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调查报告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汇报(2篇)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汇报(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1ec94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1.png)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汇报(2篇) 报告一:校园欺凌事件调查报告一、事件背景近日,我校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受害者为我校初中部一名学生。
为进一步了解事件真相,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我校迅速成立了校园欺凌事件调查组,对事件进行了全面调查。
二、事件经过1. 事件发生时间:2021年9月15日2. 事件地点:我校初中部教学楼3. 事件经过:2021年9月15日下午,受害者小王在教室内与同学小张因琐事发生争执。
随后,小张纠集了数名同学,对小王进行辱骂、推搡,并对其进行殴打。
在殴打过程中,小王受伤,后被同学送往校医务室救治。
三、调查过程1. 调查组成立:我校迅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事件调查组,成员包括政教处、保卫处、初中部等相关人员。
2. 事发当晚,调查组对涉事学生进行了逐一询问,了解事件经过。
3. 调查组查阅了教室监控录像,核实了事件经过。
4. 调查组与受害者小王及其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受害者诉求。
四、调查结果1. 涉事学生:小张、小赵、小李等共5人。
2. 事件原因:事发前,受害者小王与同学小张因琐事发生争执,小张纠集同学对小王进行报复。
3. 事件性质:这是一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涉及侮辱、殴打等恶劣行为。
4. 事件影响:受害者小王受伤,心灵受到创伤,其他学生对此事感到恐慌,影响校园和谐稳定。
五、处理意见1. 对涉事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给予相应处分。
2. 对受害者小王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
3.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4. 开展校园欺凌防治教育,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道德素养。
六、防范措施1.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完善校园监控系统。
2. 开展校园欺凌防治教育,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道德素养。
3.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4.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5. 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防治机制,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校园欺凌行为。
报告二:校园欺凌事件反思报告一、事件反思1. 事件暴露出我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学生教育等方面的不足。
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推荐5篇
![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08754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b.png)
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推荐5篇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第一篇近年来,“校园暴力”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它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并且不可否认它一直在升级,施暴者通过热暴力,冷暴力等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对受害者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攻击。
这个现象多发生在中小学,低年级的小学生,遭受的暴力以肢体接触类的硬暴力为主,初中生则以语言上的软暴力为主,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则是言语上的软暴力和行为意愿类暴力为主。
我觉得,这些校园暴力能发生的原因在于群体,没有谁坏的'彻底,群体划分,帮派划分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冲动情绪,群体感情的狂暴,会因为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为,所以,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
校园暴力事件要想得到妥善解决,我们对那些犯过错误、知道悔改的学生不应一味的指责,应该悉心教导,并且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信心。
对于情节严重者,应制订出相关的法律进行适当的制裁,不能任其肆意妄为。
学校应更加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完善大脑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心灵的教育。
而作为朝夕相处的家庭,它的环境氛围也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应尽量多多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孩子的成长过程,在其身边进行积极的多方面指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的将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
学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呵护他们,为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第二篇中学校园欺凌调查报告近几年中学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极大地破坏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侵蚀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欢迎阅读中学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本文主要通过对现在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详细的剖析,探讨出相应的对策,为制止校园欺凌事件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近期我国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浙江庆元一年级男童被烟头烫;江西永新女生被数名同学扇打;云南富宁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拍裸上传空间;安徽黄山一女生遭同班男生下药;重庆少年被同学殴打致死……校园欺凌逐渐呈现频率增加、结果恶化、施暴人低龄化的趋势。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e2ef1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4.png)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相关推荐校园欺凌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1篇)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我们务必要去调查清楚情况,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园欺凌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1为贯彻落实灵宝市教体局、西闫中心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部密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紧急通知》相关精神,根据通知要求,我们对围绕法制专题教育、规章制度完善、开展自查自纠、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四个方面对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和总结,现将自查总结情况汇报如下:(一)扎实开展行之有效的专题教育。
我们坚持把搞好教育、打牢思想基础作为专项治理的首要环节来抓。
5月16日,利用周一升旗、学生集会对全体师生进行以“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
5月17日,行政例会上由校领导组织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二)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欺凌事件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和德育教师都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
还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形势,把涉及校园欺凌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专(兼)管人员、主管领导和分管安全,防止了工作上的相互推诿。
从而形成了学校校长直接抓,分管校长具体抓,政教主任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与安全分块包片人员、后勤处、各室负责人员、班主任等签订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安全责任书,将安全工作列入教师期末考核内容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凡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恶劣的安全责任事故,或在各级工作检查中,受到批评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如下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情节和后果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2024版)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c8fe8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a.png)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2024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校园欺凌现象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而且对施暴者、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探寻解决之道,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本报告旨在梳理调查结果,为推动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在校中小学生,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共收集有效问卷1000份,访谈100名学生、50名教师及家长。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校园欺凌现状(1)校园欺凌现象普遍。
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学生表示曾遭遇过校园欺凌,其中,小学阶段校园欺凌现象最为严重,占比达到70%。
(2)校园欺凌形式多样化。
主要包括言语欺凌、身体欺凌、网络欺凌等。
其中,言语欺凌最为常见,占比达到40%,其次是身体欺凌(30%)和网络欺凌(20%)。
(3)校园欺凌持续时间长。
约5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遭受校园欺凌时,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
2.校园欺凌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
调查发现,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格或过于宽松,容易导致孩子形成暴力倾向。
(2)学校管理不善。
部分学校对校园欺凌现象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3)社会环境因素。
网络、媒体等社会环境中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3.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影响(1)心理健康受损。
受害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学习成绩下滑。
受害者因担心校园欺凌,容易分心,影响学习。
(3)人际关系紧张。
受害者与同学、教师、家长的关系容易恶化。
4.校园欺凌对施暴者的影响(1)道德观念缺失。
施暴者长期欺凌他人,容易形成道德观念缺失。
(2)法律意识淡薄。
施暴者不认为校园欺凌行为违法,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3)人际关系破裂。
施暴者与同学、教师、家长的关系容易恶化。
四、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
校园欺凌调研报告4篇
![校园欺凌调研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417c1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f.png)
校园欺凌调研报告4篇最新校园欺凌调研报告1管控校园欺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对欺凌者、被欺凌者、参与者及旁观者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会强化人的“动物属性”,形成不管是非、颠倒黑白、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欺软怕硬、逆来顺受的思想意识,让人顺应“丛林法则”,回归“丛林时代”,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养成独立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一、校园欺凌的特征校园欺凌是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面临的常见问题,具有典型性、重复性、群体性、隐蔽性等特征。
典型性是指欺凌者有个性较强,自私,有身体或其他特长优势,有过家庭暴力史,父母溺爱等特点;被欺凌者有内向、懦弱、自卑,身体弱小或其他缺陷等特征。
重复性是指校园欺凌在欺凌者对被欺凌者经常性使用暴力或者软暴力。
群体性是指欺凌者绝大多数都是有多人组成,个人施暴是极少数现象,而被欺凌者一般是个人。
隐蔽性是指欺凌行为总是发生在厕所、宿舍等老师家长社会不易监管的地方。
二、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笔者认为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因素,如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淡薄、问题家庭,师生角色定位模糊,学校管控不力,不良文化影响等。
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教育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课程设置还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和专任教师,法制教育只是依靠社会教育。
学生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养成只靠政法机关的惩戒警示是远远不够的。
问题家庭的影响。
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很多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有的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不深入了解孩子思想动向,不能跟孩子平等对话,教育孩子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经常打骂孩子;夫妻相处不和谐,一言不合就开始吵架,甚至是拳脚相加;跟他人交往喜欢时恃强凌弱、仗势欺人;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度、放任自流,不严加管束,甚至成为还在的“欺凌对象”,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让其野蛮生长。
小学生打架总结报告范文(3篇)
![小学生打架总结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91ca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3.png)
第1篇一、引言打架是校园中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它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为了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预防打架事件的发生,我校对近期发生的打架事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现将调查结果及总结报告如下。
二、调查背景近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其中打架事件尤为突出。
为了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我校决定对近期发生的打架事件进行全面调查。
三、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我校全体小学生及部分教职工。
2. 调查内容:打架原因、打架过程、打架后果、学生心理状况等。
3.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四、调查结果1. 打架原因(1)同学之间误会:由于沟通不畅,同学之间产生误会,进而引发打架。
(2)家庭因素:部分学生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生在学校产生不良行为。
(3)个人素质:部分学生道德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引发打架。
(4)网络影响:网络不良信息对部分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模仿打架。
2. 打架过程(1)起因: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未能及时化解。
(2)经过:矛盾升级,双方动手打架。
(3)结果:受伤或未受伤。
3. 打架后果(1)身体伤害:部分学生打架导致身体受伤,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2)心理伤害:部分学生因打架事件产生心理阴影,影响心理健康。
(3)人际关系:打架事件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影响班级和谐。
4. 学生心理状况(1)恐惧心理:部分学生害怕再次发生打架事件,影响正常学习。
(2)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因打架事件产生逆反心理,抵触学校教育。
(3)自卑心理:部分学生因打架事件产生自卑心理,影响自信心。
五、总结与建议1. 总结(1)打架事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2)打架事件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3)打架事件破坏班级和谐,影响同学关系。
2. 建议(1)加强道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素质。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2024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31509a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9.png)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2024一、引言校园欺凌作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它不仅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深远影响,还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为了深入了解2024年校园欺凌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研究,旨在为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支持,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现象。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10个省份的50所中小学,涉及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群体。
2. 调查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
3. 样本量: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0份;深度访谈100人;案例分析20例。
4. 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合定性分析方法。
三、调查结果1. 校园欺凌的定义与类型根据调查,校园欺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身体欺凌:如殴打、推搡等。
言语欺凌:如辱骂、嘲笑、起绰号等。
关系欺凌:如孤立、排挤等。
网络欺凌: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侮辱、诽谤等。
2. 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调查显示,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较高。
在过去一年中,有30%的学生表示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欺凌,其中初中生和高中生是高发群体,分别占40%和35%。
3. 校园欺凌的发生地点与时间欺凌事件多发生在校园内,如教室、操场、厕所等隐蔽场所,占比分别为30%、25%和20%。
时间上,主要集中在课间休息和放学后,分别占45%和35%。
4. 校园欺凌的施暴者与受害者特征施暴者:多为学习成绩较差、家庭环境复杂、性格较为强势的学生。
男生施暴比例高于女生,分别为60%和40%。
受害者:多为性格内向、成绩中等或较差、家庭支持不足的学生。
女生受害比例略高于男生,分别为55%和45%。
5. 校园欺凌的影响对受害者的影响:调查显示,遭受欺凌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学业成绩也普遍下降,逃学、辍学现象增多。
对施暴者的影响:施暴者往往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长期发展可能走向犯罪道路。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推荐】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7d17b0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d.png)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推荐】一、事件概述1. 时间:2021年9月10日2. 地点:某中学教学楼一楼走廊3. 事件性质:校园欺凌4. 涉事人员:(1)受害者:张三,男,15岁,该校九年级一班学生(2)施暴者:李四,男,16岁,该校九年级二班学生(3)围观者:王五、赵六、孙七等约10人,均为该校九年级学生二、事件经过1. 事件起因据调查,施暴者李四与受害者张三因早读迟到被老师批评,李四认为是张三告密,心生报复之意。
2. 事件发展(1)9月10日中午,李四在教学楼一楼走廊找到张三,对其进行辱骂、推搡。
(2)张三试图反抗,被李四及其同伙(围观者)围攻,期间李四对张三进行了多次扇耳光、踢打等暴力行为。
(3)围观者在旁观看,部分人起哄、嘲笑,无人上前制止。
(4)事件持续约10分钟,直至上课铃响,李四等人离去。
3. 事件后果(1)受害者张三身体受伤,面部、颈部等多处出现淤青,精神受到严重打击。
(2)事件在校园内传开,引起广泛关注,部分学生表示担忧、恐惧。
(3)学校声誉受损,家长对学校管理提出质疑。
三、事件处理1. 学校方面(1)及时了解事件经过,对受害者张三进行安抚,并安排心理老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2)通知施暴者李四及其家长到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其向受害者道歉。
(3)对围观者进行严肃批评,要求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班级内作出检讨。
(4)加强校园巡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家长方面(1)受害者家长要求学校对施暴者及其家长进行严肃处理,保障孩子在校安全。
(2)施暴者家长表示歉意,承诺加强对孩子的管教。
3. 教育部门(1)对该校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学校加强校园欺凌防治工作。
(2)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四、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1)施暴者李四家庭教育缺失,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或放任不管,导致孩子心理扭曲。
(2)受害者张三家庭关爱不足,孩子在面对问题时缺乏应对能力。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一)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faf77e2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a.png)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校园欺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影响了校园和谐稳定。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特点及成因,探讨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
本报告将分析一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以期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提供参考。
二、事件概述1. 时间:2020年9月2. 地点:某市某中学3. 事件经过:一名初二学生小王,因为家庭原因,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在学校里,他成了同学小张等人的欺凌对象。
小张等人经常在课堂上嘲笑、辱骂小王,甚至在课下对他进行推搡、殴打。
小王长期受到欺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心理创伤严重。
4. 处理结果:学校在得知此事后,立即采取了相关措施,对小张等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对其家长进行了约谈。
同时,学校对小王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
三、事件分析1. 欺凌者分析(1)小张等人性格特点:自私、霸道、缺乏同理心。
(2)家庭背景: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关爱。
(3)社会因素:受网络暴力、影视作品暴力情节的影响。
2. 受害者分析(1)小王性格特点:内向、敏感、缺乏自信。
(2)家庭背景: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家庭氛围紧张。
(3)心理状态:长期受到欺凌,导致心理创伤,学习成绩下滑。
3. 事件原因(1)校园氛围:学校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2)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
(3)社会环境:网络暴力、影视作品暴力情节的传播,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四、解决措施1. 加强校园管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1)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完善校园监控系统。
(2)开展校园欺凌预防教育,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3)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疏导。
2. 家庭教育与关爱(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3篇)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e4200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7.png)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3篇)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一)一、引言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环境中,学生之间通过言语、肢体、网络等手段进行的持续性、针对性的攻击行为,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成因及应对措施,本调研小组对某市多所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了1000份问卷,涵盖学生、家长、教师三类群体。
2. 访谈:对20名学生、10名家长和15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3. 案例分析:选取了10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详细分析。
4. 文献研究:查阅了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三、调研结果1. 校园欺凌的现状发生率:问卷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表示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欺凌,其中初中生比例最高,达到35%。
形式多样:欺凌形式包括言语侮辱(45%)、肢体攻击(25%)、网络欺凌(20%)和社交排斥(10%)。
受害者特征:受害者多为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或身体有缺陷的学生。
2. 校园欺凌的成因个体因素:部分学生缺乏同理心,情绪管理能力差,容易采取攻击行为。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行为模式有重要影响。
家庭暴力、父母忽视等因素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
学校因素:学校管理不严、教师监管不到位、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为欺凌行为提供了土壤。
社会因素:社会风气、网络暴力文化等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
3. 校园欺凌的影响对受害者:长期遭受欺凌的学生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对施暴者:施暴者可能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影响其未来的社会适应。
对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会破坏学校的和谐氛围,影响教育教学秩序。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初中生小李因身材肥胖,长期遭受同学嘲笑和排挤,最终导致其辍学。
通过访谈得知,小李的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对他的关爱和支持,学校也未及时介入处理。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3篇)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02ee5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2.png)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3篇)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一)一、引言校园欺凌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旨在揭示校园欺凌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其对学生、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对象为某市三所中学的1000名学生,访谈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实地观察则在学校操场、教室等场所进行。
三、调查结果1. 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表示曾遭受过校园欺凌,其中初中生比例高于高中生。
男生和女生在遭受欺凌的比例上无明显差异,但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肢体暴力,女生则更多遭受言语和心理上的欺凌。
2. 欺凌的形式(1)肢体欺凌:包括打骂、推搡、抢夺财物等。
此类欺凌在男生中较为常见,占所有欺凌事件的40%。
(2)言语欺凌:包括嘲笑、辱骂、起绰号等。
言语欺凌在女生中较为普遍,占所有欺凌事件的35%。
(3)心理欺凌:包括孤立、排挤、散布谣言等。
心理欺凌对学生的心理伤害较大,占所有欺凌事件的25%。
3. 欺凌的成因(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暴力等是导致学生欺凌行为的重要因素。
(2)学校因素:学校管理不严、教师关注度不够、校园文化不健康等也是欺凌行为发生的诱因。
(3)个人因素:部分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成为欺凌对象;而部分学生则因缺乏同理心、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成为欺凌者。
4. 欺凌的影响(1)对学生的影响:遭受欺凌的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学业成绩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对家庭的影响:家长因孩子遭受欺凌而感到焦虑和无助,家庭关系可能因此紧张。
(3)对学校的影响:校园欺凌破坏了学校的和谐氛围,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教育质量。
四、对策建议1. 家庭层面(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情绪控制能力。
中小学校园欺凌调查报告5篇
![中小学校园欺凌调查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e0542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3.png)
中小学校园欺凌调查报告5篇篇1一、引言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揭示校园欺凌的真实面貌,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
访谈对象主要包括学校工作人员、学生代表和专家学者。
观察则主要针对校园内的各种场景,如教室、操场、食堂等。
本次调查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二是各类学校自行开展的相关调查;三是社会各界关注校园欺凌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校园欺凌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于各类学校中。
其中,身体欺凌最为常见,表现为推搡、拳打脚踢等;言语欺凌也较为普遍,包括辱骂、造谣等;网络欺凌则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日益严重,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欺凌的情况时有发生。
2. 影响因素分析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学生的年龄、性别和性格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例如,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容易成为欺凌的目标。
其次,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缺乏关爱和关注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成为欺凌的对象。
此外,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措施也对校园欺凌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四、应对措施与建议针对校园欺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和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指导。
通过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其思想和行为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
同时,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其抵御欺凌的能力。
2.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应将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2024版)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95e8b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9.png)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2024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校园欺凌不仅严重损害了受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校园氛围、社会和谐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现象,探寻解决方案,本报告对我国校园欺凌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调研。
二、校园欺凌现状1.校园欺凌的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中,学生之间因个体差异、地位悬殊等原因,一方对另一方实施的身体、心理、财产等方面的侵害行为。
2.校园欺凌的类型(1)身体欺凌:包括打、踢、推搡等身体攻击行为。
(2)心理欺凌:包括侮辱、嘲笑、威胁、恐吓等心理攻击行为。
(3)财产欺凌:包括抢劫、盗窃、敲诈勒索等财产侵害行为。
(4)网络欺凌: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的欺凌行为。
3.校园欺凌的现状根据我国教育部门发布的《全国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情况报告》,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呈上升趋势。
以下是一些校园欺凌现状的统计数据:(1)发生率:据调查,我国校园欺凌发生率约为20%,其中小学生约为15%,初中生约为25%,高中生约为30%。
(2)受害者: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多为身体瘦弱、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
(3)施暴者: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多为身体强壮、性格霸道、成绩较好的学生。
(4)场所: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
三、校园欺凌的原因1.个体因素(1)心理因素: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欺凌。
(2)性格因素: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容易成为欺凌的对象。
2.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导致孩子性格缺陷。
(2)家庭氛围不良: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3.学校因素(1)教育理念偏差:部分学校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管理不善:部分学校对校园欺凌现象缺乏有效管理,导致问题恶化。
4.社会因素(1)媒体影响:网络、影视等媒体中的暴力、色情内容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学生欺凌隐患排查报告(3篇)
![学生欺凌隐患排查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f1972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5.png)
第1篇一、报告背景近年来,学生欺凌事件在我国各地学校频繁发生,给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我校开展了学生欺凌隐患排查工作。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我校学生欺凌隐患现状,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为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二、排查范围及方法1. 排查范围:本次排查覆盖全校学生,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
2. 排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班级座谈会、家校沟通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欺凌现象。
三、排查结果1. 学生欺凌现象普遍存在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发现我校学生欺凌现象较为普遍。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言语欺凌:包括辱骂、讽刺、嘲笑、诽谤等。
(2)肢体欺凌:包括推搡、打斗、拍打、拽头发等。
(3)心理欺凌:包括孤立、排斥、威胁、恐吓等。
(4)网络欺凌:包括散布谣言、恶意攻击、侵犯隐私等。
2. 学生欺凌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自制力,容易产生欺凌行为。
(2)学校教育不足:部分教师对欺凌现象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
(3)社会环境因素:部分学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容易产生欺凌行为。
(4)学生心理因素: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容易产生欺凌行为。
3. 学生欺凌危害分析(1)身心健康受损:欺凌行为给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
(2)人际关系恶化:欺凌行为导致受害者与欺凌者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班级和谐。
(3)道德品质下降:长期遭受欺凌,部分学生可能产生报复心理,进一步恶化校园环境。
四、整改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开展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认识。
(2)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3)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2. 优化学校教育管理(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欺凌现象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问卷调查结果总结(3篇)
![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问卷调查结果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c8cfe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4.png)
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引言:校园欺凌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为了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发生,我们开展了一项针对中小学学生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他们在校园欺凌中的经历和看法,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指导。
本文将对该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在校中小学生,包括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共发放问卷3000份,有效回收问卷2800份。
二、校园欺凌经历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有53%的学生表示曾经经历过校园欺凌,其中男生稍多于女生。
具体细分为:1. 言语欺凌:占35%。
包括被人嘲笑、贬低、羞辱等。
2. 身体欺凌:占25%。
包括被推搡、打骂、扯扯子等。
3. 社交排斥:占18%。
包括被忽视、孤立、排斥等。
4. 网络欺凌:占8%。
包括被网络暴力言语攻击、恶意群发等。
三、欺凌源头与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校园欺凌源头是同学之间。
其中,班级内欺凌最为常见,占42%,其次是同年级其他班级(30%)。
此外,老师的言行也会引发部分学生的欺凌行为,占15%。
至于家长和社会,引发校园欺凌的比例相对较低(5%)。
四、校园欺凌的时间与地点分布校园欺凌最常见的场所是校园内的教室(占40%),其次是操场(30%),厕所(15%)和食堂(10%)。
绝大部分的校园欺凌发生在课间休息和放学后的时间段(占85%)。
五、学生对校园欺凌的态度与认识调查结果表明,约30%的学生认为校园欺凌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只有20%的学生主动去寻求帮助。
以下是学生对校园欺凌的态度和认识:1. 学生普遍对校园欺凌表示不满与愤怒。
2. 多数学生认为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
3. 少部分学生认为校园欺凌是一种“玩笑”或“恶作剧”。
六、校园欺凌的原因与影响校园欺凌的主要原因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特质:学生中的自卑、焦虑、孤僻等个人特质是校园欺凌的一大原因。
2. 学习竞争:部分学生因为成绩等方面的差距而引发欺凌行为。
2023年校园暴力的调研报告【精彩3篇】
![2023年校园暴力的调研报告【精彩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2575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8.png)
2023年校园暴力的调研报告【精彩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法律文书、心得体会、岗位职责、鉴定评语、实习文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legal docu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job responsibilities, appraisal comments, internship copy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校园暴力的调研报告【精彩3篇】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汇报(2篇)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汇报(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40c56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1.png)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汇报(2篇)一、事件概述事件发生时间:2023年9月15日事件发生地点:XX中学初中三年级二班教室及操场涉及人员:欺凌者——李某(男,15岁,初三二班学生);受害者——张某(男,14岁,初三二班学生);目击者——王某、赵某等十余名学生及班主任刘某。
事件简要描述:2023年9月15日下午,初三二班学生李某因与张某在课间发生口角,遂在放学后纠集数名同学对张某进行言语侮辱和肢体攻击,导致张某身体多处受伤,心理受到严重创伤。
二、事件详细经过1. 起因:2023年9月15日上午第二节课后,李某与张某在教室后排讨论一道数学题,因意见不合发生争执。
李某认为张某故意与自己作对,心生不满。
2. 发展:中午放学时,李某在班级微信群中发表不当言论,暗示要对张某进行“教训”。
下午放学后,李某纠集了班级内外的数名同学,在教室后排对张某进行围堵。
3. 高潮:李某首先对张某进行言语侮辱,称其为“书呆子”、“废物”等,随后动手推搡。
其他参与者在李某的带动下,也对张某进行踢打和辱骂。
事件持续约20分钟,期间张某多次试图反抗,但被众人压制。
4. 结果:张某身体多处受伤,包括头部淤青、手臂擦伤、背部多处软组织挫伤。
事件结束后,张某情绪崩溃,无法正常上课,家长随即报警并带其就医。
三、调查过程1. 初步调查:学校接到报警后,立即组织校方领导和班主任刘某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事件经过。
对涉事学生进行逐一询问,记录口供。
2. 深入调查:联系警方介入,调取教室及操场的监控录像,确认事件细节。
对目击者进行详细询问,获取更多证据。
3. 心理评估:对受害者张某进行心理评估,确认其心理创伤程度。
对涉事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处理结果1. 对欺凌者的处理:李某因主导欺凌行为,被学校给予记大过处分,并建议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其他参与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
2. 对受害者的关怀:学校安排心理老师对张某进行持续心理疏导,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3篇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73a19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5.png)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3篇校园欺凌调查报告篇一近日,为了给广大学生撑起一片蓝天,提供一份沃土,铜山区永清实验学期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集中开展了一次校园欺凌治理教育活动。
总结如下:1、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
2、进行法制进校园讲座。
3、各班召开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印制了《预防校园欺凌倡议书》,组织全体学生、家长签字。
4、利用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安全教育课等形式进行渗透教育,让全体教职工、学生了解校园欺凌伤害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5、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加强学校传达室安全保卫工作,增加人员数量,注重培训老师、保安队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传达室电子监控设备技术水平。
6、鼓励学生有任何欺凌情况及时勇敢向老师反映,并且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篇二区教育局设计下发的___区中小学校园欺凌情况调查问卷,本次考察了我校207名初中学生。
结果表明:(1)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的比率为14.75%;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为5.53%;遇见校园暴力的比率为52.67%。
中学校园暴力现象存在。
(2)中学校园暴力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基本为男生所为。
男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
(3)14至15岁的学生是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14岁以下以下则明显下降,这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密切相连。
(4)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其他地方,很少发生在校内。
而在学校内发生校园暴力的主要地点是厕所,另外还有操场。
(5)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晚上放学时间,其次是其他校外时间,在校期间很少发生。
(6)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五成多是深恶痛绝。
而观望,漠不关心、认为正常、还有适度参与者占四成多,且持这种态度者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校园暴力的干预是极为不利的。
(7)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而且各个年级具有相对一致性。
校园欺凌调查的总结(通用11篇)
![校园欺凌调查的总结(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c975f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e.png)
校园欺凌调查的总结校园欺凌调查的总结(通用11篇)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欺凌调查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园欺凌调查的总结篇1xx月17日,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黔西南州兴义市盘江路小学以“校园反欺凌”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活动,想方设法从根子上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当天下午,根据学校安全处的安排,该校29个班级纷纷围绕“什么是欺凌?为什么要反欺凌?”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分享:所谓欺凌,简单来说就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多欺少。
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
“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
“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
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
所以,学校要严厉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活动中,部分班级还让同学走上讲台,列举身边的“校园欺凌”现象,并就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通过本次班会队活动,增强了该校师生反欺凌的意识,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敲响了预防的警钟。
该校安全处唐主任表示:应对校园欺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将会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想方设法确保校园平安、和谐。
校园欺凌调查的总结篇2根据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北京团市委、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历时一年时间进行的调查表明:来自校外人员实施的欺凌最多,占76.8%,而来自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的侵害只占13.9%。
实施校园欺凌最多的是校外人员,其次是本校高年级学生,最后是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9fa904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e.png)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一、引言校园欺凌作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我国政府、教育部门和全社会都在努力探索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报告通过对最新校园欺凌事件的分析,旨在揭示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危害,为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提供参考。
二、校园欺凌事件概述1. 事件背景以我国某城市为例,近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
一名初中生在校园内长期遭受同学欺凌,最终导致其精神失常,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 事件经过(1)初期阶段:受害者成绩较好,性格内向,与同学关系一般。
欺凌者开始对其进行言语侮辱、排斥,受害者默默忍受。
(2)发展阶段:欺凌者变本加厉,对受害者进行身体攻击、敲诈勒索,受害者承受巨大压力,成绩下滑,心理出现问题。
(3)恶化阶段:受害者精神失常,被送往医院治疗。
事件曝光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三、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注,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性格缺陷。
(2)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模仿暴力行为,成为欺凌者。
2. 学校因素(1)教育方式: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2)管理不善:学校对校园欺凌行为处理不力,使学生有恃无恐。
3. 社会因素(1)网络暴力:网络环境的匿名性、虚拟性,使部分青少年将网络暴力行为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2)不良风气: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部分青少年模仿影视作品中的欺凌行为。
四、校园欺凌的特点及危害1. 特点(1)隐蔽性:欺凌行为多发生在校园内,不易被察觉。
(2)长期性:欺凌行为持续发生,受害者长期承受压力。
(3)群体性:欺凌者通常为多人,受害者孤立无援。
2. 危害(1)影响受害者身心健康:受害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可能导致精神失常。
(2)影响学校风气:校园欺凌行为破坏学校正常秩序,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三年前,云南大学马加爵因打牌被疑而锤杀四名舍友的血案,似乎还没有远去,美国版马加爵赵承熙的恐怖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接踵而至的是雷州版马加爵等等,如今,2008年1月18日,南方都市报一则《被包养女大学生杀死大款碎尸并拍下全过程》的消息,引来人们的一片震惊。
据报道,张超,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系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
去年12月19日,和她的男朋友等人,将包养她的当地大款杀害分尸,并用DV全过程拍摄下来,近些年来,发生在大学生群体身上的自杀,情杀,谋财害命等等极端事件很多,为什么这样的事在大学里频频出现?是什么导致一些大学生如此的狭隘,堕落和残忍?是什么使得他们如此心理扭曲和变态?背景考究与分析2008年,云南大学的学生再以骇人听闻的暴行震惊全国: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系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张超,于2007年12月19日,手持DV,将残害,分尸全过程拍摄下来,如果说谋财害命,杀人、分尸,是犯罪分子发泄仇恨、增加警方侦破难度,尚可“理喻”的话,张超为何要用DV纪录血腥的分尸过程,留下犯罪的铁证呢?究竟是什么让这个19岁的少女愤怒到如此冷血和疯狂的境地?19岁,是不少女孩在父母面前撒娇的花样年华,张超却已经犯下让好莱坞的编剧都想象不出的罪行!梳理张超的家境和人生轨迹,不难发现她走向深渊的罪魁祸首:贫困、制度缺陷,以及整个社会愚昧、下流的拜金氛围。
也许,一些生活上的小冲突,点燃了张超长期以来郁积在内心的对富人利用金钱玩弄女性的愤恨,而用DV纪录整个犯罪过程,不过是失去理智之后,一种变态的自我心理上的满足。
如果,张超事件之后,年轻人依旧还在混沌着上大学,大学依旧混沌着给学生发文凭;众多的歌厅依旧热闹繁华,更多的贫困家庭依旧供不起一个大学生;有钱男人依旧在寻找各种刺激,没钱的女生依旧在出卖着自己。
那么,象牙塔里的那些学子,将会加速堕落,加速走向极端。
据报道,“张超的家庭有些特殊情况,她父母所在煤矿没有煤可挖了,处于倒闭破产状态,父母都下岗,经济不太好。
”而马加爵也是家庭贫困,自己生活艰苦,“常常两个馒头,一杯水就过一天”,而校园里的俊男美女们或是身着名牌,或是出手阔绰,至少也不会如他一样地拮据。
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群体里,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自卑心理。
为了平衡这种自卑心理,马加爵选择了用另外的一种自尊来平衡那份自卑,他总是率先答出报纸上的游戏的答案,打牌时他总赢;而张超选择了被人包养,选择了出卖自己而获得灯红酒绿。
然而,他们的自尊又是极度脆弱的,当马加爵仅有的优势被人怀疑的时候,他抬起了沉重的锤子;当木鸿章炫耀300万存款的时候,张超心中起了愤恨和欲望的邪念。
那么,造成他们极度自卑又自尊的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的家境贫困,还是社会道德的沦丧?其实,高校不断出现性质极为恶劣的事件,不单是某几个人心理扭曲后造成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就的。
当不少民众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他拥有多少金钱,做多大的官,而不是看他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当许多人都患有一种精神缺钙病,缺乏信仰,把所有的东西都看成谋取利益的工具;当一些人为固守传统美德而抛弃利益,却受人嘲笑,甚至怀疑其智商是否正常;当精神荒芜成了一种必然,人们都疯狂地追逐着金钱和利益,却对种种不公和丑恶现象视若无睹;当经济高度发展,文化娱乐消遣方式丰富,人们却依然摆脱不了内心的焦虑不安时,我们的大学生又如何能够心里安定呢?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他们又如何能够不放纵欲望,互相攀比,心理扭曲,甚至做出极端行为呢?其实,在每一个血腥的悲剧里,我们都看到一个个扭曲的心灵,一个个不正常的心理状况。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
大部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成功化解了自己的低落情绪,迅速呈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却“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走向极端,杀人的还是少数,更普遍的是自杀。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重视政教有之,强化智力有之,推崇体育有之,心理健康课常常受到忽视,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的“要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呐喊也常常湮没于“考高分”、“上名校”的声浪中。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聚集,我们大家都会遇到一个心理健康问题。
假如没有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作引导,人的心理就极易在社会压力下扭曲、变形直至崩溃,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向社会渲泄不满,以缓解内心的矛盾冲突。
我国高校尽管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仍然是看重学生成绩是否优秀,能否发表论文,最后能否找到工作等,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比较薄弱。
有些高校由于缺乏专职人员或相关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心理辅导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
怎样建立更有效的心理咨询,让学生在遭遇精神苦闷时,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大胆讲述自己的精神障碍?这个问题值得教育界深思。
同样是贫困出身,古今中外都有些人却能走上光明的道路,为什么一样的境地,结局差别如此之大呢?原因主要在于接受的教育和自我认知的差距。
当前,我们不仅要提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更要鼓励树立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我们需要对每一个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公民教育,心理教育,让他们成为有着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让他们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金钱的看法也不会那么极端,心态积极、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无法仅仅以占有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他的存在价值,亦无法以此来羞辱他。
而在社会逐渐形成的疏导机制下,他们的心理压力能够得到释放,让他们在“不断学习、了解自己、适应环境、控制情绪、适度发泄”过程中,找到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撑点。
调查问卷分析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网上调查、座谈会或随机访问为辅。
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一般要求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
随机样本的代表性较少受到抽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其代表性是由随机抽样方法来保证的。
因此抽样调查的信度、效度及科学性很高。
2.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35份,回收率为93.5%。
其中有效问卷为920份,无效问卷15份,有效率为98.39%。
3.调查范围:河北工程大学问卷600份邯郸学院问卷 400份4.问卷调查对象:所调查对象均为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本、专科学生。
5.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1)性别抽样分布由于是随机进行的问卷发放,男生所占比率为54.78%,女生所占比率为45.22%,男女比例适中,符合统计的基本要求。
(2)年级抽样分布选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人数369 234 143 174比率40.12% 25.43% 15.54% 18.91%调查大对象里大一的学生比较多,比率为40.12%,大二、大三和大四占的学生人数基本一样,所选对象的年级分布比率也基本符合统计要求。
1你是否认为当前社会出现了很普遍的拜金主义()A很严重B较普遍 C少数现象 D没有调查数据显示21.32%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社会拜金之风很严重,66.78%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拜金之风普遍存在,即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我们当前社会有拜金主义盛行的苗头,只是更多的人持乐观保守态度,这也表明大学生对当今社会道德风气持否定态度,而这种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负面的,相关部门应考虑采取一些措施缓解这种不良社会之风,从而更趋向于创造和谐社会的口号。
2你是否有跟你经济条件悬殊的人做好朋友()A有,很多 B有,但不多 C没有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因素对大学生择友影响很大,80%多的大学生有且仅有不多的与自己经济条件悬殊的人做朋友,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不利于大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
我们应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正确引导,经济因素绝不是影响我们正常社交的障碍,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自身经济条件很重要,与人交往也绝不只看他的经济条件。
自负与自鄙都是没有必要的。
3你认为你拥有较少与自己经济条件悬殊朋友的主要原因是()A自卑心理的存在。
B自负心理的存在。
C找不到性格相投的。
D其他原因。
由调查数据可见大学生交朋友范围局限的很重要原因是自卑或自负心理的存在,而这都是不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部门及家庭加强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正视自身的经济条件,以平常心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物。
4你认为张超案件的发生原因主要在于()(多选)A社会上很普遍的道德沦丧。
B学校教育和管理不够。
C家庭对孩子关爱不够。
D个人心里不够健康。
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此事件的发生持客观态度,基本上各个原因分布均等,大多数人认为该事件的发生是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这也更高标准的要求我们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大学生的教育环境。
各个方面应真正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大学生是社会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步发展。
5从你进入学校以后,父母对你学习和心理方面的指导频率()A经常谈心 B偶尔会问起 C没有关心过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调查数据显示37.27%的家庭会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流,51.43%的家庭会关心孩子的学习,这说明大多数家庭对孩子入学后的成长还是关心的,只是很大以部分关心程度不够,不能做到与孩子的交流互通,缺乏理解,这也是我们学生对家庭的期望,渴望与父母的心灵交流,渴望得6当你心里郁闷,难以消遣时,你更倾向于通过哪种途径解决()A向父母倾诉。
B向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求助。
C找朋友倾诉。
D自己闷在心里,不跟别人说。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把心事闷在心里的学生还是占一定比例的,占到11.17%,而这是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这就要求大学生个人学会自身心理调节,改变自己固有的一些封闭观念,有问题说出来,得到别人的指导是很有利的途径,而我们也注意到在寻求帮助的学生中只有很少以部分(7.53%)会向学校的心里辅导机构求助,这也从侧面反映我们的高等学校的心理辅导机构有待完善。
7面对接连出现的大学生犯罪,你的观点是()(多选)A大学生心理素质太差,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
B社会上的拜金之风、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影响太大。
C学校教导体制不完善,不能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D父母与孩子交流不够,他们无法感受亲人的关爱。
调查数据显示更多的大学生认为拜金之风,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而其他几项也是原因之一,社会转型期,社会很多方面会出现无路可依,迷茫,而大学生更是心理脆弱的群体,需要社会,教育部门,家庭,学校给于重视,正确指导,而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自己负责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负责。
8你认为经过这样的教训,类似事件再发生的可能性()A社会学校等相关部门会采取相关措施,杜绝此类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