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_以济南市为例_吴国华
近年来济南市二氧化碳排放结构分析
算 , 析 济 南 市 C 排 放 结构 , 对 济 南 市 低 碳 化 分 O 这
发 展方 向 和路 径认识 有 指导意 义 。
1 C O,排 放 的能 源 结 构
1 1 能 源消 费结构 高 碳化 特征 .
上 , 比 例 高 于 它 们 在 能 源 消 费 量 中 的 比 例 该
源 消 费 中 占 主 导 地 位 , 09 年 占 消 费 总 量 的 20
9 .1 , 6 7 % 而天 然气 等其 他 能源所 占 比例很 小 。清 洁 能 源及 可 再 生 能 源 使 用 的 水 平 较 低 。2 0 0 5—2 0 09 年, 煤炭 在能 源消 费 中 的比例有 所下 降 , 但下 降 幅度 不大 , 占主要 地位 。2 0 仍 0 9年 济 南 市 终端 能 源 消 费
基金项 目: 山东省 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与决策支 持系统软科学研究基地 资助项 目(0 9 K 04— ) 20 R A 0 8 作者简介 : 齐敏( 94一) 女 , 18 , 山东滨州人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 可持续发展 和低碳经济 。 徐 天祥 ( 9 1一) 男 , 16 , 山东东平人 , 教授 , 研究方 向: 人力 资本 、 资源型城 市转型和低碳经济。
近 年 来 济 南 市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结 构 分 析
二氧化碳排放如何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何计算?2009-12-08 中国环境报第8版我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火力发电厂是利用燃烧燃料(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所得到的热能发电的。
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
那么,如何计算二氧化碳减排量的多少呢?以发电厂为例,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 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为此可推算出以下公式:(说明:以上电的折标煤按等价值,即系数为1度电=0.4千克标准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也能以自身的行为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
以下是“碳足迹”的基本计算公式: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X;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X;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公里数X;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到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 +X (公里数—200);长途飞机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公里数X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这个指标等于二氧化碳排放量除以GDP,其实就是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如万元GDP排放多少吨,这样一个概念。
这样一个概率实际上是一个效率概念,这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越低,效率越高,就是实现万兀GDP的时候,排放最低可能是能耗也最好,二氧化碳排放是有效率的。
/首份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榜单”出炉2010/02/23\第一财经日报章轲有研究估算称,2010年我国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贡献”最大的产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排放量占到了总量的%。
日前,中国科学院公布了首份按行业估算的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名单。
该名单显示,分列“贡献排行榜” 2~5位的产业及其排放量占比分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
碳排放测算方法
碳排放测算方法
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有三种方式: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实测法。
1. 排放因子法:基于计算,计算公式为温室气体(GHG)排放=活动数据(AD)×排放因子(EF)。
其中,AD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如每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石灰石原料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净购入的蒸汽量等。
2. 质量平衡法:基于计算,计算公式为对于二氧化碳而言,在碳质量平衡法下,碳排放由输入碳含量减去非二氧化碳的碳输出量得到。
具体公式为:二氧化碳(CO2)排放=(原料投入量×原料含碳量-产品产出量×产品含碳量-废物输出量×废物含碳量)×44/12。
其中,是碳转换成CO2的转换系数(即CO2/C的相对原子质量)。
3. 实测法:基于测量,通过排放源实测基础数据,汇总得到相关碳排放量。
具体又包括两种实测方法,即现场测量和非现场测量。
如需更多碳排放测算方法,建议查阅碳排放相关书籍或咨询碳排放核算机构。
双碳排放达标计算书
双碳排放达标计算书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减排工作中,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制定了双碳排放达标计算书,以评估我们的碳排放情况,为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一、双碳排放基本概述双碳排放是指企业的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之和。
直接碳排放是指企业自身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如工厂的燃煤排放、车辆的尾气排放等;间接碳排放是指企业通过购买电力、热能等间接引起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
二、双碳排放计算方法1.直接碳排放计算直接碳排放计算主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生产工艺和能源消耗情况来确定。
我们首先对企业从能源供应商购买的能源量进行统计,包括电力、燃气、燃煤等。
然后,根据能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的含碳量和燃烧时的排放系数,计算出企业燃煤、燃气以及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
2.间接碳排放计算间接碳排放计算主要是通过电力和热能消耗情况来估算。
我们需要统计企业购买的电力和热能用量,并根据能源供应商提供的电力和热能的排放系数,计算出因企业用电和用能而引起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
三、双碳排放达标情况分析通过对企业的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进行计算,我们可以获得企业的双碳排放量。
然后,我们需要将其与国家和行业的双碳排放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估企业的达标情况。
1.直接碳排放达标情况根据国家的相关排放标准,我们将企业的直接碳排放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如果企业的直接碳排放低于国家标准,说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采取了一些减排措施,达到了国家要求的减排目标。
如果企业的直接碳排放高于国家标准,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找出产生高碳排放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减排方案。
2.间接碳排放达标情况同样地,根据国家的相关排放标准,我们将企业的间接碳排放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如果企业的间接碳排放低于国家标准,说明企业在能源消耗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报告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分析
报告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分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人们对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讨论报告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分析。
1. 能源消耗分析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但其消耗带来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报告中的能源消耗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如聚焦某一地区或行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对比不同能源的使用比例等。
同时,通过对能源消耗趋势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能源需求,为能源规划提供参考。
2. 碳排放分析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报告中的碳排放分析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企业、产业甚至国家的碳排放量,分析其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
利用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制定减排措施和政策,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 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关系分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报告中可以对不同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如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的碳排放量较高,而清洁能源使用则可以减少碳排放。
此外,还可以研究能源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区域差异分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报告中可以对国内外主要地区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同时,还可以借鉴不同地区的经验,推广有效的减排措施,促进全球碳减排。
5.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报告可以通过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平衡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6. 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最后,报告可以对未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政策方向,报告可以给出未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可能演变情景。
这对于制定长期能源规划和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报告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分析中,以上六个方面均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和方法,通过科学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情况和演变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碳排放量计算法范文
碳排放量计算法范文
在数据收集阶段,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能源消耗量、化石燃料
使用情况、建筑物面积和能源使用情况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企业或组织
的内部报告、能源供应商的记录、能源监测设备的数据等来获得。
计算碳排放量时,还需要考虑到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除了二氧化碳(CO2)之外,还有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
这些气体的排放量需要
将其转化为CO2当量,即CO2e。
转化因子是指将这些气体的排放转化为
与CO2相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
例如,1吨甲烷的CO2e排放量约
为25吨。
结果评估是根据计算得到的碳排放量,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可以根
据不同的标准或指标,对排放量进行比较和监测。
例如,可以将排放量与
历史数据进行比较,评估排放量的变化趋势;还可以将自身的排放量与行
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评估自身在碳排放方面的表现。
在实际应用中,碳排放量计算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在企业
层面,可以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和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减少碳排放
的措施。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对交通、建筑和能源系统等进行碳排放评估,指导城市低碳发展。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不同政策措施的碳排
放影响进行评估,制定更有效的减排策略。
总结起来,碳排放量计算法是一种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评估和量化的
方法。
通过数据收集、排放计算和结果评估等步骤,可以有效地评估不同
活动或过程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为减少碳排放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关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统计计算方法
2、统计方法与计算公式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 直接法是根据能源消耗数据和燃料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直接计算二氧化碳排放 量。计算公式为:
二氧化碳排放量(吨)=能源消耗量(吨)×燃料中二氧化碳含量(%) (2)间接法 间接法是根据各行业的生产活动数据和行业碳排放系数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 计算公式为: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较小,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如对于特定类型的电厂或者在考虑特定政策影响时,可能需要采用更为精细的计 算方法。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中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准确估算, 得出了2020年中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9.7亿吨。这一结果为政策制定 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中国碳减排政策的实施。
三、应用案例
以某化工企业为例,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其VOCs排放量。首先收集该企业生 产过程中的原料、产品、副产品以及排放物的数据,然后根据物料平衡原理计算 出VOCs的排放量。通过该方法,可以对该企业的VOCs排放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对 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结论
浙江省VOCs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包括物料衡算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 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VOCs排放量的准确计算和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准确统计和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 义。通过本次演示介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统计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 家和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及其背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原因。在此基础上,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减排措施,包括优化能源结 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森林建设等,以实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控 制。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能源行业碳排放分析与减排方案
能源行业碳排放分析与减排方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这导致了能源行业碳排放的严重问题。
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制定并实施能源行业的碳排放分析与减排方案迫在眉睫。
一、碳排放分析1.1 碳排放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碳排放是指在能源行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量。
计算碳排放可以采用排放因子乘以能源消耗量的方法。
不同能源来源和能源转化过程中的排放因子各不相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1.2 能源行业的碳排放趋势能源行业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来,能源行业的碳排放呈现上升趋势,这主要归因于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传统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
碳排放的增加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1.3 碳排放的影响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海平面上升等。
同时,碳排放也对空气和水质造成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二、能源行业碳排放减排方案2.1 发展清洁能源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其碳排放量较低甚至为零。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研究,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2.2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是减少碳排放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生产工艺,能够在能源的生产、传输和使用过程中减少能源损失,降低能源浪费。
2.3 推行碳排放监管与市场机制建立碳排放监管制度,并推行碳交易市场,可以有效约束能源行业碳排放。
政府应加强监管,对高碳排放的企业实施限制措施,并对低碳排放的企业给予激励,以实现碳减排的双重目标。
2.4 加强国际合作能源行业碳排放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国际间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能源技术,分享减排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中国2030年CO2排放总量预测研究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其CO2排放量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预测中国2030年的CO2排放总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旨在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措施,预测中国2030年的CO2排放总量。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根据过去的数据和经验,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预计在203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可能有所放缓。
因此,在预测中国2030年的CO2排放总量时,需要考虑经济发展的趋势。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中国的能源结构。
目前,中国主要依赖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来满足能源需求。
然而,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并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比例。
这包括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推广核能等。
在未来的几年里,这些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得到实施,这将有助于减少CO2的排放。
另外,我们还需考虑技术创新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清洁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将得到推广和应用。
这将有助于减少中国的CO2排放。
例如,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将减少传统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燃油的消耗和CO2的排放。
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我们可以对中国2030年的CO2排放总量进行预测。
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影响,预计中国2030年的CO2排放总量将会减少。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预测是基于当前的政策和技术发展状况,并假设这些趋势将持续下去。
如果出现意外因素或政策措施发生重大变化,预测结果可能会有所偏差。
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城市化进程对能源需求的影响,以及各个行业对CO2排放的贡献等。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的研究力度,以促进其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从而进一步降低CO2排放。
关于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报告
关于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报告
流化焦化装置的CO2排放量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计算方法:
1.确定流化焦化装置的原料消耗量。
这通常需要详细记录每批次的原料(如煤炭、天然气等)消耗量。
2.确定原料的碳含量。
不同原料的碳含量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了解每批次的原料的碳含量。
3.计算碳转化率。
碳转化率是指原料中的碳被转化为焦炭的效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根据具体的工艺条件和操作参数,可以使用特定的公式或图表来计算碳转化率。
4.确定焦炭的排放量。
根据步骤3中计算的碳转化率和原料消耗量,可以计算出焦炭的排放量。
5.确定CO2排放量。
根据焦炭的排放量和碳含量,可以计算出CO2的排放量。
可以使用公式表示为:CO2排放量= 焦炭排放量×碳含量× 1.67(CO2与碳的分子量比值)。
6.进行误差分析和校准。
由于流化焦化装置的操作条件和工艺参数可能存在波动,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误差分析和校准,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仅是一种示例,具体的计算方法可能因工艺条件和操作参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同时,在进行
CO2排放量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装置的密封性和废气的处理等。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
典型的系数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SO2(二氧化硫)0.0165NOX(氮氧化合物)0.0156烟尘0.0096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推荐值:0.67(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参考值:0.68(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0.69(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SO2(二氧化硫)8.03NOX(氮氧化合物)6.90烟尘3.35如何计算二氧化碳减排量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
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
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44/12=3.67)。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 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
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及数据核查表
附件3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及数据核查表一、核算范围及方法二氧化碳排放指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
核算公式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二燃煤排放量+燃油排放量+燃气排放量+為肘j水麴电躲入电力魁鸽二詡射鮭-本地区电力调出所蕴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燃煤排放量=当年煤炭消费量X燃煤综合排放因子燃油排放量=当年油品消费量X燃油综合排放因子燃气排放量=当年天然气消费量X燃气综合排放因子从第j个省级电网调入电力所蕴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当年本地区从第j个省级电网调入电量X第j个省级电网供电平均CO2排放因子本地区电力调出所蕴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地区调出电量X本地区省级电网供电平均C02排放因子说明:单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理论上随着燃料质量、燃烧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因素的变化每年应该有所差异,考虑到年度数据获取的滞后性以及可比性,核算各省二氧化碳排放的排放因子数据采用2005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初步数据,见表1。
表1化石燃料燃烧过程C02排放因子调入或调出电量数据可从各省电力公司、能源平衡表或电力平衡表获得和核证,并以千瓦时为单位。
对于调入电量,应明确本地区外购电力所属省级电网并采用相应的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对于调出电量,应采用本省的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在核算2013和2014年电力调入调出蕴含的排放量时,采用2012年相应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数据,见表2。
二、2014年碳强度累计下降率计算方法根据国家在2013年度考核评估工作中认定的本地区2013年实际累计下降率以及本年度考评中初步计算的本地区2014年实际年度下降率,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本地区2014年碳强度累计下降率。
2014年碳强度累计下降率=1—(1 —D2013 累计)X(1 —D2014 年度)式中,D2013累计和D2014年度分别为本地区2013年实际累计下降率和2014年实际年度下降率表2 2012年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三、数据核查表。
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公式
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公式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但是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以下简单的公式来进行估算:
二氧化碳排放量 = 燃料燃烧量× 燃料的碳含量× 碳的氧化
率× 分子量比。
其中,燃料燃烧量是指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通常以焦耳或千
焦为单位;燃料的碳含量是指燃料中碳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碳的氧化率是指碳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的比率,通常取为1;分
子量比是指二氧化碳分子量与碳原子的质量比,通常取为44/12。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实际情况中可能
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燃烧的完全程度、燃料的质量损失等。
另外,不同类型的燃料和不同的燃烧过程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
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化石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_以济南市为例_吴国华
的数据系列都表现出持续性的季节波动[4]; 钱杰等
运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ORNL) 提出的化石燃
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方法,计算了上海市的 CO2 排放量[5]; 查冬兰,周德群将能源分为 9 类,以各类
能源消费量乘以各自的碳排放系数,计算了全国 28 个省区的 CO2 排放量[6]; 赵敏等根据 IPCC 碳排放 计算指南推荐的方法计算了上海与能源消费相关的 CO2 排放量[7],等等。
焦炭 其他焦化产品
焦炉煤气 其他煤气
原油 汽油
2. 7725 2. 7725 3. 1379 2. 3641 1. 3003 1. 3003 2. 1492 2. 0525
煤油 柴油 燃料油 液化石油气 炼厂干气 其他石油制品 天然气
2. 1062 2. 1707 2. 2674 1. 8483 1. 6871 2. 1492 1. 6442
同的化石能源品种逐项计算求得。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和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近 20 年来,在其经济保持
较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化石能耗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CO2 排放量也越来越多,以济南为例对该问题研究具有典型 意义。
〔关键词〕化石能源消费; 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工 艺、生 产 流 程 多 有 改 进,故 此 方 法 误 差较大[8]。
考虑估算的相对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采用
下式估算化石能源消费的 CO2 排放量:
n
CEEC
=
∑EC
i=1
i
×CEFi
( 1)
式中: CEEC 为 能 源 消 费 的 CO2 排 放 量 ( 吨
CO2 ) ; ECi 为化石能源 i 的消费量( 吨标准煤) ; CEFi
基于能源消耗的碳排放计算方法
基于能源消耗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摘要:一、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关系二、碳排放的计算方法1.排放因子法2.质量平衡法3.实测法三、具体计算步骤与实例四、降低碳排放的实用建议正文:碳排放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而能源消耗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能源消耗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为您介绍碳排放的计算方法,以及具体步骤和实用建议。
一、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关系能源消耗是指在生产、运输、加工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根据能源种类和消耗量,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碳排放量。
二、碳排放的计算方法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有三种方式: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法。
1.排放因子法排放因子法是适用范围最广、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碳核算办法。
该方法的计算公式为:温室气体(GHG)排放活动数据(AD)排放因子(EF)。
其中,AD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如每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石灰石原料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净购入的蒸汽量等;EF是与活动水平数据对应的系数,包括单位热值含碳量或元素碳含量、氧化率等,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
2.质量平衡法质量平衡法是通过监测生产、运输、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各种能源的消耗和排放,计算碳排放量。
该方法适用于特定行业和企业,需要详细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数据。
3.实测法实测法是通过现场实测和监测,获取能源消耗和排放数据,从而计算碳排放量。
该方法适用于特定项目或设施,数据准确性较高,但实施成本较高。
三、具体计算步骤与实例1.确定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
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等。
2.获取各种能源的排放因子。
排放因子可以从IPCC、美国环境保护署、欧洲环境机构等提供的数据中获得,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计算。
3.计算碳排放量。
将能源消耗量乘以相应的排放因子,得到碳排放量。
我国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吴国华
2011年第9期○吴国华朱高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单位GDP 能耗、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1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这表明节能减排仍然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认真总结“十一五”经验教训,对于推进和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1.节能减排目标制定和分解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就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来说,“自上而下”确定和分解节能目标的随意性强;对节能目标进行分解难以充分反映地方差异;节能目标实施之前缺乏完整的实施方案和政策设计,政策协调性不够等。
正因为节能减排目标制定得不够科学,才导致了“十一五”最后两年出现了部分省市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不得不采取拉闸限电等措施。
2.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过于依赖行政手段。
在节能减排目标实施过程中,主要以政府行政手段推动,带来了“一刀切”、前松后紧、临时突击、治标不治本等问题。
3.节能减排统计监测等基础工作仍然薄弱。
目前,我国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薄弱,节能和污染物排放的统计、报告、核实制度尚不健全。
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虽已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得到不折不扣的实施。
许多政府部门能源统计力量不足,统计经费短缺,能耗数据发布严重滞后,不适应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
4.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带来的压力巨大。
我国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偏重,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
航空等能耗较高的运输方式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小汽车发展过快,耗油量直线上升,直接推动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据统计,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3.60亿吨标煤,2009年达到30.67亿吨标煤,提前11年突破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2020年能耗总量30亿吨标准煤的控制目标。
中国农村生物能源利用的CO2排放量估算与空间分析
中国农村生物能源利用的CO2排放量估算与空间分析
杨静;张培栋
【期刊名称】《可再生能源》
【年(卷),期】2012(030)010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其生物质能源利用在农村能源消费构成中占据很大比重.文章采用排放因子法对2010年中国各省(市区)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CO2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利用ArcGIS对估算结果进行空间分析,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在Geoda平台上分析各地区碳排放量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秸秆和薪柴的利用对农村生物能源利用的CO2排放量有重要贡献,沼气所占比例较小.在空间分布特征上,生物质能源利用的CO2排放量呈现出中西高、东南偏低的分布特征.
【总页数】6页(P67-72)
【作者】杨静;张培栋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0;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6;S21
【相关文献】
1.中国农村生物质能消费的CO2排放量估算 [J], 李玲玉;杨艳丽;张培栋
2.甘肃省能源利用碳足迹估算与分析 [J], 王彤彤;吴旺旺;张小平;赵世伟;郑纪勇
3.基于能源消费的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碳排放估算与分析 [J], 王德亮;陈前利;李培培;马潇潇
4.杭州市生物质能源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利用建议 [J], 严爱兰;李锋
5.中国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分析研究 [J], 吴佳佳;耿利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氧化碳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配——以中国电力系统为例.doc
二氧化碳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配——以中国电力系统为例吴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研究室,北京100031)摘要:本文以中国电力系统为例,研究设立“电力CO2分配系数”,以将二氧化碳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
本文推导了该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回顾了1978年以来我国的基本情况,与世界一些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与改进效果,并对2015年、2020年的趋势进行了计算与预测。
关键词:二氧化碳;消费;分配低碳发展是当下的国际主流,但不论化石能源燃烧还是特定工业品生产,人类社会任何生产活动的起源都是服务于终端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在CO2减排义务的确定中,只有理清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水平,才可能公平地分担责任,最终有效地控制排放。
电力行业是目前CO2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电力CO2同样存在着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减排的分配问题。
电力系统主要由电力企业与用户组成,其中,电力企业的主要活动是为满足社会终端用电需求而进行电能的转化与输配,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新增的”能量损耗以及相应的CO2排放,才是与其直接相关并需要负责的;而大量由终端电力用户所消耗的能量以及相应的CO2排放,显然与电力企业无关而且难以真正负责。
通常所谓的“电力二氧化碳”,其实是整个“电力系统”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将其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才可能实现有效减排以及公平考核。
电力行业CO2“分配问题”的提出,是当前国际上低碳义务原则从“生产者原则”向“消费者原则”或者“生产者——消费者共同承担原则”转化潮流的一种表现。
对于电力行业来说,对由其自身能源结构、生产效率引起的CO2排放是可以控制或者说应该负责的,但对于终端用电需求变动所引起的CO2排放则是不可控制因而无法负责的,应在相关技术经济指标中进行区分,具体可用“电力CO2分配系数”来表示。
1 “电力CO2分配系数”的计算推导总发用电量=厂用电量+线损电量+终端用电量设定:终端用电分配系数=终端用电量/总电量电力行业分配系数=电力行业损耗电量/总电量则:终端用电活动所排放的CO2=电力CO2总量×终端用电分配系数电力生产、输配活动所排放的CO2=电力CO2总量×电力行业分配系数由此得出:终端用电分配系数=1-厂用电率-线损率电力行业分配系数=厂用电率+线损率终端用电分配系数+电力行业分配系数=1,即两者互为补数,统称“电力CO2分配系数”。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氧化碳排放被认为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气候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于了解气候变化趋势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在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能源消耗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能源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
以化石能源为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能源消耗量,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其次,交通运输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车辆燃烧汽油和柴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因此,我们需要统计交通工具的数量和行驶里程,并结合不同车辆的燃料效率来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工业生产也是一个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
许多工业过程,如钢铁生产、水泥生产和化学品生产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计算这些工业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需要考虑到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工艺技术的效率等因素。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我们也需要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
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使用情况对二氧化碳排放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面积、能源供应方式和节能措施等因素来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时,有几个常用的指标可以使用。
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可以评估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单位面积或单位人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地区或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并为制定相应的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在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时,还需要考虑到碳排放因子。
碳排放因子是一个单位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
通过确定不同能源的碳排放因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总之,准确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了解气候变化趋势和制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
典型的系数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SO2(二氧化硫)0.0165NOX(氮氧化合物)0.0156烟尘0.0096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推荐值:0.67(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参考值:0.68(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0.69(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SO2(二氧化硫)8.03NOX(氮氧化合物)6.90烟尘3.35如何计算二氧化碳减排量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
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
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44/12=3.67)。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 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单位化石能源 i 的 CO2 排放量,称为二氧化碳排
放系数( 吨 CO2 / 吨标准煤) ,如表 1 所示; n 为化石
能源消费品种数。
62
表 1 主要化石能源的 CO2 排放系数[9]
CO2 排放系数
CO2 排放系数
能源种类
能源种类
( 吨 CO2 / 吨标准煤)
( 吨 CO2 / 吨标准煤)
原煤 洗精煤
数据估算 CO2 排放量; 三是数学模型估算法。如, ERM- AIM / 中 国 能 源 排 放 模 型、LOGISTIC 模 型、
MARKAL 动态线性模型等。也有用美国橡树岭国
家实验室( ORNL) 1990 年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
提出的主要耗能产品生产过程 CO2 排放比例估算, 但由于 ORNL 模型距今已超过 20 年之久,期间企业
的 生 产 工 艺、生 产 流 程 多 有 改 进,故 此 方 法 误 差较大[8]。
考虑估算的相对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采用
下式估算化石能源消费的 CO2 排放量:
n
CEEC
=
∑EC
i=1
i
×CEFi
( 1)
式中: CEEC 为 能 源 消 费 的 CO2 排 放 量 ( 吨
CO2 ) ; ECi 为化石能源 i 的消费量( 吨标准煤) ; CEFi
2009 5315. 72 72. 99 1646. 28 22. 61 109. 62 1. 51 210. 92 2. 90
2010 5419. 50 69. 58 2178. 09 27. 96 180. 53 2. 32 11. 04 0. 14
平均 贡献率
71. 97
26. 71
同的化石能源品种逐项计算求得。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和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近 20 年来,在其经济保持
较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化石能耗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CO2 排放量也越来越多,以济南为例对该问题研究具有典型 意义。
〔关键词〕化石能源消费; 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F062. 2; X24
( 不计热力和电力) 加上为生产电力和热力耗用的
化石能源为计算 CO2 排放的能源消费量,忽略运输 和输配的能源损失量。
( 三) 数据来源
本文的能源数据和经济数据取自 1991—2011
年历年济南统计年鉴,其中能源数据源于相应年份
的能源平衡表。由于我国历史上能源统计制度曾发
生多次变化,1991—2004 年的全社会能源消费量是
电力、其他能源等。如果将包括这三部分的能源消
费量称为完全消费量,那么,由能源消费产生的 CO2 排放量从小到大有三个数据: 一是与终端能源消费
对应的 CO2 排放量; 二是终端能源消费加上部分加 工转换损失的 CO2 排放量; 三是完全能源消费 的 CO2 排放量。考虑部分电力外部输入以及电力、热 力生产耗用的能源较大,本文采用终端能源消费量
这说明,尽管国际社会对气候变暖的程序、成因、主 要责任以及解决的路径等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主 流观点趋于一致,即: 关于气候变暖的原因与人类活 动,特别与人类使用化石能源密切相关[1]。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人 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中 规定 的 二 氧 化 碳 ( CO2 ) 、甲 烷 ( CH4 ) 、氧 化 亚 氮 ( N2 O) 、氢氟碳化物( HFCS) 、全氟化碳( PFCS) 、六 氟化硫( SF6 ) 等 6 种温室气体排放中,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所 占 比 重 最 大,是 最 重 要 的 人 为 温 室 气 体。 2004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的 77% ,其中化石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占人 类活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80% 以上,占全球温室 气体排放总量的 56. 6%[2]。
2012 年 3 月 第 3 期 总第 217 期
理论学刊 Theory Journal
Mar. 2012 No. 3 Ser. No. 217
*
化石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
———以济南市为例
吴国华
( 山东财经大学资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 CO2 ) 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氧化碳( CO2 ) 排放量因 化石能源品种及其消费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其排放量估算需要在明确化石能源消费计算范围的基础上,按不
61
的数据系列都表现出持续性的季节波动[4]; 钱杰等
运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ORNL) 提出的化石燃
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方法,计算了上海市的 CO2 排放量[5]; 查冬兰,周德群将能源分为 9 类,以各类
能源消费量乘以各自的碳排放系数,计算了全国 28 个省区的 CO2 排放量[6]; 赵敏等根据 IPCC 碳排放 计算指南推荐的方法计算了上海与能源消费相关的 CO2 排放量[7],等等。
动低碳经济发展。
二、化石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
( 一) 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模式
目前,学术界估算化石能源消费的 CO2 排放量 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实测法。即通过实测石
油、煤油、柴油、型煤、天然气燃用过程和火力发电等
排放的 CO2 数量,计算相应的排放系数,从而实现 CO2 排放量估计[5]。美国芝加哥、韩国汉城等城市 CO2 排放量的估算,主要采用实测方法; 二是统计 法。即通过统计化石燃料消耗量、排放特点、扩散等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和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
市之一,近 20 年来,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 15% 左
右,化石能耗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CO2 排放量 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并制约着济南市以至于山东省
低碳经济的发展。本文拟以济南市为例,研究化石
能源消费的 CO2 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研 究分析不同化石能源消费对 CO2 排放的贡献,探索 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节约能源消费,控制 CO2 排 放的规律性,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
鉴于 CO2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而 CO2 增加主要源于化石能源的燃烧。因此,估算化石能 源消费的 CO2 排放量成为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的 一个研究热点。例如,Leung D. Y. C. 等对香港二氧 化碳和甲烷的排放进行定量分析,指出煤炭直接燃 烧是 CO2 最主要的来源[3]; Blasing T. J. 等对美国能 源消耗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显示煤和天然气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 2012) 03-0061-05
一、导言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近年来,面对频发的酷暑、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 件,世界各国认识日趋统一、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推 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诉 求。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易受气候变化 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 问题。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规定: 到 2015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0 年下降 17%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 2010 年下降 16%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1. 4% ,新增 森 林 面 积 1250 万 公 顷,森 林 覆 盖 率 提 高 到 21. 66% ,森林蓄积量增加 6 亿立方米。这充分 彰显了我国政府对推动低碳发展的重视,积极应对 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负责任国家的态度。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发 布的第 4 次评估报告指出: 过去 50 年发生的气候变 暖,有 90% 以上的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又 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主。这个 结论与 IPCC 过去三个评估报告的模糊表述不同, 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明确指向人类自身的活动。
如果将 CO2 排放量的变动与 GDP 的变动进行 比较( 见图 2) ,可以发现济南市 CO2 排放量与 GDP 增长趋势基本相同。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济南市 GDP 快速持续增长,CO2 排放量亦随之持续增长。 “十一五”期 间,国 家 强 化 节 能 减 排,济 南 市 以 显 著 的节能成效使得 CO2 排放增长停滞( 2009 年增长率 近于零,为 0. 0094% ) 。但 纵 观 近 20 年 的 变 化 过 程,济南市 CO2 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 6. 6% ,而 GDP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15. 1% ,CO2 排 放 弹 性 系 数 为 0. 4345。
吨) 、德 国 ( 11. 9 吨) 和 日 本 ( 10. 5 吨) ,但 比 美 国 ( 23. 5 吨) 、澳大利亚( 26. 9 吨) 和加拿大( 22. 6 吨) 低一半左右,说明从公平排放角度看,济南市低碳排 放尚有一定空间。但需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实行严 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率大大低于 CO2 排放 增长率,加上由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能源消 费量增加,未来人均 CO2 排放量还会进一步提高。
了 1990—2010 年 济 南 市 能 源 消 费 的 CO2 排 放 量 ( 见图 1) 。由图 1 可见,济南市 CO2 排放量增长迅 速,由 1990 年的 2181 万吨增长到 2010 年的 7789
万吨,年均 年济南市 CO2 排放量及其增长情况
表 2 2001—2010 年济南市 CO2 排放的能源品种贡献源
燃煤排放量 年份
万吨 %
燃油排放量 燃气排放量 燃其他排放量
万吨 %
万吨 % 万吨 %
2001 2000. 48 63. 93 1104. 38 35. 30 7. 19 0. 23 16. 92 0. 54
2002 2112. 60 62. 29 1242. 41 36. 63 5. 84 0. 17 30. 94 0. 91
( 二) 化石能源消费量的界定
根据我国能源统计口径,能源消费量包括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