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行业特征分析
浅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
浅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作者:王博来源:《活力》2011年第07期一、信用风险的概念及新发展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也是债务人未能如期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
广义的信用风险指所有因客户违约(不守信)所引起的风险,如资产业务中的借款人不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资产质量恶化;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前取款形成挤兑,加剧支付困难;表外业务中的交易对手违约引致或有负债转化为表内负债。
狭义的信用风险通常是指信贷风险。
本文中的“信用风险”除特别说明外,也是指信贷风险。
随着现代风险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定义已经不能充分反映现代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性质与特点。
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而贷款的流动性差。
缺乏如同一般有价证券那样活跃的二级市场,因而银行对贷款资产的价值通常按历史成本而不是按盯视的方法衡量,只有当违约实际发生后才在其资产负债表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此之前,银行资产的价值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可能性并无太大的关系。
而从当今组合投资的角度出发,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不仅会因为交易对手(包括贷款借用人、债券发行者和其他交易合约的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而发生损失,而且,交易对手履约可能性的变化也会给组合带来损失。
一方面,一些影响交易对手信用水平的事件的发生,如信用等级被降低、投资失败、赢利水平下降、融资渠道枯竭等。
其所发生的债券或股票就会跌价,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另一方面,现代资产估价和风险衡量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贷款等流动性差的金融产品的价值能得到更恰当和及时的衡量。
二、信用风险的特点相对于市场风险而言,信用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信用风险概率分布的厚尾现象。
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一个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其概率分布。
通常我们认为市场风险的概率分布可以被假定为正态分布,因为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投资收益)以其期望值为中心,主要集中于相近的两侧,而远离期望值的极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大致是呈钟形对称的。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成因与对策分析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2 1我 国商业银 行信 贷风 险的外 因 . 2 11 . . 政府 的指 令 性 贷 款 和政 策的 出 台 , 府 干 预 银 政 行信 贷工 作 有 所 好 转 , 这 种 现 象 仍 比较 但 普 遍 。如 为 了 支持 国有 企 业 的 技 术 进 步 , 必 须对 企业 等 技 术开 发 、进 步 提供 贷 款 支 持 , 贷款 利 率很 低 ; 支持 贫 困地 区的 经 且 为 济发展, 中央 政 府 要 求 中 国 农业 银行 对贫
,
风 险 增 大 我 国短 期 贷款 主 要 是工 业 贷 款 及 商业 贷款 , 二者 合计 几 乎 占全 部 短 期 贷款 的 一
半 , 投 向私 营 及 个 体 和 三 资 企 业 的 贷款 而 比重过 低 , 二者 加 起 来还 不 足 十 个百 分点 , 投 向 乡镇 企业 的 贷款 也 不 多 。信 贷过 度 投 向国 有 工业 企 业 和 商 业 企 业 , 表 明 我 国 这 商业 银 行信 贷资 源 配 置不 甚 合 理 , 贷 资 信 产 日趋 集 中 于 国 有 大 中 型 企 业 和 一 些 行 业 , 贷 风 险增 大 。 信 1 4产 能过剩严 重 , . 潜在 引发信贷 新风 险 国家 发改委 在 2 0 0 5年 l 2月份通告 当前 国内 l 个 行业存 在产 能 过剩 。对商 业银 行 1 而 言 , 能 过 剩 不 但 可 能 诱 发 信 贷风 险 、 产 新 增不 良贷款 。由于 那 些产 能 过剩 的 行 业 多数 是 集 团企 业 , 前 几 年 有 较 强 的 盈利 在 能 力 , 多 商 业 银 行 竞 相 将信 贷 资 金投 向 众 这 些企 业 , 其 银 行 信 贷 资源 在这 些 企 业 使 行 业 中高 度 集 中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国银 我 行业 , 别是 四 大 国有 银 行 , 承担 的信 贷 特 其 风 险 增 大 , 可能形 成 新 的 不 良 贷款 。 有
信贷风险的特征有哪些
信贷风险的特征有哪些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
店铺整理了一些信贷风险的特征,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信贷风险的特征(一)客观性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二)隐蔽性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
(三)扩散性。
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
(四)可控性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信贷风险应对对策一、操作风险1)操作风险的概念: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控制机制缺乏,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协议第段所给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如政治、税收、监管、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前者主要与内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又称为内部风险后者主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
2)操作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解决操作风险的方法,根据新协议,主要有基本指针、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三种,核心是根据不同的风险权重配置资本。
但对中国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个人住房信贷操作风险数据收集困难和业务开展时间尚短,基本上无法采用统计法和信息模拟,操作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在中国尤为突出,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把防范操作风险的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强化流程的管理1对现有流程进行检查和梳理,杜绝可能存在的漏洞。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
在引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了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面临的挑战;其次阐述了研究意义,强调了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在正文部分中,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来源和特征,针对这些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建议,同时总结了监管政策需要关注的重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归纳,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强调该研究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风险源头、风险特征、防范对策、监管政策、总结分析、展望未来、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引言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也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
商业银行作为房地产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面临着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的信贷风险。
随着房地产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和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正逐渐凸显。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着过度依赖信贷资金、房地产泡沫风险加剧、房地产开发项目存在风险集中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信贷领域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风险的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风险的质的问题,即信贷风险的潜在性和不确定性。
深入分析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和特征,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保障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房地产信贷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和调控政策的不断调整,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信贷业务中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
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及对策目前,我国正处于政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担负着“转型与发展”的双重使命。
新旧体制的交错使我国的宏观管理出现了真空地带,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薄弱,伴随着银行业自身的高速发展,信贷风险不断积累扩大。
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多年积累的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直接威胁着我国银行体系的安全。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一)借款企业的原因1.借款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
贷款发放后,借款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无法按期还款。
另外,有的借款企业虽然具备还款能力,但故意迟迟拖延还款,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增加。
2.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贷风险上升。
由于一些银行管理不规范,部门之间缺乏整体协调和互通机制。
一些借款人抓住这一可乘之机,报送不完整的个人信息资料,在同一银行各个部门里头借款或进行透支,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
3.一些借款企业蓄意诈骗银行贷款。
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虚假的证明文件和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贷款。
他们得手后大多携款潜逃、挥霍或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偿还。
4.一些借款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悬空银行债权。
近几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不少涉临危机、无力还贷的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悬空银行债权。
即使有还款能力的企业,也主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给银行信贷资金造成巨大损失,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另外,对于申请正常破产的企业,银行的第一索赔权也难得到应有的保护。
(二)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1.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操作不规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刚刚建立,仍存在责权利不明晰的问题。
基础工作薄弱,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漏洞,这给贷款的风险分析和以后的依法收贷造成了困难。
同时各行信贷管理上都强调“三查”,但往往重贷轻管,由于贷前调查不细致,贷中执行不到位,贷后监督不得力而最终流于形式。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分析及对策,不少于1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也迅猛发展,商业银行成为了社会上不可或缺的金融机构。
随着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信贷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原因1.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放缓以及国际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多家企业逐渐陷入了困境,导致其能力出现了下降,信用风险逐渐加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信贷风险。
2.行业风险的加大由于我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同行业的风险也会逐步加大。
行业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另一个大因素。
在中国,商业银行对于某一行业的信贷倾向较重,导致存在着行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风险,当行业内部发生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会显著加大。
3.管理不当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银行内部管理不当。
有些商业银行在审批贷款时,可能会将资质不好的企业作为放贷对象,或是在贷款过程中对借款人进行不当监管,缺乏有效的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加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信贷风险的对策1.加强风险管控,强化风险意识商业银行应对信贷风险问题的核心措施是要加强风险管控,强化风险意识。
银行需要制定严格的信贷管理规定,严格遵守统一的信贷流程和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要加强对借款人的资信调查和授信审核,防止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同时,加强风险投资和维稳能力,对信贷风险随时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调整和落实风险管理策略。
2.合理控制贷款的规模和结构商业银行应该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和结构,避免出现过度信贷,过度信贷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差异化的信贷策略,将贷款集中于有实力的客户和优质行业,同时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降低行业集中度风险。
3.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商业银行还需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不断优化员工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减少内部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减轻风险和资产质量的压力。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储、借贷、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能。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日益严峻。
本文将就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1.信用风险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信用中介,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来源。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贷款违约风险增加,尤其是在宏观经济调整期间,企业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造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加大。
2.市场风险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商业银行在进行投资、交易等活动时,面临着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市场风险等多种市场风险,这些风险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表的健康性。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大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面临资金短缺时,无法满足存款者的提款需求,或者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贷款,从而造成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正常经营的风险。
这种风险往往会在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时期暴露出来。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运营活动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人为失误、技术故障、系统风险等。
某些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巨额亏损,造成了巨大的操作风险。
1.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面临财务风险时,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承担能力的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控制等。
还要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检测能力,及时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隐患。
2.提高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合理的资本充足率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商业银行应加大资本储备力度,合理配置资本结构,确保资本充足。
3.加强信贷审查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查和风险评估,控制信贷风险。
加强对行业风险的研究和预测,避免在高风险行业集中过多信贷资源,降低信贷违约的风险。
4.多元化经营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积极拓展多元化的经营业务,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减少市场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分析农村商业银行是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
随着国家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信贷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信贷风险的加剧,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也日益凸显。
因此,本文将会分析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
一、信贷业务的本质及风险信贷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风险较高、投入成本较大、周期较长、资金成本较高、风险平衡要求较高等。
信贷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逾期风险、担保风险、诈骗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等。
其中,逾期风险是银行信贷业务最重要的风险之一,直接关系到银行贷款的收回能力。
1. 客户风险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农民、农村企业和农村项目,他们的支付能力和纪律性相对较差,往往存在逾期还款、欺诈等问题。
同时,由于信用体系不发达,客户的信用记录难以获取、核实,客户信用评级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也受到影响。
2. 担保风险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担保物往往是土地、房产等,但由于这些资产的抵押、转让、继承等问题,使得担保物的价值容易发生变化,银行的担保价值保护意识不足也增加了担保风险。
3. 地区风险农村地区的经济、环境等风险较大,也增加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
同时,农村地区的市场不大、信息不畅、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也进一步增加了信贷业务的风险。
4. 管理风险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相对较差,监管力度不足,少数经营者的失信、腐败和决策失误等因素也会加大管理风险。
三、应对措施1. 加强内控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应在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流程,规范贷款审批程序,加强客户养老服务,完善逾期还款管理等。
2. 提高信用评级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客户信用评级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构建科学、客观、全面的信用评级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分析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使命。
在金融业务中,信贷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其盈利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有效管理风险、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特点1.农村经济周期性强:农村经济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等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周期性。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面临着较大的周期性风险。
2.信用环境复杂: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相对复杂,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抵押品不足、担保能力不足等问题,信用风险较高。
3.客户结构多样化: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以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为主,客户规模较小、信用记录不足、还款能力不稳定,客户结构多样化,信贷业务风险较高。
4.政策性影响较大:农村经济受到政策性因素的较大影响,政策调控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产生重要影响。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政策风险等。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者担保人的违约行为而导致资产减少或者债务增加的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客户结构多样化,信用记录不足,还款能力不稳定,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
解决途径: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建立科学的客户信用评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信用风险的发生。
2.市场风险解决途径: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加强市场风险监测,做好市场风险的预警和控制。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失误、系统故障或者外部事件等导致资产损失或者经济损失的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操作环境相对复杂,涉及到大量的业务流程和交易环节,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
解决途径: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增强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
4.政策风险解决途径: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政策研究,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和行业政策,做好政策风险的应对和应急预案。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与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与成因分析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以来,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刺激政策,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得到空前扩张,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外部社会环境仍需改善,相应的信贷风险被进一步放大,影响到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与成因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念与现状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受各种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信贷资产或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gdp 增长率从2007的13%下降到2012年的7.8%。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的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刺激政策迅速出台,银行信贷开始出现快速增长,新增信贷规模已从此前年均3万多亿元的常态激增至7万亿元以上。
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到2012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仍达到8.5万亿元。
随着银行业信贷的大规模扩张,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资产规模迅速增长。
2007年末,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17万亿元,到了2011年末,这一数值达到62.99万亿元。
2007年末,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52万亿元,至2012年末,总资产规模飙升至130万亿。
在信贷政策的刺激下,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强劲复苏,但随着各银行信贷资产的急剧扩张,信贷风险问题也进一步放大。
1.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压力增大。
受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外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去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双降”的局面开始改变,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升。
据统计,201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4929亿元,季度环比增加1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从数据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质量指标不良贷款率得到改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信贷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信贷投放规模的大幅上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贷款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结课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贷款风险分析摘要: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部分,其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将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分析尚处在起步阶段,在理论上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正纷纷涌入中国金融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控制手段与我国本土商业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因此,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加强对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信贷风险无疑是银行经营中最重要的风险。
问题贷款的概念覆盖了所有存在信用风险的贷款业务。
信贷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对问题贷款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因此本文通过对风险管理课学习的应用,围绕风险管理过程的五个阶段(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结合各种图书、网络资源和官方数据,对信贷—-问题贷款进行分析和综述.关键字:商业银行问题贷款信贷风险管理正文一.问题贷款(风险规划)问题贷款指偿还有困难的贷款,借款人已经不能或无法完全履约,或存在不能履约的可能性。
问题贷款的概念覆盖了所有存在信用风险的贷款业务。
信贷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对问题贷款的有效预防与控制。
1。
1问题贷款的界定我国商业银行推行国际通用的五级分类法。
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其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具体定义如下:·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约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关注类:借款人目前尚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
但存在可能对偿还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经无法保证其足额偿还本息;·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会要造成一定损失;·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正文)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我国加入 W TO ,银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但首当其冲,最为严峻的就是资产风险管理问题 . 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过程中,承担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义务以及市场经济初期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造成的企业风险的成本,同时,由于银行内部管理的原因 , 形成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沉淀 , 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效益。
信贷风险管理是随着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并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而引入的一项重要管理模式。
自1 9 9 7 年引入了风险管理观念以来 , 各国有商业银行于1 9 9 8 年起相继成立了资产风险管理部门,作为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和改善经营状况的主要途径 , 力求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化解资产风险,以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风险监管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 , 风险管理也已经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但是 , 作为一项起步工作,特别是对照目前不良资产占比高的形势,对照当前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要求 , 有许多工作还亟待改善。
笔者拟从存在问题入手 , 就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风险管理谈点滴看法,以供商榷 .一、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及信贷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至 2 0 0 1 年 9 月末,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为 6. 8 万亿元人民币 , 不良贷款为 1. 8 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 2 6 。
6 2 % 。
其中,实际已形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贷款的7 % 左右。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世界无疑是较高的 , 尽管通过了多种手法抓清收盘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良资产占比仍然高居不下,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这其中除了经济环境、历史遗留等因素外,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 认识不到位。
由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新工作,加上目前其主要任务是管理、清收、保全不良资产,因而在基层中普遍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主要表现为: 1 、有些银行领导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1. 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在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很多机构只注重信贷的扩张和利润追求,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和管理。
这导致了信贷风险的积累和爆发。
2. 信贷审批流程不规范一些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流程不够规范,缺乏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盲目扩大信贷规模,导致借款人信用状况不佳的贷款得以通过审批,增加了信贷风险的发生概率。
3. 风险防控措施不完善在信贷风险防控方面,一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同时,对于已存在的不良贷款,一些商业银行的处置手段和方法也相对滞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二、应对策略1. 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认识,将信贷风险管理置于重要位置。
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信贷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内部风控体系,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2. 规范信贷审批流程商业银行应对信贷审批流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确保所有贷款申请都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分析。
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成功的经验,建立起科学的信贷审批模型,全面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合理控制信贷风险。
3.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建立起全面、及时的风险防控机制。
可以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
4. 加强不良贷款处置对于已存在的不良贷款,商业银行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转让、拍卖等,尽快变现不良资产,减少资产损失。
信贷风险的分析有哪些
信贷风险的分析有哪些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偏低,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缺乏主动性的理念,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较差。
接下来请欣赏店铺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信贷风险的分析有哪些。
信贷风险的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和健全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贯彻和执行信贷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诸多相互协调、制约的制度系统及其对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系统。
狭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仅指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工作、贷款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贷款出现风险后的监督、控制和处理工作。
本文采纳狭义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概念,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对策。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
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
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二、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
主要表现为: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前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三、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
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或有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四、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⑴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⑵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⑶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⑷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书面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⑸不能充分运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规定,维护银行的依法收贷权。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治理分析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治理分析论文一、当前信贷风险监控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一般是由于多种原因形成的,除银行自身的原因外,还受企业违约、不适当的行政干预以及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的影响。
虽然近几年来,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了信贷管理工作,推行了审贷部门分离,成立了风险评审管理委员会,强化了贷款民主决策,建立了行业技术专家咨询制度和信贷决策责任人制度,实施责任奖惩等等,使得信贷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贷款制度执行不严,信贷政策向所谓的“大户”倾斜当前,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造成商业银行对所谓的大户贷款审查不严,未能严格执行贷款制度,这种制度的倾斜加大了贷款风险。
例如,一些商业银行对这些客户不敢去严格管理,严格审查其财务状况,结果一些大企业集团由于经营不善倒闭,导致大量贷款变成呆账,如“蓝田股份”案例,曾有十余家金融机构争相为其贷款。
事实上,集团客户或关联企业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其所造成的较大连锁反应和连带风险已给商业资产质量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二)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管理体系和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
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信贷管理部门或资金管理部门,都没有能力承担起独立的、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
(三)缺乏贷款风险评估机制,对风险缺乏全程监控实施信贷风险的防范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诸多方面,其内涵应该包括经营理念风险意识、识别防范风险能力、风险评估技术、风险管理机制、规避化解风险措施等手段。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信贷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业务品种不断增多。
商业银行针对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推出了多种消费信贷产品,如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等。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然而,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业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风险控制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为了推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对策: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同时,要加强客户信用评估,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标准,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
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黏性。
商业银行应该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客户服务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服务渠道等措施,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要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消费信贷产品。
推动创新发展,拓展业务领域。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创新发展,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
例如,可以开展线上消费信贷业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同时,可以拓展消费信贷业务领域,如发展绿色消费信贷、文化消费信贷等,以满足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合作与共赢,构建良好生态圈。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商家等合作,共同构建消费信贷生态圈。
通过共享资源、互利共赢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消费信贷服务。
同时,要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分析
李小康
摘 要 :个人消 费信贷是商业银 行获取盈利的重要 渠道。但是 , 随着个人 消费信贷业务 的不断扩 大,商业银 行个人 消费信贷业务 的风 在 此基 础 上 ,提 出相 应 防 范措 施 和 对 策 建 议 。 险也越 来越 大,本文深入分析 了个人 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表现 形式, 关键词 :个人 消费信贷 ;风险 ;信用风险 系统 内共享 。同时 ,国家应该 加大对个人征信体 系和个人 信用评价 体系 的建设 ,加快征信条例的法制化进程 ,加快 全国个人信用 信息数据 库的 建设 ,促使商业银行 、金融其它机构、财政税 务机 构 、海关 、工 商管理 部 门、企业事业单位 、电信 、城市公共管理部门中个 人活动记 录以及个 人 资料等信息全部进入全 国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并对个人进行 信用进 行评级 ,按评定 的信用等级给予授信 。 ( 二 ) 加 强 商 业 银 行 个 人 消 费 信 贷 经 营 管 理 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信 贷的管理 , 必 须制定 严格 的信 贷管 理制度 , 明确岗位 职责和责任追究 。在正式受理个人消费信贷 申请前 ,应严格加 强对客户个 人消费信贷 的申请资格 的审查 ,对个人消费信贷 申请人 的个 人信用状 况、收入的稳定性 ,个人负债状况和抵押物 的变 现情况都需要 逐条核对。个人 消费信贷 申请批 准时期 ,商业银行应该加 大监督和检 查 个人消费信贷业 务部门的操作 , 确保任务 、权 限和责任 的统一 。个人 消 费信贷完成后 ,商业银 行仍然需要对信贷资金进行不定期 或定期跟踪 和 监控 ,密切关注客户的经济收入 和还 款意愿等方面 的变化 ,一旦 出现 客 户拖延还款时 ,商业银行应该 及时了解 原因 ,并采取 措施 ,对那些有 故 意不还信贷资金的客户 ,可采用信函通知 、电话 沟通 ,上 门追讨 ,直至 变现抵押物 ,如果下落不明或潜逃的个 人消费信贷 者 ,商业银行应 提交 公安和法 院,请求执法部门给予帮助查寻和逮捕。 ( 三 )完善我 国个人 消费信 贷的相 关法律 法规 为 了我 国个人消 费信贷 业务 的可持 续发 展 和有序 运行 ,在 法 律层 面, 应该加大对个人消费信贷法律法规体系。尽早调研和出台 《 个人消 费信贷法》 ,对个人消费信贷活动 中的有关主体的义务和权 限进行规 范。 完 善我 国的 《 担保法》 ,完善担保法 中有关个 人 消费信 贷 的有关 条款 。 在 有关法律 中,通过法律 的形式 明文规定个人消费信贷者如果 出现违 约 和失信 时应承担 的刑罚 ,通过法律 的形式规范个人消费信贷者 的借贷行
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分析在当今经济环境中,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领域。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信贷风险的现状1、信贷风险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呈现上升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逾期贷款增加: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恶化,导致逾期贷款增加。
(2)不良贷款上升: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影响,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导致不良贷款上升。
(3)担保链风险加大:在制造业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担保的情况,一旦其中一个企业出现违约,将会对整个担保链产生重大影响。
2、信贷风险类型多样化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类型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市场风险: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制造业企业的产品价格、成本等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2)信用风险:由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增加,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损失。
(3)流动性风险:由于制造业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差,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产生重大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信贷风险的管理策略1、加强信贷投放前的尽职调查在信贷投放前,商业银行应加强尽职调查,充分了解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等因素,以降低信贷风险。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强尽职调查:(1)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等各个环节,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2)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状况。
(3)企业的市场前景和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我 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占的 比例最 高 占到了 4 6 %,而且 其他商业银行 业 占了 3 2 %的比例 ,所 以商业银行在汽车信贷方
面承 受 很 大 的 风 险 。 三、 商 业银 行 防范 消 费 信 贷风 险 的对 策 建 议
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
1 、 我 国商业银行住房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随着我 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 国的金融等一些市场得到 了 较快 的发展 , 这些 年来我 国年均 G D P增 长达到 1 0 %左右 , 一定
程度上带动 了全球经 济的发展。但 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投资性
房屋 的购买数量及 比重的快速上升 , 房价偏高 、 增速过快等问题 也相继 出现 ,导致我 国商业银行个 人住 房贷款业务风险增加和 贷款操作难度提高。
我国人均 G D P从 2 0 0 2 ~ 2 0 1 0年 , 总体 保持上涨趋 势。我 国
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 个 人汽车贷款的数据也在不断增加。
如图2 所示 我 国的汽车信贷 市场规模从 2 0 0 6 起增 长趋势非常
一
1 0 7 —
明显 , 一方面 为汽车信贷展现了非常好 的前景 。
亦 日趋 增加 , 逐 渐威 胁到 商业银 行 的发展 。本 文通过 数 图结合 的方 法对 信贷 风 险分 析进行 研 究 , 结合 我 国商 业银 行 消费信 贷风
险 管理现 状 的调 查 , 进 行 了综合 分析 , 找 出商业银 行 消 费信 贷在 风险 管理 中的 薄弱环 节 , 提 出具体 的 建议 。 关键词 : 消 费信 贷 ; 汽 车住 房信 贷 ; 风 险
中图分 类号 : F 8 3 2 .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4 4 2 8 ( 2 0 1 3 ) 0 5 — 1 0 7— 0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之二:行业篇
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行业特征分析
核心观点:
从时点数据看,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不良率普遍较高,而受关注度较高的房地产和建筑行业不良贷款率基本控制在1%以下的相对较低水平,招行采矿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奇高。
从变化情况看,有7个行业不良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批发零售、制造、建筑、采矿四个行业不良率上升较快,房地产行业上升较慢,餐饮行业不良率上升势头明显减弱。
从不良贷款体量上看,制造、批发零售两个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合计占比超过80%,但制造行业不良贷款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批发零售业不良余额占比14年出现爆发式增长。
带来的启示:(1)对不良率持续上升尤其是不良贷款占比也持续上升的行业保持警惕;(2)适当加大对贷款比重较大但不良余额占比相对较小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3)制造和批发零售业是风险资产占比最大的板块,但又是资金的重要需求方,有必要对这两个行业的细分市场授信政策进行差异化分解和动态调整。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特征分析
(一)从各行业不良率时点数据看,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不良率普遍较高
中信、浦发、招商、兴业、浦发、农业银行在财务报表中公布了分行业的不良贷款情况。
从公布数据看,6家商业银行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不良贷款率普遍较高,不良贷款率基本上处在2%-4%的高位,农业银行在批量零售和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甚至达到了7.82%和4.37%的高位。
不同银行在各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表现还呈现一定的个性,如农行在房地产、建筑、采矿业的不良贷款率均超过了1%,浦发银行在信息软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高,招商银行在采矿和物流运输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高等。
从受关注度较高的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看,除农行外,其他5家银行在这两个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均控制在1%以下的相对较低水平。
从上述分析可见,我国银行不良率整体较高最主要是受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拖累。
表1:我国6家上市银行截至2015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分行业情况(%)
(二)从各行业不良率变化情况看,批发零售、制造、建筑、采矿四个行业上升较快从6家上市银行近三年分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变化情况看,制造、批发零售、房地产、建筑、采矿、住宿餐饮、农林牧副7个行业的不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不良率上升较快的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上升121%)、制造业(上升50%)、建筑业(上升97%)、采矿业(上升348%)。
从其他受关注度较高的行业看:房地产行业虽然不良率逐年上升,但上升的速度不如前面几个行业快,且从数据看目前的不良率仍处在不到0.4%较低水平;受到反腐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业,14年不良率上升较快,15年不良率上升速度开始逐步趋缓,可见,政策因素对餐饮业的冲击正逐步被消化,行业开始走向正轨;农林牧渔不良率也上升较快,市场价格不稳或为不良率上升的背后推手。
(三)从不良贷款体量上看,制造、批发零售两个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超过80% 将6家公布分行业数据的上市银行分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进行加总后发现,银行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制造和批发零售2个行业。
其中,制造业不良贷款占到近半壁江山,但从结构变化上来看,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呈下降趋势,可见,银行从13年已开始有意识的调整压缩制造业不良资产;另一方面,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在2014年突然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2015年上升趋势继续,可见银行对批发零售业风险爆发有点措手不及。
从房地产和建筑行业来看,目前这两个板块的不良资产占比合计不到6%,且今年比重呈下降趋势,由此看来,银行对地产建筑行业的风险控制显然有所准备,一方面银行直接授信的客户大多是实力及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地产建筑企业,另一方面银行通过转嫁的方式将大部分有瑕疵以及实力较弱客户的风险转移给了担保机构,使其在地产建筑行业风险大量爆发时,似乎做到了独善其身。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板块是采矿业,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采矿业不良贷款占比在2013年仅有0.5%,之后便成倍上升,至今年6月已超过交通物流和房地产行业成为不良余额占比第三大行业。
表3:我国6家上市银行加总的不良贷款余额分行业变化情况(亿元)
二、银行不良贷款变化趋势以及呈现的特点带来的启示
(一)制造和批发零售业是风险资产占比最大板块,但又是资金的重要需求方,有必要对这两个行业的细分市场授信政策进行差异化分解和动态调整
制造和批发零售业在银行贷款总额的占比约为37%,成为银行利息收益的重要来源,但是这两个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却超过了80%,可见银行在做这两个板块时并不是特别的划算,投入回报效益要比房地产、物流等行业要差,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信贷机构又不得不做。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两个行业的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分解,逐步淘汰在未来大趋势下走向没落的行业,压减特定时期的高风险细分行业信贷占比,同时根据宏观经济及不同地区行业风险特征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提高两大行业的投入回报效益。
(二)物流仓储行业在银行贷款中占比近15%,但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却不到4%,可适当加大对此类投入回报效益较高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部分行业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比重较大,但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却相对较小,比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在银行贷款总额中占比为14.96%,该行业不良贷款在总不良资产中占比为3.28%,租赁和商务服务行业在银行贷款总额中占比为10.68%,该行业不良贷款在总不良资产中占比为0.85%。
呈现出此类特点的行业还有下表投入效益比超过1的行业。
上述行业通过大数据呈现出的特点为投入回报效益较高,因此可适当加大对此类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注:回报效益比=贷款规模比重/不良资产比重,该比值大于1说明不良比重小于贷款比重,投入回报效益较高。
(三)对不良率持续上升尤其是不良贷款占比也持续上升的行业保持警惕
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说明行业处在一个风险逐步加剧的下行通道中,行业内企业新爆发的风险会逐步增多,通过数据反应呈现此类特点的行业有: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采矿业、住宿餐饮业、农林牧副渔。
另外,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占比双升的行业,其风险呈现出逐步加剧的趋势,呈现此类特点的行业有:批发零售业、采矿业。
因此,呈现出以上两种特点的行业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提前研究做好可能发生的风险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