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_文档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
在幼儿园,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故事像一只神鸟,张开彩色的翅膀,载着孩子们飞向广阔、新鲜而神奇的天地。所以给孩子讲故事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可是,为什么有的老师讲的故事幼儿百听不厌,而有的老师讲的故事却让幼儿提不起兴趣哪?怎样才能讲出幼儿喜欢听的故事呢?
一、教师讲故事常见问题分析:
1.不加选材。比如小班应选择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的故事。如果你却讲了一些科普故事,孩子听不懂就没兴趣了。
2.照本宣科,照着书本念内容,声音平淡无奇,故事从头到尾一成不变,孩子的兴趣可想而知。
3.低头念故事,不看孩子的反应、无动作、无表情。
4..语速较快,无停顿、无提问、无对话,三五分钟一个故事。(故事欣赏)
二、讲故事的技巧
1.根据需要,灵活选材。
首先要注意选取那些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故事,其次还要注意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要根据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年龄大小、兴趣爱好、选择与之吻合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的故事来讲。
小班:
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多使用态势语,语速较慢,重点句适当重复。(《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鼠小弟》《我爸爸》《好饿的毛毛虫》《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中班:
中外经典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小蝌蚪找妈妈》等。(提问,设置悬念,让幼儿思考)
大班:
适当增加点科普故事,讲述时强调语言简洁,适当使用抽象词语。
2.对故事进行分析加工。
(1)确定故事的感情基调,当我们拿到故事书之后,第一步就是了解故事内容,这个故事要传达的是什么,带给孩子的是感动的、悲伤的、快乐的、搞笑的等等。我们总不能把快乐的事情
讲得很悲伤,把忧伤的事情特别开心的说出来对吧。
(2)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征,比如《猴吃西瓜》中猴王是个什么样的角色,老猴子、小猴子分别是什么样,我们在心里先有个大致的理解。
(3)名称加工。有些故事中人名、地名太多,孩子听起来容易搞乱,也记不住。在讲述时,可以把不必要的人名、地名去掉或变换一下,如讲到哥弟三人的时候,就用老大、老二、老三,这样一听就清楚。
(4)形象化加工。利用形象化加工,可以把一些平铺的叙述改编成人物的活动和对话。例如,故事里说:小花狗看到小青蛙,叫他一块儿出去,小青蛙不肯上岸,要到泥里去睡觉。不如改成:小花一看见小青蛙就喊:“小青蛙!小青蛙!”小青蛙把头从水里伸出来:“什么事呀?”“小青蛙,这么冷的天,别在水里游泳了,上来跟我一块儿玩去吧!”小青蛙一听,呱呱呱地笑起来:“小花狗,我不是游泳,我要到泥里睡觉,明年春天再见吧!”
3.塑造恰当的角色形象
好的故事会让幼儿沉浸在故事的情景当中,为角色的命运变化而牵肠挂肚。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而心情起伏。
讲故事时要对故事角色进行处理,塑造恰当的角色行形,以帮助幼儿了解角色的特点和个性。
(1)角色塑造
原则:把握和揣摩角色性格,如果是以动物为角色的要把动物拟人化。
如《两只笨狗熊》中的狐狸大婶、大熊、小熊。两头熊属于憨憨的、笨笨的熊宝宝,狐狸大婶则是狡猾的、诡计多端的。
(2)声音塑造
要求:清晰准确、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略带夸张、富有趣味性。
故事中的人物在年龄、性别、身份、性格方面各不相同:
小孩——高而细,吐字靠前,声音脆、语速较快
老人——底而粗,吐字靠后,语速较慢
刚强直爽——声音厚实,吐字饱满
善良柔弱——声音半实半虚,吐字较缓
特殊声音:
熊、大象——声音粗、重、沉闷,语速慢(这是谁呀)
大灰狼——恶狠狠的腔调(小兔快把门打开)
狐狸——尖细做作(乌鸦姐姐,听说你的歌唱的好听)
老巫婆——阴郁、沉闷的怪声(吃了我的果子会飞起来的)
根据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个性特征和环境变化,应选择恰当的语音、语速、语调、口气等角色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就是要求讲述人抓住人物的个性心理,尽可能符合生活真实,活灵活现地把人物形象展现在孩子面前,把幼儿带入多彩的童话世界。
4.营造生动准确、亲切形象、自然有趣的语言风格
(1)语言儿童化
(2)适当增加对话(老师和幼儿的对话)
讲故事时一种单项口语表达,讲述时适当加入一些双向口语交际要素,适时引导幼儿加入,让幼儿补充情节、设计结尾、评论故事,这样幼儿参与度高,能促使幼儿敞开心扉,发挥想象,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如讲《猴子捞月亮》时提问:
“那水中的月亮为什么捞不起来啊?水中的月亮是什么呀?”
对幼儿有了一定了解的故事可以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怎么了吗?下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幼儿回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评价幼儿的回答要慎重,既不要强迫幼儿遵循既定故事,也不能由幼儿天马行空、离题万里的发挥。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握尺度,像放风筝一样,把握手中的线)
(3)书面语转化为口语
一般而言,讲述故事有一个书面语到口语的转换过程。具体表现为:口语化,长句变短句,整句变散句,多使用“了”、“啊”、“吧”等语气词,少用关联词。如孙敬修爷爷会把“因为天下雨,所以带把伞”改为“啊,天哗哗的下雨了!怎么办呢?带把伞吧!”
(4)用丰富的态势语
讲故事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态势语(态势语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和身势等等),运用的表情、动作应和故事的内容相吻合。这种无声语言,可使故事更形象生动,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发她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5.利用背景音乐
为了增加故事的感染力,使故事更饱满、有味,在讲故事时可选一些轻音乐做背景。所选的背景音乐必须与所讲的故事基调相匹配。是舒缓的还是欢快的,是愉悦的还是忧伤的,都要看故事的内容而定。(试听几首音乐)
三、练习讲故事(两只笨狗熊)、(猴吃西瓜)
四、注意事项:
1.讲故事和演讲不一样,千万不要背故事,而要记情节。忘了一句不要紧,可以按情节顺下去。
2.故事是以讲为主,动作只是其附助作用。所以讲故事用态势语要有个度,不要像演戏一样,动作只需要略加配合即可。一般来说,讲者在台上的活动范围不出一平方米。既不要在台上忽东忽西的走,也不能在台上一动不动,要用到恰到好处。
3.万一台上说错了词,千万不要去再重复那个词。因为你错的别人并不一定知道,但你一重复,就是告诉听众你讲错了,这影响听众对你的艺术评价。
总之,要想绘声绘色地讲好每一个故事,并使之能吸引孩子,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学多练,熟练掌握故事的艺术处理方法的。只有这样,才能讲出孩子们喜欢听的故事,带给孩子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