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说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

合集下载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精彩5篇)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精彩5篇)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精彩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精彩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于丹老师说,半部《论语》修自身,天地人,心灵,处世,君子,交友,理想,人生,于丹老师将《论语》这部两万多字的儒家经典著作分为这七个部分为我们讲述了论语的道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温馨的劝导。

天地人之道―――与自然的共处中,我们不要忘记了天地给我们的力量。

一个好的人格应该是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天空,让你可以有飞翔的翅膀,不妥协于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但另一方面,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要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行为的拓展。

为什么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的意义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他是那些最有行动能力的、有人格魅力的这样一些人。

心灵之道―――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不同的人,我们往往感到无力应对,其实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镇静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那种心灵的勇敢,是那种从容、笃定,是一种气势。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个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

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其实,让我们回到本初,谁的生命没有遗憾,如果你能够用一种内心的富足和饱满,能够用内心鲜活的力量去弥补这些遗憾,那你会成为一个坦荡磊落而勇敢的人。

处事之道―――于丹教授认为,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否则将过犹不及。

所以,好朋友也有度,不要什么样的事大包大揽,说包在我的身上,我给你一个幸福的未来,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他人这样许诺。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明白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该保有。

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什么?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

说话用脑子,做事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更重要的一点。

于丹《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于丹《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

其实论语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吗?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于丹:大家别以为说,孔夫子的《论语》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我们觉得它是高深的,它是一种高不可及的。

这里面有多少奥秘吗?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

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其实说白了,我认为论语再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过去,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能够相关于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就是这么一本语录。

其实论语很简单,两千五百年以前,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

所以在《汉书·艺文志》上有这么一段界定: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就是弟子们在提问,他回答的时候“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大家有问有答、有来有往。

就是这种提问和回答之间,只言片语,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到后来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大家把这些言论集结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论语。

所以今天看到的论语,我们会觉得没有什么太深的逻辑性,在论语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故事、一个严谨的阐述,论语都是很简短很简短的一些言辞。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范文5篇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范文5篇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于丹论语心得体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1)最近一向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十分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上初中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

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透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明白了孔夫子的伟大,也明白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这天,仍然能够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

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透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能够了,所以,在那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2)《论语》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本书,它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深受我们爱好。

于丹论语心得精选5篇

于丹论语心得精选5篇

于丹论语心得精选5篇于丹论语心得篇1《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方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许多粗浅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那么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那么。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国的统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剧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人首先要可以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承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

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根底,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我们都想要建立一个大的坐标,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在我们每一天繁忙的间歇里面,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而不至于像个人格分裂的演员一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后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于丹的论语所想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温顺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了我们对内心的照顾,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可以翻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

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

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

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这种合是心境之合,自我认识之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范文1天地人之道孔子说:“天人合一”。

于丹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我觉得教师很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本书后,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我们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扎实的学习功底。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的教育学生,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我们的学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谈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

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中也许已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怎么处理的?我在教学工作中有过这样错误的认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

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让你来干。

现在看到这样的一个“怒”字。

我不仅对自己有这种思想而觉得不该。

这是没有正确理解“教师”这个名词的结果。

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当看到这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工作、教育的对象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学生吗?真的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吗?我认真的审视并认真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谐的思想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范文2在“天地人之道”中,感觉到了自己作为人的伟大,因为天地人合称为三才。

神话中的盘古作为人的代表,与天地一起成长,于是“神于天,圣于地”就成了人生最终要达到的一个境界。

这六个字也成了中国人的人格思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行为的拓展。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第一篇: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大地上生长的信念。

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其他行为的拓展。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

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

一个人的视力本来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展内心。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二)心灵之道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

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勇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参禅的人最讲究的就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有什么。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三)处世之道做事情要有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避免的。

提倡仁爱,但不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的过失。

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

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

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于丹《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陶渊明不为五斗折腰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三个终极的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真正的圣贤不会端起架子板着面孔说话。

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而已。

心灵之道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子夏劝导司马牛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保持一颗虔诚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既然生活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

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

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勇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该百年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3篇

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3篇

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3篇《于丹谈论语心得》一书讲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下面是带来的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对于我,就像是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于丹教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亲切而温暖的孔夫子,让本以为莫测高深的《论语》变得通俗易懂。

每读一遍,总会有不同的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受益匪浅。

一、教师的“仁恕”“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论中最精髓的东西。

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恕,就是宽容的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对于教师,就是要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爱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上的进步,知识的积累,身体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关心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

爱学生就要本着平等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他们足够的宽容与理解,体谅他们的烦恼与苦闷,肯定他们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尊重,那么他们将来也一定会是一个充满爱心,尊重他人的人。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接触各种性格鲜明的学生。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过分的苛责或训斥,只会让学生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它远不及宽恕的力量那么恒久伟大。

学会了宽恕,我们才能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同时,宽恕别人才能让我们享受心灵的安宁。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少一些抱怨和指责,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批评和训斥,多一些赞扬和鼓励;少一些歧视和误解,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二、寻找“快乐”于丹教授写到,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能力的。

一个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心无限深刻地发现内心。

于丹论语心得精选5篇

于丹论语心得精选5篇

于丹论语心得精选5篇于丹论语心得1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

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

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

《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

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

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

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

”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

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

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

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

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

读《于丹“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

读《于丹“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

读《于丹“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2012-02-28天地人之道1.《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此而无比强大。

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

2.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什么叫“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他绝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

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

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

3.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这就是孔夫子的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也就是说,评价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的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更要看每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们觉得安全吗?他们快乐吗?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真正有认同吗?我国在上一世纪八十年代末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调查,数据显示,当时我们的国民幸福指数只有64%左右。

91年再次参加调查,升到了73%左右,而96年又下跌到了68%。

这是一件很令人困惑的事。

它说明,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有可能存在极为复杂的心理困惑。

所以孔子说:“贤哉,回也!”,因为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与安宁。

4.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而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孔夫子给我们的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于丹论语心得_于丹教授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_于丹教授论语心得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

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以下是整理分享的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篇一《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接触它,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在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就好像春天永远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

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为人之道。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

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处世之道。

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

《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观于丹【论语】心得之【天地人之道】后有感

观于丹【论语】心得之【天地人之道】后有感

观于丹【论语】心得之【天地人之道】后有感论语是记载孔夫子从生活中习得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的一部著作。

他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

通过关上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之【天地人之道】,我对论语的深厚内涵又有了进一步了解,从而更加体会到【论语】这部著作虽历时两千多年,但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许多现实性的价值与意义。

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能为我们现代人构造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的确如此,【论语】中所倡导的“仁爱”能够呼唤起社会中每个人内心中的美好情感,使得社会中形成一种温馨的氛围:每个人都心存宽容,每个人都以宽容的姿态对待他人。

这样即使我们与别人发生矛盾,我们仍会退一步海阔天空时使得矛盾能和平解决。

社会中每个仍都心存善念,当他人有困难时,我们会伸手去帮他一把。

这样人与人之间便会和谐,社会也因此会变得更加美好。

于丹教授认为“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是‘神于田,圣于地’,一个好的人格应该是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天空,让你可以有飞翔的翅膀,不妥协于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

但另一方面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那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

如果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那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

其实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理想是天空,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然而只有理想,没有行动,没有去践行自己的理想,那么理想只是一纸空谈;只老黄牛似的低着头向前走而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做指引,那么可能南辕北辙进行毫无意义的付出。

而唯有有一个坚实的目标加上一个不屈不挠的毅力,一个人才能大步向前,不可阻挡,冲向未来,赢得自我。

现实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也许淡忘了“方向”,只是每天机械似的工作,变得更加“麻木”。

殊不知,几十年后当自己不得不停下脚步时,才慢慢发现并不自觉地问自己:“我到底收获了什么?”唯有在开始的时候确定自己的方向并付出以不懈的努力,未来才不会有遗憾。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1《于丹谈论语心得》一书讲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虽然社会上褒贬不一,但批评大多是学术上的,我觉得于丹说《论语》,给我很大启发。

他围绕各样的心态问题,结合现实生活讲了很多故事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使我受益菲浅。

一、怎样面对遗憾故事一:一个小女孩曾跟着妈妈去看牙医。

妈妈应牙病引发心脏病,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心中一直存在,她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她成了球星,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家人请来牙医。

正当医生准备手术时,她却死去了。

这个故事给我很大的震撼。

我知道了无论是谁总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我们无法改变事实,但我们可改变看待这些事实的态度。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缺憾与痛苦,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愁肠百结或泪流满面,这样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更加重了你的痛苦,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质量,它的后果就如同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然后面对痛苦要拿得起,放得下,靠你顽强的毅力与坚强的心去自救,除了你自己,谁也救不了你!想到自己曾因为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咽炎而痛苦不堪,夜不能寐,结果不仅病情没好转,反而,加重,长期耳鸣。

读了这本书,豁然开朗,今后我要1、接受这个事实。

2、多喝水禁辛辣。

3、改善上课用具,少说话。

4、多学习,多动脑,提高自身竞争力。

5、每日中午休息,哪怕只15分钟。

6、多锻炼。

生活中要多运用90/10法则,即生活中遇到的事自己不能选择,但可以选择面对它的态度。

故事二: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

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通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5篇)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5篇)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5篇)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近期仔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

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

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

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见到“国民幸福指数”一词,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

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

“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

”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

论语天地人之心得体会

论语天地人之心得体会

论语天地人之心得体会于丹的“《论语》心得”是本学期我校规定的必读书目之一,全文是用七大部分来解读《论语》的,分别是“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及“人生之道”。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论语天地人之心得体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论语天地人之心得体会篇一于丹的“《论语》心得”是本学期我校规定的必读书目之一,全文是用七大部分来解读《论语》的,分别是“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及“人生之道”。

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同时为她的这种崇高的境界而感动。

同时让我们领略到有这样一种智慧,那就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对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

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

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 书中令我印象较深的是《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每个人一生中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好相反,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要“失言”,也不好。

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自己交流,也可以和他人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个敞亮的心怀。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自己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自己生命饱满、充盈,让自己有一种大欢欣,让自己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自己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

于丹〈论语〉念书心得

于丹〈论语〉念书心得

于丹〈论语〉念书心得我平时除拿地教科书来钻研外,很少拾起课外书籍看个究境,偶然拿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阅读起来,当我读完第一篇天地人之道时,真的让我感慨万千,尤其是于丹所讲的: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声色俱厉,他一般是用缓和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此刻常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作为一个老师,不该该当不时刻刻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求每一个学生都随着自己的意愿去做,去想,稍不对,便破口痛骂一顿,担误上课时间,造成拖堂的现象,这样做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把彼此之间的师生关系弄砸了,老师的教学活动也难以开展,那不是自付苦吃吗?想到这里,我回忆自己的教学方式,确实有要改良的地方,在末来的日子里,我会尽力做到以学生为本,让他成为自己的朋友,在快乐的气氛中吸取知识。

《论语》的真理,就是告知大家,如何才能过上咱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咱们如安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书中还解析了现代社会人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和道理,也使我深受启发。

其中在交友之道中提道: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无疑是超级重要的。

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可是朋友有好坏之分。

良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忙,恶朋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乃至引你走上邪路。

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超级重要。

而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忙的有三种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

友直: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

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果决。

友谅: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为。

与这种朋友交往,咱们心里就绪,平稳的,咱们的精神能取得一种净化升华。

友多闻:这种朋友见闻广博,即知识面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说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篇一: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于丹教授《论语》的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

于丹教授的讲课,剖析现代社会人们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德,告诉我们既是人们身边所发生的日常琐事,也是最简单的真谛,《论语》中把天比做理想主义,地比做现实主义,天、地、人和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每一个人把自己容入大自然,因势利道,不断学习,内心充满快乐,宽容,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讲到处世之道,我深有体会。

记得在我遇到麻烦和问题时,也曾痛苦过,曾徬徨过,不知道该怎么办,干什么都感到没意思,整天提不起精神,但是时间或许能够减轻痛苦,等过了一段时间想开了,既然痛苦不能解决问题,每天痛苦也是活,开心也是活,为什么不能每天开心点呢。

人的一生难免要遇到挫折和磨难,怎样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呢?于丹教授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她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如果你无力改变,那就努力去适应它。

为人处世也是一样,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在工作中,对待同事,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帮互助。

家庭中,长辈、家属、亲戚之间,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些,就像人所言;你心量有多大,就有多大的福气。

所以何必计较那么多呢?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如印度诗人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只有工作上往上比,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上往下看,才会得到满足,不会去攀比。

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世人。

看于丹《论语》体会到的是,《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在现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凉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篇一: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读《于丹心得》的感想红枫六小:朱汝萍本学期,我有幸拜读了于丹教授的《于丹心得》这本书,简单的一百多页文字却足以让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的心灵都有所触动。

我也不例外,读完这本书,我对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多事都有了重新的定义,并试着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告诉我们许多的人生哲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

这本书给我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天地人之道,在“读《论语》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缓和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

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

”这一段。

说实话,作为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教十余年的我面对这个称号真觉得惭愧,想想我对学生的态度,往往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做错了事犯了错误,要么指责要么批评教育,很少用一种平和的、从容不迫的心态来和学生平心静气的谈论,然后把道理给他们一一讲清楚。

我知道我的这种教学态度就像书中所说的“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

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其实,我们这样做也许是因为现代学生共有的特点让教师改变了教学的态度。

但是,在现代这样一个追求“人文”的大教育环境下,我们不得不向古代先贤“取经”。

那么,以后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我的工作中,我都会以一种平和的、快乐的、缓和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

因为“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应该自重的”。

当然,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远远不止这一点,但它将会作为我从教之路上一本永远的教育书籍教会我怎样教育学生。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二: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王晓莉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王晓莉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

《论语》中国古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

在中国,没有读《论语》也会知道《论语》,不知道《论语》也可能按照《论语》行事。

自从汉武帝独遵儒术,《论语》便不只是赵普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是深入道德、伦理、生活的一部大典。

如果将一个民族比如为一个学生,那在中国,《论语》便是学生守则。

对《论语》重新认识的体会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把握自我,不为外界表象所迷惑。

除了法律因素外,我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上没有,法律上除了基本准则外也没有。

于是,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在我们身边。

人们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了。

其实,《论语》早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处理好各项关系,就是要讲求“忠孝”。

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要“忠”;对朋友,对工作,要“诚”,对父母,对老人要“孝”,对子女,对孩子要“悌”,对他人,乃至敌人,要有“礼”。

把忠深深植入到心中,不是说说了事,有时候,要用生命来解读,有时候要用几十年的苦难解读。

二、安贫乐道淡薄名利思想。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我认为人要真正获得自在、宁静、最要紧的就是安贫乐道。

我们不排斥富裕,我们不崇尚贫穷,但如果在富贵中,要学子贡一样,要同情、周济贫困的人,并且不要名利。

如果在贫困中,不能怨天尤人,要有安贫乐道精神。

三是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现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敬。

但自己付出了什么呢?“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没有别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特别是生活中本来有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并对他人的付出。

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诚敬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诚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

对待不友好的人,要“以德报恩,以直抱怨”。

记得于丹老师在书中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心胸要宽广,对问题的思考要有虚心的态度。

不要盲目的与他人比较。

这也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之一。

篇二: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于丹《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陶渊明不为五斗折腰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三个终极的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真正的圣贤不会端起架子板着面孔说话。

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而已。

心灵之道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子夏劝导司马牛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保持一颗虔诚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既然生活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

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

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勇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该百年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着,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小人之娇,骄傲的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有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处世之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