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的给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在特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 治疗中的应用
采用口腔黏膜给药方式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抗高血压药 物等,可以避免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 从性。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 的应用
药物的分布特点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会随着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但不同药物 在各组织的分布情况不同。
药代动力学过程
药物的吸收过程
药物通过口腔黏膜后,会被胃肠道进一步吸收和代谢,最终被肝脏代谢和排泄。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药物在体内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物转化过程,如氧化、还原、水解等,最终形成代 谢产物排出体外。
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生物技术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抗体等生物技 术,研发新型口腔黏膜给药系 统,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
反应。
纳米技术
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口腔黏膜给 药系统,研发纳米药物载体、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等,以提高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及安
全性。
系统生物学
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口腔 黏膜给药系统的生物学效应、 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等,为口腔 黏膜给药系统的研发和优化提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药物治疗作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优点之一是药物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 ,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药物的副作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缺点之一是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 口腔溃疡、口腔炎等。
03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
局部治疗
口腔溃疡
通过口腔黏膜给药,可局部作 用于口腔溃疡表面,有效缓解
优势与局限
药剂学在口腔给药系统的制剂研究
药剂学在口腔给药系统的制剂研究口腔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途径,它通过直接施用药物于口腔黏膜或口腔内部来实现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剂学作为研究药物制剂的学科,在口腔给药系统的制剂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剂学在口腔给药系统的制剂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一、口腔给药的特点口腔给药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也使得口腔给药成为一种常用的给药途径。
1.便捷性:相比其他给药途径,口腔给药更加方便易行。
患者只需将药物直接放入口腔内或者通过口腔吸收器进行吸引即可完成给药过程。
2.高生物利用度:药物在口腔黏膜中的吸收速度较快,进入血液循环的时间短,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局部治疗效果:口腔给药系统适用于一些口腔疾病的局部治疗,如口腔溃疡、龋齿等。
二、药剂学在口腔给药系统中的应用1.药物类型选择在口腔给药系统的研究中,药剂学研究人员需要根据目标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
例如,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选择具有促进口腔黏膜愈合作用的药物较为合适;对于口腔龋齿的治疗,选择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较为合适。
2.制剂设计药物制剂是药物给药的载体,药剂学研究人员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以及给药途径的特点设计合适的制剂形式。
口腔给药系统中常见的制剂形式包括口服片剂、颗粒剂、含漱液、舌下片等。
药剂学研究人员在设计制剂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稳定性、可溶性、黏附性等因素,以提高药物在口腔黏膜上的吸附和持续释放性能。
3.质量控制在口腔给药系统的制剂研究中,药剂学研究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外观、药物含量、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
只有保证制剂的质量,才能确保药物在给药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药剂学在口腔给药系统中的意义药剂学在口腔给药系统的制剂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优化药物疗效药剂学研究人员通过合理设计药物制剂,可以提高药物在口腔黏膜中的吸收和释放性能,增加药物在口腔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2.改善患者用药体验口腔给药系统的制剂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用药体验。
口腔黏膜的给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口腔黏膜的给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摘要:介绍了口腔中不同部位的黏膜对药物渗透和吸收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以及质量评价方法。
并指出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质量评价应用现状正文:1 概述口腔粘膜给药系统是指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胃肠道的酶代谢及酸降解和肝脏的首过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和预防的一类制剂,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
口腔粘膜给药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而且还可以应用于全身疾病的治疗与诊断。
与传统的口服给药途径相比具有服用方便,粘膜不易受损伤且修复功能强等优点。
从1847 年Sobrero 等首先报道硝酸甘油可以经口腔粘膜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以来,口腔粘膜给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2 口腔粘膜给药系统的吸收机制及特点2.1 口腔粘膜的生理学口腔粘膜有大面积相对稳定的平滑肌,主要吸收部位包括颊粘膜和舌下粘膜,均未角质化,最有利于药物全身吸收。
其中颊粘膜是由数层不同的颊粘膜细胞组成的。
在未角质化的区域,在外部上皮层的由脂质组成的渗透屏障保护下层组织不受体液流失和潜在的不利环境因素从食品及饮料中进入。
2.2 药物转运机制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的主要途径有两条,即细胞途径和细胞旁路途径。
脂溶性的药物主要通过被动扩散、载体介导、胞饮作用跨膜转运。
由于口腔粘膜细胞间隙存在类脂质成分,一些脂溶性药物也选择透过细胞间隙吸收。
而低分子量的水溶性药物则通过细胞间通道透过口腔粘膜吸收。
2.3 口腔粘膜制剂吸收特点口腔粘膜制剂主要通过口腔粘膜吸收,口腔粘膜的渗透性较好,血流量丰富,可以避免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
同时用药方便,在遇到不适宜情况时,口腔给药系统易于移除而终止给药。
3 影响口腔粘膜给药系统药物吸收的因素了解影响药物吸收的各种因素对于口腔粘膜给药剂型设计非常重要。
影响因素可大体分为口腔的生理因素,药物剂型因素以及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药物与辅料
药物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主要针对中小分子药物,如蛋白质、肽类 、核酸、抗生素等。
辅料
为提高药物稳定性和溶解性,需添加适宜的辅料,如表面活 性剂、聚合物、缓冲剂等。
给药系统设计与制备
剂型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包括口腔喷雾剂、口腔贴片、口腔凝胶等剂型。
制备方法
不同给药系统制备方法各异,如口腔喷雾剂涉及药物与辅料的混合、乳化和 灌装等过程,口腔贴片涉及药物与聚合物的混合、涂布和压制等过程。
药代动力学与药物疗效
药代动力学
口腔黏膜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需进行药代动力 学研究,以评估给药系统的效果。
药物疗效
口腔黏膜给药可直接将药物输送至靶组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同时 ,给药系统设计及辅料的选用可影响药物的释放和作用时间。
03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应用领域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概述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组成与结构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应用领域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未来展望
01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概述
定义与分类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是指通过口腔黏膜(包括口腔颊黏膜、舌 下黏膜、上颚黏膜等)将药物传递至目标部位的一种给药方 式。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口腔黏膜给药具有直接、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 用度和疗效,同时可以避免胃肠道不适和肝脏首过效应等。
局限性
口腔黏膜给药的局限性在于药物吸收面积较小,对于一些大分子药物和脂溶性药 物可能难以吸收。此外,口腔黏膜给药的口感和气味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口腔给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口腔给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口腔给药制剂作为一种便携、易于接受的药物给予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口腔给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用药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口腔给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探讨,介绍其种类、特点以及研究进展。
一、口腔给药制剂的种类及特点1. 口服液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是口腔给药制剂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的特点是剂型多样,包括溶液、悬浮液、乳剂等。
口服液体制剂具有服药方便、吸收迅速、剂量易于调节等优点。
同时,由于口腔黏膜丰富的血管和较大的表面积,口服液体制剂在口腔黏膜上的吸收速度较快,使药物能够更加迅速地达到治疗目标部位。
2. 口腔喷雾剂口腔喷雾剂是近年来口腔给药制剂领域的研究热点。
它的特点是喷雾剂能够使药物以微小颗粒的形式直接覆盖在口腔表面,增加了药物与口腔黏膜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吸收速度。
同时,口腔喷雾剂还具有用药方便、无需水分协助等特点,更适合于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需求。
3. 口腔贴片制剂口腔贴片制剂是一种直接贴附在口腔黏膜上的给药形式。
它的特点是贴片可以持续释放药物,提供长时间的治疗效果。
口腔贴片制剂的优点在于无需水分协助,改善了患者在饮水受限制的情况下的用药便利性。
此外,口腔贴片还可以调整药物的释放速率,使药物在黏膜上停留的时间更长,从而提高药效。
二、口腔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1. 药物释放机制对于口腔给药制剂的研究,首要的问题是了解药物在口腔黏膜上的释放机制。
由于口腔黏膜的特殊性质,药物的释放机制涉及黏膜层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在黏膜上的吸附和渗透等过程。
通过研究不同给药制剂的释放机制,可以更好地控制药物的吸收速度和释放效果,提高其疗效。
2. 递送系统的优化为了提高口腔给药制剂的递送效果,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型的递送系统。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纳米颗粒的药物载体,提高药物在口腔黏膜上的吸附和渗透性。
此外,还有研究团队尝试将生物粘附剂应用于口腔给药制剂中,以增加药物在口腔黏膜上的停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口腔黏膜给药》课件
口腔黏膜给药包括口腔喷雾、口 腔黏膜贴片、口腔黏膜含片等多 种形式。
口腔黏膜给药的优缺点
优点
口腔黏膜给药具有方便、快捷、 无创伤、无痛苦等优点,特别适 合于儿童、老人和吞咽困难的患 者。
缺点
口腔黏膜给药的吸收效果受口腔 环境、药物性质、给药方式等因 素影响,有时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
口腔黏膜给药的适用范围
药物渗透技术
促进药物渗透进入口腔黏 膜深层,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
口腔黏膜给药的设备与仪器
药物制备设备
用于制备各种口腔黏膜给药制剂的设备,如搅拌器、乳化器、干 燥机等。
药物释放测试仪器
用于测试药物在口腔黏膜上的释放性能的仪器,如释放池、色谱仪 等。
黏膜粘附力测试仪器
用于测定口腔黏膜给药制剂粘附力的仪器,如粘附力计、扫描电镜 等。
主动转运
某些药物可以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通过口腔黏膜。主动转运 是指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将药物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 一侧的过程。药物的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并且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口腔黏膜给药的原理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口腔黏膜给药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达病 变部位,避免胃肠道的降解作用和肝 脏的首过效应,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
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
创新给药技术和制剂
未来需要加强口腔黏膜给药的基础研究, 深入了解口腔黏膜的结构和功能,为新药 开发和制剂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创新给药技术和制剂,提高药物的渗 透性和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和副作 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
拓展应用领域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口腔黏膜给药的应用领域可以进一步拓展 ,如用于局部治疗、快速缓解症状、预防 性用药等,以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药剂学在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药剂学在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药剂学的发展对于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手段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黏膜给药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给药途径,由于其药物吸收迅速、避免首过肝效应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逐渐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药剂学在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并分析其在药物治疗领域中的潜力和前景。
一、黏膜给药简介黏膜给药是指将药物通过人体黏膜(如口腔、鼻腔、肺部、阴道等)吸收的给药方式。
与口服给药或注射给药相比,黏膜给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黏膜组织表面积广阔,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交付。
其次,黏膜组织通透性高,药物可以快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实现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
此外,黏膜给药无需经过肝脏代谢,避免了药物的首过肝效应,增加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二、药剂学在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1. 剂型选择针对黏膜给药系统,药剂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开发适合黏膜吸收的剂型。
例如,口腔给药可以采用片剂、喷雾剂、凝胶等剂型;鼻腔给药可以选择喷雾剂、滴剂、凝胶等。
药剂学的研究者们需要考虑剂型的黏附力、黏附时间、黏液溶解度等因素,以提高药物在黏膜上的保持时间和吸收效率。
2. 载体选择药物在黏膜上的吸附和渗透是药剂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研究者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载体,如聚合物、脂质体、纳米颗粒等,通过改变载体的特性来提高药物的吸附和渗透性。
例如,一些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黏附和黏滞性,可用于增加药物在黏膜上的停留时间;而纳米颗粒则可以增加药物的渗透性。
3. 促渗剂应用为了增加药物在黏膜上的渗透性,药剂学研究者们通常会添加一些促渗剂。
促渗剂的作用是破坏黏膜的屏障,使药物更容易渗透到组织内部。
然而,促渗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谨慎,因为过高的浓度或长时间的应用可能导致黏膜组织的损伤。
4. 控释技术应用为了延长药物在黏膜上的停留时间,药剂学研究者们常常会采用控释技术。
例如,可以制备控释凝胶,通过凝胶的降解速度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口腔黏膜给药》课件
口腔黏膜给药的定义和意义 常见的口腔黏膜给药方法 口腔黏膜给药的优势和适应症 口腔黏膜给药的注意事项 口腔黏膜给药的应用案例 口腔黏膜给药的发展前景 总结和展望
口腔黏膜给药的定义和意义
1 方便快捷
通过化
避免肠胃消化和酸性环境对药物的影响,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唇疱疹
使用口腔凝胶可以直接施加在 疱疹上,缓解疼痛和症状。
口腔黏膜给药的发展前景
随着药物研发和技术的进步,口腔黏膜给药在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口腔黏膜给药可以提供更便捷、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治疗 体验。
总结和展望
口腔黏膜给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给药途径,具有许多优势和应用案例。 未来,口腔黏膜给药将继续发展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减少剂量和副作用
由于口腔黏膜给药直接作用于目标区域,可以减少药物剂量和系统性副作用。
常见的口腔黏膜给药方法
涂抹剂
将药物直接涂抹在口腔黏膜 表面,如口腔贴片、溶液或 凝胶。
吸收剂
将药物吸收在口腔黏膜上, 如舌下含化片、舌腭溶解片。
咀嚼剂
将药物咀嚼时释放在口腔黏 膜上,如口腔消毒片、止痛 片。
口腔黏膜给药的优势和适应症
在使用口腔黏膜给药之 前,要保持良好的口腔 卫生,清洁口腔黏膜。
在药物吸收期间,避免 进食和饮水,以免影响 药物吸收。
正确的咀嚼或涂抹方法 可以提高药物吸收效果。
口腔黏膜给药的应用案例
口腔溃疡
使用口腔黏膜贴片可以直接附 着在溃疡面,并释放药物以加 速愈合。
齿龈炎
使用口腔喷雾剂可以在齿龈表 面形成保护膜,缓解炎症和疼 痛。
迅速有效
药物可以迅速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快速起效。
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是一种通过直接将药物施放在口腔黏膜上,实现药物的快速吸收和局部治疗的递送方式。
作为一门研究药物的组成、结构、制备和递送的学科,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药物的递送途径、药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的递送系统优势等方面,探讨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一、药物的递送途径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药物主要通过黏膜吸收和淋巴逆行输送两种途径被吸收和转运。
1. 黏膜吸收:口腔黏膜递送系统的特点之一是黏膜吸收迅速。
口腔黏膜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丰富的血管网络以及薄的角质层,这有利于药物通过黏膜被快速吸收。
药剂学通过研究药物的物化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递送系统,从而实现药物在黏膜吸收方面的优化。
2. 淋巴逆行输送:药物在口腔黏膜上递送后,部分药物会经由淋巴逆行输送进入淋巴系统,从而避免了首过效应。
药剂学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递送系统,提高药物在淋巴逆行输送方面的效果,实现更好的药物递送效果。
二、药物的制备方法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的应用,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药物制备方法,以实现药物在黏膜上的稳定和递送。
1. 凝胶制剂:凝胶制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制备方法,通过制备凝胶药物,可以实现药物在黏膜上的附着和递送。
凝胶制剂具有黏附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药物在黏膜上的停留时间和吸收速度。
2. 微球制备:微球制备是一种将药物包裹在微米级载体中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和递送能力。
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实现药物在黏膜上的控释和递送,从而提高其疗效和稳定性。
3. 脂质体制备:脂质体制备是将药物包裹在脂质类载体中的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递送效果和黏膜附着能力。
脂质体制备方法多样,可以根据药物性质和递送要求进行选择。
三、药物递送系统的优势药剂学在口腔黏膜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 避免首过效应:通过口腔黏膜递送系统,药物可以避免肠道和肝脏的首过效应,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中医药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一系列疾病,包括溃疡性口炎、扁平苔藓、非典型白斑等。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针对中医药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治疗口腔黏膜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口腔黏膜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中药的药物学特点。
1. 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口腔黏膜病发生与患者的体质、外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提倡个体化治疗,注重治疗的整体性。
2. 辨证论治:中医强调疾病的辨证施治。
口腔黏膜病的发生可能与内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湿热痰浊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药治疗口腔黏膜病需要准确辨证,针对不同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3. 中药的药物学特点:中药多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有利于综合调控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
同时,中药还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安全性,对于口腔黏膜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中医药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中药熏洗等,下面将对其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1.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指口服中药来治疗口腔黏膜病。
常用的中药有炙甘草、黄连、莪术、黄柏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湿、补气活血等作用,可改善患者体内环境,缓解疾病症状。
2. 中药外用:中药外用是指将中药药物直接涂抹于口腔黏膜病部位。
常用的中药外用剂如草药膏、中药漱口水等。
这些药物具有消炎止痛、收敛止血等作用,可直接作用于患处,加速病情康复。
3.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指将中药药材煮熟后用蒸汽吹洗患处。
这种方法能够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迅速渗透到黏膜组织,起到舒筋活血、解痉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白芷、川芎、防风等。
三、中医药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口腔黏膜给药制剂中的胶体纳米粒子研究
口腔黏膜给药制剂中的胶体纳米粒子研究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口腔黏膜给药制剂的研究,因为通过口腔给药可以避免肠道吸收的不可预测性和肝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而胶体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药物包封能力和渗透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黏膜给药制剂的研究中。
口腔黏膜特点及应用前景口腔黏膜是连接口腔和外界的重要界面之一,具有较大的表面积、高度血管丰富,以及较薄的角质层等特点。
这些特性使得口腔黏膜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吸收性,成为一种理想的给药途径。
同时,口腔给药还具有便捷性、可控性和舒适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等领域。
胶体纳米粒子在口腔黏膜给药制剂中的应用胶体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载体,可以通过调节粒径、表面电荷和表面修饰等手段,实现对药物释放行为和吸附能力的调控。
在口腔黏膜给药制剂中,胶体纳米粒子可以用来包封药物、增强药物渗透性、延长药物在黏膜上停留时间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纳米粒子与黏膜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局部治疗等效果。
胶体纳米粒子制备方法胶体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溶剂沉淀法、胶体溶胶-凝胶法、乳化法、微乳化法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控制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径分布,还可以调节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和吸附行为,提高纳米粒子在口腔环境中的应用性能。
胶体纳米粒子在口腔黏膜给药制剂中的应用案例1. 口腔溃疡药物的载体设计胶体纳米粒子可以通过药物包封和黏膜附着等方式,实现对口腔溃疡药物的控释和定向输送。
通过合理设计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黏膜相互作用力,可以实现药物的高效吸收和长效疗效。
2. 口腔麻醉剂的改良胶体纳米粒子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渗透性和黏膜停留时间,提高口腔麻醉剂的吸收效率和作用时间。
此外,还可以通过纳米粒子与麻醉剂间的共混作用,改善麻醉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结论与展望口腔黏膜给药制剂中的胶体纳米粒子研究为口腔疾病治疗和口腔保健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具有快速起 效、方便使用、生物利用度高 等优点。
未来趋势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将进一 步深入,探讨更多适应症和药物
剂型。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 黏膜给药系统的技术也将得到进
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将在未来的医 疗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
如疼痛控制、急救治疗等。
研究展望
稳定持久
药物在口腔内缓慢释放,维持 药物浓度稳定。
副作用少
避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减少 副作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材料选择源自生物相容性材料选择与口腔黏膜兼容的材 料,避免过敏反应和刺激 。
药物兼容性材料
确保药物与材料不发生化 学反应,保持药物稳定性 。
释放速率控制材料
选择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 率的材料,使药物在体内 达到最佳释放效果。
、口腔炎症等。
呼吸科
一些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 阻塞性肺病等也可使用口腔黏 膜给药系统进行辅助治疗。
内分泌科
对于一些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 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口腔黏 膜给药系统也可作为辅助治疗 手段。
儿科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吞咽困难 等因素,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更
为适宜。
CHAPTER 02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组成与 结构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是指药物通过 口腔黏膜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的给药方式。
特点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具有直接进入 血液循环、快速起效、方便使用 等优点,但也需要注意口腔黏膜 的吸收能力和药物的稳定性。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优势
快速起效
药物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后,可直 接进入血液循环,相对于口服药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在给药方式方面,除了直接将药物涂抹在口腔黏膜上外,还有口腔袋装制剂、 口腔植入剂等新型给药方式。这些给药方式能够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或持久释 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
在适应症方面,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口腔溃疡、 牙龈炎、龋齿等。同时,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在其他领域 的应用,如疼痛管理、疫苗接种等。
结论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口服给药提供了新 的选择。然而,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如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对药物渗 透的影响、药物在口腔中的稳定性等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 讨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机制和优化设计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安全、有效 的药物传递系统。
口腔黏膜的生理特点表明,口腔黏膜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具有屏障作用, 可以阻止药物渗透。同时,口腔黏膜还具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有利于药物 的快速吸收。这些特点为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药物传输机制方面,研究发现,药物通过口腔黏膜主要依赖于细胞间质扩散、 细胞跨膜转运和附属器输送等机制。其中,细胞间质扩散适用于脂溶性药物, 细胞跨膜转运适用于水溶性药物,附属器输送则可以同时适用于脂溶性和水溶 性药物。
药物动力学概述
药物动力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为药 物制剂的设计、优化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药物动力学研究包括数学模型的建 立、药物浓度-时间关系的测定和解释、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效果等方面。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对口腔黏膜生理特点的认识、药物传 输机制的探究以及材料研发等方面。
在材料研发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具有高药物负载能力、良好生物相容性 和适宜黏膜粘附性的材料,以实现药物的持续、稳定释放。目前,常用的口腔 黏膜给药系统材料包括天然生物材料(如胶原蛋白、明胶等)、合成高分子材 料(如聚乳酸、聚己内酯等)以及复合材料等。
药剂学对口腔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药剂学对口腔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口腔给药系统是药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提高药物在口腔领域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便利性。
本文将探讨药剂学对口腔给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并介绍其中的一些突破性进展。
1. 口腔给药系统的背景和意义口腔给药系统是指将药物应用于口腔黏膜或口腔颅骨下区域,通过口腔黏膜或口腔颅骨下腔到达病灶部位,起到治疗、缓解疼痛等治疗效果。
与经口给药相比,口腔给药系统具有许多优势,如避免胃肠道限制,减少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
因此,药剂学对口腔给药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口腔给药系统的研究方法药剂学研究口腔给药系统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药物的控释系统、粘附剂、透过增透皮吸收的促进剂、复杂多体剂、生物分类及开发一些附着介质等技术。
例如,控释系统可以实现药物在口腔黏膜或口腔颅骨下区域的持续释放,达到长效治疗的效果。
而通过粘附剂,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延缓药物的清除,提高药物在口腔黏膜上的停留时间。
3. 口腔给药系统的应用口腔给药系统的研究不仅局限于基础研究,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中一项重要应用是在口腔疾病的治疗中,比如口腔溃疡、牙周炎等。
口腔给药系统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提高药物在口腔黏膜上的停留时间,从而加速病症的治愈和缓解。
另外,口腔给药系统也可以用于口腔癌的治疗。
通过药物的携带和释放机制,可以将治疗性药物定位于癌症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4. 口腔给药系统的致力研究药剂学对口腔给药系统的研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许多科学家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纳米技术在口腔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颗粒,通过其独特的生理性质,促进药物的渗透、控释和降解,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5. 结语口腔给药系统是药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药剂学对口腔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提高口腔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在口腔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研究
药物在口腔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研究口腔科疾病是指影响口腔健康的各种疾病,包括口腔溃疡、龋齿、牙周炎等。
这些疾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药物在口腔科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本文将探讨药物在口腔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一、口腔溃疡的药物治疗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疼痛难忍。
目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主要包括局部用药和口服药物。
1. 局部用药局部用药是治疗口腔溃疡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局部用药药物包括口腔溃疡贴膜、抗生素喷雾和外用药膏等。
口腔溃疡贴膜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抗生素喷雾可以杀菌消炎,减少感染风险;外用药膏则可以形成保护屏障,防止溃疡进一步受损。
2. 口服药物口服药物在口腔溃疡的治疗中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口服维生素B和维生素C可以增强黏膜组织的代谢能力,促进溃疡愈合;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溃疡症状;抗生素则可用于防止口腔感染的发生。
二、龋齿的药物治疗龋齿是口腔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于酸性环境和细菌作用导致牙齿表面矿物质溶解引起的。
药物治疗在龋齿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潜力。
1. 口腔洗液口腔洗液是一种常用的龋齿药物治疗方式。
使用含氟洗液能有效抑制龋齿的发展,还能促进牙齿表面矿物质再矿化,增强牙齿的抵抗力。
此外,口腔洗液中还可以添加抗菌药物和消炎药物,以达到抑制细菌生长和消炎的目的。
2. 表面涂层剂表面涂层剂是一种将药物涂在牙齿表面的防治方式。
常见的表面涂层剂是氟化物,其可以形成保护性屏障,减少牙齿表面矿物质溶解,防止龋齿的进一步发展。
三、牙周炎的药物治疗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于牙龈周围组织的感染和炎症引起。
药物在牙周炎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抗菌和消炎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
1.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牙周炎治疗的核心。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红霉素和甲硝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杀菌,抑制牙龈周围细菌的生长,减轻感染炎症。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中的药物吸收研究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中的药物吸收研究概述在医药领域中,药物给药方式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给药途径,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中药物吸收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理论、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一、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是指将药物通过人体口腔黏膜给药途径进行吸收的一种给药方式。
与传统的口服给药方式相比,口腔黏膜给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快速吸收:由于口腔黏膜表面丰富的血管网络,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实现快速吸收。
2. 避免首过效应:口腔黏膜给药绕过了胃肠道的首过效应,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 方便易用:相比于注射给药等方式,口腔黏膜给药更加方便、易于接受,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4. 痛苦小:相比于注射等方式,口腔黏膜给药对患者而言痛苦小,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二、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中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中药物吸收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pH值:口腔黏膜的pH值对药物的离解度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不同药物在不同的pH值下的吸收情况存在差异。
2. 药物性质: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等性质会直接影响其在口腔黏膜上的吸收情况。
3. 黏膜通透性:口腔黏膜组织的通透性对药物的吸收有重要的影响。
黏膜通透性受到组织的生理状态、局部炎症等因素的影响。
4. 粘附性:药物与口腔黏膜结合的粘附性和药物分子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黏附和吸收情况。
三、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中的药物吸收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中药物吸收的机理和效果,科研人员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等。
1. 体外实验:包括离体黏膜实验、人工膜实验等,通过测定药物通过黏膜的透过性来评估其吸收情况。
2. 体内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通过给予动物或人体特定剂量的药物,并通过血药浓度等指标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情况。
我国口腔黏膜病临床现状与对策论文
我国口腔黏膜病临床现状与对策【摘要】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在人们享受生活的同时,口腔疾病却迅速来袭,成为了人们的最大的困扰,而在众多口腔疾病之中,口腔黏膜病无疑是最为棘手的病情之一。
当然,面临这棘手的口腔黏膜病,我国医学界也对其有了足够的重视,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近些年来,口腔黏膜病学科的发展可谓是相当迅速,在临床医学上治愈了无数患者,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由于在中医的基础上,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取长补短,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与进步。
而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在对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研究方面,我国的医疗机构也已经不逊于世界顶尖水平,尤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医以及中西结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并且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一致肯定。
【关键词】口腔黏膜病;病理诊断;临床;现状;对策1 前言口腔粘膜病(oral-mucosal disease)是口腔内部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口腔内某处部位粘膜的外形、完整度以及正常的功能等出现病变而导致的疾病。
经过研究队伍深入考察后发现,对于各部位的病变有很多不同的种类,这些种类可以随机进行组合,形成各式各样的损害。
某些口腔粘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一些全身性疾病,因此也常常被用作为全身疾病诊断的依据或线索。
每个口腔粘膜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十分相似,病理也大都相同,只有较小部分疾病不易观察,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进行深入检查后才能确诊,最常用的辅助检测方式是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
2 我国口腔黏膜病临床现状2.1 由于治疗口腔黏膜病需要花费巨大的工作量,并且这些工作都不会用作计算经济指标,这就直接导致了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大重点医学院没有做出政策性的扶持与支援,最严重的是,这也导致很多医生直接推掉了口腔黏膜病的门诊,或把口腔黏膜病患者推往外地大医院后就不了了之。
而之前的黏膜病门诊医生更是要不停诉苦,因为口腔黏膜病的治疗工作很繁琐,他们不仅要主治黏膜病,大多时候还需要补牙完成工作量,这也是很多医生为之困扰的事。
口腔黏膜病局部用药的现状及展望
口腔黏膜病局部用药的现状及展望摘要:口腔黏膜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 而且多为慢性病, 其中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和灼口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三大疾病。
近10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环境污染的加剧, 社会压力的增大, 以及饮食结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口腔黏膜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原来不常见的疾病已变为较为常见的疾病, 如口腔念珠菌病、寻常型天疱疮和自伤性溃疡等。
虽然口腔黏膜病发病率不及龋病和牙周病高, 但对健康的危害性比较大, 不仅影响患者讲话、进食、吞咽和张口等生理活动, 而且影响患者美观、心理和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对口腔黏膜病早期诊断, 及时系统的规范治疗,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口腔黏膜病局部用药;现状;展望;分析口腔医院门诊口腔黏膜病的分布及临床用药特点。
分析科室各种疾病的处方分布情况及各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处方量排名前三位的疾病进行具体的用药情况。
用药特点以局部结合全身用药及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式为主。
医院口腔黏膜病病种分布较广,药物治疗方案也较为合理,但存在一些超说明书用药现象,需要相关指南来进一步规范。
一、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口腔黏膜病科电子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计算不同疾病在处方中所占百分比,总结口腔黏膜病科的疾病分布情况; 将处方药物参照《新编药物学》的相关标准分类整理,通过计算各类药物在处方中所占的百分比,总结所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型; 分析处方量排名前三位的口腔黏膜疾病的用药方案。
二、结果各种疾病处方分布情况我院2019 年门诊总处方量为16200张,其中口腔黏膜病科总处方量为1588张,占全院门诊总处方量的9.8%,主要涉及19 种疾病。
其中口腔扁平苔藓( OLP)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RAU) 、灼口综合征( BMS) 的处方量最多,分别占口腔黏膜病科总处方量的百分比为51. 6% ( 819 /1 588) ,21. 9% ( 348 /1 588) ,4. 6% ( 73 /1 588)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黏膜的给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摘要:
介绍了口腔中不同部位的黏膜对药物渗透和吸收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以及质量评价方法。
并指出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质量评价应用现状
正文:
1 概述
口腔粘膜给药系统是指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胃肠道的酶代谢及酸降解和肝脏的首过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和预防的一类制剂,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
口腔粘膜给药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而且还可以应用于全身疾病的治疗与诊断。
与传统的口服给药途径相比具有服用方便,粘膜不易受损伤且修复功能强等优点。
从1847 年Sobrero 等首先报道硝酸甘油可以经口腔粘膜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以来,口腔粘膜给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2 口腔粘膜给药系统的吸收机制及特点
2.1 口腔粘膜的生理学
口腔粘膜有大面积相对稳定的平滑肌,主要吸收部位包括颊粘膜和舌下粘膜,均未角质化,最有利于药物全身吸收。
其中颊粘膜是由数层不同的颊粘膜细胞组成的。
在未角质化的区域,在外部上皮层的由脂质组成的渗透屏障保护下层组织不受体液流失和潜在的不利环境因素从食品及饮料中进入。
2.2 药物转运机制
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的主要途径有两条,即细胞途径和细胞旁路途径。
脂溶性的药物主要通过被动扩散、载体介导、胞饮作用跨膜转运。
由于口腔粘膜细胞间隙存在类脂质成分,一些脂溶性药物也选择透过细胞间隙吸收。
而低分子量的水溶性药物则通过细胞间通道透过口腔粘膜吸收。
2.3 口腔粘膜制剂吸收特点
口腔粘膜制剂主要通过口腔粘膜吸收,口腔粘膜的渗透性较好,血流量丰富,可以避免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
同时用药方便,在遇到不适宜情况时,口腔给药系统易于移除而终止给药。
3 影响口腔粘膜给药系统药物吸收的因素
了解影响药物吸收的各种因素对于口腔粘膜给药剂型设计非常重要。
影响因素可大体分为口腔的生理因素,药物剂型因素以及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
3.1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颊粘膜的性质,粘液层的厚度,恢复时间,唾液的作用以及其它环境因素。
影响口腔粘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唾液的冲洗作用,唾液在口腔的恒速流动使药物很难在有效时间内停留。
尽管唾液分泌能促进药物的分解,但无意识的吞咽唾液也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2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经口腔粘膜渗透的能力和药物本身的脂溶性、解离度和分子量大小密切相关。
一般的亲脂性药物透过细胞吸收,小分子亲脂性药物易于通过口腔粘膜吸
收;而亲水性药物通过旁细胞途径吸收,分子量太大的亲水性药物口腔粘膜渗透性很低,不宜通过口腔粘膜给药。
增加易电离药物的非电离分数能增加药物的旁细胞吸收。
弱碱性药物中,PH 的减少能增加药物的电离分数但是减少其透过颊粘膜的吸收。
3.3 剂型因素
国内外已上市的口腔粘膜给药剂型主要有舌下片、舌下药膜、口腔粘膜粘附片、口腔粘膜粘附膜剂、贴剂、软膏剂及凝胶剂等。
作为全身用药途径主要指舌下粘膜给药和颊粘膜给药。
舌下粘膜渗透能力强,药物吸收快,给药方便,但舌下片保留时间短,易受唾液的冲刷。
颊粘膜给药因其表面积大近年来受到重视,药物的渗透能力比舌下粘膜差,一般药物生物利用度不如舌下粘膜。
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颊粘膜粘附给药系统可延长药物的在粘膜上的停留时间,减少唾液,舌头的运动和吞咽引的影响,增加药物透膜吸收,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
3.4 促透剂和酶抑制剂的选择
促进口腔粘膜渗透性的物质称为促渗剂,添加促渗剂的目的是增加药效以及降低毒性,能有助于理解促渗剂的结构与粘膜作用之间的关系。
但是促渗剂的选择和它的效应由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给药的位点,载体的性质以及其赋形剂决定。
在某些情况中,促渗剂的结合使用相比较与单独使用能显示出协同效应。
这些促渗剂必须是安全无毒的,具有药理学和化学惰性,无刺激性,无致敏性。
但是透过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渗透途径的研究很重要,这是因为这对于选择合适的促渗剂是很重要的。
4 药物透膜吸收屏障
4.1 口腔粘膜
口腔粘膜是药物通过口腔转运过程中的屏障,上皮层为药物透过粘膜的主要屏障,主要的渗透屏障存在于最外层上皮中1/4 至1/3 处。
已经证明,粘膜层、角质层、上皮细胞间质、基质层和固有层为药物的吸收屏障,其中,上皮表层15%~30% 区域为吸收最主要的屏障。
4.2 基底膜
虽然口腔上皮细胞的浅表部分能阻碍外部物质进入,但位于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连接处的基底膜更容易限制药物的透膜。
基膜物质的电荷会限制亲脂性化合物的穿透率,这些亲脂性化合物能相对容易的穿越浅表上皮的障碍物。
所以药物的亲脂性不宜太强,药物在唾液中难以溶解,难以通过基底膜,影响药物的透膜吸收。
4.3 粘液
颊粘膜的上皮细胞被厚度为40μm 至300μm 称为粘液的细胞间质包围。
尽管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只占全部的10%,它们一起分泌了大部分的粘液并且对于保持口腔黏膜层是至关重要的。
它作为一个有效的运载工具(润滑剂),能允许细胞彼此产生相对运动。
粘液主要由粘蛋白和水中的无机盐组成。
唾液、痰液、颗粒性粘膜、基底膜等屏障会降低药物通过口腔粘膜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5 口腔粘膜给药的处方设计
5.1 可用于口腔粘膜给药的药用辅料
合适的药用辅料是制备口腔粘膜给药剂型的关键。
理想的粘膜给药辅料应刺激性小,有适宜的粘附性,能很好地粘附于口腔粘膜上,不受唾液分泌和口腔理运动的影响,并能保留较长时间。
常用的生物粘附剂有天然与合成两大类高分子
材料,天然物质有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果胶等;合成物质有聚卡波菲类、聚丙烯酸类、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等。
5.2 药物本身的性质
药物的脂溶性和分子量大小对粘附给药在粘膜的吸收也有影响,若药物的脂溶性越大,非离子形式越多,其穿过口腔粘膜的能力越强,但药物的脂溶性太强,药物难以在唾液中达到有效水平;脂溶性太弱,则不能透过脂质屏障吸收。
5.3 粘膜促渗剂的选择
粘膜促渗剂主要作用于组织的蛋白质区域,特别是联结部位,改变脂质的流动性,从而促进药物渗透。
但目前较多的粘膜促渗剂都有非常大的细胞毒性,故选择和开发合适的、刺激小、对组织无可逆作用的促渗透剂是粘膜给药亟待解决的问题。
6 结论
口腔粘膜给药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容易给药、避免首过效应,避开胃肠道的降解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达到局部和全身治疗的目的,是适合幼儿、老人和吞咽困难患者用药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也是一种有效的给药系统。
最近的研究报道指出美国市场对于颊粘膜给药系统的需要越来越大,且欧洲市场以大于10% 的速度稳步增长。
近年来兴起研究的粘膜粘附给药系统可延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而促进药物吸收,是粘膜给药的新剂型。
在生物粘附剂方面,我们正在寻找粘附性强,刺激性小、物美价廉的粘附材料,合成新的高分子物质,或对已有的生物粘附剂进行结构改造。
在制剂方面,可将药物制成脂质体、微球、毫微粒和毫微囊等用于口腔粘膜给药。
在药用辅料方面,某些制备材料还具有酶抑制及膜渗透效应,可防止药物的酶降解及促进药物的跨膜转运,提高蛋白质和肽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参考文献:
[1] 陆彬,邓英杰,吕万良,等.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M].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09,40(4) ·307·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25.
[2]张建春,陈鼎继,王原,等.口腔粘膜粘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19(2):135-137.
[3]平其能,胡一桥,周建平,等.现代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526-529.
[4]Harris D. Drug delivery via the mucous of the oralcavity. J Pharm Sci,1992,81:1.
[5]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2-65.
[6]谢玲,何俊峰.口腔粘膜给药系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5):306.
[7]黄胜炎.口腔粘膜给药进展.中国药房,1991,2(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