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人格心理学导论重点2014
《人格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dd10f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e.png)
《人格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整理1人格的科学研究1.1人格是什么?答:西方学者:1、指个人在舞台上表演出来的各种行为,即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开的自我。
2、指个人蕴藏于内且外部未能显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东方学者:人格可以界定为“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组织”,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2人格的3种研究方法:①临床研究:又称个案研究,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途径广泛收集材料,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从而系统、深入地研究人格,其特点是对单个人或单个群体进行深层的考察优点:临床法的运用,能够提供对多种多样的现象和整体人的机能的观察机会,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
缺点:1、个案的推广问题2、确定因果关系的问题3、在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的主观推断往往会妨碍研究的客观性②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下的差异,在多种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情况。
优点:1、相关研究一般比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更容易操作,且更节省时间2、由于相关研究无需严格控制与操纵变量,这使得其结果比实验研究更可能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与实际情况,减少研究的认为因素,提高其生态效度。
3、相关研究使我们可以研究实际上或伦理、法律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
4、在现实中存在许多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没有必要通过实验法来确定他们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缺点:相关研究的结论充其量只能表明事物之间有无关系或联系,它无法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看似相关的两组变量很可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相关或假相关,或者他猛可能同时受第三个变量的共同影响,即两组变量只是构成一种共变关系。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5bdb96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7.png)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差异和人格特质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思维和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人格心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复习总结。
一、人格的定义与特征人格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模式。
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整体性意味着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稳定性体现在人格特质在一定时间内相对保持不变,但也并非完全固定,会受到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改变。
独特性则使每个人都与他人有所不同,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点。
社会性反映了人格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受到文化、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塑造。
二、人格的结构1、气质气质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部分,包括神经活动的类型和强度等方面。
常见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但容易冲动;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粘液质的人稳重踏实但反应较慢;抑郁质的人敏感细腻但较为内向。
2、性格性格是个体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它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比如,积极乐观或消极悲观是态度特征的表现;坚强勇敢或懦弱胆小体现了意志特征;情绪稳定或喜怒无常反映了情绪特征;善于思考或盲目冲动则显示了理智特征。
3、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感受;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的调控。
三、人格的发展1、遗传与环境人格的形成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
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则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例如,某些基因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性格外向性,但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也在塑造着个体的人格。
2、家庭环境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首要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人格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人格_毙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0a9299d8762caaedd33d438.png)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人格第十二章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的特征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在各种场合都表现出稳定的特性,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或多或少也能产生些许变化。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人格才是健康的。
(否则会出现分裂人格)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性格决定命运)(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强调个体间的人格差异)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中国人勤劳勇敢) 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人特质又有三个不同层次:首要特质是一个人典型、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林黛玉:多愁善感)【核心】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林黛玉: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在外面粗鲁,在母亲面前很顺从)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元素周期表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格的四层理论。
第一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和奥尔波特一致)第二层:表面特质(外部行为直接观察到的特质)和根源特质(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焦虑是害怕考试和体育比赛时双腿发抖的原因)第三层:体质特质(先天生物因素所决定的,如兴奋性,情绪的稳定性)和环境特质(后天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如焦虑,有恒性) 第四层:动力特质(具有动力特质的特质,使人趋向某一目标,有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和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时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1949年卡特尔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从而编制了16PF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三因素模型)【现代人格理论】艾森克的根据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外倾性(extraversion),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 神经质(neuroticism),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psychoticism),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1986) 。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ae4a55602768e9950e7380a.png)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一、基本概念人格(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意指面具、脸谱。
含义见下。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基本问题1、“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人格的性质:第一、整体性(形诸于外,蕴蓄其中。
)第二、独特性第三、稳定性(人格在时间上的前后一贯性和空间上的普遍性。
我们相信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人格都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第四、生物性与社会性(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
)3、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量问题的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高尔顿。
1937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4、人格理论体系及代表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1900年,弗洛依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新精神分析(霍妮,埃里克森,弗洛姆)特质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行为学习论(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社会学习论(罗特和班杜拉)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马斯洛、罗杰斯)认知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凯利)5、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方法:投射测验、自陈测验、行为评定)6、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唯一从整体层面上研究人的心理、探讨人性的科学。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基本概念临床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相关研究: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实验研究: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作出因果性的结论。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c2bf2187c24028915fc366.png)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1.现代心理学诞生标志,人格概念,基本特征(深入记住)1)现代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37年,(美国)奥尔波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默瑞:《人格探究》2)人格的概念: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基本特征:(一)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一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人格的整体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二)稳定性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稳定性不排斥可塑性(三)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共同性(四)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不排除人格的自然性2.人格心理学定义,任务意义和研究对象。
1)定义: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研究对象:1人格2研究人的行为,探讨人性,个体差异3)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任务:1人格心理现象2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找出人格心理现象背后的原因与规律4使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意义1基础理论方面:建立人格理论来系统和连贯地回答有关人格的基本理论问题。
2实践应用方面: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人格测量,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为各种社会实践服务(如:学校教育实践因材施教;在健康实践方面对心理问题,人格障碍进行咨询和矫正;在人事管理方面,评价,选拔和使用人才。
3.欧洲近代精神病学的历史(深入了解)(P23)1)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源头:人性直接的理论与方法上的来源: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一、心理测量学(西方科学史上最早发现心里个别差异问题的不是心理学家,而是天文学家。
)代表人物:高尔顿、卡特尔、比纳、费希纳二、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代表人物:皮奈尔、沙可、魏斯麦、弗洛伊德法国著名学者皮奈尔首先肯定精神异常时一种疾病,有其自然的病因,主张应该对精神病患者给予治疗。
人格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920f5ff524ccbff0218486.png)
人格心理学一讲、绪论人格定义:是指那些在个体身上使人的行为比较稳定的、相对持久的特质、倾向或特性模式。
人格的特性:整体性:密切联系、一变具变稳定性:跨时间的连续性、跨情境的统一性复杂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人的矛盾性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独特性与共性社会性:人格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的自然因素成分决定了社会化的方向和进程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结构、人格过程(动力)、人格发展和人格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人格心理学分析的层面:人类本性层面:揭示人的共同本性差异层面: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和群体差异(文化、性别、年龄)个人唯一的层面:唯一性———承认唯一性,寻求途径把握个体生命的丰富性人格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客观地描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解释: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的前因后果预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估计事物或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从人对人的行为进行过预测和改变所使用的概念体系。
它力求对人类的大部分行为作出一致性的解释,对不同的行为作出恰当的说明;它不仅想要说明一个人现时的或过去的行为,而且还力求预测其未来;它不仅仅停留于推测,而且力求以实证资料加以检验,经得起实践的验证.理论对一门学科的意义:将有关的观点和实证研究结构纳入到一个逻辑一致而简约的架构中;引发对尚未被关注到的时事资料的搜集和探讨;是研究者寻找特定的方向去考虑的问题评价一个理论优劣的标准:(一流的理论做预测,二流的理论下结论,三流的理论进行事后解释)内部一致性、包容性或广博性、简约性、实用性、实证效度(一种理论所包含的假设是否能得到研究的支持或验证)、激发价值(一种理论提出后激起研究这兴趣和热情的程度,或激起新的研究的可能性)人格研究:是心理学者对人格理论中所包涵的假设进行验证的一种活动。
人格心理学导论重点2014
![人格心理学导论重点2014](https://img.taocdn.com/s3/m/d95ba5edd5bbfd0a795673ce.png)
人格心理学导论重点2014流派精神分析学派:Freud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开创者(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行为主义学派:早期/旧行为主义Pavlov巴甫洛夫Thorndike桑代克watson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后期新行为主义Skinner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Bandura 班杜拉Dollard多拉德Miller米勒人本主义:Msalow马斯洛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Rogers罗杰斯罗杰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7576b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1.png)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可变性等。
2、人格的形成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遗传生物因素: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
个体的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因素:胎内环境的影响:人类生存的最早环境就是母体的子宫。
家庭环境的影响:儿童从出生时起急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①客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经济条件、父母社会地位及受教育水平,出生顺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②主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等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人格、管理风格以及学生各个教育过程对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不同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同。
社会阶层等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3、个体与环境的三种交互作用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
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塑造其人格。
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后便产生了超前的交互作用。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1、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涉及哪些方面?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自由意志----决定论理性----非理性整体说----原素说素质论----环境论主观性----客观性主动性----反应性稳态---异态可知性---不可知性可改变---不改变2、人格心理学研究过程包括哪些阶段?①观察与描述:研究者观察与描述有关心理现象和问题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②理论与假设:研究者对观察到的现象与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的理论,并通过推论作出假设③检验:研究者运用操作性德研究方法来检验假设以支持或反对理论3、分析比较人格心理学三种主要研究途径㈠临床研究亦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的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优点:①个案研究注重细节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动的指点②个案研究一般在被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进行,避免了人为控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度③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而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④个案研究以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为其特色缺点:①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强于质的综合判断,弱于量的分析比较,难以直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②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他人进行重复和验证③个案研究的数据常常来自被试的回忆报告这种信息的可靠性很难保证㈡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进行测量并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关研究方法起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优点:①省时省力,短时间之内可获得大量数据结论有更好的推广性②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线索③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④可以研究一些伦理上或法律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缺点:①被试报告的真实性受怀疑②不能做出有效的因果推理㈢实验研究通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一些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其中一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实验研究传统源于冯特、艾宾浩斯、巴甫洛夫优点:实验研究不依赖自我报告材料力求客观性,对变量的严格控制能够操纵变量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和因果性的结论缺点:①实验情景本身限制使得研究结果外部效度不高③实验研究一次只能操纵一些或几个变量难以全面把握纷繁复杂的人格现象第三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1、如何分析无意识及其作用?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使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人格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f9fb3c7227916888586d720.png)
名词解释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3根源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4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5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7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作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8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9自我实现: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
简答1简述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名称。
埃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为八个阶段,描述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过程。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论(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特点。
无意识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其特点如下:(1)无矛盾性;(2)无时间性;(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的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灵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61be6256137ee06eff918f2.png)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根底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四大特性:1.整体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局部裂是此病的本质。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社会性与生物性:①社会性吧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化的人所特有的;②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标准,获得自我过程。
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多样性,使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特点。
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1.理解人性,了解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2.预测人的行为;3.改变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四、人格心理学流派:①渗透着各时代主流科学的认识方式;②面对各个时代临床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需解决的问题〕;③渗透着各个时代与人本质的认识〔性善与性恶〕;④因此,揭示人格不同层次的规律;⑤现代人格研究的六大流派。
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开展的动力特征和无意识特征;⑵特质流派:对人格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⑶生物学流派:注意生理、进化、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决定作用;⑷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类由低级人格向高级人格的开展,向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责任感等高级人格开展潜力;⑸行为/社会学习流派:注意环境〔行为强化、社会学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内外控,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性别角色〕;⑹认知流派:强调同样的外在条件下,不同的人格开展方向。
五、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卡特尔、比纳〕六、科学人格心理学得开展: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专题化、小型化、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的生物根底研究〕。
人格心理学重点.
![人格心理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720ae5d5bbfd0a795673de.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一、人格心理学的特点从理性上考察这门课程:①研究内容侧重:心理差异②研究策略强调:整体性③研究特征注重:内部稳定性二、人格主题①人性哲学②人格结构③人格动力④人格成因⑤人格发展⑥人格测量三、人格理论研究“范型”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共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
1、古典精神分析2、新精神分析3、特质伦每个流派侧重某一个或几个主题4、行为主义学习论5、人本主义6、认知主义四、人格理论研究的几大范型的优缺点1、经典精神分析优点:(1)为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做了过渡(2)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3)促进了家庭心理咨询和儿童教育的发展缺点:(1)人格动力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2)整个人格理论不太系统(3)有些理论假设有待一步考证(4)社会环境仅局限于家庭环境2、新精神分析优点:(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缺点:(1)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体(2)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3)理论仍具有神秘色彩3、行为主义学派优点:(1)行为主义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2)行为治疗的实用性(3)行为主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4)行为主义理论简洁、明了缺点:(1)错误地将人类等同于动物(2)行为评估信度、效度的质疑(3)行为主义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窄化(4)忽视人格的稳定性4、人本主义学派优点:(1)关注积极方面(2)应用广泛:①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缺点:(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5、人格特质理论优点:(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缺点:(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6、认知学派优点:(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缺点:(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第二节人格的界定及特征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13c2330b1c59eef8c7b48b.png)
●人格心理学重点目录(请配合课本看)●P3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P4人格的基本特性(简答或者填空)填空: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简答:1.整体性是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人格中任何因素的改变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改变。
人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整个人的活动,是个人的整体机能的实现。
2.稳定性是指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所谓跨时间的连续性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在不同的时间里是连贯的、类似的。
所谓跨情境性是指人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往往是相当一致的。
当然,人格也是发展变化的。
3.复杂性是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4.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们在心理行为上的共同性。
●P5人格心理学分析的层面(3个)人类本性的层面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的层面个人唯一性的层面●P7人格心理学的任务(4项任务,填空)描述、理解、预测和控制●P10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心理学3种不同的研究途径(临床途径、实验途径、相关途●P46 Allport是特质流派和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Allport人格结构学说(Allport人格层次结构):Allport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独特的思想和行为。
人格具有复杂的结构,由反射、习惯、态度、特质、统我等整合程度高低以金字塔式层级形式构成。
如图:●P47 特质学说(概念和类型)概念:特质(trait)是一个宽泛的、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够激发和引导形式一致(等同)的适应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类型:共同特质全人类或一群人(如某个文化所有成员)所共有的特质;个人倾向特定个体独有的特质,是与共同特质相对应的“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主要动机、优势倾向渗透性占优势,影响一个人全部活动的所有方向;中心特质具有相当概括性的重要特质,平均7.2个;不是每个人都有首要特质,但人人都有中心特质次要特质不甚明显的、一致性和概括性都比较差,接近习惯或态度。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13a06da417866fb84a8e52.png)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1.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的基本特性:①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②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人格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③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各具特点)④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⑤功能性2.范型:库恩用范型来描述科学活动,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包括科学理论、定律、方法和技术,以及科学家共同体的信念、世界观、方法论或特有的解决学术问题的立场。
3.共同规律研究和特殊规律研究:共同规律研究(通则性研究),藉由结合许多人的资料来寻求通则,量的研究取向, 得到团体平均值的研究结论。
无法预测单一受试的行为,无法解答事件发展的“过程”问题。
研究方法:实验法、相关法、人格量表及调查法。
特殊规律研究(个别性研究),是单独针对一人做深入的研究。
质的研究取向, 描述性的结果。
研究结果无法推论到他人身上。
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深入访谈。
两者在研究出发点、研究方法、预测方法和着重点上有所区别。
4.研究三种取向:5.意识: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
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组成。
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存储近期经历的内容,处于注意范围之外的意识成分。
很容易进入注意,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回到意识中去,是我们加以注意就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
主要作用是检查。
无意识或潜意识:指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极大。
其特点为无矛盾性、无时间性、无是非性、非现实性和最具活力和能量。
人格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58b162ec3a87c24128c438.png)
人格心理学一讲、绪论人格定义:是指那些在个体身上使人的行为比拟稳定的、相对持久的特质、倾向或特性形式。
人格的特性:整体性:亲密联络、一变具变稳定性:跨时间的连续性、跨情境的统一性复杂性:构造复杂、功能多样、人的矛盾性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独特性与共性社会性:人格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的自然因素成分决定了社会化的方向和进程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构造、人格过程〔动力〕、人格开展和人格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人格心理学分析的层面:人类本性层面:提醒人的共同本性差异层面: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和群体差异〔文化、性别、年龄〕个人唯一的层面:唯一性---成认唯一性,寻求途径把握个体生命的丰富性人格心理学的任务:描绘:客观地描绘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解释:提醒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的前因后果预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估计事物或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期望的方向开展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展描绘和解释,从人对人的行为进展过预测和改变所使用的概念体系。
它力求对人类的大局部行为作出一致性的解释,对不同的行为作出恰当的说明;它不仅想要说明一个人现时的或过去的行为,而且还力求预测其将来;它不仅仅停留于推测,而且力求以实证资料加以检验,经得起理论的验证。
理论对一门学科的意义:将有关的观点和实证研究构造纳入到一个逻辑一致而简约的架构中;引发对尚未被关注到的时事资料的搜集和讨论;是研究者寻找特定的方向去考虑的问题评价一个理论优劣的标准:〔一流的理论做预测,二流的理论下结论,三流的理论进展事后解释〕内部一致性、包容性或广博性、简约性、实用性、实证效度〔一种理论所包含的假设是否能得到研究的支持或验证〕、激发价值〔一种理论提出后激起研究这兴趣和热情的程度,或激起新的研究的可能性〕人格研究:是心理学者对人格理论中所包涵的假设进展验证的一种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导论重点2014流派精神分析学派:Freud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开创者(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行为主义学派:早期/旧行为主义Pavlov巴甫洛夫Thorndike桑代克watson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后期新行为主义Skinner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Bandura班杜拉Dollard多拉德Miller米勒人本主义:Msalow马斯洛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Rogers罗杰斯罗杰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著名实验Cattell卡特尔16PF (16 Personality Factor)P是指人格F是指因素Eysenck艾森克EPQ(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EPQ)SCL90(Self-reporting Inventory)维度人格心理学目的/任务:在于通过系统的专业研究,掲示人格的事实和规律,一帮助了解人,从而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
可分为四个层面既描述、理解、预测和控制。
描述就是客观地陈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只是将研究问题的相关现象呈现出来。
理解或解释就是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
预测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就是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人格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Allport奥尔波特出版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8年哈佛大学心理诊所所长默瑞的《人格探究也有贡献》.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临床途径,相关途径,实验途径.临床途径的研究或个案研究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个体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包括行为观察,深度访谈和个人资料分析.相关途径的研究指通过统计测量的方法建立起不同的人格变量间或人格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途径的研究在很多方面代表着科学理想,即通过操纵一个变量(通常称为自变量),测查其对另一变量(因变量)的效应。
名词解释意识:是对环境的观察,是选择性注意,是内部指向觉知,即不通过感觉器官察觉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潜意识;蕴藏着人的欲望、本能、冲动及其替代物大部分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鹤宗教法律所不容,是心理的深层基础。
蕴含着强大力量。
无意识:潜藏于意识层面之下,个人bu8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自我概念:在个人现象场中有一部分的感知和认识。
R ogers认为,自我概念是自我感知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它代表个体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
认知风格:个体第一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特征或方式。
正强化:由于呈现令人满意的刺激而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由于撤出令人厌恶的刺激而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如果撤掉阳性刺激(负惩罚)或呈现阴性刺激(正惩罚)则会导致行为出现的概率降低。
特质:个体的任何持久特征;不仅个人的外部行为特征,内在人格倾向也可以被称作特质;个体的身体和生理特征也可称为特质。
首要特质:代表着个体最重要的占主导地位的人格特质,最具有普遍性,几乎影响着个体行为的所有方面。
人格:称为个性,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等内容。
简答题什么是人格?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称为个性,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等内容。
(自己再归纳为最佳)人格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心里面貌,不是单一的人格特点,也不是许多人格特点的简单累加,而是多种成分和特质有机结合的组织和系统。
整体性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指标。
2稳定性:跨时间和跨情景的一致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排斥可塑性和可变性。
3独特性(个别性):人与人的心理与行为是不相同的。
4社会性:社会化把人从生物个体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成员所特有的。
脱离了社会,人格无法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成不同的人格。
不排除人格的生物性,自然性。
5复杂性: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
从结构上说,人格是由许多的因素构成;从功能上说;人格处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之中。
人格心理学家研究个体包括哪几个方面?人格心理学家大体从三个层面分析一个人:1人类本性的层面,即一个人首先是人,与所有人相似;2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的层面,即一个人与部分他人是相似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程度的差异,如外向的程度不同而已,并且一个人与其所在的群体其他成员是相似的,但与其他群体成员明显不同;3个人唯一性的层面,即一个人不同于任何人的,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不可替代的特征。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点?(1)反应的性质,前者早先就有反应(流口水)后者是新的有效行为(踩机关)(2)强化的性质,前者在反应之前(铃声-食物-口水)后者在反应之后(踩机关-食物)(3)强化的作用,前者建立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后者奖励有效地行为(4)学习的内容,前者是刺激物之间的信号关系(铃声是食物出现的信号)后者是有效地行为(5)行为上,前者是无意识的(人不能控制的)、情绪的、生理的。
后者是有有意的(人能控制的)(6)学习的发生,前者是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匹配后者是行为后果影响随后的刺激大三人格、大五人格大三;艾森克确定了三个人格的维度——外向型,精神质,神经质外向型的一端典型外向特征群,另一端为典型的内向特征群神经质的一端为情绪不稳定,另一端为情绪稳定精神质的一端为神经质,另一端为超我机能大五;外向型,随和型,尽责型,神经型,开放型外向型——乐群,自信,活跃,兴奋,积极情绪热心随和型——信任,坦率,利他,顺从,谦逊,温和尽责型——能力,秩序,责任感,上进心,自律,深思熟虑神经质——焦虑,敌意,抑郁,自我意识,冲动,脆弱开放型——思想,幻想,审美,行动情感价值Kelly凯利的个人建构心理学人人都是科学家凯利对人格的独特理解1人类并非为环境和无意识力量所推动。
2人本身就是运动的组合体,无需去探究人类行为的本源。
3个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比动机更能解释行为。
认知结构决定行为反应模式1个体需要对世界的了解以帮助其解释和预测事物。
2我们用来解释和预测事物的认知结构就是人格结构。
3行为的差异主要源于人们认知结构的差异。
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一)一个基本假设: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二)十一个推论建构推论、个性推论、组织推论、对立推论、选择推论、范围推论、经验推论、调节推论、分裂推论、共同推论、社会性推论(三)行为的动力凯利否认,过去的冲突或外部的刺激是我们行为的根本原因。
期望是行为的动力,它推动和牵引着人们的行为。
(四)超级个人结构和次级个人结构。
1. 结构组织差别比结构运用的差别更能体现“人格的特性”。
2. 理解对方如何建构环境有双方和谐相处文化,就是一群人用类似的方式去建构他们的经验。
构念及CPC循环(一)构念的含义1构念是对个体的行为所以如此的解释2人们用构念来解释和组织个人自己的经验3构念是凯利人格理论的核心。
(二)构念的作用1人们用构念来建构环境和各种事件。
2建构是为了预测未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
3因此构念必须适合客观现实,4个体通过与外界接触不断创造构念和验证构念。
人们的处境总包括许多可供他们选换的构念,6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的选择构念,建构现实。
(三)CPC循环当个体遇到新的情境时,他所产生的行动具有CPC循环的特征。
1周视期:谨慎审察,尝试提出多种构念。
2先取期:暂时先确定一种构念。
3控制期:实施构念,实现构念的建构阶段。
CPC循环有助于个体获得良好的适应。
论述题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进行阐述一、.潜意识为基石的人格结构论冰山模型(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结构模型(本我自我超我)二、以性本能为核心的人格动力过程论1、本能本能早期分类(1)a 生存(自我)本能与生存有关的本能(2)性本能力比多晚期分类(1)人生的本能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系(2)死的本能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物状态趋向2、焦虑(1)现实性焦虑(2)神经性焦虑(3)道德性焦虑3、自我防御(1)压抑最基本(2)否定最早形成(3)投射(4)反射(5)合理化(6)替代三、.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发展主线——性动欲区人格发展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7-青春期(5)生殖器青春期以后人格心理学研究途径(1)自由联想法(2)梦的分析基本工具之一(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4)对油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