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井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试井名词解释

试井名词解释

试井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试井”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产量、压力、温度)的测试来研究和确定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性参数、生产动态,判断测试井附近的边界情况,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试井是油藏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2.试井的分类方法:(1)按测试(试井)系统的井数分为:单井测试(试井)、多井测试(试井);(2)按测试(试井)方法:压力降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干扰试井、脉冲试井、产能试井;(3)按油井流动状态,测试(试井)方法分为:稳定试井、不稳定试井。

3.试井的分类:产能试井:稳定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不稳定试井:本井地层参数:压降试井、压恢试井、注水试井、中途测试井间地层参数:干扰试井、脉冲试井、示踪剂试井4.表皮系数(或趋肤因子、污染系数)的定义为:将附加压力降(用ΔPs表示)无因次化,得到无因次附加压降,用它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情况,用S表示:S>0,数值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S=0,井未受污染;S<0,绝对值越大,表示增产效果越好。

5.表皮系数的成因:由于储集层互扰或增产措施引起的表皮系数,气层中由气体的非达西流动,由多相流,由各向异性,由完井,由流体界面,由储集层几何形态6.采油指数:油井采油指数J表示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它的物理意义是压差为1单位压力时油井的产量7.表皮效应:由于钻井过程中泥浆侵入地层,固井水泥侵入,射孔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完井后的井壁附近受到某种程度伤害,造成附加压力同油层渗透阻力之比。

它是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产生一个压力降现象8.常规回压试井:连续以若干个不同的工作制度生产,要求产量稳定,井底流压稳定,测量出各种不同工作制度下油井的井底流压产油量产气量等资料。

9.等时试井:用若干个不同产量生产相同时间,每一产量生产后关机一段时间,使压力恢复到气层静压,最后再以某一定产生产一段较长时间,直至井底流压达到稳定,这种试井方法叫等时试井10.压力降落试井:指以定产量生产时,连续记录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历史,对这一压力历史进行分析,以求地层参数的方法11.压力恢复试井:以恒定产量生产一段时后关井,测取关井后的井底恢复压力,并对之一压力历史进行分析,求取地层参数。

试井原理与解释

试井原理与解释

当油藏中流体的流动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 稳定状态)时,若改变其中某一口井的工作制度 ,即改变流量(或压力),则在井底将造成一个 压力扰动,此压力扰动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 不断向井壁四周地层径向扩展,最后达到一个新 的平衡状态。这种压力扰动的不稳定过程与油藏 、油井和流体的性质有关。 因此,在该井或其它井中用仪器将井底压力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量出来,通过分析,就可以 判断井和油藏的性质。这就是不稳定试井的基本 原理。
不稳定试井分析的用途: 估算测试井的完井效率、井底污染情况 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如酸化、 压 裂) 分析增产措施的效果 估算测试井的控制储量、地层参数、 地层 压力 探测测试井附近的油(气)层边界和井 间 连通情况
结合ld10-1 昨天,中法地质对A2井进行变产量试井,电 潜泵在30Hz生产6小时,计量产量。同样测 量35Hz、40Hz、45Hz下6小时的产量。同时, 记录井底压力数值。
2、确定两井之间的连通性 、
1、干扰试井(Interference well test)A井施 加一信号,记录B井的井底压力变化,分析 判断A、B井是否处于同一水动力系统。 2、脉冲试井(Impulse well test) A井产量 以多脉冲的形式改变,记录B井的井底压力 随时间的变化信息。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
试井研究的实质是:
试井中实际是:
–控制产量 产量Q 测量压力: 压力降
压力恢复
时间
时间
2、试井的种类
试井
产能试井
稳定试井 等时试井 修正等时试井
不稳定试井
单井井 探边测试 干扰试井 脉冲试井
(1)产能试井
产能试井是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
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 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 (或测试层)的产能方程和 无阻流量

试井技术介绍

试井技术介绍

IPR曲线
一、基础知识
8、试井的基本概念 ④采油指数Jo
单相液体渗流条件下,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产量,m3/(d· MPa)它 是一个表示油井产能大小的指标,Jo越大,油井生产能力越强。
qo Jo( P R pwf ) 油井流动方程 Jo qo P R pwf
q 2 q1 1 pwf 2 pwf 1 斜率
Jo
一、基础知识
8、试井的基本概念 ⑤井筒储集系数
当刚开井或关井时地面产量和井底 产量不等。在关井时地面产量立即为0, 但在井底仍有流体从地层流向井筒,从 而使井筒压力增加,直到与井筒周围地 层压力平衡,这时井底产量才变为0。 这叫续流效应。开井则井底产量则滞后, 经过一段时间后,井底产量才达到地面 产量,这叫卸载效应。 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用井筒储集系 数表示。主要受流体压缩系数影响。
(9)地层测试:用钻杆(油管)将测试工具下入井内,使封隔器封
隔环空压井液和其它层段,由地面控制井下测试阀任意开关实现井下
开关井,由压力记录仪记录测试全过程压力温度变化,从而获得地层 流体样品、产量、压力、温度、计算地层参数和确定测试层工业产能
的各项资料。
A1 A
D1
H D2
H1
C2 C1 B1 B2
PCT
环空打压
LYNES 膨胀式
HST
旋转座封 上提下放
上提下放
MFE:multipe flow evaluator APR:annular pressure evaluator HST:hydranlic spring tester PCT:pressure control tester
多次动测试器 环空压力控制测试器 液力弹簧测试器 压力控制测试器

试井解释原理

试井解释原理

•(5)线性流动
• 线性流动就是指在某一区域内,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流线相互平行 。 • 可能出现“线性流”的情况:平行断层所形成的条带地层,离井稍远区 域流动;无限导流垂直压裂裂缝井;水平井水平段较长时。 • 线性流在压力曲线上的表现特征:压力导数成1/2斜率的直线。
•(6)双线性流动
•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是指进行水力压裂的井,当加入的支 撑剂沙粒配比是当时,裂缝中的导流能力与地层的导流能力 可以相比拟。此时除垂直于裂缝的线性流外,沿裂缝方向也 产生线性流,因此成为双线性流。 • 双线性流产生于有限导流的垂直裂缝。
•2、“试井”、“生产测井”、“测井” 差别
• 由于“试井”和“生产测井”同样都是使用绳索( 电缆或者钢丝)向井中下入仪器,测取资料进行研 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压力计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试井和生产测井在现场施工方式上趋于接近, 统称为“电缆作业”,但是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所 依据的理论截然不同,因而只能是彼此渗透,不能 混为一谈。
• 8、估算测试井的控制储量、产能、地层参数;
9、描述井筒周围油藏特性,包括流动单元描述与划分,渗 透率分布、孔隙度分布,厚度分布,饱和度分布等。
•3、重要概念
•(1)平面径向
流•假设:油层均质、等厚、油井打开 整个油层生产。
•现象:在油层中与井筒方向垂直的水平面上,流线从四面八

方向井筒汇集、而等压线则是以井轴为圆心的同心圆
•一口油井以稳定产量生产,如果在“晚期段”整个油藏的压力 分布保持恒定(即不随时间变化),油藏中每一点的压力都 保持常数,这种流动状态成为“稳定流”。 •表现特征:t≥tss时,油藏中任何一点均有:dp/dt=0.
• 强水驱边底水油 藏可出现稳定流。

试井资料

试井资料

地层压力:
p ws
m=
2.121 × 10 −3 qµB kh
lg
t p + ∆t ∆t
例子:
某井的压力下降测试数据如表,其他参数如下:
q = 40 m 3 / d , B = 1.136 , µ = 0.8mp a ⋅ s , rw = 0.06 m , h = 21m, φ = 0.039 , C t = 1.2 × 10 − 3 MPa −1
本学院:
在国内试井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初,为石油工业界培养试井分析人员共 举办了7期试井解释培训班和3期油气井测试英语 培训班,可谓桃李满天下。科研方面,承担了国 家75、85、95攻关项目,横向项目遍布许多油田。 出国访问共五人次,请外国专家来学院讲课1次; 发表的专著2部,论文近百篇;试井分析的特点: 非自喷、低孔低渗、复杂油藏的解释。
2.121×10 −3 qµB 2.121×10 −3 qµB k lg lgt + ∆p = pi − pwf (t ) = + 0.9077 + 0.8686S φµC r 2 kh kh t w
补充内容 试井解释理论基础
压力恢复公式:
∆t 2.121×10 −3 qµB t p + ∆t 2.121×10 −3 qµB pws (∆t ) = pi − lg = pi + lg kh ∆t kh t p + ∆t
三、试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试井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试井与数学、物理、 化学和地质等许多基础学科密切相关,还与石油地质工程、钻井工程、采 油工程和油藏工程等紧密联系。试井分析理论主要是在多孔介质渗流物理 和地下流体力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贯穿于许多石油工程学科之中。试 井是一门使用数学知识最多的学科之一。包括微积分、复变函数、数学物 理方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和数理统计等。试井分析及其研究中最常用的 数学工具有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瞬时源函数与格林(Green)函数 和各种数值模拟算法等。此外,试井分析与研究中,还有一个重要工具就 是计算机软件技术,以至于没有计算机试井分析就无法正常进行。

煤层气试井

煤层气试井

煤层气试井考点一、名词解释(30分/6题)1.试井:是以渗流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各种物理参数、生产能力,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2.产能试井:是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的产能方程和无阻流量、井底流动曲线。

3.稳定试井:产量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的试井称为稳定试井。

4.不稳定试井:产量或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试井称不稳定试井。

5.井筒储存效应:在测试过程中,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的现象。

6.井筒储存系数:描述井筒储存效应大小的物理量为井筒储存系数,定义为与地层相通的井筒内流体体积的改变量与井底压力改变量的比值。

7.质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控制面净流入的流体质量等于单位时间控制体内流体质量的增量。

8.表皮系数:9.表皮效应:钻井、完井、储层强化过程中,泥浆渗入、泥饼及水泥、储层自身细粒物质在井筒附近积聚,以及地层部分打开、射孔不足或井眼堵塞等,导致储层被污染→渗透率降低→污染带内产生附加压降△p s ,产生表皮效应。

10.折算半径:其含义就是将表皮效应用等效的井筒半径来代替,计算公式为: 11.叠加原理:油藏中任一点的总压降,等于油藏中每一口井的生产在该点所产生的压降的代数和。

12.导压系数:单位时间内压力波波及的面积,公式为: 13储层综合压缩系数:单位岩石体积在改变单位压力时,由于孔隙收缩和液体膨胀总共排挤出来的液体体积。

13.续流:当地面井口关闭后,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的现象。

14.达西定律:是指流体在多孔介质中遵循渗透速度与水力梯度呈线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渗流量与圆筒断面积及水头损失成正比,与断面间距成反比。

15.等温压缩系数: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气体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给油井做“皮试”——试井

给油井做“皮试”——试井

给油井做“皮试”——试井试井指利用各种测试仪器,通过对油水井的测试,录取各项有关资料来研究油层的各种物理参数和井的生产能力,从而加深对油层的认识,为编制合理的开发油田开发方案,采取增产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试井的目的及在油田开发中的用途有:(1)确定油层压力及其分布;(2)了解油田各个区块油井的生产能力;(3)确定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4)确定油层的有关参数(如渗透率、流动系数、采油指数等);(5)判断油层内各种边界(如油水界面、断层位置、地层尖灭等);(6)了解油层温度及油层内油、气、水的特性等;(7)对注水开发油藏,根据压力资料判断油田的见水见效程度,并根据压力保持水平,对油水井进行注采比调整,使油田保持在高效开发状态;(8)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压力、地层渗透率、表皮系数等),对油水井进行采取压裂、酸化、解堵等增产挖潜措施;(9)了解井下工具的工作状况;(10)储量计算。

试井分高压试井和低压试井两类。

高压试井的方法有三种:稳定试井法、不稳定试井和水力勘探法。

稳定试井稳定试井是改变油井工作制度,当生产稳定时,测出的油压、套压、流压、产量、油气比、含水和含砂量等资料,通过分析对比确定油井合理工作制度和合理的生产压差。

又叫“产能试井”或“系统试井”。

稳定试井的原理:以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通过认为的改变测试井的工作制度,在稳定情况下测量出各个工作制度下的压力、流量等资料,以便弄清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确定测试井的合理工作制度。

其解决的问题有:(1)利用油井指示曲线,求油井采油指数。

(2)确定油层有关参数(包括地层流动系数、有效渗透率等)(3)确定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4)确定地层压力及压力系统(5)研究注水井的吸水能力。

不稳定试井不稳定试井是利用油井关井后油层压力重新分布的不稳定过程,测出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压力恢复曲线。

然后根据曲线的形态求得油层的各项参数,用以研究油层性质及动态的方法,习惯叫“关井测压”。

试井采气

试井采气

1、 试井概念:以渗流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各种物理参数生产能力,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2、 井筒储集效应:井筒系统内的流体,由于井筒压力的变化而产生弹性能量的释放或聚集所引起的该井流量的变化。

3、 表皮效应:在井筒周围有个小的环形区域,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个小环形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不同,因此,当有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个区域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

4、 压力降落试井:在整个油层压力区到平衡后,油井开井生产,并且连续测量井底压力与产量的变化,然后将井底压力与生产时间做曲线,以确定油层地质参数的试井方法。

5、 压力恢复试井:油气以不变的产量生产一段时间后,井口关井使其井底压力不断恢复,利用井底压力计不断记录关井时间与不断变化的井底压力。

6、 无限导流裂缝:这条裂缝的宽度为0,沿着裂缝有压力损失。

7、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一条有一定宽度(不为0),沿裂缝没有压力损失。

8、 叠加原理:油层中任意一点的压力降等于油层中各井生产而引起的在该点压力降的总和。

9、 基本微分方程的无量钢化:无量纲半径:w D r r r =无量纲时间: 2D t w Ktt c r φμ= 无量纲压力: 2()D i KH p p p qbπμ=- 10、 “拟压力“的概念:2()c pp p p dp z ϕμ=⎰ 11、 气体的基本微分方程2211r r r tϕϕϕη∂∂∂+=∂∂∂ 12、 无限大均质油藏井底压力公式1()[ln()0.8091]WD D V P tD t =+ 13、 霍纳公式:()0.1839ln w t i p B t p p kh t tμ∆∆=++∆ 简答1、不稳定试井的用途:1)确定油气井内已钻开油层的污染情况或增产措施的效果2)确定油层在流动条件的渗透性或地质流动系数等地层参数3)推算油气井的平均地层压力4)确定油气井排驱面积的形状,大小以及单井控制储量5)确定油气井附近的地质结构,如地层、裂缝、油水边界和其间连通情况等2、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包括哪几部分?1)微分方程2)初始条件3)内边界条件4)外边界条件3、s we w r r e -= 2S kh s P q B πμ=⨯∆S=0 井没有污染 we w r r =S>0 we w r r 〈 井受污染,S 越大污染越严重S<0 we w r r 〉 井的增产措施见效,S 越小措施效果越好4、压力降落流动阶段的识别:1)早期阶段:井筒储集效应期。

煤层气试井重点整理

煤层气试井重点整理

1试井:是为获取井或地层参数将压力计下入到井下,测量压力和/或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测试资料分析处理的过程的简称2试井解释:通过对钻井的测试信息的研究,确定反映测试井和储层特性的各种物理参数。

3叠加原理:物理中几个外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所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各个外力单独作用在该物体上所产生的加速度的总和,这个原理称为叠加原理。

4表皮效应:钻井、完井、储层强化过程中,泥浆渗入、泥饼及水泥、储层自身细粒物质在井筒附近积聚,以及地层部分打开、射孔不足或井眼堵塞等,导致储层被污染→渗透率降低→污染带内产生附加压降△ps,产生表皮效应5等温压缩系数:温度不变,增加单位压强所引起的物体体积的相对变化。

6变产量试井:测试过程中改变若干次产量的压降试井7注入压降试井:是一种单井压力瞬变测试,它以恒定排量向储层注水一段时间,然后关井进行压力恢复,分别记录注入和关井期间的井底压力数据,据此进行储层参数计算。

8段塞试井:段塞测试(Slug Testing)就是通过钻孔向储层段注入或抽取一定量的流体,根据实测压力曲线进行储层参数计算。

9脉冲试井:实质上也是一种干扰试井,与一般试井不同的是,作为激动井(也称为脉冲井),在测试期间多次改变工作制度:从开井生产到关井,再从关井到开井生产,且各个工作制度延续。

时间相同。

当改变三次以上工作制度时,就可以在观测井观测到一次压力脉冲10干扰试井:选择包括一口机动井和一口(或若干口)与机动井相邻的观测井组成测试井组,通过改变激动井的工作制度,使地层中压力发生变化,利用高精度和高灵敏度压力计记录观察井中的压力变化,根据记录的压力变化资料确定地层的连通情况,并求出井间地层的流动系数、导压系数和储能系数等地层参数。

这种试井方法称为井间干扰试井11钻杆测试:(DST)一种临时性的完井方法,它以钻柱作为油管,利用一套专门的工具,在不排除井内泥浆的前提下,构成一个临时的短期生产系统,通过控制测试阀的开和关,获取测试层段的流体产量、压力变化和流体样品等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处理,从而达到快速准确评价测试层段的目的。

试井(刘文杰)

试井(刘文杰)

试井试井是一种普遍被用来做储层评价的技术。

就如字面意思所说的,和检测装置的系统程序的井架,来获得所需秒速的储层流体的代表性样品,并且收集同步生产速率为单个相位和相应的井底压力。

这可以用来数据分析的参数决定于测试的执行类型。

对勘探井单井压力恢复试井可以提供的地层信息一般有:流动系数、地层传导率、和油藏非均质性。

如果设计的是长时间的流动和关井时间,试井就可以提供油藏的尺寸的信息,即原油的地质储量。

而生产井的单井压力恢复试井通常提供的信息是油井的流动系数和井泄油面积内的地层传导率等。

单井测试不能够得到油藏各个方向上的渗透率。

所以对于这个原因,就必须进行多井测试,例如干扰试井、脉冲试井。

关于不同类型的试井分析在下文进行讨论。

(1)单井测试在单井测试中,对于同一口井会测试流量和压力。

压力和流量数据的收集是在油井继续生产,压力下降的时候测定的。

接着测定关井后压力恢复时候的压力和流量。

恢复时测的数据比降落时候的测试较少受到流量的变化影响。

勘探井和生产经的单井试井的目标是不同的。

2) 探井测试勘探井就是在测试之前地层流体成分、流体性质都是未知的。

所以,勘探井试井的主要目标就是确定井中产出流体的类型和生产速度。

如果有碳氢化合物产出,那么目标就包括了收集油藏流体的样品,原来做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

对于产油井,最终的测试目标就是确定流动系数、油藏传导率和评估油藏的非均质性,和预测油藏的规模和地质储量。

正确的收集恢复数据是得到上述最后三项结果的重要保障。

后期的压力恢复数据为评估地层的静态压力提供最基本的数据,静态压力就是在无限关井时间地层的恢复压力。

如果这个压力低于流动阶段之前的原始压力,那么这个压差就用来计算原油地质储量。

因此,就必需得到流动阶段之前的原始压力。

这个可以通过两个流动阶段的测试得到,第一个测试的流动时间短,接着进行一个足够长的压力恢复测试,最后压力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

接着进行一个较长时间流动测试,然后是主要的压力恢复阶段,两次测试在相同位置使用的压力计应该是一样的。

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1. 试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方法,旨在获取地下岩层中的水或油气信息。

详细描述:试井通常通过在井眼中注入液体或气体,并监测返回的压力和流量数据来获取岩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特征。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判断地下岩层的含水或含油气情况,从而进行资源开采或工程设计。

2. 试井常用的方法包括注水试井、注气试井和抽水试井等。

详细描述:注水试井是通过在井眼中注入水来观测地下岩层对水的响应,从而了解岩层的渗透性、孔隙度和含水层位置等信息。

注气试井则是通过注入气体,如氮气或甲烷,在井眼中观测压力和流量变化,以研究地下岩层的气体储存和渗透性。

抽水试井是将水从井中抽出并观测流量和压力变化,以测量地下水位和水的渗透性。

3. 试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特征,以指导资源开采和地质工程设计。

详细描述:通过试井可以得知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地下水或油气的产量、压力和渗透性等流体特征。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合适的开采方法、控制开采效果和预测地下水或油气储量都至关重要。

4. 试井需要借助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来完成,如测压仪、流量计、渗透性测试仪器等。

详细描述:试井过程中需要使用测压仪来测量井内外的压力差异,流量计来测量液体或气体的流量,以及渗透性测试仪器来确定岩石的渗透性。

这些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在试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取数据。

5. 实用现代试井方法包括多井平差法、动态试井分析法和地层流体模型分析法等。

详细描述:多井平差法是一种通过多口试井数据的比较和统计分析,来推断地下岩层性质和油气储量的方法。

动态试井分析法则是通过模拟试井过程,建立动态地质流体模型,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

地层流体模型分析法是根据地层流体模型来计算地井底流体压力变化的方法,能够准确推测地下岩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

6. 试井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井斜、井深和采集数据的精度等。

稳定试井名词解释

稳定试井名词解释

稳定试井名词解释
稳定试井是石油工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目的是评估油井的产油能力和确定井筒内的油气水层。

以下是稳定试井中常用的几个名词解释:
1. 试井:试井是指在井口通过不同的操作,记录下井下各种参数,以确定井下情况和井的产能。

2. 稳定试井:稳定试井是通过对井筒内的流体进行控制和调节,使井内压力保持稳定状态的一种试井方法。

3. 流动压力:流动压力是指在井筒内形成流动状态时,流体对管壁产生的压力。

4. 静态压力:静态压力是指在井筒内流体不流动时,对管壁产生的压力。

5. 压力梯度:压力梯度是指沿着井深方向,每单位深度内的压力变化量。

6. 流量: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或孔隙的流体体积。

7. 流速:流速是指流体通过管道或孔隙的速度。

以上是稳定试井中常用的几个名词解释,掌握这些术语对于稳定试井的理解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 1 -。

常规试井解释方法

常规试井解释方法

常规试井解释方法试井是指在油、气藏开发初期,为了研究油、气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从而评价含油、气层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开采可能性所进行的有目的的试验。

试井根据井眼轨迹的形状可分为水淹试井和大直径水平井试井两种;根据测量参数的不同,又可分为流动压力法、静止压力法、瞬时压力法、平衡压力法等。

本文以三维水平井为例阐述常规试井解释方法。

试井分为:钻前试井、钻中试井和完井试井三种类型。

1、钻前试井1)探井:在建立生产系统之前,用于研究生产区域地质构造情况和取心情况。

目的在于对构造进行取心或地质取样,来验证构造图的正确性,确定油、气储层的展布范围。

2)扫孔:为了详细查明构造活动情况和油、气层位及其连通关系,须将整个构造划分为若干相等的小块,逐块进行钻孔扫描,并称之为扫孔。

3)校正方位角、轴线和倾角,校正水平面角。

4)测井资料录取完成后,应按要求测量水平井和地面测量网点的井斜、方位角、轴线长度、井口标高等主要技术参数,同时还需进行井下动态观测,包括冲程和推进速度。

一、水淹试井2)与邻井或地面试验区对比。

3)对生产井进行压力恢复试验,必要时应配合生产,改变工艺操作等手段,控制井底压力的稳定。

4)对生产井产出水进行注入水泥、药剂封堵水淹层等作业,以了解该层对水淹层的影响。

5)清除受水淹的测试资料,进行下步水淹层位的资料录取。

3、钻中试井1)井筒及下部套管头的堵水。

2)钻穿水淹层。

3)寻找油、气、水界面。

4)在油气集输过程中加密检测和调整管线及封隔器组,防止损坏和漏失。

2)与邻井或地面试验区对比。

3)对生产井进行压力恢复试验,必要时应配合生产,改变工艺操作等手段,控制井底压力的稳定。

4)在油气集输过程中加密检测和调整管线及封隔器组,防止损坏和漏失。

5)清除受水淹的测试资料,进行下步水淹层位的资料录取。

3、完井试井1)核实与取得可靠的完井资料,包括:套管的全深、井底到套管头的方位角、套管内径、水泥环的厚度、隔水管组的材质、工具组的尺寸、射孔井段以上的井段高程、原始地面地质情况等。

试井

试井

试井试井well test 为了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和研究储层参数及储层动态而对井进行的专门测试工作。

按测试时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性质及所依据的基本理论,试井分为产能试井和不稳定试井。

由于试井是通过对井进行的流动试验来完成的,测试资料的处理依据是地下渗流力学理论,所以试井研究采用水动力学方法。

简介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种作业,用专门的仪表定时测量部分生产井和注入井的压力、产油、气量与含水量的相对变化及温度等。

目的是:①监测井的生产状况是否正常;②测定生产层的水动力学参数;③分析油藏的动态,作出预测。

干扰试井干扰试井(interference testing)选择包括一口激动井和一口(或若干口)与激动井相邻的观测井组试井成测试井组,通过改变激动井的工作制度,使地层中压力发生变化,利用高精度和高灵敏度压力计记录观察井中的压力变化,根据记录的压力变化资料确定地层的连通情况,并求出井间地层的流动系数、导压系数和储能系数等地层参数。

这种试井方法称为井间干扰试井。

试井工作内容试井工作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能力试井简称产能试井。

其方法是调节生产井的控制手段(试井例如自喷井的节流器,抽油井抽油机的冲程冲数和泵径等),改变井的产量和生产压差,在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记录相应的一系列产量、压力的数值(图1), 绘制成井的指示曲线(图2),用以推测产量随压力变化的状况和井的最大生产能力。

这种试井方法是在相对稳定状况下进行的,因此称为稳定试井法。

直线斜率为油井的采油指数,它是衡量油井的生产潜力或产油能力高低的指标,也是用来衡量油层性质好坏的标志。

通常以油层厚度除采油指数得到单位厚度的采油指数,也称比采油指数,用以比较不同油井的生产能力。

此法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应用。

压力恢复试井不稳定试井法之一。

生产井在稳定生产的条件下,关井测量并绘制出井底压力随时间的恢复曲线(图3)。

利用它的直线段斜率可以推算出生产层的水动力学参数(如渗透率)、地层压力和井的完善系数。

试井技术介绍

试井技术介绍

A1
A
B1
C1
D1
B2
C2
D2
H
H1
a、落实储层的产能情况,为开发选择合理的工作制度提供依据; b、落实流动压力、地层压力、地层压力布、注水受效等; c、落实储层油气水性质及PVT样品分析; d、落实储层渗流模型,分析地层渗流参数(kh/μ、kh、k)及完善程度(S、DR、FE、Ps)等。判断储层是均质、双孔隙、垂直裂缝还是复合油藏特征;分析地层平面和纵向上渗透率的变化。分析油气水井储层完善程度和污染情况; e、落实边界性质及距离,计算动储量等; f、求取裂缝半长和导流能力,分析压裂酸化等措施效果。 g、判断井间连通性和断层的遮挡情况. h、判断井筒内的工作情况
油井的指示曲线
系统试井曲线
油井产能曲线
建立井的产能方程: q=J△P q=C(PR-Pwf )n △P=aq+bq2 从而达到了解井的生产能力、确定井的合理工作制度目的
P1
P2
P3
P4
Q1
Q2
Q3
Q4
一、基础知识 6、主要试井方法
(2)等时试井:等时试井:等时试井是用3~4次比较省时的等时流动确定不稳定产能曲线,然后再用一个稳定测点,由不稳定产能曲线推出稳定产能曲线。
一、基础知识 6、主要试井方法
(5)压降试井:是在测试前已关井一段时间,地层内压力已趋于平衡,然后把压力例计放入井内,记录井以恒定产率生产时井底压力的变化。
一、基础知识 6、主要试井方法
(6)压力恢复试井:产量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然后关井并记录井底压力恢复过程。
一、基础知识 6、主要试井方法
pw
pr
q
0
t
q
激动井

现代试井名词解释简答

现代试井名词解释简答

试井:为获取井或地层的参数将压力计下入到井下测量压力和(或)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测试资料分析处理总过程的简称。

无因次压力 无因次时间 无因次距离(井半径) 井筒储存效应:油井刚关井或刚开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等原因,使得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或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造成地面产量与井底产量不相等的现象 井筒储存系数: 每改变单位井底压力时井筒储存或释放的流体体积 调查半径: 调查半径(又研究半径),表示测试过程中压力波传播的面积折算成圆所对应的半径 流动形态(又流动阶段):指在地下渗流时流体的运动形式及规律 不同的流动形态所对应的井底压力特征不同。

现代试井: 现代试井方法是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实测压力曲线与理论压力曲线进行图版拟合或自动拟合反求井和油藏参数,且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要反复与常规试井解释结果进行对比,直到两种解释方法的结果一致,再进行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检验。

压力导数 双重孔隙介质: 双重孔隙介质(双孔介质)由两种孔隙结构组成,即由具有一般孔隙结构的岩块(也称基质岩块)和分隔岩块的裂缝系统组成,并且组成油藏中任何一个体积单元内都存在着这两个系统介质间窜流: 两种介质间压力分布不同,在基岩和裂缝间产生流体的交换,这种现象称为介质间的窜流。

弹性储容比: 窜流系数(窜流因子): λ数值一般在10-10~10-4之间 窜流系数是两种介质的渗透率之比km/kf 和基质岩块的几何结构的函数,其大小决定了原油从基质岩块系统流到裂缝系统的难易程度,决定着过渡段出现的时间。

有限导流能力裂缝:考虑裂缝内的流动阻力,沿着裂缝流动方向上有地层流入裂缝的流量不同即沿裂缝长度流量和压力都不是均匀分布的无限导流能力裂缝: 忽略裂缝内的流动阻力,沿着裂缝流动方向上有地层流入裂缝的流量不同即裂缝渗透率为无限大,流体在裂缝中流动无压力损失,沿裂缝长度压力分布均匀试井的目的:试井所测试的资料是各种资料中唯一在油气藏流体流动状态下录取的资料,因而分析结果也最能代表油气藏的动态特征①确定原始地层压力或平均压力②确定地下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渗透率和流动系数等 ③对油井进行增产措施后,判断增产效果④了解油藏形状,目的是为了解油藏能量范围,确定边界性质如断层、油水边界和尖灭等,以及边界到测试井的距离 ⑤估算油藏单井储量现代试井解释的步骤: ①初拟合 ②各种流动形态的特种识别曲线分析 ③终拟合 ④一致性检验 ⑤解释结果的模拟检验压力数曲线的作用: (1)判别油藏类型:均质油藏、具有拟稳定窜流天然裂缝油藏或层状油藏、不稳定窜流天然裂缝油藏(2)判别井储或近井地层状况:井筒储存和表皮系数、相重新分布、酸化措施、压裂措施(3)判断外边界类型:无限大均质油藏、线性不渗流外边界、封闭油藏或定压外边界)(10842.13w i D p p B q kh p -⨯=-μ26.3w t D r c kt t φμ=wD r r r =pV C ∆∆=t s i c kt r φμ07.1=t dt dp p D wD wD ⋅='t dt p d p ⋅∆=∆'()()()()()m f t f t m t f t f t c V c V c V c V c V +=+==φφφφφω总弹性储油能力裂缝系统弹性储油能力f m w k k r 2αλ=双重孔隙介质的压力动态:(1)裂缝系统流动阶段 kf >> km,裂缝系统中的流体首先流入井筒,基质岩块系统仍保持静止状态。

煤层气试井讲解

煤层气试井讲解

煤层气试井考点一、名词解释(30分/6题)1.试井:是以渗流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各种物理参数、生产能力,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2.产能试井:是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的产能方程和无阻流量、井底流动曲线。

3.稳定试井:产量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的试井称为稳定试井。

4.不稳定试井:产量或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试井称不稳定试井。

5.井筒储存效应:在测试过程中,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的现象。

6.井筒储存系数:描述井筒储存效应大小的物理量为井筒储存系数,定义为与地层相通的井筒内流体体积的改变量与井底压力改变量的比值。

7.质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控制面净流入的流体质量等于单位时间控制体内流体质量的增量。

8.表皮系数:9.表皮效应:钻井、完井、储层强化过程中,泥浆渗入、泥饼及水泥、储层自身细粒物质在井筒附近积聚,以及地层部分打开、射孔不足或井眼堵塞等,导致储层被污染→渗透率降低→污染带内产生附加压降△p s ,产生表皮效应。

10.折算半径:其含义就是将表皮效应用等效的井筒半径来代替,计算公式为: 11.叠加原理:油藏中任一点的总压降,等于油藏中每一口井的生产在该点所产生的压降的代数和。

12.导压系数:单位时间内压力波波及的面积,公式为: 13储层综合压缩系数:单位岩石体积在改变单位压力时,由于孔隙收缩和液体膨胀总共排挤出来的液体体积。

13.续流:当地面井口关闭后,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的现象。

14.达西定律:是指流体在多孔介质中遵循渗透速度与水力梯度呈线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渗流量与圆筒断面积及水头损失成正比,与断面间距成反比。

15.等温压缩系数: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气体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试井”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过对油井、气井或
水井生产动态(产量、压力、温度)的测试来研究和确定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
产能力、物性参数、生产动态,判断测试井附近的边界情况,以及油、气、水层之
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试井是油藏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2.试井的分类方法:
(1)按测试(试井)系统的井数分为:单井测试(试井)、多井测试(试井);(2)按测试(试井)方法:压力降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干扰试井、脉冲试井、产能试井;(3)按油井流动状态,测试(试井)方法分为:稳定试井、不稳定试井。

3.试井的分类:
产能试井:稳定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
不稳定试井:本井地层参数:压降试井、压恢试井、注水试井、中途测试
井间地层参数:干扰试井、脉冲试井、示踪剂试井
4.表皮系数(或趋肤因子、污染系数)的定义为:将附加压力降(用ΔPs表示)无因次化,得到无因次附加压降,用它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情况,用S表示:S>0,数值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S=0,井未受污染;S<0,绝对值越大,表示增产效果越好。

5.表皮系数的成因:由于储集层互扰或增产措施引起的表皮系数,气层中由气体的非达西流动,由多相流,由各向异性,由完井,由流体界面,由储集层几何形态
6.采油指数:油井采油指数J表示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它的物理意义是压差为1单位压力时油井的产量
7.表皮效应:由于钻井过程中泥浆侵入地层,固井水泥侵入,射孔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完井后的井壁附近受到某种程度伤害,造成附加压力同油层渗透阻力之比。

它是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产生一个压力降现象
8.常规回压试井:连续以若干个不同的工作制度生产,要求产量稳定,井底流压稳定,测量出各种不同工作制度下油井的井底流压产油量产气量等资料。

9.等时试井:用若干个不同产量生产相同时间,每一产量生产后关机一段时间,使压力恢复到气层静压,最后再以某一定产生产一段较长时间,直至井底流压达到稳定,这种试井方法叫等时试井
10.压力降落试井:指以定产量生产时,连续记录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历史,对这一压力历史进行分析,以求地层参数的方法
11.压力恢复试井:以恒定产量生产一段时后关井,测取关井后的井底恢复压力,并对之一压力历史进行分析,求取地层参数。

12.叠加原理:油藏中任何一个地方压力变化,等于油藏中所有各井的产量变化在该处引起的压力变化的代数和
13.井筒卸载效应:由于井筒中流体的可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