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文字学考试试题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训释本义。许慎之前的经学家为经典作注,都是随文而释,所注释的字(词)义,基本上是这个字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意义和灵活意义。许慎在《说文》中紧紧抓住字的本义,并且只讲本义(由于历史的局限,个别字的本义讲得不对),这无疑等于抓住了词义的核心问题,因为一切引申义、比喻义等都是以本义为出发点的,掌握了本义,就能够以简驭繁,可以推知引申意义,解决一系列有关词义的问题。
此外,许慎在训释本义时,常常增加描写和叙述的语言,使读者加深对本义的理解,扩大读者的知识面,丰富本义的内涵和外延。
3.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构造进行分析,如果是形声字,在分析字形时就指示了读音,如果是非形声字,则常常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方式指示读音。汉字是属于表义系统文字,是由最初的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这样通过字形分析来确定、证实字义完全符合汉民族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许慎深知“音义相依”、“义傅于音”的原则,所以在《说文》中非常重视音义关系,常常以声音线索来说明字义的由来,这为后世训诂学者提供了因声求义的原则。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2017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文字学【0209】A卷
大作业满分:100 分
以下题目中每小题20分,共100分。答题要求:没有科学性错误,观点明确,答题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字数每小题不少于500字。不抄袭。
五、答:第一,在原有的汉子形体上添加字符。1、加注声符,表意字是汉字发展早期阶段的主要结构方式,它们构成汉字发展的一个基础,为汉字的产生提供给本的构件。这些早期的表意字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在表音化的大趋势下,往往加注声符成为新字,用来区别字意。如甲骨文中的“鸡”初文是象形,是一种表意,后来加注声符,再往后发展,形符又被换成了“鸟”旁,成为了一般的形声字。再如牙齿的“齿”,象形初文是牙的象形符号,后来在初文的基础上加注声符“止”。“野”在金文中是从“林”从“土”的会意字。《说文》“野”中“予”是加注的声符。这种加注声符的形声字逐渐与初文发展成为异体字,但随着后起形声字的发展,并且日益成为主流,原来的表意字便逐渐废除了;2、加注形符,如“祭”,甲骨文中有示部的,也有无示部的,但以无示部的字占绝对优势,从《金文编》所反映的文字信息来看,到两周时期基本定形为从示之祭。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所列五期断代中的代表字也均不从示。徐氏对祭的解释是:“甲骨文祭不从示,示为后加之意符。甲骨文祭字以手持,即肉,或以数量不等之点象血点之形,会祭祀之意”。由此可见,字本身就有祭祀之意,加上示部主要是为了强化其表意功能。第第二,改换字符。1、改换形符,如喜悦本作“说”,《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为了区分说话的“说”字,后改换偏旁另造“悦”字,如《孟子〃梁惠王下》:“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按:《说文》无“悦”字;2、改换声符,此类例子不多,现转引裘锡圭《古文字概要》中的一例。“潦本作雨水,音为lǎo,引申而有雨水过多农作物受灾之义,音为lào。《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后来将潦之声旁改作劳,分化出“涝”字来表示这一引申义。假借分化除了在同源分化过程中会产生形声字,在区分因假借而产生的一字多词的现象中同样也会产生形声字。其具体方式也是以原字为声,并根据表意的需要在原字上加形符。3、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该换成音符,不同于重新加注音符,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表意字的部分构件进行改造而形成新的形声字。如甲骨文中捕兔的“网”,下面是一个兔的象形,整体是一个会意字,后来把“兔”换成“且”,变成“臵”,成为一个形声字。甲骨文中的“何”初文是象形字,表示一个人肩扛一样东西,后来“何”的“人”简化为一般的单人旁,身上所扛的符号改变为“可”,从而整个字形成为一个从“人”,“可”声的形声字。“羞”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会意字,表示进奉事物,从“又”从“羊”,后来“又”改为“丑”就成为从“羊”“丑”声的形声字。第三,形符和声符直接结合。添加和改换字符虽然增加了汉字的标词功能和区别功能,但它们都没有产生新词,仍旧没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加声符和形符分化汉字的启发,一种能产生新词的方法应运而生———直接组合形符和声符。其具体操作过程就是以所要造的概念的意义类属为形旁,再找一个合适的读音配上。这种方法可以不受原字的限制,从理论上说可以无限制的产生任何需要的新词。也正是这种新的造字法的出现标志着形声字的产生、形成,已经发展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利用形声的方法造字,是万能的,既可以救文字数量不足之穷,又可以济音读不明、意义不确之穷。而且,形声字又是能产的,可以根据社会、时代、语言的变化和需求合理而科学地产生新字。
二、答:周代金文,从总的情况看,它比商代甲骨文进一步稳定、规范、简化和符号化了;若与以后的小篆比,则结构仍未定型,部分字的笔画增减、偏旁部首的安排仍有某种随意性。特别是周初金文因承袭商代文字,还保留了比甲骨文更加原始、图画性更强的形态。金文字体结构疏密相间,比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笔道比甲骨文粗,字的体势较甲骨文雍容厚重。
三、答:形声字多;假借现象多;省变,讹变多,难以尽用六书分析;偏旁不固定;仍有合文;文字美术化。
四、答:1.建立部首是许慎的重大创造之一。汉字是凭借形体来表示意义的,因此,对汉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这是汉字学家的工作,这项工作,由许慎最先完成了。《说文》一共分540部,除了个别部首还可以合并与调整外,从总体上说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图。许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费苦心,把形体相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这等于把540部又分成若干大类,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义符,更正确地理解字义。
4.以六书分析汉字。在许慎之前,有仓颉依据六书造字的传说。现代文字学家认为,六书是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总结,而不是汉字产生之前的造字模式。在许慎之前,仅有六书的名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大量地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用于实践,逐一分析《说文》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这在汉字发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
每部所属的字的排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依据以类相从的原则。具体说来有三种情况:其一,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其二,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属于消极的排在后边;其三,专有名词排在前边,普通名词排在后边。
许慎创造的540部首和一部之中各个字的排列方法,都是从文字学角度出发的,这种排列方法更能体现部首与部首、字与字之间的意义联系,这与后世从检字法角度的分部和按笔画多少分类迥然不同。
一、简述甲骨文的字形特点。(20分)
二、简述西周金文的字形特点。(20分)
三、简述六国古文在形体上的特点。(20分)
四、简述《说文解字》。(20分)
五、简述形声字的形成。(20分)
一、答: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Baidu Nhomakorabea较细,方笔居多。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5、图画性强,以象形字体为主,有的字体甚至颇逼真,尤以与人或动物相关的名词。6、合文性字体不少,(那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字体组合成另一字体,以表达一个新涵意)合文性字为后来的部首偏旁的创造作了前驱性的实践与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