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网壳结构(下)
网壳结构
图24 短程线球面网壳
7.两向格子型球面网壳
这种网壳一般采用子午线大圆划分法构成四 边形的球面网格,即用正交的子午线族组成网格, 如图25所示。子午线间的夹角一般都相等,可求 得全等网格,如不等则组成不等网格。
图25 二向格子型球面网壳网格划分
(二)双层球面网壳 主要有交叉桁架系和角锥体系两大类。
2.网壳的厚度
双层柱面网壳的厚度可取跨度的 1/50~1/20;双层球面网壳的厚度一般 可取跨度的1/60~1/30。研究表明,当 双层网壳的厚度在正常范围内时,结构不 会出现整体失稳现象,杆件的应力用得比 较充分,这也是双层网壳比单层网壳经济 的主要原因之一。
3.容许挠度
容许挠度的控制主要是为消除使用过程中 挠度过大对人们视觉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舒适感, 属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内容。
(2)面心划分法
首先将多面体的基本三角形的边以N次等分, 并在划分点上以各边的垂直线相连接,从而构 成了正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网格(图23)。再 将基本三角形各点投影到外接球球面上,连接 这些新的点,即求得短程线型球面网格。
面心法的特点是划分线垂直于基本三角形的边, 划分次数仅限于偶数。由于基本三角形的三条 中线交于面心,故称为面心法。
主要内容
3.1 网壳结构的形式 3.2 网壳结构的设计 3.3 网壳结构的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3.4 网壳结构的抗震计算 3.5 网壳结构的稳定性 3.6 单双层网壳及弦支穹顶
3.1 网壳结构形式
一、网壳的分类
通常有按层数划分、按高斯曲率 划分和按曲面外形划分等三种分类 方法。
1.按层数划分
网壳结构主要有单层网壳、双层网壳和三层 网壳三种。 (如图1所示)
格加斜杆,形成单向斜杆型柱面网壳.
网壳结构课程课件
2、菱形(无纬向杆联方型网壳)
由左斜杆和右斜杆组成菱形网格的网壳,两斜杆的两角为30~50,其造 型优美,通常采用木材、工字钢、槽钢和钢筋混凝土等构件建造。
back
16
餀
3、三角形(有纬向杆联方型、施威德勒型) 为了增强无纬向联方型网壳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可 加设纬向杆件组成三角形网格。使得网壳在风载及 地震灾害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性能。从受力性能考 虑,球面网壳的网格形状最好选用三角形网格。
• 40米以下可采用单层网壳,跨度大可采用双层网壳。
5
替
• 按材料分:木网壳、钢筋混凝土网壳、钢网壳、铝合金网壳、塑 料网壳、玻璃璃钢网壳等。 主要发展趋势是轻质高强材料的大量使用。 材料的选择取决于网壳的型式、跨度与荷载、计算模型、 节点体系、材料来源与价格,以及制造与安装条件等。
塑料网壳及其它材料 塑料在国外已开始应用于网壳结构。塑料的重量轻、强度高、透 明或半透明,耐腐蚀、耐磨损,易于工厂加工制造。
网壳结构具有优美的建筑造型,无论是建筑平面、外形和形体 都能给设计师以充分的创作自由。 建筑平面上,可以适应多种形状,如圆形、矩形、多边形、三 角形、扇形以及各种不规划的平面; 建筑外形上,可以形成多种曲面,如球面、椭圆面、旋转抛物 面等,建筑的各种形体可通过曲面的切割和组合得到; 结构上,网壳受力合理,可以跨越较大的跨度,由于网壳曲面 的多样化,结构设计者可以通过精心的曲面设计使网壳受力均 匀;施工上,采用较小的构件在工厂预制,工业化生产,现场 安装简便快速,不需要大型设备,综合经济指标较好。
木材较早应用于球面和柱面网壳,其中有肋环形和联方型网壳 最多。层压胶合木广泛用于建造体育馆、会堂、音乐厅、谷库 等网壳。木材的最大优点是经济,易于加工制造各种形式。目 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木网壳跨度达162m。
网壳结构
网壳结构
一、简介
1.1 何为网壳结构
网壳结构是曲面型的网格结构,兼有杆系结构和薄壳结构的固有特性,受力合理,覆盖跨度大,其外形为壳,是格构化的壳体,也是壳形的网架。
它是以杆件为基础,按一定规律组成网格,按壳体坐标进行布置的空间构架,其传力特点主要是通过壳内两个方向的拉力、压力或剪力逐点传力。
它既有靠空间体形受力的优点,又有工厂生产构件现场安装的施工简便、快速的长处,而且他以结构受力合理,刚度大,自重轻,体形美观多变,技术经济指标好,而成为大跨结构中备受关注的一种结构形式。
1.2 网壳的形式与分类
(1)按网壳的层数来分,有单层网壳和双层网壳,其中双层网壳通过腹杆把内外两层网壳杆件连接起来,因而可把双层网壳看作由共面与不共面的拱桁架系或大小相同与不同的角锥系(包括四角锥系、三角锥系和六角推系)组成。
(一般来说,中小跨度(一般为40m以下)时,可采用单层网完,跨度大时,则采用双层网壳。
)如图1
图1 单层网壳与双层网壳
(2)按网壳的用材分,主要有木网壳、钢网壳、钢筋混凝土网壳以及钢网壳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共同工作的组合网壳等四类。
(3)按曲面的曲率半径分,有正高斯曲率网壳、零高斯曲率网壳和负高斯曲率网壳等三类。
(4)按曲面的外形分,主要有球面网壳、圆柱面网壳、扭网壳(包括双曲抛物面鞍型网壳、单块扭网壳、四块组合型扭网壳)等。
(5)按网壳网格的划分来分,有以下两类。
对于圆柱面网壳主要有单向斜杆型、交叉斜杆型、联方网格型、三向型,如图2所示。
对于球面网壳主要有肋环型、Schwedler型、联方网格型、三向网格型,如图3所示。
网壳结构简介
a):刚度差,适用于中,小跨度 b):刚度好,适用于大,中跨度
C):适合大批量生产
e)三向网格型球面网壳
d)双向子午线网格
d):菱形网格,造型美观。刚度 好。网格不均匀;刚度好,大 跨度。例中国科技馆。 e):杆件种类少,受力明确适用 于中,小跨度。例济南动物园 亚热带鸟馆。
日本名古屋网壳穹顶
二、双层球面网壳 双层球壳是由两个同心的单层球面通过腹杆连接而成。各层网格形成与单层网壳 同。
平板组合球面网壳
双曲扁网壳
双曲扁网壳
网壳结构的选型
网壳选型应对建筑使用功能、美学、空间利 用、平面形状与尺寸、荷载的类别与大小、边界 条件、屋面构造、材料、节点体系、制作与施工 方法等作综合考虑。 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体型应与建筑造型相协调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整体比例适当。当要求 建筑空间大,选用矢高较大的球面或柱面壳;空 间要求小,矢高较小的双曲扁网壳或扭网壳。
三、球网壳结构受力特点: 受力与圆顶相似。网壳的杆件为拉杆或压杆。 节点构造也需承受拉力和压力。球网壳的底座可 设置环梁,可增加结构的刚度。 网壳支座约束增强,内力逐渐均匀,且最大 内力也减小,稳定性提高,因此周边支座以固定 支座为宜。 为使薄膜理论适用,球网壳应沿其边缘设置 连续的支承结构。
扭网壳结构
2、双层筒壳(按几何组成规律分类):
a)正放四角锥柱面网壳b)正放抽空四角锥柱面源自壳c)斜置正放四角锥柱面网壳
d)三角锥柱面网壳
e)抽空三角锥柱面网壳
双层柱面网壳的网格形式 1.交叉桁架体系(略) 2.四角锥体系 a):刚度大,杆件少,最 常用 b):适用于小跨度,轻屋 面 c):系将a)斜置 3.三角锥体系 常用d) , e) 两种
a)肋环型四角锥球面网壳
结构设计攻略之网壳结构完美设计法
结构设计攻略之网壳结构完美设计法1、网壳是什么网壳是一种与平板网架类似的空间杆系结构,系以杆件为基础,按一定规律组成网格,按壳体结构布置的空间构架,它兼具杆系和壳体的性质。
其传力特点主要是通过壳内两个方向的拉力、压力或剪力逐点传力。
此结构是一种国内外颇受关注、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空间结构。
网壳结构又包括单层网壳结构、预应力网壳结构、板锥网壳结构、肋环型索承网壳结构、单层叉筒网壳结构等。
2、网壳的发展史网壳结构的雏形——穹顶结构。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大跨度空间结构常常是建筑人员追求的梦想和目标。
其中,网壳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古代的人类通过详细观察,利用仿生原理,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常常以树枝为骨架、以稻草为蒙皮来模仿如蛋壳、鸟类的头颅、山洞的,搭造穹顶结构,即最初的帐篷。
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穹顶的石料,后面逐渐被砖石取代。
穹顶的跨度一般不大,在30m~40m左右,其中建于公元120~124年的罗马万神庙是早期穹顶的典型代表。
到19世纪,铁的应用为穹顶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的出现及应用开辟了大跨度薄壳穹顶的新领域。
1922年在德国耶拿建造了土木工程史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耶拿天文馆。
耶拿天文馆随着铁、钢材、铝合金等轻质高强材料出现及应用,富有想象力的工程师开始了对穹顶结构使用各种杆件形式。
公认的“穹顶结构之父”—德国工程师施威德勒对穹顶网壳的诞生与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他在薄壳穹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型式,即把穹顶壳面划分为经向的肋和纬向的水平环线,并连接在一起,而且在每个梯形网格内再用斜杆分成两个或四个三角形,这样穹顶表面的内力分布会更加均匀,结构自身重量也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可跨越更大空间。
这样的穹顶结构实际上已是真正的网壳结构,即沿某种曲面有规律的布置大致相同的网格或尺寸较小的单元,从而组成空间杆系结构。
施威德勒网壳3、已建成的网壳赏析富勒球1962年11月13日,经过百般周折,加拿大终于获得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举办权。
网壳结构
影响网壳结构静力特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结构的 几何外形、荷载类型及边界条件等。 网壳的类型和形式很多,型式不同的网壳,结构的变 形规律及内力分布规律相差甚远。即使是同一种型式的 网壳,当几何外型尤其是矢跨比不同时,都将有不同的 结构反映。此外,网壳结构是一类边界条件敏感型的结 构,边界约束条件的细微变化将有可能使结构的静力性 能产生相当的变化。
球
凯威特型球面网壳
面
短程线球面网壳
网 壳
交叉桁架体系
双层球 角 肋环型四角锥球面网壳 面网壳 锥 联方型四角锥球面网壳
体 联方型三角锥球面网壳 系 平板组合式球面网壳
肋环型球面网壳
适于中小跨度
联方型球面网壳— — 无纬向杆
联方型球面网壳—— 有纬向杆
适于大中跨度
斯威德勒型球面网壳(肋环斜杆型)
适于大中跨度
L≤30m 纵边落地时,
B≤25m
D≤60m
L2≤40m
L1 / L2 1.5
f 、f 1 ~ 1 h 1 ~ 1 L1 L2 2 4 L2 20 50
L2≤50m
L1 / L2 1.5
f1 、f 2 1 ~ 1 L1 L2 4 8
h 11 ~
L2 20 50
L2≤50m
第二节 网壳结构分析
单斜杆柱面网壳
单层 弗普尔柱面网壳
柱面 交叉斜杆型柱面网壳
柱 网壳 联方网格型柱面网壳
面
三向网格型柱面网壳
网
壳
双层
交叉桁架体系 正放四角锥柱面网壳
柱面 网壳
四角锥 体系
抽空正放四角锥柱面网壳
斜置正放四角锥柱面网壳
网壳结构
§1.网壳结构的类型 一、网壳的分类
3)按曲面外形分类 组合扭网壳
§1.网壳结构的类型 一、网壳的分类
3)按曲面外形分类 球面与柱面组合网壳
§1.网壳结构的类型 二、网壳的网格形式
1)球面网壳 肋环型球面网壳
±
整体刚度差,适用于中、小型网壳
§1.网壳结构的类型 二、网壳的网格形式
1)球面网壳 施威德勒型球面网壳(Schwedler)
±
采用时程分析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解,按两阶 段进行设计
§2.网壳结构设计 四、网壳结构装配应力
±
装配应力往往是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制作和安装等原 因,使节点不能达到设计坐标位置,造成部分节点间 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杆件的长度。在采用强迫就位使秆 件与节点连接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装配应力。
±
由于网壳对装配应力极为敏感,一般都通过提高制 作精度、选择合适安装方法和控制安装精度使网壳的 节点和杆件都能较好地就位,装配应力就可减少到可 以不予考虑。 当需要计算装配应力时,也应采用空间杆系/梁系有 限单元法,采用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温度应力时相仿, 即把杆件长度的误差比拟为由温度伸长或缩短即可。
±
可以考虑调整支座类型来考虑释放温度应力
§2.网壳结构设计 三、网壳结构地震作用
±
地震发生时,由于强烈的地面运动而迫使网壳结 构产生振动,受迫振动的网壳,其惯性作用一般来说 是不容忽视的。正是这个由地震引起的惯性作用使网 壳结构产生很大的地震内力和位移,从而有可能造成 结构破坏或倒塌,或者失去结构工作能力。因此在地 震设防区必须对网壳结构进行抗震计算。
第三章
网壳结构
网壳结构
Reticular Shell
网壳结构受力特点
± 网架结构就整体而言是一个受弯的平板 ± 网壳结构则是主要承受膜内力的壳体 ± 一般情况下,同等条件的网壳比网架要 节约钢材约20% ± 网壳结构外形美观,富于变化
3.网壳结构(下)
12
方法二:拟壳法 将格构式的球面、柱面网壳比拟为连续的实
体球面、柱面薄壳。 按弹性薄壳理论分析求得壳体的内力和位移,
再根据应力值折算为球面或柱面网壳的杆件内力, 此法须经过连续化再离散化的过程。
13
方法三:有限元法 将网格结构离散为各个单元,分别求得各单
10
§3.3.2 分析方法
网壳节点通常采用刚性连接,能传递轴力和弯 矩,因而是比网架阶数更多的高次超静定结构。
网壳结构的分析方法有: (1)平面拱计算法 (2)拟壳法 (3)有限元法
11
方法一:平面拱计算法 对于有拉杆或落地的柱壳,可在纵向切出单元
宽度,按双铰拱或无铰拱计算; 对于肋环形球壳,在轴对称荷载作用下,可按
缺陷 值
L=60m,f/L=1/8,r=0 ~ L/100
1.2
1.0
弹性
0.8
弹塑性
0.6
0.4
0.2
0.0 0 L/2000L/1000 L/600 L/500 L/300 L/200 L/150 L/120 L/100
缺陷 值
L=60m,f/L=1/5,r=0 ~ L/100
1. 缺陷值达到L/300时,单层球面网壳的临界荷载趋于稳定; 2. 材料非线性对单层球面网壳的临界荷载有显著影响,根据大量
N
' E
)
f
N、M——作用在杆上的轴力和最大弯矩
A——压弯构件的截面面积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可取1.15
4
拱形屋面的风载体型系数
5
风振系数的计算
风振计算的条件:
• 高层、高耸、大跨度屋盖结构:T1>0.25s • 一般建筑物: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 1.5 • 厂房:跨度大于36m 风振计算的方法:
网壳结构简介
网壳结构设计简介戚 豹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第五章网壳结构设计简介网架结构是一个以受弯为主体的平板,可以看作是平板的格构化形式。
而网壳结构则是壳体结构格构化的结果,以其合理的受力形态,成为较为优越的结构体系。
可以说,网壳结构不仅仅依赖材料本身的强度,而且以曲面造型来改变结构的受力,成为以薄膜内力为主要受力模式的结构形态,能够跨越更大的跨度。
不仅如此,网壳结构以其优美的造型激发了建筑师及人们的想象力,随着结构分析理论以及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计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增强,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了这种结构型式。
5.1 网壳结构的常用形式5.1.1 网壳结构的基本曲面及形成1.网壳的型体网壳结构的型体是指网壳的形状、曲面形式和杆件的布置。
如果型体设计合理,可以使得结构在已知条件下可能达到最大的规模,受力合理、安全储备高、美观、制造和安装简易、节省材料、经济实用等。
国际薄壳与空间结构协会(IASS)创始人、西班牙著名结构工程师托罗哈认为:“最佳结构有赖于其自身受力之型体,而非材料之潜在强度。
”也就是说,网壳结构凭借其型体的合理性,才能成为一种最为优越的结构。
因此,网壳结构的型体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进行网壳结构设计和型体创新时,首先必须了解曲面的几何形式、物理性质及其工作特性。
通常,我们把曲面分为两大类:1)典型曲面典型曲面,也称几何学曲面。
某些曲面不管其形式如何,也不管它是如何形成的,总可以用几何学方程表示出来。
比如,用圆弧线、双曲线、抛物线、椭圆线和直线等表示出的曲面并可以用微分方程求解的,都属于典型曲面。
国内外采用这种曲面已经建造了大量形体优美、经济合理的建筑。
如果再将这些曲面进行适当的切割或组合,还可以构成更多的型体,创造出新颖的网壳结构。
2)非典型曲面非典型曲面,亦称非几何学曲面。
某些曲面不能以简单的几何学方程来表示。
非典型曲面最初是建筑师为了使空间结构的型体有所创新,达到建筑造型能自由地发挥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应用于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
3_网壳结构
一、概述 二、网壳结构选型
三、网壳结构设计
四、网壳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五、网格结构的制作与安装
一、概述 网壳的定义: 空间网格结构是由多根杆件按照某种有 规律的几何图形通过节点连接起来的空间 结构。 曲面的网格结构被称作网壳结构。
2
一、概述
2. 网壳结构的常用形式
A. 单层柱面网壳:
19
五、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
3.网壳结构稳定性的计算 初始几何缺陷:即初始曲面形状的安装偏差。 进行网壳全过程分析时应考虑初始几何缺陷 的影响,可采用结构的最低阶屈曲模态作为缺陷 分布模态,其最大计算值可取网壳跨度的1/300。
20
五、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
4.网壳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网壳结构的非线性性能的影响 • 结构对初始缺陷的敏感性
适用于柱面网壳等结构。
51
其它腹杆
L
0.9L
0.9L
容许长细比 受压杆件:180 受拉杆件: 一般杆件:300 支座附近杆件:250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杆件:250
12
单层网壳杆件的计算长度及容许长细比
杆件的计算长度
杆件 节点类型 焊接空心球 毂节点 相贯节点
壳体曲面内
壳体曲面外
0.9L
1.6L
L
1.6L
0.9L
1.6L
容许长细比 受压与压弯杆件:150 受拉与拉弯杆件: 250
• 施工顺序
• 支撑架搭设 • 网架结构的安装 • 支撑架的拆除。
43
1. 高空散装法
施工方法特点: • 最原始、最简单的施工方法。功效低下但安全 性高; • 材料用量很大,耗时较多,安装总工期长; • 结构杆件及节点的重量应在工人操作的限度内。
网壳结构
网壳结构一、简介1.1 何为网壳结构网壳结构是曲面型的网格结构,兼有杆系结构和薄壳结构的固有特性,受力合理,覆盖跨度大,其外形为壳,是格构化的壳体,也是壳形的网架。
它是以杆件为基础,按一定规律组成网格,按壳体坐标进行布置的空间构架,其传力特点主要是通过壳内两个方向的拉力、压力或剪力逐点传力。
它既有靠空间体形受力的优点,又有工厂生产构件现场安装的施工简便、快速的长处,而且他以结构受力合理,刚度大,自重轻,体形美观多变,技术经济指标好,而成为大跨结构中备受关注的一种结构形式。
1.2 网壳的形式与分类(1)按网壳的层数来分,有单层网壳和双层网壳,其中双层网壳通过腹杆把内外两层网壳杆件连接起来,因而可把双层网壳看作由共面与不共面的拱桁架系或大小相同与不同的角锥系(包括四角锥系、三角锥系和六角推系)组成。
(一般来说,中小跨度(一般为40m以下)时,可采用单层网完,跨度大时,则采用双层网壳。
)如图1图1 单层网壳与双层网壳(2)按网壳的用材分,主要有木网壳、钢网壳、钢筋混凝土网壳以及钢网壳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共同工作的组合网壳等四类。
(3)按曲面的曲率半径分,有正高斯曲率网壳、零高斯曲率网壳和负高斯曲率网壳等三类。
(4)按曲面的外形分,主要有球面网壳、圆柱面网壳、扭网壳(包括双曲抛物面鞍型网壳、单块扭网壳、四块组合型扭网壳)等。
(5)按网壳网格的划分来分,有以下两类。
对于圆柱面网壳主要有单向斜杆型、交叉斜杆型、联方网格型、三向型,如图2所示。
对于球面网壳主要有肋环型、Schwedler型、联方网格型、三向网格型,如图3所示。
(a)(b)(c)(d)图2 圆柱面单层网壳网格(a)单向斜杆型(b)交叉斜杆型(c)联方型(d)三向网格型图3单层球面网壳网格类型二、受力特点和典型工程应用1、圆柱面网壳受力特点1.1两对边支撑对于以跨度方向为支座,拱脚常支撑于圈梁、柱顶或基础上产生推力。
对于以波长方向为支座,柱面网壳端支座若为墙,则为受拉构件,若端支座为边高度梁,则为拉弯构件,此时应设边梁。
网壳结构简介
双层网壳杆件计算长度
表3-10
连接形式
螺栓球点 焊接球结点
板节点
弦杆
l 0.9l
l
腹杆
支座腹杆
其他腹杆
l
l
0.9l
0.9l
l
0.9l
网壳类别 双层网壳 单层网壳
网壳杆件容许长细 比λ
压杆 200 150
静荷载 300 300
表
拉杆
3-11
动荷载
250
250• 感谢阅读Fra bibliotek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为使薄膜理论适用,球网壳应沿其边缘设置 连续的支承结构。
第四节 扭网壳结构
双曲面网壳可采用直线杆件直接形成。施工简单。造型轻巧活泼,适应性强。 一、扭网壳
a) 正交正放类 d) 正交斜放设斜杆类
b) 正交斜放类 e) 正交斜放设斜杆类
c) 正交斜放设斜杆类
双曲面网壳的网格形式 1.正交正放类
a):单层时在方格内设斜杆 双层时组成四角锥体 2.正交斜放类 b):抗剪强度弱 c):第三方向局部设斜杆 d):全部方格内设双斜杆 e):第三方向全局设斜杆
2、四边支承或多点支承 筒网壳的受力同时有拱式受压和梁式
受压两方面。两种作用的大小同网格的构 成及网壳的跨度与波长之比有关。
工程中常用短壳。如因功能要求必须 为长网壳时,可在纵向中部增设加强肋。
第三节 球网壳结构
关键球面划分。基本要求:1)杆件规格尽可能少 2)形成结构为几何不变体。 一、单层球面网壳
二、受力特点:
本身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出平面刚度 较小,控制挠度成关键。
在屋脊处设加强桁架,能明显减少屋 脊附近的挠度,但随着与屋脊距离的增加, 加强桁架的影响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58
失稳破坏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连锁性,是工程 结构(特别是钢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22/58
二、网壳结构失稳类型
拱的失稳
23/58
波状失稳
整体失稳
网 壳 失 稳 条状失稳 点失稳
局部失稳 杆件失稳
24/58
临界点
p
p
临界点
p k+1 pk 分枝点
传统结构一般仅对结构的刚度提出控制性 要求,但对于网壳结构还应进行刚度设计。
途径是在既定荷载下,通过结构外形设计
及刚度分配,来控制结构力流的导向。
15/58
影响网壳结构力学特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结构的几何外形、荷载类型及边界条件等。
矢跨比F/S与耗钢量W的关系
跨度S与耗钢量W的关系
16/58
§3.3.3 网壳稳定性析
杆件形式 一般杆件 支座附近杆件 直接承受动力 荷载 一般杆件
拉杆 300 250
压杆
180
250
250 150
由于单层网壳的杆件以受压弯作用为主,如果太柔 会造成初弯曲等几何缺陷,对网壳的整体稳定不利,因 此长细比限定为150。
无法考虑不同荷载
分布的影响
26/58
2.模型试验方法
耗费时间,并且成本昂贵
无法考虑不同结构参数的影响
27/58
3.非线性有限元——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 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可按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 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迭代方程为:
Kt U
(i )
Ft t N
(i 1) t t
3/58
风载体型系数的确定方法
• 查规范
• 风洞试验 • 数值风洞模拟
4/58
拱形屋面的风载体型系数
5/58
风振系数的计算
风振计算的条件:
• 高层、高耸、大跨度屋盖结构:T1>0.25s
• 一般建筑物: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 1.5
• 厂房:跨度大于36m 风振计算的方法:
按随机振动理论进行时域或频域分析。注意, 荷载规范公式不适用,需进行专门分析。
由于双层网壳中大多数上、下弦杆均受压, 对腹杆的转动约束比网架小,因此计算长度与网 架稍有不同。
双层网壳杆件计算长度系数
杆件 弦杆及支座腹杆 双层网壳 腹杆 节点 螺栓球 1.0 1.0 焊接球 1.0 0.9 板节点 1.0 0.9
45/58
单层网壳杆件计算长度系数
杆件 单层网壳 节点 螺栓球 焊接球 板节点
弹 性 弹 塑 性
0.6 0.4 0.2 0.0 0 L/2000L/1000 L/600 L/500 L/300 L/200 L/150 L/120 L/100
缺 陷 值
缺 陷 值
L=60m,f/L=1/8,r=0 ~ L/100
L=60m,f/L=1/5,r=0 ~ L/100
1. 缺陷值达到L/300时,单层球面网壳的临界荷载趋于稳定; 2. 材料非线性对单层球面网壳的临界荷载有显著影响,根据大量 统计资料确定”塑性折减系数”约为0.5。
Kt—— t 时刻结构的切线刚度矩阵 U(i) ——当前位移的迭代增量
Ft+t ——t+t 时刻外部施加的节点荷载向量
Nt+t ——t+t 时刻相应的杆件节点内力向量
28/58
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的特点
可以精确反映结构性能随荷载变化的全貌
可以分析不同类型、不同网格、不同结构
参数和不同荷载分布等多种情况
壳体曲面内 壳体曲面外
-
0.9 1.6
-
壳体曲面内的杆件屈曲模态类似于无侧移的平面刚架。
壳体曲面外有整体屈曲和局部凹陷两种屈曲模态,在 规定杆件计算长度时,仅考虑了局部凹陷模态。经过简化 计算,并适当考虑节点的约束作用,取其计算长度为1.6L。
46/58
网壳杆件的容许长细比:
结构体系 网架 双层网壳 单层网壳
位移全过程曲线
网壳简图
34/58
网壳在加载过程中若干时刻的位移形态
屈曲范围从一 个主肋节点开始向 周围逐渐扩散,最 后在网壳上形成一 个很大的凹陷
35/58
材料非线性和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
1.2 1.0 0.8
弹 性 弹 塑 性
1.2 1.0 0.8
qcr/qcro
qcr/qcro
0.6 0.4 0.2 0.0 0 L/2000L/1000 L/600 L/500 L/300 L/200 L/150 L/120 L/100
2
150
200
Deflection(cm)
29/58
四、影响网壳稳定性的因素
1)非线性效应 包括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 • 对于单层网壳,几何非线性的影响较大; 对于双层网壳需要考虑双重非线性; • 对于大跨度网壳,几何非线性影响明显; 对于小跨度网壳,材料非线性影响增大。
30/58
2)初始缺陷
一、结构稳定的概念
结构因微小干扰而失去原有平衡状态,并转移到 另一新的平衡状态,即为失稳。
稳定平衡
随遇平衡
不稳定平衡
17/58
生活中的稳定问题
18/58
结构失稳问题的类型(1)
• 按平衡路径:分支型、极值型、越跃型
19/58
结构失稳问题的类型(2)
• 按作用类型:静力失稳、动力失稳
20/58
结构失稳问题的类型(3)
7/58
网壳结构的抗震分析需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多遇地震作用分析 网壳在多遇地震时应处于弹性阶段,因此 应作弹性时程分析,根据求得的内力按荷载组 合的规定进行杆件和节点设计。 第二阶段:罕遇地震作用分析 网壳在罕遏地震作用下处于弹塑性阶段, 应作弹塑性时程分析,用以校核网壳的位移以 及是否会发生倒塌。
2.网壳的稳定性可按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法 (荷载一位移全过程分析)进行计算 可假定材料为弹性,也可考虑材料的弹塑性。 对于大型复杂结构,宜考虑材料弹塑性。 球面网壳可按满跨均布荷载进行分析,柱面和 椭圆抛物面网壳应考虑半跨活荷载分布情况。 分析时应考虑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缺陷分布 可采用结构的最低阶屈曲模态,缺陷最大值可取
主要差别在于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2/58
1)网壳结构的风荷载确定
根据荷载规范,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
wk z s z w0
风振系数×体型系数×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 —当计算围护结构时:
wk gz sl z w0
阵风系数×局部体型系数×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
pk p k+1
极值点
极值路径
分枝路径
u
u
极值点失稳
分枝失稳
极值点失稳—屈曲前后的位移形态一致,即平衡路径唯一 但结构发生几何软化
分枝失稳 —屈曲前后的位移形态不一致,即具有多条平 衡路径,平衡状态发生转移。
25/58
三、网壳稳定性分析方法
1.非线性连续化理论方法(拟壳法)
关键是网壳等代刚度的确定,仅对少数特 定的壳体(例如球壳)能得出较实用的公式 无法反映实际网壳结构的不均匀构造和各 向异性的特点
BD qcr 2 R
R —— 球面的曲率半径(m); B —— 网壳的等效薄膜刚度(kN/m); D —— 网壳的等效抗弯刚度(kN· m);
—— 待定系数,由回归分析确定
38/58
对于理想球面网壳,回归得到系数
平均值 / 95%保证率的取值
= 2.34 / 2.18 , K8型网壳
36/58
不同球面网壳的屈曲模态
球面网壳的屈曲多表现为局部凹陷形式,凹陷从某一 节点的跳跃屈曲开始,范围逐渐扩大。 Kiewitt网壳屈曲从主肋节点开始;肋环斜杆型一般 从第三环上某一结点开始;短程线型网壳则从三角形球面 上某一节点开始。
37/58
球面网壳的稳定验算公式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借鉴壳体稳定性的线弹性 解析公式,确定球面网壳的稳定验算拟合公式:
《大跨空间结构》之
3.网壳结构 (下)
Reticular Shell
主讲人:钱宏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3.3 网壳结构分析
3.3.1 荷载作用 3.3.2 分析方法
3.3.3 网壳稳定性分析
1/58
§3.3.1 荷载作用
网壳结构的荷载作用与网架类似,主要有: 1.永久荷载
2.可变荷载(风、雪等) 3. 温度作用 4. 地震作用
度由环向杆件的刚度及其所在位置确定。
12/58
方法二:拟壳法 将格构式的球面、柱面网壳比拟为连续的实 体球面、柱面薄壳。
按弹性薄壳理论分析求得壳体的内力和位移,
再根据应力值折算为球面或柱面网壳的杆件内力,
此法须经过连续化再离散化的过程。
13/58
方法三:有限元法 将网格结构离散为各个单元,分别求得各单 元刚度矩阵及结构的总刚度矩阵,根据边界条
网壳跨度的1/300。
41/58
由网壳全过程分析求得的第一个临界点处的
荷载值,可作为该网壳的稳定极限承载力Pcr,则 网壳的稳定容许承载力标准值为
Pcr qks K
K——安全系数 按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时, K=2.0 按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时, K=4.2
42/58
3.当单层球面网壳跨度<50m,单层柱面网壳拱向 跨度<25m、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跨度<30m时, 其容许承载力可按规范给出的近似公式计算。
8/58
10/58
§3.3.2 分析方法
网壳节点通常采用刚性连接,能传递轴力和 弯矩,因而是比网架阶数更多的高次超静定结构。 网壳结构的分析方法有: (1)平面拱计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