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金融监管与顺周期性矫正

合集下载

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精讲

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精讲

11
11
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缺乏强有力的保障
➢ 中央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督权限受到严重限制。 无论是根据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所提出的建议检查监督权, 还是在“出现支付困难,可能引发金融风险”时可运用的 检查监督权,都被动受制于银监会或国务院,丧失了金融 监管的主动权。
➢ 中央银行对证券、保险业管理的规定含糊,只在《人民银 行法》第31条笼统地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监测金融市 场的运行情况,对金融市场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其协调发 展”,缺乏相应的配套规定。
10
10
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存在障碍
➢ 开展现场评估,可以直接了解金融机构贯彻落实人民 银行宏观政策实施情况,可以发现在政策执行中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既可对商业银行执行政策起到一个督 促和检查作用,同时也能发现在制定政策方面存在的 问题,以利改进工作。
➢ 另外把评估结果告知行内有关部门,对执行政策不好 的,可以在实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上进行区别对待。
➢ 一定要查深查透,一定要“进得去出得来”,一定 要引起被查机构的震动,一定要提高央行的影响力。
20
20
(二)要增强现场评估的规范性
➢ 一方面要依法规范操作,按照《现场评估指引》的内容和
框架开展现场评估;参照行政执法检查的程序和格式文书, 体现现场评估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 另一方面要大胆开展现场评估,这也是法律和“三定”赋予 稳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
➢ 但对如何有效识别、发现和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更好 地维护金融稳定,还缺乏相应的工具和手段。
7
7
宏观审慎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 开展稳健性现场评估是中央银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较好的手 段和方法。
➢ 对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可以分为预防性政策管 理和应对性政策管理。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全球曼氏金融破产的内在原因分析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全球曼氏金融破产的内在原因分析
1 6 收盘站上7 .0创逾两年来最大单 日涨幅 。显而易见 , . %, 9 65 , 曼 氏破产加剧 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 且其 “ 毒效” 正在向全球金
融机构蔓延。
公允价值能够真实 、 动态且合理地反应金融机构资产 和负债 的 实际财务和经营 腈况 , 资产和收益等账面价值一般不会 出现大 幅度的波动 。而 当市场处 于危机等极端情 况的时候 , 比如欧债
金 融 管 理
T C E HNo 0GY AN RK T L D MA E
Vo .9 . .01 11 No 6 2 2
公允价值会计 的顺周 期效应
— —
全球曼 氏金融破产的内在原 因分析
陆欢欢, 博 周
( 重庆 工商 大学 , 庆 重 406 ) 0 0 7
摘 要 : 界 知 名 期 货 经 纪 商 全球 曼 氏金 融控 股 公 司破 产 , 而 , 成 曼 氏集 团走 到 破 产 保 护 的推 手 却 并 非 来 自该 机 构 世 然 造 的 传 统 业务 期 货 。 试 图从 公 允 价 值会 计 的 角度 分 析 曼 氏破 产原 因 , 并探 索应 对 措 施 , 出相 关 建议 。 提
态减值准备技术有助于提高会计 准则 和金融监管的相容性 , 实
现 金 融 发 展 的稳 定 性 。
参考 文献 :
信 息。而金融监管政策的 目 标是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 、 健全和
高效 的金融体系 , 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健康地发展。 以, 所 金融监 管的资本额度 、 保证金和资产 的抵押价值等 的确定 都要 依据财务报告数据 , 这样也就使得 财务报告信息有了一定 的经
关键词 : 曼氏破 产 : 允价 值 : 周期 效 应 公 顺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解读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解读

经济评论 2010年第2期ECONOM I C REV I E W No.2 2010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解读黄飞鸣3 摘要:在信息不对称性和金融市场不完善条件下,金融体系自身具有顺周期变化的特点。

金融加速器机制、《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约束监管机制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行为都会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影响宏观政策的效果。

而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进一步加重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

因此,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值得梳理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体系 顺周期性 金融加速器 巴塞尔协议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问题,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就是其一。

与历史上历次重大金融危机相似的是,在危机发生前的经济景气阶段,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都存在以信贷扩张和信贷条件放松、杠杆化经营为特征的过度风险承担(risk-taking)行为。

这是内生于金融体系的所有金融危机的共性。

研究表明,金融危机根源于危机前经济金融状况良好时的过度信贷扩张和风险承担。

在经济景气时段,这种过度状况往往被强劲有力的经济增长所掩饰。

当经济运行到难以承受这种过度的信贷扩张和风险承担时,其对金融、经济的巨大杀伤力就充分显现出来,导致金融动荡、经济恶化,直至经济衰退。

这使金融系统呈现显著的顺周期性(Pr ocyclicality)特征。

近期,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了解决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报告,重点讨论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

因此,本文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进行文献梳理,以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一、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特征金融系统是顺周期性的(Pr o-cyclical),直观的表现就是银行信贷总量和新债券的发行在经济繁荣时都会比衰退时增长得多(Amat o and Furfine,2004)。

但是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更多地表现为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即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推动经济周期的形成和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对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分离的相关探讨

对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分离的相关探讨

ACCOUNTING LEARNING155对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分离的相关探讨张涛 东营市河口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趋势也在逐渐地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金融市场的管理,但是现实状况是,会计信息往往会对金融市场方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将二者有效的分离开,这样才能够降低会计信息对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本文就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分离展开深入分析,也对二者产生分离的原因进行细致化讲解,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工作带来参考依据。

关键词:会计准则;金融监管规则;分离;相关探讨引言目前,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往往处于分离的状态,而二者之所以处于分离的状态,往往是由于二者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同时也存在着独立性,所以,笔者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上,对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分离展开相关探讨,这也是新时期下市场经济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进一步确保我国经济金融市场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为各行业经济活动带来便利,如此一来,促进人类社会得以可持续。

以下见解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的概念会计准则是规范相关会计工作人员行为举止的一个工作指南,对行业发展来讲非常重要,需要各级领导人员予以高度重视,但是,由于不同行业性质上存在着问题,所以,我们又可以将会计准则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而另一种则是非营利组织的营利准则,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需要结合行业状况合理界定。

而金融监管规则可以理解为它是金融监管机构对目前金融市场或者是其他行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一个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的一个法律,它对行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倘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会致使很多的问题出现,所以,作为金融监管机构工作人员必须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要引导各行各业严格执行相关规则来经营运作,进而确保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以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得以健康发展[1]。

会计准则_金融监管与顺周期性矫正_董盈厚

会计准则_金融监管与顺周期性矫正_董盈厚

一、综述顺周期性(procyclicality)是指经济周期中金融变量围绕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将其定义为一种相互强化的正反馈机制,在该机制下,金融系统会放大宏观经济的波动程度,反过来又加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

金融危机显示出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巨大破坏力,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设想,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如何缓解顺周期性问题。

自1988年巴塞尔协议出台后,资本监管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由于资本的计算通常是在银行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少量的调整而得,银行监管的成效不可避免地受到会计准则的影响。

事实上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当前银行监管过度利用会计信息的模式下,会计准则通过资本充足率这一传导机制极大地强化了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

总结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必须转变金融监管的理念和方式,而如何协调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定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重要议题。

国外理论界围绕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会计准则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的顺周期性及其矫正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Enria(2004)[1]研究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下交易类资产和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被计入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因而放大了收益和资本的波动性,导致金融体系顺周期效应加剧。

Borio等人(2001)[2]认为,银行在经济繁荣时期若能计提较多的拨备或者提高资本比例,将起到“内置稳定器”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增强金融稳定性。

Barth(2004)[3]主张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他指出,在会计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属性后会产生固有不稳定性、估计误差不稳定性和混合计量不稳定性,从而加剧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其中,固有不稳定性属于真实的经济波动,应在会计计量中予以客观反映;而估计误差不稳定性和混合计量不稳定性属于虚假的人为波会计准则、金融监管与顺周期性矫正*董盈厚(辽宁大学商学院,沈阳110136)摘要:现有研究基本观点认为金融危机中会计准则对顺周期性具有强化作用。

中国金融体系运行的“顺周期性”问题与“逆周期监管”研究

中国金融体系运行的“顺周期性”问题与“逆周期监管”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首。

而解决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防范金融运行的顺周期性风险问题。

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性是指在经济周期中金融变量围绕着实体经济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或效应,而顺周期性增强就意味着金融运行的风险增大。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必然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常常表现出顺周期性,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鉴于资本主义周期性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我国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

”[2]因此,怎么应对我国金融的顺周期性风险并进行逆周期调节,以减少经济发展中的震荡和危机,是金融工作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金融体系中“顺周期性”现象带来的各种风险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健康平稳。

但是,在当前调结构与转型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很多的顺周期性效应,需要从国家层面的高度进行逆周期监管。

在2017全国金融工作会的通稿中,“金融风险”成为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在报告中出现31次,而“金融监管”排列第二,出现28次。

[3]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2018年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在中国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

”[4]特别是在美国301条款的影响下,中国金融运行将面临更多的风险问题。

第一,金融市场在顺周期性效应下面临监管失控的风险。

中国金融市场总体是健康发展的,但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不断创新,我国也将对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换挡升级,传统的产业将逐渐被新兴产业所取代,经济运行必然带来很多的顺周期性效应。

特别是在美国301条款的影响下,中国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必然受到很大影响。

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与资本监管研究

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与资本监管研究
R OE为银 行 i 在t 期 的资本 收益率 , 代 表持
内 容 摘 要 : 对 顺 周 期 问题 的 研 究有 助
于把 握 金 融 运 行 的 规 律 , 防 范 和 化 解 金 融 危 机 。 本 文 旨在 通 过 对 资 本 充 足 率 监 管 顺 周 期 性 和 贷 款 损 失 拨 备 顺 周 期 性 的 进 一 步 研 究 ,探 讨 缓 释 顺 周 期
2 0 0 7 年次贷危机 的爆发将顺周期性 的
讨论推 向了高 潮 ,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顺周
期性 干扰 着整个经济体 系。银监会 自成立 之 日起 ,就大力倡导逆周期监管理念 ,坚 持逆 经济周期的监管政策 ,即在经济高度 繁荣、上升的周期 ,要坚持更加审慎 的监 管标准;当经济进入衰退 、 困难的 时期 , 银 行以及监管部门应 给经济更多的支持。
巴塞 尔协议 l l 发展 并提 出了衡量 资本 充足率 的新思路 , 形成最低资本金要求 、 外 部监 管、市场 约束这三 大支柱 ,并允许采 用内部评级法 ( I R B) 来衡量风险资产。 I R B 法要 求对 每类风险暴露的风 险加权资产的 计 算 均 须 考 虑 四个 要 素 ,即 违 约 概 率 ( P D) 、违约损失 ( L GD) 、违约风险暴露 ( E AD) 和期限 ( M) 。 在经 济繁荣期 ,借 款人的财务状况有 所改善 ,信用评级的上调将带来违约概率
行 的顺 周 期 性
退幅度 。日本 田中 ( T a n a k a ,2 0 0 3) 等 学
者 的研究也 表明 ,资本约束在短期 内会 产 生显著 的信 贷收缩现象 ,并将对货 币政 策 传导及维护 经济稳定产生 负面影 响。实证 方面 , 艾 迪斯 ( E d i z , 1 9 9 8) 关于英国 、巴 塞罗 ( B a r c e l o ,2 0 0 4) 关于西班牙 、渡边 ( Wa t a n a b e ,2 0 0 7) 关于 日本的实证研究 也得到 了类似结论 ,即资本约束对贷款增 长具有显著 的影 响 ,银行资本不足将会造

浅议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浅议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浅议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摘要: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其实是维持市场竞争公平和有序化的两个方面,但是又有所交叉。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为了促进市场经济运转的有序性、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将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对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准则;金融监管;关系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美国储贷危机,90年代爆发的巴林银行倒闭案、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XX年以来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一次又一次地对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

这些危机事件的爆发,使会计准则制定者和金融监管者不断寻求能够有效发现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方法。

会计准则制定者通过不断完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金融监管者则通过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和监管方法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会计准则对于金融监管的影响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概述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

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财政部于20XX年2月15日发布了包含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我国新会计准则自20XX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实施。

在准则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释和明确的问题,有些章节希望再补充些实例。

与此同时,20XX年12月6日,内地和香港签署了两地会计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根据两地准则等效磋商和谈判的结果,有些内容需要通过《讲解》的修订进行必要的补充。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

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

会计准则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与风险管理

会计准则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与风险管理

会计准则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与风险管理在金融领域,会计准则是一种重要的监管工具,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与风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降低金融风险。

首先,会计准则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金融市场的基石,也是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的重要依据。

会计准则规定了金融机构应如何记录和报告其财务状况和业绩,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比性。

通过遵守会计准则,金融机构可以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清晰的财务信息,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和盈利能力。

这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的透明度,提高市场参与者对其的信任,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

其次,会计准则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参与者,其经营行为的规范性对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会计准则规定了金融机构应如何计量和分类其资产和负债,如何计算其利润和损失,如何披露与金融风险相关的信息等。

这些规定使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和原则,不能随意操作和披露信息。

这有助于防止金融机构通过会计手段进行欺诈和操纵,保护市场的公平性和投资者的利益。

此外,会计准则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风险。

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也是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

会计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准确的计量和分类,包括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方法的规定。

这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通过遵守会计准则,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风险敞口,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对其经营的影响。

然而,会计准则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一些小型金融机构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时间,这可能导致其滞后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此外,会计准则的执行和监管也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机制,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信度。

浅议金融监管顺周期性

浅议金融监管顺周期性

浅议金融监管顺周期性提要金融危机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监管问题,如金融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

金融体系顺周期性主要涉及三方面的监管政策:一是资本监管;二是贷款损失准备金;三是杠杆率。

本文分析这三个方面的顺周期性,并总结缓解顺周期性的措施。

认为可以通过调整超额资本要求等方法弱化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可以通过引入逆经济周期的要素和实行动态准备金制度平滑贷款损失拨备顺周期性;而杠杆率可以作为弥补资本充足率监管缺陷的安全网。

准确预测经济所处的周期以及商业银行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缓解监管制度周期性,难度是相当大的,核心问题是保证银行在经济下行时期持有充足的资本,从而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关键词:顺周期性;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杠杆率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仍在继续。

这场危机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监管问题,如金融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

在巴塞尔协议的整个审慎监管制度中,资本监管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制度安排。

而此次危机则突出反映了资本监管制度和整个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

相对较小的次级按揭贷款市场的损失,居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整个银行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信心,银行冲减损失,资本金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对企业及个人的贷款,银行业难以发挥其正常的融资功能,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

2008年初,主要负责全球金融稳定的主要国际组织,即金融稳定论坛(现改为金融稳定委员会)明确表示,将组织力量专门研究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并于2009年4月发布了解决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报告,报告的重点则是放在金融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上。

一、顺周期性的定义根据上述金融稳定论坛的报告,顺周期性是指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正向反馈机制)。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扩大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程度,并造成或加剧金融部门的不稳定性。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由金融系统波及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恶化又冲击了金融系统,就是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

“顺周期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考察

“顺周期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考察

顺周期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考察袁皓(中国铝业公司,北京100082)摘要: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饱受批评的一个方面是其顺周期性问题。

考察了顺周期性的涵义。

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加重顺周期性的原因、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此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和立场。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顺周期性;会计准则;金融监管对公允价值的质疑,从其开始应用于会计实务就从来没有中断过,诸如公允价值如何可靠计量、在报表中反映尚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有悖谨慎性原则、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权衡等争议,在公允价值日益得到广泛应用这一现实面前,逐渐变成毫无新意而又苍白无力的话题。

而在此次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最具杀伤力的批评也就是所谓的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被国内外文献广泛的提及。

但是,什么是顺周期性;公允价值会计强化了金融体系顺周期的机制是如何产生的;在解决或减轻顺周期性问题上金融监管当局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间应承担何种责任等问题却很少得到深入研究。

本文基于金融危机的背景,对上述研究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何谓顺周期性顺周期性是指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正向反馈机制)。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会扩大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并造成或加剧金融部门的不稳定性。

(罗平,2009)关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有三点值得说明:首先,顺周期性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内生特点。

在经济上升时期,由于抵押资产升值,市场前景看好,银行增大信贷供给,刺激经济进一步扩张。

然而,这一时期发放的许多贷款很可能转化成经济衰退时期的不良贷款。

当经济出现衰退时,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抵押物价值下降以及贷款风险得以暴露,银行发放贷款时更加审慎,提高贷款条件、担保要求、信贷审查要求,银行贷款增长速度放缓,贷款规模减少。

信贷的急剧减少对经济冲击很大,导致经济进一步衰退。

(罗平,2009)其次,金融监管会加深顺周期性。

目前国际银行监管领域,主要的监管制度是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资本协议,即1988年和2004年出台的巴塞尔老资本协议(Base l I)和新资本协议(Base l II)。

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及其补救方法

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及其补救方法

了三个方 面的监管政 策 : 一是 资本监管 , 二是准 备金 , 三是 杠杆率 及计值标 准
.国 份 曰 闷 日 困 日 .四 日 四} 13


中, 要 把握好 自由裁量权 和按 规则办事 之 间的关 系 原 则上讲 , 最好是按 规则 办事 建 立 了相 应 规则后 , 规则 无需不 断地 调整 , 由此则会 发挥 事 前 主动 出击 的效果 第 三 个 方案 是建 立 银 行 制 度 根据这一制 度 的 要求 , 银行 可选 择 事 先 承诺 保 持 一 定 规 模 的资 本充 足 率水 平 , 并 在 必 要 时筹 集 更 多 的资 本 金 ; 银 行 还 可 购买 保 险 , 在 出 现 资本 缺 口时 由保 险机 构 提供 资本 资 本 保 险提 供 方 可 能 是 但是提供单一险种 养 老 基金 和 主权 财 富基 金
的资本 金 , 从 而反 映潜 在风 险水平 并限制 监管制
核 销 了 坏 帐 , 银 行 贷款 增 长速 度 放 缓 , 贷 款规
致经侨进一步衰退, 经济复苏举步维艰
金 融稳定论 坛的报告认 为 , Fra bibliotek解顺 周期性对
经济 的 负 面影 响 , 重点 是 要 从监 管 政 策 角度 出
发 , 克服激 励机制存 在 的问题 , 从而减少 金融体 系 可能 出现 的紧 张情 况 , 但是彻 底消除经 济周期
来 , 我 国监 管部 门也表示 , 现行资本 监管制度 的 度提出了应对顺周期性可能采取 的一些补救措施

顺周期性的概念
依 据 巴塞尔 委 员会公 布 的资 本协 议 , 即 19 88 年 根 据上 述 金 融 稳定 论 坛 的报 告 , 顺 周 期性 是指 金 融 部 门与 实 体 经济 之 间 动 态 的相 互 作 用 (正 向 反馈 机 制 ) 门 的不稳定 性 从 金融 理 论 上 讲 , 金 融 系统 本 身 就 具 有 内 在 的顺 周期 性 在 经济 上 升 时期 , 由于 抵 押 资 然 而 , 这 一 时 期 发放 的 产 升值 , 市 场 前 景 看 好 , 银 行 增 大 信 贷 供 给 , 刺 激 经 济进 一 步 扩 张 许 多贷 款很 可能 转化 成经 济衰 退期 的不 良贷款 ; 当经济 出现 衰退 时 , 由于借款 人财 务状 况 恶化 , 抵 押 物 价值 下 降 以 及贷 款 风 险得 以暴 露 , 银 行 在 发 放 贷 款时 更 加 审慎 , 提 高 了贷 款 条 件 保 要求 模减少 担 信 贷 审查 的要求 , 提 取更 多 的准 备金 , 信 贷 的 急剧 减 少 对 经济 冲击很 大 , 导 这 种相 互 依存 的关 系 会 扩 大 经济 周 期性 的波 动 程度 , 并 造成 或 加 剧 金 融部 和 2004 年 出 台的 巴塞尔 老 资本 协议 和新 资本 协 议 资本协 议原则 上仅 适用 于发达 国家 的国际化 大 银行 , 但 实 际上 19 88 年 的 老协 议 已经被 1 0 0 多个 国家 以不 同 的形式 所采用 , 事实 上成为 了资 本监管 的 国际标准 老协议要 求银行 的资本 与风 在经济衰退时 , 险 加权 资产 之 比不 得 低 于 8%

金融监管效力与商业银行杠杆顺周期性--基于我国210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金融监管效力与商业银行杠杆顺周期性--基于我国210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金融监管效力与商业银行杠杆顺周期性--基于我国210家商
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陈荪
【期刊名称】《台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4)1
【摘要】《巴塞尔协议Ⅲ》将杠杆纳入主要监管指标以后,我国引入杠杆监管体系,并于2018年升级推出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金融去杠杆,打破刚性兑付,对资管产品进行统一监管。

为掌握金融创新的内在规律,厘清监管内容,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效力,需从资产价格的角度检验商业银行杠杆顺周期性,并考察杠杆率监管对其影响,实证金融法规的逆周期调节成效。

研究结论表明:金融资产价格和商业银行杠杆的变动呈显著正相关,即商业银行杠杆具有顺周期性;在监管杠杆率阈值制约下,商业银行杠杆的顺周期性显著下降,即着力于杠杆波动的金融监管法规对商业银行杠杆的顺周期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逆周期调节效果显著。

【总页数】8页(P42-49)
【作者】陈荪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
【相关文献】
1.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研究--基于16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商业银行杠杆顺周期与金融稳定r——基于我国2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3.批发融资会增强商业银行的杠杆顺周期性吗?——基于140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4.商业银行杠杆顺周期与金融稳定——基于我国2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5.杠杆率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
——基于A股市场21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商业银行中顺周期性现象及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中顺周期性现象及对我国的启示

性;相反 ,在经济萧条时期,银行本身公允价值部分迅速下跌, 为了改善财务状况 ,银行 不得不 出售一部分公允价值计量资产, 然而这种行为则会导致市场上资产价格 的进一步下跌 , 形成恶性 循环 。因此,在这个角度上,公允价值 计量也带来的顺周期性。
( 三 )金 融加 速 器 理 论与 顺 周 期 性 金融加速器 是指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 的放大作用 , 银行金融 加速器理论引发顺周期性主要是从企业 融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 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 ,企业融资主要有内源融资、债券融资和股 权融资三种方式,其 中后两种方式是外源 融资 ,其融资成本是依 次上升的。在经济繁荣时期 ,企业本身的财务报表状况改善,对 银行 方面释放的信 号是本身 内源融资的可能性增加,因此 ,此时 无论是本身进行内源融资还是贷款 , 其融资成本均会下降。 相反, 在经济萧条 时期, 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 此 时不得不依靠外源融资, 而 银 行 方面 则 会 在 判 断企 业 财 务报 表 的 基础 上 ,为 了 防 范风 险 , 会增加企业 的融资成 本,使得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从而最终使得 整个经济更加萧条 。
新经济
2 0 1 5年 5月 ( 中)
商业银行 中顺周期性现象及对我 国的启示
商 旭
摘 要:顺周期性现 象广泛存在于现 代商业银行制度 中,其 自第二版巴塞 尔协议颁布 以来开始受到关注,并在 2 0 0 8年世 界金融 危机爆发后得到 了 较 为广泛的关注,其被认为是促进 国际金 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和蔓延 的重要原 因。本文通 过探讨顺周期性 的定义 、 表 现和成 因,尝试提 出解决顺周期性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顺周期性 启示 顺 周期性现象广泛 的存在和表现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 中, 特 别是在经济 危机 和金融危机爆发的时 间,会受到广泛 的关注 。 2 0 0 7年始 于美 国的次贷危机最终转化为全球性 的金融海 啸, 商业 银行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其 中,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现象 被认为是促使此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的重要原因。 顺周期性现象的定义 顺 周期性 ,又称为亲周期性 ( p r o c y c a l i t y ) ,目前 尚未有一 个统一官方标准 。 所谓顺周期就是指新 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在经 济紧缩时期,多配置资本 防范风险,而在经济繁荣景气 的时候, 配 置较 少 的资本 ,获取利 润 ,使得 经济周 期 的加剧波 动现 象 ( A 1 l e n a n d S a u n d e r s 2 0 0 3 ) 。上述定义是 目前为止 比较有代表 性 的说法 。从本质上讲,商业银行顺周期性体现 了金融通 过和实 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实体经济的放大效应 。在经济上行时 期 ,商业银行的通过信贷等措施,进一步促进 实体经济的繁荣; 在经济下行甚至经济危机 出现之时,商业银行 的资本紧缩 ,信贷 收紧,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加剧 ,甚至造成经济因 截至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顺周期性现象的研究成果较 多, 且 很多学者从不 同的角度 ,通过各 自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方

保险业顺周期性与逆周期监管:理论、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

保险业顺周期性与逆周期监管:理论、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
金 融机 构 和金融 体 系 内在 的顺 周期 性 ,是近 年来 金 融失 衡 、金融 脆 弱性 加强 ,并 最 终导 致全 球 金融 危机 发 生 的 重要 原 因。 因此 宏观 审慎 监 管框 架 的一 个重 要组 成 部分
的金融 会计准则 委员会 ( A B) F S 建议 , 建立动态拨备 制度 , 改变 “ 已发 生损失 ” 的确认 方法 ,允许使 用 “ 预 Nhomakorabea损 失”
标 准 ,提早 确认 损 失 ,降低 危 机 当期 压力 。第 三 ,在薪
就是 采取 适 当逆 周期 监 管政 策 ,建立 适 当逆 周期 监 管机 制 ( 文泓 ,2 0 。与银行业 相 同 ,保 险领域 也存在 着 李 0 9) 顺 周 期性 ,需要 保 险 监管 机构 采 取逆 周期 监 管措 施 ,缓 解 顺 周 期性 ,降低 危 机 成本 。 在 2 1 0 0年 4月 1 3日 “ 北
金 融 视 角 Mo enA cut g dr co ni n
保 险业顺 周期性与逆周期监管 : 理论 \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

刘 超 刘志威
( 山东经 济学 院财 政金 融学 院 ,济 南 20 1 50 4)
【 摘要 】 本文首先分析 了金融系统顺周期性和保险业逆周期监管理论,着重分析 了保险业顺周期性的形成
选 择逆 周 期监 管工 具 要 与 中国监 管现 状 相适 应 ,提 出逆 周 期 监 管制 度 安 排 可 从 四个 方 面 人 手 :加 强资 本 监 管 ,
提高资本质量 ;加强风险监控 ,强化压力测试 ;控制信
贷杠杆 , 防止金 融风 险 加 强机制建 设 , 高监管透 明度。 提 二 、保 险业顺 周期发展 态势 形成机制 分析

金融系统外部顺周期性方法研究

金融系统外部顺周期性方法研究

金融系统外部顺周期性方法研究在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代表的资本监管下,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强化了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进而通过投资波动影响整个经济的波动并相应加剧顺周期效应。

对于金融系统顺周期性因素的探讨,本文根据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周期性研究的方法构建思想,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财政金融系统外部顺周期性的方法。

为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做出一定的有益参考。

一、引言根据相关的金融监管实践历程,从Basel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启动新资本协议的制定工作开始,对资本监管会产生顺周期性争论就没有停止。

Henrik Andersen(2009)从时点评级体系和跨周期评级体系角度分析了新资本协议的顺周期性。

“次贷危机”突出了资本监管存在一些重要缺陷。

Basel委员会将资本监管分为银行账户与交易账户两部分,按照BaselⅡ规定,该银行账户需要进行资本计提,而交易账户则未做出资本监管要求。

银行为进行交易或规避交易账户风险而持有的、能自由交易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应当归入交易账户,其他业务则归入银行账户,比如存贷款业务。

在信用风险评估方面,2004年的BaselⅡ允许银行采用标准法或内部评级法进行计算,标准法是指根据相关评级机构制定的信用评级作出风险权重的决策,内部评级法是指根据银行内部统计和计算的违约率、期限、违约损失率等参数计算对资本的监管的具体要求,这一做法提高了对资本监管的敏感度,BaselⅡ顺周期性主要采用内部评级法。

因而该方法对银行体系顺周期效应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外部评级的顺周期性。

二、对资本的监管的顺周期性分析1.标准法的顺周期性国际上BaselⅡ采用的风险权重自主计量方法,是资本监管顺周期效应产生的主要根源,加剧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效应。

而信用风险标准法评估中的风险权重确定依赖于外部评级机构,根据惠誉国际、穆迪等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所采用的跨周期评级方法,在短期内一般不对评级标的物进行频繁的评级调整,却使得外部评级产生了一定的黏性,时效性较弱,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与逆周期监管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与逆周期监管

Financial System Procyclicality and Counter- Cyclical
Supervision
作者: 杜朝运[1,2] 毕柳[1]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金融系,福建厦门361005 [2]泉州经贸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出版物刊名: 金融教育研究
页码: 23-2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金融体系 顺周期性 逆周期监管
摘要:金融体系存在顺周期性。

内在的顺周期性源于金融风险计量的局限和激励机制的扭曲,外在的顺周期性主要由资本监管要求、外部评级机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以及公允价
值会计准则带来。

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应在金融制度和规则安排中植入
一些逆周期因素,以平抑整个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最终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关于合理解决资本监管中顺周期问题的思考

关于合理解决资本监管中顺周期问题的思考

关于合理解决资本监管中顺周期问题的思考
徐晶晶
【期刊名称】《现代营销》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监管的顺周期问题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人们认为,巴塞尔资本协议中的监管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对金融危机的形成和扩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已经开始着手研究银行监管改革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资本监管顺周期性额概念以及主要内容做了介绍,同时对如何合理解决该问题做了相应思考。

【总页数】2页(P100-101)
【作者】徐晶晶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合理情绪疗法解决“90后”大学生人际冲突问题的应用和思考 [J], 胡燕
2.正确理解概念本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由一道五年级检测试题引发的思考 [J], 刘东坡
3.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问题的应用和思考 [J], 叶兰;李国柱;刘瑾
4.解决金融系统顺周期问题:基本框架初探 [J], 丁丽平
5.把握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大写蓝图谱华章强化领导者影响力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农水结合是灌区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浅谈监理日记的规范化管理渭南市水资源费征收应解决的几个问题浅谈陕西无公害水产养殖现状
及发展建议合理利用渔业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分析扶风县水利发展现状及对策汉阴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加强县城饮用水源保护的思考以水养水自我发展一汉阴县南窑村人饮工程管理侧记把握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准则、金融监管与顺周期性矫正一、综述顺周期性(procyclicality)是指经济周期中金融变量围绕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将其定义为一种相互强化的正反馈机制,在该机制下,金融系统会放大宏观经济的波动程度,反过来又加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

金融危机显示出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巨大破坏力,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设想,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如何缓解顺周期性问题。

自1988年巴塞尔协议出台后,资本监管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由于资本的计算通常是在银行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少量的调整而得,银行监管的成效不可避免地受到会计准则的影响。

事实上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当前银行监管过度利用会计信息的模式下,会计准则通过资本充足率这一传导机制极大地强化了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

总结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必须转变金融监管的理念和方式,而如何协调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定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重要议题。

国外理论界围绕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会计准则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的顺周期性及其矫正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Enria(2004)[1]研究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下交易类资产和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被计入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因而放大了收益和资本的波动性,导致金融体系顺周期效应加剧。

Borio等人(2001)[2]认为,银行在经济繁荣时期若能计提较多的拨备或者提高资本比例,将起到“内置稳定器”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增强金融稳定性。

Barth(2004)[3]主张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他指出,在会计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属性后会产生固有不稳定性、估计误差不稳定性和混合计量不稳定性,从而加剧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其中,固有不稳定性属于真实的经济波动,应在会计计量中予以客观反映;而估计误差不稳定性和混合计量不稳定性属于虚假的人为波动,应当通过完善估值应用指南或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予以降低。

Bikker等人(2005)[4]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拨备在GDP增长速度较快时显著降低,而在GDP 增长速度较慢时显著增加。

Plantin等人(2008)[5]认为,历史成本忽视了价格信号因而无法很好地反映信息,盯市会计运用现行交易价格,尽管能够克服前者的上述缺陷,但在挖掘市场价格的信息含量时引入了与基本面无关的干扰因素,放大了资产价格和利润水平的波动。

Matherat(2008)[6]指出,公允价值会计会导致宏观经济的顺周期波动,并呼吁各国积极应对,协调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定的差异。

Wallison(2008)[7]认为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资产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会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国内学者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及生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此外,作为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矫正的一大热点问题,不少学者对如何协调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刘灿辉等人(2012)[8]运用最小二乘法对6家中国上市银行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缓冲资本具有顺周期特征。

吉余峰等人(2013)[9]在论述商业银行顺周期性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16家全国性及地区性上市银行2000―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而股份制银行资本缓冲则具有顺周期性。

唐梅等人(2011)[10]以沪深两市31家上市金融企业2007―2009年季度财务报表数据为研究样本,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上证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证明在我国上市金融企业中运用公允价值会计会产生顺周期效应。

鹿波等人(2009)[11]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以及自身贷款增长率较高时期都会减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刘玉廷(2010)[12]指出,金融保险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定的分离是大势所趋,体现了会计准则制定的独立性,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套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黄世忠(2009)[13]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性的传导机制,认为FASB和IASB于2009年提出的从会计层面应对顺周期效应的策略只是权宜之计,且具有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只有从监管层面应对顺周期效应,从制度上建立起有利于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

郑伟(2010)[14]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09年11月发布的《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预期损失模型的采用体现了会计准则对来自金融监管部门压力的妥协,意味着会计独立性遭到破坏,我国对此应当秉持充分谨慎的态度。

刘星等人(2011)[15]在通过计算实例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其优缺点,认为预期损失模型在我国银行业的实施只是时间问题。

姚明德(2012)[16]从模型计量的对象、内涵和方法层面上分别论证了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与巴塞尔协议计量预期损失的模型的异同,为协调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提供了借鉴。

二、资本监管下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强化机制1988年推出的巴塞尔资本协议被各国普遍采用,确立了资本监管在现代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在金融危机前,监管部门主要通过资本充足率监控商业银行的行为,且通常是在银行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作少量调整来作为确定资本的基础。

正是由于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过度依赖,使原本旨在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准则得以通过资本充足率这一传导机制影响到监管的成效,大大强化了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

在金融危机前的资本监管制度下,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强化作用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和针对交易账户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价原则。

(一)资本监管下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的顺周期性金融危机前,各国会计准则普遍要求商业银行采用“已发生损失模型”来确定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

所谓已发生损失模型,采用的是基于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发生观”,要求会计主体在确定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数量时,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换言之,银行只能对已发生损失事件等客观确切的证据表明未来可能发生并能有效估计的损失确认减值,而不能将未发生事项作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依据。

这一规则有效地限制了银行管理层通过非公开透明的方式操纵利润,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充分体现了会计准则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目的,但被用于监管目的时,则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

从监管的角度看,银行经营应充分遵循审慎原则,以维持金融与经济稳定。

当经济处于上行阶段时,贷款的信用风险渐渐累积,银行应当预见到即将发生的信用损失,计提较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一来为经济衰退时集中出现的贷款违约损失作准备,二来银行得出的净利润减少,导致可被计入资本的数量下降,银行为维持监管要求的最低资本充足率水平不得不限制信贷投放,从而避免风险过度累积。

当经济处于下行时期,信用风险集中具体显现出来,由于此前计提了较为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银行不必大量确认减值损失,净利润下滑幅度小,银行放贷能力受到的制约减少,从而避免信贷过度紧缩导致经济一再下滑。

然而会计准则在规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规则时并不考虑监管目的,而是只关注当前时点所显现出的信用风险状况,因此表现出相反的作用。

经济繁荣时由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贷款违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银行按照会计准则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不能反映已逐渐积累的信用风险,因而低于银行监管所需水平,信贷的过度扩张对经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济衰退时这一作用更为明显,大量确认的减值损失限制了银行的放贷能力,导致经济继续下滑,贷款违约情况进一步恶化,银行不得不继续确认减值损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一机制使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被大大强化。

(二)资本监管下公允价值计价的顺周期性公允价值计价主要针对银行的交易账户,规定银行对交易账户的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若能够获取市价资料应当尽可能地运用盯市原则,若无法获取市价资料应当采用模型估算其公允价值。

由于交易账户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是银行为实现短期获利或维持流动性而持有,市价的变化与之密切相关,因此公允价值计价原则从理论上而言是合乎逻辑的,有利于反映银行的真实经营状况。

但在实践中,由于金融资产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影响可能发生较大波动,采用盯市原则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往往与资产实际价值发生偏离,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在资本监管过度依赖会计信息的情况下,强化了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

当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金融资产价格往往会出现非理性上涨,严重时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

盯市会计原则下,银行对交易账户中的金融资产大幅增加账面价值,同时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分别在利润表中确认收益和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估值利得。

虽然资本监管将后者从资本计算中剔除出去,但监管资本要求仍然相对容易满足,使银行得以继续扩张信贷,推动经济继续上涨,金融资产市场价格进一步偏离真实价值,引起下一轮信贷扩张。

经济不景气时期,资产泡沫破裂,恐慌抛售使金融资产价格出现非理性下跌,银行不得不大量确认账面损失。

与此同时,按监管制度的规定,银行资本基础被严重侵蚀,银行为将资本充足率水平维持在最低监管要求之上,不得不抛售金融资产和紧缩信贷,导致金融资产价格继续下跌,而盯市原则下,下跌的金融资产价格又成为新的公允价值确定基础。

此外由于监管部门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会将金融资产未实现估值损失直接从资本基础中扣除,使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在经济衰退时期的顺周期性更加明显。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曾试图要求修改会计准则,甚至要求暂停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这从侧面体现出公允价值计价原则对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强化作用。

三、只有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定分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顺周期性(一)现有方案尚不能消除顺周期性针对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以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的金融监管部门和以IASB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前者要求各国监管当局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框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银行是否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以及计提的数量;后者则建议在会计处理中,确认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时以预期损失模型(Expected loss model)代替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 model)。

然而上述方案在理论上都存在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顺周期性问题。

1.逆周期资本缓冲及其困境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要求巴塞尔委员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缓解顺周期性的政策工具,我国也同意了二十国集团的方案。

2009年11月,巴塞尔委员会成立宏观变量工作组,负责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研究,我国银监会也全程参与了该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