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徐洁
向真教育靠近_读徐洁_教师的心灵温度_刘君凤
![向真教育靠近_读徐洁_教师的心灵温度_刘君凤](https://img.taocdn.com/s3/m/d05bd07431b765ce05081452.png)
SHANDONG JIAOYU
62
向真教育靠近
— ——读徐洁《教师的心灵温度》
“这是一本细细写来的书, 在逝去 如飞的日子里,我把零碎的思想、断续 的思考留下来,集腋成裘,让岁月沉淀 出缀满美丽和神韵的记忆。 默默的文字 里, 蕴藏着无尽的生命热情与蓬勃生 机。 ”徐洁老师在序中如是说。 在平凡的 教育岗位上,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耐 住寂寞,守住宁静,始终如一地保持对 教育的高度热情,时刻关注课堂、关心 学生,不断读书滋养心灵,天天思考并 记录工作感受。 徐洁老师做到了,难能 可贵,令人佩服! 我和徐洁老师是好朋 友,工作中经常打交道。 她天生丽质,诚 恳勤奋,正直大度,从小酷爱文学,中学 时 就 曾 发 表 文 章 。 工 作18年 来 ,她 一 直 笔耕不辍,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 170余 篇 ,累 计80余 万 字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育 感悟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并 非 放 任 自 流 ,教 师 应 适 时 指 导 ,或 点 拨 ,或 解 疑 ,或 释 惑 。 但 教 师 的 “导 ”只 是 辅 助 、铺 垫,要完全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才是自主学习的主角。
— —— 泰 安 市 泰 山 区 省 庄 第 一 中 学 石 城
不能忽视的教育之痛 本书是徐洁老师从教育实践的沃 土中得来的点滴思考与体会, 她享受 着教育的快乐, 却不惮于说出教育的 痼疾与痛楚。 她认为:“人群中必须有 人保持冷静的头脑,否则会出现‘集体 大浮躁’。 必须以坚持真理的精神去发 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善于解决问 题,避免不断重复过去的错误。 ”书中 有教育 露的 实、朴实、本真。 她感 叹:“考试何以跳不出讲义的磁场? ”她 指出以 “打败对手 赢得高考” 为口 号,“学校减负, 家长却要增负”“我愿 意做考试的机器” 都属于 “教育怪现 象”。 她分析高中生为什么不会在书架 上找书? 她揭示存在于国人头脑中的 “分数情结”及消极影响,她看到考生 “哪一个专业都行的背后”。 凡此种种, 引发对教育的不断改进, 而这才是对 教育真正的爱。 书里的文字都是作者有感而发, 视角独特,灵动鲜活,文质优美,音韵 和谐,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令人耳目 一新,回味无穷。 书中处处显现出实践 的智慧、思考的力量、文化的魅力,读 这样的书不仅让人受益匪浅, 更是一 种美的享受。 (《教师的心灵温度》 徐洁著 教 育科学出版社)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2](https://img.taocdn.com/s3/m/66cd3a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5.png)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布时间:2022-12-13T08:34:32.0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9月总第419期作者:白小晶[导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想象力更加丰富,为了适应以及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素质教育最为重要。
白小晶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店则沟镇中心小学718312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想象力更加丰富,为了适应以及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素质教育最为重要。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
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仍然过于古板和落后,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创设情境,诱发孩子高涨的朗读热情。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出味来。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
第二,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
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意志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
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
基于大概念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为例
![基于大概念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0ff66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8.png)
基于大概念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为例徐洁蔺芳华大概念是学科知识的核心,以大概念做统帅,是有效破解群文阅读中寻找组文依据难题的重要方法。
本文以《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为群文阅读研究对象,以“情节运行推动故事发展”大概念为基点设计群文阅讀学习内容,达成深度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定位情节大概念,确立学习目标· 镜头一·老师: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剧情类和人物类。
屏幕显示《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于勒要写两封信?(23人)为什么菲利普夫妇在遇见于勒时那么恨于勒?(9人)《变色龙》一文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写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18人)可以看出什么样的人性和社会?(10人)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为:1.掌握字词,流利朗读课文;2.概括小说情节,至少举出三处情节运行之美的案例进行品析;3.说一说自己感悟最深的人物,辩一辩“生活中谁可能成为‘变色龙”。
(一)大概念的教学价值大概念是“一组跨领域的高层概念和模型,它们能够对相当范围内的有关现象做出解释”。
[1]2018年1月,在教育部发布的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首次使用大概念统整各学科课程内容,引领课程与教学改革,明确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
传统的小说教学,往往专注于单篇解读,知识点零散、孤立,学生学习肤浅的碎片化知识。
以大概念为基点的群文阅读教学,能让教师找到整合教学内容的依据,通过大概念这个核心使知识融合、贯通,整合学习内容,有利于知识学习的组织化、网络化、结构化,有利于开展从低阶思维迈向高阶思维的进阶式学习。
(二)厘定群文阅读大概念寻找大概念的路径,一方面要基于单元教学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文章,教学要求为: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题。
《变色龙》是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文章,教学要求为:学习本单元,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欣赏学习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的风格。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5b9e8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4.png)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摘要:伴随新课改教育政策的落实与应用,各阶段学科教育模式亟待调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首要教学目标,强调教师应综合考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类因素,提升学科教育质效。
而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教育科目,古诗文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为此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开展小学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唐诗、宋词和《诗经》等经典篇目,体会古诗文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基于此,本文从加强拓展教学、运用网络教学、注重反复诵读等几个角度,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1.前言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
学习和诵读古诗词,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的现实需要。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凸显。
部编版(2019年修订)小学语文全12册教材中一共收录了112首古诗词,古诗词的编排比重较大,这体现了国家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
与此同时,随着新的课程实施方案以及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当下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导向日益明确。
如何在开展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同时,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一个值得深度研究探讨的课题。
基于此,笔者尝试实施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让古诗词阅读教学成为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审美创造的重要手段。
2.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以往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由于教育观念和教学技术的限制,古诗文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只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主旨情感,更关注学生古诗文背诵的情况,导致学生古诗文阅读兴趣不强,难以掌握古诗文学习的技巧,无法与作者建立情感共鸣。
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教师会依据学生知识积累与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多种教学方式讲解古诗文,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诗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诗风特点和人生经历,能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描写的世界中,深层次体会诗文蕴含的思想情感。
把阅读教学的根深深扎在文本的土壤之中——兼评徐洁执教的《雪》一课
![把阅读教学的根深深扎在文本的土壤之中——兼评徐洁执教的《雪》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6408b24453610661ed9f468.png)
章 前 三 个 段 落 ,把 握 南 方 雪 的特 点 之 花 在 文 本 的 原 野 之 上 盛 开 。
时 , 者 先是 抓住 “ 润 美艳 ” 样 教 滋 这
一
女 : 的 , 是 孤 独 的 雪 , 死 是 那 是
二 是 通 过 有 效 的 诵 读 走 向 文 掉 的 雨 , 雨 的 精 魂 。 是
丁 解 牛 , 依 平 天 理 ,批 大 邰 ,道 大 雾 ” “ 中看 出 雪 的 数 量 之 多 , 出 了 雪 勃 地 奋 飞 。 看
于 游 刃 必 有 余 地 矣 ” 抓 住 文本 的 关 可 以 说 ,学 生 对 语 言 的 品 味 精 彩 纷 。 节 点 , 是 “ 平 天理 , 大 邵 , 大 呈 ,而 这 种 精 彩 又 不 是 脱 离 文 本 随 就 依 批 道
寂 , 其 固 然 ” 能 够 收 到 牵 一 发 而 意 发 挥 或 无 根 的 所 谓 “ 成 ” 一 切 因 , 生 ,
男 : 无 边 的 旷野 上 。 在 女 : 凛冽的天 宇下。 在
众 合 : 闪的 、 转 的 、 腾 的 , 闪 旋 升
动 全 身 的 效 果 。 在 引 导 学 生 品读 文 都 植 根 于 对 文 本 的 解 读 ,学 生 思 维 是 雨 的精 魂 。
男 : 的 , 是孤 独 的雪 , 死 是 那 是
个 关 键 词 语 , 然 后 又 由 “ 润 ” 本 的 内部 世 界 。 滋 、 “ 艳 ”“ 逝 ” 个词语 , 入文本 美 、消 三 切
, 发 点 和 立 足 点 。 一 种 形 象 的 说 法 , 光 ” 看 到 了 朔 方 的 雪 更 坚 强 地 奋 飞 看 到过 有 教 师要 学 生 分 成 几 个 声 部 换
白板让语文教学更精彩---徐洁
![白板让语文教学更精彩---徐洁](https://img.taocdn.com/s3/m/cd51deef9b89680203d825d5.png)
白板让语文教学更精彩----------------------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徐洁《爬山虎的脚》这节课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利用脚爬行的,启发人们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本课的难点。
片断一: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爬山虎叶子的?(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批画)生1:作者是抓住爬山虎的叶子的形状和动态两方面来写的。
生2:作者是从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两个方面来写的。
师: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书、汇报)。
电脑屏幕展示1——视频画面:刚长出来的叶子→长大了的叶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注意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
学生再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几个词语体会。
电脑屏幕展示2——视频画面:“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好看得很”一句的画面及意境,配乐让学生欣赏感受。
师:爬山虎的叶子给了你什么印象与感受?生1:很美。
生2:很有生命力。
生3:十分惹人喜爱。
师:那么就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片断二: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师: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壁,跟它的脚关系密切。
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来。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用自己的话与同桌互相交流。
教师指名发言,学生读出相关句子。
电脑屏幕展示3——粗大的茎上有爬山虎的叶柄和叶片的静画师: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儿呢?请一位同学上来用鼠标点按出来。
生1用鼠标点按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电脑出现提示语“错了,再试一次!”师:仔细读读课文中写爬山虎脚位置的句子,看看到底在哪里?(生再次读句子,思考。
12《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12《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e483c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7.png)
12《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教材基本概述本教学设计的教材为小学四年级语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作者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徐洁。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寒冷的冬日里在雪地里,挥动着画笔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画作,他的母亲担心他会着凉,为他穿上了暖和的衣服,但是他依旧在雪地里追逐跳跃,发现新的创作灵感。
最终,小男孩把自己的画展现给了周围的孩子和大人们,得到了大家的赞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原文的基本内容和阅读技巧,包括阅读理解、文章主旨、人物性格等方面。
(2)进一步学习课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并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2)提高学生绘画能力,通过课堂小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了解冰雪与绘画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欣赏。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分享自己的绘画成果。
三、教学流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与本文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如手套、围巾、雪花等),在教室中摆放好,向学生展示,并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引导,让学生回忆和谈论在冬季穿衣保暖的方式。
2. 预习课文(10分钟)教师通过收集制作词语卡片或图片,让学生熟悉课文中的新词和短语,并通过图画配合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
3. 阅读理解(25分钟)教师通过教材的分段式教学,以“感知世界”、“领悟经历”两个进程,对课文进行阅读和解析,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并通过图文角色饰演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和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4. 分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安排学生就文章的某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让学生思考小男孩在雪地里创作的过程,或者参照课文描述,讨论自然环境对绘画艺术的影响等等。
深度思维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深度思维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3aca9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2.png)
深度思维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作者:巢利莉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21年第08期[摘要] 深度思维学习是阅读教学中较难抵及的,它涉及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最近发展区。
在阅读教学中,深度思维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促进思维的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阅读策略;思辨能力阅读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深度思维学习能改变教学中重记忆与理解的浅层思维学习的常态,把阅读教学中较难抵及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研究对象,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发展,从主题单元的设计到单篇课文的训练,有目的、有意识、有方法地进行渗透,螺旋上升。
教学内容的编排,学习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从浅层思维的学习,走向深度思维的训练。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深层思维能力的生成,将多种策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一、运用思维可视化建构思维路径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或图示组合把本来不可见的思维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
将思维可视化运用于阅读教学中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图示,如鱼骨图、线索图、逻辑关系图、流程图、阶梯图等。
用图示的形式呈现思考的路径,把抽象思维可视化,使思考清晰、準确、高效。
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一篇略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鱼骨图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体现人物的鲜明特点,以双线并行推动故事发展,驱动学生的思维力,使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学生提炼概括、筛选和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典型的游览性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根据游览顺序画出线索图,与作者游览的过程同步,与文本进行交流,找到深入理解文本的路径。
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2f80020ed630b1c59eeb525.png)
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作者:徐蕾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它对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写作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
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这一教学内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阅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并且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
因为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促进写作能力,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有效地开展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阅读习惯的养成、读写结合的促进以及思维能力的锻炼等方面,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文学就像一扇窗,长在孩子美好的心灵中,推开它,心灵变得敞亮许多,如同看到人生的鲜花扑面,阳光普照,远离庸常,走向高尚。
而孩子心中的这扇窗,如果不及早推开,层层尘封,年深月久,便越来越紧(秦文君)。
”儿童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小学教师更应抓住教育时机,在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段,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很难做到自主而持之以恒地读书。
因此,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
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产生根深蒂固的需要。
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
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做好领路人。
因此,每次想让学生去读一本书,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导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的书,使学生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投入。
语文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研究案例
![语文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研究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0210e51cf84b9d528ea7a51.png)
语文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研究案例教研组:语文组教研时间:2009.12研究课例:人教版六年级第七单元第一课《老人与海鸥》参加人员:全体语文老师研究主题:阅读课教学研讨研究目标任务: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恰当、全面的教学目标;用清晰明白的语言呈现教学目标,可操作,可检测。
2.根据教学目标,从文本中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3.设计课堂检测,及时评价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研究问题:1.阅读课怎样制订教学目标。
2.怎样在课堂中落实教学目标。
3.怎样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执教人:王文慧人员分工:王文慧、于丰、祭玮、秦绪艳、杨春迎、徐洁研究过程资料:附一: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并且是精读课文,具有引领整组的作用。
通过单元导语,我们可以知道,本组是围绕着学习专题“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展开的,并且明确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即“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这为我们从宏观上对本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
其次,本课作为本组的首篇,对于需在本组落实的重点训练项目“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和其它发展性训练项目,都应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为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立好标、做好铺垫、打牢基础。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吴庆恒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食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浅析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4a04d38762caaedc33d41d.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浅析作者:徐睿来源:《南北桥》2017年第23期【摘要】阅读是读,算是“听说读写”中的一种。
理解是理清思路,解释内容之意。
阅读理解,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阅读这一手段,达到对阅读对象的清楚明了、了解得当。
同时,阅读理解还有另一层含义。
它也是语文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于小学语文亦是如此。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教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3.136小学语文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的确起到的是一个打好基础、固好地基的作用。
在相关学习过程中,教师们对小学语文都不可谓不重视。
作为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小学语文自然而然有着其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了阅读、背诵、听写等几大部分。
其中阅读理解就是这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在这里,我们就将从教师的角度,对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进行相应探讨。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离不开习题的布置习题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用好了,就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如果没有用好,习题就是成为一个拖累。
但是,习题往往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如果能恰到好处的布置习题,能起到活跃课堂,巩固课程知识的作用。
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
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习题是老师的法宝,可却很难激起学生的认同。
可是老师们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又必须要布置作业,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点。
而这一矛盾点的中心就是学生和老师思想的不符合。
这样的不符合从根本上来说是习题的恰当与否。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哪个老师,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都是布置相应的习题。
这样的习题可以不用是书本上的具体习题。
它们可以是一段话,一个行为,一个动作。
总而言之,习题的呈现样式千姿百态,教师的布置却万变不离其宗,这样的话被作用在小学语文上亦是如此。
而对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部分可能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在切实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现象就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了。
让趣味走进语文课堂
![让趣味走进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39bd4f9faf1ffc4fff47ac7f.png)
作者: 徐洁
作者机构: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213017
出版物刊名: 学周刊:上旬
页码: 144-14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7期
主题词: 语文课堂 趣味 教育教学方法 主动学习 被动学习 教学效果 语文知识 学生
摘要:俗话说“良药苦口”,但还是有很多人怕吃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
在“药”的表面裹上一层糖衣,于是吃药便不再成为负担。
现在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一个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他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关键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
教师经常使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学生,学生在强迫下进行被动学习,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就想:能否也将语文知识裹上糖衣,让学生喜滋滋地吞下去,不也照样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吗?那么,教学中如何令语文课趣味无穷,深深地吸引学生呢?。
2024年徐洁(崇实初中)语文《写人叙事要突出中心》
![2024年徐洁(崇实初中)语文《写人叙事要突出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c673f7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1.png)
04
叙事策略及注意事项
线索清晰,条理分明叙述事件
明确叙述线索
在写作前明确文章的中心 思想,确保所有叙述都围 绕这一中心展开。
合理安排事件顺序
按照时间顺序或因果关系 合理安排事件,使文章条 理清晰。
突出关键信息
在叙述过程中,要突出与 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关键 信息,避免过多无关紧要 的细节。
避免虚构或夸大事实,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信 任感。
3
突出中心,围绕主题
选取的事例要与文章中心紧密相关,有助于突出 主题。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如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 。
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03
在组织结构上要合理安 排,使得文章内容条理 清晰,层次分明,突出 中心。
04
在语言表达上也要围绕 中心来遣词造句,使得 语言更加准确、生动、 有力。
03
写人技巧与方法分享
选取典型事例展现人物形象
1 2
选择能够代表人物特点的事例
如勇敢、善良、聪明等,通过具体事件来展现人 物形象。
确保事例真实可信
强调范文在语言表达、篇章结构、思想深度等方面的优点,供学生学习借鉴。
引导学生讨论范文优缺点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畅谈对范 文的看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范文 的优缺点,如内容是否真实感 人、人物形象是否鲜明、叙事 是否生动有趣等。
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引导 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观念。
徐洁(崇实初中)语出中心原则讲解 • 写人技巧与方法分享 • 叙事策略及注意事项 • 范文赏析与讨论环节 • 写作实践指导与点评环节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徐洁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徐洁](https://img.taocdn.com/s3/m/45fb4712360cba1aa911da57.png)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徐洁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在阅读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朗读,并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效率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
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
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
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
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
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渲染阅读之气熏陶阅读之心徐捷
![渲染阅读之气熏陶阅读之心徐捷](https://img.taocdn.com/s3/m/6661256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6.png)
渲染阅读之气熏陶阅读之心徐捷发布时间:2022-03-12T06:03:11.24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2月下作者:徐捷[导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好的利用书籍,让学生成为爱读书的人。
平阳县萧江镇第三小学徐捷案例背景近两年,县里大力推广“爱阅读”,学校也将“爱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但是从中途接手这个班级开始,我就发现班级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作为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同学们课间谈论的话题似乎都与阅读无关,反而都是一些关于游戏、玩具的话题。
我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我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案例过程中途接手这个班级,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同学不喜欢阅读的!我不敢相信。
于是,我从必读书目里面挑选了几本书,结果能说上来的人寥寥无几。
“难道这些书你们都没看吗?每个学期不是有阅读测试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缄默不言。
这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必须要改变他们对于阅读的看法,从而让他们爱上阅读。
良好的氛围可以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的阅读,起到熏陶作用。
那就从班级文化布置开始,把我们班级打造成一个“书香班级”。
图书角是必不可少的,我和学生共同设计布置了班级阅读区,接着,我带领班级里面一些心灵手巧的孩子,一起出“阅读”黑板报,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记得一位同学负责画一本书的图案,画了好几次,老是觉得不满意。
原来她觉得自己画不出这种文雅的气息。
”我知道引导她阅读的机会来了:“面由心生,画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如果你心中有书香之气,那你的画自然也会有书香之气。
”她似懂非懂,在接下来的几天,我看到她的画有了进步,我问她:“你画得有进步啦,是找到什么诀窍了吗?”她笑着说道:“老师,上次听了你的话,这几天我回家每天晚上都读半个小时以上的书,特别是那本我最爱的《小王子》,我又多看了几遍。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9c61c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3.png)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发布时间:2023-04-05T15:58:34.75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2月3期作者:徐清华[导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综合多种教学因素,为学生营造好的阅读环境。
超量的作业可能会损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适当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和进步。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双减背景下开展阅读活动,承担自己的教学任务,改进教学策略,推进“双减”工作的落实,学生实现高效阅读。
故本文将从阅读氛围、学生主体、点评引导三方面浅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徐清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裕民小学 751100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综合多种教学因素,为学生营造好的阅读环境。
超量的作业可能会损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适当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和进步。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双减背景下开展阅读活动,承担自己的教学任务,改进教学策略,推进“双减”工作的落实,学生实现高效阅读。
故本文将从阅读氛围、学生主体、点评引导三方面浅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2-123-01引言双减政策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以及校外培训的负担,教师优化教学效果,学生阅读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阅读对学生极其重要,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高效理解相关文章,收获更多知识,也能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提供帮助。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双减背景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效率。
但是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阅读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与教师的互动偏少,教师也没有及时点评和正向引导学生阅读,学生阅读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有效性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有效性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d3738c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62.png)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有效性对策发布时间:2021-09-28T09:03:17.75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5期作者:徐晴[导读] 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所以开展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徐晴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摘要: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所以开展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在开展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包括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方式和习惯等等,导致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笔者认为,要想转变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开展有效的指导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投入阅读的基础上爱上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指导有效对策阅读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和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更能够决定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但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从语文角度去理解文章的内涵,甚至有些学生比较抵触阅读活动,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阅读教学活动,在积极解决当下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同时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实际开展中存在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在发展中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但在实际开展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缺乏系统理论指导首先从教师的教学观念而言,一些教师虽然能够积极的采取一些教学新方法于阅读教学课堂,但在开展阅读教学中仍然是从课本教材入手实施教学,也没有成熟的阅读教学理论作为教学指导。
部分教师将阅读分析作为课文逐句分析,没有从阅读的角度进行综合理解。
并且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的正确率,从而导致阅读教学出现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徐洁
发表时间:2016-10-27T11:49:54.0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作者:徐洁[导读]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新疆阿合奇县团结小学845350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在阅读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朗读,并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效率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
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
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
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
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
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
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
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
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
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
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
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
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
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
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
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
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参考文献
[1]丛荣宋一兵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6,(25)。
[2]黄静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华夏教师,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