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理论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军事理论的发展
概述
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战争,各个时代 的战争又有其特有的限制条件和范围。战争 形态和作战样式,总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 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相对应,并随着社会生产 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以新中 国的成立为分界点进行分析。
新中国成立前的军事理论发展
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 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 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 展而不断深化。
从汉到隋曾多次发生过从黄河流域向江南进军的大 规模战争,大都是步、骑兵和水军多路并进的多兵种大 集团的配合作战。其中,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晋灭吴 之战,东晋苻秦的淝水之战,以及隋灭陈之战最为著名。 在这些战争中,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结合,谋略与决 策,以及作战指挥艺术,都达到了相 当高的水平。
在这一时期,通过战争实践,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军 事家和将领,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兵 书《六韬》,针对频繁的战争,提出了爱惜民力、休养 生息的思想,并对作战指挥机构以及步兵、骑兵的协同 作战等作了论述。兵书《三略》,进一步阐述了“柔能 制刚,弱能制强”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并指出最 高统治者必须广揽人才,重视民众与士卒的作用。《李 卫公问对》一书,联系唐代初期的战争经验,对以往兵 书进行了探讨,对《孙子兵法》提出的虚实、奇正、攻 守等原则及其内在联系,作了比较辩证的论述。李筌的 《太白阴经》认为,战争的取胜决定于国家政治的优劣、 力量的强弱以及谋略的运用。
到了辽、宋、西夏和后来的宋与金、蒙古 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统治时期,互相长期处于 对立状态,战争频繁。这时期,随着生产发展和 战争的需要,出现了火器和复杂的装备器材,对 作战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宋王 朝,由于政治腐败,军权 由皇帝绝对控制,军队作 战能力低下,造成屡战失 利。
统治者为了教习文臣武将熟悉军事,命曾公亮等 编纂《武经总要》,总结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并颁布 《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 《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为《武经七 书》,官定为武学教材。这时,许洞的《虎钤经》和何 去非的《何博士备论》,均对皇帝绝对控制军队指挥权 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议。南宋名将岳飞提出:“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他率“岳家军”突破皇帝“钦定”的作战 旨意,采取步、骑配合的灵活战法,击败了金军强大的 骑兵。陈规在《守城录》中,记录了军队开始使用火器 和改进城防工事进行防御作战的方法,主张“守中有 攻”,对城市防御战法有所创新。
三、丰富和提高时期
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3世纪,中国经历了秦、 汉、晋、隋、唐、宋、元等几个大的王朝的统治和更迭。 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先秦的军事思想对军事斗争仍然 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 化及战争的发展,军事思想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和提高。 就战争种类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统一疆域的战 争,有多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民族起义的战争,又有国 内诸民族贵族为了争夺中央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就军 队发展而言,兵种和兵器装备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但有 了独立的骑兵,而且舟师水军参战的数量也更多了。这 就要求作战指挥必须加强步、骑、水军等的配合作战, 使得战略战术运用和指挥艺术都得到高度发展。
军事高技术加速发展使我军武器装备建设面临严峻 挑战。高新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 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战争舞台上展 示出新的面貌。
这些新面貌体现在:一是武器系统的一体化能力显著增强。 覆盖空、地、海、天、电的C4 ISR系统将信息化作战平台与精 确打击的智能化火力紧密结合起来,使武器装备系统实现了信息 火力一体,达成作战效能的倍增。二是攻防能力呈现配套和兼备 的发展趋势。由开始注重发展导弹等进攻型武器,转变为强调发 展攻防兼备的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 在进攻性武器装备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都开始积极研发反 导防御系统。各国发展的很多单一武器也体现出攻防兼备的趋势。 三是机动装备的地位和性能大幅提升。规模投送和远程投送的机 动装备地位崛起,载运能力、航程和速度大大提高。核潜艇能够 绕地球数周航行。飞机飞行的速度达到3倍音速,战斗机的航程 超过5000公里,战略轰炸机超过1.6万公里,如果有空中加油机 等装备可以跨洲际甚至全球投送。四是大量新型武器研制成功或 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武器装备发展进入航天、信息等新的领域。 武器装备发展的迅猛势头使我军武器装备更新的形势非常严峻。
明代杰出抗倭将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就 是这种革新思想的代表作。他根据沿海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倭寇火 器装备的特点,对阵法作了重大改革。他制定了以 12人为单位 的“鸳鸯”,把它作为战斗队形的基础。何良臣的《阵纪》一书, 对于军队组训和战法的论述,也具有革新的内容。孙承宗主编的 《车营扣答合编》,反映了在大量火器装备部队后,编制和战法 的改革。茅元仪编纂的《武备志》,则试图从军事理论、建军作 战、兵器制造使用、天象地理、江河海防诸方面,提出实行军事 改革的依据,以求振兴明王朝的武备。清王朝建立以前,后金 (清王朝前身)与明军发生萨尔浒之战,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凭尔 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夏允彝 《幸存录》)的方针,集中优 势兵力,充分发挥其步骑协同作战的长处,对明军的多路进攻实 行各个击破,反映了军事指挥上的新思想。
四、在革新与守旧的矛盾中继续前进的时期
大约从14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约从明朝至清朝后期, 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的境地,不但有连绵不断的大规模农 民起义战争、民族起义战争和统治者的平叛战争等,而且外国也 开始入侵中国。这一时期,由于火器的改进和从外国引进部分先 进兵器,出现了独立的水师、炮兵、工兵及其他技术兵种,加以 作战对象发生了变化,因而在建军和作战指挥等方面都发生相应 的变化。这时,一方面出现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单纯防守作 战的思想;另一方面,从实践中 总结出的带有强烈革新内容的军 事思想,也在不少兵书中出现。
1、新的制权理论还将不断涌现。随着高技术战场 空间结构加速演变,特别是军事斗争不断向新的领域延 伸和拓展,产生新的制权概念和理论势成必然。从制权 理论演进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制权理论是一个动态生 长的体系。这个体系,既反映着战场制权的演进轨迹, 也体现着战场控制能力的发展水平,新的制权理论将随 着人类战争控制力向新的战场的拓展而不断出现。
一、产生时期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 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 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 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 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 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 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作战方 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 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对军队指挥, 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 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
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 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 素的唯物主义观念。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 《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 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二、迅速发展时期
约从公元前 8世纪初至前 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 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 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为适应 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 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著 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 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 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 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 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新中国成立后军事理论的新突破
Biblioteka Baidu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立足点是在国土实 施积极防御,或者说在大陆本土实行人民战争。这就决定了我军 陆战型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的结构模式。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 进,我军的结构性矛盾变得十分突出。 信息化战争形态对我军 力量结构提出了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信息火力配套。未来战场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是以机械化武器装备提供的火力和一定 的信息战力量相结合的综合力量进行作战活动,但最终将经历火 力信息战—信息火力战—信息战的演变过程。二是多维力量一体。 信息化战争的力量结构将是空、地、海、天、电多维力量联合的 作战体系,各力量元素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信息网络战力量与航天力量等新型力量元素的地位正在崛 起。三是战略机动力强。分兵把口部署兵力的机械化战争模式在 战场透明、打击精确的非接触、非线式作战环境下已严重滞后, 将逐渐被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机动式力量部署所取代。战略投送 特别是空中投送力量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体战略力量的效能。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均 以骑兵见长,特别是后来兴起的蒙古族,建立了兵牧合 一的制度,充分发挥其骑兵优势,以高度的机动灵活制 敌,并善于学习和利用敌方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其军队 的装备。蒙古贵族和后来建立的元王朝战胜南宋时,采 取远距离的战略迂回和步、骑、水军联合多路进军,实 施大集团军队的战略进攻。 以上的实践经验和兵书内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 古代的军事思想。
这些思想,也为《孙子兵法》同时 代的其他兵书和论及军事的著作所重视。 战国时期,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又进了一 步。例如,传为军事家吴起所著的《吴 子》,就探索了战争的实质,论及战争 发生的根源,并把战争分成几种类型, 赋予定义,提出对付各类战争的方略。 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更主张 抛弃“责仁义,式礼乐”的思想,要求 用战争手段解决社会混乱局面;其作战 思想则特别强调“贵势”和以奇制胜。 这些主张,都是对《孙子兵法》军事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
乾隆以后,统治者局限于骑射为满洲之根本的思想, 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在军事上逐渐趋于保守落后。但是, 也有不少人针对这种状态,提出了某些革新思想。例如, 惠麓酒民的《洴澼百金方》,主张团结民心,实行兵民 联防;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提出京城要建立多层 次设防的思想;年羹尧的《治平胜算全书》,强调平时 对军队严格训练,战时才能取胜等,都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 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 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 重要部分。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 判地继承和吸取 。
《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 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 “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 屈人之兵”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 最理想的战争结局。它打破了奴隶社 会的天命观,以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 主义思想,指出战争获胜不取决于鬼 神,只要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就 可以“百战不殆”。它提出了“以正 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 意”的作战思想。《孙子兵法》还指 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 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 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顺应民心。
制权理论的发展趋势
当战争从冷兵器时代、工业时代迈进信息时代,人 类社会暴力角逐的战场先后从陆地向海洋、天空、太空 延伸,现在又迈入信息领域。与之相伴,争夺战场主导 权的制权理论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曾先后出现了陆权 论、海权论、空权论、天权论和信息权论。然而当今世 界,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不仅带来了军事力量和战争 形态的深刻变化,而且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战略思维和 视野。在新军事变革的推动下,当代制权理论的发展也 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秦始皇的大规模筑长城、修驰(直)道、重兵戍边等军事措施, 对后世建设边防的战略思想,有重大影响。在著名的楚汉战争中, 张良为刘邦决策,收揽民心,分化对方,争取同盟,孤立项羽,取 得了战争胜利。西汉王朝在对北方匈奴贵族的反击作战中,由名将 卫青、霍去病率独立的骑兵集团主动出击,快速机动,远程奔袭, 以及正面冲击,翼侧迂回等作战行动,创造性地发展了大规模使用 骑兵的战略战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