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华夏文明简介

合集下载

传承甘肃的历史文化

传承甘肃的历史文化

传承甘肃的历史文化(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职业规划、职场语录、规章制度、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areer plans, workplace quo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 introduc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传承甘肃的历史文化传承甘肃的历史文化甘肃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省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

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
多元民族民俗文化
甘肃地区古史的中心内容是民族关系,甘肃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西部民族的历史。活动在甘肃及其周边地区的氐、羌、戎、月氏、乌孙、吐谷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蒙古等西北高原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曾构成极大威胁。历史证明,自秦汉以来,中原王朝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西北民族之间关系的好坏。今天,甘肃是多民族聚居区,其中世居民族有汉、回、藏、蒙古、东乡、土、裕固、保安、满、撒拉、哈萨克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甘肃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除伊斯兰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外,特有民族文化以及以花儿、道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最为典型。
在祖国的民族大家庭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特有。裕固族自称“尧乎尔”,过去曾称为“撒里维吾尔”,后改裕固。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自称“撒尔塔”。保安族自称保安,主要聚居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三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民歌、信仰禁忌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其中裕固婚姻习俗文化、东乡饮食文化、保安腰刀文化可为代表。甘肃是“花儿”的故乡,上世纪二十年代,甘肃花儿就引起了民俗学家的关注,它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道情本是以道家故事为题材,在道观庙宇进行演唱的说唱艺术,后来逐渐成为反映民间故事的民俗演唱形式。甘肃道情主要传唱于陇东地区,后发展演化为陇剧。
周秦是中华礼制文明完善时期,是华夏族和中华帝国成熟时期,对中国历史走向和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秦先祖的历史开始于甘肃东南的渭河、西汉水流域,周人的祖先也曾在陇东的泾河支流马莲河流域繁衍发展。因此,甘肃是周文明和秦文明的发祥地。夏朝末年,周人先祖不窋率领族人来到陇东。周人在这里历经十二世之久,势力逐渐壮大,最后进军关中。陇东出土了父乙铜爵、父丁铜觚、父辛铜斝等大量商代青铜器,是探索陇东古方国与商王朝关系和交流的重要线索。灵台白草坡、宁县宇村等地西周墓葬、车马坑等遗址出土了傒伯铜方鼎、潶伯铜提梁卣、穆公铜簋盖等珍贵青铜器物,是周人礼制及科技水平完善和提升的重要依据。商代末年,秦人西迁陇右。西周末年,秦襄公因护送平王东迁而获封诸侯,秦人由此取得了与中原诸侯同等的政治地位。秦人在甘肃历经十四世,最后挺进关中。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圆顶山先秦贵族墓葬遗址出土了刻有“秦公作”铭文的青铜鼎、簋、壶、编钟及金虎、玉器等珍贵文物,时代属于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器型高大,工艺水平可与中原青铜器媲美。大量珍贵的青铜器物,是秦人崛起历程的见证。

华夏文明资源与甘肃地域文化特征

华夏文明资源与甘肃地域文化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融合性特征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甘肃地区很早就是历史上各民族融合的重要熔炉,而丝绸之路的开通更使这里成为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扩散、交流与融合的交接点。如甘肃最具特色的佛教文化就是在汉唐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轨迹中发展起来的。以秦州而言,除麦积山之外,武山水帘洞、甘谷大象山的石窟艺术,在雕塑、建筑等宗教遗产方面集中代表了当地佛教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特色。可见,甘肃文化的大发展一方面是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又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吸取营养。至明清时期,中国汉文化圈在长期扩疆拓土和域内空间差异缩小的过程中趋于定型,作为地域文化类型之一的甘肃文化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亦更多地表现出文化的趋同性。
动态性特征
甘肃作为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人类开始迈入文明门槛的时候,地域文化就以其鲜明的风格和较高的水准而兴起,并在中国早期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华夏文化发展为汉文化并形成汉文化圈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甘肃文化始终伴随着汉文化的扩散吸引而趋同;又因人口流动,民族迁移,统一与分裂的波动而趋异。甘肃文化依赖地域之便,东与属于中原文化的三秦文化唇齿相依,使汉文化得以在此流传发展,加快其文明进程;同时它又地处中西交通的要道,西与属于沙漠、草原类型的西域文化毗邻,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正是在这里得以与中原文化碰撞、交流、融合。可见,陇原作为黄河上游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是中原与周边政治、经济、文化力量伸缩进退、相互消长的中间地带,因而成为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域内文明与域外文明双向交流扩散、荟萃传播的桥梁。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甘肃文化与西域文化相比较,具有更多的中原文化特征;与三秦文化进行比较,它又更多地含有少数民族文化的成分。这种过渡地带与文化优势,既促进了甘肃自身文化的发展,又为三秦文化和西域文化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甘肃文化资源简介

甘肃文化资源简介

展示类项目
新建甘肃简牍博物馆 新建甘肃彩陶博物馆 酒泉航天科技文化博览园 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二期工程 南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项目
整理类项目
古籍整理保护工程 重点图书出版工程
研究类项目
筹建甘肃传媒大学 筹建西凉文化研究中心 筹建会宁(中国)干部培训学院建设项目 筹建甘肃动漫产业公共支撑技术平台
甘肃文化资源简介
一、甘肃概况
甘肃取古甘州 (今张掖)和 古肃州(今酒 泉)两地首字 而得名,简称 “陇”,位于 祖国西部、黄 河上游,东接 陕西,南邻四 川,西连青海 、新疆,北靠 内蒙古、宁夏 ,并与蒙古人 民共和国接壤 。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处,地域广阔,资源 丰富,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 布、类型齐全;自然风光雄浑俊美,有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冰川雪 峰、丹霞地貌、峡谷溶洞等,被地质学家称为最丰富的地质和地表特 征博物馆。
热忱欢迎海内外 各界朋友来甘肃旅游 观光、投资开发、合 作发展。
谢谢大家!
开发类项目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敦煌文化产业园、骊靬文化 产业园区、祁连玉石文化产业园、中华始祖文化园 、大地湾文化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项目、庆阳周 祖农耕和民俗文化圣地、定西马家窑彩陶文化产业 园、陇南市大堡子山先秦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临 夏民族文化产业园、甘南羚城藏族文化产业园、和 政古动物化石世界之窗等。
“一带”: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
“三区”
以敦煌文化为核 心的河西走廊文 化生态区
以黄河文化 为核心的兰 州都市圈文 化产业区
以伏羲文化为核 心的陇东南文化 历史区
“十三板块”
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 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试点 、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 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节庆赛事会展。

甘肃建筑文化

甘肃建筑文化

文化甘肃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在全国屈指可数,在全球影响巨大。

按照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和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甘肃的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四类资源丰度列全国第五。

2013年2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为全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敦煌学是国际上的显学,有成千上万人在研究。

目前,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嘉峪关(部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等7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甘肃花儿、甘南藏戏(部分)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肃是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序列最为完整、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也是中国华夏文明、游牧文化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特征最为明显、风格最为独特的核心区段,有“世界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之美誉。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天下雄关嘉峪关、道教名山崆峒山、夏河拉卜楞寺等,堪称民族和世界文化的瑰宝。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

甘肃文化总体以丝路文化为主,从旅游角度看,具体可概括为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9类。

敦煌文化——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图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壁画图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敦煌阳关玉门关景区图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悬泉置遗址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设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敦煌市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汇之地。

敦煌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厚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

古代的甘肃简介

古代的甘肃简介

甘肃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夏、商、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人兴起于此,汉武帝时开通丝绸之路,使甘肃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具体分析如下:1. 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伏羲女娲的传说:陇山(圣龙山)一带传说是中华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庄浪朝那湫据说是华胥氏受孕伏羲女娲的圣地,大地湾附近的秦安女娲洞是伏羲女娲诞生地,天水卦台山是伏羲演绎八卦之地。

大地湾文化:以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遗存为代表的大地湾一期文化,又称白家文化,距今约8000年,其彩陶是中国西部最早的彩陶,也是世界范围最早的彩陶之一。

农作物的栽培:大地湾遗址发现农作物黍(糜子),证明已有初步的农业。

2. 古代经济的重要地区粮食主产区:《史记》中的西汉俗谚“陇右熟,天下足”,可见当时甘肃乃全国粮食主产区。

畜牧业的发展:祁连山林木茂盛,野生动物多,焉支山水草丰美,上古就是极佳的猎场和牧场。

丝绸之路的贸易:丝绸之路使隔绝的东西方得以沟通,推动了中国与境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全长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起点为长安,穿越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分为北南两道。

3. 古代政治的关键地带边防重地:战国秦昭襄王于公元前280年始置陇西郡,汉武帝在公元前121年派霍去病击退盘踞河西的匈奴后,设置酒泉郡和武威郡,并大规模移民充实这一地区。

军事工程:明代在甘肃的著名军事工程包括长城和黄河第一桥的镇远桥。

政权更迭:十六国时期,甘肃发生过多次政权更迭,前凉、后凉、西凉、北凉、西秦五国均建都于今甘肃。

4. 民族文化的交融地多民族聚居:甘肃现在除汉族外,还生活着回、藏、东乡、裕固、撒拉、蒙古、哈萨克、满、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交流:先进者熏陶、引领后发者,后发者对于先进者既有因袭也有变革,彼此互补互利。

5. 文学艺术的繁荣地区边塞诗的创作:唐代边塞诗中,从主题看,尤以写西北边塞的居多,甘肃的风物就是盛唐边塞诗经常咏及的对象。

总的来说,甘肃在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古代文明的发祥、经济、政治、民族文化交融、宗教文化传播还是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甘肃彩陶文化与华夏文明起源

甘肃彩陶文化与华夏文明起源
1996年严文明在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中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心建筑901房屋的总面积达420平方米分前堂后室和东西两厢前堂大柱子的直径达90厘米地面和墙壁都抹上一种类似水泥的材料其规模和建造技术在中原的仰韶文化遗址都还没有见过
2 0 1 3 年7 月
天水 师 范学 院学 报
第3 3 卷 第4 期
J o u r n a 1 o f T i a n s h u i N 0 r m a 1 U n i v e r s i t v
V o 1 . 3 3 N o . 4
甘肃彩 陶文化与华夏文 明起源
段 小 强
( 西北 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3 0 ) 摘 要 :陶器是代表人类文 明起源 时期最重要 的物质创造 ,毫无疑 问,甘肃 陶器 ,特别是甘肃彩 陶的发展脉 络 同样 是判 断华夏文明起源 、演进最重要 的标 志之一。甘 肃彩 陶,起源 时间最早 ,延 续时代最长 ,分布 面积最 广 ,出土数量最 多,造型最为独特 ,色彩 最为艳丽 ,发展脉络最为清 晰,特别 是马家窑文化 的彩 陶,绚丽多彩, 大气磅礴 ,达到 了世界 “ 彩 陶艺术 的巅峰” ,代表 着 中国彩陶艺术灿烂辉煌 的最 高成就 ,堪称 全 国之冠 ,世界人 类远古 文化之最。甘肃彩 陶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源 ,是 中国传统 文化发展之根。
作 者 简 介 :段 小 强 ( 1 9 6 9 一 ) , 男 ,甘 肃 会 宁 人 ,睡北 民族 大 学 历 史文 化 学 院 教 授 。
1 0
齐家文化 ) ,虽 然 各 地 大体 相 同 ,但 也具 有 一 定 的 地方 因素 ,当是 各 部族 间 的共 同文 化 ,到 了晚 期则 分化 比较 显 著 。『 3 1 9 5 8 年 ,安 志 敏 在 《 关 于甘 肃 远 古 文 化 的一 些新 证 据 》 中说 ,甘肃 远 古文 化 的发 展是 异常 复杂 的 ,绝 不是 由某 一 种 单纯 的文 化 连续 发 展 的结 果 , 而 是不 同的文 化在 该地 区经过 长期 发 展 的过程 。事 实 上甘 肃远 古 文化 的发 展 是 :马家 窑 文化一 齐 家一 辛 店 的顺 序 ,其他 的都 是 另外 系统 的文化 ,可 能 与

甘肃历史简介

甘肃历史简介

甘肃历史简介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为兰州市。

甘肃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那时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在商、周时期,甘肃地区属于西戎地域。

随着历史的演进,甘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

在秦朝时期,甘肃地区成为大秦帝国的一部分。

到了汉武帝时期,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等郡县,统治甘肃地区。

唐朝时期,甘肃地区是中原与西域沟通的重要通道,安西四镇之一的鄯州就位于今天的甘肃境内。

宋朝时,甘肃地区属于兴灵路、凉州等行省的管辖范围。

在元朝时期,甘肃地区被归为大都路,后来分为宁夏行省、甘肃行省。

明朝时期,甘肃地区成为中国著名的军事重镇,因抵御外族入侵有重要功勋。

到了清朝时期,甘肃地区被划分为鄂尔多斯、西藏、宁夏等行省。

直到1912年,甘肃地区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份。

近代以来,甘肃地区成为了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甘肃省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

此外,甘肃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的来说,甘肃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历史学家。

甘肃的概况导游词

甘肃的概况导游词

甘肃的概况导游词甘肃位于我国地理位置心脏地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交会地带,其形状就像一柄玉如意,也像个哑铃,又似狗棒,两头大,中间狭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甘肃概况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甘肃概况导游词1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华夏始祖伏羲氏在这里推八卦、授渔猎,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时也曾在此停留。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简称甘。

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之西,古代曾有陇西郡和陇右道的设置,故又称陇。

现全省设11市(兰州、天水、嘉峪关、白银、金昌、武威、酒泉、张掖、定西、平凉、庆阳)、1地区(陇南)和两个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等。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

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独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风情、肃南裕固族民俗,让许多国人甚至外国客人都新奇不已。

甘肃的石窟分布于河西走廊两侧,这里原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当年那些远走漠漠塞外丝路的人为保平安,纷纷在这个艰辛跋涉之地开窟造像,这些历千年而不毁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丝路历史的见证。

于是有了敦煌的莫高窟、安西县的榆林窟、玉门的昌马石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文殊山石窟和马蹄寺石窟、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武山县的水濂洞石窟、甘谷县的大像山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泾川县的王母宫石窟、庆阳县的北石窟寺等,简直是一条石窟走廊。

这里除有兰新铁路贯通之外,县、市、城、乡均有公交车可达,交通相当便利。

甘肃概况导游词2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从甘肃地区史前文化墓葬看华夏文明起源

从甘肃地区史前文化墓葬看华夏文明起源

2016年3月号上圆园从甘肃地区史前文化墓葬看华夏文明起源孙睿明怡 武月波 金涵忆 肖佳琦众所周知,以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甘肃地区的史前文化其起源和发展有着一条清晰的脉络,构成了完整的史前文化发展史。

本区史前文化中所见墓葬及随葬品均体现了华夏文明物质文化演进历史,充分说明了中国史前文化的多元性和甘肃地区史前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可见甘肃地区是华夏文明起源地之一。

一、甘肃地区主要史前文化分布概况甘肃地控黄河上游,沟通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通陕西,南瞰巴蜀、青海,西达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西北出蒙古国,辐射中亚。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灿烂的史前文化,其中主要的史前文化有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从时间和空间上构成了一个从早到晚、自东向西的完整的发展演变序列。

大地湾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的陇东地区和陕西的关中地区,以渭河下游较为密集。

马家窑文化早期中期遗存,以马家窑文化的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型为代表,早期即石岭下类型主要分布于渭河上游的天水武山一带。

中期即马家窑类型,以兰州永靖境内黄河两岸为分布中心。

马家窑文化晚期遗存包括半山、马厂两类型,这两类型分布的中心区域均是从兰州至西宁的河湟地区。

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较广泛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与西汉水等流域都有分布,但其分布中心渭河上游、洮河中下游与湟水中下游地区。

二、各文化典型遗址中墓葬及随葬品概况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遗址坐落于清水河与阎家沟河交汇处的台地上。

1978年~1982年,甘肃省博物馆等单位进行了五次发掘。

根据地层堆积和出土器物,遗存性质从上至下分属于常山下层遗存、仰韶文化晚期、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早期、大地湾文化一期。

遗址最下层的大地湾一期即大地湾文化,共清理房基四座,墓葬十六座,灰坑两个。

从分布上来看,墓葬分布比较集中,同一墓地内的每座墓葬的规模、形制、方向大体一致或相近,相互之间很少有打破关系。

甘肃历史 文档

甘肃历史 文档

甘肃历史甘肃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天水的伏羲文化历史久远,被称为伏羲故里。

在甘肃秦安县发现的“大地湾文化遗址”被认为可能和上古时代的伏羲有关。

陇东地区的庆阳一带是周人发祥地。

礼县大堡子山有早期秦公大墓,秦人发祥地“西犬丘”就在礼县一带。

甘肃在春秋时代东南部属于秦国,西部属于西戎,公元前688年在现在天水一带秦国设置了邽县,前280年设置陇西、北地二郡。

汉代由于张骞通西域,河西走廊成为“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以及许多新的城镇兴起,汉武帝在现在甘肃一带将黄河以西分置四郡,黄河以东置五郡,统归凉州管辖。

十六国时代有5个国家在甘肃境内建都。

南北朝时代属北魏,当时佛教从西域传入,在甘肃境内大兴石窟,目前最重要的有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

唐代因为李家属于陇右世家,又因为向西扩张的需要,重视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甘肃一带的作用,将其分置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其中在河西走廊最大的是甘州(现在张掖一带)和肃州(现在酒泉一带)。

五代十国时期,甘肃倍受战乱,少数民族侵入,宋代时归属西夏。

西夏将唐代的甘、肃两州的首字合并,设置“甘肃军”,从此正式称为甘肃。

成吉思汗大军进攻西夏时,死于甘肃,遗体虽然运回蒙古,现在甘肃兴隆山上有成吉思汗衣冠冢。

1261年,元朝政府在甘肃立西夏中兴行省,治中兴府,但屡次废除,并划入陕西四川行省。

直至1286年,该省迁治甘州路,并正式改名为甘肃行中书省。

延至明代,甘肃行省被划入陕西布政使司。

至清康熙二年,分陕西省西部为巩昌省,五年改称甘肃省,管辖整个西域。

1884年慈禧主政时将新疆单独划出。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将青海、宁夏单独置省。

甘肃基本维持了目前的省境。

1963年西北各省最后划定省界。

甘肃兰州黄河甘肃兰州地理接邻省区:陕西、青海、四川、宁夏、内蒙古、新疆甘肃处于中国地理的中心,轮廓是细长形的,位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

东部是起伏较大的黄土高原,海拔1500-2000米,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洮河等流贯,水力资源丰富,秦岭以南为白龙江流域,气候温湿,植物茂密,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西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和龙首山、合黎山两山之间为河西走廊,有黑河、疏勒河等内陆河,气候干燥,年降水量150毫米左右,以半荒漠和荒漠为主,由于祁连山融雪灌溉,走廊中有河流的地方形成相连的绿洲,是甘肃的粮仓,外面则是山地和沙漠。

甘肃历史文化特点及其资源优势

甘肃历史文化特点及其资源优势

甘肃历史文化特点及其资源优势2012-04-11 甘肃日报甘肃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要把甘肃建设成文化大省、强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大力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准确把握和深入了解甘肃历史文化特点及其资源优势,是我们正确认识甘肃历史文化及其资源价值的切入点。

一、久远性。

久远的甘肃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中作用至为重要。

甘肃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新石器时代先民的足迹已经遍及各地,而且创造了堪称辉煌的远古文化,以大地湾为代表的新石器早期文化的发现表明,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

自仰韶文化以来,相继兴起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与关中地区的远古文化同属于以炎帝部族为代表的西羌文化。

而从马家窑文化开始,甘肃古文化的地方化趋向日渐明显,青铜时代的氐羌、西戎文化,先周文化、秦早期文化在华夏民族形成和早期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后来中国历史走向和中华文化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周秦文明,陇右是其导源发祥之地。

从此之后,甘肃的发展总是与中国历史的进程和文化的演变紧密相连。

二、多样性。

文化内涵丰富,类型多样。

甘肃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人文土壤,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的古代文化。

如史前时代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先秦时期的寺洼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羌戎文化、先周文化、秦早期文化,秦汉以来的边塞文化、三国文化、五凉文化、唐宋农牧文化、吐蕃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还有民俗文化、长城文化、简牍文化、敦煌文化、丝路文化、石窟文化、宗教文化等等。

这一个个或不同类型的文化,独具特色和内涵,成为甘肃历史文化百花园的一朵朵奇葩。

三、民族性。

多元纷呈的民族文化。

甘肃地区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分布的区域,从先秦至魏晋北朝时期的西戎、氐羌、大月氏、匈奴、鲜卑,到隋唐宋元明清的吐蕃、党项、蒙古族、回族、藏族,都曾一度或长时间生活于陇原大地。

文化甘肃作文素材

文化甘肃作文素材

文化甘肃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在全国屈指可数,在全球影响巨大。

按照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和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甘肃的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四类资源丰度列全国第五。

2013年2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为全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敦煌学是国际上的显学,有成千上万人在研究。

目前,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嘉峪关(部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等6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甘肃花儿、甘南藏戏(部分)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肃是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序列最为完整、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也是中国华夏文明、游牧文化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特征最为明显、风格最为独特的核心区段,有“世界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之美誉。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天下雄关嘉峪关、道教名山崆峒山、夏河拉卜楞寺等,堪称民族和世界文化的瑰宝。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

甘肃文化总体以丝路文化为主,从旅游角度看,具体可概括为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9类。

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设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敦煌市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汇之地。

敦煌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厚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两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文化遗存之一。

甘肃的概况导游词_导游词

甘肃的概况导游词_导游词

甘肃的概况导游词甘肃位于我国地理位置心脏地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交会地带,其形状就像一柄玉如意,也像个哑铃,又似狗棒,两头大,中间狭小。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带来的甘肃概况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甘肃概况导游词1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华夏始祖伏羲氏在这里推八卦、授渔猎,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时也曾在此停留。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简称甘。

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之西,古代曾有陇西郡和陇右道的设置,故又称陇。

现全省设11市(兰州、天水、嘉峪关、白银、金昌、武威、酒泉、张掖、定西、平凉、庆阳)、1地区(陇南)和两个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等。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

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1 / 7惬意。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独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风情、肃南裕固族民俗,让许多国人甚至外国客人都新奇不已。

甘肃的石窟分布于河西走廊两侧,这里原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当年那些远走漠漠塞外丝路的人为保平安,纷纷在这个艰辛跋涉之地开窟造像,这些历千年而不毁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丝路历史的见证。

于是有了敦煌的莫高窟、安西县的榆林窟、玉门的昌马石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文殊山石窟和马蹄寺石窟、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武山县的水濂洞石窟、甘谷县的大像山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泾川县的王母宫石窟、庆阳县的北石窟寺等,简直是一条石窟走廊。

这里除有兰新铁路贯通之外,县、市、城、乡均有公交车可达,交通相当便利。

甘肃概况导游词2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甘肃介绍

甘肃介绍

甘肃,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 深厚的黄土孕育出了很多美味。可口 的牛肉面,滑爽的酿皮,香辣的凉 粉· .....主要餐饮特色是以兰州为代表 的回族风味。兰州有许多小吃街,街 上还有较大的中高档次酒楼,可供食 客选择。盘旋路周围为酒店、宾馆集 中区,游客可选择到农民巷小吃一条 街品尝美食,火车站周水团粉、面粉制成 的酥香可口的主食。色泽 金黄,形状美观,营养丰 富。制作过程并不复杂。 将蛋白打成泡状,加入团 粉、面粉搅匀。豆沙用手 团成樱桃大小的坯,用小 勺将豆沙团裹上蛋泡糊, 入锅炸成金黄色取出即可。
烤羊尾
百花全鸡
这 颖这蒸端尖开在蛋其上将蛋另成爪精鸡加鸡用也 ,道十,按摆鸡黄它做鸡黄将五、盐茸水里一是 香菜分翅鸡在茸这图成茸分菠分翅上。、脊只用 嫩操钟膀形鱼上四案菱抹别菜大膀笼剩蛋,肥发 可作,摆摆盘。种)形在制、的,蒸下清加母菜 口精勾在在前将碎将块盘成发片将烂部、脂鸡作 ,细流两鱼端鸡末菠(内细菜铺其取分精肉,配 清,水边盘,头整菜也铺末、在余出加盐剁取料 淡图芡。的鸡用齐、可的。蒸鱼的,葱,成下的 不案即上另爪刀地发做鸡这熟盘肉留、搅细鸡名 腻新成笼一去劈撒菜成片时的中切头姜成泥脯菜 、 , 。 、、 ,,。 。 。
美食篇
兰州牛肉拉面,又称兰 州清汤牛肉面,是兰州 著名风味小吃。传说起 源于唐代,它以“汤镜 者清,肉烂者香,面细 者精”的独特风味和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 黄”,一清(汤清)、 二白(萝卜白)、三红 (辣椒油红)、四绿 (香菜、蒜苗绿)、五 黄(面条黄亮),赢得 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 的好评。并被中国烹饪 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 之一,得到美誉“中华 第一面”。
这是甘肃的一道地方菜, 用甘肃特产洋芋作原料, 夏天也有用白兰瓜作原 料,制成拔丝白兰瓜。 洋芋洗净削皮,切成滚 刀块或菱形块,分两次 放入油锅中炸熟呈金黄 色。炒勺内留少许油, 将白糖放人不停地搅动, 使糖受热均匀溶化,等 糖液起小针尖大小的泡 时,迅速将炸好的洋芋 块倒入,撒上芝麻颠翻 均匀后盛盘上桌。这时 只见洋芋色泽明亮,用 筷子夹时,银丝飞舞, 香甜可口。

甘肃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甘肃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肃独特的历史⽂化资源⽢肃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华⽂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

汉唐时期,这⾥是中国最繁华、最富裕的地区,号称“天下富庶⽆如陇右”。

可是宋代之后,众多的经济社会因素,这⾥逐渐成为著名的贫穷地区,以⾄于清末左宗棠慨叹“陇中苦甲天下”。

特别是近现代以来,⽢肃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直⾄今天成为全国最穷省份之⼀,令⼈扼腕痛惜。

⽢肃虽然在经济上属于西部不发达地区,处于全国的落后状态,但是,⽢肃是⽂化⼤省,具有丰富的独特的历史⽂化资源。

⽢肃是华夏⽂明的发源地,是汉民族的发祥地。

华夏⽂明的起源有西来说、本⼟说和多元说。

⽆论是华夏⽂明西来说,还是本⼟说,本⼟多元说,⽢肃都被考古界认为是华夏⽂明的源头。

在西来说中,⽢肃彩陶华夏彩陶⽂化的最⾼⽔平。

在华夏⽂明本⼟起源说兴起的时候,学术界同时兴起汉族源⾃于⽢肃的观点。

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民族史》中讲道:“⾃伏羲⾄殷,汉族踪迹,迄在今黄河流域矣”。

“汉族初基,实在黄河上游,后乃渐进于其下游”。

“起⾃秦陇”“终⾄淮域”,“隐有⾃西祖东之迹”。

徐旭⽣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也认为:华夏集团由陕⽢黄⼟⾼原东迁⾄黄河中下游⼤平原。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黄⼟⾼原”条:“世界上最⼤的黄⼟⾼原在中国中部偏北……盆地和河⾕,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化的摇篮”。

在⽢肃秦安⼤地湾遗址发现后,⽢肃作为华夏⽂明起源的中⼼区域之⼀得到丰富的地下⽂物证明。

1979年,夏鼐在《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中将中国新⽯器⽂化划分为七⼤区域:黄河流域⽂化,长江流域的马家浜⽂化、屈家岭⽂化、良渚⽂化,辽河流域的凌源⽜河梁红⼭⽂化,华南的⽯峡⽂化,⽢肃的秦安⼤地湾⽂化等。

七⼤区域说,开考古学上中国⽂明起源“多元说”之先河。

接着苏秉琦在《中华⽂明起源新探》、严⽂明在《中国⽂明起源的探索》等先后提出“中华民族多元起源论”“多元⼀体格局”等学说,华夏⽂明有多个⽂明起源中⼼逐渐被认同。

甘肃内涵优势的历史文化

甘肃内涵优势的历史文化

甘肃内涵优势的历史文化来源:欢乐游旅游网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就有1000多处,其中,8120-49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有中国最原始的彩陶、文字符号及地下大型建筑,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甘肃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相传黄帝生于上邦(天水)轩辕谷,并十九年令行天下;炎帝生于岐水,在渭河上游“始制耒耜,教民务农”;周人和秦人的祖先发端于甘肃,并创造了中国原始的农牧业文明。

甘肃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成为古代民族战争的主战场,多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甘肃众多的民族和独特的陇原文化。

甘肃桂青山美景甘肃为黄河流域文化的渊薮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存下丰富的遗迹遗物。

如秦安大地湾新石器遗址,埋藏极为丰富,一期文化年代距今远达8000年,为仰韶文化的先驱。

“黄河文明八千年”,这是甘肃历史文化引以自豪的一大优势。

甘肃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所经的黄金路段和枢纽地带,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

甘肃地处东亚与中亚的结合部,是我国东中部腹地通往西北地区乃至西方各国的天然走廊和必经孔道。

丝路贯穿甘肃全境,甘肃遂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不可替代的桥梁。

丝绸之路及其丰富的文化遗存是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中最富优势、最具光彩和魅力的品牌。

它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规模壮观的石窟走廊和艺术长廊。

莫高窟、麦积山、榆林窟、马蹄寺、天梯山、炳灵寺等50多处石窟群,灿若繁星,辉耀于陇原大地。

无论从石窟群和石窟的数量,所存造像、壁画的规模,还是从其艺术、历史价值来看,不仅在国内无有及者,在世界上也难有其匹。

甘肃石窟走廊甘肃莫高窟甘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所经的重要线段和现存长城长度最长、保存遗迹最多、形态结构最复杂、最能代表“长城文化”的地区。

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至今仍绵延于陇原东西。

华夏文明在甘肃演讲稿

华夏文明在甘肃演讲稿

华夏文明在甘肃演讲稿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演讲,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华夏文明在甘肃的内容。

华夏文明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拥有丰富的华夏文明资源。

首先,我想简要介绍一下华夏文明的特点。

华夏文明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围绕着农耕经济和中华文化展开,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深厚的体系。

这一文明体系包括了语言、文字、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华夏文明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崇尚礼仪、尊重孝道,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

甘肃作为中国西北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区,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交流和互动,这也使得华夏文明在甘肃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在甘肃的方言、风俗、习惯以及文化遗产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

比如,甘肃的语言方言中蕴含了许多汉字和古文化的痕迹,这是华夏文明在语言上的延伸。

此外,甘肃还有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建筑,如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这些都是华夏文明在艺术和建筑领域的杰作。

华夏文明在甘肃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甘肃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甘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甘肃人民凭借着辛勤耕耘和勇敢拼搏的精神,将华夏文明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甘肃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如黄土高原上的农耕方法、养殖业的发展等,都是华夏文明对甘肃人民智慧的结晶。

此外,甘肃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民俗活动,如甘肃的黄河源节、秦腔、拓跋鲜卑民歌等,这些都是甘肃人民对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展示。

华夏文明在甘肃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甘肃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保护和传承好华夏文明,不仅可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可以带动甘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比如,甘肃的文化旅游业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甘肃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华夏文明在甘肃演讲稿

华夏文明在甘肃演讲稿

华夏文明在甘肃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华夏文明在甘肃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华夏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历史价值。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华夏文明在甘肃的发展历程。

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承载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甘肃,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代文明的遗迹,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华夏文明在甘肃的璀璨历史。

同时,甘肃地处黄河流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这也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华夏文明在甘肃的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是多元文化的交融。

甘肃地处西北边陲,东临中原,西接西域,北靠蒙古,南接川滇,这里汇聚了汉、藏、回等多个民族,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互鉴,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

其次是宗教文化的包容。

甘肃是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文化的交汇之地,这里的宗教文化包容性很强,各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生,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景观。

再次是艺术文化的繁荣。

甘肃的艺术文化源远流长,丝绸之路的交流使得这里的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风格。

最后,华夏文明在甘肃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首先是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同时,全球化的影响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机遇。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甘肃的文化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将为甘肃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华夏文明在甘肃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特色鲜明。

在传承和发展华夏文明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让华夏文明在甘肃焕发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陇东南历史文化区
2014-4-28
陇东南指包括甘肃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四市及其所属的31个县区, 总面积80759平方公里,占全省(39万平方公里)的20.71%,总人口1115.04 万人,占全省(2628万)的42.43%。
天水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东南部。现下辖秦州区、 麦积区两个市辖区,甘谷县、武山县、秦安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 族自治县5个县,面积14392平方千米,至2013年10月31日,总人 口340万,常住人口372万人。全市有32个少数民族,有回族、满 族、蒙古、藏族等,总人口24.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98%。
文明起源
原始建筑文明
大地湾遗址发掘的房屋遗址最 早的是深穴窝棚式建筑,距今7000 至8000年间,这是标志着人类的居 住方式从穴居向半穴居迈进的一个 新起点。 编号为F901的房址,是为止年 代最早,规模最大最具中国建筑风 格的“宫殿式国已知最古 老的彩陶之一 。 口沿上绘有的红色宽彩 带,是中国最原始的彩 绘图案。
2014-4-28
平凉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 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遗 迹有崆峒山、泾川王母宫、古 灵台等。 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 年均气温8.5℃,气候属半干旱、 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特产平凉 红牛、平凉金果、静宁烧鸡等。
2014-4-28
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 里处,道教发源地。相传皇帝曾来 此问道广成子。
2014-4-28
文县天池,位于陇南市 文县以北100公里的山中。 2005年成为国家森林公园, 素有“天上王母瑶池,地上 文县天池”的美誉。
2014-4-28
成县鸡峰山——陇南第一山
成县鸡峰山,位于成县县城西南15公里, 1999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据传秦始皇 曾登临此山,山间多建寺庙,以峰美、水秀、 洞奇而得名。
平凉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区) 交汇几何中心,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桥头堡”作用,是我 国西部物流节点,西北地区物资运输集散地。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 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下辖一个市辖区崆峒区和泾川、灵台、崇信、 华亭、庄浪、静宁六县,面积11325平方千米,总人口为229万人,以回 族为主的33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2013年1月24日 ,甘肃省华夏文明 创新区获得国务院 正式批复。甘肃华 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是中国第一个国家 级文化发展战略平 台,按照国家关于 甘肃发展的战略定 位和建设文化大省 的总要求,打破现 有行政界限,统筹 全省文化资源和各 类生产要素,以文 化建设 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 主线,确定了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的工 作布局。
2014-4-28
广成子,黄帝时期汝州人,位居道教“十二金仙” 之首,住在崆峒山上。传说他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活了 1200岁后升天,在崆峒山留下了两个升天时的大脚印。
2014-4-28
庆阳
庆阳市位于 甘肃省东部,习 称“陇东”,素 有“陇东粮仓” 之称,被誉为 “永远的红区”, 长庆油田的发源 地。下辖一个市 辖区西峰区和环 县、华池、庆城、 镇原、宁县、正 宁、合水7个县, 116个乡镇。总 土地面积27119 平方公里,总人 口261万(2010 年末)。
2014-4-28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 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 阳“五绝”。有中国香包刺绣之 乡、民间剪纸之乡、荷花舞之乡 之称。
2014-4-28
陇南
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下辖武都区和成县、 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康县、文县、宕昌等1区8县,242个乡 镇,面积27923平方公里,人口281万。有回、藏等21个少数民族, 人口5万余人。被誉为“陇上江南”。
2014-4-28
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境内山脉纵横,地 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属温带季风气候 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是中国北方最 佳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有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甘谷辣 椒等特产。 2014-4-28
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 的重要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享有羲皇故里、娲皇故里、 轩辕故里的荣誉。伏羲文化、轩 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 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 大精深。
2014-4-28
伏羲文化
2014-4-28
伏羲,相传为人首蛇身,风姓,生于天水山区,所处时代约为旧 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是中国古籍中记 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主要成就
创立龙文化,奠创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伏羲取蟒蛇的身,鳄 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 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 此而来。
大地湾文化
2014-4-28
大地湾文化,位于甘肃省 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的五营乡 邵店村,距今约8000年,是中 国黄河中游已知最早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比河南渑池仰韶文 化和西安的半坡文化都要早。 既是中国率先使用彩陶的 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区最早 产生的农业文化。
大地湾文化内容异常丰 富,其在原始建筑、艺术、 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 方面,均是中华文明悠久、 博大和先进的典型代表,是 中华文明火花的最初闪现。
2014-4-28
庆阳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 与2089米之间。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高原风貌雄浑 独特。董志塬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原”。
2014-4-28
子午岭,2006年成为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位于庆阳合水县东北部, 因走向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而 得名。总面积40621公顷,森林覆盖 率88.3%,有“天然水库”之称。
2014-4-28
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 政”,在过去结绳记事的基础上创 造发明了符号、图画记事,虽然这 些符号、图画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 文字,但其已有书契之功用,与象 形文字有着承启关系,对以后表意 文字的形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伏羲氏发明了渔猎 工具,教先民驯养野兽, 使之成为家畜,并发展 牧业,提高了人类的生 产能力和生活水平。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甘肃概况
2014-4-28
甘肃取古 甘州(张掖) 和古肃州(酒 泉)两地首字 而得名,简称 “陇”。地处 我国西部,黄 河上游,东接 陕西,南邻四 川,西连青海 、 新疆,北靠内 蒙古、宁夏 , 西北连接蒙古 国,是华夏文 明发祥地之一。
甘肃有八千多年历史,融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藏传 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为一体,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带,是我 国早期文明最辉煌的地区之一。
2014-4-28
陇南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 带过渡区,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 地域差异明显,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 风光秀美,是甘肃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地区,有各类野生动物 350多种。
2014-4-28
陇南——天然药库
境内野生药材种类繁多,有各类中 药材1200多种,其中名贵药材350多种, 尤以“米仓红芪”、“文县纹党”、 “宕昌当归”、“铨水大黄”因其量多 质优而名列全国之冠,是中国主要中药 材产地之一。
伏羲制定 了人类的嫁娶 制度,实行男 女对偶制,倡 导男聘女嫁的 婚俗礼节,使 血缘婚改为族 外婚,结束了 长期以来,子 女只知其母不 知其父的原始 群婚状态。
发明琴、瑟、箫、陶埙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
天水伏羲庙,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甘肃省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 始建于明朝,前后共历经九次重 修,是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庙。
大地湾晚期F411房屋的大型 地画,距今5000年,是迄今发现 最早且保存完整的绘画作品。
文字起源地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10多种刻划符号,这些符号 比过去国内最早发现的西安半坡陶器刻划符号时间早了1000多年。
农业文化起源地之一
大地湾出土的炭化稷标本,是中国最早的 旱作农作物标本,将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 时间上推了1000年。
13
创立八卦学 说,肇启华 夏 文明之源。 伏羲创画的 先天八卦,为 中华文明的起 源奠定了基础。 是中华民族文 化发展史上的 伟大创举,也 是世界文化史 上的一个闪光 点。
卦台山,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俯察地, 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天水市三阳川西北端, 距天水市约30公里。
2014-4-28
始造书契,用 于记事,取代了以 往结绳记事的形式。
从1988年开始,天水市每年都要在龙诞日(农历五月十三日),在伏 羲庙隆重举办“天水伏羲文化节”。2013年6月22日举办的公祭伏羲大 典,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 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政协主席冯健身,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台湾地 区新党主席郁慕明,湖北省委原书记、甘肃省原省长贾志杰及国内外代 表2000人和天水市各界群众代表约2万人参加了公祭大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