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黑氏三原色说:
托马斯杨Young:三种颜色感受器(RGB),只对光谱的特定部分敏感,产生三种基本颜色(组成其它颜色):红绿蓝
赫尔姆霍兹Helmholtz:3种感受器对波长的的敏感不同,光刺激感官,引起的兴奋在3种感受器中不同,产生相应的感觉。
G. Wald(Nobel):视网膜上有三种视锥细胞
能很好的解释颜色混合现象,但解释不了为什么颜色又负后象和为什么色盲者成对的缺失颜色识别。
黑林(Hering)四色说(拮抗说):
所有的颜色都产生于三个子系统,每个系统都包含两个对立成分,黑-白系统、蓝-黄系统、红-绿系统;
当一个系统中的一个成分疲劳时,另一个成分的作用就相对突出,故产生颜色后效;
当一个颜色系统受损时,失去了一对颜色觉察能力,故局部色盲总是成对的丧失颜色感觉。
不能解释为什么能产生光谱上的一切颜色视觉
两种理论不是互相取代,而是互相补充。在视网膜上存在着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感受器水平(视网膜)是按照三原色的理论方式进行颜色加工识别,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独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5.3听觉理论:地点说
赫尔霍姆兹Helmholtz的共鸣说:基底膜神经纤维长短不同(竖琴),
长纤维对低频音发生共鸣,短纤维对高频音发生共鸣,从而刺激不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
贝克西(Bekesy)行波说:声波进入人耳会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底部到顶部运行,低频音的最大振幅接近蜗顶处停止,高频音在接近蜗底处停止,从而对不同频率的声音进行编码。(能够解释高频音的编码,对500赫兹以下的声音编码不能成立(纤毛及基底膜长度不够)
频率说
卢瑟福(Rutherford):神经只是在正弦波的特定时相放电(如峰值期),因此神经放电频率决定于声波的频率,这样,神经放电的频率就是声音的编码。解释了低频音的编码,由于神经放电频率限制,无法解释1000赫兹以上的声音编码。
维弗尔(Wever)排射原理:对于高频音,由一组神经元以顺序放电的形式作出响应,放电频率被整合起来说明声音的频率。无法解释5000Hz以上的声音编码。
音响:是有声音强度或声压水平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与声音强度和声音的频率有关。
声音的遮掩: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人只能感觉到其中一个声音的现象叫声音的掩蔽。声音的掩蔽分三类
纯音对纯音的掩蔽:1.掩蔽音强度高,掩蔽效果好;2.掩蔽音的频率与被掩蔽音频率接近时,掩蔽效果好;3.低频音对高频音的隐蔽作用比高频音对低频音的隐蔽作用大
噪音对纯音的掩蔽:研究发现,噪音强度低时,掩蔽效果好,噪音强度高时,掩蔽效果下降。
噪音和纯音对语言音的掩蔽:研究发现,噪音的掩蔽效果比纯音的好,并且噪音强度愈大掩蔽效果愈好。
动觉:运动觉的感受器在肌肉、肌腱以及内耳的前庭器官中。平衡觉的感受器在内耳的前庭器官中(关于晕车)。内脏感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内脏壁上的神经末梢。
知觉(percep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感觉材料的驱动(data-driven process):自下而上;经验、概念的驱动(concept-driven process):自上而下。语言在知觉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词是知觉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必要工具。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觉察(detection):发现事物存在;分辨(discrimination ):将其及其属性与其他的区分开来;确认(identification):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
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在多种分析器的参与下,通过反映事物多种属性并整合后才形成知觉。在知觉过程中,包括当前刺激引起的兴奋,以及以往相应的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神
经系统各级水平存在着以高级神经元构成的特征觉察器,对刺激信息的不同特性进行整合分别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作出反应。视网膜感受器:光刺激;外侧膝状体感受器:光点刺激;皮层感受器:直线刺激。
知觉的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组织性、恒常性、知觉定势。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知觉的整体性:在对感觉信息组织加工的过程中,人们把事物的部分属性综合起来,整体地把握事物,即知觉的整体性。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为整体的特点。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对个别成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整体优先”实验(内温)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多于部分之和,整体决定着其部分的知觉,即整体是在其部分之前被知觉的。
知觉的加工顺序是总体特征优先:总体特征是先于局部特征被知觉的,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
知觉的选择性:在对感觉信息的整合过程中,由于经验的作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觉对象,即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在对感觉信息的整合过程中,人们往往借助经验辅助对当前信息的理解,以便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觉。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例如,两歧图形的解释。理解还有助于解释知觉的整体性。人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即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定势: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常会受到前面曾经从事的活动的影响,从而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也称惯性。
大小知觉与客体本身的大小、以及其在视网膜上所呈的像的大小有关。网像大,知觉为大;网像小,知觉为小。在实际知觉中,通过参照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来把握知觉对象的距离及其与参照物体的大小比例。大小知觉与知觉者的头部姿势有关。在进行水平方向的观察时,大小知觉有很大的恒常性;在做向上或向下的垂直观察时,大小恒常性则变得很小。——月亮错觉
形状知觉是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是由视觉、触觉、动觉来完成的。Gestalt学派关于图形形成的组织原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封闭律、良好图形。
主观轮廓: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由主观认识产生的轮廓称为主观轮廓。
深度知觉:关于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亦称距离知觉。知觉深度视根据外部环境和机体内部的许多线索进行的,包括:单眼视觉线索:仅凭一只眼睛的视觉即可提供的线索,以视觉所反映的环境及对象的物理特性或现象为内容;非视觉线索:由其他感觉(动觉)提供的依据;双眼视觉线索:双眼视差
单眼视觉线索物体的遮掩或重叠:被遮挡的物体距离较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