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一)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吐槽大会》是一档以幽默和讽刺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节目,其所蕴含的言语幽默更是其核心所在。
本文将从语用预设的视角出发,对《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探讨其中隐含的幽默机制及其词语表达的特点。
要明确语用预设在言语幽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语用预设是指在对话中,说话人通过词语搭配和语境引发听话者对特定信息的预设,使得所说的话语在话语交际过程中得以成立。
在《吐槽大会》中,主持人和嘉宾们通过精准的词语搭配和恰到好处的语境营造,巧妙地引发了观众们的语用预设,从而达到了幽默的目的。
言语幽默在《吐槽大会》中表现为隐喻、讽刺和夸张等多种形式。
在语用预设的视角下,这些幽默表达均是通过对特定语境的引导和预设的打破而实现的。
有一期节目中,某位嘉宾在吐槽一个明星的时候称其为“圈里的脑残粉”,这种语言表达就是通过对圈内人士的共同预设(即所谓粉丝是明星的忠实追随者和支持者)进行打破,从而带来了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再有嘉宾吐槽某综艺节目是“把一个脑洞大开的团队和一群脑壳被开的选手聚在一起”,这里的“脑洞大开”和“脑壳被开”就是通过夸张和隐喻的手法,让观众在预设被打破的同时产生出幽默感。
《吐槽大会》中的幽默表达还经常运用了反讽技巧。
在语用预设的视角下,这种幽默的表现形式是通过扭曲已有的说话模式和表达方式,并以此来达到说话人本身的反讽和嘲讽目的。
某位嘉宾在吐槽时说某综艺节目的导演“用手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焦虑”,这里的“用手摇的方式”就是对导演内心焦虑的一种反讽和嘲讽,通过营造出一种戏谑和讽刺的语境来表达出幽默感。
而在言语幽默中,夸张也是一个常见的表现手法。
在《吐槽大会》中,夸张善于通过对特定事物或情况的过度渲染,来引发观众对于某种情境的预设打破和词义的转换,从而使得幽默感得以产生。
某位嘉宾吐槽某明星的情感表达是“表情像刚参加完黑社会的追杀游戏”,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打破了对明星这一形象的传统预设,从而在观众中引发了一阵阵的笑声。
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一)
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一)【论文关键词】语用预设预设的合适性可撤销性共识性言语幽默【论文摘要】幽默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殊语境,运用轻巧而诙谐的语调,暗示说话者的意图,达到艺术的效果。
本文运用预设理论从语用角度分析言语幽默的生成、理解与欣赏。
一、引言幽默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不仅起着改善人际关系、调节谈话气氛的作用,而且还能体现个人的智慧与人格魅力。
幽默言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颇受语言学界关注。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语言学家对幽默的研究一般着眼于修辞格、合作原则、关联理论、言语行为、言语行为与指示语等语用原则与要素。
本文拟从语用预设(前提)理论的角度出发,尝试运用预设的共识性、合适性和可撤销性等特点来解读言语幽默。
二、预设与预设性质1、预设(presupposition)预设(presupposition)被译为“前提”、“先设”等,是源于哲学研究。
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佛雷格、罗素、斯特劳森最先对预设问题进行了研究。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语义学的发展,这个概念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兴趣。
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预设:张三会唱歌。
这句话的预设是(以下用>>表示):存在张三这个人。
如果这句话被否定或被质疑,仍以原句的预设为预设,这是预设的一个特征。
(徐盛桓,1993)即:张三不会唱歌。
与:张三会唱歌吗?仍>>存在张三这个人。
以上分析主要是从语义角度,即在句子语义结构层面上展开(何自然、陈新仁,2002:140),而语用学范畴下对预设(前提)的理解和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前提是说话者传递交际意图时对其意图的传递所作的设定”;第二种看法认为“语用前提是有效实施言语行为必须满足的恰当性条件”;第三种看法认为语用前提指“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何自然,2002:141)语用预设是从语用(使用语句的语境及说话人的身份、知识背景等)上分析预设。
它包括这样三个要素:说话人a通过话语s预设命题s’。
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的生成
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的生成作者:高爱华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01期预设作为语用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早已被学者们应用于各种语言现象的研究当中,如:陈新仁、王芹等学者们分析预设在广告用语中的作用;康家珑、池昌海、蔡晓丽、蒋冰清、朱军等学者研究预设理论与言语幽默产生的关系。
笔者拟从说话人和受话人两方面的角度,用英汉语语料阐述言语幽默的形成机制。
一、语用预设理论概述预设(Presupposition)也叫前提,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最早出现于德国逻辑学家、哲学家弗雷格(Gottlob Frege )的著作《意义和指称》(On Sense and Reference)(1892),提出用预设对语义中的逻辑的现象进行解释。
Stalnaker最早提出语用预设这一概念;Keenan把预设看作话语的社会合适性所要求满足的条件;Jackendoff把语用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背景;Stalnaker对语用预设做出界定:预设不但与语境有关,而且与发话者有关,他指出:“是人,而不是句子、命题或言语行为做出预设”。
Yule提出预设是一个依赖于说话人的概念,是说话人在说话之前所做的一系列设想;Locastro认为预设是说话人话语传达的对听话人拥有的背景知识做出的假设。
魏在江提出预设三论:表达论、接受论、互动论,并在论述语用预设的接受心理与认知期待时进一步强调,表达与接受是语言对话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说话人于听话人作为交际双方,必然产生心理活动,完整的预设研究必须包括表达与接受两个方面。
二、预设理论与言语幽默的生成1.预设的合适性与言语幽默。
合适性是指当说话者表达自己的意图时,预设必须是受话者知道从而进行成功交际的东西。
但有时交际双方会有意无意错误的理解或使用不合适的或错误预设,可能使交流不流畅而产生幽默。
(1)查询话费。
客户:我想查一下我的话费。
营业员:对不起,一号到六号不能查询话费。
客户:那麻烦你帮我转一下七号小姐。
从语用预设角度浅析脱口秀《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
从语用预设角度浅析脱口秀《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一、本文概述随着综艺节目的多样化和观众审美的提升,脱口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关注。
其中,《吐槽大会》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幽默的言语风格,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
本文旨在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深入分析《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探究其如何在节目中通过巧妙的言语技巧和预设策略,实现娱乐效果和文化价值的双重提升。
语用预设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事先假定某些信息为听话者所知或所接受,从而构建有效的沟通基础。
在脱口秀中,语用预设的运用尤为关键,它不仅能够引导观众理解笑话的深层含义,还能够增强言语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本文首先将对《吐槽大会》的节目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嘉宾阵容以及言语风格等。
随后,将重点分析节目中言语幽默的语用预设策略,包括预设的触发机制、类型以及功能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详细的分析,揭示出《吐槽大会》中言语幽默是如何通过语用预设实现的,以及这种言语幽默对节目效果的影响。
本文还将对《吐槽大会》中言语幽默的语用预设策略进行反思和评价,探讨其在提高节目质量、增强观众体验以及推动脱口秀艺术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潜在问题。
通过这一研究,希望能够为脱口秀节目的创作和欣赏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语用预设理论概述语用预设,也称为语用前提或言语行为预设,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的是在特定语境中,说话者为了有效地传达信息或实现某种言语行为所必须满足的先设条件。
这些条件并非物理存在于话语之中,而是隐含在话语背后的、为听话者所理解和接受的信息或信念。
语用预设的特点之一是它的主观性和隐含性。
说话者在说话时,常常依赖于听话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而这些被依赖的信息并不总是明确地表达在话语中。
相反,它们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需要听话者通过语境、语境知识以及逻辑推理来理解和把握。
在脱口秀《吐槽大会》中,言语幽默的产生往往与语用预设的巧妙运用密不可分。
语用预设视角:言语幽默分析
语用预设视角:言语幽默分析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互明的普遍信息,一些言语幽默的形成正是由于交际者双方信息不互明所致,因此语用预设提供了一个解读言语幽默的语言学视角。
从语用预设视角来看,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共享信息不充分,将会导致有意或无意幽默。
标签:语用预设;幽默;乖讹论一、引言幽默是一种独具人格魅力的言谈与交际方式,幽默的谈吐往往能够活跃气氛、和谐关系及化解矛盾。
Nash (1985)认为幽默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之一。
Pocheptsov (1981)把幽默分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
言语幽默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幽默形式,根据具体的语境,运用双关、讽刺、夸张等手法来揭示现实生活中的滑稽与可笑。
除了带给人愉悦及欢笑之外,言语幽默有时还能引人深思。
二、幽默理论优越论、释放论、乖讹论是幽默研究的三大传统理论,它们分别从“社会行为”、“心理分析”及“心理认知”三种不同的视角来揭示幽默的本质,其中乖讹论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
乖讹论的代表人物康德认为“幽默是从期待到期待落空的突然转换”(Attardo 1997:396)。
但是Palmer(1994)认为任何事物本身并不幽默,幽默只产生于听话者的认知过程。
因此,幽默的全面解读需要结合说话者的话语与现实语境。
而语用预设作为一种语境信息,对言语幽默的解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幽默言语的生成的语言学视角。
三、语用预设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是说话者与其话语在当时语境中的适且性之间的关系”(Levinson 1983:177)。
王宗炎(1988)认为,从广义角度来看,预设可以被视为交际者双方交际开始前共享的信息。
例如:甲:你参加今晚的聚会吗?乙:参加。
我带安娜一起去。
交际者甲、乙所共享的信息包括:甲和乙都知道聚会在何时何地进行,并且知晓聚会的性质;甲与乙均知道安娜是谁。
这些双方事先共享的信息属于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是交际的普遍信息,是实现交际目的的基础。
语用预设在小品言语幽默中的运用
语用预设在小品言语幽默中的运用作者:刘兰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05期[摘要]小品这类娱乐语言节目广泛地出现在各级各类晚会舞台上,广受观众欢迎,尤其是丰富多彩的言语幽默是娱乐节目的一大亮点。
小品的语言幽默究竟如何生成呢?从语用预设的视角,以2017年春晚小品《老伴》为个案,具体分析脍炙人口的小品语言是如何产生幽默性。
[关键词]语用预设;小品;言语幽默[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5-0188-03从小品的概念来看,小品指的是具有精简生动、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的小艺术品。
其中“小”指表演时间较短,人物相对较少的外在形式。
“品”指能给观众带来新鲜品味的体裁主题。
当今,小品在各级各类晚会舞台上大放光彩,已成为各个舞台必不可少的节目。
据统计2015至2017年央视春晚中的小品节目分別占总节目的14.3%、15.4%和14.6%。
可见小品在春晚上总会占一席之地。
此外小品会采用观众熟悉的题材,用熟悉的人物结合诙谐幽默的语言再现生活中的现象,传播正能量,但小品的幽默语言是如何生成的?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小品的幽默语言进行了研究,如倪刚,徐天乐(2010)从关联理论解读了小品《不差钱》中语言的幽默性;李燕(2012)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了赵本山小品中语言的幽默性;刘延广(2011)从框架转换理论的视角对赵本山小品的幽默语言进行了研究;还有一些学者从认识语用学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幽默小品的语言等。
2017春晚小品《老伴》是由著名的演员蔡明和潘长江及潘斌龙表演。
其中,以“毒舌”著称的女演员蔡明,之所以给观众带来很多欢笑,离不开她那巧舌如簧的本领及幽默独特的语言。
然而,研究小品《老伴》的幽默语言的论文仅有4篇。
其中的3篇是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另外1篇是从词义角度分析。
从论文数量上看,分析小品《老伴》的论文十分匮乏,从语用预设的视角分析小品《老伴》语言中的幽默性的论文出现空白。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吐槽大会》是一档以言语幽默为主要特点的节目,在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出发,对《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魅力。
语用预设是指说话者在表达时依赖于对话语方面的先验认知和心理期待。
而在《吐槽大会》中,言语幽默往往通过打破或者超越语用预设来达到效果。
在节目中,经常出现的“反差萌”、“跑题”、“颠倒黑白”等手法,都是在语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挑战和颠覆,从而产生出幽默效果。
在《吐槽大会》中,言语幽默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谐音梗、冷笑话、段子等,这些形式的幽默都是在语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的。
谐音梗往往利用词语的音近形近来制造笑点,而冷笑话则是通过一些冷冷的触发点来让人产生出欢乐的效果。
这些言语幽默的形式都是在语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的,打破了人们的认知预设和语言习惯,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
在《吐槽大会》中,言语幽默的表现还常常依赖于关于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通过对各种各样的话题进行幽默化的处理,不仅能够让人发笑,还能够让人思考。
对于一些时事新闻和热点事件的幽默解读,往往需要对社会现实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对话语的敏感性,这种言语幽默是在语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来进行的言语幽默化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还常常依赖于对情境的把握和对话语的巧妙运用。
通过精心编排和拉扯,对情境的刻画和对话语的运用,常常能够制造出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片段。
这些片段往往都是在语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语境的把握和对语言的运用来制造幽默效果,进而给观众带来欢乐。
需要指出的是,《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在语用预设的基础上呈现出了一种社交性的特征。
通过对话语的重构和打破常规,言语幽默成为了一种社交互动的手段,成为了人们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语用预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幽默则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交技巧和交际方式,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乐趣。
论语用预设与英汉之幽默
解 析 , 释 预 设 理 论 对 语 言 与 幽 默 的 价 值 之 前 的 谈 话 中 出 现 后 , 话 者 又 补 充 出 否 阐 说
“ 幽默 ” 词 对 于 今 天 的 读 者 来 说 已不 所 在 。 一
一
Dsaa e n h oy, i rgme tT er )心理分 析角度 的释 究 , 此 出 发来 考察 和 分 析 预 设 , 形成 了 p 以 便 和 老 师 都 会 自然 的 以 为学 生 是 为 了帮 别 人
不 同 于 语 义 预 设 的 语 用 预 设 [。 4 1
Ada m r t n e hom e l t on ght e ur d ae e ni , a Eve o f o e hi nd c n r nt d m a t do . t he or
To : m e ne o t o d l r. m So o Is ne ola Te c r: a he Oh, w k w , ou no I no y hepe l d hi m fnd t m o y. i he ne To : m No, s o o t on y ntl I t od n he m e u i
的简 单的 或 复合 的专 名有 一个 意谓 。 其意 ” 是 说 任何 句 子 命题 都存 在 一个 明显 的预 设 , 且 句 子 中所 包 含的 名称 有 所指 , 即该 名 称所
表 示 的 对 象 存 在 。 : Ke l r d e i 如 “ pe id n 样 一 个 人 。 该 命 题 在 其 否 定 命 题 “ p e ” Ke lr
“ You a e e i r ser a o he o n,r n’  ̄ n t r w ma a e t
语用预设视角:言语幽默分析
语用预设视角:言语幽默分析作者:李葆卫王孟娟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5年第10期【摘要】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互明的普遍信息,一些言语幽默的形成正是由于交际者双方信息不互明所致,因此语用预设提供了一个解读言语幽默的语言学视角。
从语用预设视角来看,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共享信息不充分,将会导致有意或无意幽默。
【关键词】语用预设;幽默;乖讹论一、引言幽默是一种独具人格魅力的言谈与交际方式,幽默的谈吐往往能够活跃气氛、和谐关系及化解矛盾。
Nash (1985)认为幽默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之一。
Pocheptsov (1981)把幽默分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
言语幽默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幽默形式,根据具体的语境,运用双关、讽刺、夸张等手法来揭示现实生活中的滑稽与可笑。
除了带给人愉悦及欢笑之外,言语幽默有时还能引人深思。
二、幽默理论优越论、释放论、乖讹论是幽默研究的三大传统理论,它们分别从“社会行为”、“心理分析”及“心理认知”三种不同的视角来揭示幽默的本质,其中乖讹论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
乖讹论的代表人物康德认为“幽默是从期待到期待落空的突然转换”(Attardo 1997: 396)。
但是Palmer(1994)认为任何事物本身并不幽默,幽默只产生于听话者的认知过程。
因此,幽默的全面解读需要结合说话者的话语与现实语境。
而语用预设作为一种语境信息,对言语幽默的解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幽默言语的生成的语言学视角。
三、语用预设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是说话者与其话语在当时语境中的适且性之间的关系”(Levinson 1983: 177)。
王宗炎(1988)认为,从广义角度来看,预设可以被视为交际者双方交际开始前共享的信息。
例如:甲:你参加今晚的聚会吗?乙:参加。
我带安娜一起去。
交际者甲、乙所共享的信息包括:甲和乙都知道聚会在何时何地进行,并且知晓聚会的性质;甲与乙均知道安娜是谁。
从预设理论看言语幽默生成机制论文
从预设理论看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摘要:在言语交际之中存在着许多预设现象,幽默的言语效果很多时候是预设的直接结果。
本文主要从预设理论的种类、性质、使用等方面结合当下流行的言语幽默来阐释预设理论是如何引发言语幽默的。
旨在寻找幽默机制与预设理论的共通之处,从而为我们在交际中理解幽默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言语幽默提供更加合理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预设;言语幽默;种类;性质一、预设的理论预设也叫前提,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最早出现于德国哲学家弗雷格的著作《意义和指称》(on sense and reference,1982,参见弗雷格,2001)。
近年来,随着语义学的发展和语用学的兴起,预设理论尤其成为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
目前,虽然学者对预设的认识存在不同的分歧,但在预设的本质、表现等许多重要问题的认识上已经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语用预设的涵义。
一般认为语用预设包含三个层面的概念:第一,与任何话语一样,预设总是和特定的语境相联系。
第二,预设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知识和信念有关。
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中,说话人一厢情愿地认为他和受话人共有一些知识和信念,但这些知识和信念并非交际双方实际思想上所共有的东西。
第三,预设基本的关系是说话人和命题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句子与句子或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预设理论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是广泛的,而言语幽默又是精炼的、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并且存在着更多的预设现象,幽默的言语效果很多也是预设的直接结果。
因此,预设与言语的幽默密切相关。
二、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幽默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殊语境,运用轻巧而诙谐的笔调,通过影射、讽刺、夸张、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段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乖谬和不合理现象,暗示作者的理想,从而启发人们去思考,达到诙谐、调侃、有趣而意味深长等涵义的艺术效果。
幽默语言的形成是复杂的、多渠道的、全方位的、是综合的语言的艺术。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今天,幽默在人们的现实生活、艺术世界以及整个精神领域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预设与赵氏小品言语幽默的生成研究
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预设与赵氏小品言语幽默的生成研究⊙邓梦兰[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娄底 417000]摘 要:被称为“赵氏小品”的赵本山喜剧小品堪为幽默经典,历久弥新。
通过运用语用预设理论来解读赵氏小品言语幽默的生成,发现取消预设的共识性、违反预设的合适性及利用预设的可撤销性都是幽默生成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语用预设 赵氏小品 言语幽默幽默是喜剧小品的灵魂。
赵氏小品一直以来深受观众喜爱,出现了很多经典的言语幽默,其语言手段功不可没,其中通过利用语用预设来制造小品的言语幽默,是赵氏小品的一大特色。
本文主要从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出发,通过实例来分析研究赵氏小品中的言语幽默生成。
一、预设理论与幽默预设(Presupposition),可理解为“预先设定”“前提”,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 Frege于 1892 年最早提出。
20 世纪 50年代,英国语言哲学家 Strawson发展了 Frege 的这一思想,将预设看作是自然语言中一种特殊的推理现象。
直到 1974 年Stalnaker才提出了语用预设的概念,Stalnaker 认为,预设不但与语境有关,而且同说话人有关,预设是说话人的一种命题态度,是说话人假定或认为是事实的那些命题,而且听话人同样也会这么去假定。
预设不直接出现在话题中,却是谈话双方已知的信息。
预设最常见、最常用的分类是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是从语用上分析出的预设,语用方面的分析包括使用语句交际的语言环境以及说话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等。
语用预设具有共识性,合适性,可撤销性,隐蔽性等鲜明特征。
一般情况下,谈话双方只有共同遵守预设,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然而,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谈话双方并不总是遵守预设,有时谈话双方会有意或无意地违反预设来达到正常交际以外的某种特殊目的,如喜剧小品为了达到幽默效果,刻意利用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来制造幽默。
二、语用预设与赵氏小品言语幽默生成语用预设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在赵氏小品中尤为多见,下面主要从预设的共识性、预设的合适性、预设的可撤销性三个方面来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生成。
从语用预设角度解读言语幽默生成机制
共 知性 是语 用 预 设 的 基 本 特 征 之 一 ,即 听话 人 与 说 话 人 具 有 共 同 的知 识 体 系 、 同 的语 言 文化 或者 共 同 的文 化 背 景 , 共 正 是有 了这 种 共 知 性 才 能 保 证 交 际 的 顺 利 进 行 . 之 . 反 如果 缺 乏 共 有 知 识 , 不 能 有 效 地 传 递 信 息 。 会 出现 “ 头 不 对 马 就 便 牛 嘴 ” 各 说 各 话 的 现象 , 致 不 和 谐 现 象 产 生 并 附 带 一 定 的 幽 , 导 默 效果 。 知性 制 造 言 语 幽 默 有 两种 方 式 : 种 是 利 用 遵 守共 共 一 知性 , 一 种 是 利用 违 反 共 知 性 。 另 赵 本 山 : 一 百块 钱 还帅 , 你 说 这 不 是 自给 啊 !一会 客 给 跟 人 到 , 一 定 要 给足 我 面 子 , 白么 ?我 到 点 菜 的 时候 你 得 替 你 明 我兜着点。 小 沈阳 : 兜啊? 咋 赵本 山: 把面子给了 , 是呢 , 不能花得太狠 , 既 但 又 我要 点 贵 菜 … … 小 沈 阳 : 就说 … …没 有 呗 ! 我 此 小 品 中 , 本 山 是 从 乡下 来 的 农 民 , 毕 老 师 吃饭 , 赵 请 既 想体面点 , 文舍 不得 花那 点辛 苦攒 下来 的银 子 , 是 就 想 委 婉 于 上 , 乎 没 有斜 生 的 , 不 用 说 倒 垂 的 了 ; 的皮 , 滑 而有 银 几 更 它 光 色 的晕 圈 , 微微 泛 出青 色 。 是 虽 然 在 北 方 的风 雪 的压 迫 下却 这
31 知性 与 言语 幽 默 .共
地 让 小 沈 阳 帮 这 个 忙 ,而 小 沈 阳 也 意 识 到 赵 本 山 的 意 思 , 在 赵 本 山不 知 道 怎 么 更 详 细 地 解 释 时 , 应 迅 速 地 接 了句 “ 反 我 就 说 … …没 有 呗 ” 令 人 不 禁 捧 腹 大 笑 。这 是 利 用 遵 守 共知 性 , 制 造 言语 幽 默 的 典 型 事例 ,正 是 基 于 对 整 个 形 势 有 共 同 的认 识上所达到的默契。 再 看 下 面一 则 幽 默桥 段 : 小 品 《 差 钱 》 , 毕 老 师欣 在 就 中 当 赏完 田娃 和 刘小 光 的表 演 后 : 毕老师 : , 噢 两个 小 伙 子 果 然 是 人 才 , 学 逗 唱 样 样 在 行 . 说 这 两 个 小 伙 子 上 我 的节 目没 问题 , 哥 啊 。 真 有 一 双 发 现 人 老 你 才 的慧 眼 哪 ! 赵本山 : 是灰眼? 啥 刘 小 光 : 是 青光 眼 。 就 田娃 : 还 有 一 双 斗鸡 眼呢 , 作 斗 鸡 眼状 ) 我 ( 大爷 ! 这 里 , 老 师夸 奖赵 本 山慧 眼识 英雄 , 就是 说赵 本 山 向他 毕 也 推 荐 的这俩 人 是 能人 , 赵本 山和 毕 老师 没有 共 同 的背景 知 识 . 而 把 “ 眼” 解 成 “ 眼 ” 紧接 着 刘 小 光 和 田娃 回答 “ 慧 理 灰 , 青光 眼” 和 “ 斗鸡 眼 ”这 种 没有 共 同知识 的 预设 , 必导 致在 交 流 中对 方无 , 势 法 理解 , 导致 交 际的不 和谐 现象 产生 , 有一 定 的喜剧 效应 。 具
预设的特点及在言语幽默中的应用
预设的特点及在言语幽默中的应用作者:孙鑫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1期摘要:幽默以语言为媒介,在特殊的语境下,运用轻松而诙谐的笔调批判和揭露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启迪人去思考。
预设又称为前提、前设和先设,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范畴。
本文力求将预设理论介入到言语幽默的生成和理解中,从预设的特点出发,结合生动的言语幽默现象,分析和归纳预设现象在言语幽默中的存在。
关键词:预设;言语幽默;语境作者简介:孙鑫(1989-),女,工作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21.引言预设,又叫做“前提”,“先设”或“前设”。
20世纪60年代,预设被引入语言学领域,成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最早提出预设这一概念的是德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弗雷格,他在1892年发表的论文《意义和所指》中用预设来解释一些语义逻辑现象。
他认为,在任何命题中都有一个明显的预设——使用的简单或复合专名是有所指的。
[1]也就是说,一个句子预设了专有名称所表示的对象是存在的。
例如我们说“公园湖边的桃花开了。
”预设为“公园湖边有桃花”或预设“公园有湖”。
预设决定于人们普遍接受的逻辑规律。
比如“我看见了一个小女孩”这句话,根据逻辑规律,可以推断出“有一个小女孩”这样一个前提。
预设必须是客观真理,否则句子就毫无意义。
例如“当今法国国王很聪明”这句话就没有意义,因为它的预设“当今法国有位国王”不符合客观真理,法国实际并没有国王。
此外,对句子进行提问或否定不影响预设的正确性。
比如“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预设“有一本叫《三国演义》”,把句子变成否定形式或疑问形式“我没有看《三国演义》”,或“你看《三国演义》了吗”都不能否认“有一本书叫《三国演义》”的预设。
2.语用预设与语境随着对预设理论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逐步认为预设是一种语用现象并非语义现象。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在当今社会,言语幽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缓解紧张的气氛,还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增强彼此间的交流。
而在电视综艺节目中,言语幽默的应用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娱乐性。
其中,作为近年来热门的节目之一,《吐槽大会》在语用预设的视角下,其言语幽默及相关元素的运用值得探究。
一、“吐槽大会”的言语幽默元素1、比喻幽默比喻幽默是指一种表现手法,将某个具体事物或现象,借用到另一个事物或现象中去,以形成新的意义。
在《吐槽大会》中,吐槽嘉宾们经常会用比喻的方式来讽刺或取笑某个话题或人物,例如将选手的造型比作各种神兽、将某个细节与另一个戏剧作品联系起来等等,这种运用比喻的方式来进行幽默的手法,不仅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生动形象的情景,而且通过吐槽达到了娱乐观众的目的。
2、批判幽默批判幽默是指通过幽默手法对某个事件、人物、事物进行批判。
在《吐槽大会》中,吐槽嘉宾通过各种幽默话语,批判了各种社会现象,例如部分选手的不文明表演、明星们的种种行为等等。
这种批判性的幽默既能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现实的无奈和荒谬,也能被当作一种媒介,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呼吁。
3、冷幽默冷幽默是指一种难以预料的幽默表现形式,通过一些出其不意的输入方式,使得观众在思维上瞬间被“卡壳”,从而达到一种出人意料的哄笑效果。
这种幽默在《吐槽大会》中经常会出现,如嘉宾们故意将词意进行转化,或是语意和语调形成反差,或者是通过跟大众生活相关的生动的例子刻画出精准而恰到好处的搞笑效果等等,这些冷幽默的幽默手法都非常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娱乐口味,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除了运用这些言语幽默元素外,《吐槽大会》对于其运用方式与程度的控制也十分讲究,它根据时段、场合、选手的特点等因素灵活运用幽默表达手法,让幽默产生更大的效果。
比如说:1、选择比较敏感的话题《吐槽大会》会选择一些比较敏感或是重大的社会话题,将其拿来吐槽,达到一种讽刺意味和嘲笑效果。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语用预设是指在交际中对话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要根据事先形成的一系列预设假定,从而形成一种交际蕴含(Grice,1975)。
在《吐槽大会》中,喜剧演员们在表演中常常打破常规性用语,颠覆观众对语言的固有预设,从而达到出乎意料、引发笑点的效果。
在一期节目中,一位喜剧演员在表演中谈到购物的主题,他说:“女人逛街就像在采集资源和建造设施。
”这句话首先使用了“采集资源”和“建造设施”这两个与野外生存相关的词语,然后将其和女人逛街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
这里,演员将购物这一看似平常的行为借用了在野外生存中常见的动作,打破了观众对购物的传统认知,从而产生了幽默。
在《吐槽大会》中,语用的隐喻也是常见的幽默手法。
隐喻是指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出不同寻常的含义或引申意义,创造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
在节目中,喜剧演员们常常用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或者事物进行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
演员谈到恋爱的话题时,说:“谈恋爱就像上厕所一样,总要等到一肚子的事才能真正放开。
”这里,演员将恋爱与上厕所进行了隐喻,形象地表达了对恋爱的感慨和调侃,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通过这样的隐喻比喻,演员达到了幽默效果,让观众在笑声中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语言反讽也是《吐槽大会》中常见的幽默形式。
反讽是指用对立的言辞表达出戏剧性、讽刺性、嘲弄性的含义,通过对比的手法达到幽默效果。
在《吐槽大会》中,演员们常常通过反讽的方式对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等进行调侃,引发观众的笑声。
演员谈到社交媒体时,说:“社交媒体上的朋友就像开了一辆滴滴,有时很便宜,有时却让你命中注定。
”这里,演员将社交媒体上的朋友与滴滴打车进行了反讽的比较,暗讽了社交媒体上的人际关系虚假和变化无常。
这样的反讽调侃,引起了现场观众的阵阵笑声。
语用的言语幽默在《吐槽大会》中还常常通过对常识、概念的颠覆来达到幽默效果。
通过对传统观念和固有概念的打破,演员们常常引发观众的笑声。
用语用预设解读《好运查理》中的言语幽默
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用语用预设解读《好运查理》中的言语幽默杨柳(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言语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人们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语用策略和手段。
《好运查理》中的人物会有意或无意地利用语用预设的合适性、主观性、共知性、隐蔽性和可撤销性这五大特点进行交际,因而制造出幽默的效果,在对刻画人物形象、化解尴尬、活跃气氛、保护面子、促进和谐交往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用预设;言语幽默;《好运查理》;合适性;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3-0231-021引言《好运查理》是由美国迪士尼频道播出的家庭题材的情景喜剧,共有四季,讲述的是Duncan 一家七口所发生的故事。
Charlie 的姐姐Teddy 为了让Charlie 长大后可以回味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每天都会用摄像机记录家里发生的各种趣事。
该剧因极具幽默特质的人物、搞笑无厘头的语言、频繁的喜剧冲突,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幽默是人们友好往来时不可或缺的东西,能使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在促使幽默的所有技巧中,语用预设作为重要的语言学理论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幽默的言语效果也是预设的直接结果。
因此,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密切相关。
国内已有学者对《好运查理》做过研究,如张建敏(2014)用礼貌理论分析《好运查理》中的会话含义,马莉&卢琴(2016)通过分析《好运查理》中的语音歧义探析美式幽默,此外还有章艾霞(2011)、孙庆艳(2015)、于静文(2015)分别用概念合成理论、合作原则、关联理论对《好运查理》中的幽默进行研究。
语用预设在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用其对《好运查理》进行研究的不多。
本文选取第四季作为语料,从语用预设视角探讨《好运查理》中的言语幽默的产生机制,希望为语用预设在情景喜剧中的应用提供更多例证,为语言节目产生幽默的技巧提供一些借鉴。
语用预设视角下《TED演讲》翻译中幽默的传递
语用预设视角下《TED演讲》翻译中幽默的传递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语用预设的视角,探讨《TED演讲》翻译中幽默元素的传递问题。
语用预设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在交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幽默的生成和理解中。
在跨文化的演讲翻译中,如何有效地传递幽默元素,既考验译者的语言功底,也体现了其对文化差异的处理能力。
《TED演讲》以其独特的演讲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
其中,幽默作为调节气氛、增强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演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幽默元素在翻译过程中往往难以完全保留,甚至可能导致误解或信息丢失。
因此,如何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将幽默元素准确地传递给目标语观众,成为翻译《TED演讲》时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出发,分析幽默元素在《TED演讲》翻译中的传递问题。
我们将对语用预设和幽默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留和传递幽默元素,尤其是在处理文化差异和语言转换时的策略选择。
本文还将对《TED演讲》翻译中幽默传递的普遍规律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语用预设理论概述语用预设,又被称为语用前提,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说话者在言语交际中为了有效地传达信息而预先设定的一些背景知识或条件。
这些预设并不是话语的字面意义,而是隐藏在话语背后的深层含义,是理解言语含义和交际意图的关键。
语用预设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它是语境依赖的,即预设的成立与否往往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和听话者的认知背景。
语用预设具有主观性,因为预设往往是说话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而设定的。
语用预设还具有隐蔽性,它不像命题那样直接呈现在话语表面,而是需要听话者通过推理和理解来把握。
在翻译中,语用预设的处理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幽默言语的翻译中。
幽默是一种基于语境、文化和认知差异的言语表达方式,翻译时如何准确地传递源语中的幽默效果,往往取决于对源语语用预设的正确理解和恰当转换。
日常言语幽默的语用预设浅析
人 。
B :你 说 的是 班 主任 吧 。
( 4 )A :上课玩手机 如何 才能让你 同桌死心塌地 的为你
看老师 ?
B :玩 同桌的手机。 例 ( 3 )和 例 ( 4 )中的 “ 班主任 ” “ 上课玩手机 ” “ 老 师” “ 同 桌 ”等 提 示 我 们 这 些 幽 默 发 生在 同 学 之 间 , 交 际 主 体 之 间 是 同 学 关 系 。这 两 个 日常 言 语 幽默 的 语 用 预 设 只 有 符 合 相 关 语 境 ,才 有 可 能产 生 幽 默 效 果 。 第 三 是 日常 言语 幽 默 中 语 用 预 设 的 可 撤 销 性 。 日常 言 语
等 实现 幽默 效 果 。
【 关键词】日常言语幽默 预 设 语 用预设 共知 合适性 【 中图分类号】H 3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3 4 9( 2 0 1 4 )1 0 —0 0 2 2 —0 2
在我们 日常 生活中随处可见幽默 。幽默作为生活 的调味 剂 能够 带 给 我 们 欢 乐 , 在 人 际 交 往 过 程 中 还 可 以调 节 人 际关 系 ,缓解矛盾 ,消 除尴尬 等 。幽默可 以有 不同的形式 ,例如 言 语幽默、幽默剧 、漫画等。本文主要探 讨以言语形式表达 的 日常 幽 默 ,将 语 用 预 设 理 论 运 用 于 日常 言 语 幽 默 分 析 中 , 分 析 语 用 预 设 的几 个 特 征 在 日常 言 语 幽默 中 的 表 现 ,揭 示 日 常 言 语 幽 默 其 幽默 效 果 实 现 的 深 层 语 用 预 设 机 制 和 表 层 表 现 手 段 , 旨在 为 日常 言 语 幽 默 的 研 究 提 供 一 种 语 用 学 视 角 。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吐槽大会》是一档以幽默和调侃为主打的节目,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进行吐槽,引发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在语言学的角度下,我们可以从语用预设的视角来分析《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
我们需要了解语用预设是指语言交际中的一种隐含信息,它是根据与对话者之间的共有知识、社会文化和交际背景而产生的,是对话者在对话过程中对信息的假设或期待。
在《吐槽大会》中,观众和主持人之间存在着共有的社会文化和交际背景,因此节目中的言语幽默往往建立在这种语用预设之上。
言语幽默的产生依赖于语用预设的破坏和重建。
在《吐槽大会》中,喜剧演员们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进行调侃和讽刺,往往是基于对观众的共有知识和社会文化进行的破坏和重建。
他们通过夸张、讽刺和反讽等手法,打破了观众的语用预设,让他们感到突然和意外,从而引发笑声。
言语幽默还需要考虑到观众的反应和情感体验。
在《吐槽大会》中,观众往往是喜剧演员们言语幽默的直接对象,他们在节目中扮演着被调侃和取笑的角色,通过对言语幽默的接受和反应,产生出笑声和愉悦的情感体验。
而观众则是喜剧演员们言语幽默的间接对象,他们通过观看和听取喜剧演员们的讽刺和调侃,产生出共鸣和认同的情感体验。
通过语用预设的视角分析《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产生和效果。
喜剧演员们通过对语用预设的破坏和重建,创造出一种幽默的语境,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情感体验。
观众也通过对言语幽默的接受和反应,体验到一种共鸣和认同的情感体验。
这种通过语用预设构建的幽默语境,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和文化的交流,还可以提升节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观众在笑声中获得愉悦和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一)
【论文关键词】语用预设预设的合适性可撤销性共识性言语幽默
【论文摘要】幽默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殊语境,运用轻巧而诙谐的语调,暗示说话者的意图,达到艺术的效果。
本文运用预设理论从语用角度分析言语幽默的生成、理解与欣赏。
一、引言
幽默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不仅起着改善人际关系、调节谈话气氛的作用,而且还能体现个人的智慧与人格魅力。
幽默言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颇受语言学界关注。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语言学家对幽默的研究一般着眼于修辞格、合作原则、关联理论、言语行为、言语行为与指示语等语用原则与要素。
本文拟从语用预设(前提)理论的角度出发,尝试运用预设的共识性、合适性和可撤销性等特点来解读言语幽默。
二、预设与预设性质
1、预设(presupposition)
预设(presupposition)被译为“前提”、“先设”等,是源于哲学研究。
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佛雷格、罗素、斯特劳森最先对预设问题进行了研究。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语义学的发展,这个概念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兴趣。
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预设:
张三会唱歌。
这句话的预设是(以下用>>表示):存在张三这个人。
如果这句话被否定或被质疑,仍以原句的预设为预设,这是预设的一个特征。
(徐盛桓,1993)
即:张三不会唱歌。
与:张三会唱歌吗?
仍>>存在张三这个人。
以上分析主要是从语义角度,即在句子语义结构层面上展开(何自然、陈新仁,2002:140),而语用学范畴下对预设(前提)的理解和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前提是说话者传递交际意图时对其意图的传递所作的设定”;第二种看法认为“语用前提是有效实施言语行为必须满足的恰当性条件”;第三种看法认为语用前提指“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何自然,2002:141)语用预设是从语用(使用语句的语境及说话人的身份、知识背景等)上分析预设。
它包括这样三个要素:说话人a通过话语s预设命题s’。
2、预设的性质
(1)预设的共识性。
共识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交际双方的共有信息,既可以是共同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是共同的言语环境、共同的文化背景。
(2)预设的合适性。
预设合适性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相协调。
具体地说,为了使预设能被交际者所理解,必须满足一定的语境条件,如参与者个人的身份、性别、年龄,他们之间的亲缘、地位关系,涉及者的状况以及其他的客观背景,等等。
(3)预设的可撤销性。
一定的语言结构可以产生预设,但是背景信息、特定语境和言语内容相斥会导致预设消失,这叫预设的可撤销性。
(4)语用预设的非规约性。
非规约性指的是语用含义并不是话语包含的语词本身所体现的意义,或者它并不是话语的字面意义,而是根据特定的话语环境推导出来的意义。
三、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
1、取消语用预设的共识性产生幽默
共识性的存在保证了交际的有效性。
假如言语交际双方具有共有知识,那么预设对于听话人具有可接受性;反之,往往不能使有效信息顺利传达,在言语交际中产生障碍,导致“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产生幽默效果。
如:
小张邀请好友晚上去他家吃饭,好友答应如果不去看女友就来。
傍晚,小张打电话给好友:“在干吗?”“准备出发”“好,快点,我们都在等你”“不,我出发去看女朋友。
”
此处幽默效果的诱发因素就是基于取消了预设共识性,小张理解的“准备出发”是去他家,而好友指的是出发去看女朋友。
2、取消预设的合适性产生幽默
预设的合适性要和语境相连,如果忽视语境原因,故意使用错误的预设,就可以达到正常交际以外的某种交际目的。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