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园林风格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园林风格简介
简述宋代园林的风格特色
摘要:南宋和北宋(公元960—1271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成了造园的繁荣局面,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普遍收到重视,善于借助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意外之诣,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文人园林风格特征对三大类型园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影响了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领域。
关键词写意化文人园林山水园林简远疏朗
1.总说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属于写意山水园林范畴。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两宋都占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文化方面则尤为突出。从中唐到北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首先,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处在一种蜕变之中。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一理学;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从两宋开始,文化的发展也像宗教政治制度及其哲学体系一样,都在一种向内封闭的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不
断的自我完善。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开掘,向精微细腻的方向迈进。正如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⑴。”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亦“造极于赵宋之世”
进入完全成熟的时期,并流传海外。韩国和日本在两宋期间大量吸收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造园理论、绘画、茶道、艺术等方面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造园文化和艺术风格。
2.形成的原因
两宋时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发展和内容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年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高潮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1经济的高度繁荣。地主小农经济发达,像东京、临安这样的圭寸建都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漕运、陆运方便,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经济开始发展。传统的坊里制已经名存实亡,转而形成繁华的商业大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就是汴梁虹桥繁华的大街景象⑵,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生活的浮荡、奢靡的繁华。在这种氛围下,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大兴土木、广营园林。2、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的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瞩目成就。建筑技术方面,以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成为官方和民间对但是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另外,在园林的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培技术方面有所提高,园艺技术发达,出现了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各种花卉栽培的方法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浮现。3、文人占社会的主流地位。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许多大官僚同时也是知名于世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由于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趣,他们有的直接参与园林的规划设计,有些著写“园记”描述,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盛。和隋唐园林风格相比,两宋园林规模缩小,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腻。另外,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除了传统的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外,品茶、古玩鉴赏和花卉观赏也开始盛行。而进行这些活动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场所,那就是园林。4、诗词、绘画艺术造诣达到顶峰。在宋代,画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百姓,大力宏扬绘画之风,在画坛上呈现为人物、山水、花鸟鼎足三分的兴盛局面,山水画尤其受到社会的重视而达到最高水平,以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境界,阐述了“对景造意,造意而后自然写意,写意自然不取琢饰”。两宋的山水画都十分讲究以各种建筑
物来点缀自然风景,画面构图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人文景观的分量,表明了自然风景与人文相结合的倾向。从南宋到北宋,园林景色和园林生活越来越多地成为画家们所倾注心力的题材。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 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
2.1皇家园林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其规模和
气势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的精细程度则过之,更多地
接近于私家园林。以“寿山艮岳”为例,由宋徽宗赵佶
亲自参与,具体主持修建工程的宦官梁师成“博雅忠
荩,思精志巧,多才可属”。造园之前经过周详的的规
划设计,制成图纸。徽宗举全国之力,经营此园,供
“放怀适情,游心赏玩”。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筑。
建筑中的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着水体,
1艮岳平I 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上石料堆叠而成的土石山,图
从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一个小型水池名为“曲江”,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水分两股注入园中最大的水池雁池,最后从东南口流出园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这座人工山水园的园林景观十分丰富,有以建筑点缀为主的,有以山、水、花木而成景的。艮岳的造园成就是多方面的,在筑山方面,运用象征的手法摹拟杭州凤凰山,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宾主分明、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水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概括,有体现了山水画“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和画理。在置石方面,选用太湖石、灵璧石等上等石料特置或叠石为山,反映了当时相当高的艺术水平[3]。在理水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全部的天然水体,是自然界山水成景的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形成了“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状”的画理。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了乔木、灌木、果树、水生植物、药用植物等品种,尤其对梅花的应用和欣赏赞美达到了顶峰[4]。还在园中放养了大量的鸟兽,增加了园中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了园林景观。在建筑方面,其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需求,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
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 “观景”的作用。总而言之,艮岳称得上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它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2.2私家园林
到宋代,文人的私家庭园占士流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着皇家园林和寺
观园林。以平江城沧浪亭为例,由被贬官
员苏舜钦在旧址上重新修葺而成。踱步沧
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
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
窗把园林内外山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石
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
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
外临清池,曲栏回廊,
图2 古树苍苍,垒叠湖石。人称千古沧浪
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园林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富于情趣。大体上讲,可以把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概括为简远、舒朗、雅致、自然四个方面,是对文人艺术趣味在园林中的集中体现,促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又一次重大升华。
2.3寺庙园林
宋代禅宗文化的兴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至深至广。佛教禅宗与大自然山水风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禅宗寺院大多建置在山水风景优美的地方,禅僧于山水风景之美也具备很高的鉴赏品味,经常用山水花木等大自然景物和景象来比拟禅境,启发悟性。以灵隐寺为例,是寺观建设、园林建设、和山水风景开发相结合的典范,以优美的外围园林化环境倍受文人青睐。寺最奇胜,门景尤好。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寺院一般都拥有田地、山林,成为寺院地主,享有减免赋税和徭役的特权,有的还经营第三产业。随着禅宗与文人士大夫在思想上的沟通,一方面在文人士大夫之间盛行禅悦之风,另一方面,禅宗僧侣也日益文人化。许多禅僧都擅长书画、以文会友,文人园林的趣味也就会更广泛地渗透到佛寺的造园活动中,从而使佛寺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地“文人化”。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