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1-.-2章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bb2367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d.png)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08e4c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2.png)
《论语》十二章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注释】敏:勤勉。
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1、子曰:“君子食无【副词,不】求饱,居【动词,居住】无求安【形容词,安适、安逸】,敏【形容词,勤勉】于【介词,在】事而慎【形容词,谨慎、慎重】于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就【动词,接近】有道【固定词组,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或“去”】正【动词,匡正、纠正】焉【代词,这里用于自称】,可谓好学也已【句末语气词】。
”(《学而》)【直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在做事上勤勉不懈,在说话时小心谨慎,接近有道之人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注释】而:如果。
(人而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季氏应该用四佾。
2、子曰:“人而【连词,表假设】不仁,如礼何【如……何,固定词组,由动词“如”与疑问代词“何”组成,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待……”。
如初中课本上《愚公移山》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乐呢?【补充解读】一个人连仁德之心都没有,那他怎么会把“礼”“乐”放在心上?“礼”是对人与人的关系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乐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与生活方式,根本就在于内心的道德意识。
如果没有“仁”所代表的道德之心,礼乐就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空洞形式。
论语12章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12章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e9aca03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3.png)
论语12章原文译文及注释《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大成至学”。
其中第12章是《论语》中的重要章节,包括四个小节,分别讲述了诸侯、仁、文、德四个方面。
本文将给读者带来《论语》12章的原文译文及注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
【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倪,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夷狄有君主,也不如诸夏灭绝了。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该信任谁了。
大车没有轴,小车没有辘轳,怎么能够运行呢?”孔子说:“言语巧妙,容貌出众的人,很少能够具备仁的品质。
”孔子说:“只有具备仁的品质的人才能够善待他人,也才能够厌恶恶劣之徒。
”【注释】1. 孔子在第一句话中,说夷狄有君主,也不如诸夏灭绝了。
此处的“夷狄”是指中原地区周边的其他民族,而“诸夏”则是指中原地区的诸侯国。
孔子认为,诸夏虽然已经灭绝了,但是他们曾经是文化比夷狄更加发达的国家,因此夷狄的君主也不如他们。
2. 在第二句中,孔子说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该信任谁了。
他用“大车无倪,小车无軏”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诚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诚信,人们就像没有轴的大车或者缺少辘轳的小车一样,随时会失去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3. 在第三句中,孔子强调了“巧言令色,鲜矣仁”的道理。
意思是说,言语和容貌虽然能够给人带来表面上的好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象,而没有真正的仁慈之心,那么这种表面上的美好是很薄弱的。
4. 在第四句中,孔子说明了仁慈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只有具备仁慈品质的人才能够善待他人,也才能够厌恶恶劣之徒。
这种责任感和仁慈之心的结合,是儒家思想中一直强调的道德准则。
【总结】《论语》第12章讨论了诸侯、仁、文、德四个方面,这些思想道德准则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简要介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并从中汲取教训。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4f134efcc22bcd126ff0c7e.png)
【译文】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 仁》
【译文】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 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 我的缺点。”
【解读】省心向善去恶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 勇敢的人不畏惧。”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 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 加给别人。”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 木之名。”《论语·阳货》
《论语》十二章 原文、翻译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 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 什么用?”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 仁》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 上死去也心甘。”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论语·雍也》
【译文】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 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 他责任重大,程还不遥远 吗?”
【解读】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 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 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 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 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 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论语》第12篇章节文本+翻译
![《论语》第12篇章节文本+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4d7e51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4.png)
《论语》第12篇章节文本+翻译论语第12篇章节文本+翻译
章节标题:学而篇
第一章
孔子说:“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经常研究并及时复,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是很有君子风度吗?”
第二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翻译:有子说:“一个人若孝顺尊亲和尊敬兄长,又喜欢违抗
上级的人几乎没有;不喜欢违抗上级,却喜欢制造混乱的人从来没有。
君子注重基本道德,这基本就是道的根本。
孝顺尊亲尊敬兄长,是仁的根本!”
第三章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翻译:孔子说:“巧言令色的人很少是仁者。
”
第四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是不是忠诚?在与朋友交往中是不是讲信用?对传统文化有没有不甚熟悉?”
以上是《论语》第12篇的部分章节文本和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知。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原文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fe5e2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5.png)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原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学生记录的孔子言行的书籍,全书分为20篇,其中有一篇是《论语十二章诫子书》,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们所做的教诲和规劝。
以下是《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的原文:1、子曰:“好学,不可以不勉;不好学,无以宽。
”3、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接为而誠,不讳慝,则为之也已。
”4、子曰:“君子不器。
”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子曰:“君子三慎其言,四慎其行。
”7、子曰:“勇而无礼,为乱,小勇而易讬也。
”10、子曰:“有弟子不能说,则丘卒。
”12、子曰:“患过,不自讼;言过,必自讼。
”这12章中,孔子对于学习、处事、待人、修身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范和要求。
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好学”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而对于不爱学习的人,孔子也提出了警告,认为没有学习的人是不会有进步的。
孔子还强调了“勉”的重要性,指出了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必须要有恒心和努力才能成功。
孔子也告诫人们要慎重思考,不可贸然听信他人的言论,而应该“慎言慎行”。
孔子还强调了“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懂得尊敬他人,遵守礼仪规范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他还提出了“三慎其言,四慎其行”的要求,告诫人们要注意言行举止,不可有过激的行为,要反思自己的过错而不是推诿责任。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教诲的著作,它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人生指导。
通过学习这部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个有修养、有学问、有道德的君子。
愿我们能够以《论语十二章诫子书》为指导,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2000字】。
第二篇示例:《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一篇名为《十二章》的训子书原文。
这篇训子书为孔子所著,是对儒家道德伦理的精粹总结,对于教育子女、治理国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12章及翻译
![《论语》12章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5d924185901020207409c51.png)
论语十二章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4fde7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6.png)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12章译文
![论语12章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fbe5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9.png)
论语12章译文《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生所记录和编纂而成。
以下是《论语》第12章的译文:1.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2.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彼。
”4.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女不安则止。
”子路曰:“子行三年之丧,言三年之丧,丘未尝食肉也。
”子曰:“有伴者乎?有舆者乎?其在远乎?一车不独桴,必沈没,子路有之。
”5.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8.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9.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10.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这是《论语》第12章的译文,展示了孔子的言行和他对于礼、乐、和以及君子的理解。
每一章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教诲,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和思考。
《论语》12章
![《论语》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3140376427284b73f2425087.png)
子夏曰:“博学①而笃志②,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 • • • • 【注释】 博学:知识渊博。 ② 笃志:坚定志向。 【译文】 子夏说:“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 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思考当前的事 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赏析与启迪】 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求学是谋生的基础,但是人生 在世,仅仅学会个人生活的技能是不够的。 做人首先要立志,远大的志向是博学的前提;其次是要 善于提出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后还要注重思考,由近 及远,由易及难,由浅及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 一个仁人君子,就应该学有所长,品格高尚,胸襟坦荡, 善于追求真理, 怎样才能培养仁德的品质呢?那就是以坚定正义的志向 去学习,多发问,多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去考虑各个方面的 关系,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妥善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样一来,人们的行为就会比较符合仁德的要求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 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 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 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 【注释】 •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 动词。疏食即粗粮。 •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 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 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 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 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12章全文
![论语12章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2975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c.png)
论语12章全文
论语12章全文:
子曰:“泰伯有疾,箕子为之祷。
”
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者也。
”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曰‘堂堂乎剌剌然’者,何其少也!抑为之轻也。
”
子路问成人:“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言尽于此。
”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
子曰:“作者七人矣。
”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
高二语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5cf77b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0.png)
高二语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语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https://img.taocdn.com/s3/m/c1ea66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9.png)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①有道: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正:匡正,端正。
【翻译】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赏析】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
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
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
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
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名家解读】孔子的学说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人格的重视。
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生存,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生活。
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的或精神的生活,而禽兽只有生物的或物质的生存。
要发展人性,政治家不但要使人民丰衣足食,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都能修身立德。
《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孔子一个基本的主张。
——萧公权《孔子政治学说的现代意义》第二章【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注释】①如礼何:怎样对待礼仪制度。
【翻译】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解读】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
论语十二章全部意思
![论语十二章全部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9d82ebf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e.png)
论语十二章全部意思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12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12章原文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32d747bf18583d049645981.png)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的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时间去复习(巩固)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自查):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情);六十岁什么话都能听进去了,能做到明辨好坏是非;七十岁做事顺其自然,不超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通过)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了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读书)却不去思考它就会陷入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陷入困境而无所获。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样的清穷苦,然而颜回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他好学的志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或【孔子说:“懂仁德的人比不上喜爱仁德的人;喜爱仁德的人又比不上以施仁德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第12章原文
![论语第12章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284a1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6.png)
论语第12章原文【论语第十二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贤人就要想方设法追赶他们,看到不贤之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这句话很有启示意义。
见到贤人,应该羡慕其才,向其学习他们的优秀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看到不贤之人,我们不能够放下身段,心里进行一次自我反省,注意自身缺点。
只有不断更高效的提升自己,才能不被别人所超越。
【1】重视机会。
有机会时,就要自我加压力,不断突破现有的自我;孔子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岁为创。
”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个自我期许,去尽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所想要完成的目标。
只要有强烈的意志,我们的目标就可以得到实现。
只有在不断地努力和奋斗中,我们才能够完成自己的人生价值。
【2】不轻视身边的人。
身边的每一位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伙伴;子曰:“弟子闻侍于郑鄭多君子,杜预、颜渊、邵伯鸾、参佐其间,若耶溪、淳于、孔文子、钟吕、师旷,似之何也?”弟子入对己:“以告胤林。
”胤林曰:“夭命,然则文不在其中矣。
”孔子说:“我从前在郑国为官时,认识了许多贤人,其中有杜预、颜渊、邵伯鸾,参佐内乱,所有人都像耶溪、淳于、孔文子、钟吕、师旷一样,都很出色。
”他的弟子后来向他询问背后的含义,孔子说:“这是说文化并不属于其中。
”杜预、颜渊、邵伯鸾等是孔子所在郑国重要的政治人物,虽然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但真正存在的历史人物都有其特有的价值。
有些人是非常卓越的,他们的才华和魅力散发出来的光芒,会对他们身边的人产生光明的影响力,而我们则要学会欣赏和学习他们,从而变得更好。
【3】勤奋是成长的必然条件。
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不断进步的结果。
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居无妄之地,其言也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当鸟儿快要死去的时候,它的叫声很悲伤;当一个人快要死去的时候,他会说出最好的话。
一个君子所住的地方没有虚妄之事,他说的话很好听;如果他还有剩余的力量,就要用来学习文化。
《论语》十二章 君子食无求饱注释
![《论语》十二章 君子食无求饱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1639099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0.png)
《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注释摘要:一、前言二、《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概述三、君子食无求饱的注释及意义四、结论正文:一、前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君子食无求饱”这句话出自《论语》的第十二章,是孔子关于君子品德的教诲。
二、《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概述《论语》第十二章共有十二句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君子食无求饱:君子不追求饱食,而是追求道德的完善。
2.居无求安:君子不追求安逸,而是追求精神的富足。
3.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要在工作中勤奋敏捷,在言语上谨慎小心。
4.就有道而正焉:君子要接近有道德的人,向他们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君子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看到贤人就想和他们一样,看到不贤的人就会反省自己。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君子要在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上找到平衡。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君子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韧的毅力。
10.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君子要持之以恒,不放弃。
11.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君子要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君子要有智慧、仁爱和勇气。
三、君子食无求饱的注释及意义“君子食无求饱”这句话的注释是:君子不追求饱食,而是追求道德的完善。
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君子要有高尚的品德,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而是要有精神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四、结论《论语》第十二章中,孔子用一系列的教诲告诉我们,君子要有道德品质、文化修养、远大志向、坚韧毅力、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智慧、仁爱、勇气等品质。
而“君子食无求饱”这句话,则强调了君子要有高尚的品德,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要有精神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yuēxuéér 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 péng zìyuǎn fāng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yìlèhūr én bùzhīér búyùn búyìjūn zǐ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yuēqíwéi rén yě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luàn zhěwèi zhīyǒu yějūn zǐwù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yězhěqíwéi rén zhī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ào):喜欢。
犯:冒犯,抵触,违反。
鲜(xiǎn):少。
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
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放在动词前。
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
《论语》中的“欤”都写作“与”。
【大意】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
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了。
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基础吧。
”zǐyuēqiǎo yán lìng sèxiǎn yǐrén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巧言令色:以好话和做出来的和善面色来讨好别人。
鲜(xiǎn):少。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得和颜悦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zēng zǐyuēwúrìsān xǐng wú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zhōngh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yǔpéng yǒu jiāo ér búxìn hūchuán bùxíh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孔子的学生。
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
他的弟子也称曾参为“子”。
三:约数,表示多次。
省(xǐnɡ):反省。
信:诚实。
传(chuán):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实习。
【大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zǐyuēdǎo qiān shèng zhīguójìng shìér xìn jiéyòng ér ài rén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shǐmín yǐshí使民以时。
【注释】道:同“导”,治理。
千乘(shènɡ)之国:就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算不上大国了。
千乘,四匹马拉的车称一乘,车辆数目能表现国家的强弱。
敬事:认真对待国家大事。
人:古代人广义指所有人群,狭义指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
这里是狭义的用法,与下面的“民”呼应。
【大意】孔子说:“治理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认真地办理国家事务,严守信用,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人民要按照农时的忙闲。
”zǐyuēdìzǐrùzéxiào chūzétìjǐn ér xìn fàn ài zhòng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ér qīn rén xíng yǒu yúlìzéyǐxuéwén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弟子:一种意思是年纪幼小的人,另一种意思是学生。
这里是第一种意思。
弟:同“悌”,敬重兄长。
谨:谨慎寡言。
汎:同“泛”。
仁:有仁德的人。
【大意】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离开自己家便敬重兄长,谨慎寡言,说话诚实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
”zǐxiàyuēxián xián yìsèshìfùmǔnéng jiéqílìshìjūn néng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zhìqíshēn yǔpéng yǒu jiāo yán ér yǒu xìn suīyuēwèi xuéwúbìwèi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zhīxuéyǐ之学矣。
【注释】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bǔ),名商。
易:交换,改变,也有轻视、简慢的意思。
致:奉献。
【大意】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奉献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zǐyuējūn zǐbúzhòng zébùwēi xuézébúgùzhǔzhōng x ìn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wúyǒu bùrújǐzhěguòzéwùdàn gǎi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君子:这里指的是士、大夫国君等上层人物。
固:巩固。
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这一句的解释古人多有不同。
无,同“毋”,不要。
惮(dàn):害怕。
【大意】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巩固。
要以忠、信两种道德为主。
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如果有了过错,就别怕改正。
”zēng zǐyuēshèn zhōng zhuīyuǎn mín déguīhòu yǐ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终:父母的死亡。
追远:追念祖先。
【大意】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祖先,就会使百姓道德归于纯厚了。
”zǐqín wèn yúzǐgòng yuēfūzǐzhìyúshìbāng yěbìwén qí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zhèng qiúzhīyúyìyǔzhīyúzǐgòng yuēfūzǐwēn liáng gōng 政;求之欤,抑与之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jiǎn ràng yǐdézhīfūzǐzhīqiúzhīyěqízhūyìhūrén zhīqiú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zhīyú之欤。
【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
有观点认为是孔子的学生。
子贡:孔子的学生。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抑: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
与之:给他。
与:同“欤”,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其诸: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或者、大概的意思。
【大意】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到了一个诸侯国,必然会了解那国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得到的。
老师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同吧!”zǐyuēfùzài guān qízhìfùmòguān qíxíng sān nián wúgǎi yú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fùzhīdào kěwèi xiào yǐ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其:指儿子。
父亲在世时,儿子听从父命不能主事,所以要观察他的志向。
没(mò):死,去世。
三年:周礼规定父亲死后,儿子要守孝三年。
三,这里可以理解为虚指,指许多年。
道:表示善的、好的东西。
【大意】孔子说:“他父亲还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动;如果他对父亲的合理之处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yǒu zǐyuēlǐzhīyòng héwéi guìxiān wáng zhīdào sīwéi měi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xiǎo dàyóu zhīyǒu suǒbùxíng zhīhéér hébùyǐlǐjiézhī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yìbùkěxíng yě亦不可行也。
【注释】和:恰当,适合,恰到好处。
先王:周文王等古代贤王。
节:节制,约束。
【大意】有子说:“礼的应用,以遇事做得恰当为可贵。
过去贤明君王治理国家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
如果有行不通的时候,只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礼节规矩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