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以“广绣进校园”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HUACHUNNI 护花春泥

“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以“广绣进校园”为例

■ 蒋秋萍 广州市文化馆

〔摘 要〕校园是“非遗”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阵地,作为广绣的保护单位,

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积极推动“广绣进校园”的传承与传播。以“广绣

进校园”的实践为例,选取广州市幼儿园、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共10个广

绣优秀课例作为分析对象,以期对“非遗”进校园提出可供借鉴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非遗”;广绣进校园;优秀课例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公约中做了如下阐述:“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 (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 和振兴。它明确提出了通过正规教育即学校教育来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这为“非遗”进校园提供了法律依据。“非遗”保护与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结合?如何有效地推进“非遗”进校园?这些问题成为“非遗”进校园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笔者以“广绣进校园”作为切入点,梳理“广绣进校园”的实践思路,探讨“非遗”进校园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一、广绣的内涵与历史文化价值

广绣指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具有深厚的岭南文化特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与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有关广绣最早的文献《杜阳杂编》中记载:“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于毫发。”可见当时广绣技艺水平的精湛。明清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广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宠儿,被西方学者称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

广绣以构图饱满,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闻名国内外。广绣题材丰富,明清时期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海外的来样加工定制,将希腊神话、圣经故事、人物肖像等融入了广绣。当代广绣的题材以荔枝、红棉、孔雀等岭南风物为主。广绣应用广泛,长期以官服、戏服、裙褂、被面等日用品为主;欣赏品体现了广绣高超的技艺,主要形式有画轴、挂屏、座屏等。广绣在技法上有其独到之处,绣制特定的图案会采用特定的针法,如绣制色泽单一的花瓣、羽毛时用捆针。

广绣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首先,广绣是广绣艺人的文化创造,也是岭南人自我认同的重要标识之一,经过千年的积淀,具有历史传承价值。其次,广绣作为一种手工技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生产力,能够创造财富,这是广绣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再次,广绣的表现手法丰富,无论是材料和工具的革新,还是构图、色彩、针法的不断提升,蕴含了珍贵的技艺。最后,种类繁多的绣品和岭南民俗生活紧密相连,绣品不仅是手工艺品,更是岭南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

因此,将广绣引入学校教育,不仅丰富和拓展了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陶冶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悟岭南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107

HUHUACHUNNI

108二、广绣进校园的实践与经验

近年来,伴随着“非遗”保护的热潮,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市有一百三十多所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技校、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多个教学培养层次。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自2010年开设广绣传习班和广绣师资班,培养了不少广绣的粉丝和师资力量。此外,还组织编写了中小学校本教材《广绣》和大中专院校教材《广绣教程》,制作了《广绣慕课》等,极大地推动了广绣的校园传播。

2018年,为进一步推动广绣在校园的传播与传承,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面向全市开展了广绣优秀课例的征集活动,从中甄选出10个优秀课例,并通过展览的形式展示优秀课例的成果。在10个广绣优秀课例中,海珠区前进路幼儿园的《水墨刺绣》和越秀区署前路小学的《荔枝吊坠刺绣与制作》重在启蒙,激发学生对刺绣的兴趣,进而传授基础针法;增城区新塘中学的《锦绣岭南——广绣》聚焦于广绣鉴赏;广州市第十七中学的《针尖的艺术——线的魅力》、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的《广绣》、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的《广绣——传统融合现代的探究》和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的《广绣——手工刺绣口金包》,都以注重传授广绣技艺的课例入选;花都区新华街培新学校的《穿针引线钉金绣》和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的《钉金绣针法技艺·凸绣法》,则以钉金绣作为主要内容,还收获了微电影、小论文等各类衍生成果;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的《广绣艺术与设计》重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与制作,创作了一批颇具时尚感的创意作品。笔者在收集和整理10个优秀课例的基础上,梳理了开展“广绣进校园”的亮点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程内容

广绣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在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体现。如海珠区前进路幼儿园的刺绣课程,其涵盖的材料、内容和方法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而循序渐进。在小班开设“前刺绣”活动,教穿珠,为以后拿针线做铺垫。在中班开设“准刺绣”活动,教小朋友用塑胶针和鱼丝线在洞眼很大的竹织品上体验刺绣。到了大班,小朋友就能用真的针线学习刺绣了。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起学习兴趣,才能在学生的内心注入强大的能量。例如,署前路小学为了激发小朋友对刺绣的兴趣,通过色彩斑斓、图形可爱的不织布卡套制作体验,让他们先学会穿针、打结、起针、落针等基础知识,其后循序渐进地引入荔枝刺绣、菠萝刺绣等体验。把学生培养成乐学、想学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的阵地。

3.请进来,走出去

邀请传承人来学校授课,同时组织学生参观传承人工作室或是广绣展品。比如广州市第十七中学聘请广绣传承人传授广绣技艺。又如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培新学校除了定期邀请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传承人唐志茹到学校授课外,还组织学生走访传承人工作室、观看钉金绣作品送文体下乡活动、参加广绣研学活动、拍摄钉金绣主题微电影等。

4.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大学阶段的广绣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传承与创新能力,通过反复的工艺研习与推敲,学生能进行个性化的广绣艺术创作。例如,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纤维艺术设计系在本科三、四年级开设《广绣工艺与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学生们从色彩、图案、针法、材料等方面进行绣品的创新设计,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广绣文创,在实践体验中探索专业出路。

三、“非遗”进校园的实施困境及解决措施

“非遗”进校园在学校、文化部门、传承人等各方的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和瓶颈,主要有以下几点。

1.意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学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门对“非遗”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机制的束缚下,很多学校完全忽视“非遗”进校园的必要性。因此,首先应从政策上引导和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