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脉歌诀
诊脉六法歌诀白话解释
![诊脉六法歌诀白话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582683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5.png)
诊脉六法歌诀白话解释
1. “轻取即得是浮脉”,哎呀呀,这就好像水面上的浮萍一样,轻轻一触就能感觉到啦!比如说你发烧的时候,脉就可能呈现浮脉哦!
2. “重按始见是沉脉”,就好比东西沉到水底啦,得使劲按才能察觉到呢!像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常常会有沉脉出现哟!
3. “数而有力为实脉”,这就跟打鼓有力似的,一下一下很有劲儿!比如人在很亢奋、很激动的时候,可能就会摸到实脉呀!
4. “迟而无力为虚脉”,就好像没劲儿的小绵羊,慢悠悠的没力量呀!当人劳累过度后,可能就会呈现虚脉呢!
5. “流利圆滑是滑脉”,哇哦,就跟珠子在光滑的管子里滚动一样顺溜!孕妇的脉常常就是滑脉呢!
6. “往来艰涩是涩脉”,哎呀,就好像走在崎岖的路上,不顺畅呀!气血不畅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涩脉哦!
7. “脉来弦长是弦脉”,嘿,就像绷紧的琴弦一样直直的!人在生气或者情绪紧张的时候,可能就会摸到弦脉啦!
8. “细软无力是濡脉”,这就像软软的面条一样没啥劲儿呀!体质较弱的人可能会有濡脉呢!
9. “三部有力是洪脉”,哇塞,就像洪水一样汹涌有力呀!高热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洪脉哦!
10. “三部无力是微脉”,就好像很微弱的小火苗,快没了似的!病重的时候可能会摸到微脉呀!
我觉得这些歌诀真的好神奇呀,通过诊脉就能了解身体的状况,中医真是博大精深!。
中医诊脉口诀歌诀顺口溜
![中医诊脉口诀歌诀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c7b2ed0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2.png)
中医诊脉口诀歌诀顺口溜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疗系统,其中诊断脉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虽然现代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但许多中医师依然依靠脉诊来做出正确的诊断。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关于脉诊的口诀、歌诀和顺口溜。
一、脾脉:“沉细前浮后,尺脉切薄弦,两伏鬓部起,微弱无力拍。
”脾脉是中医诊断中常用的重要脉象之一。
口诀提到的“沉细前浮后”是指浅部脉搏比较浮,而深部脉搏则比较细。
薄弦的脉搏是指脉搏弱而细,我们可以在尺部脉搏中发现这种脉象。
当然,还有其他的脉象特征,例如细微无力和两侧脉搏不同等。
二、肝脉:“左浮右沉细,尺脉缓结弦。
”肝脉是人体五脏之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脉象。
在这个口诀中,我们可以听到“左浮右沉细”这句话,这是指左边的脉搏比右边高,并且左右两侧的脉搏应该都是细弱的。
缓结弦是在运用压脉技巧时感受到的另一种脉搏特征。
三、心脉:“沉细前浮后,平和㫖数名,右弱左盛贵,细数动中空。
”心脏是人体的泵,也是中医中另一个重要的脏器。
这个口诀介绍了心脏脉象的特征,其中“沉细前浮后”是指浅层脉搏比深层的脉搏浮,而深层脉搏则比浅部的脉搏细弱。
平和的脉象是指脉搏稍微有点速度,而鸣动中空则暗示着中断、不连续的脉搏。
四、腎脉:“沉细前弦后,尺関石滑脑,右高左低遇,双侧力量差。
”腎脏是人体的血液净化器和荷尔蒙调节器。
在这个口诀中,我们可以听到“沉细前弦后”的描述,这是指浅表的脉搏比较浮,而深层脉搏则比浅部的脉搏细弱。
滑脑是指脉搏手感滑而柔软。
此外,左右两侧的力量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身体的血液循环并不是绝对对称的。
五、肺脉:“外浮内沉细,尺関曲直分,上滑下涩声,数急汗为功。
”肺脏是呼吸器官,负责我们的呼吸功能。
口诀中提到的“外浮内沉细”是指外层脉搏比内层的脉搏浮,深层脉搏则比浅部脉搏细弱。
尺关曲直分是指在压脉时,我们会观察到尺部和关节部的脉搏特征。
这个口诀还提到了其他的脉象特征,如下滑声音和略带急促的脉搏,这些都是中医师可以用来诊断肺病的重要特征。
简单易懂的脉象歌诀
![简单易懂的脉象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810eef9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e.png)
简单易懂的脉象歌诀脉象种类歌诀脉有三十,主病万千。
浮沉迟数,虚实芤弦。
洪微长短,滑涩紧缓。
伏细革牢,促结弱软。
代脉疾脉,倍无动散。
体态各异,用心钻研。
浮脉在表,舒缓轻飘。
按之亏耗,轻取和调。
沉脉近骨,远离皮肤。
重按始触,轻取不足。
迟脉缓甚,属阴主冷。
十秒八九,阳不胜阴。
数脉为阳,表里热壅。
十秒十五,来去匆匆。
虚脉迟大,浮脉类居。
稍稍重取,豁然空虚。
实脉体长,浮沉有余。
应指弦大,坚实无虚。
芤脉浮软,状如慈葱。
边实体大,按之中空。
弦脉细长,指下挺然。
驰张有力,状如琴弦。
洪脉浮大,拍拍而流。
来时急骤,去时悠悠。
微脉不足,细软模糊。
稍稍重触,似有似无。
长脉长柔,大小适宜。
如引绳索,病脉无疑。
短脉细难,应指速还。
涩短且慢,与长异端。
滑脉易识,行径端直。
如珠替替,临证三思。
涩脉迟缓,往来滞难。
细小而涩,或止复还。
紧脉有力,状如引绳。
左右弹转,忽降忽升。
缓脉整齐,搏动徐徐。
十秒十至,或者十一。
浮脉难摸,筋下留着。
轻取不显,重按乃搏。
细脉直软,与洪异端。
如循丝线,起落显然。
革脉弦急,中空清晰。
按之有力,犹如鼓皮。
牢脉沉伏,长而坚实。
弦而粗大,重按乃知。
促脉似数,来去匆匆。
时而一止,间歇不同。
结脉迟缓,其动怠捱。
时而一止,止后复荣。
弱脉沉细,柔软如丝。
轻按难取,重按始知。
软脉如丝,浮细而柔。
重按无有,轻取可求。
代脉歇止,时间较长。
前后规律,周期性强。
疾脉频频,来去如梭。
匆匆而过,起伏短波。
倍脉数疾,脉波回激。
寸口跳二,心脏搏一。
附:倍脉心瓣有损伤,血液回流脉波扬。
心脏搏一脉跳二,调和气血助阴阳。
无脉无形,七诊失灵。
九候无影,臂外无凭。
附:无脉血少欠流通,三部九候诊无踪。
气阳皆虚寒凝血,当归四逆能收功。
动脉稀奇,首尾难及。
数紧滑短,摇动不息。
散脉涣散,无根大虚。
有表无里,至数不齐。
脉诊歌诀全(精) 文档
![脉诊歌诀全(精)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d4fd1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2.png)
内容简介这本脉诀歌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诊脉歌:介绍切脉时应如何进行的程序。
寸、关、尺三部中浮、中、沉九候的诊法,身体上、中、下三部应在某部,五脏六腑主在哪个部位。
2、脉象口诀歌:是把二十八部脉分做两种方法解释,每一部脉先将脉象形态说明,再将病因、症状指出。
3、分部主病脉歌:是细分二十八种脉象出现在哪个部位,主某脏某腑发生什么病。
另外还有诊“内因”证诀,诊“外因”证诀,诊“不内不外因”证诀,再定死脉、怪脉形候诀,生理异常脉五种等。
并且补充诊小儿虎口三关脉歌,看小儿“人迎”、“气口”诀歌,诊妇人脉歌,诊妇人有妊脉,切脉“八纲”,四季脉变,平息脉歌。
中医四诊中切脉最难,因兴凭医者三个手指和呼吸(一呼一吸名一息)来掌握患者的脉博跳动、形态、强弱而定脉象,诊断脏腑疾病。
故此,切脉只有长时间的体验才能认清。
以上脉诀是湖伟彬幼年从先父学医时所读家传秘本,简单易记,便于初学诊脉者,仅又从新整理,尽量改成白话,适合盲文,但限于文化水平,多有词不达意之处。
我国故有的脉学文献极其丰富多彩,是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历代经验积累的结晶。
我们应该认真钻研继承前人遗产,从实践中发扬提高使祖国医学有更大的进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学而时习非常重要啊!论小儿虎口三关脉歌小儿三岁下,虎口看三关,一节风关为,二节气关连,三节叫命关。
男左女看右,紫热红伤寒,青惊白似肝,黑似因中恶,黄是因脾端,淡红淡黄者,此渭无病看。
看小儿气口脉歌小儿三岁放平脉,一指三关定数细(小儿三岁以前看虎口三关,三岁以后方看掌后高骨,一指定寸关尺三步),一吸六至是平脉,七、八是热似为困,迟冷数热古今流,浮风沉积虚当实,左手人迎主外感,右手七口主内急,外后风寒属食侵,内后乳食时痰积,洪紧无寒是伤寒,浮缓有寒是伤风,浮洪多是风热盛,沉细原因如是疾,沉紧腹中痛不休,弦紧喉见喘气急,紧促只因痘疹生,紧数只是惊风至,虚软吐泻做慢惊,滑泽是痰痃疟利,芤为失血上下分,弦急可恶需要记,软而细者是肝乎,实而数者为便秘,大小不匀为恶候。
中医脉诊歌诀
![中医脉诊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9cc5b2f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6.png)
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登录冲击自我我的主旨是,集交友娱乐,学习都不误.网络互动,资源共享.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好友查看文章中医脉诊歌诀2008-08-12 10:48中医脉诊歌诀2007年05月13日星期日05:35中医脉诊歌诀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中医把脉歌诀,朗朗上口,太好记了!(一)
![中医把脉歌诀,朗朗上口,太好记了!(一)](https://img.taocdn.com/s3/m/97e729f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e.png)
中医把脉歌诀,朗朗上口,太好记了!(一)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汇康中医端午防蚊驱虫香囊火爆预定中
温馨提示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2557e630a6c30c2259019e7e.png)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二、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 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七、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八、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三、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 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 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脉诊歌诀》
![《脉诊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a9f8768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3.png)
《脉诊歌诀》浮脉 【体象歌】浮在⽪⽑,如⽔漂⽊;举之有余,按之不⾜。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浮伤风,头疼⿐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便不利,⼤便秘涩。
【兼脉歌】⽆⼒表虚,有⼒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浮短⽓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伤,浮濡⽓败。
沉脉 【体象歌】沉⾏筋⾻,如⽔投⽯;按之有余,举之不⾜。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
⼨沉短⽓,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与⾎。
关主中寒,因⽽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虚,有⼒⾥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迟上寒,⼼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衰,溲便不禁,或病腰⾜,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积冷,⽆⼒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寒;迟涩⾎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息六⾄,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数喘咳,⼝疮肺;关数胃热,邪⽕上攻;尺数相⽕,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实⽕,⽆⼒虚⽕。
浮数表热,沉数⾥热。
阳数君⽕,阴数相⽕。
右数⽕亢,左数阴戕。
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伤⾷;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溺⾎.妇⼈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
滑数痰⽕,滑短⽓塞。
滑⽽浮⼤,尿则阴痛。
滑⽽浮散,中风瘫痪。
滑⽽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刮⽵;迟细⽽短,三象惧⾜。
【主病歌】涩为⾎少,亦主精伤。
⼨涩⼼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中热;右关⼟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利可决;孕为胎病,⽆孕⾎竭。
【兼脉歌】涩⽽坚⼤,为有实热;涩⽽虚软,虚⽕炎灼。
脉诊歌诀
![脉诊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721d5c8da0116c175f0e48cd.png)
暴病玄机在右关。右关神在岂伤残。更将脉症来参看。休把斯言作等闲。(各部虽脱。中宫独存。尚可生也。)
久病根源在绛宫。绛宫流利势从容。若还肉脱难同例。九候虽调命亦凶。(久暴之病。存乎寸关。不可不知。)
阳生识趣善形容。但在中和四季中。虚实若兼无损害。正存邪散色晴空。(大抵脉来和缓。
病虽重可治。以其有胃气也。大凡病能饮食。虚能受补。即有胃气。如无胃气。见食即畏。服补即胀。食下即胀不治。)
脉诊歌诀
轻循之法名为举。浮脉中间仔细推。有力为风兼表实。无神无力的知虚。(浮多不足。阳分虚也。)
重取法时名曰按。按之不足是元虚。有力为疼多气滞。宜温宜下细详推。(沉多有余。阴分实也。下手脉沉是气。脉来附骨为积。)
不轻不重曲求寻。个里机关理最深。虚实死生从此得。粗工岂辨石和珍。(中以候胃。胃气虚实。生死所关。尤宜仔细。)
脉来带结七情伤。歇止中间要忖量。痰血滞经多此候。当分新久实虚方。(此阴极之故。久病见之难治。暴病见之当温补。受补必复。如补之不复。终至危也。又有痰凝经络而歇止者。药之必复也)。
四时当旺何为主。要识弦洪石与毛。一字情同分两义。诊家候气最为高。(以己之息。候彼之息。
知其接续间断。乃见生死虚实。至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虽为诊家定规。然亦不必拘泥也。但取神胃二气耳。)
阳病见阴名为逆。非羸脉大亦如然。有余不足如相反。决死无疑命入泉。(一切有余之症。脉宜有力有神。如或微涩而不应手者。死也。产后脉大。失血脉洪。腹胀脉涩。痢后脉弦。
火盛元虚脉急。有余不足交加。医能分别脉无差。正复缓来邪罢。(急脉之急。非急数之急也。诊其势来勇去柔。已知邪胜于正。必得汗解而正复。若脉来急中无缓。有余之症。正宜疏泄。 来自若急去缓来。邪去正复方妙)。
清脉非邪气自伤。药宜温补是良方。病从内出无他故。诀有言传不可忘。(脉来轻清滑软而无力。正气虚也。清中有神。病虽重必安。平人脉法。清轻则主富贵)。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值得收藏!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69cb840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e.png)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值得收藏!二十八脉脉诊歌诀1、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5、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6、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a9bf83bf87c24028915fc3c5.png)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一、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二、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三、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四、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五、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六、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b59556b6cc7931b764ce1596.png)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一、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二、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三、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四、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五、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六、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脉象歌诀
![脉象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d61b786aaf1ffc4ffe47ac21.png)
二十八脉象歌诀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裏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裏冷必定见。
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裏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7f26ea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f.png)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中医28脉诊歌诀中医28脉诊歌诀及示意图。
口诀如下:1、浮脉:主表证,虚阳外越证。
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2、沉脉: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正常人。
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3、迟脉:主寒证,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迟脉来,息三至,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4、数脉:主热证,里虚证。
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5、 虚脉:主虚证,气血两虚。
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基,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6、实脉:主实证,正常人。
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7、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
滑而缓见青壮年和孕妇。
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8、涩脉: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痰食内停。
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9、洪脉:主里实热证。
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10、微脉:主阳气衰微。
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11、紧脉:主寒证,通证,食积。
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12、缓脉:主湿证,脾胃虚弱。
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13、濡脉:主虚证,湿证。
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诊脉捷要歌
![诊脉捷要歌](https://img.taocdn.com/s3/m/2ae7894769eae009581becee.png)
诊脉捷要歌浮紧弦迟属风寒.升之散之气自完.弦数浮洪风热认.药用收降病自安.浮弦小涩如丝线.风燥药宜降润施.浮而平渗来归指.风湿升散加参主.小涩无力寒燥伤.温润之药端可与.洪盛而涩乃燥热.降药润药当急取.平润革迟为寒湿.升燥之药为第一.渗润洪数为湿热.苦寒药饵宜用急.枯涩小涩乃火燥.滋润之药用之可.数而无力寒火观.甘补温药俱勿少.数而有力热火功.苦寒之药正相同.亦有湿盛火俱下.寒火之脉认宜真.有见表滞里表实.此脉莫把热认之.分明寒郁热难发.发散寒邪热自驱.又有表数里无力.阴盛格阳正此期.温内更加敛表药.阴阳和时脉自如.积滞之脉自沉伏.流注如珠或结芤.血积有形按不散.气积按有寻却无.按滑如苔名痰积.食积惟在右关系.气口紧盛食积新.关若伏兮食多日.食不下兮气口滑.食不化兮气口滞.大凡痛脉多属阴.阳脉即散痛难成.亦有火热来作痛.外由阴郁故来侵.照脉玄窍诀夫人身之有五脏六腑.俱静而不能自动.惟脾一脏.时时能动.磨掣水谷.以司变化.故五脏六腑之系于脾者.由万物禀育于土也.若脾有病.则不能以养百脉.凡各脏有病.或各腑有病.亦不能不干累于脾.凡各脏腑有病.内则病气干于脾之脏.外有脉气见于脾之部.故有诸中.必形诸外.形诸外.则有所据.是以看脾为之关钥.凡诊脉稍有疑难.随将脾部下指.看是甚体.真切一照.即知病脉见.于某部遂将这部移指去寻.又当体认.十八脉状响应如神.世莫如此.实玄窍也照法参究.抄录于后.表三焦手少阳经表胃脉足阳明经表大肠手阳明经里命门(又半表半里心包络厥阴络具右尺)里脾脉(当作三层看诊足太阴脾经)里肺脉手太阴肺经右手经络诀寸表大肠手阳明经寸里肺脉手太阴经关表胃脉足阳明经关里脾脉足太阴经尺表三焦手少阳经尺半表半里心包络厥阴经尺里命门表膀胱脉足太阳经表胆脉足少阳经表小肠脉手太阳经寸表小肠手太阳经寸里心脉手少阴心经关表胆脉足少阳胆经关里肝脉足厥阴肝经尺表膀胱足太阳膀胱经尺里肾脉足少阴肾经里心脉手少阴心经里肝脉足厥阴肝经里肾脉足少阴肾经假如.经脉者.若十二月也.络脉者.若三百六十日也.孙脉者.若四千三百二十时也.人亦如一小天地.于此则可见矣.照脉口诀脾经见浮脉.其病受在肺.与大肠经(其肺与大肠相表里)见芤脉.其病受在五脏.与六腑无干..见弦脉.其病受在肝.与胆二经.见紧脉.其病受在膀胱一经.见洪脉.其病受在心.与膀胱肾三经.见微脉.其病受在三焦命门.见沉脉.其病受在肾一经.见缓脉.其病受在本经之脉也.(若太缓太急其病在胃经)见涩脉其病受在肺与肾.见濡脉.其病受在膀胱一经.见弱脉.其病受在肾与命门.见迟脉.其病受在大肠一经.见伏脉.其病受在三道之内.(气道血道津液道女人受在命门)见虚脉.其病受在心胞络.(其数脉六部未尝缺也)若诸部俱无犯.成病脉.单在脾经见.又作脾经受病.十八脉形歌浮洪濡虚是扁脉.圆脉芤滑实沉迟.尖脉惟有细一样.长脉数紧并弦微.缓弱涩伏皆长类.十八脉形细认知.脾照五脏五脏受病处.脉形疑似不明.以脾照之相同.相似无差.脾见浮脉.肺亦有浮脉.即断肺有风.三焦见浮脉.大肠亦有浮脉.即断大肠有风.脾见芤脉.五脏相应.与三焦无干.脾见滑.脯亦滑.三焦见滑脉.胃亦滑.脾见实脉.心亦实.三焦见实脉小肠亦实.脾见弦脉.肝亦弦.三焦见弦脉.胆亦弦.脾见紧脉.肾亦紧.脾见洪脉心亦洪.三焦见洪脉.小肠亦洪.三焦照六腑六脏受病处.脉形疑似不明.三焦照之相同.相似即是无差.五运体性圆扁、尖长、乃金水火木之体.金之形圆.水之形扁.火之形尖.木之形长.四者本来自然之体.而岂无体耶.各旺四时.中和之体也.乃土之体也.圆形中和.乃圆形内有土体也.扁形中和.乃扁形之内有土也.而尖长皆然所谓土旺四时无不在也.四者之体固如此.而升降浮沉.人为四者之性.急为木之性.聚为金之性.渗为水之性.亦道易云本乎天.上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意同.其各部中.当认天阳地阴乃天地自然之本体.若地阴居上.而天阳在下.而阴郁阳当.以散其阴邪.而复其天阳矣.六气合来为邪脉六气合来为邪脉图(图缺)以上六脉下部脐至腿足止中部胸至脐止上部首脑至背胸止论三部脉.先定阴阳与太过不及.左手太过脉左尺脉浮主肾.其脉上至关部.下不及尺.乃为阳是太过也.主肾虚冷定令人怯弱.腰脊强.恶寒.足跨疼痛.左关脉主肝.上至寸口.下不应指.乃为阳太过也.主目暗筋疼多怒.缘肝属木.岂无根而有枝叶.左寸脉主心.其脉上至鱼际.下不应指.是阳有余.为太过也.主心怔忡梦多旧事.多忘.缘心属火.合当离明.不当太过.右手太过脉右尺部主命门.其脉上至关部.下不及尺.是阳有余.乃太过也.主遗精多梦.思交过度.经水白浊.脱肛战栗.缘命门主藏精.不合.精液如水流.右关部主脾.其脉上至寸口.下不守关.阳有余.乃为太过.主面黄.眼泡浮肿.贪睡懒动.四肢倦怠.缘脾主中央.尺当安宁.不宜动.右寸脉主肺.上至鱼际.下不及关.是阳有余乃太过主气短身瘦.咳吐稠浓.时如疟状属金四季多浮如毛.左手不及脉诀左寸脉主心.其脉下至关上.上不守寸.是阴不及也.主谵语乱言.目内生花.常不识人.缘心属火.火当炎上.不当消灭.左关脉主肝.下至尺上.上不守关.是为阴.乃不及也.主怒多口舌.眼赤.目内生翳障.泪多流滴.左尺脉至肾.其脉上不及关.下不应指.是为阴乃不及也.主小便频数.腰如带石不可动侧.呻吟.缘肾属水.当溢满.不合枯少.右手不及脉诀右寸脉主肺.其脉流下至关.上不及气口.是为阴.乃不及也.主气短.胸胁哽闷.咳嗽吐痰.身体瘦削.缘肺属金.四季多浮.右关脉主脾.其脉流下至尺.上不守关.是为阴.乃不及也.主腹痛肠鸣.口舌饮食不纳.思甜口臭.缘脾主中央.只当安守.右尺脉主命门.其脉上不应指.下至命门是不及也主小腹阵痛.膀胱偏坠.小便赤少足膝腿疼女子则血脉不通.五心烦热.黄瘦.缘命门主藏精.合当溢少不可枯少.凡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阴阳相绝.人何所根据.盖脉太过不及.皆有疾患而作焉.(脉镜终)。
中医脉诊歌诀
![中医脉诊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794bb72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3.png)
中医脉诊歌诀中医脉诊歌诀整理,十分难得,记住了能顶半个医生!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
5.长脉:首尾端直超本位,阳气有余或阳证、热证实证与平人。
6.大脉:脉体宽大无汹涌,病进健康两相背。
中诊歌诀 脉诊
![中诊歌诀 脉诊](https://img.taocdn.com/s3/m/ba3eb47ffe4733687e21aa54.png)
仅供个人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中诊歌诀五色主病:赤热虚实戴阳证,白主寒虚失血证。
黄主脾虚湿盛证,青主寒滞痛淤风。
黑胜寒饮肾淤痛。
脉象: 浮脉类:浮脉为表虚阳浮,按之不足举有余。
洪脉主热脉体阔,来盛去衰浮如波。
濡脉浮细软无力,精血不荣湿阻气。
散脉无根浮不齐,元气离散心肾虚。
孔脉浮大且中空,失血伤阴如按葱。
革脉举硬按鼓皮,亡血失精产漏疾。
沉脉类:沉脉虚实皆为里,轻取不得按有余。
伏脉沉按至筋骨,邪闭厥痛暴病主。
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短。
牢脉沉弦大实长,阴寒内盛徵积疝。
迟脉类:迟脉为寒辨虚实,不足四至已一息。
缓脉四至从容怠,湿病脾虚常人在。
涩脉细迟滞不畅,气滞血淤精血伤。
结脉来缓止无律,阴盛气结寒淤痛。
数脉类:数脉主热有虚实,一息只有五六至。
疾脉七八至一息,阳极阴竭脱元气。
促脉急数止无常,阳盛淤滞痰湿长。
动脉专司痛与惊,短而滑数关部明。
虚脉类:虚脉无力脉体松,气血两虚按之空。
细脉如线应指显,气血虚损湿病观 微脉欲绝细软极,阳气暴脱气血虚。
代数中止有定数,脏气衰竭痛惊扑。
短首尾不及本部,有力气郁无气虚。
实脉 类:实脉有力举按强,实证或反平亢阳。
滑脉流利应指圆,痰积实热壮喜全。
弦脉强硬端指长,肝胆痛痰胃老伤。
紧脉细急如转索,实寒痛积须斟酌。
长脉端直超本位,阳热实证长寿推。
大脉和缓脉体阔,大则病进或健康。
仅供个人参考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 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脉歌诀脉诊歌诀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1、首分浮沉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
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
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2、二辨虚实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
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
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3、三去长短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
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短脉类——短脉4、四算疾迟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
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5、五察脉形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
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热性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
6、样样皆知什么是“样样皆知”?现解释如下:①、这是最后审查的时机。
做到这一步时,对脉象的脉位(左右上下)、脉势(虚实)、脉率(疾迟)和脉律(结代)、脉形(洪紧滑涩)等已经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难明,心中难了”。
②、将所有的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的方法是:A:将所有的脉象信息如过筛一样在脑中用28种脉象的定义过筛一遍,能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则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否则用相兼脉象法定义脉象。
B:审查所得脉象与望、闻、问诊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后决定脉象的真假,决定脉象在治疗决策上的取舍。
C:细分寸、关、尺的问题:病情复杂、病因不明、病位不明时分寸、关、尺仔细检查,否则可以不分。
举例:第一步浮沉,测得:脉位——浮;第二步虚实,测得:脉势——虚、软;第三步长短,测得:脉位——寸关尺三部皆有;第四步算疾迟,测得:脉律、脉率——正常;第五步脉形,测得:脉形——如丝线;第六步综合,还有信息:病症四肢无力、面色淡黄、头重嗜睡、口淡无味、大便稀、小便少、舌淡红、苔薄白腻;结论:用相兼法判脉:浮细——不对!用独立命名法判脉: 濡——对。
以上是个人对脉学的体会,临床用来很是得心应手;有时被朋友考问中医技术的神秘时,也令朋友不得不叹服!要有这个技术的前提是:1)心里真正明白每种脉象的概念;2)多多临床实践。
中医脉诊解析——教你如何切脉(二)(2008-9-9)荣新奇脉诊是中医的基本技术。
当前的中医脉诊一般是指寸口脉诊,同时多以李时针医神归纳的28脉为标准,现今的大学本科教材也多以此为教材,本文也是以此为基础标准。
根据学生的要求,结合本人的看法,现修校解析如下,也欢迎中医同道批评指正和探讨。
一、脉诊的基本理论1、切脉的意义: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察步骤和内容。
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可为诊断病证提供重要依据。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①辨别病证的部位: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
②辨别病证的性质:如迟脉、紧脉主寒,数脉、滑脉主热。
③辨别邪正的盛衰:如虚脉主正气虚,实脉主邪气实。
④辨别病证的进退:如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像。
2、中医切脉的特点①中医脉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脉博的位置、速率、节律、形态、势力(气势力量)五种。
②脉诊学是一门深奥的经验医学知识,具有的技巧很多,必须熟悉理论,然后勤于实践。
③脉象与病症有不相符之处,诊断时要运用从舍方法来处理脉象。
3、脉象的取舍(脉症顺逆与从舍)脉象的取舍是指从脉和症的相对应性来判别疾病的顺逆和何时取脉或何时取症。
这说明脉象是疾病表现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只能把脉象当作一个方面的信息为诊断作参考,要全面运用四诊合参,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①脉症顺逆脉症顺逆是指从脉症的相对应、不相对应性来判别疾病的顺逆(顺逆是指疾病顺利进展与否,邪气与正气的关系),如:脉症相应——脉与症候相一致:表证见浮脉,热证见数脉为顺。
脉症不相应——脉和症候不一致,如表证见沉脉,热证见迟脉为逆。
脉症相应——暴病、新病见浮、洪、数、实为顺,说明正气充实能抗邪。
久病、旧病见沉、微、细、弱为顺,说明邪衰正复有望。
脉症不相应——新病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已衰。
久病见浮、洪、实为逆,说明正气已衰,邪气不退。
②舍脉从症,舍症从脉(症真脉假,症假脉真)症真脉假——舍脉从症,即不考虑脉象的意义,只考虑症的意义。
如:症见腹胀闷,疼痛拒按,大便干燥,舌红苔黄厚焦躁,脉沉细——真症,为里热证,取其症;脉沉细为脉假(脉沉细主虚寒);这时要舍脉。
症假脉真——舍症从脉,即不考虑症状的意义,而考虑脉象的意义。
如:症见四肢冷,大便闭,腹痛腹胀,脉滑数——症假(似为寒盛证候),舍症;脉滑数为脉真,是里热壅盛的表现,这时要取脉。
4、三部九候的应用疑难病运用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和三部举按寻,一般情况下不用九候。
5、正常脉象——胃、神、根在中医理论中,正常脉象可以用“胃、神、根”三个字来概括。
正常脉象的形象特征是:寸关尺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4-5至,相当于72-80次/分(成人),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的力量,并随生理活动、气候、季节和环境等的不同而有相应变化。
①有胃“有胃”是指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的感觉。
平人脉象不浮不沉,不疾不徐,来去从容,节率一致;即使是病脉,不论浮沉迟数,但有冲和之象,也是“有胃气”。
②有神“有神”是指脉率整齐、柔和有力。
即使微弱之脉,但未至于散乱而完全无力;弦实之脉,仍感柔和之象,皆属“有神气”。
反之,脉来散乱,时大时小,时急时徐,时断时续,或弦实过硬,或微弱欲无,皆是“无神”。
③有根“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两个方面。
若病重,但尺脉沉取尚可摸得,则为肾气不绝,尚有生机;相反,若尺脉沉取不应,说明肾气已败,病情危笃。
6、脉象的生理变异①个体因素的影响:性别、年龄、体质、脉位(斜飞脉、反关脉)对脉象的影响。
②外部因素对脉象的影响:情志、劳逸、饮食、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脉象的影响。
二、病理脉象解析1、28脉的分析(独立脉象)①以脉位异常为主的脉象——浮、濡、芤、革、沉、伏、牢、短、长“脉位异常”的概念:指脉体位置发生了上下、左右等的位置性质的变化。
举例: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不足。
主病表证、虚证。
2)濡脉:脉象特征——浮而细软,不任重按,重按不显。
主病虚证、湿证。
濡脉脉象分析:脉居浅位,即轻按即得,重按不足;脉体细小如线;脉管弹性无力。
3)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得,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
沉脉脉象分析:脉位居深沉,轻、中等力量不能按及,重力才能按及。
4)短脉:脉象特征——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主病气病。
短脉脉象分析:仅在关部搏动明显,寸、尺部模糊或不明显。
5)长脉:脉象特征——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主病脉长而强硬有力者为邪气有余。
长而柔和者为正常脉象。
长脉脉象分析:脉管前后位置超过寸、关、尺三部,脉体长且直。
6)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病失血、伤阴。
芤脉脉象分析:脉位浮即轻取即得;脉型为上、下、两旁皆见脉管,而独中空。
7)革脉:脉象特征——浮而博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病精血大亏,阳气外浮。
革脉脉象分析:脉位浮即轻取可得;脉管外皮坚硬但中间空虚而不应指;整个脉管有如按在鼓皮上。
8)伏脉:脉象特征——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其脉位较沉脉更深。
主病邪闭;厥证;痛极。
伏脉脉象分析:指力要重按致筋骨才能感觉到脉搏,甚至仍然难以感到有脉搏。
9)牢脉:脉象特征——兼具沉、弦、实、大、长五脉之象,坚牢不移。
主病阴寒内实;疝气症瘕。
牢脉脉象分析:分别见沉脉、弦脉、实脉、长脉的分析。
“大脉”之象为:脉体(脉管)宽大,但脉来气势无汹涌之势。
②以脉率异常为主的脉象——数、疾、迟、缓“脉率异常”的概念:指脉博在每分钟之内的速率超过正常或低于正常。
举例:10)数脉:脉象特征——脉率快速,脉率在90-139次/分(一息5至以上),脉律整齐。
主病热证。
(“一息”指正常人呼吸的“一呼一吸”的时间。
)11)迟脉:脉象特征——脉来缓慢,一息少于4至,脉律整齐。
主病寒证。
12)疾脉:脉象特征——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40次以上)。
主病阳抗阴竭,元气将脱。
13)缓脉: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缓怠或脉形弛纵,缺乏足够的紧张度;脉率稍慢于平脉而快于迟脉,主病湿证;脾胃虚弱;病久获治后,则为正气来复。
③以脉律异常为主的脉象——促、结、代。
“脉律异常”的概念:指脉博节律不整齐。
举例:14)促脉:脉象特征——急数而又不规则,间歇性停顿。
主病阳热亢盛。
促脉脉象分析:脉率急数,脉搏大于90次/分,脉律不规则停顿。
15) 结脉:脉象特征——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宿食内停等。
结脉脉象分析:脉来缓慢而又不规则的停顿,脉率小于或等于90次/分,脉律不规则停顿。
16) 代脉:脉象特征——脉来中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
主病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
代脉脉象分析:脉率正常,60-90次/分。
脉律有规则停顿。
④以脉形异常为主的脉象——洪、细、滑、涩、弦、紧“脉形异常”的概念:指脉博动时给人感觉其形态异常,包括搏幅和升降速度、表面光滑度、弹性、体积和指下面积等。
举例:17) 洪脉:脉象特征——脉体阔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
主病阳热亢盛,残阳外脱。
洪脉脉象分析:脉体阔大;搏幅大;升降速度极快有如“来时气势盛大汹涌,而去时气势减缓”;脉博动有力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