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
基于CATIA V5的驾驶员外后视野校核规范
四.实例分析
➢2.设计过程
F. 建立旋转镜片参数文件 ; d. 旋转元素 Element 选择刚刚生成的 Rotate Y line 面,旋转轴 Axis
旋转 Input 文件中 Z line,旋转角度保持为0°,并将生成的面重 命名为Rotate Z line;
② 外后视镜的转动轴为中心 作一半径为50mm的圆柱体, 该圆柱体至少应切到连接件 所连接的表面部分。 如右图所示:
二.校核内容
➢3.驾驶员外后视野的校核内容
3.1 外后视镜要求:
③ 外后视镜最小尺寸,能在反射面上绘出一个高度为40mm,底边为a {a=130/(1+1000/r)}的矩形,且与高平行的b线段b=70。如下图所示: 注:r为内外后视镜的 曲率半径,单位为mm。
见GB15084-2006规定) 第五步:确定后视镜安装位置单侧可超出整车车厢宽的位置。(根据见
GB15084-2006规定) 第六条:确定后视镜在整车上的安装位置是否低于1800mm,如果低于
1800mm,应考虑镜座的调整机构设计。
四.实例分析
➢1.设计输入 ➢2.设计过程 ➢3.结果和说明
四.实例分析
四.实例分析
➢2.设计过程
J. 绘制法规要求的视野区域 ; a. Right mirror check文件中插入
Geometrical set,并命名为 Area provided by GB ;
b. 入草图 Sketch ,选择 Input 中 CW_Plane 文件中的 plane.1 平 面;
➢1.设计输入
本次校核采用Catia软件参数化绘制,校核输入条件如下: a. 驾驶员R点坐标; b. 空载地平面; c. 整车的宽度; d. 左、右外后视镜的曲率半径和镜片数模; e. 左、右外后视镜镜片的选择点。
汽车视野分析操作手册(法规、人机)
图 6 A 柱水平截面示意图
图 7 双目障碍角测量示意图
F. 每根 A 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 6°。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
再测量。另:若 A 柱双目障碍角小于 3°为最佳(此为经验值)。
3. 按 SAEJ1050 的要求校核 A 柱障碍角
A. 按 SAEJ941-1997 的要求,根据 R 点坐标、驾驶员靠背角度和座椅水平调节范围做出 P 点和
10/27
图 13
3. 侧儿童视野
图 14
侧儿童视野与前方儿童视野类似,是指驾驶员在正常位置能看到在乘客侧车辆外的直径为
30cm,高度为 1m 的圆柱体,如图 15 所示。
11/27
七、B 柱障碍角和视角分析
图 15
1. 输入条件
驾驶员 R 点、靠背角、座椅行程(驾驶员眼椭圆及眼点)和左右两侧 B 柱处所有相关数据
D. 在基准平面内将 E4L 及 E4R 绕 P4 点向右侧旋转 45°得 E4L’及 E4R’;
E. 过 E4R’点向+X 方向 51mm 得 A 点,向-X 方向 102mm 得 B 点;
F. 过 A 点作 S4 截面后侧(+X 方向)的切线,过 B 点作 S4 截面前侧(-X 方向)的切线,两条
线绕 P2 旋转,使左眼视线与 A 柱的 S3 截面外侧的相切,从 E3 向左 A 柱的 S3 截面内侧作
切线得左眼视线,左眼视线与右眼视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非驾驶(右)侧的 A 柱双
目障碍角(参考图 8)。
Hale Waihona Puke E. 按照 FORD 的 WCR (world customer requirement) Trustmark(用户信任度)标准,所得
驾驶员防眩目布置及校核规范
驾驶员防眩目布置及校核规范前言随着车辆内饰材料及配置的越来越多样化,容易产生乘员眩目的情况也增多,因此,对车辆内饰的眩目分析日趋重要。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成用车二中心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编制:校核:审定:批准: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驾驶员防眩目布置及校核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内饰防眩目校核的一种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新开发车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556-2009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15084-2006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SAEJ941-2002 汽车驾驶员眼睛位置3 术语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3.1眼椭圆、眼点规范所使用眼椭圆为《SAEJ941-2002汽车驾驶员眼睛位置》规定的95%眼椭圆,以眼椭圆相对于校核区域的极限眼点;3.2 组合仪表曲面玻璃眩目指组合仪表曲面玻璃折射经过前挡风玻璃、侧窗、天窗等的入射光线而进入眼椭圆,造成组合仪表上显示内容(或部分)视认性差,多发生在白天或外界光线较强时;3.3组合仪表曲面玻璃倒影指方向盘、转向锁壳、座椅靠背、驾驶员(鲜艳衣物)等经组合仪表曲面玻璃反射后进入眼椭圆,影响组合仪表显示内容的视认性,尤其是在被倒影物质光泽度较高或与周边色对比强烈时必须避免;3.4 仪表灯光眩目指仪表上显示强光经前挡风玻璃等反射后进入眼椭圆,多发生在夜晚或外界光线较弱时。
3.5反光内饰对外后视镜的眩目指主仪表光源及表面光泽度较高的内饰零部件投射到侧窗玻璃上,而影响驾驶员观测外后视镜内景象;3.6反光内饰在前挡玻璃上的投影眩目主要是仪表台上光泽度较高的零部件反射的光线经过前挡玻璃反射后进入眼椭圆,影响驾驶员前方视野。
后视镜调节标准
后视镜调节标准
后视镜是车辆上非常重要的安全装置,正确的调节后视镜可以有效地帮助驾驶员观察车辆后方情况,减少盲区,提高行车安全性。
因此,正确的后视镜调节标准对于每一位驾驶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后视镜调节的标准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调节后视镜,确保行车安全。
首先,调节内后视镜。
内后视镜的调节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内后视镜放置在驾驶员位置的正中央,使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车辆后方的情况即可。
同时,要确保内后视镜的表面清洁,避免灰尘或污渍影响视野。
其次,调节外后视镜。
外后视镜的调节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因为不同的驾驶员身高、坐姿、车辆型号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外后视镜的调节。
一般来说,外后视镜应该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车辆后方的情况,但又不能太过张开,以免影响车辆的美观和行驶空气动力学。
在调节外后视镜时,可以请一位朋友站在车辆后方,然后通过微调外后视镜,使其能够清晰地看到朋友的脸部,这样就可以保证外后视镜的视野范围是正确的。
最后,校准后视镜。
在完成内外后视镜的调节后,还需要进行校准,以确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观察到后方情况。
在校准后视镜时,可以找一条较为宽阔的道路,然后在行驶过程中观察后方情况,通过微调后视镜,使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后方车辆的位置和行驶情况。
总之,正确的后视镜调节标准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正确的调节后视镜可以帮助驾驶员减少盲区,提高行车安全性,因此每一位驾驶员都应该认真对待后视镜的调节工作,确保自己和他人的行车安全。
希望以上介绍的后视镜调节标准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18.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仪表板视野校核
仪表板视野校核
1 组合仪表视野校核
1.1 组合仪表视距与视角校核
(1)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小于30°(2)仪表盘面中心到眼椭圆中心的距离应在650mm-760mm之间(3)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连线与仪表盘平面夹角为90°±10°某车型校核如下图:
1.2 组合仪表视野盲区校核
组合仪表所有显示信息处于可视区域内
注:一般用UG校核
某车型校核如下图:
1.3 组合仪表夜间成像校核
(1)组合仪表在侧风窗的成像不得进入驾驶员观看外后视镜所需的透明区域内。
(2)组合仪表在前风窗成像不得进入B区。
注:前风窗玻璃B区见GB 11555-2009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1.4 组合仪表面罩成虚像校核
组合仪表玻璃面罩上不能出现影响驾驶安全的倒立虚像。
1.5 组合仪表白天眩目校核
所有外界射入的光线经组合仪表玻璃面罩反射后不能进入眼椭圆,以免对驾驶员造成眩目。
2 中控显示屏视野校核
2.1 中控显示屏障碍物校核
驾驶员在正常驾驶位置时观测中控显示屏时无障碍物(方向盘、换挡手柄等)遮挡。
2.2 中控显示屏夜间成像校核
(1)中控显示屏在侧风窗的成像不得进入驾驶员观看外后视镜所需的透明区域内。
(2)中控显示屏在前风窗成像不得进入B区。
2.3 中控显示屏白天眩目校核
所有外界射入的光线经组合仪表玻璃面罩反射后不能进入眼椭圆,以免对驾驶员造成眩目。
基于CATIA V5的驾驶员内后视野校核规范
四.校核输入
本次校核采用Catia软件参数化绘制;校核输入条件如下:
1)驾驶员R点坐标; 2)空载地平面; 3)内后视镜的镜片数模(必须有旋转球心); 4)座椅数模; 5)后窗玻璃数模(必须带黑边)
五.校核操作主流程
校核操作主流程如下:
1. 建立装配文件Product并装配所有输入项; 2. 建立Part校核文件(或直接在内后视镜数模上校核); 3. 建立带参镜片; 4. 建立眼点; 5. 建立虚影眼点; 6. 绘制按内后视镜的视野范围; 7. 绘制后窗框大小视野范围; 8. 绘制座椅头枕遮挡视野范围; 9. 用肉眼判断视野范围情况;计算遮挡面积; 10.与标准对比得结论。
校核标准要求的第二项:《在测量上述后视野时,允许头枕、遮 阳板、后风窗刮水器、加热元件、S3类制动车灯,或车身构件(如: 纵向基准面附近对开门的后窗立柱等部件遮挡部分视野),但遮挡部 分投影在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垂直的铅垂面上时,其总和应占所规定视 野的15%以下。遮挡程度是在头枕处于最低位置,遮阳板处于收回位 置时测定》。
六.校核过程
b). 操作a)中生成的反射线与60米处的垂直断面P1相交,得到交 点,用样条线将这些连接,得到后窗玻璃黑边的可视范围断面。
六.校核过程
c). 后窗玻璃黑边的可视范围断面与镜面反反射线的可视范围 断面的重叠部分,就是满足标准要求第一项的视野范围。
六.校核过程
3.6 绘制座椅头枕遮挡视野范围
本文引用了如下标准: GB 15084-2006 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装要求
二.定义
• 后视镜 满足标准规定视野内,看清车辆后部和侧面图像的装置; • 内后视镜 满足标准规定视野要求,装在车辆成员舱内部的装置; • 镜面中心 反射面可见区域的质心; • 驾驶员的眼点 通过汽车制造厂确定的驾驶员校核乘坐位置中心,作
汽车法规校核(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
(2) 以95% 2-D眼椭圆的主视图为平面基准,建立草图。
(3) 将后视镜的中心点和轮廓线投影在草图上。
(4) 以后视镜的中心点为圆心做外切于较远眼椭圆的圆弧,其切点为E1’。
(5) 将点E1’向Y方向平移到另外一个眼椭圆的相应位置,得到点E2’ (E1’与E2’相距64.6mm)。
(6) 以线段E1’E2’的中心点为端点,向后做长度为98mm的直线,此直线的另一个端点为点P。
4.3 校核方法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Page 4/90 返回目录
4.3.1. 后视镜可调 此部分校核可根据后视镜功能定义来确定是否具有可调功能。
4.3.2. 后视镜镜面尺寸 ➢GB & ECE 1. 圆角半径的校核 (内外后视镜相同): 要求镜面框架圆角半径不小于2.5mm (图4-3) 。
Section 01-01 01
注:本指南仅适用于乘用车。
4.2.1. 后视镜可调性
➢ GB与ECE要求相同:后视镜必须可调; ➢ FMVSS:后视镜必须能水平和垂直方向调节。
4.2.2. 后视镜镜面尺寸
1. 内后视镜 ➢ GB与ECE要求相同,要求如下:
(1) 后视镜镜面边框圆角半径≥2.5mm,若镜面超出边框,则镜面边缘导角半径≥2.5mm; (2) 能在反射面上绘出a为底边,高为40mm的矩形:a = 190/(1000/r +1) (r定义见表4-1); ➢ FMVSS:无规定。
r=90mm
α L2
r=70mm
L1 中间眼点
图4-8
图4-9
➢ GB
如果后视镜转轴距离三角块外表面距离≤ 90mm,则满足GB。如图4-9 (蓝色圆柱) 所示,此状态 不满足GB要求。
04.总布置--外后视镜视野CATIA校核过程
总布置--外后视镜视野CATIA校核目录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引用标准 (1)4、术语定义 (1)5、校核步骤 (2)5.1、输入数据 (2)5.2、技术要求 (2)5.3、校核步骤 (4)5.4、法规符合性验证 (27)6、注意事项 (27)7、输出 (27)8、结束语 (27)1、目的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M1、N1类车型。
3、引用标准GB 15084-2013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SAE J 941 汽车驾驶员眼睛位置ECE46 汽车后视镜及安装后视镜的汽车认证的统一规定4、术语定义R点:即座椅参考点,一个指定的座椅位置上的臀点,对于每一个座椅只有唯一的一个座椅参考点。
5、校核步骤5.1、输入数据驾驶员R点坐标、8202-外后视镜数模、5401-侧围外板、6101-前车门外板、6201-后车门外板,2804-后保险杠,6105-前车门外把手、6205-后车门外把手,空载地面、满载地面,后视镜镜片旋转中心,镜壳旋转轴。
5.2、技术要求5.2.1后视镜校核(1)后视镜应固定牢靠,避免改变已调节好的视野。
(2)装在M1和N1类汽车上的外后视镜为Ⅲ类或Ⅱ类后视镜。
(3)M和N类型汽车必须在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外后视镜,M1和N1类型汽车上必须安装一个内后视镜。
(4)在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车门关闭,而车窗开启时进行调节。
能在车内调节的外后视镜除外。
(5)内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其驾驶位置上调节。
(6)外后视镜应能从汽车侧窗或前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到的区域中看到。
5.2.2外后视野校核(1)外后视镜尺寸校核外后视镜反射面尺寸必须满足一下要求:a)能在反射面上绘出以a为底边,高为40mm的矩形;b)与矩形高平行的线段,其长度为b。
a、b尺寸的计算方法如下表所示:(2)外后视镜视野校核a)国标外后视野校核标准①汽车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必须安装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连线的铅垂面与纵向基准平面的夹角不大于55°的范围内。
21.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整车视野校核
整车视野校核1 GB 11562-201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1.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M1类汽车。
1.2 术语及定义1.2.1 V点1.2.2 风窗玻璃基准点1.2.3 P点1.2.4 Pm点1.2.5 E点1.2.6 驾驶员侧A柱的双目障碍角1.2.7 乘客侧A柱的双目障碍角1.2.8 “S”区域1.3 技术要求1.3.11.3.21.3.3 每台车辆不得多于两根A柱。
1.3.4 除1.3.4.1和1.3.4.2之外,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另两个平面垂直于X基准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固定或活动的排气通风口、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他障碍。
见下图。
但是以下情况除外:1.3.4.11.3.4.21.4 测量条件1.4.1 V点位置1.4.2 P点位置1.4.3 设计座椅靠背角非25°时的修正1.4.4 E点位置1.4.4.1 E1和E2距P1各为104mm,E1距E2为65mm。
1.4.4.2 E3和E4距P2各为104mm,E3距E4为65mm。
1.4.5 A区的确定A区的确定应按照GB 11555-2009中的要求进行。
1.5 A柱障碍角测定方法1.5.1 通过三维坐标系表示的R点和座椅状态进行修正后来确定V点(V1、V2)的位置。
1.5.2 用三维坐标系表示的R点和座椅状态进行修正后来确定P点(P1、P2)的位置;25°以外的设计靠背角的修正值见表4。
1.5.3 在A柱上做两个水平界面,即:1.5.41.5.52 GB 15084-2013《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2.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与M 和N 类及至少驾驶室被部分封闭的L 类机动车辆的间接视野装置安装。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某车与视野相关的部分基本上与参考样车保持一致,因此本报告是对视野的校核。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规定为基础,结合某车布置设计情况,对某车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一、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a)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o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b)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后视镜必须看的视野区域。
2.5m见水平路面上一段宽度至少为c)乘客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面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
d)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二、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 引用标准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1994GB 11556-方法GB/T 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
这些基准点是:a.基准点a,V点水平向前偏左17°;1b.基准点b,V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1c.基准点c,V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2d.辅助基准点、、,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 cab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
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6超过.要再测量。
后视镜调节标准
后视镜调节标准
在驾驶过程中,后视镜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后视镜调节可以帮助驾驶
者清晰地观察到车辆后方的情况,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
因此,掌握后视镜调节的标准是每位驾驶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首先,调节内后视镜。
内后视镜的作用是观察车辆后方的情况,因此应该将其
调整到一个能够清晰观察到车辆后方的位置。
在调节内后视镜时,应该将其调整到能够在不需要转头的情况下清晰地看到车辆后方的位置,同时也要确保不会出现盲区。
其次,调节外侧后视镜。
外侧后视镜的作用是观察车辆两侧和后方的情况,因
此应该将其调整到一个能够清晰观察到车辆两侧和后方的位置。
在调节外侧后视镜时,应该将其调整到能够在不需要转头的情况下清晰地看到车辆两侧和后方的位置,同时也要确保不会出现盲区。
最后,进行综合调节。
在调节完内后视镜和外侧后视镜之后,还需要进行综合
调节,确保三者能够协调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后方观察系统。
在综合调节时,需要注意内外后视镜的观察范围不能有重叠,以免造成视觉死角。
在实际驾驶中,后视镜的调节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调整的过程。
每位驾驶者
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身材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后视镜调节,以确保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车辆后方的情况。
同时,也要定期检查后视镜的调节情况,确保其处于最佳的观察状态。
总之,后视镜的调节是驾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后视镜调节可以帮
助驾驶者清晰地观察到车辆后方的情况,提高行车安全性。
因此,每位驾驶者都应该掌握后视镜调节的标准,不断练习和调整,以确保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做到全方位的观察和判断,确保行车安全。
仪表视野校核规范
仪表视野校核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主要提出汽车组合仪表视野的一般要求及对仪表视野校核的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充分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SAE J1050-2002 (汽车驾驶员视野描述及测量方法)Describing andMeasuring the Driver's Field of ViewSAE J941-2002 (汽车驾驶员眼睛的位置)Motor Vehicle Driver's EyeLocations3 仪表视野基本要求在从95百分位的眼椭圆上每一对眼睛的位置观察时,汽车仪表的显示区域应全部可见,不被方向盘所遮挡,此时转向盘处于直行位置,当车辆的转向盘具备沿着柱管轴线调整和在竖直平面内调整的功能时, 转向盘应处于中间位置。
4 仪表视野校核方法4.1定义眼椭球(具体做法参见SAE J941)及仪表的显示平面。
4.2定义方向盘轮缘上半部分的上下边缘线和轮辐以及轮毂的上边缘线-可以用与从眼椭球中心点出发的视线垂直的边缘,或者从仪表盘到方向盘轮缘、轮辐、轮毂表面有最大截面处的边缘线。
4.3确定方向盘轮缘的盲区-在这种方法中,是由一对眼点确定方向盘轮缘的双眼盲区。
把这个区域投影到仪表盘平面来确定眼椭圆中其它眼点的近似盲区。
选定人群的所有人的双眼盲区即为眼椭圆上所有点的盲区集合。
4.3.1确定典型盲区(图2)-用左右眼椭圆的中心点做为眼点确定方向盘边缘在仪表盘上形成的盲区,这个区域被叫做典型盲区。
仪表盘上的单眼盲区是由切于方向盘上下边缘的视线定义的月牙形。
双眼盲区为左右眼都不能看到的区域。
4.3.2确定C点(图1)-典型盲区中的C点是由左右眼椭圆的中心点的中点出发的视线通过方向盘上轮缘中心与仪表盘平面的交点。
4.3.3确定仪表盘表面的闭合曲线(图2)-与中间眼椭圆相切通过方向盘轮缘中心的视线在仪表盘表面上形成的闭合曲线。
汽车内外后视镜设计规范
性)
二、汽车后视镜的分类 ◆内后视镜:Ⅰ类、 ◆主外后视镜:Ⅱ和Ⅲ类、 ◆广角外后视镜:Ⅳ类、 ◆补盲镜:Ⅴ类 三、汽车后视镜的曲率半径 ◆内后视镜:Ⅰ类和Ⅲ类主外后视镜为曲率半径 为 1200mm ◆Ⅱ类主外后视镜曲率半径:为1800mm ◆广外后视镜Ⅳ类、补盲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Ⅴ类曲率半径:为 400mm
• 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3.5米的视野区域, 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眼点后 30米处延至地平线。此外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看见宽度大于0.75米,并 从驾驶员眼点后4米处至上述区域相接的视野区域。
。
9
• 内后视镜视野规定
5)如后视镜外型需要重新造型,设计人员需要提供镜的长、宽, 镜杆位置中心尺寸,镜高,安装位置角度,镜在整车上的最低 高度等技术条件。
5
• 6、外部条件
1)总布置提供所用车型的驾驶室外廓尺寸 2)总布置提供所用车型的车厢尺寸 3)总布置提供所用车型的座椅H点,坐标位置尺
寸 4)总布置提供所用车型的眼椭圆X,Y,Z坐标尺
• 6、镜杆件的材料:管长度、管连接形式、管表面颜色及表面涂层、材料性能标 准等。
• 7、后视镜反射涂层:(电动、手动后视镜相同)
• 8、镀铝膜后视镜反射率不得低于40%
• 镀铬膜后视镜反射率不得低 于4%
• 9、后视镜失真率(电动、手动后视镜相同)
• 平面镜失真率不得大于3%
• 曲面镜失真率不得大于7%
13、后视镜总成耐候 性能:按QC/T531标准规定300h无异常。 14、后视镜总成震动耐久性:按QC/T531标准进行试验不得有变形、 损坏、松动、脱落、和镜面位置改变等现象产生。
后视镜调整标准
后视镜调整标准在驾驶过程中,后视镜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驾驶者对车辆周围情况的观察和判断。
正确的后视镜调整不仅可以提高行车安全,还可以减少盲区,保障行车的顺利进行。
因此,掌握后视镜调整的标准是每一位驾驶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后视镜的调整。
内后视镜主要用于观察车辆后方的情况,正确的调整可以帮助驾驶者观察到车辆后方的情况,防止发生追尾事故。
在调整内后视镜时,驾驶者应该坐在正常的驾驶位置上,将内后视镜调整到一个能够清晰观察到车辆后方的位置,并且尽量减少盲区的范围。
调整时,应该将内后视镜的镜片调整到与车厢后窗玻璃中间的位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扩大观察范围,确保后方情况的清晰观察。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外后视镜的调整。
外后视镜主要用于观察车辆两侧和后方的情况,正确的调整可以帮助驾驶者观察到车辆两侧和后方的情况,避免发生变道和并线事故。
在调整外后视镜时,驾驶者应该将外后视镜调整到一个能够清晰观察到车辆两侧和后方的位置,并且尽量减少盲区的范围。
调整时,应该将外后视镜的镜片调整到能够看到车辆侧后方的位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扩大观察范围,确保车辆两侧和后方情况的清晰观察。
除了调整内外后视镜的位置外,还应该注意后视镜的清洁和防雾。
清洁后视镜可以保证驾驶者观察到清晰的画面,避免因为镜片模糊而影响行车安全。
而防雾处理可以避免在潮湿天气或者气温变化大的情况下,后视镜出现雾气影响观察。
因此,定期清洁和做好防雾处理是保证后视镜正常使用的关键。
总的来说,后视镜的调整是驾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行车顺利进行。
正确的后视镜调整可以帮助驾驶者观察到车辆周围的情况,减少盲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每一位驾驶者都应该掌握后视镜的调整标准,做到随时保持清晰的视野,确保行车安全。
外后视镜转向灯法规校核
外后视镜转向灯法规校核
在国际道路交通安全标准中,车辆的转向灯和外后视镜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装置。
因此,外后视镜转向灯法规校核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国际法规,车辆的转向灯必须符合以下标准:颜色为黄色或橙色,灯光强度不小于25cd,闪烁频率不小于60次/分钟。
同时,转向灯应该被放置在车辆的角落处,以便其他车辆和行人可以看到。
关于外后视镜的法规校核,根据欧洲法规,外后视镜必须具备以下要求:视野范围不小于30度,而镜子表面的反射率应该在50-70%之间。
在美国和加拿大,外后视镜还必须符合FMVSS规范,其中包括反射率、视野范围、抗震性和耐磨性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设计车辆的外后视镜和转向灯时,必须符合国际法规和标准。
同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以确保这些安全装置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保障行车安全。
间接后视野法规校核
间接视野法规法规标准GB 15084-2013《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驾驶员眼点通过汽车制造厂设计确定的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作一平行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从该平面内的驾驶员座椅R点向上635mm,作垂直于该平面的一条直线段。
在直线段与该平面交点的两侧各32.5mm处(总距离65mm)作两个点。
这两个点分别是驾驶员的左眼和右眼的中心点。
尺寸1 内视镜(Ⅰ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一个矩形,该矩形的高度为40mm,底边上为a,a尺寸的计算方法公式如下:a=1501+1000r(mm)2 主外后视镜(Ⅱ和Ⅲ类)反射面尺寸应满足如下要求:✧能在反射面上绘出以a为底边,高为40mm的矩形;✧在反射面上还能绘出与矩形高平行的线段,其长度为b;表1中给出了a和b的最小值。
表1 a和b的最小值曲率要求球面镜面r值不应小于下列要求:✧Ⅰ类内视镜为1200mm;✧Ⅱ类和Ⅲ类主外视镜为1200mm。
位置要求驾驶员一侧外视镜的位置应保证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与通过视镜中心和连接驾驶员两眼点65mm线段中心的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55°。
车辆处于满载质量状态下,且外视镜的最低边缘距地面高度小于1800mm时,其单侧视镜外伸尺寸比未装视镜时车辆的最大宽度不应超过250mm。
后视野要求1 内视镜(Ⅰ类)驾驶员借助内视镜应能在水平路面上看到一段宽度至少为20000m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60000mm处延伸至地平线。
2 主外后视镜(Ⅱ类)2.1 驾驶员侧外视镜驾驶员至少能看到5000mm宽、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且通过驾驶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延伸至驾驶员眼点后方30000mm的水平路面部分。
同时,驾驶员应能够看到从通过驾驶员两眼点的垂直后方4000mm的点开始、宽1000mm,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通过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限定的路面。
2.2乘员侧外视镜驾驶员至少能看到5000mm宽、由乘员一侧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且通过乘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延伸至驾驶员眼点后方30000mm的水平路面部分。
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
27FORTUNE WORLD 2012.09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张杰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3.对后视镜后视野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介绍:3.1确定驾驶员眼点位置将驾驶员座椅R 点位置垂直向上635毫米找到两眼点连线中心点,左右各偏移32.5m m,即为两眼点位置(两眼点位置相距65毫米)。
3.2模拟做出反射线,以确定各条视线范围在后视镜镜片边缘上,提取一组点,将眼点与这组点两两相连,这些连线可以看做是驾驶员的视野线,再做出这些视野线的反射线,这些反射线就构成了驾驶员的模拟后视野区域。
3.3与法规视野做比较将反射线充分延伸至模拟地面,并将法规要求视野区域也做在同一数模里,在数模俯视图状态做比较,确认后视镜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3.4后视镜视野障碍物校核后视镜除了满足视野范围要求之外,还需要满足障碍物校核,根据法规要求,对于内后视镜坐椅头枕、遮阳板、后风窗刮水器等零件对内后视镜视野遮挡的面积应小于总视野面积的15%。
对于外后视镜门把手等零件对于后视野遮挡的面积应小于总视野的10%。
4.结束语通过对三维软件的运用(目前主机厂多用C A T I A软件),设计工程师可以很方便的对外后视镜进行分析校核,以确认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大大的节约了开发成本并缩短了设计周期。
当然对于外后视镜的模拟仿真分析不仅限于后视野分析,还有CFD空气流阻分析,N V H振动噪音分析,C A E强度分析,SE装配工艺性分析。
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的保证了后视镜设计的可靠性,从而使后视镜的设计开发满足顾客的要求。
参考文献:[1]《G B15084-2006机动车辆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2]2008版欧洲汽车ECE-R46标准2000K G的N1类车辆,其驾驶员借助右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米的视野区域,其左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平行,且切过车辆右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米外延伸至地平线。
23_视野校核的设计方法及校核方法_20080429
视野校核的方法整车总布置王辉视野的检查在汽车造型设计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些车身设计,良好的人车视野性能可以指导设计,在驾驶员视野内产生最少的视野盲区。
视野的检查方法和设计标准在国标、欧标、美标中都有要求,但是其中重叠部分多,其中包括试验部分,一些概念比较难理解,这些原因都直接影响着总布置设计者正确操作和工作效率,并且每个人对法规的内容理解程度不同,造成工作结果的差异,也造成了部门内结果对外输出的不一致,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将视野校核做一总结,作为此部分工作指南。
●视野的概念:指人眼所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汽车设计常用的视野校核有直接视野校核、间接视野校核、刮刷视野校核、仪表视野校核、除霜除雾视野校核。
视野校核的基础是眼点与眼椭圆的确定,如何确定眼点与眼椭圆以及怎么应用它们,下面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1 常用视野检查工具的介绍1.1 眼点的确定1.1.1 视觉的适应性:指视觉的“暗适应性”和“明适应性”。
一般以眼睛的视线为轴心,30°的角度范围内为眩目区,此区域内应避免强烈光线射入。
1.1.2 视点分类1.1.2.1 V点的确定V 点定义: V 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垂平面、R 点及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
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
通常用V1,V2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位置。
V点基于前H点的相对坐标位置(座椅靠背角为25°)靠背角不是25°时,V点坐标修正见附表11.1.2.2P点的确定P点定义:指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通常以P1,P2两点表示驾驶员水平观察物体时P 点的不同位置。
Pm点指通过R 点的纵向铅垂面与P1、P2连线的交点。
P点基于前H点的相对坐标位置(座椅靠背角25°)P点X Y ZP1点35mm -20mm 627mmP2点63mm 47mm 627mmPm点43.36mm 0 627.mm1.1.2.3 P点与E点的关系(用于A柱干涉角的检查)E1、E2分别距P点104mm,E1与E2点之间距离为65mm.如图1-1所示图1-1靠背角不是25°时,P点坐标修正见附表21.1.2.4 眼点N1、N2N1、N2点位置的确定方法⑴Z 轴:在H 点向上635mm⑵635mm水平面与通过H点的竖直直线相交⑶在中心点两侧各32.5mm处做两个点,既为N 1、N2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某车与视野相关的部分基本上与参考样车保持一致,因此本报告是对视野的校核。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规定为基础,结合某车布置设计情况,对某车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一、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a)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º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b)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后视镜必须看见水平路面上一段宽度至少为2.5m的视野区域。
c)乘客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面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
d)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二、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 引用标准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
这些基准点是:a.基准点a,V1点水平向前偏左17°;b.基准点b,V1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c.基准点c,V2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d.辅助基准点a'、b'、c',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
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A柱。
(4)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另两个平面垂直于X基准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
但以下情况除外:a)直径小于0.5mm的嵌入式天线,或小于1.0mm的印刷式天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b)无线电天线的导线一般不得进入A区,但是导线直径小于0.5mm时,可允许三根导线进入,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c)最大直径为0.03mm,导线是竖直的,最小间距1.25mm,或导线是水平的,最小间距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5)V2垂直于Y基准平面且与转向盘上边缘相切的平面,如该平面相对水平面至少后下倾斜1°时,则转向盘上边缘及其以下的仪表板所构成的障碍是允许的。
3.3 某车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1)R点位置前排座椅靠背角25°。
R点相对车身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确定,如表1所示。
表1 R点相对坐标系的位置(2)V点位置V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如表2所示:表2 V点相对R点位置(3)P点位置P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如表3所示:表3 P点相对R点位置(4)E点位置E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
如表4所示。
表4 E点相对R点位置3.4 某车前方视野校核(1)风窗玻璃基准点在图1上可以看出从V点向前的射线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的六个交点a、b、c、a’、b’、c’联线所包围的面积完全在风窗玻璃透明区域内。
图1 风窗玻璃外表面的交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2)双目障碍角校核在A柱上做两个水平截面S1、S2。
将S1、S2截面投影在P点所在的水平面内,双目障碍角在该平面内测量校核,如图2所示。
E1和E2的连接线绕P1旋转,使E1至左A柱的S2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1,E2连接成直角,从E1向左A柱的S2截面外侧作切线和从E2向左A柱S1截面内侧作切线,从E2点作前一切线平行线,与后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驾驶员(左)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
E3和E4的连接线绕P2旋转,使E1至右A柱S2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3、E4连接成直角,从E3向右A柱S1截面内侧做切线和从E4向右A柱S2截面外侧作切线,从E3点作后一切线平行线,与前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乘客(右)侧的双目障碍角(见图2)。
驾驶员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3.4º,小于6º。
因两侧A柱相对于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根据法规要求右侧不需要校核。
图2 双目障碍角在P点水平面内的校核示意图(3)驾驶员前方180º内视野校核从图3上可以看出在驾驶员前方视野180°范围内(除技术要求规定外)没有其它障碍,满足法规要求。
风窗玻璃左侧外后视镜左前门窗玻璃图3 驾驶员前方180°内视野(4)仪表板障碍视野通过作图法确定方向盘在仪表板上形成的盲区,根据盲区图可以看出组合仪表在盲区之外,满足法规要求。
组合仪表盲区图4 仪表板(组合仪表)视野校核3.5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校核,可以发现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三、某车驾驶员后视野校核4.1 引用标准GB 15084-1994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T 11563-1995 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4.2 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汽车后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5084-1994中的规定。
(1)后视镜应固定牢靠,避免改变已调节好的视野。
(2)装在M1和N1类汽车上的外后视镜为Ⅲ类或Ⅱ类后视镜。
(3)M和N类型汽车必须在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外后视镜,M1和N1类型汽车上必须安装一个内后视镜,其它各类车辆,若内后视镜不能提供任何后视野,可不必安装。
(4)汽车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必须安装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联线与纵向基准面间的夹角不大于55°的范围内。
(5)在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车门关闭,而车窗开启时进行调节。
能在车内调节的外后视镜除外。
(6)内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其驾驶位置上调节。
(7)外后视镜应能从汽车侧窗或前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到的区域中看到。
(8)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5m 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
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 m 外延伸至地平线。
见图6。
(9)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对于总质量小于2000kg 的M 1和N 1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 的视野区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向后20m 延伸至地平线。
见图5。
(10)内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图5 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的视野后60m处延伸至地平线,见图6。
图6 内后视镜的视野(11)外后视镜的视野障碍物在测定上述后视野时,只要车身结构和门把手、示廓灯、转向指示灯、后保险杠两端和后视镜反射面清洗装置等部件所遮挡部分的总和占所规定视野的10%以下即可。
(12)内后视镜的视野障碍物在测定上述后视野时,允许头枕、遮阳板、后风窗刮水器和加热元件等部件遮挡部分视野,但遮挡部分的总和应占所规定视野的15%以下。
4.3 某车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1)下述后视野要求是在左右单眼总视野条件下的视野当测定后视野时,某车外后视镜种类采用第Ⅲ类别,外后视镜安装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联线与纵向基准面间的夹角不大于55°的范围内。
图9所示位置。
所示某车为整车整备质量状态。
此外,还应在前排乘客一侧加装一名乘客的质量,其数值与测定H点时假人的质量相同。
(2)R点位置R点相对车身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确定,如表1所示。
(3)P点位置P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
如表3所示。
(4)E点位置E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
如表4所示。
4.4 某车后视野校核按上述技术要求把左、右外后视镜、内后视镜安装到位。
驾驶员位置处安放三维H点装置,按前述E点的确定程序放置E5、E6,E7、E8四个眼点,眼点可以水平转动30°以内,眼点绕颈点水平转动50°以内。
眼点上下转动45°以内,眼点绕颈点上下转动50°以内。
光束通过后视镜反射,经测量计算对后视野进行评价的方法。
该方法可对后视野进行三维空间评价。
4.4.1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的视野校核图7、图8是从2个角度观察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对后视野进行三维空间校核的示意图。
从这2张图可以看出某车外后视镜所能达到的视野范围(图7中可见区域为涂蓝部分,标注为可见尺寸)。
图7 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后视野的后视示意图图8 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后视野的俯视示意图 经过校核,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 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为5.2m(法规要求2.5m)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
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 m外延伸至地平线。
经过校核,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为7.63m(法规要求4m)的视野区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
经过校核,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看到的规定视野区域中没有障碍物,满足法规要求。
4.4.2内后视镜的视野校核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能在水平路而上看见一段宽度为26m (法规要求20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后60m处延伸至地平线。
满足法规要求。
图9 内后视镜的视野经过校核,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看到的视野区域中障碍物有高位制动灯及后排座椅头枕。
遮挡部分总和约占规定视野的10%。
满足法规要求。
4.5 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校核,可以发现某车驾驶员后视野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