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读书体会
学校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亲身经历了学校教育改革的过程,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教育改革的意义1. 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型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2. 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改革关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3. 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适应社会发展。
教育改革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教育改革的内容1. 教育理念更新。
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2. 课程改革。
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评价制度改革。
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教育资源整合。
加强校际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1.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育改革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我尝试了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读书体会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读书笔记实验小学吴英忠知识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体现为教育是知识筛选、传播、分配、积累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载体,离开了知识,教育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各种各样的教育目标就无法达成。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知识性质的转变必然会动摇原有教育的知识基础,引发建立于其上的原有教育观念、制度和活动的危机,从而推动一定时期的教育改革。
石中英所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一书,从“知识”、“知识型”、“知识转型”等概念的界定出发,考察了自古至今的知识类型和知识更迭,将知识型分为“原始知识型”、“古代知识型”、“现代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四种,对三次知识转型和由此带来的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历史透视。
作者通过对现代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价值中立性”的批判分析,动摇着现代知识中的绝对化和教育模式的公式化,对于知识创新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本书对于“缄默知识”和“本土知识”的讨论,引起我们更多地去思考知识的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对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相互差异与关联的讨论,引起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文精神的复归。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的相互作用,知识型也可以被看作是“知识的模型”或“知识范式”,它是一个时期所有知识生产、辩护、传播与应用的标准,是那个时期所有知识分子都共同分享的知识问题、范畴、性质、结构、方法、制度及信念的整体。
知识型具有规范性、共同性、历史性、先验性、文化性的基本特征。
知识转型,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型的转变,就是知识“范式”、知识“形态”或知识“政体”的转变或被颠覆,就是原有的知识型出现了危机。
知识转型推动着教育改革,构成教育改革的一个深刻动力和社会背景。
教育改革必须回答社会和个体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包含什么样的知识要求?必须重新反思什么样的知识才最具有教育价值?如何获得这些知识才有教育意义?教师和学生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有什么知识论方面的依据?应该根据新的知识要求发展什么样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学评价模式?知识转型对教育改革的影响除了对教育实践活动方面的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影响间接影响教育实践活动,也通过对社会转型的影响来进行。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七篇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七篇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一)教育改革,这个词汇在当今社会中频繁出现,它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望,也关乎着国家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亲身经历着这场变革,感受着它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在过去,教育模式相对较为单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
学生们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
如今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平台。
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育改革也促使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线上教学等新兴手段的应用,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育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
这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宽松、公平的环境中成长。
然而,教育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部分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掌握不够熟练,需要不断培训和学习;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改革的推进效果。
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续努力,教育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学生的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二)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在参与和见证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有着许多深刻的体会。
过去,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们在死记硬背中应付考试,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而现在,教育改革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
比如,在科学课程中,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而是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知识观的转型与课堂教学改革
知识观的转型与课堂教学改革—读《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有感现代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旨归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如何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主体性教学观,核心问题是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观。
从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来看,各种教学思想流派之间的纷争往往是以知识是什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通过什么方式获取知识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的。
例如,理性主义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知识的价值在于其本身,知识是以认知的方式获取的;功利主义认为,知识是满足个体生活幸福或社会需要的工具,具有功利性价值;科学主义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带有主观色彩或意愿,对知识的获取应采用实证的方法;人文主义则认为,知识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知识是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具有满足个体情感需要的功用,应以体验经历的方式获取。
不同的教学理论流派以各自不同的知识观为基础,构建其理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知识观的变革。
知识观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当代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为我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从知识授受走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从事先预设走向动态生成现代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和建构教学活动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它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
因此,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通过自主活动,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个建构过程是不可能由其他人来代替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及感悟(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亲身参与了教育改革的实践,以下是我对教育改革的一些心得体会及感悟。
一、教育改革的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我国教育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2. 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旨在打破地区、城乡、性别、民族等方面的教育壁垒,实现教育公平。
通过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育改革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通过改革,提高教育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教育改革心得体会1. 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教育观念中,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改革后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育模式的创新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创新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育评价的改革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过去的教育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性特点。
改革后的教育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能力、个性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
4.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改革要求我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通过改革,提高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待遇,促进教育公平。
三、教育改革感悟1.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改革涉及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评价、教育资源等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大谈教育改革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以下是我对教育改革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改革首先体现在教育观念的转变。
过去,我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而如今,教育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观念的转变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1.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的转变教育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公平。
我国政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措施,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1. 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这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开发网络课程、开展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
3.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三、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这次教育改革,亲身感受到了教育改革的魅力和挑战。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过去,我们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而如今,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转变让我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改革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教育评价的改革在教育改革中,教育评价的改革尤为重要。
过去,我们过分依赖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
而如今,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这种改革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也学会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他们的成长,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五、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改革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同事,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教育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博客(3篇)
第1篇正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稳步推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教育改革的点点滴滴,深感责任重大。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回顾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素质教育”到“课程改革”,从“减负”到“教育信息化”,每一次改革都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2. 改革意义(1)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关注弱势群体,提高教育资源配置,使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3)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教育改革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二、教育改革心得体会1. 理念转变(1)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2)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3)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
2. 教学方法创新(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教育评价改革(1)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育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品德、能力、特长等方面。
(2)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
(3)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4. 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
教关于教学转型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学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教学转型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转型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转型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此,我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转型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我尝试将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融入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的氛围中学习;在项目式学习中,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教学转型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转型过程中,我积极优化课程设置,关注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教材中的亮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其次,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增设一些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如机器人编程、科技创新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加强师生互动在教学转型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至关重要。
我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转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转型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参加各类培训、阅读教育专著、观摩优秀教师课堂等方式,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教学转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转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中国教育思想文库: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
书中,石教授从“知识”、“知识型”、“知识转型”等概念的界定出发,系 统地梳理了自古至今的知识类型和知识更迭。他将知识型分为“原始知识型”、 “古代知识型”、“现代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四种,对三次知识转型 和由此带来的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历史透视。这样的分类不仅有助于我们理 解知识的历史演变,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教育改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 脉络。
摘录二:“教育改革不是简单的模仿和移植,而是需要结合本国的文化传统和 教育现状进行本土化的创新。我们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更 要注重本土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这一段话提醒我们,教育改革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国外的模式。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教育改革必须结合本国的实际 情况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
内容摘要
在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部分,该书详细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同时也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书中强调,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书中还探讨了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等热点问 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在构建新时代教育体系方面,该书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信息化教育为手段,以终身学习 为目标的教育发展思路。书中还强调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育思想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 面梳理,而且对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对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健 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录四:“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 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改革机制,形 成教育改革的强大合力。”
教育改革心得体会(3篇)
教育改革心得体会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而且庞大的课题,取决于国家、地区和社会的不同,每个地方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有幸参与了一些教育改革项目,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认为对教育改革至关重要的几点体会:第一,教育改革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然而,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教育改革应该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将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走向个性化和终身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第二,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过分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仅凭单一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是学生未来发展和成功所必需的,只有培养了这些素质,学生才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适应和成功。
第三,教育改革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教育改革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育改革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包括教学技能、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教育管理等方面。
教育改革还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专业发展机会,让教师能够持续学习和成长,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第四,教育改革要注重家长和社会的参与。
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学校和政府的责任,家长和社会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家长是学生最重要的教育伙伴,他们应该将教育视为自己的责任,与学校共同培养孩子的素质。
社会也应该关注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为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五,教育改革要注重评价和反馈的机制。
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过于侧重考试成绩,这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潜力。
知识转型教育改革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一) 石中英 教育科学出版社该书从“知识”、“知识型”、“知识转型”等概念的界定讲起,考察了由古至今的知识类型和知识更迭,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了多视角的考察和研讨:通过对三次知识转型的分析,为研究人类知识的增长和教育思想的演化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现代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价值中立性”的批判分析,动摇着现代知识观中的绝对化和教育模式的公式化,对于知识创新与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关于“缄默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本土知识”的讨论,使人们更多地去思考知识的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的研讨,不仅是对“知识统一性”传统信念的挑战,更深化了当前有关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讨论,等等。
导言知识与教育第一章 知识型与知识转型第二章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知识转型第三章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的历史透视第四章 知识性质的转变与教育改革第五章 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教育改革第六章显性知识、缄默知识与教育改革第七章 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第八章 本土知识与教育改革后记知识概念的困惑和争议知识是什么?我有时会思考我们该向下一代传授什么知识,如何传授,但对于知识是什么这样的本源性问题甚至还没有认识它是个问题呢。
今天看了第一章的第一节,作者把“知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抛出来,才开始意识到原来“知识是什么”的问题是个多么复杂难解又意义深厚的问题!我还没有多少思考和认识,简单写下自己肤浅的想法和问题:知识和真理有区别吗?知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在缓慢的发生着变化。
它应该是个包容万象的概念,如包含伦理知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生活知识等等。
那么,这其中什么样的才能提到知识的层面呢?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死的,那么写书的人是否要在书中经常提示读者他所写的东西或讲述的概念只是他个人的理解,告诉读者不可以此为真理,而要在生活中去寻找准则。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读书体会.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读书笔记实验小学吴英忠知识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体现为教育是知识筛选、传播、分配、积累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载体,离开了知识,教育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各种各样的教育目标就无法达成。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知识性质的转变必然会动摇原有教育的知识基础,引发建立于其上的原有教育观念、制度和活动的危机,从而推动一定时期的教育改革。
石中英所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一书,从“知识”、“知识型”、“知识转型”等概念的界定出发, 考察了自古至今的知识类型和知识更迭, 将知识型分为“原始知识型”、“古代知识型”、“现代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四种,对三次知识转型和由此带来的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历史透视。
作者通过对现代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价值中立性”的批判分析,动摇着现代知识中的绝对化和教育模式的公式化,对于知识创新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本书对于“缄默知识”和“本土知识”的讨论, 引起我们更多地去思考知识的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对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相互差异与关联的讨论, 引起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文精神的复归。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的相互作用,知识型也可以被看作是“知识的模型”或“知识范式”,它是一个时期所有知识生产、辩护、传播与应用的标准,是那个时期所有知识分子都共同分享的知识问题、范畴、性质、结构、方法、制度及信念的整体。
知识型具有规范性、共同性、历史性、先验性、文化性的基本特征。
知识转型,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型的转变,就是知识“范式”、知识“形态”或知识“政体”的转变或被颠覆,就是原有的知识型出现了危机。
知识转型推动着教育改革,构成教育改革的一个深刻动力和社会背景。
教育改革必须回答社会和个体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包含什么样的知识要求?必须重新反思什么样的知识才最具有教育价值?如何获得这些知识才有教育意义?教师和学生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有什么知识论方面的依据?应该根据新的知识要求发展什么样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学评价模式?知识转型对教育改革的影响除了对教育实践活动方面的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影响间接影响教育实践活动,也通过对社会转型的影响来进行。
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学生(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有幸亲身经历了教育改革的过程,下面我就从学生的视角,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改革背景1. 教育观念的转变过去,我国教育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教育改革以来,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 教育内容的调整教育改革后,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改革倡导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育改革对学生的影响1. 学习动力增强教育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改善,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使得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2. 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教育改革强调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协调和分工。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4. 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育改革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育改革对学生提出的挑战1. 学习压力增大教育改革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
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生面临的一大挑战。
2. 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虽然教育改革强调自主学习,但部分学生仍存在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读后感2000字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读后感2000字【中英文版】The book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 has profoundly impacted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its necessary evolution.It delves into the concept that education should not solely be about imparting information, but rather about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adapt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navigate the ever-changing landscape of knowledge.《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一书深刻地影响了我对教育体系及其必要变革的理解。
书中深入探讨了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更应关注培养批判性思维、适应能力,以及应对知识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Each chapter presents a compelling argument for why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 needs to be overhauled.The author"s proposal for a more dynamic and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resonates with my belief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tailored to individual needs and aspirations.每一章节都为传统教育模式为何需要彻底改革提出了有力的论点。
作者提出了一种更加动态、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这与我坚信的教育应适应个体需求和愿望的观念不谋而合。
把教育改革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教育改革,在此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是我对教育改革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教育改革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 顺应教育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教育改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改革旨在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推动我国教育体系与全球教育体系接轨,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3.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教育改革旨在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及成效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措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
2.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已基本普及,为高等教育选拔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3. 深化高考改革我国政府积极推进高考改革,旨在选拔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考改革主要包括改革招生制度、完善评价体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
4.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我国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推进教育信息化等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5. 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读后感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读后感首先,我认为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知识的更新和升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新的科技、新的理论、新的观念不断涌现,传统的知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因此,知识转型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而教育改革则是知识转型实现的关键。
只有通过教育改革,才能赋予人们新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次,知识转型带来的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的更新。
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下,人们往往会受限于固有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对新事物缺乏理解和认知。
而通过知识转型,人们可以接触到更多新的知识和观念,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这种认知升级也需要通过教育改革来实现,教育系统需要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知识转型带来的变化。
第三,知识转型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社会进步。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知识体系已经无法适应这种变革,必须通过知识转型和教育改革来拓展新的知识领域,培养新的人才,推动社会向更高的境界发展。
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拓展思维,才能够应对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实现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另外,我认为知识转型和教育改革还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在知识转型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地区或者学校缺乏资源,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其次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难题。
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偏重于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随着知识转型的加速,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发生转变,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认为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共同推动。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政策,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
学校应该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参与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获得了宝贵的研究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改革强调因材施教。
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们往往被强制按照同一标准研究,缺乏个性化的关注。
而现在的教育改革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研究方式和潜力,只有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才能激发他们的研究动力和创造力。
其次,教育改革强调素质教育。
过去,学校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现在的教育改革将素质教育置于重要的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我深刻认识到,知识仅仅是一个人成功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最后,教育改革强调家校合作。
过去,学校和家庭往往是分隔开来的,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与在家庭的教育很难形成良好的衔接。
而现在,教育改革提倡学校与家庭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
提供支持和指导。
我认识到,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
合作机制,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研究需求。
通过参与教育改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利于培养更好的
人才,满足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将
继续研究和探索,积极践行教育改革的理念,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
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改革》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在阅读
相关书籍的过程中,我对教育改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公平和高效的教育体系。
这需要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和提供更好的研究资源来实现。
在书籍中,作者提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改革教育制
度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其次,教育改革还需要关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是课堂上
的知识传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这就要求改革教育
评价体系,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
另外,教育改革也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育改革
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应该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书
籍中提到了培养和激励教师的重要性,这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推动多元化研究和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才能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均衡和优质的教育机会。
教育改革一直是我们国家改革的重点之一,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我们可以取得教育改革的良好成果,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做出贡献。
以上是我在阅读《教育改革》这本书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深入了解和思考,我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将来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关于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
关于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和方面。
以下是我对教育改革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重视素质教育。
过去的教育体制注重对知识的传授,但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而不仅仅是课本知识。
其次,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天赋,教育改革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这可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培训计划来实现,以满足学生在不同领域的需求。
第三,倡导终身学习。
现代社会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要适应和适应社会的变革就需要具备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以便他们能够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变化。
最后,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依赖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功利化和局限性,容易导致应试教育的问题。
教育改革应该发展科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教育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性的过程。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个性化的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培养,同时建立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科学评价体系。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读书笔记实验小学吴英忠知识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体现为教育是知识筛选、传播、分配、积累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载体,离开了知识,教育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各种各样的教育目标就无法达成。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知识性质的转变必然会动摇原有教育的知识基础,引发建立于其上的原有教育观念、制度和活动的危机,从而推动一定时期的教育改革。
石中英所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一书,从“知识”、“知识型”、“知识转型”等概念的界定出发,考察了自古至今的知识类型和知识更迭,将知识型分为“原始知识型”、“古代知识型”、“现代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四种,对三次知识转型和由此带来的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历史透视。
作者通过对现代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价值中立性”的批判分析,动摇着现代知识中的绝对化和教育模式的公式化,对于知识创新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本书对于“缄默知识”和“本土知识”的讨论,引起我们更多地去思考知识的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对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相互差异与关联的讨论,引起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文精神的复归。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的相互作用,知识型也可以被看作是“知识的模型”或“知识范式”,它是一个时期所有知识生产、辩护、传播与应用的标准,是那个时期所有知识分子都共同分享的知识问题、范畴、性质、结构、方法、制度及信念的整体。
知识型具有规范性、共同性、历史性、先验性、文化性的基本特征。
知识转型,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型的转变,就是知识“范式”、知识“形态”或知识“政体”的转变或被颠覆,就是原有的知识型出现了危机。
知识转型推动着教育改革,构成教育改革的一个深刻动力和社会背景。
教育改革必须回答社会和个体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包含什么样的知识要求?必须重新反思什么样的知识才最具有教育价值?如何获得这些知识才有教育意义?教师和学生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有什么知识论方面的依据?应该根据新的知识要求发展什么样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学评价模式?知识转型对教育改革的影响除了对教育实践活动方面的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影响间接影响教育实践活动,也通过对社会转型的影响来进行。
反过来说,教育改革对知识转型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体现为:第一,在对旧知识型质疑普遍化或泛化的过程中,教育可以凭借自己独特的知识传播方式迅速将这种质疑传递给他人和下一代,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种普遍化或泛化的任务;第二,将新旧知识型之间的分歧和冲突以一种非常简洁的形式纳入到自己的课程内容中来,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分歧和冲突的所在,促进他们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尽量完善和修正新的知识型;第三,新的知识型确立以后,需要在整个社会中加以推广,从而清除旧的知识型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权威,追求新奇的青少年学生、具有仪式性质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等都非常有利于新的知识型的推广和强化;第四,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可以培养出新型的知识分子,他们在促进社会知识转型的最终完成以及在新的知识型指导下促进社会知识新的进步方面,必然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后现代知识转型与现代教育的危机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型)的逐渐形成建立在对现代知识型质疑的基础之上,这种质疑伴随着20世纪自然科学的革命性发展不断展开,在20世纪下半叶达到高潮。
现代知识型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从知识与认识者的关系上看,科学家或研究人员是“知识分子”,享有认识特权。
认识者“反映”客观事物本质。
观察、实验或推理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上看,世界是客观的。
知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
真正的知识是实证的知识,与客观事物的本质相符合;从知识的陈述方式上来看,知识通过特殊的概念、范畴、符号和命题加以表述。
数学语言和观察命题是其基本形式。
知识具有客观性、确实性、实证性;从知识与社会的关系上看,它为现代社会提供解释世界的模式及形成现代社会的动力。
知识是价值中立、文化无涉与非意识形态的。
知识是人类的公共财富。
现代教育的许多特征或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教育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现代教育的科学知识型所塑造的。
体现为:第一,科学性。
现代教育是科学教育,是传播和发展科学知识的教育,科学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主导的和核心的地位。
并且现代教育是以教育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是受到现代教育科学知识指导的;第二,世俗性。
一方面,来自家庭、企业和国家的大量资金投向教育,使教育成为一种任何社会都非常庞大的消费市场。
另一方面,投资者又都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指望从自己的投资中获取最大利润的回报;第三,普及性。
先是国家提倡普及教育,后是人们自己要求接受科学的教育,并为争取平等的教育权而进行斗争。
而后现代知识型的主要特征是:从知识与认识者的关系上看,“普遍的知识分子”消失和“具体的知识分子”出现,认识特权被废除。
认识者感觉和理性都是文化的产物,认识者的知识陈述与知识信念密不可分;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上看,知识并非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
知识是对人们所选择的认识对象特征及其联系的一种猜测、假设或一种暂时的认识策略,所有的证据都是不充分的;从知识的陈述方式上看,这一知识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陈述形式,它们彼此之间不可代替,具有文化性、相对性和多样性。
概念、符号与范畴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不反映事物的本质;从知识与社会的关系上看,知识与实践、知识与权力、知识与性别、知识与利益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没有“价值中立”和“文化无涉”的知识,也没有一种普遍有效的知识。
在这种人类第三次知识转型的过程中,教育的现代性受到了批判,现代教育的精神和理想受到了怀疑,现代教育也因此面临着或陷入了一场日益严重的危机。
这场危机主要表现为:第一,教育的人文精神危机;第二,教育的社会价值危机;第三,教育机会均等的危机;第四,教学危机;第五,教育科学或教育理论的危机。
现代教育危机中的科学教育变革由于科学知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革命性作用,科学教育一旦进入到教育机构,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后,就迅速排斥了古代的人文教育,占据了现代教育的核心位置。
科学教育的目的可以简略地概括为:传播科学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理解科学活动,以便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以期建立一种良性的与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课程内容来看,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一个个科学研究的成果,包括了若干基本的科学事实以及从这些科学事实中所概括和提炼出来的概念、命题、原理和公式等。
这种概念和命题表述的方式往往是“绝对性”、“客观性”和“价值中立性”的,从形式上掩盖了科学知识的假设性质和未完成性质,掩盖了科学家个人的理论和方法偏好对科学的结论。
后现代课程建设应该追求的目标包括:改革在“客观的”、“普遍的”与“中立的”知识观支配下的科学课程,实事求是地在科学课程中反映人们对科学活动和科学知识性质的新认识,如“科学知识实质上是一系列的假设或猜测”等,从而使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起一种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与此相关,科学课程的目标也要超越对具体科学知识、方法和技术的掌握,达到对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与社会和人类关系广泛、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科学内容的编排要走出原来狭隘的分科课程模式,采用一种内容更加丰富的“大科学课程”模式。
从科学教学的模式来看,早期一般采用科学知识“教授”或“证明”的模式,让学生理解超出自己生活经验范围的科学知识或原理。
缺乏实验材料以及科学教师素质低下因此也成为制约那时科学教学的两个主要因素。
到了20世纪后半叶,随着科学知识的突飞猛进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在解决经济危机、加强国家安全等方面作用的日益突出,人们开始考虑到科学教学的改革问题。
其结果就是诞生了现在广为人知的“发现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的自主探究和相互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与竞争。
现实生活中的小学科学教育见闻在阅读石中英老师的《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一书的过程中,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本文总结了书中关于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的相互作用,描述了后现代知识转型与现代教育危机,并从科学教育的角度切入予以详述。
下面我想从自身经历出发,联系书中内容,对现实生活中的小学科学教育作一解读。
我有幸在本科期间跟随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的一位老师参与了“北师大与北京市密云县共建小学科学教育”的课题,通过课堂观摩和与一线教师的相互交流,可以发现目前的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桎梏。
在对科学目标的理解上,很多一线教师仅局限于科学教育的知识目标,即过于强调对概念的掌握,而更重要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为此,北师大课题组指出“能力目标的实现,应该让每个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操作过程,并予以指导。
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可以具体化的,比如通过丰富的视频材料展示各位科学家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过程史,体验‘科学是要经过不断论证的、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也符合后现代知识型所论述的“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上看,知识并非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
知识是对人们所选择的认识对象特征及其联系的一种猜测、假设或一种暂时的认识策略,所有的证据都是不充分的”。
在科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了解“发现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不能很好地运用。
体现为:第一,教师在启发学生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前期经验。
而从学生最熟悉的现象出发,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将新的科学知识内化、迁移;第二,合作学习并非简单地将学生分组,而应该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集思广益,最后共同解决。
当然,尽管当前科学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对科学教育的反思越来越深刻,专家参与指导也有利于教师扭转传统的教学观念。
我们在考察实验校的时候,看到了各所学校结合本地特色,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性的课程。
后现代知识转型期倡导的“本土知识”的回归已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