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中医推荐按摩这三个穴位

合集下载

穴位养生舒缓肌肉紧张的技巧

穴位养生舒缓肌肉紧张的技巧

穴位养生舒缓肌肉紧张的技巧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常常导致肌肉紧张和身体不适。

而针灸与按摩是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通过刺激身体上的穴位,可以缓解肌肉紧张、舒缓疲劳,提高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帮助舒缓肌肉紧张的常用穴位和技巧。

一、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底部,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按摩此穴可以帮助缓解身体疲劳和肌肉紧张。

按摩太溪穴的方法是坐或卧在床上,将一个小球(如网球)放在穴位上,用力转动或来回滚动,在穴位上停留1-2分钟。

每天晚上睡前进行按摩,可以促进睡眠质量,缓解肌肉紧张。

二、肩井穴肩井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方,按摩此穴可以缓解颈肩部的肌肉紧张和僵硬。

按摩肩井穴的方法是坐直或站立,用手指按压穴位,并做环形按摩或揉搓的动作,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进行2-3次。

此方法有助于舒缓肩颈部的不适感,缓解紧张的肌肉。

三、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是足少阴肾经的重要穴位,按摩此穴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腿部不适。

按摩三阴交穴的方法是坐下或平躺,两腿并拢,用手指轻柔按压穴位,每天按摩2-3次,每次约5分钟。

此方法有助于缓解腿部疲劳,消除紧张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近拇指与食指骨头之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始穴,按摩此穴可以缓解手臂和手部的肌肉紧张。

按摩合谷穴的方法是将拇指放在手掌内侧,用力按压合谷穴,大约每次按压15-30秒,每天进行多次。

此方法有助于减轻手臂和手部疲劳,舒缓肌肉紧张感。

五、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穴,按摩此穴可以缓解腿部肌肉紧张和疲劳。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是坐在椅子上或卧床,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轻轻按摩,每次按摩约3-5分钟,每天进行数次。

此方法有助于放松腿部肌肉,缓解紧张感。

通过按摩上述穴位,可以缓解肌肉紧张,舒缓疲劳,提高身体健康。

但在进行按摩之前,应先了解穴位的准确位置,避免产生误差。

另外,如果有特殊健康状况或疾病,请咨询专业的医生或针灸师的建议。

最后,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以减少肌肉紧张的发生。

那些可以活血暖身的穴位

那些可以活血暖身的穴位

那些可以活血暖身的穴位作者:程凯来源:《祝您健康·养生堂》2019年第05期随着气温的转暖,寒冷看似离我们越来越远。

其实,春夏时节因为寒证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一点儿也不少。

或是因为减衣过度,受了风寒,或是因为天气闷热过食生冷,或是由于其他疾病而内生寒邪,很多人都面临着寒证的困扰。

中医理论认为寒主收引,当寒凝血脉便会使气血运行缓慢,出现诸多病证,常见恶寒喜暖、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苔白等证候。

当出现了寒证,活血暖身就成了调理的重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氏针灸第4代传人程凯给我们带来了简便易行、副作用小的中医活血暖身外治法。

一、心俞穴心俞穴是背俞穴之一,俞有输注的意思,心俞穴便是心的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

五脏六腑各有各的背俞穴,均位于腰背部。

通过刺激脏腑的背俞穴,可以有效调理脏腑功能与气机。

心为君主之官,主一身血脉,全身的气血运行都有赖于心阳的温煦、推动,如果出现了心阳虚,则可能气血推动无力,出现诸多病证。

通过刺激心俞穴来振奋心阳,是一种副作用小、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定位】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

【功用】散发心室之热,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等病症。

【方法】可以采用按揉的方式,用拇指以中等力度按揉心俞穴100~200次,以局部感到温热、酸胀为宜。

亦可采用艾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置于心俞穴上,在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处施灸,温和灸心俞穴5~20分钟,以穴位皮肤温热,但无明显灼痛感为度。

二、膏肓穴当形容疾病或者事情无法挽回时,我们可能会用一个成语来描述——病入膏肓。

其实,膏肓也是中医中一个重要的穴位,它的位置隐蔽,常常被人们所错过,但是功效十分卓越,能扶阳固本,调和全身气血。

同时,膏肓穴更是孙思邈常用的养生穴,适当刺激膏肓穴对延年益寿十分有帮助。

临床上,有些人会出现阴阳两亏的情况,阴有虚,血不足,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烦躁口干的情况,再施以艾灸容易加重症状。

中医推拿穴位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早知道

中医推拿穴位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早知道

中医推拿穴位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早知道发布时间:2021-12-28T07:13:37.13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8期作者:李思思[导读] 中医儿科治疗中的常用特色疗法之一即小儿推拿疗法。

该法在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深受家长与患儿的认可。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有关中医推拿穴位及其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李思思浆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中医儿科治疗中的常用特色疗法之一即小儿推拿疗法。

该法在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深受家长与患儿的认可。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有关中医推拿穴位及其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什么是小儿推拿?临床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主要手段,以预防儿科疾病及儿童保健为目的一套中医的操作流程称之为小儿推拿。

其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常见的几类症状,比如“麻”表示患者能过来气,但过不来血;“木”是指身体麻的过于明显,导致气和血都过不来;“酸”提示经络通,但是缺乏气血;“胀”提示气足,但此类患者体质爱生气,若机体内的气出不去即可出现估胀症状;“痛”(常指单纯性的痛,非病理性疼痛)则是由于患者体内有血淤;“痒”提示血、气正在过来,伤口愈合时均可感到病位发痒,但应注意与全身发痒进行区分。

小儿推拿具有无痛苦、无毒副作用、价格实惠、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一系列优势,多种疾病均可应用推拿按摩手法予以治疗,包括小儿外科、内科、伤科、神经科以及局部感染等疾病。

二、小儿推拿适用症都有哪些?1、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感冒咳嗽、发烧、鼻炎、鼻窦炎、哮喘、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鼻出血等。

2、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小儿腹胀、腹痛、腹泻、呕吐、溢乳、打嗝、流口水(流涎)、厌食、吐奶、肠炎、口腔炎、舌炎、鹅口疮、肠痉挛、疳积(食积、奶积、奶痨、积滞)等。

3、其它类疾病包括小儿遗尿、磨牙、夜惊、面瘫、脑瘫、惊吓、尿频、哭闹、湿疹、风疹、荨麻疹、斜颈、脊柱侧弯、疝气、脐疝、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佳以及多动综合症等。

阴虚火旺按摩哪个穴位最特效阴虚火旺适合吃什么

阴虚火旺按摩哪个穴位最特效阴虚火旺适合吃什么

阴虚火旺按摩哪个穴位最特效阴虚火旺适合吃什么展开全文一、阴虚火旺按摩什么穴位1、揉二马二马穴又名二人上马,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操作时,按揉此穴100~300次。

具有滋阴补肾,顺气散结之功效。

能滋阴潜阳,使肾水上滋于心。

此法为交通心肾,调和阴阳之常法,并能利尿通淋,使水从小便而去。

2、擦涌泉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凹陷中。

操作时,术者以拇指螺纹面着力,来回推擦此穴100次左右。

具有滋阴退热之功效。

能引火归元,使亢阳得以潜制。

3、运内劳宫内劳宫位于手掌心中,屈指时中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中点。

操作时,术者用拇指指腹自小指指根按运,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止,运10~30次,能清心、肾两经虚热。

4、历兑穴这个穴位很痛,用力度稍轻一点,左右两穴各坚持按了60下。

每天早晚左右都做,两穴各点按了60下,一般的两天就好了。

历兑穴是胃经的井穴,历兑穴部位在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具体说就是第二趾外侧沿趾甲的外侧缘和根部的垂直线交叉点处。

按摩这个穴能治疗阴虚火旺。

这个穴善能引口唇的邪热下行,口唇类的炎症和疾患,点按这个穴位会有奇效。

二、火旺阴虚体质的表现1、形体消瘦阴虚者胃火旺,能吃能喝,但代谢快,怎么吃也不胖,形体精悍,肌肉松弛。

2、心烦失眠阴虚者内火攻心,常感觉胸口烦闷,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容易惊棒失眠。

3、肌肤无华缺乏皮肤水分,干燥和最低限度,肤色差,也容易生气,往往生溃疡,舌红,经常便秘。

4、头晕易累体内津液少则养分疏松不畅,且皆为旺火消耗,从而导致体力衰弱、头晕易累等症。

5、手脚发热阴虚者体内火旺,导致“五心烦热”体温正常,但手心、脚心发热,冬天也是如此。

6、其他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等。

立冬养生穴位保健掌握关键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立冬养生穴位保健掌握关键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立冬养生穴位保健掌握关键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到11月22日之间。

在这一时节,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渐盛。

为了适应冬季的要求,我们需要加强养生保健,为身体注入活力。

而掌握关键穴位的保健方法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提升整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立冬养生的穴位保健方法,以期帮助读者度过一个健康的冬季。

一、足三里穴:增强体力,调整消化系统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面,当膝盖弯曲时,与胫骨外侧之间,肚脐下三寸。

按摩此穴位能增加体力,改善疲劳感,并能调整肠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

可以每天早晚用手指旋转按摩此穴位,每次约5分钟。

二、合谷穴:缓解压力,提升免疫力合谷穴位于手背,当大拇指与食指相握,凹陷处的正中位置。

按摩此穴位能够缓解压力,提升免疫力,并且对改善睡眠质量也有一定的帮助。

可以用食指和拇指轮流按压合谷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摩数分钟。

三、太冲穴:调理气血,舒缓疲劳太冲穴位于脚背,第一、第二脚趾之间,向前数约两横指的地方。

按摩此穴位可以调理气血,舒缓疲劳,有效缓解焦虑和压力。

可以使用手指按压太冲穴位,每天按摩数分钟。

四、风池穴:缓解头痛,改善睡眠风池穴位于颈背部,约在第七颈椎横突下。

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头痛,改善睡眠质量,并且对舒缓颈部肌肉也有一定的效果。

可以用手指或指关节揉捏风池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

五、内关穴:调节气血,增强免疫力内关穴位于手腕掌侧,距腕横纹处约三横指处。

按摩此穴位可以调节气血,增强免疫力,并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可以用食指或拇指轻轻按压内关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摩数分钟。

六、三阴交穴:调节内分泌,缓解经期不适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踝骨内侧的骨凹陷处与胭脂正中之间。

按摩此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缓解经期不适,改善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

可以使用手指或拇指旋转按摩三阴交穴位,每次约5分钟。

七、气海穴: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气海穴位于肚脐下方,距脐中约两寸。

按摩此穴位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二十四节气养生秘籍穴位按摩篇

二十四节气养生秘籍穴位按摩篇

二十四节气养生秘籍穴位按摩篇二十四节气养生秘籍——穴位按摩篇在古老的中国传统医学中,穴位按摩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

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合理运用穴位按摩,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穴位按摩方法,供大家参考。

立春 - 血海穴立春是春季的开始,此时气温逐渐回升,人体血液循环也开始活跃起来。

血海穴位于脚掌心的正中央,此穴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每天早晚按摩血海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色,减轻疲劳。

雨水 - 太阳穴雨水是春季中的重要节气,此时天气潮湿,容易导致头痛、偏头痛等不适症状。

太阳穴位于两侧眉骨外延的凹陷处,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放松神经,防止湿气的侵袭。

惊蛰 - 厉兑穴惊蛰标志着春季真正的到来,由于气温的忽冷忽热,易引起气血不畅、肌肉酸痛等问题。

厉兑穴位于足背侧的正中央,按摩此穴位可以舒缓肌肉酸痛,促进气血畅通。

清明 - 中渚穴清明时节,气温回暖,阳光明媚。

中渚穴位于足底第一、第二跖骨之间的凹陷处,按摩中渚穴可以增强肾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神经调节能力。

立夏 - 阳陵泉穴立夏时节,阳气开始充盈,但过度的湿气容易导致人体疲惫、气短、厌食等问题。

阳陵泉穴位于足背外侧两趾长趾的骨隆凸起的最高点,按摩此穴位可以清除湿气,增强身体的阳气。

小满 - 三阴交穴小满时天气逐渐炎热,人体容易出现烦躁、失眠等不适症状。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下蹲时脚腕内侧突起的凹陷处,按摩三阴交穴可以调节内分泌,平衡情绪,帮助入眠。

芒种 - 冲阳穴芒种时节农作物开始成熟,而人体容易出现胃火旺盛、急躁易怒等症状。

冲阳穴位于手背第一掌骨之间,按摩冲阳穴可以清除胃火,缓解痛经,调整情绪。

夏至 - 三阳络穴夏至时阳气达到顶点,容易引发心火旺盛、易怒、失眠等问题。

三阳络穴位于手腕背侧,掌长骨与掌骨相连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清除心火,平衡心理,帮助调整睡眠。

小暑 - 外关穴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问题。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坚持按摩可治百病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坚持按摩可治百病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坚持按摩可治百病肺经:由胸走手。

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

1、中府穴:胸骨旁开六寸(四横指是三寸,一横拇指是一寸)处。

治疗:气不足、咳喘、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胳膊腋横纹下三寸处。

古人找此穴的方法:两胳膊前伸端平,掌心相对,用鼻尖找胳膊的点,该点就是天府穴。

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端末处。

尺是肾的意思,泽是恩泽,所以此穴是补肾穴。

按揉此穴,让气下行,治疗高血压、哮喘。

(肾虚就是肾不纳气。

气走上边来了,人就会头重脚轻)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处。

此穴较深,按揉时要重些压。

主管所有的毛孔,是治疗鼻孔出血、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或大夏天不出汗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是郗穴,郗治急症,治急性咽喉痛。

5、列缺穴:两个合谷(虎口)相对,食指下面的凹陷处就是。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特别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以及头项的病。

因为不好找此穴,所以人们用的少,其实它很重要。

6、经渠穴:治咳嗽。

7、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

补气,是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等。

此穴较深,要用大拇指硌它。

从太渊穴到孔最穴之间,这一段为“止咳点”,大家在咳嗽时,可以找此处最敏感的地方多揉一揉,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8、鱼际穴:小儿咳、热、积食。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点刺放血最佳。

大肠经:由手走头。

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功能:打通大肠经,可防皮肤病;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如果排便不畅就敲打大肠经小臂这一段,边排便边敲打效果更明显。

长期便秘的人,在肘下这一段很痛,很敏感,要常揉。

还有一个好办法,用大拇指内侧推二三间到商阳,两边都要推,肚子就会有感觉,一定要推到商阳穴,这是排便捷径。

1、商阳穴:在食指指甲盖底的外侧处。

用指甲掐,治便秘。

2、三间穴:位于食指近拇指侧根部,第二掌指关节后,好找,按摩方便,随时都可以操作。

它最善通经行气,上可通达头面,治疗三叉神经痛、齿痛、目痛、喉肿痛和肩膀痛;下能通腹行气,泻泄可止,便秘可通。

三伏天艾灸哪里去寒气除湿速览

三伏天艾灸哪里去寒气除湿速览

三伏天艾灸哪里去寒气除湿速览三伏天艾灸哪里去寒气除湿丰隆穴丰隆穴属胃经,又联络脾经。

丰隆穴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效果。

丰隆,丰者大也,隆即盛意。

这样看来,丰隆穴似乎是使人丰满隆盛,其实恰恰相反,这个穴位有减肥消脂的功效。

取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

手法: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曲池穴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

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解溪穴解溪穴属足阳明胃经。

经(火)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

取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三伏天怎么养生喝姜枣茶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此时人体腠理都是开放的,很容易引起阳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是可以养护身体,同时将身体内部多余的寒气排出,养生又保健。

做汗蒸人吃五谷杂粮,身体里面难免会沉淀一些毒素,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身体疾病,三伏天的时候身体毛孔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去汗蒸可以加速身体的代谢速度,将毛孔深处的脏东西都排出来。

做艾灸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祛湿的养生作用。

贴三伏贴三伏贴采用传统中药精制而成,三伏天的时候贴一个三伏贴可以帮助身体积蓄阳气,避免冬天寒冷的时候身体阳气不足而被寒气所伤,因此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食补养生红豆炖鹌鹑,功能是补益气血,利水健乳。

绿豆汤,功效是清热解毒、去烦消暑。

泡脚冬天的时候,人体血液循环变慢,脚部位于身体的最末端,血液流通到脚部是比较缓慢的,所以,脚部的微循环常常不是很充分,三伏天泡脚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并且带走身体内的废物,起到治疗和预防冬病的作用。

夏季祛湿小妙招

夏季祛湿小妙招

夏季祛湿小妙招一、夏季祛湿的重要性1. 咱都知道啊,夏天这个季节呢,特别容易湿气重。

为啥呢?天气热啊,大家都贪凉,什么冷饮啊,空调啊,一个劲地吹、一个劲地吃。

可是这湿气就悄悄在身体里扎根了。

湿气重了之后啊,人就感觉浑身不得劲,就像身上被什么东西裹住了似的。

整天没精打采的,干啥都提不起劲,这可太影响生活质量了。

2. 而且湿气重还可能带来其他的毛病呢。

比如说啊,皮肤容易长痘、长湿疹,这对爱美的朋友来说可太糟糕了。

再就是消化也不好,吃啥都不香,肚子还老是胀胀的,感觉像揣了个小皮球。

二、饮食祛湿小妙招1. 说到祛湿的食物啊,薏米可是个好东西。

这薏米啊,读音是yì mǐ,它出自好多地方呢。

薏米可以煮粥喝,煮的时候呢,先把薏米泡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再和大米一起煮,煮出来的粥香香的,还能祛湿。

它的作用就是利水消肿、健脾祛湿。

咱们可以说“薏米是祛湿的小能手,就像一个小小的除湿机在身体里工作。

”它的近义词呢,可以是薏仁,反义词倒是没有特别确切的。

2. 还有红豆啊,红豆生南国的那个红豆。

红豆也是祛湿的利器。

咱们可以做红豆汤,把红豆洗干净,多放点水慢慢熬。

红豆不仅能祛湿,还对女性朋友特别好呢,能补气血。

而且红豆甜甜的,喝起来口感很不错。

3. 冬瓜也不能少啊。

冬瓜这个东西,含水量特别高,而且它的祛湿效果也很好。

可以做冬瓜汤,切点冬瓜片,再放一点虾皮提提鲜,简单又好喝。

冬瓜的好处就是能清热利水,吃了冬瓜,就感觉身体里的湿气随着尿液一点点排出去了。

三、生活习惯祛湿1. 运动是非常关键的。

夏天啊,别老是窝在空调房里不动弹。

每天呢,抽出个半小时到一小时来运动运动。

比如说慢跑,在清晨或者傍晚的时候,去公园或者小区里跑一跑。

跑的时候啊,身体会微微出汗,这汗一出,湿气就跟着出来了。

不过要注意啊,出了汗可别马上吹空调或者冲冷水澡,不然湿气又回来了。

2. 睡觉的地方也得注意。

夏天的时候啊,床垫子和被子要经常晒晒。

这太阳一晒啊,就能把湿气给赶跑。

从经络学角度看待夏季人体穴位按摩方法

从经络学角度看待夏季人体穴位按摩方法

从经络学角度看待夏季人体穴位按摩方法夏季是一个炎热的季节,正是因为这个季节的气候条件特殊,加上饮食、睡眠、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容易引发身体大量热能的消耗,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而人体的穴位作为传递能量的通道,也会因为这些身体因素而出现变化,并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从经络学角度来看待夏季人体穴位按摩方法,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保健养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一、夏季人体穴位简介1.前庭穴:位于后颈部的颈椎三棘突下方,肩峰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赤、失眠、偏头痛等。

2.太阳穴:位于前额眉毛向侧上方1个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神经衰弱、失眠等。

3.曲池穴:位于肘窝内侧凹陷处。

主治头痛、咳嗽、哮喘等。

4.玉枕穴:位于颈椎第1、2椎骨棘突上,两侧各1个指压住即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偏头痛等。

5.涌泉穴:位于足底前区,第一、二趾跖跖面上的凹陷处。

主治失眠、头痛、眩晕等。

以上穴位主要针对夏季常见的一些身体不适状态进行调理,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人体改善血气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调节心理情绪。

二、夏季人体穴位按摩方法1.前庭穴按摩法将两个手指放置在颈后肩峰凹陷处,以指腹向下、用力按摩及揉动或推拿,大约每次持续5-8分钟左右。

2.太阳穴按摩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太阳穴上按摩,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可以通过轻轻拍打、按压的方式进行。

3.曲池穴按摩法以手指坚定地揉动位置在肘窝内侧凹陷处,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可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

4.玉枕穴按摩法以手指围绕颈部在颈椎第1、2椎骨棘突上揉动,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有助于调节精神情绪和纾解头痛等症状。

5.涌泉穴按摩法双手同时按摩足底前区,第一、二趾跖跖面上的凹陷处,每次按摩5-10分钟,可缓解心理压力、恢复精力。

以上夏季人体穴位按摩方法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时应当放松身体,呼吸平稳,以不增加身体负担为原则。

三、夏季调理注意事项1.适量运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加之工作压力大,容易让人懒得运动。

三伏天去湿气最好的方法

三伏天去湿气最好的方法

三伏天去湿气最好的方法搜集整理最全三伏天去湿气最好的方法1、按足三里穴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

取足三里穴,也就是俗称的“老母鸡穴”,握拳轻扣两百下,以略感酸胀为度,早晚各一次,可以达到调和营卫之气的作用。

2、承山穴是祛湿大穴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

按揉承山穴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按揉承山穴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3、防湿健脾胃要注意对脾胃的保养,脾胃虚的人少喝冷饮、少吃凉菜,注意肚脐不要受凉。

三伏天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

4、温水泡脚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

推荐泡脚祛湿方:藿香10g、佩兰10g、苏叶10g、荷叶10g、金银花10g。

一剂药方配适量的水(根据脚盆大小,水量能没过脚踝为宜)煎煮30分钟,温度合适后进行泡脚,全身出汗后即可。

5、刮痧防暑三伏天湿气重,易出现呕恶头昏等病症,可采取刮痧办法。

具体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过的纱布,上下刮背脊两侧,或肋骨两侧或额头,出现紫暗色即可,也可涂上清凉油刮。

或服用藿香正气丸(水),多喝绿豆汤、荷叶、藿香代茶饮,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6、保证良好的睡眠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有助机体自我修复,是保证机体良好运转的基础,是天然的祛湿药。

应当顺应天时,宜晚睡早起,但晚上最好不要晚于11点入睡,中午需要午睡,但不宜超过一小时,还要切记贪凉,忌在温度很低的空调屋或潮湿的地上睡觉,也不可迎窗而睡。

7、多喝姜茶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

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

巧用穴位,安然入夏

巧用穴位,安然入夏

2021.0616祝您健康养生益寿养生有道巧用穴位,安然入夏◎ 萱 同2021.0617祝您健康养生益寿养生有道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过去便是炎热的夏季,养护阳气好像仍是养生保健的主题。

其实,初夏时节天地之间已经多了一些不一样的成分,日渐炎热的空气中潜藏着热邪、暑邪,而多雨、潮湿的背后也有湿邪在等待着机会侵入人体。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记载:“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即夏日时光,我们应该适当晚睡早起,不要过于躲避日晒,也要注意疏泄人体气机。

初夏养生,重在提振阳气、防范湿邪,亦要注意养心。

除了饮食、药物调补,穴位也是一个好选择。

夏季养生,祛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明代医家杨继洲收集整理针灸学著作《针灸大成》中收录“百症赋”,其中记载:“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

”即应用阴陵泉、水分穴的利水消肿、祛湿化痰功效治疗水肿。

水分穴位于任脉,内与小肠相应,有运脾土、利水湿、消水肿之功;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合穴,五行属水。

脾主运化,有制水之能,两穴搭配运用,可健脾胃、化湿滞,促气化、利湿热,调整水液代谢。

当然,搭配起来进行适当揉按也可以用于初夏时节的日常保健,对于祛湿有一定的帮助。

● 水分穴【定位与取穴】仰卧,于岐骨(剑突)至脐中连线的下1/8与上7/8的交点处取穴。

取穴时找到人体前正中线,肚脐中央直上1寸(取穴者自己的拇指指关节的宽度)即为水分穴。

【按摩方法】手指四指并拢放于水分穴,用振颤的手法按摩,坚持30~60秒。

有助于恢复肠道分清降浊的功能,促进水湿代谢,还能帮助控制血糖。

● 阴陵泉【定位与取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取穴时正坐屈膝或仰卧,于膝部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

身上出汗多怎么办女性

身上出汗多怎么办女性

身上出汗多怎么办女性1. 生活习惯调整1.1 选择适宜的室温和湿度根据研究,适宜的室温和湿度对于调节体温和减少出汗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摄氏度,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可以有效地减少出汗。

例如,一项针对办公室环境的研究显示,当室内温度从24摄氏度降低到22摄氏度时,女性员工的出汗量平均减少了15%。

1.2 穿着适宜的衣物穿着透气、吸汗的衣物可以帮助汗液蒸发,减少皮肤表面的湿度,从而降低出汗的不适感。

棉质衣物因其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是减少出汗的理想选择。

一项市场调研显示,70%的女性消费者在夏季更倾向于选择棉质衣物。

1.3 避免过度运动过度运动会导致体温升高,从而增加出汗量。

建议女性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例如,一项针对女性运动者的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如每天30分钟的快走或瑜伽)可以提高身体的耐热性,减少出汗量。

2. 饮食调整2.1 减少辛辣和热性食物辛辣和热性食物会刺激汗腺分泌,导致出汗增多。

研究表明,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会激活TRPV1受体,增加体温,从而促进出汗。

因此,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出汗。

一项针对女性的饮食习惯调查发现,减少辛辣食物摄入后,约有60%的女性报告出汗量有所减少。

2.2 增加杂粮和水果摄入杂粮和水果富含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调节身体代谢,减少出汗。

例如,一项营养学研究发现,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出汗。

此外,水果中的抗氧化剂也有助于减少因氧化应激引起的出汗。

2.3 控制酒精和咖啡因摄入酒精和咖啡因都是利尿剂,会增加尿量,导致身体脱水,进而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

一项针对女性的研究发现,减少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后,出汗量平均减少了20%。

因此,控制这两种物质的摄入对于减少出汗有积极作用。

3. 情绪管理3.1 学习放松技巧情绪波动是影响女性出汗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焦虑和压力过大时。

学习有效的放松技巧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减少因情绪波动引起的出汗。

按摩六穴位可以调理过敏体质 中医养生

按摩六穴位可以调理过敏体质 中医养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按摩六穴位可以调理过敏体质中医养生
导语:中医养生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过敏体质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种体质,也是最让大家头疼的一种体质,过敏体质的人该如何养生呢?今天小编给大家...
中医养生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过敏体质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种体质,也是最让大家头疼的一种体质,过敏体质的人该如何养生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通过按摩穴位来调理过敏体质,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迎香
迎香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外缘中点旁的鼻唇沟中,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腧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交汇穴,按揉迎香可以疏通经脉,使气机通畅,从而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各种症状。

风池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腧穴,是手少阳、阳维相交会的穴位。

点按风池可以让人体阳气得到提升,经络得到疏通,使鼻子保持通畅。

肺俞
肺俞位于第3胸椎棘突旁开1.5寸才处,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腧穴,是治疗肺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对于治疗由于外感风邪引起的喷嚏、流涕,和由于肺气不足而引起的鼻痒、鼻堵等症状均有治疗作用。

脾俞
脾俞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腧穴,脾气不足则会使得脾胃的消化功能减退,这样则会使得人体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不足则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造成呼吸系统的疾病则会导致喷嚏、鼻痒、流涕和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揭秘人体上的7大“黄金穴位”【图】

揭秘人体上的7大“黄金穴位”【图】

揭秘⼈体上的7⼤“黄⾦⽳位”【图】 中国⼈对于⽳位养⽣都⾮常热衷,但知道正确找⽳位的⼈却很少,⽽且⽳位还⾮常难找,今天⼩编就给⼤家推荐⼈体七⼤“黄⾦⽳位”,来了解下它们分别都有哪些功效?三阴⽳位的养⽣作⽤有哪些? 我们常常听到⼀句⽼话:按摩⾜三⾥,胜吃⽼母鸡。

中医认为,⾜三⾥是强壮⾝⼼的重要⼤⽳,时常按摩⾜三⾥,可以起到调节免疫⼒、调理肠胃、痛经活络等作⽤。

但你知道吗?⼈体⽳位除了⾜三⾥,我们⾝体上还有很多其它的“黄⾦⽳位”,⼀起来发现吧! 【⾜三⾥】按摩⾜三⾥胜吃⽼母鸡 按摩⾜三⾥有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抗病能⼒、调理脾胃、补中益⽓、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

有些⼈吃东西就发胀、⽼是嗳⽓、胃痛,也可⽤来调理脾胃,达到⼀定的刺激量后,就能增加胃肠消化道动⼒。

专家建议: 每天⽤⼤拇指或中指按压⾜三⾥⽳⼀次,每次每⽳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可以增加免疫⼒,调理脾胃,补中益⽓,⼀般建议早上或者晚上,⽤⼤拇指按摩即可。

取⽳与按摩: 从下往上触摸⼩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下⾯,可摸到凸块(胫⾻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点之处,还有另⼀凸块(腓⾻⼩头)。

这两块凸⾻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正三⾓形。

⽽此正三⾓形的顶点,正是⾜三⾥⽳。

⾜三⾥⽳在外膝眼下3⼨,距胫⾻前嵴1横指,当胫⾻前肌上。

除了⾜三⾥外,⾝体上有着很多具有神奇保健作⽤的⽳位。

下⾯,爱美⽹⼩编带你⼀起发现⾝上的那些“黄⾦⽳位”。

【合⾕⽳】镇静⽌痛、治疗感冒 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就可以使合⾕⽳所属的⼤肠经脉循⾏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肠经从⼿⾛头,凡是头⾯上的病,如头痛、发热、⼝⼲、流⿐⾎、脖⼦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取⽳与按摩: ⽤拇指第⼀关节横纹正对另⼀⼿虎⼝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

在按摩时,两⼿可以交替按摩,⽤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上,做⼀紧⼀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中医治疗盗汗名医名方与偏方

中医治疗盗汗名医名方与偏方

中医治疗盗汗名医名⽅与偏⽅盗汗是阴阳俱虚 +治疗虚汗的⼋⼤饮⾷+⾃汗、盗汗治疗⼝诀+盗汗圣药——中医治疗盗汗名医名⽅与偏⽅什么是盗汗呢?平常运动出汗,只要出得恰到好处,这都是正常的。

盗汗就不正常了。

盗汗就像⼀个贼,⼈在那⼉睡觉,有⼀个贼偷⾛了⼈体的⼼液,所以盗汗不仅是阳虚了,更是阴虚。

如果长期盗汗,那⼈就会越来越消瘦。

林黛⽟就是这样,天天盗汗淋漓。

阳虚还只伤六腑,阴虚就五脏都伤了。

阴虚盗汗的⼈,喜欢冷饮,但⼈很精神。

阳虚盗汗,这类⼈平⽇⾥是倦怠⽆神,喜欢喝热⽔。

盗汗怎么办呢?建议⾷疗,或者严重的话就看中医,⽤中药调理。

如果没有选对就只治标不治本,有时停药还会很严重,⽽且这些⼈⾝体虚,不胜补,⾷疗加适当运动是最好的治疗⽅法,虽然慢点但对⾝体好。

头汗多是阳虚有很多⼈头部喜欢出汗,⽽且汗⾖⼤⾖⼤的。

⽐如有的⼈锻炼只脖⼦以上出汗,或者⼀吃热、辣东西头上就挥汗如⾬……头为诸阳之会,是阳⽓最⾜的地⽅,所以头就不怕冷。

看冬天,有的⼈哪⼉都怕冷,就这脸不怕冷,那因为脸部⽓⾎特别⾜。

阳⽓最⾜的地⽅能够憋住汗,阳⽓虚就会哗哗出汗,然后再虚就精脱了,全部出去了,就是出油汗了,这汗跟油⼀样滴了出来。

所以如果头上出汗不⽌,出油汗,就是典型的阳虚。

看外国⼈锻炼⾝体,会发现,他们后背出汗,胸膻中出汗,腰以下不出汗,这是肾虚的表现。

如果只上半⾝出汗,下半⾝不出汗,就是上下不交通。

所以真正的好的出汗⽅式是,腿⼀定要出汗,如果锻炼到腿出汗,⾝体肯定明显见好。

锻炼微微出汗就可以了,出⼤汗必损⼼阳平常也没做什么事,就坐在那⼉,浑⾝出汗,这叫⾃汗。

现在这种病⼈其实挺多的,这就是太阳表虚,⽪表固摄不住汗液,这其实也是⼀种病。

汗为⼼液,出汗要适时且恰当,出汗太多肯定会出问题。

怎么样才算适时且恰当呢?⽐如我们做运动锻炼啊,都要出汗。

这个汗怎么出?我们去国外看,国外很多⼈锻炼⾝体,不会别的,就是跑步。

⽐如加拿⼤,街上好像天天都有跑步的⼈,⽼在那⼉跑,然后跑得呼呼呼,⼤汗不⽌。

气虚质-2详解

气虚质-2详解

中医体质自知体质,真正实现个性化养生、诊疗、康复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护、提高、保障健康健康长寿体质为本亿万人群九种体质人各有质体病相关体质平和健康之源体质偏颇百病之因气虚体质【气虚质定义】由于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多由后天失养导致,如饮食失常、缺乏运动、起居不规律等;或因病后气亏、年老气弱;或先天禀赋不足,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等。

【体质特征】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

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总体特征:1)说话语声低怯,气息轻浅。

更不用说胸腔共鸣和腹式呼吸了。

所以我们说,语声低怯,气息轻浅,这是肺。

2)另外,因为肺气虚的话,肺主皮毛,相对来说它也容易引起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所以它可以表现为动态特别怕冷,夏天特别怕热。

动态容易冻寒,夏天容易中暑,伤暑。

3)那么脾气虚,脾胃之气不足,他会表现为吃东西很少,胃口不是很好,吃完以后很爱肚子胀,解大便的时候困难,可能大便两天三天才一次,解出来一点点,也不见得干燥。

因为她的脾胃功能弱,所以她的气血化源不足,气血化源不足,他的面色就会发黄,缺乏血色,即平常说的“面色萎黄”,口唇色淡。

4)我们知道脾主肌肉,脾主四肢。

如果脾气虚的话,他的肌肉就是松软的,没有力量的。

四肢是没有力量的,整个形体比较松弛,这个人就会不太有张力,乳房下垂,一旦发胖的话,腹部的肌肉特别的松。

尤其是气虚体质的女性怀孕,生完小孩以后,那个肚皮非常松,松的就像一泡水一样。

完全一点弹力和张力都没用了。

还有臀部下垂,整个人的体型很松懈,不挺拔,这就是气虚没有提升的作用。

5)因为气虚,清阳不能上升,不能提升,所以会有头晕,血压偏低,基础血压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汗多中医推荐按摩这三个穴位
我们都知道出汗时人体的一种本能,出汗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出汗过多就不是正常的现象了,出汗也分为很多种状况。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出汗过多怎么办?该按哪些穴位来缓解这种症状呢? 出汗是人体
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

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

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

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

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战汗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

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

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

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
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出汗仅限头部。

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

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

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

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俗称“半身汗”。

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

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

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

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

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

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按摩这三个穴位防止出汗过多足三里位于外膝眼
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按足三里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防病的能力。

按揉足三里对常年身体虚
弱、汗出过多的患者更为适宜。

按揉时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每天可按摩2~3次,每次5分钟。

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

“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

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

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复熘穴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

宜用大拇指腹轻轻揉按,以略有酸胀感为宜。

“复熘”一词中,“复”是反复,“熘”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

按揉复熘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

合谷和复熘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

合谷穴要重点揉,复熘穴要轻揉。

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熘2分钟。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出汗过多的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出汗多的原因很多,但是如果是一种非正常的出汗我们就要及时的治疗。

以上中医介绍的治疗出汗多的穴位按摩法相信会帮助到大家,有这类症状的患者可以试试。

延伸阅读:肾保健按摩有效简单男女都适用中医穴位按摩这些穴位赶走身体小毛病轻信“高人”按摩19岁小伙被按瘫痪美容按摩手法闭月羞花不是梦丰胸按摩方法塑造完美
胸部不是梦经络按摩一学就会各种疾病的经络按摩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