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事物形象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事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d1fca6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9.png)
鉴赏思路方法:物的外形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分析物 象的自 然属性 分析物 象的社 会属性 点出诗 人的理 想情操
• 提炼物象描写特征(形态、色泽特征,或其所处环境)的词语, 概括外在特点,即“形似”
• 外在特征(自然属性):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 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 格、精神,即“神似”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 石唯灰有吟牡[丹明·真于国谦]色,花竹开石时[清节.郑动燮京(城xiè)] 千锤万凿出深山,。 咬定青山不放松, 烈火焚烧若等闲。 立根原在破岩中。 粉身碎骨全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任尔东西南北风。
(刘桢《赠从弟》)
三、常见物象的表情达意
托物言志 托物抒怀 托物讽世 托物喻理
高考设题的角度
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
①简要分析诗歌中塑造的××形象; ②诗歌中的语句描写体现了物象怎样的品性特点; ③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④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兰花” 兰花 生 长 在 深 山 野 谷 , 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 含着追求淡泊 , 高 洁 贤 德 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 。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徐渭《兰》)
“竹子” 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含着正直谦虚、 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 •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菊花”
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含着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4e5b9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7.png)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第一章:诗歌与事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
诗歌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来塑造事物形象。
1.2 事物形象的概念事物形象是指诗歌中通过对事物的描绘和表现,形成的具有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的形象。
事物形象是诗歌表达情感、传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2.1 直接描绘通过具体的语言描绘事物的外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示例:《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2 象征手法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示例:《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2.3 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形成形象生动的事物形象。
示例:《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第三章:事物形象的情感表达3.1 事物形象与情感的关联事物形象通过与情感的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
示例:《夜泊牛渚怀古》中的“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3.2 事物形象的情感色彩事物形象常常带有情感色彩,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示例:《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第四章: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4.1 事物形象与象征意义的关联事物形象常常具有象征意义,能够代表特定的情感和思想。
示例:《题临安邸》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4.2 事物形象的象征作用事物形象通过象征作用,能够增强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示例:《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第五章: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的分析与应用5.1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步骤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读诗歌的意义和情感5.2 事物形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示例:《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第六章:诗歌中的自然事物形象6.1 自然事物形象的特点自然事物形象是指诗歌中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的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fa07a908bed5b9f3f90f1c20.png)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 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 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 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 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 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 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 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 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形 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 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 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探究答题步骤
步骤一: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 的基本特征;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 现手法); 步骤三: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
1、【2012天津卷 14】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 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 分)
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2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学生)
![2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13c2aa1d6c175f0e7cd1375e.png)
第三课时事物形象——咏物学习目标:1、能过积累与范例引领,能准确表述物象的特征,说出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和典型意义。
2、通过模仿训练,能按照规范步骤解答咏物类诗歌题。
学习重点:透过物的自然属性,正确理解其社会属性(象征意义)学习难点:准确而规范表述诗歌托(何)物言(何)志一、知识积累古典诗歌中有不少咏物诗,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
这些诗歌大多以“物”为吟咏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或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占有重要地位,当然,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此类诗歌的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人情志的把握,对意象、意境的理解,对有关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
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
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
咏物诗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
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
(2)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
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本真相结合。
(4)各类常见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扬等。
(5)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反问、双关、设问等。
(6)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要了解。
比如:月——思乡;莲——高洁;柳——一送别;花——美好;松——坚韧不拔;梅——孤高,不流于俗;菊——气质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
可鉴赏常用语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详见附)二、常见设题方式举例【提问方式】请分析诗中的某某形象。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事物、景物形象+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事物、景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f7d32c1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b.png)
•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 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 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首联: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 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 衣巾。
颔联: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 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 的精英。
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 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C.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 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 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 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
•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 国忧民的性格。
•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 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 田园的喜爱;
(2)苏轼兄弟情谊
颔联: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 深重,但诗人远在杭
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 的精英。
州,与在京城的苏辙
颈联: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 已是天各一方。这次
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 虽是远别,诗人表示
春景。
也不会作儿女之态,
尾联: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 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
规范。
诗歌鉴赏之人物、事物、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人物、事物、景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45a4ef1d4d8d15abe234ecc.png)
阅读高考调研P172古代诗歌常见八类人物形象,完成下列问题
• 1.判断下列诗句中人物形象的类型。
• ①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
• __①_闲__置__不__用__、_壮__志__未__酬__、_报__国__无__门__的_抗__金__英__雄__形_象__。_________ _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独坐敬亭山》)
诗歌鉴赏之形象
高三语文组
前言
古代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 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诗人复杂的情感, 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把握诗歌的形象是感 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也是诗歌 鉴赏的一个重要考查点。
诗歌中的形象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课时1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任务反馈
• (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 [宋]杨万里
•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 英”句。②政:通“正”。 • 题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2.由表及里挖掘事物的精神特征
• 咏物诗,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由表及 里挖掘事物的品性才是赏析
• 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分析
• 时代背景或作者阅历都影响着诗人的情感抒发。鉴赏时应注意结合背景 深入分析,寻找事物与诗人的契合点,进而领悟事物中所寄寓的诗人情 感或志向。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课件(共36张)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课件(共36张)](https://img.taocdn.com/s3/m/29bf9178aeaad1f347933f06.png)
小结1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亚木木系列
8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2)
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 鹧鸪天
▪ 晏几道
▪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事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事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1f15713458fb770bf78a5569.png)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鉴赏诗歌的形象中的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我们这里分为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两类来解读。
景物形象偏重于写景的诗歌,侧重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景象,写景,往往借景抒情;物象,写物,常常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异同: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异:1、借景抒情的“景”指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鉴赏诗歌的形象之事物形象教学目标1、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一、什么是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事物形象,或者说物象,是作者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这些被作者人格化了的事物形象,诗人通过它们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
或托物言志。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二、事物形象分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三、事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方法提问方式: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3、某物象象征什么?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物象”鉴赏课件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物象”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3298a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0.png)
共同运用了借物抒情和对照手法。 (1)感情 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慨, 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 (2)对照 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照, 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照。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练习五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练习二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居高声自远,
注:緌(ruí)缨子,
流响出疏桐。 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 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不
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
所言之志—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
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
练习三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问题:分析诗中葡萄的形象 及抒发的情感。
此诗通过描写柔弱,杂乱攀附,需 要照料葡萄的形象。表达自己仕途困
顿,期望有人引荐的心情。
练习三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面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 “成尘”为喻,形成对照,用“纵被”和“绝 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 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2)
分 析 刻 画 物 象 的 作 用 及 方 法
作用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象征
艺 术 手 法
描写
正面描写 比喻 拟人 对照 夸张 (直接)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鉴赏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鉴赏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0ede1d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f.png)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鉴赏考点阐释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是“咏物诗”,以某类事物为描摹对象,经常采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即把诗人的志趣品格或是思想感情用富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客观事物就是我们所说的事物形象。
例如于谦《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
这一物象也折射了抒情主人公自己,其与诗中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
再比如,菊、牡丹、莲也是经常被古代诗人选作托物言志的象征事物。
所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针对其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分析形象所寄托的诗人的情志或者思想情感。
方法探究一、解题思路1.积累一定数量的特定象征意义的物象。
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一个民族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有时表现为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
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便积淀了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在阅读古代诗歌时,积累一定数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对于我们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是必需的。
2.鉴赏物象要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典型特征,分析寄寓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答题步骤1.首先,总结概括诗中所用主要物象。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物象的特点,抓住描写用语以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
3.结合诗人风格、人生经历,剖析物象的象征意义及其中蕴含的情志意趣。
三、答题范式本诗运用了……的物象,刻画了它…….的特点,具有……象征意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
对点练习一、阅读,回答问题课文《爱莲说》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曲池荷卢照邻①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485bd8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3.png)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形象的艺术。
在诗歌中,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成为诗歌的灵魂。
其中,事物形象在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一、什么是事物形象?事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事物,如山川、草木、鸟兽、风霜雨雪等。
这些形象并非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经过诗人主观情感加工、提炼、升华的形象,它们往往寄寓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二、事物形象的作用1、营造意境: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构建起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月光这个形象,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意境。
2、表达情感: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体验。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描绘秋风、落叶、长江等形象,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3、象征寓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有时会具有象征意义,寄托着诗人的寓意。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古原草形象,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寓意着离别的痛苦和希望的力量。
三、如何鉴赏事物形象?1、深入理解形象:在鉴赏诗歌时,要深入理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包括其特点、内涵和象征意义。
例如,《沁园春·雪》中的“雪”这个形象,既是自然的雪,又具有高洁、纯净的象征意义。
2、把握情感体验:在鉴赏事物形象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体验,理解其背后的寓意和内涵。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观的自然景象,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3、时代背景:在鉴赏事物形象时,要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其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例如,《春夜喜雨》中的“春雨”这个形象,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滋润万物、造福人类的价值的肯定。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f1d0a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6.png)
一、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2. 学会从诗歌中寻找事物形象,并能够进行简要的鉴赏和分析。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概述:介绍什么是事物形象,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 事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教会学生如何从诗歌中寻找事物形象,并进行简要的鉴赏和分析。
3. 事物形象的实际运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在鉴赏诗歌时,如何关注和理解事物形象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具有明显事物形象的诗歌导入,引发学生对事物形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中的事物形象,解释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3. 实例分析:分析一首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找出其中的事物形象,并进行简要的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并能够进行简要的鉴赏和分析。
2. 学生能够主动在诗歌中寻找事物形象,并能够运用事物形象进行诗歌鉴赏。
3.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价,了解学生对事物形象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
六、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种类:介绍常见的诗歌事物形象,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器物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2. 事物形象与情感的关系:讲解事物形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事物形象表达情感的技巧。
3. 事物形象的创新运用:介绍一些诗歌中独特的事物形象创新运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对事物形象的理解。
2. 分类讲解:分别讲解不同种类的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3. 情感分析:通过具体诗歌案例,讲解事物形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4. 创新欣赏:分享一些具有创新运用事物形象的诗歌,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独特之处。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ppt课件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a5423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4.png)
(元稹《菊花》)
【知识储备——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意象 常用寓意
作品示例
松柏 杨柳 梧桐 芭蕉
挺拔傲岸,顽强 不屈,忠贞不渝
离别,伤感 春天,青春 年华易逝 世事频更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 鹄,奋翅起高飞。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 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 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 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杨花 飘零,惆怅,失落 轻浮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 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 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步骤三: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
情感、理想。 (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8259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a.png)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df78bed5bbfd0a79567392.png)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问题:1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冲刺202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冲刺202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43bb5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b.png)
三、牛刀小试
(202X·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束缚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 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 征,这二者有何类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常见的命题方式 (1)诗歌体现了某物怎样的特点? (2)诗(词)描写了某物怎样的形象? (3)某物(对象)所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事物形象与景物形象的不同点 从描写对象上看,事物形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而景物形
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事物形象是作者用来寄托 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多个形象组成一幅画 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种事物,可 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 是事物形象,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审题要点】
颔联
野菊形象
【读懂大意】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
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 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 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考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第
4.事物形象鉴赏方法 (1)读诗歌,确定意象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 (3)掌握意象的作用,结合诗句分析
二、考题指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 “正”。 颔联描画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一、考点分析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
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事物形象分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使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事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3、某物象象征什么?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二.高考真题1、(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江 [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④。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作者简介】张弼(生卒不详),字舜元,莆田仙游人。
曾授福州司户参军,充泉州教授,未赴任而卒。
著有《葆光易解》十卷,已佚。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意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意象的作用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意象及作用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备考提示】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实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使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所谓反衬,就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
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讥笑我这个失意的人。
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
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
2、(20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这是一首山水诗。
作者储光羲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
《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
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
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不过无从知晓。
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
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
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即使山泉清净而鲜活,不过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
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
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注重,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
《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个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总来说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此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殷璠《河岳英灵集》)。
三、方法总结1、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2、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实行: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使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使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3、事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比较事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事物特征、刻画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
答题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②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4、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课堂训练1、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
“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2、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步骤①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
步骤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步骤③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
2、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
②这首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一方面,用“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世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4、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作者借“蝉”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作者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而不需借助秋风,②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③这首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的志得意满和清高。
5、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个意象。
【参考答案】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冲向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步骤一)。
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的瀑布艺术形象(步骤二)。
表达了作者决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在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步骤三)。
6、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
因为投降派的排挤而被罢相。
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
禾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孔平仲,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
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
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和宽慰。
这两首诗中的病牛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很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
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
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
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禾熟》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着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
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
7、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