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A/PA66Cage在腰椎融合术中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合集下载

多孔NHPPA支撑体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精选文档

多孔NHPPA支撑体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精选文档

术后X片显示植入的椎体支撑体位置良好,无
塌陷、无偏移
结 果
术后椎间高度恢复较好,平均11.34cm±2.04mm。 随访3-6月无明显变化。
术后后凸畸形矫正明显,平均5.75 ° ±8.33°, 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3.后凸畸形纠正
术前:14.4±12.6° 术后:3.7±8.7° 末次随访:3.9±8.5
讨论
改进后的椎体支撑体抗压强度大于髂
骨,可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恢复脊 柱早期稳定性
抗压强度
改进前 改进后 髂骨 90.6MPa 28.9MPa 11.83MPa
讨论
内径增加使中空横切截面积增加约50%,
增加了植骨量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植骨接 触面积,可促进植骨融合。
改进前
改进后
讨论

表面小孔的增多及 孔径增大,有利于血 管从四周长入植骨部 位,促进植骨融合。
4.椎间高度
术前: 96.9±17.2mm
术后: 109.5±17.1mm 末次随访:108.6±16.9mm

结 果
2.神经功能评分 2例Frankel A级患者神经功能未见恢 复,其余患者均有1-2级神经功能恢复

二、结 果
5.融合率观察
D级:10例 C级:25例
E级:19例 B级:0 A级:0
临床资料

本组共54例 年龄14-65岁
T10爆裂骨折 T12爆裂骨折 L1 爆裂骨折 L2 爆裂骨折 L3 爆裂骨折
男性43例
女性11例 平均39.8岁
1 例 11例 26例 9例 7 例
临床资料
1
• 后凸矫正 • 椎间高度 • 融合率
影像学评价 Cobb法 Robertson等描述 Brantigan等描述

生物型cage在脊柱融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生物型cage在脊柱融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出现 崩 解 、 形 及 低 融 合 率 。c g 变 a e崩 解 与 高 负 荷 情 况 下 使 聚 合 物 cg a e的 降 解 加 速 有 关 ,其 降 解 速 度取 决 于 局 部 力 学 负 载 程 度 外 , 与 其 他 因 素 有 关 , 如 内 在 结 构 、 工 技 还 例 加 术 、 隙 比率 , 子 量 ,a e的形 状 或 移 植 部 位 等 。 聚合 物 孔 分 cg cg a e必 须 是 无 毒 、 物 相 容 性 良好 的 材 料 , 有 控 制 良好 生 应 的 降解 速 率 , 点 对 于 其 作 为生 物 型 c g 其 有 利 , 为 这 ae尤 因 延缓 降解 过 程 会 延 长 c g a e的力 学 强 度 , 能 维 持 骨 一 合 并 融
器 的稳 定 界 面 。 24 陶 瓷 c g . ae
新 月 状 等 多 种 形 状 。尽 管 短期 疗 效 显 著 . 远 期 存 在 应 力 但
遮 挡 、 置物 下 沉 、 位 、 出 . 像 伪 影 ( T或 MR 扫 描 ) 内 移 脱 影 C I 等 弊端 , 由 于金 属 的 弹 性 模 量 超 出椎 体 骨 质 的 弹性 模 量 常 所致I 3 1 纤 维 类 c g 具 有透 射线 性 、 近 于 骨 质 的 弹性 。碳 ae 接 模 量 、 止 应 力遮 挡 等 特 性 l 1 近 ,有 学 者 通 过 汽相 淀 防 。最 4 _ 5 积法 在 碳 纤 维 材 料 表 面 用 钽 涂 层 , 像 学 与生 物力 学评 估 影 显 示其 具有 良好 的抗 压 强 度 、 疲 劳 特 性1 但 远 期 易 产 生 抗 6 1 。 磨 损颗 粒 及 c g a e崩解 , 扰 融 合 效 应1 干 7 ] 。这 两 类 c g a e无 法 被 人体 吸 收 , 期 可 能 不利 于人 体 健 康 。 远 为 避 免 这些 缺 陷 , 就诞 生 了生 物 型 c g 。 概 念 最 早 ae 其 由 J n sn 1 出 , 具 有 金 属 型 c g a se t 8 提 它 a e不 具 备 的 优 势 : 一 , 第 由于 没 有 伪 影 , 获 得 理 想 的 影像 学 评估 ; 二 , 在 生 物 能 第 可

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钛笼与n-HAPA66人工椎体的疗效比较

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钛笼与n-HAPA66人工椎体的疗效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丨年1月第36卷第1期Chin J Bone Joint Injury,Jan. 2021,Vol. 36, NO. 1.论著.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钛笼 与n-HA/PA66人工椎体的疗效比较匡文忠,吴亮,谢贵杰,陆正龙池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安徽247000摘要:目的比较颈椎病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置入钛笼与置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仙叩-hydr〇xyapatite/p〇lyamide66,n-HA/PA66)人工椎体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7-02采用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7例颈椎病,50例在术中置人钛笼(钛笼组),47例在术中置入n-HA/PA66人工椎体(人工椎体组),比较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前凸角度与J0A评分,比较2组术后椎体下沉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等级。

结果9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4(6~18)个月。

末次随访时97 例均获得骨性融合。

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前凸角度、J0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个月钛笼组6例出现钛笼下沉现象,人工椎体组未出现人工椎体下沉现象。

人工椎体组椎体下沉情况较钛笼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〇.〇5)。

2组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钛笼与n-HA/PA66人工椎体均能有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改善脊髓功能并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n-HA/PA66人工椎体置入后可以获得较低的椎体下沉率。

关键词:颈椎病;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钛笼;n-HA/PA66人工椎体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935(2021 )(H-0005-04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n application of titanium cage and n-HA/PA66 artificial vertebral in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surgeryKUANG Wen-zhong, WU Liang, XIE Gui-jie, LU Zheng-longDepartment o f Orthopedics, Chizhou People's Hospital, Chizhou, Anhui 24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itanium cage and 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 (n—HA/PA66) 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 in cervical anterior cervical spin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Methods Ninety seven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ed with anterior cervical spinal can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from Jan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7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ifty cases were implanted with a titanium cage (titanium cage group) and 47 cases with n-HA/PA66 artificial verte- bral body (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 group)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cervical lordosis angle and JOA score immediately,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vertebral body subsidence after surgery and the neurological grade improvement at the last follow-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ll the 97 case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operation and re­ceived complete follow-up. 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10.4 (6-18) months. At the last follow-up, all 97 cases obtained bony fus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ervical lordosis angle and JOA score immediately(P>0.05),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ix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re were 6 cases of titanium cage sinking in the titanium cage group, and no 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 sinking in the 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 group. The sinking of the vertebral body in the 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titanium cag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last follow-up (P>0.05). Conclusion Both the titanium cage and the n-HA/PA66 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 can effectively recon­struct the stability of the cervical spine, improve the spinal cord function and obtain a good bone graft fusion rate. The subsid­ence rate of n-HA/PA66 artificial vertebral is lower.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Anterior cervical spinal canal decompression and bone 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ita­nium cage; 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 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水平及颈椎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发展,颈椎疾病患者的治疗选择变得多元化。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Cage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联合H形骨板治疗腰椎滑脱症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Cage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联合H形骨板治疗腰椎滑脱症
检 验 医 学 与 临 床 2014 年 11 月 第 11 卷 第 22 期 Lab Med Clin,November 2014,Vol.11,No.22
· 3161 ·
·临床研究·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Cage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 联合 H 形骨板治疗腰椎滑脱症*
何 斌 ,赵 光 荣 ,张 绍 伟 ,廖 涛 ,向 秀 根 (重 庆 市 璧 山 区 人 民 医 院 骨 科 402760)
1.3 方法 全 部 病 例 均 行 腰 椎 DR 片、CT 或 MRI检 查。 术 前均签署知情同意 书。 手 术 取 俯 卧 位,采 取 腰 部 后 正 中 入 路, 骨膜下剥离 两 侧 椎 旁 肌 至 横 突 。 显 露 滑 脱 相 邻 椎 体 棘 突 、椎 板、椎间关节及横突。植 入 椎 弓 根 螺 钉,安 放 椎 弓 根 钉 棒 并 固 定,适当撑开椎间隙;切除椎板、棘突、后纵韧带,责任侧神 经 根 通道减压。牵 开 硬 膜 囊 及 神 经 根 ,症 状 侧 椎 间 隙 切 开 后 纵 韧 带 ,用 铰 刀 铰 除 椎 间 盘 组 织 ,搔 刮 相 邻 椎 体 终 板 达 软 骨 下 骨 ,斜 向椎间隙处用髓核钳及小刮匙清除椎间盘、髓核组织及软骨 终 板。自体椎板、棘突制 成 碎 骨 粒,予 以 庆 大 霉 素 浸 泡 后 充 填 于 Cage内,用髓核钳沿备好的 Cage通 道 将 部 分 绞 碎 自 体 骨 植 入 拟置入 Cage 对 侧 椎 间 隙 内 并 打 压 ,压 实,然 后 再 沿 备 好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ge通道植入 Cage,其后缘距 椎 体 后 缘 约 0.5cm。C 型 臂 透 视证实 Cage及椎弓根 钉 位 置 合 适 并 调 整 钉 棒 固 定 螺 钉 加 压 , 锁紧螺钉。再在棘突 间、椎 板 上 植 骨 床 经 过 打 磨、骨 凿 毛 糙 处 理出血的松质骨面,置 入 H 形 同 种 异 体 骨 板,重 建 椎 管,使 其 两端嵌插于上位椎体棘突下缘及下位椎体棘突上缘的螯合面, 骨板凹状面与上下椎板后贴合紧密,异体骨板两端植自体碎 骨 颗 粒 。 清 创 ,清 点 用 物 ,切 口 留 置 引 流 管 ,逐 层 闭 合 切 口 。 1.4 术后处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切口及引流情况等,引 流 不 足 50 mL/d 时 ,拔 去 引 流 管 。 围 术 期 48h 内 预 防 感 染 ,给 予 预防深静脉血栓治疗,营养神 经 等 对 症 处 理。嘱 患 者 卧 床 7~ 10d,床上行四肢肌肉 舒 缩 功 能 训 练,10d 带 腰 段 支 具 逐 步 在 助行器或者亲属辅助下下床锻炼。 1.5 评价指标 (1)切口愈合情况,伤口并发症;(2)患 者 疼 痛 视觉模拟(VAS)评分;(3)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 分; (4)椎间 Cage内 外 植 骨 融 合 情 况,参 照 Brantigan 标 准 判 断; (5)Taillard 指 数 、椎 间 隙 高 度 、滑 脱 角 及 腰 椎 生 理 前 凸 角 。 1.6 统计学 处 理 采 用 SPSS17.0 统 计 学 软 件 进 行 分 析 ,计

腰椎后路融合术后cage后移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腰椎后路融合术后cage后移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腰椎后路融合术后cage后移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金闪闪;冯铭哲;冯钰莹;贺宝荣;黄小强【期刊名称】《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年(卷),期】2024(17)2【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cage后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自建库至2022年10月发表的有关腰椎后路融合术后cage后移的文献。

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值(MD)。

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分析11094例患者,评估12个危险因素。

Meta分析结果显示,梨形椎间盘[OR=6.74,95%置信区间(95%CI):2.41~18.83,P=0.0003]、终板损伤(OR=8.27,95%CI:3.08~22.16,P<0.001)、螺钉松动(OR=13.83,95%CI:5.66~33.78,P<0.00001)、单侧钉棒系统固定(OR=4.20,95%CI:1.72~10.26,P=0.002)与腰椎后路融合术后cage后移有关;性别(OR=0.61,95%CI:0.29~1.27,P=0.19)、术前诊断(OR=1.04,95%CI:0.70~1.57,P=0.84)、手术节段(OR=0.94,95%CI:0.73~1.20,P=0.61)、多节段融合(OR=1.03,95%CI:0.73~1.46,P=0.86)、体重指数(MD=0.14,95%CI:−0.81~2.01,P=0.78)与腰椎后路融合术后cage后移无关。

结论:梨形椎间盘、终板损伤、螺钉松动、单侧钉棒系统固定为腰椎后路融合术后cage后移的危险因素。

【总页数】8页(P124-131)【作者】金闪闪;冯铭哲;冯钰莹;贺宝荣;黄小强【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延安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西安市第五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后Cage后移的相关因素分析2.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3.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4.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age后移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张继东;张铁良;夏群;苗军【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年(卷),期】2008(29)6【摘要】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LIF)具有诸多优势,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关于ALIF 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国外开展较多,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应根据不同需要合理选择ALIF试验模型,人类尸体,动物尸体、有限元模型、其他替代模型等各有优缺点.单纯ALIF术后椎间获得即刻稳定性是根据"撑开一压缩"原理.前路椎间植入融合器后能够增加除了后伸动作以外的其他各方向稳定性,目前大多数关于ALIF的生物力学测试均针对即刻稳定性,然而融合器植入椎间隙后纤维环弹性逐渐丧失及融合器陷入终板内均会使椎间稳定性逐渐降低,因此椎间融合稳定性还取决于界面骨长入速度等术后因素.影响ALIF稳定性的因素有预负荷、辅助内固定、相邻椎体骨质量等.【总页数】3页(P375-377)【作者】张继东;张铁良;夏群;苗军【作者单位】300211,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300211,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300211,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300211,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用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J], 孟庆辉2.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应用效果观察[J], 高乾坤3.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应用效果观察[J], 高乾坤4.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L5-S1 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J], 杨武5.前路与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对比研究 [J], 孔维清;徐建广;朱海波;张长青;曾炳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骨折11例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体的临床疗效分析

脊柱骨折11例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体的临床疗效分析

脊柱骨折11例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体的临床疗效分析作者:陈滔,周鹏程,五庆,牟兵,胡义军,荆安龙,蒋利君【摘要】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脊柱骨折中恢复椎体结构和高度的作用。

方法从2005年3月~2007年5月,本科行颈椎及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移植重建椎体结构共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75岁,平均41.8岁。

其中颈椎骨折3例,胸腰椎骨折8例。

结果随访6~21个月(平均8个月),植入体3~4个月愈合,重建的椎体高度无降低,较术前神经损伤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

结论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可有效恢复爆裂、压缩椎体的高度和结构,并能与椎体愈合,起到有效重建椎体结构的作用。

【关键词】脊柱骨折;人工椎体 ; 生物活性材料;椎体替代物对于脊柱骨折重建脊椎骨性结构的稳定性、恢复椎管容积、减除脊髓神经压迫是该类损伤的主要治疗原则。

尽管脊椎结构重建的方法较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自体髂骨移植有增加创伤、感染、术后疼痛、支撑强度不足等问题;钛网植骨可能发生钛网嵌入上、下位椎体,出现重建椎体高度丢失,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

生物活性替代材料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最多之一。

笔者采用人工椎体支撑材料,并于2005年3月~2007年5月用于脊柱骨折术后椎体重建11例,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21~75岁,平均41.8岁。

其中颈椎骨折3例,胸腰椎骨折8例。

致伤原因: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重5例。

损伤节段:C5 2例,C6 1例,T12 3例,L1 4例,L2 1例,L3 7例。

椎体压缩程度:Ⅱ度8例,Ⅲ度3例。

椎管占位程度:≤25%2例,25%~50%5例,50%~75%3例,≥75%以上1例。

术前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3例,D级1例,E级1例。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板在下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板在下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板在下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椎板[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在预防椎管内瘢痕粘连及脊柱后柱结构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2008年1月~2012年5月本院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治疗椎板切除术后椎板缺损患者37例,均使用1个人工椎板,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均无伤口感染,伤口Ⅰ期愈合。

37例均获5~20个月随访。

术后脑脊液漏1例,经妥善处理后愈合。

1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因术中过度牵拉造成术后神经根损害症状加重,经神经营养用药及理疗6个月后神经功能基本恢复。

其余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复查无加重,腰椎活动度良好。

术区无明显排斥反应。

37例术后CT检查示椎管扩大;X线、CT及三维重建示术后4~6个月人工椎板与受体骨接触界面模糊,间隙消失。

3例CT示人工椎板于椎板边缘部分分离,查体患者无不适症状。

结论新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可有效防止外源性瘢痕压迫神经根及硬膜囊,有效恢复椎管结构,术后对腰椎活动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人工椎板(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板切除术;粘连;重建;功能[中图分类号] R318.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5(c)-0159-04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rtificial vertebral lamina (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lower lumbar spineZHAO Liang HE Bin-bin CHEN Xiao WEN Qing-bo CHEN Hao-xiong PENG Li-pi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ShenzhenCity,Shenzhen 518034,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rtificial vertebral lamina [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 in the prevention of the scar adhesions in lumbar spinal canal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posterior vertebral laminae structure. Methods 3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amina defect after laminec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May 2012 were treated with n-HA/PA66 composite bioactive artificial vertebral lamina,each person with an artificial vertebral lamina.Then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and wound reached phaseⅠhealing.All of 37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5-20 months.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only occurred in one case,and healed after suitable treatment.One case with cent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uffered worse postoperative radiculopathy symptoms for excessive drag,and neural function got basic recovery after nerve neurotrophic drugs and physical therapy for 6 months.Low back pain symptoms in the remaining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 with no aggravation,and lumbar had good activity.No obvious rejection was seen in operation area.postoperative CT showed the spinal canal in 37 cases enlarged;X-ray, CT and 3D reconstruction indicated interface between artificial vertebral lamina and the recipient bone was fuzzy after 4-6 months,and the gap disappeared.CT showed isolation of artificial vertebral lamina and penumbra of vertebral lamina occurred in 3cases,while,patients were no discomfortable symptoms through medical examination. Conclusion The new n-HA/PA66 composite bioactive artificial vertebral lamina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exogenous scar compression of nerve root and spinal dural sac,significantly recover vertebral canal structure,and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lumbar activity after operation.[Key words] Artificial vertebral lamina(nano-hydroxyapatite/pelyamide66);Laminectomy;Adhesion;Re construction;Function严重的椎管狭窄症及巨大的间盘突出症首选的治疗方法仍是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临床疗效显著。

腰椎融合术中的Cage您选对、放对了吗?

腰椎融合术中的Cage您选对、放对了吗?

腰椎融合术中的Cage您选对、放对了吗?椎间融合器(Intervertebral Cage,简称Cage)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在面临Cage的选择与放置等细节问题上,不少脊柱外科医生仍存在诸多困惑。

在Cage大小的选择上,许多术者主张选择大号的Cage,以增加椎间孔面积和Cage的压应力;在手术操作顺序的问题上,多数人选择在椎间隙处理完毕、钉棒系统锁紧之前置入Cage。

本文作者基于其研究团队提出的“腰骶神经弓弦病”理论和椎间盘“三个高度”概念,结合腰椎神经根的解剖学特点,提出了Cage的大小以置入后恢复椎间“自然高度”为宜,并且对于放置顺序略作调整,避免由于椎间过度撑开后导致神经根纵向牵拉损伤,从而降低了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腰椎间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变、腰椎畸形等诸多腰椎疾病方面已经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献报道患者术后满意率可达56%~79%[1]。

另一方面,随着该术式的推广及病例数量的增加,其相关并发症也逐渐增多;部分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腰背部酸胀不适或下肢麻木、疼痛,其发生比例为10%~13.1%;个别患者甚至出现不可逆性足下垂等严重并发症2-3],产生上述神经症状的原因复杂,诸多文献已有报道[4]。

Matsui等[5]就发现在椎间盘切除术中,神经根牵拉张力会导致神经根内血液供应急剧减少,产生与急性神经根压迫类似的生物学改变。

因此,术中操作导致神经根或者马尾神经过度牵拉的因素不容忽视。

腰椎融合术中使用椎间融合器能够恢复并维持椎间高度、改善腰椎序列、维持局部稳定性。

然而,如果椎间融合器过大、或者过度撑开椎间隙,均可能产生神经根轴向牵拉,从而出现术后下肢麻木、疼痛、足下垂等症状[6]。

本文主要针对腰椎融合术中Cage的选择和放置对神经根张力的影响做一分析。

一、腰椎脊神经根的解剖特点脊神经根构成了脊髓(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解剖上的连接,属周围神经的一部分。

然而与传统的周围神经相比,脊神经根是由一层较薄的神经根鞘包绕,结缔组织层发育不良,缺少神经外膜与神经束膜的覆盖保护,且神经纤维呈平行排列(周围神经呈纵行),胶原纤维较少,因此其“机械薄弱性”决定了在遭受机械压迫或牵拉时脊神经根更容易发生损伤[7,8]。

n-HA/PA66生物活性人工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61例

n-HA/PA66生物活性人工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61例

用n ’ H A / P A 6 6复合 生物活 性椎 间 C a g e植 骨融 合 、经椎 弓根钉 棒系 统 内固定 ,共 6 1 例7 0 个椎 间隙 。用 M- J O A 评分 的症 状 改善率 评价 患者 治疗效 果 ;术 前 、术后 1 周 及 3月 、6月、 l 2月分别 摄 x射 线 片及 C T ,观 察椎体 间
a c t i v e C a g e b y n a n o — h y d r o x y a p a t i t e / p o l y mi d e 6 6【 n - HA/ P A6 6 )v e r t e b r a e wi m b o n e g r a f t f u s i o n a n d i f x a t i o n f o r he t p a -
2 0 1 3年 1 0月 第1 0卷 第 5期
文章编号 : s w g k 2 0 1 3 - 0 4 - 0 0 9 1
n . H A / P A6 6 生物活性人工 C a g e植 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 6 1 例
朱 美 忠 胡 天 志 陈滔
【 摘 要】 目的 探 讨纳 米羟 基磷 灰石/ 聚酰 胺 6 6( n - H A/ P A6 6 ) 生物 活性人 工 C a g e 植骨 融合 术 治疗腰 椎退 变 的临床 疗效 。方 法 从 2 0 0 7年 6月~ 2 0 1 2年 2月 ,对 腰椎 退变 失稳 定性 疾患 ,需要 后路 手术+ 椎 间植 骨融 合 的患者 ,采
生 物 骨 科 材 料 与 临 床 研 究
1 6
d oi : 1 0 . 3 9 6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 9 7 2 . 2 0 1 3 . 0 5. 0 0 5

腰椎椎间融合术中腰椎融合器高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腰椎椎间融合术中腰椎融合器高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720 •广东医学 2019 年 3 月 第 40 卷第 5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r. 2019, Vol. 40, No. 5腰椎椎间融合术中腰椎融合器高度选择的 影响因素分析**佛山审恢学类科技攻关项I 丨(编号:2018 AB(X)()193 )吴金伟',邹伟民',许汉权',庞祖才',吕海2'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骨伤四科(广东佛山528388);'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广东广州510630)【摘要】目的分析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中腰椎融合器(cage)高度选择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共76例,分析置入cage 高度与患者身高、年龄、性别和 cage 置入节段位置和疾病类型的关系,分析cage 高与与前椎间高度(AIVH).中点椎间高度(MIVH )、后椎间高度(P1VH)和运动范围(ROM )的相关性结果男性患者置入cage 的平均高度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51, P=().O17),身高3165 cm 的患者其平均置入cage 高度显著高于身高<165 cm 的患者 (/=4.213, P<0. 001),其中不同的手术节段eage 高度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 756, P = 0. 032),cage 高度与AIVH 、MIVH 和PIVH 呈显著的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425, P <0. 001 ;r =0. 432, P< 0.001; r=0. 384, P <0.001)结论 患者的性别、身高、手术节段以及术前的椎间高度是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中cage 高度选择的相关影响因素【关键词】 腰椎椎间融合术;cage ;高度;身高;椎间高度【中图分类号】R681.5;R602【文献标志码】ADOI :10. 13820/j. cnki. gdyx. 20181967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其已成 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其中包括后外侧融合和椎体间融合'对于脊柱系 统中,重建矢状平衡和稳定性已成为腰椎融合手术的最主要目的⑵。

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周鑫; 蓝艺鑫; 程丽佳【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21)010【总页数】4页(P790-793)【关键词】人工骨;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作者】周鑫; 蓝艺鑫; 程丽佳【作者单位】610106 成都成都大学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中国外科植入物专委会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已超过1亿人,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加速,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12亿,占人口总数的13.2%,而超过30%老年骨折患者与骨质疏松相关。

我国各种关节炎重症患者超过8 000万人,现有肢残患者75万人,同时,每年新增骨损伤患者300万人。

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骨科疾病的患病人数将加速增长,使得骨修复替代材料成为临床需求量最大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

骨修复替代材料是骨组织工程发展的基础。

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应该具备生物相容性、机械耐受、可生物降解、可诱导再生等特性。

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具有表面活性大、溶解度高、生物活性好等特点,但是在复合材料中nHA含量越多生物力学性能越差,脆性越大。

生物复合材料较单一材料在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方面有更强的塑造能力,更容易满足临床需求。

本文将综述5种基于nHA的生物复合材料的性能、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

1 nHA/聚酰胺(polyamide,PA)聚酰胺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线材料,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

PA66是PA的一个品种,nHA/PA66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脊髓的修复,PA能增加nHA材料的韧性,nHA /PA66复合材料的抗压、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与人体骨皮质的力学性能相近。

2005年,医用nHA /PA66复合骨充填材料(YZB /国0063-2003)被批准上市,现已在全国1 300多家甲级医院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

n-HAPA66人工椎间支撑体与钛网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n-HAPA66人工椎间支撑体与钛网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n-HAPA66人工椎间支撑体与钛网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工业事故等意外伤害。

严重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瘫痪等严重后果。

因此,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非常重要。

传统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采用骨融合术或人工椎间支撑体植入术,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失血、神经损伤等。

而保守治疗则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因此,寻找一种既安全有效又具有更好的恢复效果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n-HAPA66人工椎间支撑体与钛网重建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且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风险。

本研究旨在探讨n-HAPA66人工椎间支撑体与钛网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n-HAPA66人工椎间支撑体与钛网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评估该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收集和整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伤势情况等;2. 对病人进行临床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欧洲脊柱协会评分量表(EuroQoL)、短形脊髓功能评价量表(Short-Form Spinal Cord Function Evaluation)等评估患者的疼痛、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情况;3. 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和n-HAPA66人工椎间支撑体与钛网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两组病人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4. 对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和应用。

三、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2. 研究对象:符合条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 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治疗组和n-HAPA66人工椎间支撑体与钛网重建治疗组,对两组病人进行治疗及评估,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徐修磊;邓永发;宋杰【摘要】目的:对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取滑椎复位、单一的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滑椎复位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椎间距高度、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命质量(QOL)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椎间距高度差:治疗后一个月为(12.3±0.41)mm与研究组(12.1±0.6)mm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椎间距高度差:治疗后4个月为(11.3±0.3)mm、6个月为(10.3±0.2)mm、12个月为(11.3±0.2)mm和24个月(10.1±0.1)mm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个月(12.3±0.5)mm、6个月(12.1±0.6)mm、12个月(12.3±0.5)mm和24个月(12.1±0.3)mm(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QOL评分:身体状况评分为(89.3±3.5)、行为评分为(85.3±5.8)、自评生活质量评分为(85.89±6.3)和社会活动评分为(89.3±4.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身体状况评分(78.2±2.4)、行为评分(71.6±2.9)、自评生活质量评分(70.5±3.2)和社会活动评分(65.4±3.7)(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5%高于研究组患者4.7%(P<0.05).结论:滑椎复位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疗效显著,能促进植骨融合,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25)004【总页数】4页(P534-537)【关键词】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退变性腰椎滑脱;疗效观察【作者】徐修磊;邓永发;宋杰【作者单位】新疆兵团一师阿拉尔医院骨科阿拉尔 843300;新疆兵团一师阿拉尔医院骨科阿拉尔 843300;新疆兵团一师阿拉尔医院骨科阿拉尔 84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病状多表现为腰部神经受到压迫,从而产生剧烈的腰部疼痛[1]。

n-HA融合器后的初始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n-HA融合器后的初始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绵羊腰椎植入PA66/n-HA融合器后的初始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绵羊腰椎植入PA66/n-HA融合器后的初始稳定性研究【摘要】脊椎手术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手术,而脊椎融合术是一种治疗脊椎疾病的有效方法。

为了实现脊椎的稳定性,骨融合的成功十分重要。

因此,现在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关注融合器的材料。

本研究探讨了一种新型材料PA66/n-HA融合器,用绵羊腰椎植入的方式研究其初始稳定性。

研究发现,PA66/n-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植入融合器后,绵羊腰椎的初始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这表明PA66/n-HA融合器可以有效支持脊椎的稳定性,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关键词】PA66/n-HA融合器;脊椎融合术;绵羊腰椎;初始稳定性【研究背景】脊椎疾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例如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脱出等。

脊椎手术是治疗脊椎疾病的有效方法,其中脊椎融合术是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

脊椎融合术通过将融合器植入脊椎,使脊椎稳定。

因此,融合器的材料和性能对骨融合的成功至关重要。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新型材料PA66/n-HA融合器,在绵羊腰椎模型中的使用情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PA66/n-HA融合器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2. 在绵羊腰椎模型中植入PA66/n-HA融合器,并对植入融合器前后的椎间距进行测量。

3. 对植入融合器前后的维持力进行测试,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研究意义】PA66/n-HA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植入后可有效支持脊椎的稳定性,对脊椎融合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通过对绵羊腰椎模型的研究,可以为PA66/n-HA融合器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1. 体外实验:制备PA66/n-HA融合器,评估其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2. 体内实验:在绵羊腰椎模型中植入融合器,比较植入前后的椎间距和维持力。

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辛兵
【期刊名称】《医用生物力学》
【年(卷),期】1997(12)2
【摘要】1911年Hibbs和Albee首先报道应用后路融合术(Posterior fusion)治疗脊柱结核等疾病,获得满意疗效.1929年Hibbs和Swift将脊柱融合术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变,扩大了脊柱融合术应用范围.目前脊柱融合术被广泛地应用在治疗脊柱退行性变,脊柱创伤,脊柱的不稳定,以及脊柱畸形的矫治.并且出现了脊柱融合技术的多样性,适用范围的扩大以及多种内固定植入物的使用等.文献报导美国每年约有七万人接受脊柱融合术的治疗,采用了不同的融合术式.本文对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作一综述.一。

【总页数】4页(P115-118)
【关键词】脊椎病;腰椎融合术;生物力学
【作者】辛兵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R318.01
【相关文献】
1.腰椎L4和L5侧路单cage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与临床应用研究 [J], 严冬雪;黄永吉;罗军;马广斌
2.个性化设计腰椎融合器在脊柱内固定术中生物力学的研究 [J], 续彬;张先隆;吕智
3.可变向腰椎融合器在腰椎融合术中位置变化的生物力学研究 [J], 张海平;郝定均;孙宏慧;朱名;王彪;郑永宏;杨明;姜永宏;白小帆
4.颈腰椎间盘退变及脊柱融合固定术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研究进展[J], 余无际;王国华
5.单枚腰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J], 王炤;赵杰;王以近;王新伟;侯铁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失稳症手术治疗中应用融合器cage的体会

腰椎失稳症手术治疗中应用融合器cage的体会

腰椎失稳症手术治疗中应用融合器cage的体会
战颖;田丁;洪亮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6(46)33
【摘要】2003年2月~2005年5月,笔者在24例腰椎失稳症手术治疗中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60)
【作者】战颖;田丁;洪亮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300140;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
津,300140;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3001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应用 [J], 刘立华;邓斌
2.应用腰椎椎问融合器治疗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体会 [J], 李波;张美心;赵筑川;田晓滨;张祖根
3.椎体间螺纹融合器治疗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体会 [J], 沈成华;蒋华富;王振强;王亚平;房晓彬;张玉兴;顾鹏先;沈雪光
4.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J], 熊瑛;周海燕
5.椎间自体骨填充结合Cage内植骨钉棒内固定术在腰椎失稳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李育敏; 孙海东; 崔晓荣; 连育才; 朱小明; 李悫; 钟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新型腰椎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的体外生物力学评价

一种新型腰椎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的体外生物力学评价

一种新型腰椎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的体外生物力学评价韩振川;熊森;张雅斌;王博;顾挺帅;张权;李修璨;王旭翾;毛克亚【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6(13)2【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腰椎可降解椎间融合器(cage)的设计理念和结构,对其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新型可降解骨水泥-磷酸镁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经过特殊模具压缩凝固成可降解椎间融合器作为实验组(n=8),大小型号相同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n=8)及取猪髂骨块做成的三面皮质骨椎间融合器(n=8)作为对照组,利用Instron 10000N生物力学机做压缩载荷测试.当各组椎间融合器受压丢失椎间融合器高度1/3时即判定为椎间融合器失效,记录椎间融合器的轴向压缩栽荷及其刚度.若未达到丢失高度1/3时即发生椎间融合器损毁的,记录损毁时的位移、轴向压缩栽荷及其刚度.结果 MPC cage组压缩损毁时丢失的高度明显小于PEEK cage组及髂骨块cage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MPC cage组压缩损毁时所承受载荷明显高于PEEK cage组及髂骨块cage组丢失高度1/3时所承受载荷,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PC cage自身刚度远远高于PEEK cage及髂骨块cage,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磷酸镁可降解椎间融合器(MPC cage)具有优良的抗形变能力及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载荷,能够提供人体腰椎间隙的支撑-压缩稳定作用,能满足临床植入的生物力学要求.【总页数】4页(P1-4)【作者】韩振川;熊森;张雅斌;王博;顾挺帅;张权;李修璨;王旭翾;毛克亚【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322医院骨科,山西大同037000;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一种新型腰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评价 [J], 马金梁;张记恩;刘克斌;易洋;黄帆;邓忠良2.新型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J], 张桦;叶晓健;许国华;何海龙;李家顺3.异种骨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腰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J], 程维;赫兰学;郑昊;马洪顺;李晓华;李德江;李长有;张俊峰;徐松宝;宋扬;王宏家4.腰椎形状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和生物力学评价 [J], 昌耘冰;徐达传;尹庆水;鲍侃;夏虹;赵卫东;黄文华5.单枚腰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J], 王炤;赵杰;王以近;王新伟;侯铁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入路及Cage对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率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入路及Cage对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率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入路及Cage对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率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技术是治疗腰椎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通过在脊柱的相邻椎体之间植入人工椎间隙和植骨材料,促进骨生长和椎体之间的融合,从而达到固定脊柱和减轻症状的目的。

而在椎间植骨融合术中,选择适当的入路和Cage类型对于植骨融合率的影响很大,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入路及Cage对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率的影响,为腰椎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挑选一些需要进行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的患者,其中采用后路入路和前路入路的各50例,将各自应用不同类型的Cage进行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对比研究。

2. 研究方法
(1)入组标准:年龄在18-60岁之间,腰椎疾病患者,需要进行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
(2)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心肺、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患者、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等影响疗效的疾病患者;
(3)随机分为后路组和前路组各50例,依次应用4种Cage材料进行植骨融合术;
(4)手术完成后,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方法对椎间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对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进行对比分析。

四、预期结果与意义
本研究预期结果是通过对比不同入路及Cage对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率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下腰椎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实用的医疗方法和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 g e ) 植 人 人 体 内可 能 引 起 的 全 身 毒 性 反 应 及 对 人 体 局 部 组 织 的影 响 。 方 法 2 0 1 2年 2月 至 2 0 1 2年 4月 将 n — HA/ P A6 6 C a g e 通 过 腰 椎 后 路 经椎 间孔 进 行 腰椎 椎 体 融 合 植 入 2 O例 患 者 体 内 , 通过对研究对象检查术 前、 术后 4 d 、 术 后 2 个 月等 3 个 时期的血压 、 脉搏 、 体温 、 免 疫 球 蛋 白 A、 G、 M、 补体 C 3 、 C 4 、 谷丙 转氨 酶、 谷 草转氨酶 、 肌酐 、 尿 素、 白 细 胞 、 红细胞 、 血 红蛋 白、 血 小板 、 C反 应 蛋 白 、 血沉 、 局部 反应等 指标 。 结果 不同时相 , 其 他 检 查 结 果 之 间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结论
中 图分 类 号 : R3 1 8 . O 8 文 献标 识 码 : A
n — HA/ P A6 6 C a g e 植人人 体后 , 除 了 术 后
4 d白细 胞 、 红细胞 、 血红蛋 白、 血小板等血常规 、 C 反应 蛋 白 、 血沉等检查与术前相 比, 存在统计学差异 ( P< 0 . 0 5 ) ; 在 新型n — HA/ P A6 6 C a g e具 有 良好 的 生 物 安 全 性 。
we r e me a s ur e d f r o m t he t we nt y pa ie t nt s i n p r e o pe r a t i on、 f o ur da ys a nd t wo we e ks af t e r t he o pe r a t i o n. Re s ul t s Af t e r
关键词 : n HA/ P A6 6 C a g e ; 生物安全性 ; 腰椎融合器 ; 腰 椎 融 合 术
Th e Ap p l i e d Bi o l o g y S a f e t y o f T r a n s f o r a mi n a l Lu m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w i t h n - HA/ P A6 6 Ca g e
n ~ HA/ P A6 6 Ca g e i mp l a ma t i o n, t h e r e we r e t h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t b e t we e n p r e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f o u r d a y s a f t e r pe o ra t i o n
SA N G Pe i — ui r ng, ZH AN G Mi ng, CH EN Bi n— hui , e t a l
( LI Hu i — t i Ho s p i t a l o f Ni n g b o Me d i c a l Ce n t e r , Ni n g b o 3 1 5 0 4 0 , Ch i n a )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Or t h o p a e d i c s Vo 1 . 1 9 , No . 1 , 号 : 1 0 0 8 —5 5 7 2 ( 2 0 1 3 ) 0 1 —0 0 3 8 —0 3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i t g a t e t h e t o x i c r e a c t i o n o n t h e w h o l e b o d y a n d t h e l o c a l t i s s u e s t i mu l a t i o n r e a c t i o n i n d u c e d b y t h e n a n o h y d r o a p a t i t e c r y s t a l s a n d p o l y a mi d e c o mp o s i t e ( n — H A/ P A6 6 ) . Me t h o d s n — HA/ P A6 6 C a g e s we r e
n — H A/ P A6 6 C a g e 在腰椎融合术中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桑裴铭 , 张明 , 陈斌 辉 , 蔡畅, 顾仕 荣 , 周敏
( 浙 江省 宁 波 市 医 疗 中心 李 惠利 医 院 , 浙 江 宁 波 3 1 5 0 4 0 ) 摘要 : 目 的 评 价 新 型 纳 米 羟 基 磷 灰 石 / 聚酰胺 6 6 融合器 ( n a n o — h y d r o x y a p a t i t e / p o l y a mi d e 6 6 C a g e , n — HA/ P A6 6
p l a n t e d i n t o t we n t y p a t i e n t s wi t h t r a n s f o r a mi n a 1 1 um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ro f m Fe b r u a r y o t Ap r i 1 , 2 0 1 2 , b l o o d p r e s s 、 p l u s e 、 t e mp e r a t u r e 、 I g A、 I g G、 I g M、 C3 、 C4 、 ALT 、 AS T、 Cr 、 BUN 、 W EC、 RB C、 Hb、 P LT、 CRP、 ES R a n d l o c a l r e a c t i 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