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中药学教案模板范文

中药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药学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学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时间]授课地点:[具体地点]课时安排:[具体课时数]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功效等基本知识。

- 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 熟悉中药的采集、炮制、贮藏等基本工艺。

2. 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常见的中药及其饮片。

- 能够运用中药理论分析常见病症,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药学概述1. 中药的定义、分类2. 中药的性能、功效3. 中药的药理作用4. 中药的采集、炮制、贮藏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实际案例,引出中药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授新课- 按照教学内容,逐一点拨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课堂互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参观中药标本室,识别常见的中药及其饮片。

- 进行中药炮制操作练习,如切药、炒药等。

5. 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提问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学生掌握中药炮制技能的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药学》(第X版)2. 多媒体课件3. 中药标本4. 中药炮制工具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紧跟中医药学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中药学电子教案

中药学电子教案

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3.6 节次1-2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

3。

7 节3—4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

3.13 节次1—2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3.14 节次3-4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

3.20 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

3。

21 节次_3-4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

3。

27 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3.28 节次_3-4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4.3 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4.4 节次3-4教案姓名_高红莉_ 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

4。

10 节次1-2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4。

11 节次_3-4 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4。

17 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4.18 节次_3—4 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4。

24 节次1-2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

4。

25 节次_3-4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5.1 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5.2 节次_3—4 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5.8 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5.9 节次_3-4 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5。

2024年度-《中药学》教案完整版

2024年度-《中药学》教案完整版
平肝熄风药
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及惊痫抽搐等 。
14
常用中药功效与主治范围
1 2
开窍药
开窍醒神,主治神昏闭证等。
补虚药
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主治各种虚证如气虚血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止带,主治 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 下不止等。
15
应急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提供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如化 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理、设备故障的应急处理、火灾的应急 处理等,并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技能。
安全防护用品使用
演示和讲解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如防护服、护 目镜、手套等,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佩戴相应的安全 防护用品。
32
07
课程总结与复习指导
12
常用中药功效与主治范围
驱虫药
驱除或杀灭寄生虫,主治蛔虫病、蛲虫病等。
止血药
收敛止血、凉血止血等,主治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等。
活血祛瘀药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主治瘀血阻滞引起的各种疼痛如胸痹心痛 等。
13
常用中药功效与主治范围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主治咳嗽气喘痰多等。
安神药
重镇安神养心安神,主治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
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
蒲公英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疔疮肿毒,乳痈肠痈。
18
祛湿类中药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便溏。
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脾虚泄泻带下 。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 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中药学电子教案

中药学电子教案

教案类别日校专业中药、制药层次本科班级课程中药药理学教研室药理教研室教师授课时间20 年月日至20 年月日教务处印制填写说明:请各任课教师按说明认真填写教案中各项目1.“类别”指日校、成教等。

2.“专业”指中医、中药、制药、市场营销等。

3.“层次”指研究生、本科、专科等。

4.“班级”指所授课对象的班级。

5.“课程”指所授课程内容所属学科,如:中医内科、西医外科等。

6.“教师”指任课教师的姓名、职称等。

7.“教学课题”指所授课程中的病名,如:胃脘痛、小儿疳积等。

8.“授课时数”为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

9.“授课章节”指此次教学任务所涉及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10.“教学目的要求”指此次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11.“重点难点”指该次教学中需要详细讲解的内容。

12.“教学手段”指授课时运用口授、幻灯、多媒体、板书等方法。

13.“教学主要方法和步骤”指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如讲解、课堂讨论等。

14.“课后小结”指授课后对授课内容所做的综述。

15.“课后作业或思考”指课后要求学生思考、复习的内容。

16.“备注”指表中未列出但需要补充的内容。

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云南中医学院课程教学计划表教研室:课程名称:专业:班级:。

大学中药学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中药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的分类、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中药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中药的分类。

2. 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教学难点:1. 中药分类的准确性。

2. 常用中药功效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中药标本3. 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学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课1. 中药学的基本概念- 解释中药的定义、来源和特点。

- 介绍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2. 中药分类- 按照来源分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 按照药性分类:寒、热、温、凉、平。

3. 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以常见中药为例,讲解其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1.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中药的鉴别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实验内容:中药的采集、鉴定、炮制和煎煮。

3. 实验步骤:讲解实验操作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分类、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2. 强调中药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中药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在实验操作环节,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药学优秀教案

中药学优秀教案

中药学优秀教案教案名称:中药学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中医药知识普及教材》第四章“常见中药简介”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金银花、菊花、连翘、薄荷、甘草、黄芪、当归、川芎、丹参、田七等十种常见中药材的名称、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十种常见中药材的基本知识,包括名称、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2.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中医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十种常见中药材的基本知识。

难点: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中药材标本、中药图片。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中医药实例,如板蓝根预防感冒,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中药材:展示中药材标本和图片,讲解金银花、菊花、连翘等十种常见中药材的名称、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中药材进行调查,了解其生长环境、采集加工方法等,并制作PPT进行汇报。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中药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健茶、食疗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十种常见中药材的名称、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套中药保健方案,包括药材选择、用法用量等。

2. 答案: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计符合个人或家人体质的中药保健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医药,探索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中医药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加工厂等,增强他们对中医药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中医药知识普及教材》第四章“常见中药简介”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金银花、菊花、连翘、薄荷、甘草、黄芪、当归、川芎、丹参、田七等十种常见中药材的名称、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中药学》教案完整版最新版x

《中药学》教案完整版最新版x
《中药学》教案完整 版最新版x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中药基本理论与知识 • 解表药与清热药应用举例 • 泻下药与祛风湿药应用举例 • 补益药与收涩药应用举例 • 消食导滞药和安神养心药应用举例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中药学》课程简介
01 中药学的定义与内涵
阐述中药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及与其他学 科的关系。
常用方剂举例
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等)、麻杏石甘汤(麻黄 、杏仁、石膏等)。
方剂配伍规律
在解表清热方剂中,解表药与清热药的配伍比例应根据病情灵活调整。一般来说,表证重 者可适当增加解表药的用量,里热重者可适当增加清热药的用量。同时,注意药物的性味 归经和升降浮沉特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药物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等。
清热药概述及临床应用
清热药定义
01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的药物。
临床应用
02
主要用于治疗热病高热、烦躁口渴、湿热黄疸、热毒疮疡、咽
喉肿痛等病证。
常用药物
03
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等。
解表清热方剂配伍规律探讨
方剂组成原则
解表药与清热药在方剂中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配伍益气、 养阴、化痰等药物。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工艺
介绍了中药的炮制方法、目的和意义 ,以及常见的中药制剂类型和制备工 艺。
拓展延伸:现代科技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利用现代分离技术和波谱分析方法, 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和结构鉴定,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
础。
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

中药学教案模板

中药学教案模板

中药学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高等院校中药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三、授课时间2学时(90分钟)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中药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学会运用中药学知识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及应用;- 能够运用中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中药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药学的兴趣和热爱,弘扬中医药文化;-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中医药观念;-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及应用;- 中药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中药的性味、归经理论;- 中药学的实际应用;- 学生对中药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与中药学相关的实际案例,如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中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为什么同一种中药对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效果?”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新知讲授(20分钟)- 详细讲解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包括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等。

- 结合实物或图片,直观展示中药药材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 通过图表、流程图等形式,清晰阐述中药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组针对一个具体中药药材或病症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

-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中药学知识分析药材的性味、归经、功能,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 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中药学教案郭金耀.pdf

中药学教案郭金耀.pdf

中药学学科中药授课教师郭金耀日期2010 年10 月9 日共 2 节章节总论第1~2章教材页数1-9页授课时间80分钟题目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

2.掌握各个时期本草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著作。

3.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4.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了解国家中药GAP发展计划及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5.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授课内容、方法、重点难点及时间分配授课内容1.中药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及特征。

(10分钟)2.中药的起源和发展。

(10分钟)3.历代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量及贡献等。

(20分钟)4.中药的产地(20分钟)5.中药的采集(20分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重点难点1.中药的来源、特征、概念。

2.历代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药学成就。

3.地药材的含义,如何发展道地药材。

4.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教具及电教用具全程PPT教学课件、纸质教案、课后小结1.总结中药及中药学的概念。

2.总结历代本草对中药学发展的影响。

1.总结道地药材的概念。

2.归纳不同药用部分采收季节。

其他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中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一1.何为中药及中药学?何为本草?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哪一部?3.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的名称是什么?二1.何为道地药材?2.试述应当怎样对待道地药材?3.植物药按药用部位各在什么时节采收为宜?课外参考文献或书目去图书馆查阅课堂所讲授的本草著作,对其有进一步的认识。

中药学学科中药授课教师郭金耀日期2010 年10 月10 日共 2 节章节总论第3章教材页数10-13页授课时间80分钟题目中药的炮制目的要求1.掌握炮制的概念及目的。

2.熟悉火制法等常用炮制方法。

3.了解其余炮制方法。

授课内容、方法、重点难点及时间分配授课内容1.炮制的概念。

【完整升级版】中药学电子教案

【完整升级版】中药学电子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教案类别日校专业中药、制药层次本科班级课程中药药理学教研室药理教研室教师授课时间20 年月日至20 年月日教务处印制填写说明:请各任课教师按说明认真填写教案中各项目1.“类别”指日校、成教等。

2.“专业”指中医、中药、制药、市场营销等。

3.“层次”指研究生、本科、专科等。

4.“班级”指所授课对象的班级。

5.“课程”指所授课程内容所属学科,如:中医内科、西医外科等。

6.“教师”指任课教师的姓名、职称等。

7.“教学课题”指所授课程中的病名,如:胃脘痛、小儿疳积等。

8.“授课时数”为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

9.“授课章节”指此次教学任务所涉及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10.“教学目的要求”指此次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11.“重点难点”指该次教学中需要详细讲解的内容。

12.“教学手段”指授课时运用口授、幻灯、多媒体、板书等方法。

13.“教学主要方法和步骤”指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如讲解、课堂讨论等。

14.“课后小结”指授课后对授课内容所做的综述。

15.“课后作业或思考”指课后要求学生思考、复习的内容。

16.“备注”指表中未列出但需要补充的内容。

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云南中医学院课程教学计划表教研室:课程名称:专业:班级:。

中药学电子教案

中药学电子教案

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

3.6节次1-2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

3。

7 节3-4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

3。

13节次1—2ﻬ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3、14 节次3—4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3。

20节次_1-2_ﻬ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3。

21 节次_3-4ﻬ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3。

27 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3.28节次_3—4ﻬ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

4。

3 节次_1-2_ﻬ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

4、4节次3-4ﻬ教案姓名_高红莉_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4、10 节次1-2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

4。

11 节次_3—4_ﻬ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4、17 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

4.18 节次_3-4_ﻬ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

4、24 节次1-2ﻬ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4、25 节次_3-4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5。

1 节次_1-2_ﻬ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5、2 节次_3-4 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 ~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5。

8节次_1-2_ﻬ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

2024版年度《中药学》教案完整版

2024版年度《中药学》教案完整版

培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包括如何 询问病史、解释病情、指导用药等方面,提 高医患沟通效果。
2024/2/2
32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
07

2024/2/2
33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配伍禁忌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是中药学的基础 和核心。
掌握十八反、十九畏等配 伍禁忌,保证用药安全。
误区提示
指出在配伍禁忌和合理用药方面存在的常见误区,如忽视药物相互作用、盲目追求大剂量等,提醒学生避 免陷入误区。
2024/2/2
27
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体系建
06

2024/2/2
28
常见疾病治疗方剂选用指导
感冒
根据风寒、风热等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 方剂如麻黄汤、银翘散等。
胃痛
根据胃寒、胃热、气滞等不同证型,选用 香苏散、清中汤等方剂。
贮藏条件设置
根据药材性质不同,合理设置贮藏条件,如阴凉干燥处、避光、密封等,以防 药材受潮、发霉、虫蛀等。
监测指标
贮藏期间应定期对药材进行检查,关注药材的性状、气味、颜色等变化,同时 监测仓库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确保贮藏环境符合要求。
2024/2/2
21
质量问题识别及防范措施
质量问题识别
药材在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包括霉变、虫蛀、走油、变色 等,应注意识别并及时处理。
19
加工方法简介及操作要点
2024/2/2
加工方法简介
药材加工包括净选、切制、干燥、 炮制等步骤,旨在去除杂质和非药 用部位,提高药材纯净度,便于贮 藏和调剂。
操作要点
加工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保持 清洁卫生,防止药材受到污染;同 时,要控制加工温度、湿度和时间 等参数,确保药材质量。

《中药学》教案完整版

《中药学》教案完整版

《中药学》教案完整版教案标题:中药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了解中药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3.掌握中药鉴定、提取、分离、纯化等基本方法;4.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知识;5.培养学生对中药药材的种植、采集、制备和贮藏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1.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介绍(1课时)A.中药学的定义与范畴;B.中药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药材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分析与检验等。

2.中药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1课时)A.中药学的起源;B.中药学在古代的发展与应用;C.中药学在现代的发展与应用。

3.中药鉴定方法(2课时)A.中药鉴别的目的和意义;B.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宏观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C.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

4.中药的提取、分离与纯化(3课时)A.中药提取的目的和意义;B.中药常见提取方法:浸提、沥滤、蒸馏、萃取等;C.中药分离与纯化方法:薄层色谱、柱层析、凝胶过滤、逆流色谱等。

5.中药药理学基础知识(3课时)A.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作用;B.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C.中药药理学的基本原理: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等;D.中药药理学的临床应用。

6.中药药材的种植、采集、制备与贮藏(3课时)A.中药药材的种植技术;B.中药药材的采集与处理;C.中药药材的制备方法;D.中药药材的贮藏与保鲜技术。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阐述中药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讲解中药鉴定、提取、分离、纯化等基本方法,讲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知识,讲解中药药材的种植、采集、制备和贮藏等基本技能。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中药鉴定、提取、分离、纯化等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中药鉴定、提取、分离、纯化等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估:1.平时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中药鉴定、提取、分离、纯化等实践操作报告;2.期中考试: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中药学基本概念、内容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整个中药学课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中药学电子教案(可打印修改)

中药学电子教案(可打印修改)

教案姓名高红莉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3.6 节次1-2 课程名称中药学授课专业及层次中西医结合专科授课内容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重 点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难 点中药学的概念自学内容无使用教具多媒体相关学科知识中医学基础教学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一、介绍《中药学》课程二、基本概念中药、本草、中药学、草药、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重点讲解中药、中药学的概念,讲述中药的特点及中药学的含义及其各分支学科,介绍本草等相关概念。

)三、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介绍药物的起源。

(二)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1.酒和汤液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

2.药物知识有口耳相传发展到文字记载,“药”字的出现。

3.最早收载药物的著作:《诗经》、《山海经》、《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介绍其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版本情况、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5分钟10分钟5分钟10分钟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四)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1年)代表著作:《本草经集注》,介绍其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雷公炮炙论》。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代表著作:《新修本草》,介绍其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海药本草》等。

(六)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代表著作:《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介绍其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开宝本草》、《嘉佑本草》、《图经本草》等。

《中药学》教案完整版最新版x

《中药学》教案完整版最新版x

《中药学》教案完整版最新版x 教案:《中药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药学》教材的第五章节,主要介绍中药的分类和功效。

具体内容包括:中药的基本分类、常用草药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的配伍原则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中药的基本分类和常用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中药的配伍原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中药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药的基本分类、常用草药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的配伍原则。

难点:中药的配伍原则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中药标本、草药标本。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中药标本和草药标本,引导学生对中药学产生兴趣,引发他们对中药的分类和功效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中药的基本分类、常用草药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的配伍原则。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实际标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观察和分析不同的草药标本,了解它们的功效与作用,并尝试进行草药的配伍。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草药配伍的例子,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中药的基本分类、常用草药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的配伍原则等内容,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教材中的草药标本图,识别出其中的常用草药,并简要描述它们的功效与作用。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草药标本图,识别出常用的草药,并简要描述它们的功效与作用。

2. 请学生根据教材中的草药配伍原则,设计一个草药配伍的实例,并解释其作用。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草药配伍原则,设计一个草药配伍的实例,并解释其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药的分类、功效和配伍原则。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深入了解中药学的更多知识,例如中药的药性和药效、中药的制备和应用等。

中药学电子教案

中药学电子教案

中药学电子教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1-2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3-4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1-2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3-4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3-4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3-4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3-4教案姓名_高红莉_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1-2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3-4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3-4_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1-2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3-4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1-2_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3-4_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3-4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1-2_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_3-4_实验教案教案姓名高红莉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节次1-2。

中药学教案模板范文

中药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中药材的采集与加工的基本知识;(2)掌握中药材的采集与加工方法;(3)熟悉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3)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事业的精神;(3)树立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中药材的采集(1)中药材的来源与分类;(2)中药材的采集时间与季节;(3)中药材的采集方法;(4)中药材的采集注意事项。

2. 中药材的加工(1)中药材的加工目的与意义;(2)中药材的加工方法;(3)中药材的加工注意事项;(4)中药材的加工质量评价。

3. 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1)中药材的储存环境;(2)中药材的储存方法;(3)中药材的养护措施;(4)中药材的养护效果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储存与养护的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储存与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储存与养护实验,教师指导;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储存与养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中药材的采集与加工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教师讲解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储存与养护的基本知识;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储存与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储存与养护实验,教师指导;5.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6. 总结与评价:教师总结课程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积极性;2. 实验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后作业:布置与中药材采集、加工、储存与养护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类别日校
专业中药、制药
层次本科
班级
课程中药药理学
教研室药理教研室
教师
授课时间20 年月日至20 年月日
教务处印制
填写说明:
请各任课教师按说明认真填写教案中各项目
1.“类别”指日校、成教等。

2.“专业”指中医、中药、制药、市场营销等。

3.“层次”指研究生、本科、专科等。

4.“班级”指所授课对象的班级。

5.“课程”指所授课程内容所属学科,如:中医内科、西医外科等。

6.“教师”指任课教师的姓名、职称等。

7.“教学课题”指所授课程中的病名,如:胃脘痛、小儿疳积等。

8.“授课时数”为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

9.“授课章节”指此次教学任务所涉及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10.“教学目的要求”指此次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11.“重点难点”指该次教学中需要详细讲解的内容。

12.“教学手段”指授课时运用口授、幻灯、多媒体、板书等方法。

13.“教学主要方法和步骤”指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如讲解、课堂讨论等。

14.“课后小结”指授课后对授课内容所做的综述。

15.“课后作业或思考”指课后要求学生思考、复习的内容。

16.“备注”指表中未列出但需要补充的内容。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云南中医学院课程教学计划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专 业:
班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