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外骨骼机器人的介绍
外骨骼机器人的介绍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实现人类机体-机器接口的技术,可以将机械的力量通过人的活动传递到机器人的机构中。
它通过机械手、臂、腿、背带等,实现直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能力。
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有扩展,可以用于军事、工业、医疗等多种技术领域。
外骨骼机器人的原理是通过与人体受力要素(如皮肤、组织和肌肉等)产生机械连接,将身体作为操作者系统,将机器人系统作为被操作者,从而实现外骨骼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式。
它可以感知来自人体器官的共振、疲劳、病痛等物理性参数,并将信号转换为机器人的运动。
最终,外骨骼机器人可以根据转换的信号,帮助患者完成对任务的服务。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正在渗透到医疗,工业,研究和教育等周边领域。
在生产和工业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特定任务,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给工人创造更轻松,安全的工作环境。
在医学中,外骨骼机器人可以用于实时监测和诊断、提供运动治疗或帮助康复。
在教育方面,外骨骼机器人可用于模拟和训练学生的技能,以及实施有关生物机械的教学模块。
外骨骼机器人的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为未来社会带来了无限可能性。
虽然它在体力劳动和不可替代的技能领域可能产生某种不利影响,但它为新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未来可以想象的可能性不言而喻。
外骨骼机器人发展前景及关键技术
外骨骼机器人发展前景及关键技术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具有人类运动功能增强和辅助功能的机械设备,它通过结合人体工程学、控制系统和传感技术来提供力量增强、平衡支撑、移动助力等功能。
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为医疗、救援、军事和工业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
本文将就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及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一、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前景1. 医疗保健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外骨骼机器人可以用于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手术支持等方面。
它能够帮助行动不便的人们重新获得行动能力,促进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外骨骼机器人的运动辅助功能也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康复治疗效率。
2. 工业生产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在工业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帮助工人承担重型和危险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人安全,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尤其在装配、搬运、维修和清洁等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军事和救援领域在军事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用于增强士兵的装备和作战能力,提高作战效率和灵活性。
在灾害救援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救援人员进入危险地区执行任务,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性。
4. 日常生活领域随着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它还有望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多作用。
可以帮助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独立完成生活起居、行动,提高生活品质。
外骨骼机器人也有可能用于娱乐、体育等方面,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和乐趣。
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工业、军事和日常生活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外骨骼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将成为其发展的核心和基石。
二、外骨骼机器人的关键技术1. 结构设计与材料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对其性能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体积小、重量轻、穿着舒适、耐用性强、价格低廉等特点,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结构设计和材料制备技术。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PPT学习教案
一、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日本科技公司“赛百达因” 研制的HAL-5是一款半机器人, 它装有主动控制系统,肌肉通过 运动神经元获取来自大脑的神经 信号,进而移动肌与骨骼系统。 HAL(混合辅助肢体)可以探测到皮 肤表面非常微弱的信号。动力装 置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肌肉运动 。
机甲外骨骼机器人,高 约5.48m,由美国阿拉斯加 州工程师洛斯·欧文斯发明, 由内部的驾驶员操控行走。
Stelarc外骨骼是一款肌肉机器人, 外形与蜘蛛人类似,长有6条腿,直径 达到5米。它是一种混合人机,充气和 放气之后便可膨胀和收缩,与其他外骨 骼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使用时,操 作人员需站在中间,控制机器朝着面部 方向移动。Stelarc外骨骼由流体肌肉 传动装置驱动,装有大量传感器。
第3页/共3 24页
全;(GB24436-2009)
(3)能在不同的环境使用,如:楼梯
目前外骨骼机器人主要以蓄
,草地等。
电池供电,移动范围受到蓄电池
的容量和效率的限制,如何提高蓄 电池单位体积的容量和外骨骼的 使用效率是关键问题。
未来可以寻求新能源技术, 包括:太阳能,生物能,解决能 源发展的技术瓶颈。
体积小,质量轻,并且 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力矩或扭 矩,同时要具有良好的散热 性能。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会计学
1
一、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定义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结合了人的智能、机械动力装置和机械能量的人 机结合的可穿戴设备。按结构可将外骨骼机器人分为上肢、下肢、全身 及各类关节机器人。
应用
第2页/共2 24页
一、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日本Tmsuk公司开发的T52 Enryu, 重量近5吨,身高达3米,可用于任何灾害 的救援工作中,能帮助工作人员清理路上 的碎片,能够举起重量近1吨的重物,机 械臂则可以完成所有类型的工作。
2024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引言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结合机械工程、电子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机器人产品。
它通过外骨骼结构,可以增强人体的力量,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和工业助力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1.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概述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是指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规模和市场需求。
目前,外骨骼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医疗康复、工业助力和军事领域。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
2. 2024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2.1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自2015年起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预测,到2025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XX亿美元。
其中,医疗康复领域是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主要需求驱动因素。
2.2 市场需求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需求主要来源于医疗康复和工业助力领域。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医疗康复领域对外骨骼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工业助力领域的自动化需求也推动了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发展。
2.3 市场分布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主要市场分布在北美地区、欧洲和亚太地区。
北美地区是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其市场份额占据全球的XX%。
欧洲和亚太地区也是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重要市场,其市场规模和需求量都在不断增加。
3. 市场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是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和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外骨骼机器人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3.2 价格下降外骨骼机器人市场价格的下降是市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外骨骼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从而使市场价格更加合理和可接受。
3.3 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对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兵工学报》多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_宋遒志
收稿日期: 2015-06-01 基金项目: 国家部委研究项目( 40404110102) 作者简介: 宋遒志( 1966—)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qzhsong@ bit. edu. cn;
王晓光( 1987—) ,男,博士研究生。E-mail: wangxiaoguang24@ 126. com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从 20 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对外骨骼助力机 器人技术进行研究,早期的代表如美国康奈尔航空 实验室的 Man-Amplifier 外骨骼[6],以及美国通用电 气公司的 Hardiman 外骨骼[7 - 9]。由于受到传感、计 算机、控制及能源等技术的限制,未能有实际应用和 进展。随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于 2000 年启动了“增强人体体能外骨骼 ( EHPA) ”计 划[10 - 12],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研究推向高潮。外 骨骼助力机器人从功能应用上主要分为: 一种是增 强健康人体负载能力; 另一种是增强伤残及行动不 便的人体关节力量。本文分别从负重外骨骼助力机 器人和 康 复 外 骨 骼 助 力 机 器 人 两 方 面 进 行 归 纳 分析。 1. 1 负重外骨骼助力机器人
摘要: 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突破了传统运载工具易受地形条件影响的限制,在军用领域和民用 领域都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是当前各国研究的热点。从负重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和康复外骨骼 助力机器人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多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人机匹配 性设计、驱动方式、步态检测、人机协同行走控制策略以及助力效果评估等关键技术,并对多关节外 骨骼助力机器人今后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中也能 让 外 骨 骼 对 人 体 运 动 的 干 涉 最 小 化。Soft Exosuit 的髋、踝关节的屈曲 / 伸展由电机卷扬鲍登 线进行驱动,当鲍登线没有被驱动时,外骨骼在行走 过程中也能通过弹性纺织带对穿戴者产生辅助力 矩[23 - 24]。
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作者:刘恒白泽杨陈俊宇李博皓魏俏俏来源:《机电信息》2020年第09期摘要: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模仿人体生理构造的医疗机械装置,穿戴于患者肢体外侧,辅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和康复训练。
近年来,人工智能、传感、生物医学等先进技术不断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各科研院所、机构对康复外骨骼系統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现阐述国内外不同控制方式的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并对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现状;趋势0 引言“外骨骼”(Exoskeleton)这一名词最早来源于一个生物学概念,指的是昆虫等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生物医学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外骨骼机器人技术于近20年间取得了空前进步,且广泛应用于医疗、军事、工业等领域。
早期对于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提高士兵的行动和负重能力,而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全球老龄化趋势加重的背景下,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新方向。
这类装置不仅是中风、脊髓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技术手段,还能够帮助卒中患者、脑外伤患者解决行走障碍等问题,因而应用潜力巨大。
目前,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种类繁多,厂家主要有以色列的ReWalk公司、美国的Ekso Bionics公司、日本的Cyberdyne公司、Honda公司和新西兰的Rex公司等。
我国对康复外骨骼下肢助力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
各研究机构在参考借鉴国外先进康复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基础上,加以自身的创新与研发,已有不少康复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样机问世,也有相当不错的表现。
1 国外研究状况日本筑波大学Cybernics研究中心于1995年研制的原型机HAL(Hybrid Assistive Limb)是一款较早的外骨骼动力服。
该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初衷是帮助年迈者和残疾人进行康复运动[1]。
该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本质上是一种可穿戴式行走用机器人,当使用者试图行走时,大脑会通过神经向肌肉发送电生理信号,HAL通过传感器可以在人体的皮肤表面捕捉到这种电信号,并激活伺服系统,驱动电动马达迅速动作。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在大众的视野中逐渐得到了关注。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扩展人类运动能力的机器人,可以帮助残疾人士恢复行动能力,提高劳动效率,甚至在军事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论述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一、技术发展历程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当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可用于开采火星矿场的外骨骼机器人,这标志着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开始走向实用化。
进入21世纪,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制造材料的不断升级,外骨骼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05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了一款名为HAL(Hybrid Assistive Limb)的外骨骼机器人,该产品可以辅助残疾人士恢复行走和使用手臂的能力。
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金属骨骼的外骨骼机器人,以提升劳动效率和减轻工人负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在我国也开始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二、应用领域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首先是医疗领域。
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脊髓损伤和中风患者恢复行走能力,让他们重获自由。
同时,在手术室中,外骨骼机器人也可以普及,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精确和稳定的运动助力,从而减少手术风险。
另外,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在军事领域中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在战场上,士兵们会经常面临长时间负重行军的情况,使用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大大减轻他们的负荷,提高战斗力。
同时,在复杂环境下,外骨骼机器人也能为士兵提供更好的防护和生存保障。
此外,外骨骼机器人在辅助工作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比如,在工厂生产线上,外骨骼机器人可以为工人提供必要的助力,降低工伤的风险。
同时,在体育领域中,外骨骼机器人也可以辅助残疾人士参加轮椅比赛,提升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
基于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与研究
基于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与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在众多康复机器人中,基于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因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价值,成为了康复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通过对其结构、功能、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介绍了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其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接着,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和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其机械结构、传感器配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该康复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动力学模型以及控制策略。
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机器人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为后续的控制算法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针对康复机器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人机交互力感知的智能控制策略,实现了机器人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自适应调整和优化。
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康复机器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比实验和数据分析,证明了该机器人在上肢康复训练中具有良好的辅助效果和康复效果,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选择。
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推动基于外骨骼的可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相关理论基础与技术外骨骼,又称作动力外骨骼或动力服,是一种可穿戴设备,旨在为穿戴者提供额外的力量或运动能力。
外骨骼通常由硬质的外部框架和一组动力机构组成,可以通过机械、液压或气压传动系统驱动。
外骨骼技术最初是为了军事和航空航天应用而开发的,旨在增强士兵或宇航员的负载能力和运动性能。
几种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详解
BLEEX外骨骼- 关键技术
依据传感器信息,基于最小化人机交互作用设计控制策略,控制BLEEX伴随人体运动,保证了人体运动的安全、自由。
BLEEX外骨骼- 关键技术
混合能量供给单元,液压驱动关节运动,电源供给传感、计算和控制系统; 电路采用高速同步环状网络拓扑结构,保证数据采集、处理的实时性。
构造材料:外骨骼必须用坚韧、轻质且有弹性的复合材料制成。
能量源:外骨骼的能量必须足以支持24小时以上,并且便携、噪声小。
控制:使用者在穿上该设备后能够正常活动。
驱动:设计者必须使机器能够顺畅移动,以便穿用者不会太笨拙。与发动机一样,促动器也必须安静而高效。
05
生物机械学:外骨骼的结构必须像人体一样带有可弯曲的关节。
HAL外骨骼机器人- 应用实例
HAL最新产品应用于福岛核电站的清理工作,外骨骼可以防止核辐射,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HAL外骨骼机器人- 市场分析
HAL康复设备已于2008年市场化,目前仅在日本向公共机构出租,租金每个月US$2000。产品于2013年获得了全球安全认证,将投入批量化生产,预计前期每年产量500~800套,前期仍以出租的方式投入市场,对其它国家出租价格每月US$1300~US$3900。由于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效益十分可观。
22.5°
10°
无效
髋关节外展
7.9°
16°
53°
髋关节内收
6.4°
16°31°ຫໍສະໝຸດ 外侧完全旋转13.2°
35°
73°
内侧完全旋转
1.6°
35°
66°
BLEEX外骨骼- 关键技术
BLEEX外骨骼- 关键技术
BLEEX的关节与人下肢关节匹配,连杆长度可调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一大热点分 支。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高速发展与提高,脑中风、脑 外伤和脊髓损伤导致的死亡率相对降低,人均寿命普遍 延长。然而,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脑 血管病和脊髓损伤等疾病带来的致残率也在逐年升高, 相关的康复治疗需求随之日益增加,尤其对于疾病引起 的偏瘫,截瘫等下肢功能不全的患者的主动与被动肢体 功能改善、代偿与替代问题。最近的研究表明,中枢神 经系统可以在受伤后进行修复重组,在神经功能恢复方 面,有意义的神经组织重组取决于康复训练期间的运动 情况。但只凭借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人工康复治疗 训练,会受到治疗成本高、实施场地与设备要求严格和 医患比例紧张的制约而带来不太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 对于不断增长的康复训练服务需求,康复机器人技术致 力于解决传统康复治疗的弊端。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可设计用于临床提供给完全或不完全下肢肢体功能不全 的患者进行肌肉训练,促进患者恢复运动与感觉功能, 提高神经可塑性,代偿或替代失能下肢功能,提高患者 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帮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提高 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从而减轻家庭与社会的沉重负 担。此外,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也可转化为助力工具,设 计应用于正常的健康人群,帮助战场士兵和各个需要承 重行业的工作人员完成快速行进运动与承重负荷卸荷的 作业任务。因此 ,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与发展对于医 疗、军队与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介 绍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其目 前存在的问题,展望其发展方向。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机器人外骨骼技术发展趋势
机器人外骨骼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人外骨骼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机器人外骨骼是一种由高科技材料制成的可穿戴设备,其内部装有电机、气压泵、传感器等部件,可以帮助人类进行各种动作。
目前,机器人外骨骼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外骨骼将具有更多的应用。
1.医疗领域机器人外骨骼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尤其是在康复和治疗方面。
例如,在脑卒中、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治疗中,机器人外骨骼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加速恢复过程。
此外,机器人外骨骼还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患者的生理数据,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随着机器人外骨骼技术的发展,未来将出现更加智能化的康复设备。
这些设备将通过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主控制和优化,将有助于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恢复训练。
2.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机器人外骨骼技术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装配生产线上,工人经常需要进行重复性劳动,容易导致手部和腰部的疲劳和伤害。
机器人外骨骼可以帮助工人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由于机器人外骨骼具有高强度、高可靠性等特点,因此还可以进行危险作业,为人类减轻风险,提高安全性。
未来,机器人外骨骼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特别地,随着机器人外骨骼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智能化和自主化将不断提高,自主控制的机器人外骨骼将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3.军事领域机器人外骨骼技术的应用也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包括战场机器人、装甲车、武器与预警系统等。
例如,在爆炸物排除任务中,士兵必须在危险区域内进行搜查和排除,而机器人外骨骼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这项任务。
通过远程操控机器人外骨骼,士兵可以避免危险区域的直接接触。
此外,机器人外骨骼还可以提高士兵和装甲车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未来,机器人外骨骼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特别地,随着机器人外骨骼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智能化和自主化将不断提高,成为承载军事使命的重要手段。
外骨骼机器人文献综述总结
外骨骼机器人文献综述总结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主能动性的机器人系统,可与人类协同工作。
它采用传感器和执行器以及控制系统来延伸人类的力量和运动能力。
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在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现有的文献综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总结:1. 功能和应用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助力工具和军事领域。
在康复治疗方面,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帮助恢复中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肢体功能恢复。
在助力工具方面,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工人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在军事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增强士兵的运动能力和军事任务的执行能力。
2. 控制技术:外骨骼机器人的控制技术是实现其自主动作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控制技术包括传感器控制、人机界面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
传感器控制是通过传感器检测人类的运动意图和生理信号,然后将其转化为机器人动作。
人机界面控制是通过非侵入性的传感器,如电极贴片、陀螺仪等,将人类的神经信号转化为机器人动作。
自适应控制是根据机器人和环境的动态变化,通过自主学习和适应,调整机器人的动作。
3. 机械设计和材料应用:外骨骼机器人的机械设计和材料应用直接影响其性能和可用性。
目前的机械设计主要包括骨架结构、关节设计和驱动系统。
材料应用方面,轻量化、高刚度和柔韧性是设计外骨骼机器人时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4. 未来发展趋势: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未来外骨骼机器人有望在医疗康复和助力工具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同时技术的进步将使得机器人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操作更简单。
总的来说,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机器人系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不仅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还能够解决一些特定领域的问题。
然而,目前外骨骼机器人还存在一些挑战,如能耗问题、人机协同和安全性等。
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将会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推动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
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一、概述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康复机器人已成为辅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工具。
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先进的康复设备,旨在通过模拟人体上肢运动,帮助患者实现精准、高效的康复训练。
本文将对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策略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式的康复设备,能够紧密贴合患者上肢,通过精确控制各关节的运动,实现上肢的全方位康复训练。
该机器人具有六个自由度,可模拟人体上肢的各种复杂运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机器人还配备了智能传感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运动状态,为医生提供精准的康复数据,从而优化康复治疗方案。
在结构组成方面,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主要包括机械臂、驱动系统、传感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部分。
机械臂采用轻质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穿戴舒适性和运动灵活性;驱动系统采用高精度电机,可实现精确、快速的运动控制;传感系统包括多个角度传感器和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机械臂和患者上肢的运动状态和交互力;控制系统则负责整合传感数据,实现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控制。
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先进的康复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机器人设计的详细介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康复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1. 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各类事故、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日益显著,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些障碍往往由中风、外伤、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的上肢康复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应运而生,成为了医疗康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外骨骼机器人研究报告发展综
外骨骼机器人研究发展综述罗川摘要外骨骼机器人又称可穿戴机器人,是一种结合了人的智能和机械动力装置的机械能量的机器人。
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了传感、控制、驱动、信息融合、移动计算等综合技术为作为操作者的人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机械机构。
本文介绍了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外研究现状,对外骨骼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机械结构设计,驱动单元,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技术难点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目录引言31.发展历史及现状31.1国外发展历史现状31.2国发展历史现状82.关键技术分析92.1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设计92.2外骨骼机器人驱动单元102.3外骨骼机器人的控制策略113.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难点分析134.前景展望154.1 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方向154.2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应用15引言现代机器人所具有的机械动力装置使得机器人可以轻易地完成很多艰苦的任务,比如举起、搬运沉重的负载等。
虽然现代机器人控制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还远达不到人的智力水平,包括决策能力和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与此同时,人类所具有的智能是任何生物和机械装置所无法比拟的,人所能完成的任务不受人的智能的约束,而仅受人的体能的限制。
因此,将人的智能与机器人所具有的强大的机械能量结合起来,综合为一个系统,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便是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思想。
外骨骼机器人实质上是一种可穿戴机器人,穿戴在操作者的身体外部,为操作者提供了诸如保护、身体支撑等功能,同时又融合了传感、控制、驱动、信息融合等机器人技术,使得外骨骼能够在操作者的控制下完成一定的功能和任务。
本文通过介绍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外骨骼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并对其技术难点以及发展前景作了说明,以期在全面认识外骨骼机器人基础上对其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1.发展历史及现状1.1国外发展历史现状外骨骼系统的最早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2年,美国空军就要求康奈尔航空实验室进行一项采用主从控制方式的人力放大器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ppt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xx年xx月xx日
行业背景行业痛点解决措施
contents
目录
01
行业背景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21世纪初,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外骨骼机器人开始进入民用领域,包括医疗、工业、救援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外骨骼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救援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救援人员进行灾害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提高救援效率。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将促进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
02
行业痛点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技术痛点
01
市场痛点
02
03
04
总结词:政策支持不足
总结词:法规缺失
详细描述: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产品,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这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详细描述:目前政府对外骨骼机器人行业的支持力度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政策痛点点的关键,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总结词
加强对外骨骼机器人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系统的研究,推动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快技术转化速度。
详细描述
加强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总结词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用于军事领域,以增强士兵的作战能力。
外骨骼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
外骨骼机器人类型与关键技术分析
总664期第二期2019年1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外骨骼机器人类型与关键技术分析岳海波王伟(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15)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各技术行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人们希望设计出一种辅助人体动作,以达到提升人体运动能力或帮助人体肢体进行康复的机械装置,因此,外骨骼机器人应运而生。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智能化机械装置,应用人机工程学、仿生学等相关知识将人与机器人结合在一起,实现人与机器人的优势互补,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外骨骼机器人的类型,然后从外骨骼机器人构型、驱动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展望未来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外骨骼机器人;构型;驱动技术;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TP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9)02-0023-05Exoskeleton Robots Types and Key Technologies AnalysisYUE Haibo WANG Wei (Zhe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Henan 450015)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arious technology industri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In this context,people hope to design a mechanical device to assist human mo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human motion abilityor help human limbs to recover.Therefore,exoskeleton robots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Exoskele⁃ton robot is a kind of wearable intelligent mechanical device.It combines human and robot by using ergonomics,bion⁃ics and other related knowledge to realizecomplementaryadvantages betweenhumanandrobot,and has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Firstly,the types of exoskeleton robots were introduced.Then,the key technologies of exoskeleton robots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of configuration,driving technolog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exoskeleton ro⁃bots.Finally,based on this,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xoskeleton robots in the future was prospected.Keywords:exoskeleton robot ;configuration ;drive technology ;control technology 外骨骼(Exoskeleton )这一名词来源于生物学昆虫和壳类动物的坚硬外壳,其作用在于支撑、运动、防护三项功能紧密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1月第46卷第21期机床与液压MACHINETOOL&HYDRAULICSNov 2018Vol 46No 21DOI:10.3969/j issn 1001-3881 2018 21 015收稿日期:2017-06-20作者简介:石晓博(1991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步态规划研究㊂E-mail:547363992@qq com㊂通信作者:郭士杰,E-mail:308681982@qq com㊂发展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石晓博,郭士杰,李军强,赵海文(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00130)摘要: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机械装置,应用人机工程学㊁仿生学等相关知识将人的智力和机器人的体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㊂为了更好地了解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成果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现将其发展分为蒸汽时代㊁电气时代㊁信息时代三大部分进行介绍,并从机械结构技术㊁驱动技术㊁控制技术㊁人机交互技术以及安全性技术等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关键技术入手,找出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㊂关键词:外骨骼;关键技术;助力机器人;科技时代中图分类号:TP24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3881(2018)21-070-7DevelopingExoskeletonRobotsandKeyTechnologiesSHIXiaobo,GUOShijie,LIJunqiang,ZHAOHaiwen(CollegeofMechanicalEngineering,He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Tianjin300130,China)Abstract:Exoskeletonpowermechanismisakindofwearableassistedrobots,appliedergonomics,bionicsandotherrelatedknowledgetoperson sintelligenceandrobotphysicalperfectiontogether,hashugedevelopmentpotential.Inordertobetterunderstandtheexoskeletonassistedrobotdevelopmentachievementsandexistingproblemsatpresentstage,itsdevelopmentwasdividedintosteamage,theageofelectricity,andtheinformationageofthreemainparts,andintroduced.Andstartedfromthemechanicalstructure,drivetechnology,controltechnology,thehuman⁃computerinteractiontechnology,andsecuritytechnology,asexoskeletonspowerkeytechnologiesoftheassistedrobot,thepresentproblemsconfrontedarefound,andpointedoutthefuturedevelopmentdirection.Keywords:Exoskeleton;Keytechnology;Assistedrobot;Eraofscienceandtechnology0㊀前言外骨骼(Exoskeleton)这一名词来源于生物学中昆虫和壳类动物的坚硬外壳,其作用在于支撑㊁运动㊁防护三项功能紧密结合[1]㊂与此对应,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模仿生物界外骨骼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机电一体化装置[2],结合机械结构㊁控制㊁驱动方式㊁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在为穿戴者提供诸如保护㊁协同动作等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在穿戴者的控制下完成人类自身无法完成的任务㊂文中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即蒸汽时代㊁电气时代㊁信息时代㊂通过介绍每个时代外骨骼主力机器人的发展情况,从而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相关关键技术入手,从根本上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寻求高效的解决方案㊂1㊀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从出现到发展至今,大概分为3个阶段,即蒸汽时代㊁电气时代㊁信息时代㊂1 1㊀蒸汽时代19世纪中后期,人类完成了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启了以蒸汽机代替人力的时代㊂人类萌生了用蒸汽机驱动人体运动的想法,但由于蒸汽机存在体积过大㊁容易烫伤等缺点,同时受材料匮乏㊁工艺落后的制约,使这一时期的外骨骼仅仅停留在概念设计上㊂如1830年英国著名插画师RobertSEYMOUR所绘的‘WalkingBySteam“中提到的穿戴在人体上的蒸汽机行走机,如图1所示㊂这一阶段提出的外骨骼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但还是为后来的外骨骼设计拓宽了思路㊂图1㊀蒸汽机行走机1 2㊀电气时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类完成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笨重㊁危险的蒸汽机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小㊁动力足㊁安全性高的电力㊁内燃机㊁液压马达等新动力,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㊂美国科学家抓住契机,设计时参照了先前的概念设计,并总结经验及应用新技术㊂如美国GeneralElectric(GE)率先设计出了Hardiman全身动力外骨骼,如图2(a)所示㊂但受到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的限制,使得这款以钢为材料㊁用液压驱动㊁采用主从控制的外骨骼套装,因为自身巨大的体积㊁高达680kg的自重以及运行的不稳定而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㊂尽管,最终哈迪曼被改造成了一个机械手臂,如图2(b)所示,但由于运动不灵活,操作困难,最终还是黯然落幕㊂人们在这一阶段拉开了外骨骼设计的新篇章,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助力外骨骼研究㊂图2㊀Hardiman外骨骼机器人1 3㊀信息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美国掀起㊂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这段时间内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水平不高,计算能力很低并且体积较大,不能满足外骨骼运动灵活㊁穿戴轻便的要求,并且没有一款质量小㊁硬度高的新材料能够代替传统的钢,以使外骨骼的设计自重大幅度减少㊂所以在此时期,没有关于外骨骼的研究报道㊂到20世纪末,计算机㊁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变得成熟,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㊂涌现出了大量的新材料㊁新设备,解决了以往外骨骼自重大㊁运动不灵活等问题㊂适合外骨骼成长的温床终于诞生了,但由于续航能力的限制,此阶段的发展也只限于实验研究的阶段㊂美国再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90年代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了对外骨骼的研究,于2004年公布了新一代外骨骼样机 BLEEX,但由于对系统动力学建模要求很高的动力学求逆控制方法的应用,使得BLEEX的性能并不理想㊂2007年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Martin)公司在BLEEX的基础上,应用新型钛合金材料研究推出了性能更为优越的外骨骼样机HumanUniversaLoadCar⁃rier(HULC)㊂HULC总质量仅为24kg,由新型动力源锂电池供能,一次充电可以让穿戴着背负90kg重物以4 8km/h的速度行进45min,使得外骨骼有了一些实际应用的可能㊂此外,美国从事外骨骼研究的机构还有很多,研究出了各式各样的外骨骼机型㊂如美国佛罗里达州人类机械认知协会制造的外骨骼Mina,用于帮助残疾人重新获得行走能力;美国EKSO仿生学公司外骨骼eLEGS;美国范德堡大学外骨骼;美国特拉华大学ALEX外骨骼;美国特拉华大学GBO外骨骼;美国MIT第二代外骨骼;美国哈佛大学缆绳结构外骨骼,应用绳带的合理布置,在行走过程中提供助力,这是外骨骼设计的一种新手段㊂美国之外,日本也是外骨骼的研究大国,日本对外骨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㊁农业㊁医疗行业,研究水平相对较高㊂如日本驻波大学的HAL5系列外骨骼,采用先进的设计㊁控制手段㊁小巧精炼的外观㊁灵敏的动作跟随博得了业内人士的青睐;日本DaisukeSasaki的气动外骨骼,每条腿上在大腿后㊁膝盖㊁小腿后分别捆绑一个气垫,通过对气垫气体压力的控制实现省力的目的,这是一种对新方法的尝试;此外还有,日本名古屋大学(NagoyaUniversity)外骨骼WPAL;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外骨骼;日本ABLE外骨骼;日本东北大学外骨骼WWH-KH;日本JunMorimoto等人研发的XOR外骨骼㊂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在各行各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㊂至今,有很多的科研机构投身到了外骨骼的研究之中,但研究水平相对较㊃17㊃第21期石晓博等:发展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㊀㊀㊀低㊂如中国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外骨骼WPAL,采用电机直接驱动,外形与HAL⁃3相近;中国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外骨骼样机,应用电控压力阀控制气动肌肉驱动膝关节;华东理工大学外骨骼ELEBOT,外形类似于BLEEX;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外骨骼,共15个自由度,对踝关节作了结构上的改进,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外骨骼样机;浙江大学外骨骼样机,共8个自由度,在髋关节㊁膝关节安装驱动器模仿股值肌和股二头肌的运动;2015年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军民技术融合博览会上兵器集团202研究所展台展出的外骨骼,采用碳纤维制造而成,具有质量小运动灵活的特点;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外骨骼NAEIES,在大腿后安装有气弹簧,采用跟随上臂运动的控制方法对膝关节驱动;杭州 尖叫科技 设计的外骨骼㊂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外骨骼的研究成本越来越低,外骨骼巨大的应用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的国家投入其中,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从事外骨骼研究的国家有20多个,对外骨骼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局面㊂如以色列REWALK,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FDA批准用于个人用途的外骨骼;新西兰辅助外骨骼REX,与REWALK㊁EKSO不同,REX不需要手杖平衡;西班牙马德里自动化机器人中心用于四肢麻痹患者的外骨骼ATLAS;荷兰特温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外骨骼样机LOPES;意大利2013年公布的外骨骼MINDWALKER;韩国西江大学EXPOS外骨骼;意大利BodyExtender全身外骨骼;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外骨骼TUPLEE;泰国亚洲理工学院外骨骼ALEX㊂1 4㊀实用化挑战自2005年瑞士苏黎世大学Balgrist医院外骨骼LOCOMA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康复训练外骨骼后,各国都在着力于将外骨骼从实验室搬到实际应用中的研究工作,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批的外骨骼实际应用的案例㊂如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外骨骼;瑞士古纳拉发明的外骨骼 隐形椅 ,可以使员工想坐就坐;2014年韩国大宇造船厂测试可以帮助员工搬运重物的外骨骼;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为员工研究的外骨骼套装,辅助员工搬运较重的汽车部件;日本松下公司为避免一线工人搬运重物时受伤设计的外骨骼AWN⁃03;瘫痪少年穿戴由米格尔㊃尼科莱利斯负责的美国杜克大学 再次行走 计划研制的意念控制外骨骼为2014巴西世界杯开出第一球㊂1 5㊀问题总结及分析方法从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来看,存在如下问题:(1)所采用的机构以开链机构为主,这类机构构型简单,容易与人体下肢机构匹配和控制;但这类机构若无外驱动配合,其承载能力受限㊂(2)采用外接电源或电池提供能源并采用电机驱动方式,这种外驱动方式增加了外骨骼机械系统的复杂程度,存在行动不便㊁续航时间短等问题,从而无法长时间㊁远距离辅助人体活动㊂(3)外驱动电机对外骨骼控制和人脑对下肢控制会存在不同步或滞后问题,这个技术瓶颈束缚了辅助负重外骨骼的推广和应用㊂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相关关键技术入手,通过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分析,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㊂2 关键技术现状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和相关关键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机械结构技术㊁驱动技术㊁控制技术㊁人机交互以及安全性等技术的不断改进,推动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变革㊂2 1㊀机械结构技术机械结构采用仿生学设计,首先要对人体的运动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自由度的选择,运动自由度的分配,关节机构的设计等工作㊂目的是最大程度模拟人体的运动功能,能够与人体相匹配㊂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体重都不同,所以要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尺寸在一定程度内是可调的㊂机械结构的设计必须满足轻巧且坚硬㊁舒适且稳定㊁方便且安全的特点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既要质量小,减少人体穿戴后所需承受的负担,又必须达到对人体的支撑要求㊂为满足舒适要求,应当充分研究人体仿生学,按照拟人化原则,对自由度的选择㊁结构尺寸大小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㊁人机缓冲接触装置的设计等综合考虑㊂为满足稳定性要求,需对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进行步态规划与步行控制㊂常用的步态规划方法有基于人体的自然步态规划法㊁基于模型与几何的步态规划法㊁基于机器学习的步态规划法[3]㊂常用的步行控制方法有基于ZMP控制㊁基于摆动腿控制和基于上身姿态控制㊂方便且安全要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设计尺寸尽可能小,便于在任何环境中携带,并且每个自由度都需要设计可调节的机械限位,以保证人机交互过程中穿戴者的安全㊂机械结构设计是整个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机械结构设计的优与劣直接影响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各系统功能实现程度㊂㊃27㊃机床与液压第46卷2 2㊀驱动技术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驱动系统应当满足轻巧㊁尺寸小等特点,并且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输出力矩或扭矩,同时要具有高的效率㊂为此,目前国内外应用在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上的驱动方式主要有液压驱动㊁电动机驱动㊁气压驱动以及人工肌肉驱动等,下面将分别对这几种驱动方式进行介绍㊂2 2 1㊀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液压驱动液压驱动[4]是以流体(液压油)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传动方式,包括液体介质㊁能源装置㊁执行装置㊁控制调节装置㊁辅助装置等5个部分㊂液压驱动的主要优点有:质量轻,结构紧凑,工作稳定,便于实现小型化,并且具有缓冲功能㊂正是基于以上优点,液压驱动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被应用在国内外很多成熟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上㊂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2004年公布了新一代外骨骼样机 BLEEX[5],如图3(a)所示,由双腿和背包架构成[6]㊂应用仿生学的设计手段,BLEEX[7]共有14个自由度,采用线性液压驱动,体积小,人机匹配度高,实现了负载34kg,速度1 3m/s行走的能力㊂雷神公司推出的第二代XOS2[8]外骨骼,如图3(b)所示㊂根据雷神公司公布的消息,XOS2外骨骼把传感器㊁驱动器㊁控制器等先进设备集成到结构设计中,采用液压驱动,较XOS1[9]能量消耗降低了一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㊂让穿戴者可以轻松地举起90 7kg的重物,动作灵活到可以踢足球的程度㊂允许士兵完成更多的任务,携带更多的装备㊂而且XOS2外骨骼穿脱方便,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 钢铁侠 ㊂图3㊀BLEEX与XOS2外骨骼机器人但是,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液压驱动方式同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工作噪声比较大,能源使用效率低,受压液体容易发生泄漏等㊂这就需要在设计时要最大程度利用其优点,同时尽可能地减少那些不足对整体设计的影响㊂2 2 2㊀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电动机驱动电动机驱动是利用电力设备并调节电参数来传递动力并进行控制的一种方式[10]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电动机驱动技术目前已相当成熟,其具有控制精度高㊁工作噪声小,结构简单㊁易于安装且信号传递迅速等特点㊂因此,以电动机驱动技术设计的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在国内外有很多㊂例如日本筑波大学于2002年研发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HAL[11-14],利用电动机对相应关节如髓关节㊁膝关节等进行驱动㊂经过多年的发展,HAL已经形成系列产品,其五代产品HAL⁃5,如图4所示㊂HAL⁃5的总质量约为15kg,但是它的整个系统的承重能力可以达到70kg㊂HAL⁃5采用了更小的马达,使各关节尺寸变小,结构紧凑,运动更加灵活㊂还有哈工大所研制的下肢外骨骼助力机器人[15],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研究所在2014年研制的外骨骼机器人EXOP⁃1,以上两种均采用的都是电动机驱动方式㊂图4㊀HAL⁃5外骨骼机器人2 2 3㊀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气压驱动气压驱动方式是以压缩气体作为工作介质,原理与液压驱动相似㊂例如2004年,日本神奈川理工大学研制了一种用于医疗辅助的外骨骼助力机器人PAS㊂该外骨骼助力机器人采用气压驱动,在各个关节如肘关节㊁肩关节㊁腰部和膝关节都安装了微型气泵供气,使用电池提供能量㊂医护人员通过使用PAS,力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16-17]㊂气压驱动具有可靠性高㊁反应速度快㊁过载和抗冲击能力强等特点㊂但由于空气具有压缩性,致使气动装置控制性差,不适用于大功率系统进行传动㊂2 2 4㊀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人工肌肉驱动人工肌肉[18]的驱动方式充分利用了拟人化的设㊃37㊃第21期石晓博等:发展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㊀㊀㊀计思想,外骨骼机器人的每个转动关节均由人工肌肉驱动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运动依靠人工肌肉带动关节转动从而实现㊂人工肌肉分为气动人工肌肉和新型人工肌肉㊂目前,人工肌肉驱动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使用人工肌肉驱动技术的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较少㊂如日本东京理工大学小林实验室基于气动肌肉,研究出了没有金属框架的外骨骼系统MuscleSuit[19]㊂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基于气动肌肉分别研制了上肢外骨骼助为系统和下肢外骨骼助为系统[20]㊂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了气动肌肉驱动步态康复训练外骨骼助为系统[21]㊂2 3㊀控制技术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为满足不同的控制目标,需要用到不同的控制方法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对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完成指定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㊂常用的控制方法有操作者控制㊁肌电控制㊁预编程控制㊁主从控制㊁直接力反馈控制㊁地面反作用力控制㊁灵敏度放大控制㊁基于模型控制等㊂2 3 1㊀操作者控制操作者控制是指使用者通过健康肢体对外骨骼机器人进行控制,从而使外骨骼机器人运行㊂例如YANO等[22]设计的外骨骼装置,由操作者控制,通过开关和地面反作用力传感器,驱动髋关节运动,以此来改变脚底距离地面高度㊂这种方法有明显的缺点,控制手需要不停地发布命令,因而操作者进行其他活动,且耗费体力㊂2 3 2㊀肌电控制人在进行运动时,皮肤表面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信号,这个电信号超前于肢体反应㊂正是基于这种超前,使控制器有充分的时间对信号进行处理,所以用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控制时,具有预测的功能㊂目前应用肌电控制方法最成功的是日本HAL系列外骨骼助力机器人,HAL利用肌电信号辨识人的运动意图并进行预测,结合阻抗控制方法,操作者在使用HAL时感觉十分舒适㊂肌电控制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基于肌电信号的控制器均为个性化设备,无法广泛使用以及人体汗液会影响测量结果等㊂2 3 3㊀预编程控制预编程控制指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运行,如MIYAMOTO等[23]的下肢运动矫正装置,RUTHENBERG等[24]的有源步态矫正装置,VUKOBRATOVIC等[25]的康复装置,COLOMBO等[26]的步态矫正器等,均使用预编程控制方法进行操作㊂2 3 4㊀主从控制主从控制基于模拟实现,即操作者穿戴主外骨骼,通过反馈,使目标装置关节角度跟随人体关节角度变化㊂如Hardiman采用的就是主从控制方法,用于提升人体的运动能力及负重能力㊂Hardiman具有30个自由度,内部为主动外骨骼装置,由操作者控制,为外部从动外骨骼装置提供命令从而控制其运行[26]㊂2 3 5㊀直接力反馈控制直接力反馈控制通过力传感器反馈信息,使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力保持或达到一定水平㊂为保证力传感器反馈信息全面且准确,要求力传感器数量要多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总自由度数,且安装位置要科学合理㊂2 3 6㊀地面反作用力控制地面反作用力控制(GRF)实质上是一种依赖于与环境交互的控制策略,反映的也是人体直接的运动意图[27]㊂这种方法的提出基于人在运动中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是除重力外,推动人体动作的唯一外部力,且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形状与质量分布与人体十分相似㊂2 3 7㊀灵敏度放大控制灵敏度放大控制通过定义灵敏度函数,基于数学模型的建立使得灵敏度函数最大化,操作者便可以用很小的力控制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动作㊂如美国伯克利大学HKAZEROONI等[28],便是利用灵敏度放大控制方法操作BLEEX㊂2 3 8㊀基于模型控制基于模型控制指以人机模型计算为基础,考虑模型重力补偿㊁零力矩点控制(ZMP)以及平衡支撑点(Cop)准则等,从而控制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动作㊂基于模型的控制有基于状态机控制㊁ZMP控制和Cop控制[29]㊂3 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工作方式与一般工业机器人不同,需要穿戴在操作者身上共同完成目标任务㊂因此,安全性与舒适性的保障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人机融合技术的实现与改进又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㊂3 1㊀关键零部件研究外骨骼助力机器人零部件设计与使用应当坚持以人为主的原则,并对主要关节结构进行分析与优化,以满足安全性与舒适性的要求㊂同时应当遵循轻量化原则,选择质量小的零部件,减轻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整体质量,从而减少人体所承受的负担㊂对关键零部件如腰部支撑杆件㊁髋关节连杆和膝关节连杆等进行可靠性分析,如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这些关键零部件应力㊁应变㊁位移和疲劳等进行分析,㊃47㊃机床与液压第46卷确保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操作者在使用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时安全㊁舒适㊂3 2㊀人机融合系统控制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机器人与操作者相耦合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因此,对人机融合系统控制的研究如人机交互,基于意图识别的交互控制方法㊁力学建模等至关重要㊂3 2 1㊀人机交互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机器人不只是复杂工作任务的执行者,还可以成为交流对象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希望人类自身行为传递的不同信息能够被机器人所理解,并且能够快速生成适合的应对方案,因此,人机交互技术应运而生㊂人机交互技术(Human-ComputerInteraction,HCI)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㊁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30]㊂人机交互来源于参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行为,双方是平等的,所以在机器人满足人的同时,人也应当适应机器人的动作㊂同时为满足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与操作者协调运动的要求,人机交互技术需要实现高效且自然,因此,多途径人机交互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即多种交互方式同时进行㊂3 2 2㊀基于意图识别的交互控制方法人机交互过程中,基于主动运动意图,选择合适的交互控制方法,对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与操作者协调运动的实现至关重要㊂根据获得主动运动意图时使用信号的不同,交互控制方法分为两类:(1)基于力信号的交互控制方法;(2)基于生物医学信号的交互控制方法㊂下面对这两类方法进行介绍㊂(1)基于力信号的交互控制方法基于力信号的交互控制方法中,力信号具体是指操作者肢体与机械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交互力㊂交互力可以使用力传感器直接测量得出,也可以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出㊂因此,这种控制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控制系统稳定㊁可靠㊂常用的基于力信号交互控制方法有力位混合控制和阻抗控制㊂力位混合控制方法就是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执行任务分为两项,即位置任务和力任务㊂在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运行过程中,完成位置和力的跟踪控制㊂阻抗控制方法的应用目的是使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主动柔顺,避免操作者与机械结构过度对抗,从而使操作者在舒适㊁安全的环境中完成对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使用㊂(2)基于生物医学信号的交互控制方法目前,脑电信号和表面肌电信号是基于生物医学信号的交互控制方法中两种最常用的信号㊂脑电信号是通过贴合在头皮上的电极采集到的脑部的电活动,它表示的是由于大脑内部神经元之间的离子流动造成的电压波动㊂脑电信号由于不受操作者肢体是否残疾这一方面的影响,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㊂表面肌电信号的获取相对于力信号更为简捷,并且不需要复杂的机械结构设计㊂但是表面肌电信号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同时还需要使用有效的滤波方式去除杂音的干扰㊂3 3㊀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为了具有更好地减震和缓冲功能,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与操作者协同动作,达到安全性与舒适性要求,从而加入了许多柔性部件,如弹性阻尼部件等㊂这些柔性部件与整体刚性部件组成了耦合机构,操作者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闭环控制系统㊂因此,为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进一步的发展,针对外骨骼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建模的研究至关重要㊂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常用方法有牛顿-欧拉方程㊁凯恩方程㊁哈密尔顿原理以及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㊂牛顿-欧拉方程是建立在牛顿第二定律基础之上的,通过动量和动量矩来描述动力学性能㊂凯恩方程[31]是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在动力学普遍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了偏角速度㊁偏速度和广义速度的概念进而推导出动力学方程㊂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通过求取整个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然后构建拉格朗日函数并求取偏导数,从而得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㊂哈密尔顿原理[32]是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建立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再使用变分方法得到能量的泛函形式,设置初始条件,求取驻值,推导出动力学方程㊂4 结束语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分为3个阶段,即蒸汽时代㊁电气时代㊁信息时代,从科技水平入手,说明了每个阶段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发展情况与特点,并总结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㊂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对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关键技术如机械结构技术㊁驱动技术㊁控制技术㊁人机交互技术以及安全性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每一种技术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㊂从根本上出发,找出问题出现的源头,从而设计出适合且高效的解决方案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发展至今,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由于其可穿戴这一独特优势,现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医疗㊁军事㊁工业等领域㊂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将会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与智能㊃57㊃第21期石晓博等:发展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㊀㊀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