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1 心理资本的内涵

1.1 心理资本概念研究的取向

心理资本是个人一般积极性的核心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最初的概念出现在经济学、投资学和社会的文献中(许萍,2010)。自此,人们开始广泛研究心理资本。Luthans等人(2004)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对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以个体“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定义也不尽相同:

作为心理资本特质论的拥护者Hosen(2004)认为,心里资本论是个体通过学习等途径进行投资后获得的一种耐久性和相对稳定的心里内在基础架构,包括个性平直和倾向、认知能力、自我监控和有效的情绪交流品质等。Letcher (2004)和Cole(2006)则认为心理资本就是一种影响个体行为与产出的人口统计学变量。

作为心理资本状态论的拥护者Goldsmith(1997)和Tettagah(2002)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对自我、工作、伦理以及人生信念、态度和认知的综合。Avolio等人(2004)则指出心理资本是那些有助于个体高绩效工作和快乐工作指数的积极心理状态的综合。Luthans(2005)指出心理资本是一个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是一种重要的个人积极心理能力,对个体的认知、满足以及工作绩效都有着显著影响。

作为心理资本综合论的拥护者Avolio等(2006)在前人Bandura(2003)和Snyder(2000)对希望研究和Arver(2003)对现实乐观的研究以及Masten 等(2002)对韧性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状态和特质是心理资本同一个维度上的两个极端,认为心理资本具备可以通过干预措施来开发的状态性有有着相对比较稳定的特质。

1.2 心理资本的要素选择标准

心理资本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因此确定其要素选择标准是非常有必要

的。各位学者对心里资本的定义不同,当然决定着其在心理资本的要素选择标准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Luthans等人(2005)站在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提出心理资本的要素选择标准至少包括:(1)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中积极、独特和具有动力作用的要素;(2)具有理论与研究依据;(3)可以有效测量和评价;(4)属于能够被开发和管理的心理状态品质。这些选择标准的提出成功的将心理资本研究与那些具有积极导向的大众化文献或读物(例如Coney的《成功人士的七种习惯》和Johnson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对积极心态的倡导以及那些宏观积极组织研究(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区别开来。

另外,有研究者还指出,心理资本是基于状态的,类似于大五人格、良心、自尊、积极情绪、情绪智商等这些相对固定的特质性的自我评价,尽管都有其理论研究背景,也可以有效测量,但不易开发、改善与管理,因此并不应该属于心理资本的内容。

此外,也有研究者认为,例如自我效能感等某些基于特定任务的心理状态变量也不能作为心理资本的内容。

1.3 心理资本的结构与测量

由于各学者对于心理资本的内涵理解不同,因此,对于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目前也还存在着很多争论,如表11。

表1 心理资本维度研究列表

1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

正是由于各研究者对心理资本的不用理解,其构成要素差异也决定了各自的测量工具有所差异。从国外研究现状看:Goldsmith等(1997)基于自尊就是心理资本,开发了《心理资本量表》测量。Judge等(2001)和Cole(2006)也在各自对心理资本的定义基础上开发了相应的测量工具《核心自我评价构念量表》。Jensen(2003)通过开发《心理资本评价量表》对心理资本四个维度希望、乐观、自我效能和回复力进行测量。Letcher则鉴于其认为心理资本就是“大五人格”的理解,使用《大五人格(心理资本)评价量表》来测量。Page 等(2004)基于心理资本的五个维度希望、乐观、自信、回复力、诚信用《积极心理资本评价量表》来测量。Larson等(2004)开发《心理资本量表》对自我效能感、乐观,回复力三个维度进行测量。Luthans等(2005)开发了《心理资本问卷(PCQ-24)》对心理资本能力希望、乐观、回复力和自我效能四个构成要素进行测量,Avey等(2006)则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心理资本状态量表》。Luthans等(2006)和Jense等(2006)分别基于心理资本的希望、乐观、和回复力三个维度开发了《积极心理状态量表》和《心理资本状态量表》。而从国内现状来看,测量量表大部分来自国外,温磊等(2009)在Luthans的基础上对其心理资本的问卷项目和结构进行了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其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但无论采取那一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式始终逃不出“自我报告法、观察法或者是专家评价法以及结果变量的测量”这三种方式。

1.4 心理资本的干预

心理资本干预主要是对个体和组织的心理资本存量与质量进行干预,以产生积极效应。

Luthans (2005)就树立希望、培养乐观精神、提升自我效能感/信心和增强自我恢复力创建了一套干预模型,该模型经实证研究表明对于心理资本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其通过各项干预措施,能使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显著提高,明显改善工作满意感以及大幅提升工作绩效。模型如图12。

图1 心里资本干预影响效应图

孙晓龙(2009)指出心理资本的干预与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有效实施需要从员工自身和组织环境两个方面做好准备,模型如图23。

图2 心理资本干预与开发的具体方法

2 Luthans F. , Avolio B. J, Walumbwa F. O, and LiW.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J ].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05, (1) : 249 - 271.

3孙晓龙.心理资本干预与开发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