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册平行线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4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4一. 教材分析《3 平行线的判定》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可以使用PPT或者黑板来进行展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但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但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但是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
《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标题:《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的好奇心。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相关知识。
2. 新知探索:
- 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在同一平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平行线的性质:
- 同位角相等
- 内错角相等
- 同旁内角互补
3. 实例解析:
-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平行线的性质。
-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4. 练习巩固:
- 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加深理解。
5. 小结与反思:
-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或困惑。
四、作业布置
- 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2. 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平行线的应用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平行线。
2. 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应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行线的应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 练习: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3. 判定:讲解并演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应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平行线的特征—初中数学教案分析.doc
2.继续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叙述平行线的特征,并能用初步的数学语言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3.使学生理解平移的思想,知道图形经过平移以后的位置,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三个特征.
三、教学难点
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4.通过利用几何画板所做的数学实验的演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即在图形的运动变化中抓住图形的本质特征,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课堂设疑,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6.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并操作确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之爱学、会学、学会、会用.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3一. 教材分析《3 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本章内容包括: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等。
本节课主要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并对平行线的性质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不明确而遇到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平行线的判定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练习题。
3.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掌握什么是平行线。
2.掌握平行线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3.掌握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1.2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判定平行线的方法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能够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平行线的问题。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热爱和兴趣。
2.提高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2.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1.平行线性质的灵活运用。
3. 教学方法3.1 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交汇于同一点的两条直线之间的空间特征和关系,引出什么是平行线的概念。
2.提出问题:提出一个具体的几何问题,比如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3.教学示范:通过几何工具,如直尺和量角器,教师演示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给出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4.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5.总结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并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出引导和提示。
3.2 教学手段1.录制教学视频2.利用互联网资源展示平行线的相关知识和图形。
3.利用黑板和彩色粉笔进行图形绘制和演示。
4.利用PPT进行动态展示和讲解。
5.利用纸张、直尺、量角器等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4. 教学内容4.1 理论部分1.什么是平行线。
2.平行线的定义。
3.平行线的性质。
4.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
4.2 实践应用1.平行线的应用举例。
2.实际问题解决。
5. 教学评估5.1 自我评估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教学方法是否科学。
3.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5.2 学生评估1.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学生学习态度和表现。
5.3 教学反思1.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2.学生需要加强的地方。
平行线的特征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平行线的特征数学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判断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
难点:1. 理解平行线的内在联系和性质。
2. 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具:1. 直尺。
2. 画笔。
3. 练习本。
环境:1. 安静的教室。
2. 每个学生有一张桌子和一个座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楼梯的扶手、书桌的边缘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的平行线的特征。
激发学生对平行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平行线的特征。
学生可以借助直尺和画笔,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并尝试调整直线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它们的特征。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共同总结平行线的特征。
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讲解与示范: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示范,明确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平行线的性质。
5. 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平行线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平行线的特征,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根据反思的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
(八年级数学教案)平行线的特征——初中数学第三册教案
平行线的特征一一初中数学第三册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课题:平行线的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3、实验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4、问题讨论: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
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结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等,两直内错角相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2一. 教材分析《3 平行线的判定》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是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与直线的相交和垂直关系,对于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直尺、三角板。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直线与直线的相交和垂直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学习平行线的特征及距离的教案
学习平行线的特征及距离的教案一、教学内容及目标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为学习平行线的特征及距离,主要针对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
通过本教学,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点:1、明确平行线的定义2、掌握判断平行线的几种方法3、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及性质4、熟练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教学的重点是平行线的特征及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如何让学生掌握判断平行线的方法。
需要在教学中,利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方法及过程1、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微型课形式辅以讲解、分组讨论、演示讲解及互动答题等方式,使学生全方位地接触、了解、体验、探究、记忆和评价本节课所要理解的知识点。
在讲解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学生参与和讨论的环节,通过发散式辩论或主题式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思想和视角。
2、教学过程(1)引入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平行线知识,以及复习已学习的线段中点、中心对称等知识点。
(2)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结合生活科学场景进行思路输出,告诉学生在数学中,平行线也是有标准定义的,并介绍什么是平行线(3)探究篇:学生了解平行线的几种特点和性质。
通过三角形相似角平分线、中位线等题目让学生深度理解平行线(4)巧解篇:提供更多的例子,巧妙解决习题。
以恒长定理和向量的特征来记录平行线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完成题目。
(5)综合篇:将各种平行线的知识点进行比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平行线的各种特点和性质,并将这些特点和性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资源及评估1、教学资源本课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提供学生可以实时交互和回答问题的扫码工具,通过微信小程序等互联网资源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同时还可以提供在线答题、课堂点名等辅助功能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会通过问答、讨论、竞赛等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2. 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点,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自主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 应用练习: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平行线在建筑设计、道路规划、印刷排版等方面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请学生回答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分享环节: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平行线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最新-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
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
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平行线的识别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图形中识别平行线;能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的说理,得出欲求结果。
2、通过说理渗透合情推理的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探索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平行线识别的。
方法,能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图形中识别平行线。
难点:能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学会用数学语言简单的说理。
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硬纸片(角的形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1、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1)用硬纸片制作一个角;(2)这个角放在白纸上,描出∠AOB;(如图)(3)再把角的两边反向延长得OD、OC,把角的一边靠在延长线OD上,再把这个角画出来得∠OPE;(4)探索这个过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2、在上述操作过程中,角的位置移到了另一个位置,这样的移动称为平移。
在平移前后的相同位置构成了一对同位角,其大小始终不变,因此,只要保持同位角相等,画出的直线就平行于已知直线。
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一个事实用一句话来叙述。
3、学生分组交流二、探索结论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1=∠2,那么a∠b。
如果∠1=∠3,可得a∠b吗?同样,你能用语言来叙述吗?得出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1+∠4=,能识别两直线a∠b吗?让学生分组交流得出结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平行线的识别方法。
(略)三、识别方法的应用例1、按课本讲,但注意书写格式:∠∠1=∠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之平行线的特征.doc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之平行线的特征平行线的特征教案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学习三角形相似以及平行四边形等章节的基石,在整个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对学生观察--猜想--探索--推理--类比--总结的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学目的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想、操作、类比、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经历观察、猜想、探索、推理、类比、总结的过程,进一步训练与培养学习数学的习惯.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平行线特征的探索、总结和应用.教学难点有条理的表达.教学设计美国着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学习动机是学生应当对学习的材料感兴趣,并且在学习活动中找到乐趣(最佳动机原则);学生必须学习有序,教师教学有进(阶段渐进原则).波利亚的教与学三原则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更具有指导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我们已探索出了平行线的条件.请填写下表:(注意用定义判断)问题:如果a∥b,则1与5有何关系?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二、猜想,验证师:观察1与5的大小,可得出什么结果?(生猜想:1=5.)师: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实1=5呢?(学生纷纷提出不同的方法:①测量1与5的大小,进行比较.②将1剪下贴到5,观察是否重合)三、类比,推理师:同学们的方法很好,同学们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上述结论吗?(师作指导,生作表述,矫正.)师:同学们将上述结论与上节我们探索出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对比,思考:上图中,如果a∥b,3与5有何关系?4与6有何关系?(生自然会将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同位角相对比,得出3=5,4=6.)四、理顺,归纳师:你能将我们探索出的平行线的特征填写在下表中吗?五、运用,提高练习:课本第59页做一做.例: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并说明理由.六、作业课本第61页1~3题.相信上面对平行线的特征教案的讲解内容,同学们已经很好的阅读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直线、平面几何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几何直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可能缺乏直观感知,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尚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平行线概念,提高推理和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平行线的实际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活动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推理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推理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相关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直线、射线等学具,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线的特点。
《2.3平行线的特征》教案说明
《2.3平行线的特征》教案说明
课题 2.3平行线的特征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及其应用,能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平行线的特征,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获得参与知识探索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交流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平行线的特征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正确区分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特征.
教具
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学习卡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
一、情境引入:观看三星堆考古文物的图片,提出残缺玉片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勇于探索
(一)想问就问:观察图形,提出数学问题.
(二)齐心协力:小组合作探究“平行线的特征”.
(三)喜获新知:由师生共同总结平行线的特征和简记.
三、初试身手: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71随堂练习1
四、火眼金睛:对比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小组讨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大显身手:完成例1和例2(例1为补充例题,例2是课本P71“做一做”)
六、学以致用:解决“情境引入”中“残缺玉片”的问题.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做往年的中考题.
八、满载而归: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九、作业布置:课本P73习题2.4 知识技能1、2;问题解决.
板书
§2.3平行线特征
特征——以“线”定“角”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条件——以“角”定“线”
条件
特征。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案章节:一、平行线的定义及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 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特征:a)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
b) 平行线永不相交。
c)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定义及特征。
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解释平行线的概念,强调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特点。
3. 讲解平行线的特征:分别讲解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距离相等的特点。
4. 互动提问:提问学生关于平行线的定义及特征,检查理解程度。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平行线。
教案章节: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平行线。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a) 同位角相等法:同位角相等的两条直线平行。
b) 内错角相等法:内错角相等的两条直线平行。
c) 同旁内角互补法:同旁内角互补的两条直线平行。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分别讲解同位角相等法、内错角相等法、同旁内角互补法的原理及应用。
3. 互动提问:提问学生关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检查理解程度。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平行线。
教案章节: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性质: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b) 平行线与横截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c) 平行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2. 平行线的应用:a) 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b) 求解平行线与横截线之间的夹角。
c) 求解平行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夹角。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3 平行线的判定》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以及如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对数学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可能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平行线的应用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以及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展示平行线的判定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解题经验。
4.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
2.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A和B,如何判断另一条直线是否与AB平行?”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通过动画和图片展示判定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判断给出的直线是否平行。
平行线的特征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平行线的特征数学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几何作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特征:a) 平行线永不相交。
b)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
c)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
2. 教学难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索平行线的特征。
2. 运用几何画图软件,动态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行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分析平行线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发现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4.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出示例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平行线的特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定义和特征的理解,以及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a)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b)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作业中运用平行线性质的准确性。
c)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如操场跑道、电梯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平行线的应用。
2. 举办一个小竞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有关平行线的几何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1. 几何画图软件:用于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和作图。
2. 实例图片:生活中的平行线图片,用于导入和新课教学。
3. 练习题册:提供丰富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平行线的特征,避免死记硬背。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线的特征2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线的特征2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线的特征2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线的特征2[教学目标]:1、经历观看、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究平行线特点的过程,把握平行线的特点,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究平行线特点的活动,在活动中,鼓舞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尽可能地发觉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特点的探究[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特点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与交流的时刻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摸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究特点。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册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
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
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
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