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

合集下载

和家长一起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

和家长一起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

和家长一起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关键词】点燃;阅读之灯;热情【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第一条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的确,“教会孩子渴望阅读比教他怎样阅读更重要”,因为有阅读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阅读,有阅读兴趣才能对阅读保有持续的热情,有阅读兴趣才能形成阅读习惯。

那么儿童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点燃家长心中那盏共读之灯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位热心于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首先要点燃家长心中那盏灯——点燃家长的共读热情。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能光靠老师,必须有家长的密切配合。

要让每个家长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和孩子共享阅读,而不要把阅读当作任务布置:“你每天必须读20页书!”;“你这周必须读完这本书!”这样生硬的任务式的催逼,不仅不能提升儿童的阅读兴趣,反而会引起他们对阅读的反感。

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让孩子拥有持续阅读热情的诀窍在于对孩子阅读的陪伴,在于那些令人难忘的“亲子共读”时光。

儿童的阅读不是从独立阅读开始,不是从自己捧起书本识字开始,而是从听读开始,从家长读书给自己听开始。

《朗读手册》是一本美国的百万畅销书,其实就是一本亲子共读指导书,书中详细探讨如何在家庭中大声读书给孩子听。

大声读给孩子听最适合没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学龄前儿童和识字不多的学龄初儿童。

孩子在快乐的亲子共读中所享受的愉悦,不仅包括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愉悦感,更有亲子交流、共同分享的深层情感愉悦。

除了读书给孩子听,如果能和孩子就阅读的图书讨论一些话题,将更好地激发儿童阅读的乐趣。

拥有自己阅读生活的父母更能培养有持续阅读热情的孩子。

父母经常捧起自己喜欢的图书津津有味地阅读,一定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之间能够就自己阅读的书展开一些交流和探讨,或者有意地请孩子参与进行一些适度的探讨,会更有效地激发儿童的阅读热情。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作者: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2015年第02期妈妈是一杯酒,爸爸喝上一口,就醉了。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六岁孩子写的诗。

在孩童的眼里,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简单而美好。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写了一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他使“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为儿童的文学阅读点起一盏盏灯,做一个让孩子们心灵温暖、展望未来的“李利”;应该把一本本有趣又耐人寻味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明了未来的方向。

李汝中先生主编的这本《儿童文学》,为我打开了儿童文学的大门,把我带进了一个宏大的美好世界;让我蹲下身来、静下心来,尝试着去探求童心的世界;让我有所追求,努力去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儿童文学有着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

那些深深感动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他们终身难忘而受益无穷。

越深入地研读《儿童文学》,我们就越能够发现,儿童文学也因文学体裁的不同而各具特点。

因此,李汝中教授在编写这本《儿童文学》时,对儿童文学的文体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和详尽的介绍,还针对每一种文体进行了作品导读,并附有一定数量的可供课内外阅读的文学作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熟悉并把握儿童文学的艺术特征,要针对不同阶段儿童的年龄特征,把握课标精神,遵循儿童文学的特点,去阅读和教学儿童文学,让儿童文学发挥巨大的作用——陶冶学生性情,增进美感,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这是教学之根本,是语文的“独当之任”!课文是学生习得语文知识与获取精神营养的重要载体。

不难发现,不同文体的文章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表达特点:说明文准确,小说有三要素,散文形虽“散”却有“神”,神话想象奇特……要想语文教学真正取得实效,做好儿童阅读的点灯人,我们就应该循着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把童话教成童话,把小说教成小说,把散文教成散文……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为儿童点亮明灯,与学生一起体味阅读的方法,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样才能与学生一起把目光聚焦在文本表达的特色上,抓住语文核心价值,让课堂疏密有致,轻松大气;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朝着更为本真自然的方向发展,才能给予儿童心灵潜移默化的精神滋润。

一年级语文家长会发言稿6篇

一年级语文家长会发言稿6篇

一年级语文家长会发言稿6篇一年级语文家长会发言稿篇1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本次家长会。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

记得开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买《小猪唏哩呼噜》。

过了两周,还有十几个学生没有买,我问其中的一个女孩为什么不买。

她说:“我爷爷说读书没用。

”我听后很无语。

这也正是现在很多家长对读书所持的态度。

现状:1、读书是在浪费时间,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学会就行了。

读再多书不考,不是白读。

2、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成绩好坏是孩子天生的,与读书多少没有关系。

3、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读书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读也行,不读也行。

4、部分家长虽然重视,但不懂指导孩子读什么书、如何读书。

5、部分家长舍不得给孩子买书。

6、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

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

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7、指导学生读书是老师的事。

为什么我们要读书呢?下面我们看一下读书的重要性:1、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

2、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满足好奇心或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3、课外阅读可以学生做人的道理。

4、6-12岁阶段,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

5、读书是训练拼音的好帮手。

6、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在回答别人问他是怎样成功时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知识占70%。

7、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8、调查:小学阶段,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获得所获知识总量的15%一年级语文家长会发言稿篇2各位家长,下午好!首先,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表示深深的感谢!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

做儿童分级阅读的“点灯人”

做儿童分级阅读的“点灯人”

食 ”诸 如《 ; 上下五千年》爱 的教育》 《
《 故事大道 理》 假 如给我三 天光 小 《
明》等有思想性 的书籍也是他们必
读方法 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 中 .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阅 读方法并能够掌握和运用 。认真上
好 阅读指导课 。在课堂教学中重点
吃的 “ 精神食粮 ” 。莎士比亚曾说 :
围。我在教学 《 掌声 》一课时 ,为
让学生感悟掌声的内涵 ,设计 了直
觉冲击力 的图片和富有感染力的语 言不仅很好 地渲染 了课堂气氛 ,而 且将学生带 入了课文情境 中.使学 生有身临其境 的情感体验 ,认识到
水的重要性 .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 希望 ,有了水 .万物才能继续生存
接触及人物 内心世界的问题 : “ 你 们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当英子
议 ”里 明确 指 出 : “ 文 学 习具 有 语
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而量 化 和客观 化不 能成 为 主要 手段 。 ” 教师在教学设计 中要依据作者的思
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 自己的关心和 鼓励 ”这一情感 目标 。这一角色体
验 的方法对学生人格的构建 、情感
路 、情 感及学生 品质等 因素来设立
听到掌声后 ,心情怎样?她会怎么 想? ”目的在于拨动学生的心弦 ,体 会 人物 的心理活动 .走进 人物 的内 心世界 。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将 自 己与文本融为一体 .与文本中的人
欢离合 ,传递人间 的喜怒哀乐 。学
生在教师爱的阳光照耀下 .能融 于
下去 ,没有 了水 ,等待人然进程
和能力的浅深低高 .教师要 明确各
壁 ,教师要扶正指误 ,使 阅读批判 听命 于科学 的理性。

读书主题实践活动总结(5篇)

读书主题实践活动总结(5篇)

读书主题实践活动总结“读书贵神韵,无事守章句。

”阅读能力在语文能力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喜欢语文,爱上阅读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生要完成不少于四百万字的阅读,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我感觉发挥班级作用,营造书香班级,可有效而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积极举办班级读书会,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一件快乐的事,一件幸福的事,一件品尝成功的事。

我们做的就是一项花的事业,根的工程-踏踏实实地做孩子们阅读的“点灯人”。

一、教师,用书香润泽心灵一本本好书陆续来到了我的身旁,成了我书架上的新宠。

闲暇之余,常随心所欲翻看一番,让我有了一份心灵的愉悦,一种回味的感动,一方思绪的晴空,一缕流水潺潺的遐想。

这几本书特别实用,有具体的读书会教案,有健全班级读书会的各种好做法,就像身边有了名师做指导。

二、了解,从阅读童书开始怎样才能走进孩子们纯净的心灵天空作为班级读书会的引领者,我们应该在把一本书推荐给学生之前,自己一定要读一读,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书推荐给孩子。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是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学生的成长之旅不能缺乏书籍的滋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路途中除了要有教育理论书籍,童书更是不可缺乏。

走进一本本有趣的童书,我们自己应该先走进文本,与作者直接对话:从书名和封面设计想到了什么呢作者有什么背景想一想,阅读材料的优点在哪里预设一下孩子们可能对哪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喜爱原因是什么呢孩子们会提出什么问题读书会上会出现怎样的场面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对作者的创作动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更好的把握作品的创作意图……就这样,我的手边常常闪现着《四大名著》系列、《窗边的小豆豆》、《红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全集》、《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逃家小兔》、《乌丢丢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笨笨猪》……读着这本本好书,浮躁的一颗心也沉浸在文字带来的遐想之中,在这里,有静水流香的温馨,有流水潺潺的叮咚,有曾经沧海的苦涩,更有雨后彩虹的惊喜!走在回归本真的阅读童书之路上,我感觉自己年轻了,纯净了,更懂得孩子的心了,越来越真切地能倾听到孩子们脉搏的跳动之音了。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曲塘小学吉忠兰事迹材料吉忠兰是曲塘镇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从2005年至今,她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把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孩子们面前,让书香浸润童年。

她说:“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

在童年——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是给他们一对飞向未来的翅膀。

”她是一个追梦人吉老师是一个执着的追梦人,她总是不放过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一开始,总是利用休息时间自费去。

近到海门、通州、江都、无锡、常州,数十次下扬州,远到南京、杭州。

2007年,她还飞去了遥远的深圳。

这些活动就像是“加油站”,给她的生命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最令她难忘的是2007年的深圳之行。

当时,她在一所村小工作。

一边是繁华的都市,一边是偏僻的乡村,对比非常强烈。

那年冬天,深圳一所学校举办儿童阅读文化国际论坛,邀请了81岁的“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前来讲学。

吉老师读过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深受启发,很想亲眼见见他。

也有好心的同事劝她:“你一个月的工资连来去的路费都不够,你怎么去深圳?”后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师长和朋友的资助下,吉老师去了深圳,亲耳聆听了松居直的演讲。

先生用一辈子的时间从事图画书的创作、出版和推广工作,让人感动。

在深圳,吉老师好几次感慨得落泪,那里的孩子学习条件实在是太优越了,阅读城宽敞舒适,图书资源丰富。

而家乡村小的孩子们呢?他们三年级之前,居然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读过。

深圳之行更加坚定了吉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决心。

她是一个阅读者吉忠兰的童年是守着父亲的收音机度过的,单田芳、袁阔成的评书,孙敬修的小喇叭节目给了她最好的启蒙教育。

但她一直遗憾,在童年,一个人阅读习惯养成的敏感期,没有成为最好的读者。

直到2004年,“教育在线”论坛,打开了她的视野。

2005年,吉老师与儿童文学相遇,更是一个美丽的奇迹。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孩子成长路上需要有人给其点灯,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佳的点灯人。

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父母也会感觉到焦虑,如何改变这种焦虑的状态,这就需要父母先有一种稳定的情绪,只有保持自己稳定情绪,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孩子的教育真不是一蹴而就,不是自己张嘴说说就能改变的,需要我们真正深入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需要,让孩子从内心知道自己这辈子到底需要什么,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形成真正的内驱力,只有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孩子才能真正快乐地成长起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找到自己成长的空间,在自己的成长空间中不断前行,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秉性,父母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教育孩子最合适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作为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是缺位和失职的,我们很多父母生孩子,但并没有真正尽到养育孩子的义务和职责。

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或者说技能都需要我们去考证,只有合格了方能领到证书,我们手中的一本驾照不就是如此吗?我们作为父母都没有领到证,而是直接生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合格不合格,称职不称职,连我们自己都不知晓。

这就导致我们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总是很难解决这些问题。

每天尽可能抽出一点时间陪着孩子,在孩子身边时一定不要玩手机,这也是我对自己的一种要求。

一定要让孩子觉察到父母是关注他们成长的,是关心他们的生活,当然也是非常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的。

只有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孩子也会越来越感到学习应该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父母强加给他们的。

孩子的成长的确需要父母耗费大量的心血,这其中就是需要很多时间的陪伴,如何将孩子培养成长,这个过程是极度漫长的。

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心,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浇灌孩子那颗弱小的心灵。

在某种程度上,孩子的成长空间并非像我们所说的是非常广阔的,实则不是这样的,孩子的自我空间是非常狭窄的,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做好积极的正向引导,只有加强引导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自我,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真正发现自己是如何成长的。

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条。她会无声无息地软 化了现在被爱包
围的孩 子们 的情感 ,给心灵以科 学的营
养。薛老师 的这句话 “ 书香班级少事非 , 书香家庭幸福多 ; 一个爱读书 的孩子 , 就
平气 和 的一 年级 》 《 我们 二 年级 啦 》 《 书
声琅 琅的三 年级》 《 破茧而 出 的四年级 》
入学 的第一天开始要求他们 的家长们要
读书给孩子听 , 提 醒家长各类 书籍都 行 , 如科普类 、 历史类 等 , 不要局限在跟语文 有关 的书籍 中;在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
三十分钟左右都要读 书给孩子 听 ,主要
是注音读物 、 绘本 等 , 引导孩子进行 简单
的思 考 与想 象 。
( 二) 阅读 , 在 倾听 中喜欢 不 知大家 是否有过 这样 的发现 , 孩 子 们在做试 卷上 的阅读短文 题 目时 , 有

唯有 阅读 , 让 教 育 回归
本真 , 陶冶素养
做儿 童 阅读 的 “ 点 灯人 ” , 在我 们周 围能有这样理念 的教 师又有几人 ?虽然 我们也提倡学生进行 阅读 ,可是到 了关 键 时刻 , 评 价一个学生 的品质 , 评价一个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的 , 唯有分数 ! 老 师们 在矛盾 中忐 忑前行 , 把 文本拆 开 、 分解, 讲字词 ,讲知识点 ,生怕 自己有一点遗
相 当一部分孩子在默读之后做 出的题 目 却是错误 的, 这就是阅读障碍。 如果 老师
在学生 明确 了题 目的要求后 ,给学生 朗 读一遍短文再让学生 自己做题 ,正确率 会 大大 提高 。是什 么原 因造成 的呢?首 先, 连贯流畅的朗读 , 让文章 的意思 和学
生 的思 维 也 变 得 连 贯 流 畅 ,缓 解 了学 生

我愿做个故事老师——姜晓燕

我愿做个故事老师——姜晓燕

我愿做个故事老师——姜晓燕有句话这样说:“好故事,金道理”。

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的品格形成都与故事的作用密不可分,小孩子爱听故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在小语论坛上,有一位故事妈妈:运河镇博陆中心小学里有一位“故事妈妈”,她叫姜晓燕。

每天中午11:30分在校园的操场上她都会给低年级的孩子们讲故事。

她边翻阅手中的绘本读物,边声情并茂地作着讲述,孩子们特别喜欢。

姜晓燕老师坚持义务地给孩子们阅读经典的绘本读物,立志做一名孩子阅读的“点灯人”,让阅读点亮他们的童年。

她心中有个希望就是自己的这一“阅读运动”能走入社区,使书香的传播更温暖,更有力。

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专家梅子涵教授在给绘本《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的书评中写道:“儿童文学真是很好玩。

”的确是呀,那些会写儿童文学的人总是能想出些特别的故事。

故事里的人干些特别的事情。

就连给一只老鼠吃饼干这样听来稍有些害怕的事情在绘本中也显得那样自然、有趣。

绘本因图与文的美妙“演奏”,与孩子具有天生的默契。

在注重早期阅读的家庭中有许多父母把绘本做为改善亲子关系的桥梁,与孩子一起玩转绘本。

一、以感观接触为主轴的玩法家长引导宝宝通过手、耳、眼等感官器官探究绘本的奥秘,这样宝宝就不会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

1.嗅一嗅,闻闻书香开始进行阅读最关键的是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而培养阅读的兴趣又不能一步登天,可以从培养宝宝对绘本的兴趣入手。

每一种绘本就像人的体味一样,不同的纸张有不同的味道,我们习惯称呼它为“书香”。

家长可以先自己事先闻一闻自己选定的绘本的清香,让有目的的把绘本呈现给宝宝,让他来嗅一嗅。

如把《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小熊宝宝系列》放在一起,让宝宝对比着来闻闻看,家长可以告诉他闻到的气味的感觉:“宝贝,小熊宝宝书的味道像夏天盛开的向日葵。

”2.听一听,享受书声把不同材质的绘本,翻给宝宝看,让他听书页翻动的声音,像《狐狸的神仙》纸张会发出哗哗的响声;像《逃家小兔》纸张发出的声音就很微弱,像微风一样。

有心、用心,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

有心、用心,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

046课程与DANGDAIJIAOYANLUNCONG 2020 年08 月有心、用心,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叶莹(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福建厦门361000)【摘要】本文从情感传染、多朗读兴趣激发、布置浓厚的书香班级文化,为孩子提供书目、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和家长携 手引导孩子读书等入手,多角度阐述了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关键词】情感感染;兴趣激发;读书活动;家校配合【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〇95-6517(2〇2〇)〇8-0〇46-〇2With Heart and Heart,Be a Lamp Lighter for Children's ReadingYE Ying(N o.l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Tongan District,Xiamen361000,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emotional contagion,more reading interest to stimulate,the arrangement o f strong scholarly class culture,provide books for children,carry out rich and colorful reading activities,and guide children to read together with parents,and so on,this paper expounds from various angles to be a lamp lighter for children*s reading and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reading.【Keywords】Emotional infection;Interest stimulation;Reading activities;Home school cooperation作为语文老师,应做孩子们阅读的点灯人,用心地把一本本有趣 也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兴致勃勃地阅读,用书香浸 润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在书里变得优秀、优雅和完美。

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小学一年级家长会语文老师发言稿)

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小学一年级家长会语文老师发言稿)

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小学一年级家长会语文老师讲话稿)大家下午好!特别感谢大家来参加本次家长会。

我今日讲话的题目是《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

记得开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买《小猪唏哩呼噜》。

过了两周,还有十几个学生没有买,我问此中的一个女孩为什么不买。

她说:“我爷爷说念书没用。

”我听后很无语。

这也正是此刻好多家长对念书所持的态度。

现状:1、念书是在浪费时间,只需把课本上的知识学会就行了。

读再多书不考,不是白读。

2、部分家长以为念书成绩利害是孩子天生的,与念书多少没相关系。

3、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念书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读也行,不读也行。

4、部分家长固然重视,但不懂指导孩子读什么书、如何念书。

5、部分家长舍不得给孩子买书。

6、在家中,家长不可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楷模。

工作之余,家长极少去阅念书本,也较少敦促儿女去博学多才。

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达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7、指导学生念书是老师的事。

为何我们要念书呢?下边我们看一下念书的重要性。

1、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

2、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知识,知足好奇心或许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3、课外阅读能够学生做人的道理。

4、6-12 岁阶段,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期间。

5、念书是训练拼音的好帮手。

6、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在回答他人问他是如何成功时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 30%,课外知识占 70%。

7、苏联有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慧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添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8、检查:小学阶段,学生经过课外阅读能够获取所获知识总量的15%—— 30%,中学阶段 40%,大学阶段占65%——70%。

这组数据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学生增添知识,扩大视线,灵巧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门路。

念书这么重要,我们应当怎么读呢?学校做法:1、每日夜晚 17:40 —— 18:10 为学生固定的阅读时间。

2、每周四上午第三节课是低年级学生固定的阅读课。

做儿童课外阅读的点灯人

做儿童课外阅读的点灯人

我们都是点灯人——儿童课外阅读指导在交流之前,我想给大家分享一首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诗中这样说: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

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有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

读了这首诗让我觉得我们这些人有些像李利,也是点灯人,那就是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们点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优雅和完美。

我们作为老师应该说比其他人更知道读书的益处。

我们究竟该怎么当好这个点灯人呢?记得09年实验幼儿园对面开了一家童书馆,我就给儿子办了一张书证,每天晚上都会给儿子讲图画书上的故事,因为书上图多字少,一本书几分钟就讲完了,根本没往深处想,可偶然一次机会我聆听了窦桂梅老师讲的绘本《我爸爸》,让我豁然开朗,原来书是这样看的,要看封面、环衬、扉页、封底、要想图画于文字的关系、留页与空白页的作用,包含着书中的潜在节奏,要与书中的人物有心与心的交流等等。

也因此,我对绘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爱上了绘本书。

这一年我恰巧被分到一年级教语文,学校在这一年正好开设了阅读课,真是一种巧合,我想,把绘本书搬进我的阅读课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我就带领着我的这群孩子上路了。

一、给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班级是我和孩子们自己的,应该温馨、优雅,充满书香气息。

一开学,我就忙着布置班级环境,在班级布置上我下了一番心思,在墙壁上贴满了学生的书法、图画、作业作品、前门贴着每周一星,让孩子们每天上学时,就像在自己家里似的,到处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成果,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后门上贴着我自制的精美贺卡,谁有进步,就把我亲手制作的贺卡送给他,作为奖励。

记得我给孩子上的第一节课也是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这本书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

我模仿着窦老师的讲法给孩子们上了第一节阅读课,没想到效果挺好,当时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虽然入学没多久,但没一个人坐不住的,我抓住这个时机让他们也说说自己的爸爸,有的孩子说自己的爸爸是大力士;有的说自己的爸爸是美食家等,我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我就大胆尝试让孩子画画自已的爸爸,并写上简单的一句话,孩子们的作品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孩子的可挖的潜能还挺深。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诗朗诵)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诗朗诵)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诗朗诵:《点灯的人》
斯蒂文森
茶点快准备好了,太阳已经西落;
这时候,可以在窗口见到李利走过身旁;
每晚,吃茶点的时候,你还没就座,
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亮。

汤姆愿意当驾驶员,玛利亚想航海,
我爸爸是个银行家,它可以非常有钱;
可是,等我长大了,让我挑选职业,
李利呵,我愿意跟你去巡夜,把一盏盏街灯点燃!
只要门前有街灯,我们就很幸福,
李利点亮了许多盏,又点亮一盏在我家门口;
你手拿提灯和梯子,别忙着走过,
李利呵!今晚瞧一眼这个孩子,向他点点头!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讲述了:李利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在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

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继续看得见窗外的路,看见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

其实,我们在座的老师和家长们,是有些像李利的,也是点灯的人,我们每晚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们点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典雅和完美。

文学是一盏灯,把文学给孩子,是让他们的生命有诗的荡漾和明亮,他们一生的日子有很多明亮很多歌唱。

国家也明亮和抒情了。

结尾部分
为了儿童的精神成长,
我们一起关注儿童阅读,
和他们一起聆听童话声音,
让家庭成为童话,学校成为童话,
伟大的中国梦就实现了!
(鞠躬)。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 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 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 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的主张。
“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 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
2001年7月出版的《全日制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 “教学建议”部分,这样表述:“培 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 整本书的思想已经被重视。
第一课:从导读开始,进入小说世界 一、走进草房子
“那是一片淳朴的土地,有着大片大片 的艾草,有着大片大片的芦荡,也有着一 群善良而淳朴的人们……” 二、读目录,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进入 幻灯片 16 三、作业布置
第二课:初读后交换感觉,交流暗语 一、锁定感觉幻灯片 17 二、交流暗语幻灯片 18 三、品析人物幻灯片 19 四、人物聚焦幻灯片 20
第三课:复读品析人物,咀嚼语言 一、吟唱童谣 二、咀嚼语言
第四课:吟读童话,编织记忆 一、回摄全篇
我的空间里到处流淌着水,《草房子》 以及我的其他作品皆因水而生。
------曹文轩
*二、编织记忆 *(学生分享自己的草房子)
*第五课 走进曹文轩的纯美世界 *一、图片展示 *二、与作家对话 *三、观赏电影 *四、作品推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且行且思考, 且行且完善。阅读,不是硬性的规定, 不是绑紧的绳索,而是像候鸟在冬季向 南方迁徙,像鱼儿逆流而上回到故乡, 是一种自然的需要,一种放松的状态。 一册在握,展读之间,仿佛在赴一次精 神的华宴,阅读交流到沉醉之处,怎一 个"乐"字了得!
我们的目标
真心推进阅读 提供真实的帮助 培养真正的阅读者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吾 教 吾 学
做儿童阅读的“ 点灯人’ ’
● 安徽 怀宁 纪 继 兰
他 们 从 四 面八 方 来 ,
这 是写 在《 薛瑞 萍教 育教 学 问
答》 一书封底的一首小诗 。 我 推崇 薛瑞 萍所说 的“ 书 的 读
味啊?”

他们有 着不同的身份 ,
不 知 从 什 么 时候 起 。
我常常感叹于我们基础教 育的
少? 文 , 语 虽是真正伴随每一 个中国 学生终生 的必修课 , 运用汉语 , 能说
会写 ,是每一个 中国公 民最应该具
语 的灵 性表达却不常见 ;学 生依 葫
芦 画瓢的能力越来越强 ,老 师猜 题
许多怪事 : 数理 化学得艰深难懂 , 但
不少学生进 了高 中就再也没有 及格
备的素质 , 可我们却随意处 置了。
语 文的外延等于生活 ; 反之 , 生
捉题 编题的劲头越来越足 ;学生不
过, 即使高分 者 , 大多数也 是为了高
活也应该离不开语文 。我一直这样
读不背不关心与考试无关文章的数 考,仅仅作了一块踏进大学的敲门
文 改革 的大有人在 ;其他学科 的补 课行 为热热闹闹 ,语文老师 的作业 冷冷冰 冰 ; 师生 的文凭 越读 越高 , 而 母语 的运用却越来越尴尬 ;教辅 资 天, 耗费 了他们 多年的心血 , 高考 在
于是 , 我趁机将我看 的《 绿野仙
踪》 猜猜我有多爱你》 《 推荐 给学生 。
几年前 ,我 曾接 了一个 人见人 他 们 试 来自 用 自 己的 阅读 、 实践
和思考点亮一盏盏灯 :
做 一 个 什 么样 的 语 文 老 师 ? 做 一 个 什 么样 的 老 师 ?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在我们学校常常能见到这样一个熟悉而又异常忙碌的身影,节奏快而掷地有声地步伐,挺拔的身姿,温婉的言谈,脸庞一抹笑意总在不经意间挂在唇边。

“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向着明亮那方,哪怕烧焦了翅膀,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向着明亮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这是他常念诵的一首小诗。

许多人爱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比作红烛,比作春蚕,比作阳光和雨露,而他却说,他更愿意做一个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在我认识他二十几年来,见证着他的育人思想体系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愈来愈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甚至超脱了红烛、春蚕、阳光、雨露等这样的简单世俗,并且正引领着他身边的教师去追逐一个叫做梦想的东西。

而这种境界,正是他所向往和追求的,为此他已执着奋斗了近三十年。

他,就是我们大高镇第三小学的教导主任——李相理老师。

李相理老师是我镇一名优秀的数学骨干教师,应该说他是一名智慧型的教师,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也是一名艺术型的教师。

作为一所学校的教导主任,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他用真诚的爱心,科学的管理,创新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走在了全镇乃至全县教育事业的前列,为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

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点一盏心灵之灯,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这是李老师终身的信念追求和人生的写照。

熟悉李老师的都知道,李老师的心里装填着的,别无他物,唯有他的学生。

他爱他的学生,工作再忙再累,他对学生总是那么有耐心,谆谆教导,循循善诱。

从他那慈祥有加的眼神中,无不渗透出对学生莫大的关爱。

因为,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每一个都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李老师穿梭在每一间教室的课堂里,游戏在孩子的活动中,触摸着教育的脉搏,探索着孩子的心灵世界。

尤其是在心理方面遇到挫折的学生,李老师往往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
我一向重视对女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孩子热爱阅读,乐于阅读,迷恋阅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阅读内容精彩纷呈。

孩子阅读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

在不同的阶段,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准备各类图书。

进入小学后,孩子就开始读《贝贝熊系列》图书,《聪明豆》系列,《神奇校车》系列等书。

当然,孩子慢慢长大后,还可把图书的选择权交给他们。

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书,当然,漫画书除外,都可以让他们尝试一下。

在书店选择图书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有的妈妈说“某某书没有用,别买了”之类的话。

我觉得用大人功利的眼光去判断一本书有没有价值是非常错误的,不能用“有没有用”来衡量一本书该不该看。

如:孩子看中了《我的第一套经典名著书》,整整36本书,还有《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书,只要孩子喜欢,就买回来,但必须规定孩子:既然买了,就要读完。

二、阅读方式灵活多变。

如何让孩子保持极高的阅读兴趣?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阅读方式要多变。

一开始,我用的最多的方式是朗读。

这源于我看了一本极好的书籍《朗读手册》,它的观点就是“大声为孩子读书吧”。

因为当大人读书给孩子听的时候,有三件重要的事同时发生:(1)孩子和书之间产生一种愉悦的联结关系;(2)家长和孩子同时从书里学到东西;(3)家长把文字以及文字的发音灌输到孩子的耳朵里。

这些字传到耳朵之后,会形成一种听得懂的词,像蓄水一般储存在记忆力。

所传输的字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蓄水池就会开始溢出“水”来,也就是将听得懂的词转换成可以说出来、写出来及阅读其中的词。

我从孩子三个月开始就给她每天读一个故事。

试想,父母在玩手机,看电视,孩子怎么会安心看书呢?所以父母首先要起一个榜样作用,亲子共读,才有效果。

我与朗读相结合运用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己读。

起先只是让女儿看一些有趣的图画,其次,让她根据听熟的内容,跟着我的朗读,看着字读下去,这是一种模仿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字女儿自然而然就认识了,就可以让她当主角,阅
读一些内容浅显、字体较大的书,我在一旁做纠正。

这样,女儿的识字量也增加了。

我运用的其它阅读方式还有听VCD讲故事、与邻居小哥哥一起读故事等。

这些方式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女儿今天兴致高,我手头上的工作又很忙,就可以让她自己读;女儿今天玩性重,那就自己读给她听,或让她听听VCD中的故事。

不管是用哪种方式,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还有贵在一个坚持。

三、阅读运用多种多样。

阅读之后,如何让孩子融会贯通地运用这些阅读得来的知识呢?我经常让孩子进行看图说话。

万事开头难,在刚开始进行看图讲述的时候,孩子一定会出现天马行空的状况,家长的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总是让孩子挑选最喜欢的画面来编故事,并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让女儿尽情表达。

在女儿讲述过程中,我从不打断,更不以成人的思维定势影响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并且随时把她的精彩语句记下来,让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女儿在看《秋天》这幅图画时,是这样描绘落叶的:“一阵秋风吹来,红树叶、金树叶洒得到处飘。

它们离开了大树妈妈,飞到大树妈妈的脚上,给她做袜子。

”看,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有时候我们大人也是自叹不如的。

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其次,阅读之后家长还可模仿老师进行提问,让孩子回答;也可互换角色,让孩子模仿老师提问,家长回答。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还有,在生活中也可以抓住一切时机,进行阅读运用。

如走在街上,让孩子读读店名、广告牌;在旅游的时候,说说看到的风景等。

这样,就可以把阅读延伸到生活中,让孩子做一位生活中的有心人。

对于孩子来说,书是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扇窗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作为家长,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我们没法教给孩子更多,所以我们应该把阅读这种终身受益的技能传授给孩子,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让书籍照亮孩子成长的道路。

相信在某一天,不经意间,孩子就会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