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
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cd90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8.png)
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对于科研成果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科研评价体系的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一、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义和特点评价指标体系是以一定目的和依据,对特定领域、特定对象的绩效、能力、质量等进行评估和判定的指标体系。
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以科研能力、科研水平等为主要指标,对高校的科研实力进行逐项详细评估。
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多元化:高校科研的类型繁多,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研究等,因此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分别评价。
2. 综合性: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科研项目的数量及总体水平,科研设备和科研队伍的状况,科研成果在学术界和工程领域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3. 动态性: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科研环境和新科技发展趋势。
二、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是建立在科研项目指标和科研人员指标基础上的,主要采用综合技术、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
1. 科研项目指标构建针对不同科研项目的类型和特点,科研项目指标需要进行分类和评估。
例如,针对基础科研项目,可以评估项目贡献度、原创性、学术价值、学术影响力等指标;针对应用性科研项目,则可评估项目的实际应用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指标。
2. 科研人员指标构建科研人员的指标也是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主要考核科研人员的科研经历、科研成果、科研贡献度、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等因素。
同时,科研人员指标需要针对不同级别的科研人员进行评估,包括年轻的博士后、中青年教师、资深教授等人群。
3. 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最后需要将科研项目指标和科研人员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在科研产出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实际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形成全面的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378f2e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3.png)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一个国家、企业或个人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工具。
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政策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对象。
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国家、企业或个人。
不同的评价对象在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
以国家为评价对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科技研发投入、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及结构、科技研发机构数量及质量、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等。
科技研发投入指标可以包括国家的科技研发经费支持力度、产学研合作投入、企事业单位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等。
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及结构指标可以包括科技研发人员的数量、科技研发人员的学历和专业分布等。
科技研发机构数量及质量指标可以包括国家级科研机构数量和质量、高校科研机构数量和质量、企事业单位的研发机构数量和质量等。
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指标可以包括专利申请数量、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率等。
科技创新环境指标可以包括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自由度等。
科技成果转化指标可以包括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转化效益等。
以个人为评价对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科技研发能力、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等。
科技研发能力指标可以包括个人科技研发的实际贡献、个人科技研发的水平等。
科技创新成果指标可以包括个人的科技成果数量、科技创新的市场竞争力等。
科技创新环境指标可以包括个人从事科技创新的机会和条件等。
科技成果转化指标可以包括个人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转化效益等。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不同评价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指标进行衡量。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评价对象的时间、空间、成本等因素,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目标和需求。
关于加强科研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
![关于加强科研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cb8d7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8.png)
关于加强科研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11-27T09:10:39.24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8月第15期作者:陈小雪张德强[导读] 以加强科研体系建设为支撑,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新时代推动技术型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陈小雪张德强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 124000摘要:以加强科研体系建设为支撑,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新时代推动技术型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施有力有效的科技能力创新,关键在于找准症结,有效纠治短板弱项,实现变弱为强。
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习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注重把科技创新上升到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工程,突出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思路,注重明确科研体系建设的思路,构建科研体系建设的机制,形成科研体系建设的模式,逐步推动科技创新培训、科技创新模式走向正轨。
(一)大事大抓,站上高位谋划始终注重把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摆上高位,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党建发展重大意蕴,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发展的政治敏感性。
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坚持精算细算、有分有合、各有侧重的原则,采取“统筹项目安排、统合创新内容、统配资源力量、统抓培训活动”的方式,发挥科研体系建设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和统领作用,重点围绕研发任务、成本控制、人才培养等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整治方案,科学统筹力量资源,坚持把各项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捆在一起抓,拧成一线穿,做到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张大表管全程,一份计划统季月,一以贯之抓到底。
(二)统筹落实,打造有力支撑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坚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思路抓到底,按照“领导班子定方向、各部门抓落实,干部职工唱主角、全体能参与”的建设思路,精心谋划体系建设方式,精确划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板块,精密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实训计划,精准定实责任分工,精细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特别是针对科技发明、技术创新奖励基金,明确申报并授权的专利,公司给予一次性奖金奖励,对技术创新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按一定比例提取奖励,有力的发挥了激励作用。
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
![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daf703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c.png)
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建立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是非常关键的。
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更好地了解科技创新的状况,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则是评价科技创新成果和效果的重要工具,可以评估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从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科技创新评价机制科技创新评价机制是指为科技创新提供评价和监测的体系和机制。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价主体:评价科技创新的机构和组织,包括政府科技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
这些评价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果。
2. 评价内容:评价科技创新的各个方面,包括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科技成果等。
评价内容应该具体、明确,能够全面反映科技创新的状况和成果。
3. 评价方法:评价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可以通过数据和统计分析来评价科技创新,如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发表的论文数量、申请的专利数量等;定性指标可以通过专家评审和综合评估来评价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
4. 评价结果:评价科技创新的结果和意义,包括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及可能的改进和促进措施。
评价结果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能够为科技创新的决策和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科技创新指标体系是评价科技创新成果和效果的指标体系。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反映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情况,包括科研经费占GDP比重、企业研发投入占利润比重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
2. 科技创新产出指标:反映科技创新的产出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数量、申请的专利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
3. 科技创新影响指标:反映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包括科技创新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科技创新对就业的拉动效应等。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1a973704f12d2af90242e671.png)
能力 ,主要包括科 技创新 投入 和科 技创新 产 出能力 ” 。孙 孝
科 从高校与企业 、科研机构 和政府 以及整个社会关 系的角 度来 定义。鄢 晓彬 “ 等从高校 的社会职能来定义 ,他从高 校改造社会 职能与科研成果 产业化 的角度 ,将高校科 技创新 能力 界定 为 “ 高校 内外部创 新能力要素 在不 同条件下 相互产 生作 用 ,对科学研究 中的创 新资源进行 创造性集 成 ,产 出科 研成 果的能力 ” 。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高校 的科 技创新 能力 应是 高校 在 科技创新 活动 中所表现 出来 的一种综合 能力 ,是指高校有 效 利用 和优 化 配置 各种 科技 创 新资 源 ( 括人 才 、机 构、设 包 备、场地 、经费等有形资源 和创新文化 、政 策机制 、组织 管 理等无形资源 ) ,通过知识创 新 、技术创新 、成 果转化创新 、 管理创新 等 各种 科技 创新 活 动 ,产 出高 水平 科技 创新 成果 ( 包括论文 、著作 、专利 、奖 励等 直接 成果 以及 创新人 才 和 成果转化所产生 的经济 、社 会效 益等 间接成 果 ) ,并 形成具 有竞争优势的科技领域 与创新特色 的能力 。
结合 目前我 国高校 的实 际情况 ,提 出 了一套高 校科技 建设提供 理论依 据和决策参考 。
1 高 校科技 创新 能力 的概念探 讨
如何理解高校科技创新 能力是开展 综合评 价研 究所要解 决 的首要 问题 。 目前 ,国内许多学者 对该概念 的理解均有 J 所 不同。梅轶群等 从科技 创新资 源的角度 ,将 高校科技创 新 能力看作是 “ 由多种要 素构成 的有 机整体 ,他们 认为高校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是 指 高 校 创 造 新 知 识 和 新 技 术 ,将 新 知 识 和 新 技术转化为新产品 、新工 艺和新服务 ,推动 区域科 技 、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 闫海 燕 从 高校科技 创新 活动 的 内容 。 和 目的来理解 ,认 为 “ 校科 技 创 新 能力 包 括人 才创 新 能 高 力 、知识创新 能力和 技术创新 能力 ” 。敖 慧 和刘小 明 则 从高校科技创新过程 来理解 ,但具体 描述稍有差 异 ,敖 慧认
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fad68f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0.png)
72021年02月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建议张 羽1 王雪梅2 李 欣1(1.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1242.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人才交流中心,北京,100035)摘要 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内涵和特征研究基础上,将创新型科技人才划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与技术开发类、创新创业类,利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构建了以素质特征、能力特征和绩效特征为一级指标,基本素质、知识结构、人格特质、经验资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创新成果、社会认可、实际效益为二级指标的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人才分类评价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人才评价中图分类号 F204修改稿收到日期:2021-2-2通讯作者:王雪梅1 引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背景下,科技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而科技竞争的本质是科技人才的竞争。
作为科技人才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激励方式,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人才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1]。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人才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2]。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1]。
因此,如何对科技人才进行分类评价、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我国科技人才相关研究和现有科技人才评价相关政策出发,明晰创新型科技人才内涵和分类,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以期为推动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构建、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597086c27d3240c8447efe9.png)
较, 因此所选取的指标应反映评价对象的共性特征 , 即要从不 同类型高校和不同科技创新活动中抽象和提炼出能反映其共 性特征的代表性指标 , 并且这些指标都能通过某种方式获得
个学校发展 目标以及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二 , 可让高校
更清楚地了解 自己在同类高校中所处的位置 , 对比其他高校
找 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 以更好的发挥优势 , 弥补不足 , 促进 发展。 第三, 可为检查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 、 给予科研人员荣誉和提高其福利待遇提供依据 , 进一步激励
第2 卷 第 6 2 期
20年l月 09 1
长 春 理 工 大学 学 报 ( 会 科学 版 ) 社
Junlf hncu nvrt f cec n ehoo y Sc l c ne dt n) ora o C a gh nU i syo S i e dT cn l { o i i cs io ei n a g aS e E i
问题 。
一
首先, 要根据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规律 , 尽可能从相关 要素中选取那些最能体现高校科技创新本质 、 实力和潜力的
衡量 指标 , 各 指标 要具 有 相对 的 独立 性 , 一层 次 的指 标不 且 同
应具有明显 的包含关系。其次 , 要注意保持总量 ( 规模 ) 指标 与均量( 效益 ) 指标 、 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 、 静态指标与动 态指标等之 间的平衡性 , 即既要利用总量指标反映高校科技 创新的数量与规模特征 , 又要通均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来 体现高校科技创新的质量与效率的差异 ; 既要利用静态指标 反映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 、 现状和实力 , 又要利用动态指标体 现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潜 力、 趋势和前景 。 ( ) 三 导向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适应 当前 国际科技发展 的形势 与趋 势, 符合 国家科技发展 战略和科技政策 , 特别要贯彻科技部 、 教育部等五部委制定 的《 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规定》 和《 科学技术评价办法( 试行 )的精神 , 》 以引导各高校找准 自
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54ae5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4.png)
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高校创新能力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评价指标。
一、高校创新能力的定义与意义高校创新能力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在各个方面展现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它包括科研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的指标。
高校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和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经济转化,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综合竞争力。
二、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 科学研究水平科学研究水平是评价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从科研项目数量、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考虑高校科研团队和研究平台的建设情况,以及科研经费的投入情况等。
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是衡量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
可以从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转化效益、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考虑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情况,以及转化环境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等。
3. 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从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毕业生能力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考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程度,例如开设创新创业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
4. 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环境对高校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可以从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完善程度、创新文化氛围的浓厚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考虑高校创新团队和科技企业的交流合作情况,以及创新创业的支持平台和孵化器的建设情况等。
三、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路径1.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通过专家讨论、综合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确定评价指标。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a149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d.png)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国家研究与发展的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是对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全面考量和客观评价。
本文将从评价指标体系概述、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标体系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评价指标体系概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俗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指标来客观、全面地评价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这一系列的指标体系中,准确的指标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还影响到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指标体系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首先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确定科技创新能力各个方面的指标。
这一过程需要仔细的思考和科学的设计,必须考虑到高校实际情况,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和设计。
一是科学研究能力,包括教师科研水平、科研项目数量和水平、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等方面。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高校科研水平和科研投入情况,是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是创新能力,包括高校创新的能力、能否创新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果等方面。
这些指标能够直观地体现高校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指导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
三是产学研合作能力,包括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数量与质量、产学研合作精神等方面。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四是人才培养能力,包括培养出口碑优良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数量和质量、本科生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等方面。
这些指标是评价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指标体系应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能够帮助高校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科技创新经验,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促进科技创新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促进了高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深度合作。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b8a24d7cf46527d3240ce05d.png)
高 校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是 一 项 复 杂 的系 统 工 程 ,对 其 内涵 的认 识 是 综 合 评 价 首 先 要 考 虑 的 问 题 。以往研 究 的相 关论 述主 要 体现 在三 个方 面 : 1 .从创 新 的资源 需 求和创 新 成 果的 角度 , 高 将 校 科技 创 新看作 是 多种 要素 构成 的有机 整体 。在整 个 创新 体 系 中,高 校主 动承 担着 知 识生 产 与传播 , 技 术创 新 与转化 以及人 才培 养 的功 能与 任 务 。按 照
生 变量 存在 并对 科研 过 程产 生影 响 ,科研 活动 作为 三 者 的载 体贯 穿于 高校 科技 创新 的整 个 的流程 。其
中 ,人 员 队伍 、条 件基 础反 映 了高校 科技 创 新所 拥 有 的人力 ,物 力 资源 条件 ,它是 高校 进行 科研 活 动
的基本 前提 。
图 1 高校科技创新机制运行过程
中图分类号:G5 6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7 —2 X(0 20 .0 30 6 43 7 2 1)20 2 .4
教育 与科技创新 以及经 济增长本来存在着 内
在 的逻 辑 性和 规律 性 ,它 们 之 间是互 相 依存 、互 为 动 力 的 。经 合组 织研 究表 明,发达 国家经 济增 长 的 2 %源 于教 育 。大 学在 履行 自身教 育 职 能的 同时 , 5 主 要是通 过 科学 研 究和科 技 服 务活动 ,促进 经 济 的 发展 。高 校科 技创 新 能力评 价 研究 对 于优 化高 校科 技 创新 资源 ,深 化科 研发 展 方 向 ,提 高科 技创 新水 平 均有 重要 意义 。借 鉴 以往 学者 的研 究 ,本 文 尝试 建 立一 套 高校科 技 创新 能力 评价 指标 体 系 ,以期对 相 关研 究有 所 助益 。
高校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cd74cb2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1.png)
高校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高校科学研究质量评价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估高校科研质量的优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评价指标的分类、构建原则和具体指标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一、评价指标的分类高校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指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价高校科研质量,可以将指标分为三个维度:研究成果维度、研究投入维度和研究条件维度。
研究成果维度评价指标包括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等。
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SCI/S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数量、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数量等来衡量。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是评价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从科研成果转化率、产业化合同数、技术转让收入等方面进行评价。
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是评价高校科研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可以从科研项目经费回报率、科研项目产出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
研究投入维度评价指标包括科研经费投入、科研设备购置和科研人员队伍建设等。
科研经费投入是评价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可以从科研经费总额、经费在各学科领域分配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科研设备购置是评价高校科研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从相应领域设备配置率、设备更新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科研人员队伍建设是衡量高校科研团队实力的重要指标,可以从科研人员数量、学历层次、科研人员与教职工比例等方面进行评价。
研究条件维度评价指标包括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创新环境和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科研平台建设是评价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从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科研中心数量、工程研究中心数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科研创新环境是评价高校科研氛围的重要指标,可以从科研项目申报通过率、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科研等方面进行评价。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dc004dd28ea81c758f57848.png)
Ab t a t h o a n v ri e l y av r ot n a t n h -e h i n v t n a t i e .T erh ・ c n o ai ec p b l sr c :T e lc l i est sp a e y i u i mp r t r it e o ai c i t s h i it h i n v t a a i a p i n o vi e v — i e r n u n e y te f n s a d ma p we v s n ,i tn i l n o ain e v r n n ,b sc c n i o s n c — t sa e i f e c d b h u d n o ri e t i l n n me t na gb e i n v t n io me t a i o d t n ,a d e o o i n mi d s c a o d t n .W i eg i a c fs se ,s i n e p n e s n o a ie e s a d o ea i t t e e au — o ca o i c n i o s n l i t t ud n e o y t ms ce c ,o e n s ,i n v t n s p rb l y, h v a hh v n i l t n tr e f itc n o a ie c p i t s i cu e n v t e b ss n o aie i p t n u p t n n v tv rn f r i a g t - h i n v t a a l i l d si o a i a i ,i n v t n u d o t u ,a d i o aie ta so- o oh e v b ie n n v v a n main I s s maial d l g l e e t s e t h a t r tc y t r e lv lt g t. t . t y t t l a a ey rf c se s n a c a ce i i sb h e —e e es o e c yn r l i l r s r a Ke r s o a n v ri e ;s in e a d t c n l g n o a in ;E a u t n T g t y wo d :l c U ie t s ce c n e h o o y I n v t l si o v a o a e l i r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6fee51c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f.png)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使命。
构建和实施适合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体系,对于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计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首先需要明确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计。
评价指标应该具备客观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学术成果指标:考核高校在科研方面的表现和能力,包括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专利授权数量、科研项目数量及获奖情况等。
2.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指标:评估高校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能力,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的数量和金额、科技成果转让、股权合作和创办企业等。
3.创新人才培养指标:衡量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包括研究生培养质量、科研骨干和学科团队建设等。
4.科研环境和科技资源指标:评估高校的科研环境和科技资源配备情况,包括科研设施和实验室建设、科研人员配备及外援引进情况等。
5.国际合作与交流指标:考核高校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情况,包括国际科研项目合作、高水平学术交流和人才引进等。
以上指标只是一部分,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定位进行调整和补充,以形成全面、多维度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收集和处理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是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基础工作。
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将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交流等相关数据及时录入系统,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数据采集应当注重多元渠道和多维度方式,既可通过学术数据库和科研平台抓取数据,也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直接数据。
数据处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
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是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关键环节。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分析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0daf7ff46527d3240ce0e9.png)
Z HANG Xih n,MA W eh a I cu iu ,J ANG Xi g u nha
(cec S i e&T cnlg iio ,SuhC i nvri f eho g , unzo 6 0 G ago g n ehooyDv in ot hn U ie t o cnl y G aghu5 04 , undn ) s a sy T o 1
摘 要 : 高校 是 国 家科技 创 新 体 系重要 的 组 成部 分 ,如 何 评 价 高校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已 成 为 学 术 界 研 究 的 重要 课 题 。
在对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内涵和构成进行分析基础上 ,采用层 次分析 方法构建 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 力评价 体 系, 对各评价指标进行 了深入分析 ,为进 一步开展 高校科技 创新能力评价 打下 了基础 。 关键 词 : 高校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层 次分 析 法 ;评 价 体 系 中 图分 类 号 :G 1 31 文 献 标 识 码 :A
高校是 国家 科 技 创新 体 系 重 要 的组 成 部 分 ,是 重要 的技术创 新源 ,O C E D研究 表 明 ,其成 员 国经济 增长 的 2 %应 归功 于 教 育 。大 学对 社 会 的 作用 和贡 5 献 除培养 人 才外 ,主要 通 过 科 学 研 究 、科 技 服 务 活 动而 实 现 。高 校 是 科 技 进 步 和 人 才 培 养 的 结 合 点 , 高校科 技创 新 能 力很 大 程 度 上 体 现 了一 个 国家 或 地 区 的科 技创新 能 力 。如 何 制 定 科 学 、系 统 、全 面 的 评价指 标体 系 ,是 高 校科 技 创 新 综 合 评 价 分 析 首 先 要解决 的问题 ,也 是 我们 把 握 高校 科 技 创 新 活 动 本 质 与规 律 ,系统 总 结 科 技 创 新 经 验 的 主 要 手 段 ,对 正确制定 科 技创 新政 策 、提 高 科 技 创 新 水 平 均 有 重 要 意义 。为此 ,本文 旨在 通 过 借 鉴 国 内相 关 研 究 成 果 的基 础上 ,结合作 者多 年 高校 科 技管 理 工作 实 践 , 尝 试提 出高 校科 技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以期 抛 砖 引 玉。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原则、指标与模型构建研究——以安徽省为中心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原则、指标与模型构建研究——以安徽省为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7c989d2f5901020207409c6c.png)
果缺 乏可 比性和 实际 指导 战 略 , 引 导 地 方 高 校 树 立 正 确 的 科 技 创 新
观, 更好 地服 务 区域 社 会经 济 发展 , 优 化 科 技 资 源 配
安徽 ” 的战略部署 , 全面 贯彻 《 安 徽省 中长 期 教育 改革 和 发展 规划纲 要 ( 2 0 1 0 — 2 0 2 0 ) 》 , 强 力 推 进 高 校 自主 创 新。截至 2 0 1 1年 , 安 徽省 普通 高校 科研 人 力资 源、 科 研 经 费投 入 力度 、 科研 项 目质量 、 科 研效 益 、 创 新平 台
方政府管理教 育、 办好教 育, 进 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 国民素质的决策依据 与基本判断尺 度。故有必要对
高校 科技 创 新 能 力 的 内涵 作 比较 完 整 的 阐释 ,据 此提 出指 标 设 计 原 则 并 对 安 徽 地 方 高 校 科 技 创新 能力 设 计
相 关分 层 评 价 指标 体 系 , 构 建 合 理 有 效 的 因子分 析 综 合 评价 模 型。
高校 的科 技创 新能 力如何 评价? 十 八 大 报 告 进 一 步 要求 要“ 完 善科 技创 新评价 标准 、 激励 机制 、 转 化 机 制” 。 目前 对 其 进 行 综 合 评 价 的 研 究 不 多 , 基 本 上 还 是 科 技 创新 调 查 报告 分 析 , 评 价 以定 性 为主 , 其 评 价 结
建设 、 学术 交流 、 产 学 研 合 作 和 服 务 三 大 战 略 服 务 区 ( 即合 芜 蚌 自主 创 新 综 合 试 验 区 、 皖 江 城 市 带 承 接 产 业 转移示范 区和 皖北地 区 )等方 面取 得较 好 的成效 。
2 0 1 0年 全 省 高 校 共 发 表 自然 科 学 学 术 论 文 2 2 4 2 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0634549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a.png)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非常必要。
本文将就如何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教育目标和使命,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资源,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成果,以及社会影响力。
这些指标将全面评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确保其全面有效地开展。
其次,教育目标和使命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评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否明确、贴合社会需求以及是否与高校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是其中一个关键指标。
此外,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关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如教学模式的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
这些指标将鼓励高校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也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创新创业实践的要求以及是否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是其中的关键指标。
此外,教学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适应能力、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以及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与公正性等方面。
师资队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支撑力量。
评价指标体系应关注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教学水平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指标体系还应考虑是否有足够的师资资源以及是否有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制。
这些指标将促进高校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同时,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资源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指标体系应关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数量和质量、资源配置情况以及与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合作关系。
评价还应关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这些指标将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和资源支持。
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研究
![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2bf4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b.png)
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研究【摘要】本文对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研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其影响因素。
首先分析研究背景和意义,引入科技创新在高职院校教师中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介绍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方式,结合案例分析展示评价指标的实际应用。
最后对因素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认识到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为高职院校提升教师科技创新水平提供了参考。
研究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以完善评价体系。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内涵、体系构建、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案例分析、因素影响分析、研究结果总结、未来展望、研究的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高职院校教师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在教学中传授最新的技术知识,还能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推动学科发展。
目前对于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对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是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对于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为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而在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中,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更是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提供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帮助这些院校更好地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通过评价指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系统研究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983d7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7.png)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系统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更是体制机制、文化土壤、人才培养等综合因素的创新。
因此,对于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系统是一种科学、客观、可操作的科技创新评价方法。
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量评估国家、地区、企业等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科技产出、科技政策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涵盖电力、交通、通信、水利、环境等方面。
包括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项目,比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际航空枢纽、大型水库、城市污水处理厂等。
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包括科技人才、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等。
评价指标体系应关注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比如科技人才的数量和结构、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等。
3、科技产出科技产出包括科技成果、科技产品、科技服务等。
科技成果包括科技创新的原始成果、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
科技产品包括智能手机、电视、计算机等产品。
科技服务包括专业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
4、科技政策科技政策包括科技资金、研发项目、政府支持等。
评价指标体系应关注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比如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研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等。
三、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国家、地区、企业等多个层面的科技创新评价。
下面,分别从不同层面进行阐述。
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cb73e3e009581b6bd9eb90.png)
十分重要 , 尤其是某个地 区的科技创新 , 环境是一个不 可或缺的
因素 , 应该把科技创新 的环境也纳入到整个科技 创新系统 中来 。 在此 基础上 , 者将科技 创新能力 分为三 大类 : 笔 科技创新 效能 、
第4 期
收稿 日期 :0 1 1— 3 21-22
地 区科 技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研 究
李丽娟 , 谈 甄
(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 安徽合肥 ,3 6 1 200 )
摘
要: 通过对相关专 家、 学者的 问卷调查 , 用层 次分析法对地 区的科技 创新能力评 利
价体 系进行权 重赋值 , 力求较为准确地定量反 映地 区科技创 新能力。通过 对各变量 系 数 的分析 , 总体上 了解能够代表地 区科技 创新 能力的变量 , 而找 出代表某个地 区 从 从
2 地 区科 技创 新能 力评 价指标 模 型的建 立
本文 运用 A HP原 理 进 行 指 标 系 统 分 析 。层 次 分 析 法 ( nl i H e rh rcs, H ) A ayc i ac y oesA P 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t r P 的多 目标属性决 策分 析方法 , 它是美 国运筹学家 、 匹兹堡大学 萨 第 ( .. ay教授于 2 世 纪 7 TLS t) a 0 O年代提 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 8 O年代初引进我 国。 应用这种方法 , 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 为若干层次和若干 因素 ,通过在 因素之 间的数学模型进行运算 和 比较 , 得出不同方案间的权重 , 从而 为选择最 佳的决策提供依
目前 ,各个 国家和地 区已充分认识 到科 技创新活 动对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4期2011年7月技术与创新管理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Vol.32No.4Jul.2011【创新论坛】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李文辉,林卓玲(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510631)摘要:地方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科技创新能力受资金和人力投入、创新软环境、基础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等的影响。
在系统性、科学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指导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包括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以三级指标系统、全面地反映各个层面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12(2011)04-0325-03Evaluation Target of Hi-tech InnovationCapacity of Local UniversitiesLI Wen-hui,LIN Zhuo-ling(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Abstract:The local universiti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hi-tech innovation activities.Their hi-tech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funds and manpower investment,intangible innovation environment,basic conditions,and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With the guidance of systems,science,openness,innovativeness and operability,the evalua-tion target of hi-tech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includes innovative basis,innovative input and output,and innovative transfor-mation.It systematically and largely reflect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by three-level targets.Key words:local Univers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Evaluation Target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并且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方高校也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评价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关注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定义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1]。
科技创新是高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服务和贡献的主要职能之一;科技创新是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学术实力的根本措施;科技创新是培养、锻炼学科队伍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增强学校经济实力的主要途径;是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核心任务[2]。
而技术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桥梁,是促进科技与经济良性互动,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高复杂性等“四高”特点[3]。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是高校内外部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和集成。
王章豹、徐极巍*收稿日期:2011-01-19基金项目: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9jg50)作者简介:李文辉(1980-),男,广东惠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管理研究工作.(2005)等曾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定义。
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可以定义为:以高校中从事科学技术研发的相关人员为主体,依靠自身的科技创新优势,利用和整合企业、政府、金融、中介组织等相关机构或组织的资源与功能,准确识别和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积极应对科技和市场变化的需求,开创性地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形成具有创新特色的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
科技创新活动的“源头”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高技术研究成果。
而这些研究成果的获得有相当一部分源于高校。
因此,高校在技科创新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4]:为创新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为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为创新活动提供服务;高校本身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高校科技创新既作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而存在,同时又是一个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内部和外部创新资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创新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是高校创新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
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和判别高校科技创新的实力和活跃强度,为制定高校科技创新战略和对策提供依据。
2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2.1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分为四类:资金和人力投入;高校创新软环境;创新基础条件与设施;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
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
投入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没有资金和人力围绕课题和项目进行研究,就不可能产生大量的创新。
就目前来说,地方高校的投入主体应该是企业和社会,这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体现,政府投入也是重要来源,其反应政府对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视程度。
高校创新软环境包括校园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是指在一所高校内对科技创新活动和行为的价值体系。
学校内对科技创新的认识程度、对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接受程度、甚至学校对创新的支持等无不反映了高校的创新文化。
同时,而学校的内部运行机制,如组织结构、资源分配与治理方式等制度,对创新文化也有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学术、创业、创新环境和观念。
创新基础条件与设施为创新提供了基本场所条件。
不同高校在提供基础条件与设施的能力上存在着差异,主要包括信息及研究基础的资源网络、科研基础设施以及组织方式等。
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程度,直接决定地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这种与外界发生的知识和资源的交换与合作,发生在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有利于开展各种产学研合作,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2.2应遵循的原则从内涵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客体系统。
丁福虎认为,过去对科技创新评价的认识存在着6大问题,即评价主体政府化、条件指标过度化、绩效指标泡沫化、评价方法滞后化及加权处理主观化[5]。
因此,在构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6]。
其中,系统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是科技创新评价指标设计最基本要求。
2.2.1系统性原则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涉及研究积累、实验检测、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市场反馈等多个关系复杂的环节。
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要有系统的涵盖面,尽可能将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要素包含在内,以系统、全面地反映各个层面的基本特征和综合状况。
2.2.2科学性原则在指标要素的选取时,要科学体现高校科技创新本质、实力和潜力,在考量各指标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同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影响,避免存在重复关系,做到评价指标能科学反映出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本质和内在客观规律性。
2.2.3开放性原则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目的,在于通过横向和纵向的量化评估与比较,把握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状况及高校与区域发展互动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宏观管理和高校微观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因此,指标的选取应该要具有开放性原则,适用于多数学校间进行横向对比。
2.2.4创新性原则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区域创·623·技术与创新管理第32卷第4期李文辉等: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新体系的建设,进行适时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2.5可操作性原则指标设计时,应根据各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系统整合与集成,将评价指标分解为不同的层次与模块,形成一个具有清晰框架、可供实际操作的有机评价系统。
3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技创新的具体过程,参考国家教育部科技司编写的《2005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7]所建立的相关指标体系,结合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建立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基础(创新人力和创新条件)、创新投入(人员投入、经费投入和项目投入)、创新产出(知识产出、技术产出和人才产出)和创新转化(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见表1)。
表1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创新基础能力创新人力创新人力资源总体情况;创新领军人物情况创新条件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情况;学科建设情况;仪器设备情况;规划管理情况创新投入能力经费投入当年总经费投入情况;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情况项目投入科技项目项数和经费投入情况;科技项目人员投入情况知识产出出版著作情况;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情况创新产出能力技术产出专利授权情况;科技成果鉴定情况;科技成果奖励情况人才产出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情况;参与项目的研究生情况创新转化能力技术转让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出售情况技术服务企事业单位委托收入;产学研结合示范情况3.1创新基础能力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是高校科技创新最根本的动力来源,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基础要素。
创新领军人物主要选取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衡量指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作为参考。
“两院院士”是国家设立在科学技术、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高校中促进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的学术带头人。
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是高校科技创新最集中、最具优势的地方,工程中心和示范基地则是最直接的技术创新孵化器。
学科建设情况决定着高校科技创新的领域,在此选取硕士点所在二级学科作为参考指标。
科学规划管理确保高校科技创新的有序开展。
3.2创新投入能力科技经费投入指从各种渠道筹集到的计划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它是支撑和开展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