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含义与标准.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班会ppt

大学生心理班会ppt

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会
以为安详、宁静与平和。
2.分解法。
❖ 请你把生活中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你一旦写 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觉,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压 力,便能够逐步化解。
❖ 3.想哭就哭。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
❖ A、刚挤出来鲜牛奶 ❖ B、刚泡老人乌龙茶 ❖ C、浓浓美式热咖啡 ❖ D、热腾腾珍珠奶茶 ❖ E、一杯纯净白开水
大学生心理班会ppt
第20页

1、选“刚挤出来鲜牛奶”同学:
第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 1)智力正常(保持对学习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一定学习效 率,并从学习中体验到满足与高兴)
❖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关键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总和,它是衡 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最主要标志之一。正常智力水平是大家生活、 学习、工作最基础条件。普通地讲,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智 商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中常;智商在70以 下,为智力落后。智力落后人较难适应社会生活,极难完成学习 或工作任务。衡量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智力水平相比 较,及早发觉和预防智力畸形发展。比如,对外界刺激反应过于 敏感或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等,都是智力不正常 表现。
❖ D、其实你一直都是个很受欢迎人。只是有时你嘴巴太毒了,毒到让人家受
不了甚至心生反感。偏偏你对于这么情况又过于无所谓,不会主动沟通道歉, 平白坐实你『目中无人』罪名。其实幽默并不等于讥讽亏人,即使你动机只 是想引人注意,换个不伤人方式相信效果会更加好。
❖ E、你不应该是人缘不好,只是朋友太少。其实这跟你个性有很大关系。你

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

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

个体⼼理健康的标准个体⼼理健康的标准 论及⼼理健康,⾃然要涉及正常⼼理与异常⼼理的划分标准,这是⽆法回避的⼀个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好的个体⼼理健康的标准,欢迎⼤家参考学习哦! ⼀、⼼理健康的概念⼀、⼼理健康的概念 “健康”⼀词,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多限于⽣理健康,主要指躯体发育良好,⽣理功能正常,⽽较少考虑⼼理⽅⾯的健康。

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对健康的解释为:“(⼈体)⽣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全⾯、不完整的。

⼈既是⽣物性个体,也是社会性个体。

⼈的健康不仅受⽣物因素的制约,也受⼼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世界卫⽣组织(WHO)成⽴时,在其中对健康的含义作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种在⾝体上、⼼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这也就是说,健康这⼀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理健康、⼼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

⼼理健康是相对⽣理健康⽽⾔的,它主要包括两个⽅⾯的含义:⼀是指⼼理健康状态,即没有⼼理疾病,⼼理功能良好;⼆是指维护⼼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的、有意识、积极⾃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理疾病,提⾼⼼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健康⼼理活动的良好状态。

⼆、⼼理健康的各类标准 ⼆、⼼理健康的各类标准 论及⼼理健康,⾃然要涉及正常⼼理与异常⼼理的划分标准,这是⽆法回避的⼀个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正常⼼理与异常⼼理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很难确定⼀个严格的界限;另⼀⽅⾯,⼼理正常或异常的现象总是客观存在的,它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各种形态的⼼理症状都不是孤⽴存在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的,因此认识的⾓度不同确定的标准也就不同。

论述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论述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论述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层面上的良好状态。

它涉及到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与个体的内心感受、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应对能力、自尊、自信、适应能力等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观感受:个体对自己的内心感受有良好的感知和认知,能够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如快乐、满足、安宁等,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如悲伤、愤怒、焦虑等。

2. 社交能力:个体具备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他们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压力。

3. 应对能力:个体具备应对生活中各种压力和挑战的能力,并且能够从中恢复过来。

他们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制定目标、采取行动,并且具备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4. 自我意识:个体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并且具备积极的自尊和自信。

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并且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之处。

5. 心理功能:个体具备良好的认知功能、情感调节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理解和处理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总之,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的整体健康状态,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自我意识
和良好的心理功能。

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表现和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对心理健康的含义研究的论述。

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制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1946年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WFMH)从四个方面对心理健康进行界定: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交往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1989年(WHO)将健康定义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被认为是经典的标准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现实;与现实环境能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做有限度的个人发挥;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马建青主编的《心理卫生学》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见解,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特征,可以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大学学习、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保证,因此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智力是指一个人认识能力与活动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与注意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包括从经验中学习或推理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二、世界卫生组织(WHO)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需求。

三、保持心理健康的小窍门(一) 心灵减压十二招1、开怀大笑,进行发泄2、保持沉默有助于降压3、听音乐、阅读书报是增长知识和乐趣的最好办法4、作错了事安慰自己“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以便继续工作5、在无人处大声喊叫或大哭6、与人为善,不要怀恨在心7、世上没有完美,甚至缺少公正,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要计较结果8、不要害怕面对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适当地说“不”9、对小事不去计较,装糊涂最好0、给久未联系的朋友写写封信吐露自己的感受11、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找出恰当的解决办法12、车到山前必有路,坦然接受现状(二) 自我心理平衡术满意的感受、愉快的心情,主要来自较好的精神修养。

心理健康的人,也不是对任何事物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情,而是善于控制和调整自己。

例如。

有的人感到烦躁时,会选择柔和的音乐听,以使自己的心情宁静;有的人感到忧郁时,去听一些雄壮或激昂的乐曲上,以使自己兴奋起来。

通常所用的自我调式的方法有1.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一个人精神活动的动力源泉之一。

主要是用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鼓励自己,安慰自己,调整不良的心理。

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不自卑,不自傲,相信自已,接受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学会从零开始,心向未来; 在学业上要追求无止境,在生活上要知足常乐,要学会知足。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论文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论文

一、心理概述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1)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只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前提,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依赖于客观现实。

因此,心理的产生必须具备脑与客观现实两个条件。

(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主观性是指一定的个人或主体对客观现实带有主体自身特点的反映。

对同样的客观现实,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往往反映各不相同。

能动性是指一定的个人或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觉、积极、主动的。

它集中体现了人的心理(即意识)的主要特点。

人有意识,能自觉确立目的,制定计划,调节行动,克服内部、外部的困难,达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目的。

2、人的心理现象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等统称为人的心理现象,通常分成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

按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情、意。

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认识过程是引起人的情感与行动目标的基础,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与意志行动起着动力或阻力的作用;意志品质如何,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情感和目标的实现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2)个性心理(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反映,由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各种心理过程,还会表现出每个人特有的心理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心理健康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心理健康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心理健康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了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心理健康,供大家参考。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1、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马斯洛认为的心理健康者的十项标准是:(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的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适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多动症多动症也称“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症,多在7岁时就有异常表现。

多动症儿童行为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

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

(2)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不能坐定看一会儿电视。

做作业做了一会儿又去干别的,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

(3)冲动行为。

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比如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

又如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

多动症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环境引起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

(4)学习困难。

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

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

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

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现代社会中,健康不仅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健康的基础。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的,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标准.一、健康的概念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过去,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强调的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即大部分人会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但是,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认识逐渐加深,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1977年恩格尔(Engel)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在该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假设:健康和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 Engel, G.L. 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 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 Science, 1977, 196,pp.129-136。

这立即在医学和健康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导致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向了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与此相一致,1989年WHO又将健康的定义修改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WHO还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第二,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第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第五,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第六,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第七,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第八,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齿和牙龈颜色正常;第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第十,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协调。

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 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

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异常有哪些?1..忧郁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

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2..狭隘表现为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

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成长中七种不健康心理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

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残暴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6..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两层含义:其一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奥尔波特的“成熟人性”观点。

2、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观点。

3、教材的结论:了解自我的现状,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有意识地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支配,也不受他人的支配;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能专注于工作,献身于事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别人,具有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注重现在的体验,不注重过去的不幸或创伤,也不沉迷所渴望的未来。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包括遗传、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影响。

2、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

3、个体心理,包括心理冲突和特殊的人格特征。

(四)心理的评估。

1、概念:是指根据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收集资料,对学生心理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对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初步分类诊断的过程。

2、方法:观察法(参与式、非参与式)、行为评定法(频率、程度)、社会测量法(人际关系,美国莫雷诺首创)、心理测验法(如个性测试)、自我报告法、会谈法。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情感和行为上的良好状态,是个体在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得以平衡和发展的状态。

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它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情绪稳定、自我认知、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

下面将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

首先,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情绪,包括愤怒、悲伤、焦虑等,而不至于情绪失控。

他们能够通过积极的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愉悦。

其次,自我认知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有自信、自尊和自爱的态度。

他们能够积极面对自己的问题和困难,而不是逃避或否认。

另外,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友谊关系、爱情关系等。

他们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理解和尊重他人,处理人际冲突,避免孤独和孤立感。

再者,适应能力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

他们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积极面对挑战,不会因为困难而退缩或崩溃。

最后,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己的责任感。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不会轻易放弃。

总之,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包括了情绪稳定、自我认知、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积极态度等多个方面。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在这些方面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够真正健康地生活和成长。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心理健康,努力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一、健康概念的演变怎样才算健康?什么叫“健康”?传统观点认为:“无病(指躯体疾病)即健康”;“身体合格就是健康”;或者说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有疾病就是“失去健康”。

这些健康的定义是含糊的、狭隘的,因为它们没有考虑到人们的情绪状态和社会处境。

《辞海》中关于健康的概念:“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劳动效能的状态。

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

”这种提法比“健康就是没病”要完善些,但仍然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来对待。

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从而形成了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全面健康观。

从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可知,全面健康具有三个要素:无躯体疾病、无心理疾病和具有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全面健康必须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其实,人是一个整体,生理和心理紧密相关,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这就是现代全面健康观的出发点。

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

一个人只有具备心理健康这一基本条件,才能保证机体处于完整统一的全面健康状态,才能保证身心功能的协调和稳定。

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全的标志,是确立正确人生观、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保证。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从以上健康概念的探讨中,我们知道了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学者就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多方面的阐述和探索。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定义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的概念》课件

《心理健康的概念》课件
《心理健康的概念》 ppt课件
目录
• 心理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 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 心理健康的实践应用
01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心理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反 映在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上,表现为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和谐的 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害怕与他人交往,担心被 他人评价或嘲笑。
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
观察法
专业评估
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情绪和言语, 判断其是否出现异常表现。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评估,进行更 全面和专业的诊断。
自评量表法
使用心理测评工具,如焦虑、抑郁等 自评量表,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 状态。
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CBT)
05
心理健康的实践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 性,学习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方法。
关注学生心理状态
教师需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 习效果。
02
03
有效沟通
学会倾听和表达,理解他 人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 基础,有助于减少人际冲 突,增强人际关系。
真诚待人
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对待 他人,尊重他人感受,建 立信任和友谊,有助于拓 展人际关系网络。
解决冲突
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冲突, 采取积极、理性和平和的 方式解决矛盾,维护人际 关系稳定。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通过调整不良认知模式,改变不良行 为习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十标准

心理健康十标准

心理健康十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稳定状态,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呢?首先,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是情绪稳定。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在面对各种情绪刺激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不会因为一时的情绪波动而失去控制。

其次,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准是自我认知和接受。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产生自卑感。

第三,积极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主动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人,同时也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情境的变化,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产生过度的焦虑和紧张。

第五,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有效地应对挫折和困难,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第六,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思维,不会盲从他人,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意愿做出决策。

第七,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不会因为生活中的挑战而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第八,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有效地处理压力,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产生身心的不适和疾病。

第九,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在面对各种情绪和压力时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最后,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有积极的生活目标和追求,不会因为生活的困难而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涵盖了个体在情绪、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自我认知和积极生活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提升,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心理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让自己更加快乐、健康地生活下去。

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

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

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心理健康。

我们真的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吗?在本文中,我们将重新审视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能够保持一种积极、稳定的状态,通常表现为对自我认知的清晰、情绪的稳定、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面对挑战时能够积极应对。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人的多个方面,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

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情绪稳定性: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即使遇到挫折也能适度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自我认知: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接受自己的缺点。

环境适应性: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并能够积极应对挑战。

社交能力: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具备良好的社交技能,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需要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都至关重要。

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身体疾病、降低工作效能、影响人际关系,甚至导致自杀行为。

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对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家庭都有重要意义。

注重自我调节:通过锻炼、冥想、呼吸练习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亲朋好友保持,建立互助支持的关系网络。

保持积极心态:努力看到事情的积极面,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定期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有心理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的重要领域。

通过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促进心理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快乐的社会!当我们谈论程序正义时,我们通常是指一种价值观和理念,它强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应该遵循正义原则,以实现公平、透明和可解释的决策过程。

程序正义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程序正义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他在书中提出了公平的正义原则。

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指个体人格中各部分互相协调,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

心理健康状态的良好与否,影响着个体的学习、工作、社交和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

以下是常见的心理健康标准:
1. 精神状态平稳,情绪愉悦,积极向上。

2. 自我评价较高,具有自信、自尊、自立、自觉、自爱的意识。

3. 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 有控制自身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具有灵活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能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

6. 能够调节生活、学习和工作等不同领域的需求,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7. 具有人生规划和目标追求的意识,迈向更高层次的生活目标和追求。

总之,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
态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5
Questions:请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健康就是指身体好 2心理健康就是指没有心理疾病 3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出客观的评价,并不断 完善自己 4一个人和他人相处不好,或许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 5在意自己在异性面前的表现是心里不健康的表现 6比起心理健康的人,心理不健康的更容易被突然遭遇的困 难击垮 7所谓接纳自我,就是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好的 8心理健康的人一般不会长久处于负面情绪的控制之下 9正常人是不会出现心理问题的,有心理问题的人都是变态 或精神病 10心理问题是每个人自己可以调整解决的,完全不需要接受 外界援助 11中职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强。中职 生产生各种各样的该年龄段特有的心理困惑,是很正常的。
Page 9
本书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 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 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 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Page
10
五、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等提出了心理健 康的十条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 2.心理活动耐受力
3.周期节律性
4.意识水平 5.受暗示性
6.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
Page 14
(五)本书观点
1.智力正常 2.人际关系和谐 3.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4.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5.面对和接受现实 6.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7.人格完整独立 8.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1)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2)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 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 (3)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 纳认同; (4)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5)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 的不适应性,能作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 (6)完善自我,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7)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 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
Page 16
KEYS:你答对了吗?
1健康就是指身体好 (两方面) 2心理健康就是指没有心理疾病 (没有心理疾病的不存在) 3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出客观的评价,并不断完善自己
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 和紧张;
第二,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第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第五,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第六,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二)奥尔波特七条标准
心理健康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格心理学家 奥尔波特对心理健康提出了七条标准:
(1)自我意识广延;
(2)良好的人际关系;
(3)情绪上的安全性;
(4)知觉客观; (5)பைடு நூலகம்有各种技能,并专注于工作; (6)现实的自我形象; (7)内在统一的人生观。
Page 12
(三)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十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表达及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的需要能作恰如其分的满 Page 11 足。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成 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 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 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 弱的状态。”
Page
5
二、恩格尔的研究
1977年恩格尔(Engel)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 一篇著名的论文,在该论 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 假设:健康和疾病是生物、 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即生物—心理— 社会模式 (biopsychosocial model)
(8)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 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9)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
(10)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Page 13
(四)郭念锋在其所著《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 中提出从以下十个方面判断心理健康的水平:
第七,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
第八,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齿和牙龈颜色正 常; 第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第十,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协调。
Page 8
四、心理健康的概念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 心理健康是指: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有效率的生活。”
2013-6-28
5月21日上午, 东莞理工学院大二 女生梁荣彩,在教 学楼洗手间遭同校 大四男生敖翔猥亵 杀害,校园安全事 件层出不穷。。
Page 2
杀 事 件年 (大 更学 新生 中自 )
Page 3
201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你的心理健康呢吗?
Page
4
第一章 健康的含义
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
恩格尔,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 教授,当代“医学模式之父”。
Page 6
这立即在医学和健康领域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导致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 转向了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式。
Page
7
三、1989年WHO对健康定义的修订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 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WHO还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