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西方与东方的乌托邦主义之源_柏拉图的_理想国_和老子的_小国寡民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是柏拉图对现实中的政体是失望的,所以他追 求的是一个实现至善政治伦理的理想国。善即正义,也 就是探索什么是正义以及城邦的正义怎样实现的问 题。首先柏拉图将这个问题建立在“理念”的基础之上。 在苏格拉底、巴门尼德及毕达哥拉斯学派等的影响下, 柏拉图提出了自己的“理念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 型,世间万物是模仿了理念而存在的。首先有理念的存 在,然后再有具体的事物即理念的摹制品,再次才有模 仿具体事物的艺术绘画。它们之间只有理念是唯一真 实的存在,其他的都不真实。理念是永恒不变的,而现 象世界是多变的、不稳定的。那种对理念的摹制品、具 体的事物是容易消失的。由于理念是先验的,它存在于 人们的灵魂之中。如何把握理念呢?要获得理念、真的
柏拉图和老子都是在至善的政治伦理基础上构建 理想社会,老子遵循着“道”设计了他心中的小国寡民, 而柏拉图根据理念论、追求着国家的理念即正义和善, 设计了一个理想的城邦。
三、柏拉图与老子构建的理想社会都是对社会和 谐的追求
柏拉图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为了追求实现国家的理 念即“正义”和“善”而构建的理想国。在实现了正义、善 的过程中,城邦也达到了和谐的状态。一方面,柏拉图 构建了这个理想社会中的社会秩序。柏拉图认为一个 城邦要存在,必须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之上。为了满 足城邦里的物质生活的需要,从而需要从事生产的生 产者阶级;城邦之间的战争出现以后,为了保护城邦不 受侵犯,从而需要护国者阶级;同时还要有执掌国家政 权和管理国家的国王即哲学王。柏拉图从不同角度论 述这种等级划分的合理性。哲学家最有智慧,代表着国
己的理想社会。在构建理想社会中也具有一些相同的地方,都是在遵循自己的政治哲学下追
求着和谐社会,两人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
[关键词]理想国;小国寡民;道;理念;和谐
源自文库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09)10-0053-03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老子的“小国寡民”都是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厚,是以轻死。”统治者向老百姓征收沉重的租税,造成 人民饥荒,以至于到了“民不畏死”的地步。春秋战国时 期战争频繁,老百姓深受战争之苦。“师之所处,荆棘生 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由于战争的破坏、人民流离 失所,荒废耕作,田地里长满荒草;战争之后,瘟疫也流 行,民不聊生。老百姓视“夫兵者,不祥之器”。春秋战国 时期,原有的社会秩序已被破坏,社会急剧变革。
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正是雅典开始走向衰落的时 代。持续 27 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成为希腊世界衰 落的开端。战争不仅打击了雅典的经济,而且还使雅典 的民主制度遭到挑战。雅典战败后,在斯巴达的支持 下,成立了 30 人宪法起草委员会,被称为“三十僭主”, 雅典的政治便由这 30 个人的寡头统治集团掌握。他们 掌权后,大肆放逐、杀害民主派人士,缩小公民权的享 有范围,取消公职津贴制,限制或取消公民大会。“三十 僭主”的暴政没有维持多久便被推翻,雅典恢复民主政 治,但这时的民主政治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辉煌灿烂 了。人民的伦理道德观念开始衰败,原来人民对城邦事 务十分关心,认为在城邦政治中可以过理性的生活,实 现对美和善的追求。但这时民主政治沦为党派残酷斗 争的工具,政客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玩弄诡辩术蛊惑人 民,而人民也从满足私欲中寻求其幸福和快乐,人与城 邦原有的关系走向松散。公元前 399 年,实行民主制的 雅典将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 罪名处死。柏拉图对这种“民主政治”的现状是不满的。 他在《柏拉图书信》第七中说道,“最后我清楚地看出所 有现存国家中的政府制度毫无例外地都是腐败的。它 们的宪法,除非好运带来某种奇迹式的办法,几乎都是 不可救药的。”“事实上,我被逼得相信,社会或个人找 到正义的唯一希望在真正的哲学,以及,除非真正的哲 学家掌握政治权力,或政客拜奇迹之赐变成真正的哲 学家,否则人类永无宁日。”
柏拉图和老子都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们眼 前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已经不像之前社会的经济政治 状况。柏拉图对现实中的政体是失望的,而老子把周礼 的崩溃、春秋战国争霸这一混乱的政治局面视为“无 道”。二人都是基于对现实政治局面的批评,提出了自 己心中的理想社会。
二、柏拉图与老子都是在某种政治哲学的指导下 提出理想社会的设计
· 53 ·
知识必须通过静思默想这种纯粹的思维认识活动,才 能回忆起自己先天灵魂中的真实的东西。其次,柏拉图 将理念论用于到政治领域,在政治领域中,要建立一个 理想的城邦肯定要知道城邦的理念,城邦的理念便是 对正义、善的追求。因此,一个理想的城邦必须是一个 实现了正义、善的城邦。
同样,老子把周礼的崩溃、春秋战国争霸这种政治 局面视为“无道”,因此一个富有至善伦理的理想社会 必然是一个“有道”的社会。首先,老子提出了“道”的 思想。《道德经》的第一章便对“道”作了纲领性的阐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道可以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 可以称呼的,它就不是永恒的名。老子的道不是具体的 道,道是万物的根本,引导我们认识事物。《道德经》第 四章写到了道是从何而来,“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 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 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是空虚无形 的,它多么深远,如同万物的宗祖。道好像没有一样但 是却又实际存在,似乎在天地之前就存在了。《道德经》 二十五章,道有了进一步的定义。“有物混成,先天地 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 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 是一个混然而成的东西,呈浑朴状态,在天地产生之前 就存在了。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形状,它是独立存在的。 道产生万物,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宇宙之源。《道德 经》四十二章描述了道是如何化生万物的。“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道是独一无二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中有阴阳二 气,阴阳二气相互交冲形成均匀的第三状态,万物就是 在这种状态中产生的。其次,老子把道放在一个特殊的 地位,道不仅是万物的本质、规律,而且也是价值判断 的标准。“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即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道是万物的本源,认 识了道之后就认识了万物,在认识了万物之后,还必须 坚守万物的根本即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 焉。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指出 了人不能违 背天地,也 不能违背道 。同样在政治领域中,君王违背道则要受 到惩罚。在理想社会中,君主治理社会要遵循道的品质 要求即道法自然,要求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样子来治 理,也就是要实现无为而治。通过追求道从而无为而 治,也就达到了社会的至善境界了。
中的霸主,因此当时的争霸战争十分激烈。统治者以 “有为”的方式取天下、治理天下,却使天下处于动乱的 状况。《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写到“天下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 盗贼多有。”这种不恰当的统治方法造成了天下大乱。 老子揭露了当时贵族对劳动人民的剥削。《道德经》七 十五章写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 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
第 2009

·1期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 99 期
Oct2009
剖析西方与东方的乌托邦主义之源
—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老子的“小国寡民”
黄丽沙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老子和柏拉图开创了东西方浪漫的乌托邦主义传统,两人都因对现实政治状况不满提出自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一个顺应“道”而构建的社会, 这便是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 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 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理想社会中的和谐思想体现在要消除社会矛盾, 结束社会纷争,以达到小国寡民那样的和谐状态。因 此,对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方法以实现、治理理想社会是 老子论述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子分析了几大可以导致 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这些共同构 成了老子无为政治的内容。第一,老子认为招揽贤才, 必然会给贤人高官厚禄,而人又有争夺之心,这样便导 致了道德的沦丧,引起社会的纷争,因此要制止社会的 纷争必然是“不尚贤,使民不争”。第二,老子认为现实 生活中盗贼多的原因,一方面是法令很多,更重要的方 面是人君贵族重稀有难得的财货,刺激了人的占有欲, 产生了偷盗。因此应该“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第三,老子认为人类社会的礼仪制度和文化知识,不仅 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反而在客观上导致了人类道 德的败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应该“绝圣弃智,民 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抛弃这些所谓的智慧聪 明,虚假仁义,取消知识、文化教育,人民可以得到和谐 的社会生活。第四,老子认为“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人 们的技巧越多,邪恶的事情发生得越多,人民使用先进 的生产工具,同样会给社会带来混乱,因而要“是民有 什佰之器而不用”。老百姓不使用先进工具,而回到结 绳记事的时代去。柏拉图和老子的理想社会都体现了 对社会和谐状态的追求。柏拉图希望通过全社会恪守 一种完美的秩序,而老 子 希 望 通 过 无 为 而 治 来 解 决 一 些纷争、矛盾 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二人可以说是殊 途同归。 参考文献: [1]朱清华.理想国家的宣言— ——《理想 国》[M].昆明:
· 54 ·
家的理性,生产者代表着欲望,军人代表着激情。一个 有德性的人应该使理性居于主导地位,统帅激情,控制 欲望,这是人的灵魂的最佳状态。一个城邦自然也应该 有哲学家领导着军人者阶级统治生产者。这是一个具 有正义的城邦应有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柏拉图构建 这种秩序的时候十分强调城邦必须恪守着这种完美秩 序。“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我 们必须劝导护卫者及其辅助者,竭力尽责,做好自己的 工作。也劝导其他的人,大家和他们一样。”“不正义应 该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斗争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 互干涉,灵魂的一部分起而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 取得领导地位……不正义、不节制、懦怯、无知,总之, 一切的邪恶,就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可见,在柏拉图 眼里正义就是社会中的个人、各个阶级按照自己的天 性做自己应该做的本分工作,各尽其责,不相互侵犯, 这样国家保持这种井然的秩序,从而也实现了城邦的 正义、善,也使城邦走向了一种和谐状态。
老子的生卒年和事迹在西汉初年已比较神秘了, 现在已不可考。老子的思想主要记载在《道德经》里,从 大量的资料看来,老子生活的时间段肯定是在春秋战 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当时铁 器已开始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原来的井田制面 临着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经济基础的改变 促进了上层建筑的变化。在政治上,分封制度逐渐退出 历史舞台“,社会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了。诸侯国不再听周天子的号令,都想成为当时诸侯国
云南人 民 出版社,2002. [2]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 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7:41- 42. [3]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
社,1999:45- 48. [4]朱日耀.中国政治思想史[M].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
社,1992. [5]陆元炽.老子浅释[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