝代更替和战争的 发生就比较频繁,而暖期则相对稳定,国 力也比较强盛。如第二个、第三个温暖期 的秦汉和隋唐时期,都是经济文化比较发 达、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而第二、第三 个寒冷期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宋 金对峙等都是少数民族大肆南侵、战乱频 繁的年代。那么历史气候变迁究竟是如何 影响朝代更替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