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主义学派概述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与总体评价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㊁特点与总体评价从海派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本文从海派经济学即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的角度来观察,主要阐述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忽视制度分析的严重弊端,与反凯恩斯主义,以及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密切相关,分析同旧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有学术渊源关系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特点,并总体评论该学派的学术进展与理论误区㊂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形成、渊源和特点(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新制度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其学术背景和时代背景又是什么?这是中外学界关注和有争议的问题㊂依本人所见,第一,其形成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忽视制度分析的严重弊端有关㊂在模仿科学方面,新古典经济学做得比较突出㊂它按照科学的规范建立了自己的语言和分析工具,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下构筑起看似严谨的理论框架㊂其精品范例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㊂在那个理想世界中,市场是完全的,交易费用为零,价格机制的作用会将资源配置调整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事实上,那个广为流传的主流经济学所描述的世界,与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经济社会并不存在太多的真实联系㊂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从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头脑中产生的乌托邦世界,具有突出的非现实特征㊂第二,其形成与反凯恩斯主义密切相关㊂20世纪30年代西方出现经济大危机以后,以强调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凯恩斯主义盛行,其主张混合经济的政策为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所采用㊂但20世纪70年代西方呈现经济滞胀 等新危机和新问题,促使形形色色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泛滥㊂以科斯和张五常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主张国家干预越少越好,强调只要私有产权界定清晰,交易费用就会减少,资源配置的效率便会自动达到最大化㊂第三,其形成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有关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大搞国有化和计划化,但多数国家长期的整体经济绩效并不十分突出;同时,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转型为社会性质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并在发展程度不一的私有经济㊂在这种新的世界经济背景下,以宣扬私有化和自由市场化为核心观点之一的新制度经济学,就有了大发展的机会㊂与发达国家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国家,传播和影响都较大㊂(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学术渊源众所周知,强调制度因素对于经济生活的重要性并非始于20世纪60年代,也非科斯和新制度经济学首创,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㊂1.旧制度经济学提供了关于制度的重要研究视角和观点应当看到,包括亚当㊃斯密在内的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重视阶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探讨,是边际学派和马歇尔在综合中逐步抛弃了这一重要分析视角㊂后来,具有一定进步性的凡勃伦,正式开创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㊂以凡勃伦㊁康芒斯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旧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借以实现的各种制度㊂凡勃伦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制度,将制度定义为大多数人所共有的一些固定的思维习惯㊂因此,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说,可以概括地把制度看成是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㊂制度必须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就制度的性质而言,它是对环境引起的刺激发生反映的一种习惯方式㊂他还认为,由于生物的进化是逐渐演变的,因此,制度的进化也是逐渐演变的,而不是突变的㊂制度的演变是一个永不结束的过程,而且变化的趋向和进化的将来形态都是不能预期的㊂康芒斯以法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经济关系㊂他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种交易所组成的一种有机组织㊂由于参加交易594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㊁特点与总体评价的任何一方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在交易过程中会有双方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只有依靠法律制度才能解决㊂康芒斯特别强调法律制度对于经济制度变化所起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他的制度经济理论㊂20世纪初广泛发展起来的旧制度经济学,到了30年代以后影响趋于衰落,这是由于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同时,制度学派没有花大的力气去分析现存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功能㊂这就大大降低了制度经济理论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影响㊂在此期间,艾尔斯㊁贝利和米恩斯等人为制度学派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㊂艾尔斯根据技术进步和社会评价标准的变化分析了工业社会的演进趋势㊂贝利和米恩斯则从社会和企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着重分析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及其对资本主义权力结构的影响㊂2.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的广泛探讨和学术批评具有启示作用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制度学派在加尔布雷斯的倡导下重振旗鼓,并名为 新制度主义㊂需要注意的是,它与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较多的学术和历史进步性㊂前者强烈批评社会现实和新古典方法,是凡勃伦传统的新发展,后者则热衷于考察制度非中性环境下如何实现制度分析与新古典理论的耦合㊂加尔布雷斯沿着凡勃伦 艾尔斯传统,分析了市场与社会组织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整合,社会经济组织中抗衡力量的存在和种种表现及国家对协调双方力量的作用,反映了应用政治模式处理解决问题的尝试㊂但是,对于西方传统的制度分析,科斯(1994)曾尖刻地指出,新制度经济学与美国制度学派没有任何理论上的渊源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二者在理论上还是对立的㊂制度学派不是理论性,而是反理论的㊂这种说法显然有欠公允㊂事实上,以科斯和威廉姆森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相当程度上继承了康芒斯的理论传统㊂此外,诺斯关于制度及其变迁的理论,还明显地受到马克思经济学的影响(青年时曾信奉马克思理论),如强调产权制度㊁国家和意识形态这三者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㊂(三)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特点第一,新制度经济学十分强调制度及其功能㊂关于制度范畴的定义和694 程恩富选集。
新制度主义主要三大流派
新制度主义主要包括社会学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等几个流派。
各派之间差异很大:1、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三大主要流派之一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首先产生于美国国会研究,其原因是理性选择理论在解释政治现象时存在局限。
理性选择理论假设个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种假设下,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导致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多数,即阿罗不可能定律,但在现实之中却存在一个稳定的多数,为了解释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人们转向了对制度的研究,从而形成了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这一流派,诺斯被视为理性选择选择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个人层面探讨制度问题,以个人理性的假设为基础通过演绎方法来研究制度的产生、变迁和影响的规律。
它仍假定人是理性的,追求财富最大化,但这种追求是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进行。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认为,制度产生的前提是合作,但合作往往是难以进行的,“囚徒困境”就被用来描述合作的困难性,交易成本的出现是难以合作的结果,合作产生于危机情况如战争、自然灾害和多轮博弈中,但危机情况和多轮博弈中产生的合作会遇到“搭便车”和欺骗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监督,加强监督就会产生交易成本,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制度就成为必需,制度的作用如温加斯特(温格斯坦)所说为行为者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消极的激励,使行为者遵守制度,从而实现行为者的自我实施,进而实现制度的自我实施。
2、社会学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是从社会学组织理论中发展出来的,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其出现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代表人物主要有詹姆斯•马奇,约翰•奥尔森。
在他们的著作《重新发现制度:政治的组织基础》中对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政治学提出了批评。
社会学制度主义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倾向于比政治科学家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界定制度,打破了制度与文化概念之间的界限;强调制度行为的方式是通过提供行为所必不可少的认知模板、范畴和模式,而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制度就不能解释世界和其他人的行为;采用某一制度,是因为它提高了组织或其参与者的社会合法性。
新制度主义
迪的驱动力已经不是韦伯讲 的那个意义上的推动力了,指出现在的推动力其中之一是 国家制度,另一个是专业组织。
• 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强迫性机制(coercive)、模仿 机制(mimetic)、社会规范机制(normative)。
• 但是,塞尔兹尼克的研究恰恰发现了组织运作过程的非理性 活动。其研究指出,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受到所处环 境的影响,组织是一个制度化的组织。所谓制度化是指组织 是处于社会环境、历史影响中的一个有机体。
• 20世纪60年代以后管理科学的研究状况。当时盛行的一 个理论是“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这个 理论的基本思路是:组织的最佳结构取决于一个组织的具 体环境条件、技术、目标和规模等等。
制度主义缺乏微观的基础。
• 哈恩研究的是财务审核公司(CPA)规模的两极分化问题。 哈恩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财务审核这个领域中,公司 的规模呈两级分化的趋势,在一端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司,如 五大会计师事务所;而在另一端是许许多多的小型公司,但 是,在这个领域,中等规模的公司非常少。
六个假设
1
绝对规模的假设
1 合法性机制
• 按照这个逻辑来推理,那么每个组织的环境条件是不一样 的,他的技术、规模和目标也可能不一样,所以它的组织 形式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环境条件变了,组织结构也 应该相应变化。
1.3 新制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基本思想
迈耶新制度主义的基本思想 ➢ 必须从组织环境的角度去研究、认识各种各样的组织行为,
去解释各种各样的组织现象。
• 第一,社会环境越来越密集,人们逐渐把一个领域的问 题延伸为一个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和逻辑。
新制度主义
中国经济改革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 1、以国有企业改革为起点而进行 的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 2、关于经济转型的宏观研究。
中国股市的“政策市”定位
• “诺思悖论”即国家目的的利益最大化 和社会产出最大化之间的内在张力, 结合中国建立股市以来的股票市场的 波动周期,深刻地回答了“政策市” 的制度根源。
• 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作为制度变 迁的主体——“经济人”的“成 本——收益”计算。
制度变迁的根源
• 1、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使其根源之一; • 2、有效组织是制度变迁的关键: • A、稀缺经济与竞争环境是制度变迁的关键; • B、组织和企业家最大化的活动决定制度变
迁的方向。
制度变迁的种类
诱
致
性
现行制度的变更、变迁或是新
公共物品:制度
制度的构成 制度的功能
非正式约束 正式约束
包括价值信念、伦理 规范、道德观念、 风俗习惯以及意识形态
包括一系列政策、法规 以界定人们的责任,一
些惩罚规则等
实施机制
对违反制度者的惩罚 机制,实施主体是国家
降低交易成本
为经济活动提供服务
为实施合作创造条件 提供激励机制
将“外部性”“内在化”
方式以及对行为的有效塑造”。也就是 说,在解释、描述或预测政治行为及其后 果时,是“制度攸关”而不再仅仅强调结 构的重要性。制度之所以攸关,是因为政 治行为是镶嵌在制度之中,受制度制约或 受益于制度所提供的便利。
新制度主义的国家理论
•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从理论角度认为, 国家具有契约和掠夺双重属性,因此 倡导国家起源的“暴力(潜能)分配 论”。
• 非正式制度可以强化正式制度,有时候非正式 的惯例还可能支配正式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派思想理论学习要点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派思想理论要点总结笔记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思想内容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科斯、诺斯、威廉姆森等。
该学派在接受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注重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在研究经济组织制度时,基本保留了新古典主义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经济人具有稳定的偏好,但是又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例如采用经济人行为的有限理性假定或采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假定等。
在分析方法上,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沿用了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仍然使用的是“成本一收益”的分析方法,在传统的生产成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交易成本的理论,而且将不同制度下交易成本的大小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制度的优劣。
而且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一样,注重对个人主义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个体现象和过程的研究来认识一般。
在政策主张方面,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一样,注重的是市场机制的运行,而且通过对制度的改进,市场的运行是可以实现有效率的,可以实现优化和均衡,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在政策主张方面强调市场的自由运行,反对国家干预市场。
二、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比较1、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比较新制度学派是作为新古典经济学批判者的姿态出现的,它的理论基础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因此,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学派没什么直接关系。
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
2、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制度”分析方法的比较新制度学派从文化整体的角度看待经济与制度,认为经济是一个整体范畴,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制度的方面与技术的方面。
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是沿用了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仍然使用的是“成本一收益”的分析方法,在传统的生产成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交易成本的理论,而且将不同制度下交易成本的大小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制度的优劣。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企 业是“契约结构”,企 业的本质是降低交易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
研究方法
重视制度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强调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引入交易成本、产权等概念分析经济问题 主张政府与市场共同调节经济活动
PART 5
演化制度经济学派
产生背景
演化制度经济学 派产生于20世纪 70年代
争
新制度主义: 关注制度安排 和交易成本, 强调产权、合 约和组织的重
要性
演化经济学: 强调经济系统 的动态性和演 化过程,关注 历史、路径依
赖和多样性
比较与评析: 三大流派各有 优缺点,应结 合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理论
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的比较与评析
单击添加标题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基于供需均衡和边际分析,强调市场效率 和资源配置。
核心观点
新古典经济学: 强调市场机制的 自发调节作用, 认为经济能够通 过供需关系自发 达到均衡状态。
新制度经济学: 强调产权和制度 对经济发展的重 要性,认为制度 是经济发展的内 生变量。
演化经济学:强 调经济系统的演 化过程,认为经 济发展是一个不 断试错、学习和 适应的过程。
研究方法
新古典制度经济学:以个体主义 为研究方法,强调市场机制和个 体行为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该学派注重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和案例来验证理论。
演化制度经济学派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生物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该学派注重理论构建和模型推导,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的内在机制和演化过程。
PART 6
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理论观点的比较与评析
新古典主义: 强调市场机制 和供需关系, 追求效率与竞
新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试述新制度学派的主要理论与特点。
答:新制度学派指以产权和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该学派主流是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与交易费用经济学和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绩效和变迁经济学。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基础性概念之一,现已延用到广泛的研究领域。
经济史学家穿越时间,考察历史上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揭示制度的不可或缺,即制度在经济过程和经济成就中的内生性,从而衍生出制度分析模型;发展经济学家穿越空间,考察不同增长和发展水平国家的经济中影响和制约经济成就的制度因素,继W·阿瑟·刘易斯和舒尔茨奠基性工作后,形成了发展经济学中的制度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现已涉及如下主要领域:(1)关于交易费用的一般化。
科斯最早将风险因素、信息因素、垄断因素和政府管制囊括起来考虑并宽化为交易费用概念,此概念现在扩展到包括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交易合同的费用、执行交易与监督违约行为及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即制度运行费用的总和。
新制度经济学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组织出发,把现实世界中远不为零的交易费用与转换费用一块计入,纳入经济分析体系(诺斯,1992)。
科斯对交易费用概念的贡献最具基础性意义,架起了制度、交易成本与新古典理论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2)国家与产权理论。
诺斯把国家当作一种行使暴力上有比较利益的组织,它处于规定和强制实施所有权的地位,潜在地利用暴力来实现对资源的控制。
国家有充当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使统治集团岁入最大化的两面性,其制订的产权安排就可能偏离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
从历史上看,国家的普遍趋势是产生低效率的所有权。
没有国家(也就没有产权)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以致产权低效率),这种“诺斯悖论”在现实世界中是经常存在的,科斯定理由此得到某种现实的佐证。
(3)关于制度的起源与构成。
制度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是合作的前提和沉淀。
从降低交易费用角度理解制度起源是科斯制度理论的一个特点。
10第八章 新制度学派
结论:
新制度学派主张必须有一个" 新制度学派主张必须有一个"信念的解 即从正统派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者) 放",即从正统派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者) 制造的"增长就是一切" 一切为了增长" 制造的"增长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增长" 的错误思想下解放出来,建立新的价值准则, 的错误思想下解放出来,建立新的价值准则, 即以个人的"独立性"和以"公共目标" 即以个人的"独立性"和以"公共目标"为 衡量尺度的经济学的新观念. 衡量尺度的经济学的新观念.
对中国的影响
早在六十年代, 早在六十年代,一些旧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作品就被介绍 到了中国, 到了中国, 如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 1962), 如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1962), 凡伯伦的《有闲阶级论》 1964); 凡伯伦的《有闲阶级论》(1964); 后来后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熊彼特和加尔布雷斯, 后来后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熊彼特和加尔布雷斯, 熊彼特和加尔布雷斯 也有著作翻译成中文, 也有著作翻译成中文, 如前者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 如前者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和《经济 分析史》 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共选择理论的大师, 分析史》等;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共选择理论的大师, 布坎南的 自由,市场与国家》 布坎南的《自由,市场与国家》,《民主过程中的财 同意的计算》 利益集团理论的先驱, 政》,《同意的计算》等,利益集团理论的先驱,奥尔 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国家兴衰探源》 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和《国家兴衰探源》,以及 法和经济学》的著作,等等,也出现了中译本. 《法和经济学》的著作,等等,也出现了中译本.
新制度经济学派
演变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创始者和
代表人物为凡勃伦,还有康芒斯,米契
主要代表1人9 世物尔纪。包末括至加2尔0 世布纪雷思、包
尔丁、海3尔0 年布代罗,纳创、始华者尔和德等美国经济学家。
代表旧人制物度为经凡济勃学伦 ,
过渡时期制度经济学
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主要代表人物 包括加尔布雷思、包尔丁、海尔布罗纳、 华尔德等美国经济学家。
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但与前一种新制度学派所不同的是,
后者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进行制度分析,并把自身的理论视为是对新古典经
济学的发展。因而,这一学派的理论普遍地被主流学派所接受。其主要理论包括产权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新经济史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和法与经济学等。
代表的旧制度学派的传统,主要研究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决定作用以及制度进化过程,
同时也强调技术变化在制度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另包一括是加以尔科斯布和雷诺思斯、等包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The New institutional 尔丁、海Ec尔on布o罗mi纳cs、)。华这尔一德学等派美不国仅经注重济从学现家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而且侧重于从微观角度研
第 12 页
03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学术渊源
2 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的广泛探讨和学术批评具有启示作用
正文 . 第一章
渊源2
1 概述
2
主要代表 人物
3 主要理论
4 简要评价
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制度学派在加尔布雷斯的倡导下重整旗鼓,并名为“新 制度主义”。前者强烈批评社会现实和新古典方法,是凡勃伦传统的新发展,后者 则热衷于考察制度非中性环境下如何实现制度分析与新古典理论的耦合。加尔布雷 斯沿着凡勃伦——艾尔斯传统,分析了市场与社会组织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整合, 主要代表社人会物经包济括组加织尔中布抗衡雷力思量、的包存在和种种表现及国家对协调双方力量的作用,反映了 尔丁、海应尔用布政罗治纳模、式华处尔理解德决等问美题国的经尝济试学。家。
新制度主义详述
新制度主义详述摘要: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股重要思潮,而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正是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们在1984年共同发表的《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一文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开创性著作。
本文是二者于2005年发表的又一篇关于新制度主义的综述性著述,文章从新制度主义涉及的重要概念、与制度相关的理论、制度对政治行为者和政治后果的影响、制度的秩序和变迁、制度主义的界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文章内容如下。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一种从制度出发的观点制度是各种规则和组织化惯例的一种相对持久的聚集,它嵌入在各种意义和手段结构(structure of meaning and resources)中,这些意义和手段结构在面对个体的人员更替时相对而言是稳定的,而面对个体的特殊偏好和期待以及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时相对而言是灵活的。
对于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行为者而言,存在一些基本的规则和惯例来对其适当的行为作出规定。
意义结构嵌入在各种身份和归属关系之中:共同的目标和理由为行为指明方向,赋予其意义,并对行为准则进行了解释,证明了其正当性和合法性。
手段结构使行动成为可能。
制度授予了行为者不同的权利,也对其作出了不同的约束,使他们基本上能够按照所规定的适当性规则(rules of appropriateness)展开其行为。
制度也通过第三方在强制实施各种规则以及制裁违规行为时得到加强。
虽然制度的概念对于许多政治学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各学科内部以及各学科之间就把哪些种类的规则和关系解释为“制度”是存在广泛差异的。
此外,当谈到它们如何理解以下几点时,解读政治制度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1)作为现代政治行为者在其中最常展开行动的组织化背景的制度的本质;(2)将结构和规则转化为政治影响力的各种过程;(3)将人类行为转化为各种结构和规则以及建立、维持、改变或者消除各种制度的过程。
第三讲组织与制度新制度学派
第三讲组织与制度新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它主要研究经济中的组织和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新制度学派强调制度对于经济行为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并强调经济行为是基于组织和制度的。
本文将从新制度学派的理论基础、核心观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新制度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来自于经济学和制度理论两个领域。
在经济学方面,新制度学派借鉴了主流经济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奥地利学派以及资源配置理论等,同时也结合了制度理论中的制度经济学和制度论的相关理论。
新制度学派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包含了经济行为者、组织和制度的复杂系统,对于经济行为者来说,它们的行为是受制于组织和制度的规范和约束的。
新制度学派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和制度的重要性,二是制度的效率和变迁。
首先,新制度学派认为组织和制度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们能够提供稳定的规则和约束,促使经济行为者的合作和协调。
新制度学派关注的是经济行为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易关系,而不仅仅是市场交易。
其次,新制度学派强调制度的效率和变迁,即制度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变化。
新制度学派认为,良好的制度能够促使更高效的经济活动,而制度的变迁则是由经济和政治力量的互动所推动的。
在实践中,新制度学派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研究和政策制定。
在经济领域,新制度学派的观点被用于解释经济机构的产生和演化、市场的失灵和政府的作用等。
比如,新制度学派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更为成功,以及为什么一些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取胜。
在社会领域,新制度学派的观点也被用于解释社会组织的形成和运行、社会规范的建立和演变等。
比如,新制度学派的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社会组织能够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以及为什么一些社会规范能够得到广泛的遵守。
总之,新制度学派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它通过研究经济中的组织和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为我们理解经济行为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第三讲: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
新制度主义学派的解释逻辑:合法化机制 ①迈耶——组织环境
技术环境:指从技术的角度看待组织的运行,包括 组织外部的资源与市场、组织内部将投入转化为 产出的技术系统等。
制度环境:制度学派所关注的制度环境主要是社 会的共享观念及规范因素,也就是支撑社会生活稳 定化和秩序化的、被普遍接受的符号体系及其共 同意义。
新制度主义学派的解释逻辑:合法化机制
①迈耶——组织环境
迈耶研究了美国各州的教育体制,发现尽管美国 的教育体制是分权的,但是各州的教育体制结构 非常相近,反映了制度趋同的现象。由此,他提 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组织会有类似的内 部制度和机构?他的思路是从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去寻找答案。
迈耶提出,我们必须从组织环境的角度去研究、 认识各种各样的组织行为,去解释各种各样的组 织现象。
第四章
共享观念的产生
共享观念的产生
在解释一个社会为什么会有共享观念这一问题上, 新制度学派接受了功能主义的逻辑。 功能主义的逻辑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人们追 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会产生某种潜在功能,它在无意 中导致了有利于社会整合的共享观念的形成和延 续
共享观念的产生
道格拉斯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用功能主义的逻辑 解释共享观念。在原始部落中,一个家族划分财产,首 先要确定谁是这个家族里的人。怎样确定呢? 有一个 条件是家族成员必须对上面的五代祖先记忆清楚,才能 证明其家族身份。然而,这种为了划分财产而记忆祖先 的活动,却产生了意外的后果,在家族成员之间出现了 有利于家族整合的共享观念——家族意识与祖先崇拜。 在这里群体整合不是人们有意识的去做的,他们的 目的是通过记忆祖先而可以参加财产分割。目的是功 利性的,但这样做在无意间产生了一种潜在的功能。 促进了群体的整合。这就是功能主义的逻辑。
新制度经济学派——概括
新制度经济学派一.新制度经济学派产生与演变以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作为思想渊源的制度经济学,作为一个学派产生于19 世纪20 年代初。
其演变的过程大体如下: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的旧制度经济学派,其创始者和代表人物为凡勃伦,还有康芒斯,米契尔。
从旧制度经济学到现代制度经济学过渡时期的制度经济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贝利,米恩斯,艾尔斯和克拉克等。
战后出现的新制度经济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加尔布雷思。
缪尔达尔,格鲁奇,贝尔等也是著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
由于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盛行,人们把不同于凡勃伦,加尔布雷思理论的经济学家,如科斯,诺思,威廉姆森,阿尔奇安,德姆塞茨,张五常等均归之为新制度经济学派,有人甚至把施蒂格勒,布坎南也列入制度经济学之列。
制度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对美国现实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批判地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特点。
制度学派在美国产生伊始,就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性为己任,强调有必要进行改良,调整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关系,并预言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出路在于社会改良。
因此,制度学派从它产生之日起,就被看作是一个以异端形式出现的经济学派别,其代表人凡勃伦和康芒斯等,更因著述批评当时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处于正统地位的马歇尔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而被看成是“离经叛道者”。
这是早期制度经济学十分显著的理论特色。
20世纪6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将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来分析美国资本制度的缺陷与矛盾。
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加尔布雷思,此外还有包尔丁、海尔布罗纳、华尔德等。
他们在研究方法上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制度分析或结构分析方法,说明社会经济现实及其发展趋向,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现状与矛盾,提出要从结构方面进行改革的设想或方案。
这一时期的制度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取得的成就显得尤为突出。
自科斯引入交易成本概念,运用交易成本概念对制度展开研究之后,在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成本-收入”方法的基础上,制度变迁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一种制度下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关系决定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因此由制度创新决定的制度变迁是缓慢进行的。
新制度主义理论概述
新制度主义理论概述新制度主义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等人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创立。
他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史研究之中并发现了制度与制度变迁在长期经济增长与停滞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制度—选择—经济和社会结果”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
该理论与方法在80年代被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
美国斯坦福大学詹姆士·马奇和伯根大学约翰·奥尔逊合著的《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被西方一些政治家看作是“近年来最重要的著作”。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已成为西方继行为主义政治学之后一种新的政治理论。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在对传统政治学与行为主义政治学结合基础上的扬弃与超越。
它经历了一个兴起、运用与总结及反思的发展过程。
从制度与作为政治主体的个体关系这一角度看,在政治学的发展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研究视角的转变,即古希腊城邦政治中人与制度的原始互动观--向中世纪神学政治中人是制度的被动接受者的观念的转变--再向近代政治观中强调个人对制度的设计主导作用的转变--最后向行为主义革命后现代政治学对制度的反思及制度与个体关系的重新思考的转变。
经历第三次转变后的个体与制度的关系,是一种多维的、立体的良性互动关系。
对这种关系的清楚认识,有助于个体在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新制度主义的知识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已经变成超越单一学科,遍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分析路径。
豪尔和泰勒认为,在政治科学中就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新制度主义,即“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3]美国学者彼特斯也概括出了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的各种流派:规范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经验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利益代表制度主义和国际制度主义。
[4]这些不同学科、不同流派的制度研究共同建构了新制度主义的理论体系。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社会学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规范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学派
当今,西方经济学舞台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新制度学派。
一是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另一个是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一)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20世纪50年代,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登上了学术舞台。
他承袭了凡伯伦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派的传统,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发展了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派在研究对象上与旧制度经济学派没有多大差别,没有摆脱旧制度经济学的心理因素、法律因素对经济生活起决定作用的思想,但他们不是像旧制度学派那样研究由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社会习惯所决定的制度演进过程,而是更多地分析单一制度本身的功能。
在研究方法上,新制度经济学派比旧制度经济学派更彻底地主张制度演进、整体方法,反对新古典经济学抽象演绎法,认为把个人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是不科学的,认为这种方法以其均衡的、静止的分析去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外表,没有考虑到社会各个经济利益集团间的矛盾冲突。
新制度学派的学者主张从根本上更新现代经济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他们认为,由于技术不断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是个动态的因果过程,所以经济学必须研究变化、研究过程。
也就是说,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要采用演进的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演进方法是与整体方法相联系的,强调在经济研究中,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为演进过程的整个社会,而不是个人和企业。
这里所说的整体,不只是经济概念,往往不能用数字来表述。
他们反对正统经济学所采取的数量分析方法,而应该采取制度因素的分析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这种分析方法被概括为制度分析法或结构分析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整体研究是与价值研究方法相联系的,这实际属于规范的研究方法。
(二)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以科斯理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是由威廉姆森最先提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纳德·H·科斯(Ronald H. Coase ,1910-
1910)年 罗纳德.科斯出生于英国,成名在美
国。
1931年科斯从英国大学毕业后,拿到一笔奖
金后赴美国深造。学生时代的科斯就在酝酿
一篇重要的经济学论文。
1937年以《企业的性质》为名发表这篇论文
。这篇论文发表后几十年都没有引起关注。
罗纳德·H·科斯
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揭示并澄清 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 性
科斯教授在他的“领奖演说”结束时诙 谐地说到:“一个学者必须承认,如 果他说的是错的,立刻会有人指出来 ,至于如果他对了,他会指望最终看 到人们接受他,---只要他活得足 够地长。”
路漫漫其悠远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着重分析所有 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及其对资本主义权力结 构的影响
路漫漫其悠远
(二)发展过程
第三阶段:新制度学派
时间:20世纪50—70年代
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缪尔 达尔
理论特点:与早期制度学学派 并没有本质性区别,只是更加 注重对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研 究,特别突出权力分配的分析 。如大企业权力结构分析、社 会二元权力结构、
织为适应环境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目标最 大化的手段。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在形式上是 人为设计的构造人类行为互动的约束
路漫漫其悠远
其中,诺斯的理解具有普遍意义: 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能够约束人们的
行为 制度既包括内在的约束性规则,又包括外
在的强制和处罚性规则 制度的功能在于将人们的行为导入可合理
——产权理论
——交易费用
路漫漫其悠远
阿尔钦(Alchian)
1914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 193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44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47—1964年在设于莫尼卡的兰德公司做 经济研究工作; 1958年以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任教授。
阿尔钦一生写了一系列关于产权理 论的论著,主要有1961出版的《产权经济 学》,1972年与德姆塞茨合著的《生产、 信息费用和经济组织》及和艾伦合著的《 大学经济学》,1973出版的《产权范式》 ,1983出版的《交换和生产》,1987出版 的《产权》等。
凡勃伦
(二)发展过程(356页)
第一阶段:旧制度学派 时间:19世纪末至20初 代表人物:凡勃伦 理论特点: 批判正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建立以研究
制度演进过程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理论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主张从制度或
结构上来改革资本主义社会
路漫漫其悠远
(二)发展过程
第二阶段:新旧制度学派之间的过渡期 时间:20世纪30—40年代 代表人物:米恩斯 理论特点:从社会和企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
预期的轨道
路漫漫其悠远
(二)学派形成及代表人物
第一阶段是30年代对正统微观经济学进行批判性 思考,指出市场机制在运行中存在磨擦,导致 这种磨擦的主要因素是产权构造上的缺陷,克 服磨擦的根本在于界定企业产权。
代表作:科斯1937年发表于伦敦经济学院学报 《经济学家》上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产生 ——企业的边界
新制度主义学派概述
制度和新制度学派
(一)制度和新制度学派简介 制度经济学与正统经济学异端的面目出
现,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正统经济学采取严 厉批评的态度,还反对正统经济学的数量 均衡分析方法,主张采取制度分析和结构 分析的方法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 趋势。
路漫漫其悠远
加尔布雷斯
路漫漫其悠远
(二)发展过程
第四阶段:新制度主义学派 时间:20世纪80—90年代 代表人物:科斯、诺斯 理论特点:注重研究制度创新、交易成本、
产权界定等问题,主张经济自由;认为只 要有适当的制度,市场机制本身就可以消 除市场失灵。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
一、学派简介 二、产权理论(产权经济学) 三、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 四、委托—代理问题 五、制度变迁理论
直到1959年,科斯的另一篇重要论文《美联
邦通讯委员会》发表后,才引起芝加哥学派
的重视。
芝加哥学派一致认为这篇论文的观点是错
的。这才有了美国经济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
一场辩论。这场辩论由迪瑞克特挑起的,由
于弗雷德曼中场倒戈,科斯最终取得了胜利
。
这就逼迫科斯写出了经济学史上非常重要
的文献——《社会成本》一文。这篇开创性
(二)学派形成及代表人物
第二阶段是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科斯系统地论 述了产权的经济作用,分析了产权的功能,特 别考察了产权结构对于降低社会成本,克服诸 如外在性等市场失灵的关键性作用,从而使产 权制度作为保障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代表作是科斯于1960年发表于《法与经济学杂 志》上的《社会成本问题》;阿尔钦的《产权 经济学》(1961)。这一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 “科斯定理”的思想。
(1914-)
路漫漫其悠远
• 第三阶段是70年代到90年代
1975年,由威廉姆森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最早正式提出 来“新制度经济学”。以制度学派命名,运用新古典 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侧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 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学派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概括: 制度有效率因素,强调制度的功能 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也在于
管理方式的结构,是一般意义上的制度 采用具体的比较方法,但与新古典经济学
在学术严谨性和科学性上有重大差别
路漫漫其悠远
一、学派简介
(一)研究对象——制度 制度是对人和组织行为的规范,是人和组
罗纳德·H·科斯
的论文,为当时不少杰出的经济学家接受。
路漫漫新其悠制远 度经济学才成为美国经济学史上战后最
罗纳德·H·科斯
路漫漫其悠远
科斯是一个高寿的经济学家 ,已九十多岁了。1991年,诺 贝尔经济学委员会鉴于科斯在 经济学中提出产权与交易费用 理论的开创性贡献,授予其诺 贝尔经济学奖。1991年距离 1960年《社会的成本》发表是 31年,距离《企业的性制裁》 发表是54年。这是一个迟到的 奖项!从1947年到1991年,从 事学术研究五十余年,一生只 有论文18篇,专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