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模拟试题:古诗歌阅读(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分 )
解析: “ 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 ” 表明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不 必感伤,表达作者旷达乐观的感情。文末用齐景公的典故说明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 此,所以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这是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来表达作者的生 死观。
参考答案: 第一问: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 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极平常,却被封侯拜相!
我在田里锄草,把老根挖扒,剖开竹筒,刮制成新的竹瓦。如朝廷诏令举荐 则非我莫属。
“力田 ” ,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 题。 (9 分 )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 ①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②。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2) 请结合苏轼的生平,谈谈你对“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的理解。 答:
(6 分 )
参考答案: 苏轼屡遭贬谪,历经磨难,但乐观豁达,坚守忠贞的品质而不改变。墨石 有坚重之质,不轻易改变本性,这也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作者以石喻人,表达了对
苏轼的赞美和悼念之情。
[白话诗歌 ] 你自定州贬官到岭南,雪浪石因此于世不闻;而今你竟谢世而去,石却在故地留存。
井水放进杯中, 插上为您 (指吴见山 )专门摘来的菊花, 拿来您这儿, 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吧。
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
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我在这一年中的重阳佳节,就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
中醉酒度过去算了。清冷的秋色、凄凉的雁声,勾起我思乡的愁思;这一切都融在那斜阳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
赋诗。
B.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 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 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② 可以看出诗人因政局变化、
旧友得以回乡而欣慰喜悦。尾联卒章显志,
“ 本非 ”“ 安得 ” 等字眼也透露了诗人想要归
隐江湖又不甘心退出仕途的矛盾心情。另外还要注意分点作答,一种情感对应一项分析,
不能遗漏要点。
参考答案: ①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城门饱览山河风光,直到
小市张灯才萌生归意,意兴盎然,轻松愉悦。②对政局变化、旧友回乡的欣慰喜悦。颈联
旅之愁形象化。③以乐景衬哀情 (或:借景抒情 )。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节美景,词人 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
景生情 (或:以景结情 )。“雁声”与“斜阳”往往与羁旅漂泊相联系,词人听到雁声,看到
斜阳,触发了思乡之情和对自己羁旅漂泊的感慨。
[白话诗歌 ] 远望寒山,青翠欲滴的山气很是长远。站在高处,感到凄凄凉凉。秋菊傲霜迎风,枝 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伎一样楚楚动人。我将绿玉杯洗得干干净净,打来清冽的
的字眼,可以考虑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等手法。
参考答案: 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一句,远远望去,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
的山气。诗歌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节登高的美景。②拟人。“菊花清
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以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伎。
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伎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
B.第二句的意思是说,朋友苏轼已去世,但“石尚存”,可以让作者感到欣慰。
C .“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深厚感情。
D .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解析: 选 B B 项, “ 可以让作者感到欣慰 ” 错,人亡石存,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悲。
古诗歌阅读
仿真综合练 (二 ) 宋代诗歌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 题。 (9 分 ) 定风波 重阳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 ①,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 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
②
③
酊但酬佳节了,云峤 ,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
[注 ] ① 翠微:山上的小亭。 ② 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③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 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 “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 ”
里吧。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 题。 (9 分 )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① 陈师道 ②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 ③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注 ] ① 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白门:徐州城门名。
② 陈师道:北宋诗人,
“ 山远翠眉长 ” 一句,
看到其中的 “ 眉” 字,可考虑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山的苍翠景致比作女子蛾眉 (古
代女子多用青黑色颜料画眉,似山色 ); “ 菊花清瘦杜秋娘 ” 中的 “ 清瘦 ” 本是形容人的,
在词句中用来形容菊花,明显是拟人手法。本词既有写景句,又有
“ 凄凉 ”“ 愁 ” 等抒情
可爱可敬的墨石,质地是如此坚硬凝重,不减当年洁白的浪花状脉痕。 我要像你当年酌酒赏石那样,把中山酒向杯中满斟;还要像你当年用大盆盛石那样,
重新修治雪浪斋并添置丈八盆。
你终于不愿归北与亲人团聚,客死江南也是出于避祸之心;我今只能在万里外的定州 城,写此哀辞为亡友洒泪招魂。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 题。 (9 分 )
D .“秋色”、“雁声”和“斜阳”都是写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己已入暮年却仍 羁旅在外,流露出词人的哀愁、郁闷。
解析: 选 D A 项,通读全词可知,本词的叙述主体并非女子,而是词人自己。首句
“ 山远翠眉长 ” 是描写词人登高所见的寒山空蒙、山气青翠欲滴的图景。
B 项,对词句的
理解有误,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 ” 两句中, “ 吴霜 ” 指白发,词句写词人虽然用黑色 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
生活景象,并没有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之意。
(2) 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这首词的上阕加以赏析。 答:
(6 分 )
解析: 这首词的上阕是用李广屡立战功,但未被封侯,而他的堂弟李蔡才能平庸,属 于下等里的中等,却能被封爵列侯的典故,两相对比,以古喻今,尖锐地揭露了南宋朝廷 的腐朽,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1) 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A .下阕一、二句与全词其他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 写实。
B.“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 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C .“笕竹添新瓦”写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词人将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D .“朝家”指朝廷,结尾两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自己莫 属! 解析: 选 B B 项,“ 芸草去陈根 ” 只是描绘了词人罢官赋闲时在园中根除杂草的田园
①
浪淘沙 九日从吴见山 觅酒 吴文英 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 ① 吴见山:吴文英的词友,二人常有唱酬相和之作。 第,游幕终生。
② 吴文英:号梦窗,一生未
(1)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D .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 习惯。
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
解析:选 B B 项,“后一句描绘了 ‘ 江涵 ’ 、‘ 秋影 ’ 和 ‘ 雁飞 ’ 三幅画面 ” 错。“ 江
涵”“ 秋影 ” 是一幅画面,是说秋景倒映在江水里。
(2) 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 答:
A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两句,是写女子眉如远山长,她登上高处,心中感到凄 凄凉凉,无心赏景远望。
B.“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两句,是说山风很大,词人只能用帽子来抵御“吴霜” 的寒冷,由此可见词人已年老力衰。
C .“一年佳节过西厢”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重阳佳节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 度过。“佳节”指的是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元 祐 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
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 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 ③ 小市:徐州地名。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A .诗题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和诗,应是诗人为酬答寇十一同题材的诗而作。
B.首句写登城所见的雄伟壮丽之景,“屹相望”写出了楼观高耸对峙的样子。
“ 青春作伴好
还乡 ” ,其中表达的感情也同杜诗的欢愉之情相似。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6 分 )
解析: 从标题来看,这首是给寇十一写的和诗,所以写得潇洒自如,在欣喜之中略带
轻松放旷的意绪,可以看出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另外要结合注释交代的背景,对每
一联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然后推断相关的情感。根据注释
参考答案: ①运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的典故,并将骁勇善ຫໍສະໝຸດ Baidu然而未被封侯的李广
和才能平庸却被封侯的堂弟李蔡进行对比, 突出朝廷的不公。 ②词人其实是用“李广难封”
自况,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理想
不得实现的愤懑、抑郁之情。
[白话诗歌 ] 千古扬名的李将军,能够在败军之际,受伤之时夺得匈奴的战马。李蔡的人品才干都
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 C 项, “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
表述有误, “ 中秋节 ” 应改为 “ 中元节 ” 。
(2)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答:
(6 分 )
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先通过品读该词,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艺术手法,
然后结合词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如:
[注 ] ① 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激水其上, 名其室为雪浪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葺雪浪斋,而此
时得知苏轼病逝的噩耗,于是写了这首哀辞。
② 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苏轼被贬,墨石也因此而被冷落,“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了当时的世 态炎凉。
C .第二句写徐州城的地理形势,此处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堪称一方重镇。 D .第六句写游子青春年少便能重见故乡,与上句中孤臣白首才被召回形成对比。 解析: 选 D D 项, “ 青春年少 ” 和 “ 与 …… 形成对比 ” 错误,诗中 “ 青春 ” 指春天,
它与 “ 白首 ”只是形式上的对仗,不是意义上的对比。此句脱胎于杜甫诗句
第二问: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
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
[白话诗歌 ] 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人活在世上 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头上要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古
写元祐党人喜逢新政被召回,被流放贬谪的朋友终于能重回故乡,诗人为此感到喜悦。③
想要归隐江湖又不甘心退出仕途的矛盾心情。尾联写明知自己与富贵无缘,却又不能忘怀
功名,自由自在归隐江湖。
往今来有谁不老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 题。 (9 分 ) 卜算子 漫兴
辛弃疾
①
②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 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 ⑤,舍我其谁也?
③
芸 草去陈根,笕竹
[注 ] ① 据《史记 ·李将军列传》 ,李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受伤被俘,佯死,突然跃 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 ② 李蔡:李广之堂弟。 ③ 芸:通 “耘 ”。 ④ 笕竹:剖开竹 子。 ⑤ 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