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
推进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推进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作者:龚大伟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年第06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项目式学习,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以项目式学习研究为契机,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初高中全学段全学科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作业、改革评价,不断提高学生整体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推动建设学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
1.立足单元整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立足单元整合,基于真实情境开展项目式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生物、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组积极开展研讨,选定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如快递包装空隙率、测量建筑物高度、河西社区未来创意展等作为单元话题,尝试以项目式的方式开展单元学习,指导学生围绕驱动性任务开展问题解决式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打破学段壁垒,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学校以项目式学习为依托,打破初高中学段壁垒,实现贯通育人。
例如,生物教研组统一规划设计主题为“蚕宝太空旅行记”的项目式学习,从初中的设计制作太空屋筛选优质蚕宝,到高一的多倍体桑树选育,转基因获取高质量蚕丝,再到高三的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菌蚕丝”。
通过尝试同一项目,初高中进阶培养,使学生深入研究生物技术培育优质蚕种和高产桑树的过程。
该项目式学习使初高中得以顺利衔接,概念原理既有共性又有进阶性,解决问题思路一致;能夠围绕课程标准进行项目设计,整体设计思路合理,能够通过真实活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指向深度学习;与生物学概念原理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整合跨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了促进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组织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学科中蕴含学校特色(军事、航天、科技)的元素,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研究,以青年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发展为突破口,鼓励项目式学习种子教师组建跨学科研修团队,以学校特色与学科有机融合为内容,尝试开展“语文、音乐和美术学科”“语文、政治、通用技术和美术学科”“生物学和物理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式研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30•【字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首都教育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向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进一步明确2021至2025年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要求(一)发展基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首都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视察首都教育系统,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首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首都教育以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为坚强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先发展,持续深化综合改革,育人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均有明显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时期教育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立德树人谱写新篇章。
始终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探索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教育发展之路。
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制定“4+N”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开展“四个一”活动,大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在全学段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主题教育活动。
创新性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推进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北京市教育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
北京市教育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在2024年,北京市将继续致力于推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以下工作要点:一、提高教育质量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同时,加强课程建设,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
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更好的竞争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加强教育改革北京市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更新。
同时,加强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推动教育评价与教育发展相适应,促进教育教学实践改革。
三、促进教育公平北京市将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对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教育的支持力度。
同时,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提高教师素质北京市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推动教育信息化北京市将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提高学校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推动教育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利用能力。
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市将持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问题的应对能力。
七、促进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北京市将推动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深度合作,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促进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格局。
总之,北京市教育工作的2024年工作要点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为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新时代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北京市大中小幼学校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的编制
作者: 杨志成[1,2]
作者机构: [1]首都师范大学;[2]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
出版物刊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页码: 12-14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纵向衔接;学校德育;一体化德育;德育体系建设;横向协同;指导纲要;开展实践;体系的构建;
摘要:一年多来,在市委教工委的领导下,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紧紧把握纵向衔接、横向协同主轴,围绕发展大局、功能与委托任务,并结合学校实际需求,开展实践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其中,编制《北京市大中小幼学校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是一项重要工作,有力促进了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构建。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呈现这项工作的进展。
4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修订)》的通知(2014)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修订)》的通知(2014)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4.16•【字号】京教基一[2014]3号•【施行日期】2014.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修订)》的通知(京教基一〔2014〕3号)各区县教委:为推动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精神,结合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广泛听取中小学教师、教科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市教委对《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报市教委基教一处。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4年4月16日附件1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生涯规划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而,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及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相关要求,在总结十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修订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是北京市政府出台的一项政策文件,旨在推动北京市各级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实现一体化,建立科学、系统、功能完善的德育体系。
《指导纲要》明确了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目标、原则、框架和实施路径。
其中指出,北京市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素养和能力。
《指导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任务和措施,包括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完善德育评价机制,推进德育资源共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同时,还提倡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此外,《指导纲要》还鼓励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的出台,对于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北京市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和质量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北京市教育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
北京市教育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2.推动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and focus o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ies.3.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Deepen education reform and promote fair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4.加强中小学教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5.推进幼儿园教育普及和提质工作。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6.加强职业教育,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Strength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killed talent training.7.推动高等学校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8.加强教育督导和评估,提高教育质量。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3.10•【字号】京教策〔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的通知京教策〔2022〕5号各区教委,各高等学校,各直属单位:现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促进教育科研事业繁荣发展。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2年3月10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为推进落实《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和《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服务支撑首都教育向高水平现代化迈进,全面加强首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高首都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特制订本纲要。
一、“十三五”时期全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十三五”时期,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问题开展研究,教育科研事业取得重要进展。
教育科研工作破解教育难题、服务教育决策的能力明显增强,繁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更加彰显,在完善首都教育体系、促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首都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教育科研队伍持续壮大,共有9034名课题负责人参与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共有1876项课题通过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科研队伍结构持续优化,课题承担者中高级职称占57.5%,研究生学历占60%,70后、80后成为研究主力;服务大局能力不断提升,重大课题、优先关注课题精准设题、择优立项,有力服务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科研成果更加丰硕,据不完全统计,立项课题共出版著作325部,发表学术论文2562篇;成果转化途径更加多元,网站宣传、自主应用推广、成果库建设、《成果快报》齐头并进;科研影响力不断增强,11项课题的研究结论被省部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明确采纳,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等观念深入人心,专家型校长教师、科研特色学校不断涌现。
北京市教育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
北京市教育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革。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教育工作一直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之一。
2024年,北京市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助力北京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阐述2024年北京市教育工作的工作要点,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在2024年,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特别是在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和中小学等关键教育阶段,将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教育实践,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024年,北京市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学校办学条件。
同时,将加大对薄弱学校和学区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此外,还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工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三、推进素质教育2024年,北京市将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包括但不限于体育、艺术、科技、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内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还将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上进行创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深化教育改革2024年,北京市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体制的优化和升级。
特别是要加强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鼓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专业特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还将推进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减少过分应试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学校管理2024年,北京市将加强学校管理,完善学校治理结构,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
同时,还将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浏览字体:大中小】2011-03-24 来源:《中国教育报》目录序言第一章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二战略目标(三战略部署第二章基础教育(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七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第三章职业教育(九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四章高等教育(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第五章学习型城市建设(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第六章教育体制改革(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二十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二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二十三办学体制改革(二十四管理体制改革第七章教育开放与合作(二十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二十六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二十七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章教师队伍建设(二十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二十九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三十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三十一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第九章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经费保障(三十二加强对空间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实施(三十三统筹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三十四依法增加政府投入(三十五拓宽经费筹措渠道(三十六优化经费分配结构(三十七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第十章教育信息化(三十八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三十九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四十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第十一章依法治教(四十一完善地方立法(四十二严格依法行政(四十三推进依法治校(四十四加大督导力度第十二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四十五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四十六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第十三章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四十七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四十八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四十九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五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实施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首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首都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制定本纲要。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等两个文件的通知-教督[1991]1号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等两个文件的通知正文:----------------------------------------------------------------------------------------------------------------------------------------------------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等两个文件的通知(1991年5月21日教督[1991]1号)近几年来,各地在开展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我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了《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和关于实施《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和《意见》),现发给你们参照试行。
各地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制订实施《指导纲要》和《意见》的具体方案,有步骤地做好这项工作。
在具体安排上,各地可选择一两个县(区)和几所高级中学进行试点,从实践中摸索经验,检验《指导纲要》和《意见》的可行性。
国家教委将进行检查,并组织交流试点工作的经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修改和完善《指导纲要》。
请各地将开展试点的计划报国家教委。
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为使学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科学管理,引导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纠正当前存在的单纯以升学率为标准评估学校教学水平的倾向,全面地科学地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毕业生的素质。
为指导各地开展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特制定《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
一、督导评估的目的督促学校认真贯彻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规定,端正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制定的指导纲要。
本文旨在对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目标、意义以及具体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证据。
二、目标和意义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该体系还致力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该体系建设的意义在于培养健全人才,推进社会发展。
如果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将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此外,一个社会需要具备优秀的公民素质,才能够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三、方案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优化为了实现全面的德育教育,北京市的学校应该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道德、公民教育的内容。
例如,在各个学科中融入相关的道德教育元素,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此外,教学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老师应该倡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尊重他人,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方案二: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加强对校风、学风的管理,并积极创建和谐宜人的校园文化。
要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可以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德育讲座、道德模范表彰等,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管理,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和惩戒机制。
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
五、方案三:家校合作与社会参与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所以家校合作和社会参与也是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交流学生的学习和德育情况。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doc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指南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1.14•【字号】京教策〔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指南的通知京教策〔2022〕2号各区教委,各高等学校,市教委直属单位:《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指南》经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课题管理的具体工作由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课题申报工作自即日起启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选题要求(一)根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2020年10月修订),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分为十个研究领域:1.教育宏观战略与政策研究2.教育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3.教育治理体系研究4.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5.学生发展研究6.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研究7.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8.教育信息化研究9.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研究10.生态文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二)各领域分为“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三)2022年度课题类别包括以下七种,分别为:重大课题、优先关注课题、重点课题、校本研究专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延续课题和一般课题。
1.重大课题、优先关注课题以课题指南为准,申请者不得更改研究题目。
重大课题的研究内容应具有创新性,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具有较高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基础,选取独特的切入点进行“优先关注课题”的研究设计。
2.校本研究专项课题用于资助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现任校(园)级领导主持的课题。
该类课题是以学校(幼儿园)为基本单位,为解决与其实践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由教师群体参与的具有较高组织程度的课题。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11.29•【字号】京教基一〔2017〕19号•【施行日期】2017.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的通知京教基一〔2017〕19号各区教委:现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教基〔2017〕8号)(以下简称《指南》)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提高认识,学习领会《指南》的意义和作用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按照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但同时,学校德育工作仍存在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德育体系机制还不够完善等问题。
《指南》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为学校开展好德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指南》在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方面为学校提供了重要实施框架。
各区教委和学校要认真落实《指南》要求,把《指南》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
按照要求,把学校有关德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要求统一到《指南》上来,拓展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
二、突出重点,落实《指南》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各区教委和学校要准确把握首都的特殊地位,发挥首都的特殊优势,着眼首都的特殊要求,结合实际,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教育实效。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7.10•【字号】京教体艺〔2019〕19号•【施行日期】2019.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京教体艺〔2019〕19号各区教委: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京发〔2017〕19号)对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推动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市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和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广泛听取了中小学教师、教科研部门、教育、卫生、红十字会以及相关高校有关专家的意见,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8〕12号),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现将《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将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市教委体卫艺处。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9年7月10日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京发〔2017〕19号)对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与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8〕12号)的精神,结合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一)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的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建设健康中国首善之区。
教育发展规划指导纲要
教育发展规划指导纲要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确保教育质量与水平稳步提升,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本文将对这一重要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纲要背景及目标1.1 背景介绍教育发展规划指导纲要是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以及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制定长远、全面、战略性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构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框架,提供广泛参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
1.2 发展目标本纲要的主要目标是,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强大教育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2.1 重点任务本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打造高质量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校领导能力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优秀教育人才。
2.2 重大举措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本纲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改进教育管理体制,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推进课程改革,加大教育投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等。
三、推进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3.1 政策保障为确保教育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3.2 资金保障政府将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
3.3 人才保障政府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推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
3.4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教育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沟通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和理念,推动本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评估与监督机制为确保教育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政府将建立完善的评估与监督机制,定期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措施,确保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效机制。
新时代中小学生态文明在地化教育:实施策略与推进路径
名家在线
新时代中小学生态文明在地化教育:
*
实施策略与推进路径
张 婧 桂 敏
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而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则是新时代生 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地化教育承载了本地生态环境、社区、人文、历 史等不同层面的意义,其主要特征是扎根当地实际的学习与参与体验式学习。针 对目前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可以基于在地化教育视角,研究生态文明教育 的实施策略与推进路径,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在地化教育;实施策略;推进路径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生态文 明教育在传播、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培养学生的 生态素养方面责任重大。本文基于生态文明教育 的时代背景,探析北京市中小学校开展在地化教 学方式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实施与落地的创新措施 和基本路径。
一、在地化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
在地化教育是指基于当地(区域)整体资源, 包括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基础上的 教育。教师需要具备本土知识,更好地去指导学习, 思考如何围绕本地主题创设教学单元和教学材料, 寻找有益于改善教学的本地资源,探索区域内生
*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7 年度优先关注课题“中小学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 育的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EJA17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从“认识自然—认识规律—尊重自然” 三个层面,整体构建区域校本课程,不断深化生 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形成生态文明教育的 “学校—社区—社会”一体化推进模式,为区域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整体发展 1. 在地化视角下,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 育理念融入课程。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课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要基础环节。在地化课程的构建,需要有深入的 思考与实施策略,让学生从精心设计的课程学习 中有效提升生态文明素养与学科素养。 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石景山区的学校利 用区域资源,以八大处、法海寺、西山永定河、 新首钢等区域自然资源为基础融入三级课程。各 学校主要从三个方面在课程中融入在地化生态文 明理念:一是基础课程中以本区文化、经济、环 境等具体学习资源为案例开展学习实践,文本资 料与实地考察调研相结合;二是拓展性课程中开 展主题构建、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素养与学习能力;三是开设科学实验—环保校本 课程,以学校、区域的环境为学习资源,师生共 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 如麻峪小学的酵素制作课程引发了师生对环保问 题的进一步思考,将课程与实践活动从学校逐渐 延伸到家庭与社区,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制作酵素 用于日常生活,把环保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2. 在地化视角下,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 育理念融入绿色校园建设。 《可持续发展教育全球行动计划》对可持续 发展教育的四个方面的含义,即更新学习内容、 创新教学法与学习环境、培养学习能 级教师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京发【2004】13号)》精神,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北京市中小学生形成有效参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参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的有关内容,结合本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纲要。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回应国际社会倡导的人类与环境、资源的和谐永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和尊重地球资源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为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文化、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全过程之中,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内涵品质的重要举措。
在基础教育领域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稳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首都教育全面实现现代化进程,提升首都教育国际影响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首都教育为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观念;进一步把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培养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推进本市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目标
培养中小学生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责任感与行为方式。
培养中小学生树立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与价值观,帮助他们逐步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科学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培养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培养中小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理解与尊重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珍惜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养成与各民族、国家与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文明素养。
培养中小学生逐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形成关注和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的责任意识与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要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主旨,从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与行为规范要求融入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发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社区、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合作、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领域的9个主题。
其中社会领域包括生命与安全、公民权利与责任、和谐社会等主题;文化领域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世界遗产教育、文化多样性等主题;环境领域包括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预防等主题;经济领域包括循环经济与绿色消费、农村发展与可持续城市化等主题。
其重点在于帮助和引导中小学生了解首都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正确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因地制宜。
突出首都特色和地方特点,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领域、分学科、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
要把不同学段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各区县、各学校可以根据地区、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学科课程
学科教学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渠道。
各学科教学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点,多方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扎实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
要在各学科教学中大力开展以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为中小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积极投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要充分利用首都城市与农村的丰富教育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引导中小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与习惯。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选择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法,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活动与决策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发展学生的节约意识、节俭习惯、沟通与合作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三)地方与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渠道。
各区县和学校应严格按照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课程计划(试行)》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充分运用北京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健康教育》和《写字》等地方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对中小学生开展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
各区县也要结合本地区特点组织好北京市地方教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学校应将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根据学校师资、课程资源与社区资源的实际,积极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效性。
(四)课外校外活动
结合社会实际,设计组织不同专题、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形式。
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利用各种青少年教育基地、场馆(博物馆、植物园等)、公共文化设施等开展灵活多样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空间。
充分利用现有法定的专题活动日,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节水日、禁毒日、无烟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重点发展绿色环保社团、生物科技社团、心理互助社团、体育健身社团等,指导学生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社会活动。
(五)班团队活动
班会、晨会、共青团、少先队等活动,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开展校、班、队会活动,选择的主题内容要具有时代感;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贴近学生;活动实施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主参与,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实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氛围。
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市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安全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建设和开展奥运教育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
利用国家、本市以及世界各国的自然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有意义的遗产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跨文化国际理解。
要注重对校园环境进行生态设计,积极创建生态友好型学校和资源节约型学校。
五、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和制度建设。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各地区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结合当地社会、文化、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度和实施计划,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协作网络,指导中小学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
(二)增强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课程改革和学校素质教育。
重视借鉴本区县和全市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已有的成效与经验,结合地域特色和学校的
资源优势,通过学校规划、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以及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各个方面统筹规划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三)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教学实验、经验总结推广与培训组织工作。
市、区县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指导,制定干部、教师培训计划,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成功经验。
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研究。
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可持续发展教育列入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并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增加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基地建设。
要注重利用本区县已有的社会教育资源,建立特色突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基地,拓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活动空间。
重视和加强全市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教育信息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要指导学校同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广泛合作。
(五)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质量评价。
要尽快制定学校教师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方案,学校对本纲要的实施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深化实践。
(六)加强舆论引导。
要加强全市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宣传工作,建立与大众传媒的沟通机制,形成积极引导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舆论,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