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浅析

摘要:马克思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通过对工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提出“劳动异化”的概念,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使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的关系而成为主要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人被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物所支配,这就是商品拜物教。异化劳动与拜物教理论为消费异化观点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消费异化在当今社会有很大的危害,为此应树立新的消费观。

关键词:劳动异化拜物教理论消费异化消费观

马克思本人并未就消费异化做过专门论述,在他的著作中,对消费的讨论总是和资本主义生产联系在一起。尽管如此,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马克思提出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哲学上的“异化劳动”的概念,一个是经济学上的“商品拜物教”的概念,展开了对消费异化的研究。

一、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概念,受到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在马克思看来,异化是体现黑格尔辩证法精髓的重要概念。在黑格尔那里,异化是个中性的概念,指的是精神主体的异化,没有任何道德价值的色彩。各种不同的异化形式只不过是各种不同的意识形式。

异化理论在费尔巴哈那里获得了人本主义哲学的意义。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建立在人本学和唯物论的基础上,他从人本主义出发来考察异化现象,以人道主义为武器来批判宗教异化,揭露出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的幻想,这是他高于黑格尔的地方。但他只看到人的宗教、思想异化,而没有看到现实社会中的人的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当时的经济事实的分析。马克思密切关注弱势群体,从贫困工人的一般生活现象入手,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资本、工资以及利润、地租的形式和本质特点,揭示了劳动中存在的对立面,如劳动产品归劳动者所有与劳动者只能维持自身的再生产对立,劳动是人的财产与不劳动者支配财产相对立等。在对这几个对立的矛盾的思考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他这一时期理论成果的核心概念“异化劳动”。国民经济学为私有制的合理性辩护,把异化劳动当作真实的劳动,把劳动理解为价值增值过程。

马克思认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从人那里的异化。”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人的异化,一般说来,就是人同自己本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l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也是他们中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2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劳动异化主要体现为:劳动者与劳动行为本身的背离、劳动结果与劳动过

程的背离、劳动者之间人文社会关系的背离。劳动本身原本是人类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经济手段,一旦人们对劳动的价值判断出现偏差,那么在社会分工不断复杂、细化的基础上,就必然会逐渐衍生出人与人之间在经济基础上的差异和社会地位之间的“不平等”,换而言之,“劳动异化”会对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制度的演进造成无法回避的影响。

二、商品拜物教理论和消费异化

1.商品拜物教理论

异化的思维方式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始终,并指引马克思走向了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上,尤其是生产关系,提出只有废除这种生产关系才能消除这种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马克思在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同时,还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说是颠倒的表现出来的,就是说表现为物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应该是物与物之间的前提和基础,可是在资本主义的经济条件下,物不仅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而且还控制了人,这样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不仅成为了主要的社会关系,而且还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切关系都可以用物来衡量,于是造成了人对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物的崇拜,这就是商品的拜物教。

从马克思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劳动异化和拜物教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特征。“商品拜物教”容易使人们错误地把社会的外部存在形式当成社会的现实和本质,把市场、商品、消费以及量化的生活标准误认为是自己真正的物质利益,从而容易导致人的生活需要、人的价值判定标准被异化。“金钱本来是死的东西,倒过来把人统治住了。物把人统治住了。马克思把这个叫劳动的异化。马克思提出的“拜物教”概念,其实是“异化”的另类表现形式,它使得由人创造的价值以一种自然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2.消费异化

马克思对消费问题的研究虽然是从经济学入手,但他又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领域,而是把消费问题放置在更宽泛的领域中研究,把它看作是一个社会问题和人的问题。马克思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异化导致在消费领域也发生异化,人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进行生产和消费,人在其生产和消费中,失去了其应有的自由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就丧失了其主体性3。随着资本主义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过渡,异化劳动成为异化消费的根源。异化消费被认为是对异化劳动中人的不自由的补偿,而消费异化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不过是一种虚假的“自由”补偿。故此,根据马克思异化劳动和商品(货币)拜物教的逻辑分析思路,可以推导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异化现象必然客观存在的结论。这是由于物质生产方式对生产关系及其附属的法律具有决定作用,可以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与拜物教理论为消费异化观点的创立奠定了相应的法经济学理论基础。

消费异化既不是劳动异化的否定,也不是劳动异化的“补偿”,消费异化与劳动异化有着几乎相同的表现形式,工人生产越多的产品,他们就越受劳动、消费的奴役;在劳动中感到不自由、否定自己,在消费过程中的“自由”、“肯定”实质上是“伪自由”、“肯定资本逻辑统治的意识形态”;消费意识形态使人沉溺于享受、贪欲当中,与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渐行渐远。实质上生产与消费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在《导言》中,论述了消费与生产的不可分割:“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可见,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如今看来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生产在一开始,就以消费为取向,生产不再是绝对支配消费,而是与消费融合为一体。正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促进着社会发展。

三、消费异化的危害以及倡导新的消费观

多数人承认,造成人类生存危机的主因是人们不能善待自然。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决定了人永远是自然之子,从发生学上看,人类作为生物进化的最高产物,作为从动物中提升出来的最高物种形态,它同样是地球环境长期演化的产物。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