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交通方式划分

合集下载

交通方式划分方法

交通方式划分方法

唯一极大点
=1.44
例子2
在仅有公共汽车和私人汽车两种交通方 式的地区,假设有下述 Logit 交通方式 选择模型,试用下表所示行驶时间和费 用以及划分率,求出这两种交通方式的 将来分布(OD)交通量。
现状
划分率(公共汽车)
1 2
0.265
0.248 0.192
划分率(汽车)
1 2
0.735
二、交通服务水平 时间、费用、等待时间、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等。
三、个人属性 职业、年龄、性别、收入、驾照持有与否、汽车保有与 否等等。 业务员、推销员汽车使用率高,20~40岁汽车利用率高, 其它年龄段公共汽车利用率高,男性比女性汽车利用率 高,收入高汽车利用率高。 四、家庭属性 单身、夫妻、有否小孩、是否与老人同居。 老人、小孩上医院机会多汽车利用机会增多。 五、其他因素
(1)集计模型
以交通小区为单位将利用者的方式选择集计起 来进行说明的模型。 (2)非集计模型
以个人为单位构造模型来确定各交通方式的选 择概率,然后再将每个人的方式选择结果集计 起来,预测分担交通量的模型。
根据方式选择步骤来分类 (1)二者择一法
把交通方式的选择分为两步的方法
徒步
徒步,自行车 全交通 方式
0.0
8.3万
8.3万 5.0-8.4万 0.5-1.4万
77 -
0.005 0.005
30
7
119
0.005
0.84-2.5万
26.5
3.3 40
地铁 自行车 公共汽车 出租汽车 私人轿车
8.1 22.1
城市交通机动化
截至2007年5月26日,北京市机动车突破300万辆,机 动化出行方式从38%提高到61%。小汽车在出行方式构 成中所占比例由1986年的5%上升到2000年的23.2%,而 公共交通方式份额由28%下降到26.5%。

3-3-交通方式划分

3-3-交通方式划分

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影响机动化交通方式结构的主导因 素是经济因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交通系统的供求特征。
家庭状况
家庭年收入
3万元以下 3-6万元 6-10万元 10-20万元 20万元以上
出行状况 (次/人.日 )
出行方式选择比例(%)
户均拥 有小 汽车 数
96.8 94.02 96.9 97.5 97.7 97.4
97.8 97.52 98.6 98.69 99.2 97.6
统计 年份 1986 2000 1996 2001 2001 2001
不同类型城市的自行车交通定位
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自行车是公共交通的补充,但不应 是主导交通方式。
在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地区,城市自行车交通有条件 实现其发挥近距离出行优势的主客观要求,而不再被迫承 担中远距离出行。
步行OD矩阵 自行车OD矩阵 公交OD矩阵 小汽车OD矩阵 其他机动车OD矩阵 …..
Step1
Step3
Step2
Step4
图3-1 四阶段预测法示意图
(一)交通方式结构的特点与交通 方式划分的任务
(二)交通方式划分模型
(一)交通方式结构的特点与交通 方式划分的任务
(1)城市交通方式的构成 (2)什么是交通方式结构 (3)交通方式结构数据如何获取 (4)主要交通方式的特点 (5)我国交通方式结构的特征 (6)交通方式划分的任务
Step1
Step3
Step2
Step4
图3-1 四阶段预测法示意图
通过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得到分方式OD矩阵
步行OD矩阵 自行车OD矩阵 公交OD矩阵 小汽车OD矩阵 其他机动车OD矩阵 …..

交通方式划分

交通方式划分

城市 类型
我国不同类型城市的 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比例划分建议
体力型 交通方式
机动化交通方式
步行 自行车 摩托车 出租车 单位车 私家车 公交
私人 大城市 25~ 20~ 3~5 2~5
小汽 车发
与特大 城市
35
30
展的 初期 阶段
中小 30~ 30~ 5~8 1~3
城市
40
45
私人 大城市 20~ 10~
城市交通规划的方式选择 单独开车出行 乘公共汽车出行
乘地铁出行
乘出租车出行 骑自行车出行 骑摩托车出行 步行出行 组合出行
1、研究背景和意义
私家车
自行车
多模式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公共汽车
出租汽车
航拍1
航拍2
1.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未来实现所期望的交通 方式划分,如何改扩建各种交通设施引导人们 的出行,以及如何制定各种交通管理规则等. 2.在假设历史的变化情况将来继续延续下去的 前提下,研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
以交通小区为研究单位的,将小区中个人或家庭 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如求平均值、求比例
等;再用这些统计值来标定交通发生、分布、方 式划分模型中的参数
在这个过程中关于个人和家庭的原始数据在统计 时被集中处理,即被集计化,因此被称为集计方 法,得出的模型称为集计模型
(2)非集计方法(disaggregate method)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资金条件下做出选择?
Q1:买一辆新车 VS 修理旧车
Q2:买品牌货品 VS 一般货品
Q3:将收入储蓄 VS 进行投资
经济学对消费选择行为解释的基本假定:
人们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满意度的那 些物品和服务,并采用“效用”来描述选择的可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概述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概述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未来年各小区间的全方式交通分布量; 未来年各小区间的全方式交通分布量; 小区间各种交通方式的距离、费用矩阵。 小区间各种交通方式的距离、费用矩阵。 方式选择的样本数据(标定模型参数用) 方式选择的样本数据(标定模型参数用)
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
转移曲线法 概率模型
P = e / ∑e
现状年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现状年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基础资料。 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基础资料。
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
s ∑ Oi = ∑ D j 原单位法 i =1 j =1 D j = ∑ cs x js 交叉分类法 s 回归分析法 Y = a + m a X ∑ i i 0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闫小勇 kaiseryxy@
提纲
1 2 3 4 5 交通生成预测 交通分布预测 交通方式划分 交通分配 总结
1 交通生成预测
预测目的: 预测目的:
未来年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未来年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讲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网友! 谢谢各位网友!
k ij k
Vijk
Vijk
Vijk = α ⋅ Tijk + β ⋅ Fijk + γ k
4 交通分配
预测目的: 预测目的:
将各种方式的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上, 将各种方式的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上,求出各路 段上的交通流量等。 段上的交通流量等。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未来年各小区间某种交通方式的分布量; 未来年各小区间某种交通方式的分布量; 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阻抗函数; 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阻抗函数; 现状年路段观测流量(标定模型参数用) 现状年路段观测流量(标定模型参数用)

交通方式划分

交通方式划分

a、出行时间
人们的活动,是以一天为一个周期,因此在某一时刻,人们具有类似交通目的的出行集中的倾向。相同性质 的出行集中的时间段有:早高峰上班时间段、平时时间段、晚高峰回家时间段。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该根据规 划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时间段。例如,进行交通管理规划时,应选择早晚高峰时间段。因为因时间段的不同道路的 交通阻塞和交通目的也比较集中,当然也应该分析因时间段不同交通方式选择的变化。另外,因平日和公休日的 交通目的差异很大,因此交通方式选择特性也就不同。
b、费用
交通费用与运行时间相同,也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要减少运行时间,必须付出 更高的交通费用。因此,交通费用的大小是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常与运行时间配对使用而很少作为单独的 原因使用,根据美国伊利诺工业大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公共交通方式的乘客中,42%的人将交通费用作为选择 的主要因素,而家用轿车的利用者中,仅有不足1%。另外,交通费用作为主要原因考虑的没有因为年龄的不同而 发生显著的变化。
b、家庭属性
出行者都是来自各自的家庭,因此应该受着家庭的行动约束。于是,人们会自然想到,以个人为基础的规划, 不如以家庭为基础的规划更加稳固。家庭属性主要包括家庭支出额的多少,家用轿车的保有,家庭构成,家族数、 驾驶人员数,居住结构形式等。
①家庭支出额
家庭支出额越高,家庭用车的保有率增高,公共交通方式的利用率减少。
b、出行目的
出行目的不同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变化较大的原因,是因出行目的的不同,对交通方式的服务质量要求不 同(例如,上班出行时间最重要,旅游时舒适性最重要),同伴的有无,经济情况,出行距离等。一般而言,上 班、上学出行的汽车利用率低、公共交通方式高;业务出行因需要在多客户处停留,装卸货物等,所以汽车利用 率高、公共交通方式低;自由出行的汽车(出租)利用率高。步行率也因出行目的不同而异。购物等短距离的出行 的步行率高,上班的步行率低。

6.交通方式划分

6.交通方式划分

4.安全性 安全性是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原因,无论多好的
交通工具,如果它的安全性差,乘客的人身安全 得不到保障,不会有人利用它。 因为交通事故具有突发性,因此人们在选择交通 工具时,明确地考虑安全性的比较少。
2012年死于机动车辆交通事 故的有166906人,比交管部 门的数据多出107262人,是
缺少对人的选择行为的分析 各阶段之间相对独立,缺少一致性 没有反馈机制 缺少严密的统计方法 难以评价交通管理对于交通需求的影响
非集计分析
表现出行者个人(或家庭)是否出行、出行目的地 、采用何种交通方式、选择哪条路径等的形式,从 选择可能的被选方案集合中如何选取的问题,将得 到的个人行动结果加载到交通小区、交通方式、路 径上而进行交通需求预测。
十年前的两倍多
5.准时性 在交通方式选择时,到达的准时性对于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很大。 比如对于公交出行而言,公交出行比例低,其中
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准点率低 6.换乘次数和候车时间 与准时性一样,都对公共交通方式选择有很大的
影响。
6.出行目的
上班、上学、回家出行:汽车利用率低、公共
能耗 (千卡/人km)
死亡人数 (人/亿人km)
23
44.6
600
1.17
11
19.4
154
0.082
30
23.9
-
-
>800
30.2
456
-
30-200
4.7
85.5
0.005
>200
5.6
0.0
30-60
3
77
0.005
20-30
9
-
0.005
30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3-4 交通方式划分

3-4 交通方式划分

2 .出行费用
交通费用也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公共 交通方式的乘
客中,42%的 人将交通费用 作为选择的主 要因素,家用 轿车的利用者 中,仅不足1%。
3、舒适性和方便性
是指交通工具中的乘坐率、车中的疲劳、车内 拥挤程度、有无空调等因素的综合概念。
约25%的家用轿车用户把舒适性作为交通方式 选择的主要因素。在公共交通方式的乘客中, 利用铁路上班者占13%、利用公共汽车上班者 约占1%。
运行速度 (km/h)
CO2排放 (g/人km)
能耗 (千卡/人km)
死亡人数 (人/亿人km)
运输能力
(人/时单向)
30
44.6
600
1.17
2200
11
19.4
154
0.082
1.4~2.1万
30
23.9
-
-
-
>800
30.2
456
-
-
30-200
4.7
85.5
0.005
8.3万
>200
5.6
0.0
➢D----表示交通分布量

➢MS----交通方式划分

➢A----交通分配



(一)根据划分标准不同分
出行末端模型----根据居民的社会特性(汽车保有量、 收入、家庭成员组成等),从一开始就把预测的交通 量分配给各个交通方式进行预测的模型。
地区间模型----在交通规划区域中,交通方式服务水平 的差别是决定选择各种交通方式的最主要原因,而地 区特性是次要原因。地区间模型是在求出分布交通量 后,再求分担交通量的模型,即: ➢ 设定交通网络 ➢ 设定交通服务水平(行程时间、费用、舒适性等) ➢ 计算交通方式分担率 ➢ 计算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量

交通规划与组织-陈版第三章第二节交通生成量预测

交通规划与组织-陈版第三章第二节交通生成量预测

样本号 i
1 2 3 4 5 6 7 8 9 10
工业总产值 (亿元)
X1
20.5 21.2 22.8 18.2 20.3 21.8 25.2 30.7 36.1 44.3
农业总产值 (亿元)
X2
19.8 20.4 21.1 23.6 24.9 26.7 28.9 31.3 35.8 38.2
基建投资量 (亿元)
其内容包括交通的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分布 (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交通流分 配(第四阶段)。从交通的生成到交通流分配的过程, 因为有4个阶段,所以通常被称为“四阶段预测法”
§3-2 交通生成预测
§ 3-2-1 交通生成总量预测
一、交通生成总量预测——原单位法
二、交通生成总量预测——交叉分类
因此,系数为:
B
b1
(X
'
X
) 1
X
'Y
12.33
b2
b3
25.67 65.78
回归模型为: Y =67.28 + 12.33X1 + 25.67X2- 65.78X3 各系数的t统计量为: (1.468) (2.979) (8.407) (-0.500)
各检验统计量为:S=24.229, R=0.99738, F=380.3,μ=0.9231
Hale Waihona Puke P=b0+b1X 1+b2X 2+…+bnX n+
式中:P——是某分区的出行产生量;
bk (k=0,1,…,n)——是待定的系数(偏回
归系数);
Xk (k=1,…,n)——是被选出的自变量;
ε——残差项,是一个随机变量,表示其它影响因

交通运输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规划》课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交通规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区有住宅楼和办公楼各一栋,住宅楼125户住宅,办公楼面积1.5万平方米。

根据调查获得高峰时间内住宅楼的出行发生率为4人次/户,高峰时间内办公楼的出行吸引率为0.2人次/平方米,则该小区高峰时间内的出行发生量为______人次,出行吸引量为______人次。

3.为了获得“人们对假定条件下的多个选择方案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而进行的意愿调查成为____。

4.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一般为中央组团式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交通规划一般认为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交通网络分析评价等内容。

6.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参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7.层次分析法一般分为三层,它们是______、______和方案层。

8.______指车辆在道路某一区间内的行驶距离和行驶时间的比值。

9.______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

10.可以用来预测交通方式划分率有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指连接个各个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2.在OD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______;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______。

13.Logit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______(填独立或相关)。

14.______交通流分布能更够更好地反映网络的拥挤性。

15.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______为对象、以______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型。

16.OD调查主要分为 3 类:______、______和______。

17.影响交通方式划分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5种即可)。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概述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概述
k ij k
Vijk
Vijk
Vijk = α ⋅ Tijk + β ⋅ Fijk + γ k
4 交通分配
预测目的: 预测目的:
将各种方式的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上, 将各种方式的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上,求出各路 段上的交通流量等。 段上的交通流量等。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未来年各小区间某种交通方式的分布量; 未来年各小区间某种交通方式的分布量; 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阻抗函数; 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阻抗函数; 现状年路段观测流量(标定模型参数用) 现状年路段观测流量(标定模型参数用)
i =1
Oi = ∑ bs xis
n
n
2 交通分布预测
预测目的: 预测目的:
未来年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未来年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现状年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现状年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未来年各小区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未来年各小区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小区间费用矩阵(重力模型)。 小区间费用矩阵(重力模型)。
本讲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网友! 谢谢各位网友!
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
Oi D j 增长系数法 qij = q ⋅ f( 0 , 0 ) Oi Di
0 ij
重力模型 q ij = αOi D j f (c ij )
3 交通方式划分
预测目的: 预测目的:
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的分布量。 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的分布量。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未来年各小区间的全方式交通分布量; 未来年各小区间的全方式交通分布量; 小区间各种交通方式的距离、费用矩阵。 小区间各种交通方式的距离、费用矩阵。 方式选择的样本数据(标定模型参数用) 方式选择的样本数据(标定模型参数用)

交通工程考试题资料

交通工程考试题资料

名词解释:1.交通量: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AADT:1/365∑Qi或1/12∑(MADT)年平均日交通量3.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学科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出行效率最大,交通事故最少,通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以及低公害的目的。

4.空变性:城市不同区域交通流分布,不同功能道路上交通流分布;路段交通流分布、交叉口交通流分布(流量、流向);不同车道上分布:里车道、中间车道、外车道,方向性交通流分布:潮汐分布5.时变性:小时内的变化,分交通量、15 分交通量:6.PHF=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中高峰时段交通量*60/t)7.时间平均速度:某一时间内某一道路断面地点速度的平均值,可用于对地点交通现象及状态分析;8.空间平均速度:在给定的路段上,于统一瞬间,速度的平均值,用于评价分析空间上交通流状态;9.地点车速:瞬时车速,车辆(或人)通过某一地点(非长距离内)的速度(各类车速的基本构成单元);。

10.行驶速度:行驶某一距离与所用时间(不包括停止时间)之比,可用于道路设计;11.行程速度:也称区间速度,为行驶某一距离与所用时间(包括停止时间)之比,可用于评价分析道路的交通质量;12.交通密度:单位长度道路上一个车道(或单位宽度)内车辆(或人、自行车)数;13.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14.车头空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车头间的距离;15.连续流:道路上行驶的交通流不因外界因素干扰而停驶的流动体;16.出行:指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

17.“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地点;18.“迄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19.区间出行:调查区域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迄点分别位于不同小区间的出行。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复试-名词解释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复试-名词解释

1、OD调查又称起讫点调查,是针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旳出行起点和终点旳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旳流动,也为交通流分派奠定基础。

2、交通方式划分出行者出行选择交通工具旳比例,它以出行调查旳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旳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或服务等条件变化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旳变化。

3、动态交通分派将时变旳交通出行合理分派到不同旳途径上,以减少个人旳出行费用或系统总费用。

4、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学旳基本理论部分,其内容波及到交通流旳概率记录分布特性、跟驰理论、流体力学理论、车辆排队理论、系统工程和控制论、计算机模拟等5、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旳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旳最大车辆数。

道路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也许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指在一定旳时段,抱负旳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旳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合情合理旳盼望能通过旳人或者车辆旳最大小时交通量。

2、也许通行能力:指在一定期段,在具体旳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合情合理旳盼望能通过旳人或者车辆旳最大小时交通量。

2、设计通行能力:指在一定期段,在具体旳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相应服务水平旳通行能力6、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旳辆数或行人数,是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旳三个参数之一。

7、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是衡量交通流运营条件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旳服务质量旳一项指标。

一般根据交通量、速度、行驶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服和以便等指标拟定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反映了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营服务旳质量水平。

安全性并不涉及在服务水平旳影响因素之列,美国分为A到F六级8、交通规划旳内容一、交通调查(1、居民出行调查,2、货品流动调查,3、机动车OD调查,4、断面交通量调查),二、交通与土地运用,三、交通需求量预测,四、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五、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四阶段法 交通方式划分

四阶段法 交通方式划分

四阶段法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方式划分为四个阶段:步行、动物交通工具、非动力交通工具和机动交通工具。

一、步行阶段步行是最古老的交通方式,也是最基本的一种交通方式。

人们通过双脚行走来进行短距离的出行。

步行的优点是简单、便捷、环保,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能源消耗。

步行适用于短距离的出行,比如在小区内、商业街上、公园内等。

二、动物交通工具阶段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人们开始使用动物作为交通工具,如马、牛、骆驼等。

动物交通工具的优点是能够承载更多的货物和人员,适用于长距离的出行。

然而,动物交通工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速度较慢、对动物的驯养和饲养成本较高等。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动物交通工具逐渐被非动力交通工具所取代。

三、非动力交通工具阶段非动力交通工具是指不依靠动力源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滑板、滑雪板等。

非动力交通工具的优点是便捷、节能环保,适用于中短距离的出行。

非动力交通工具的使用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仅可以作为个人出行的工具,还可以作为运动和休闲的方式。

四、机动交通工具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动交通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机动交通工具是指依靠发动机驱动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

机动交通工具的优点是速度快、运载能力大,适用于长距离和大规模的出行。

然而,机动交通工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污染环境、交通事故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在机动交通工具的研发过程中,逐渐提出了环保、节能和安全的要求。

交通方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步行、动物交通工具、非动力交通工具和机动交通工具。

每个阶段的交通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以实现便捷、高效和环保的出行。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交通方式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积极推动可持续交通的发展,共同构建绿色、安全的出行环境。

交通方式划分

交通方式划分

k
k--交通方式的总数
二元Logit模型曲线
pc
1.0
0.5
Vc −Vb
30
二元Logit模型的性质
可以得到归一化的分担率; 1. 可以得到归一化的分担率; 2. 若Vc=Vb,则Pc=Pb=0.5; Pc趋向于 趋向于1 3. 若Vc >> Vb ,则Pc趋向于1。
31
Logit 模型:
U j = Vj + ε j
= Pr[V1 + ε1 > V2 + ε 2 ]
= Pr[ε1 = η, ε 2 < η + V1 −V2 ],−∞ < η < +∞
(4)
= Pr[V1 + ε1 −V2 > ε 2 ]
设(4)式中的随机项服从下述于贝尔(Gumbel) 分布(双重指数分布),并且方式间相互独立,
f (η) = Pr[பைடு நூலகம் i > η] = e
∵ 当 η = ∞ 时, y = e
−∞
0
[
]
(10)
η = −∞ 时, y = e−∞ = 0 = 1;
1 0

Pn = ∫ y ⋅ e−η dη = ∫ 1
−∞
y ⋅ e−η dη (V −V2 ) −η 1 y ⋅ e 1+ e
[
]
1 = V −V 1 + e 1 2 0
1
好的方式选择模型应该包括上述重要特征。
?问题:用什么途径来综合反映上
述因素的特征。
表 不同出行目的的交通方式利用情况(哈尔滨,2000年)
交通方式 公共汽车 单位班车 小 出 摩 自 步 其 合 汽 租 托 行 车 车 车 车 行 它 计 上班 46.37 8.79 1.64 0.55 1.92 15.59 24.91 0.24 100 上学 24.94 2.60 0.11 0.22 0.76 15.99 55.18 0.22 100 自由 20.26 0.54 0.73 4.42 2.53 12.85 58.38 0.29 100 业务 22.87 10.88 7.93 11.11 1.36 6.35 39.50 0.00 100 回家 37.01 6.58 1.55 1.42 1.83 14.99 36.34 0.28 100 合计 36.28 6.36 1.60 1.76 1.84 14.69 37.21 0.27 100

设备3-3城市道路

设备3-3城市道路
12
1.信号灯的设置
(4)夜间黄色警告灯是夜间停止使用指挥信号 灯指挥交通后,提醒车辆、行人注意前方是 交叉口而设置的。
黄色警告灯可以悬吊于交叉路口中央上空,也 可以利用指挥信号灯的黄色灯代替。
13
2.信号灯灯制
我国城市现行的信号灯灯制是:红—黄—绿灯 制。 红灯表示禁止通行; 黄灯为腾清交叉口的变灯过渡信号,表示只 许驶出交叉口,禁止驶入交叉口; 绿灯为通行信号。 此外还有闪灯信号,预系统 (ETC)
(一) 车载单元系统 (二) 路侧系统 (三) 中心管理系统 (四) 账户系统 (五) 监测系统 (六) 通信系统
30
31
踏 实 , 奋 斗 ,坚持 ,专业 ,努力 成就未 来。20.12.1020.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弄 虚 作 假 要 不得, 踏实肯 干第一 名。10:46:1110:46:1110:4612/10/2020 10:46:11 AM 安 全 象 只 弓 ,不拉 它就松 ,要想 保安全 ,常把 弓弦绷 。20.12.1010:46:1110:46Dec-2010-Dec-20 重 于 泰 山 , 轻于鸿 毛。10:46:1110:46:1110:46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不 可 麻 痹 大 意,要 防微杜 渐。20.12.1020.12.1010:46:1110:46:11December 10, 2020 加 强 自 身 建 设,增 强个人 的休养 。2020年 12月 10日上 午10时 46分20.12.1020.12.10 追 求 卓 越 , 让自己 更好, 向上而 生。2020年 12月 10日 星期四 上午10时 46分 11秒10:46:1120.12.10 严 格 把 控 质 量关, 让生产 更加有 保障。 2020年 12月上 午10时 46分20.12.1010:46December 10, 2020 重 规 矩 , 严 要求, 少危险 。2020年 12月 10日星 期四10时 46分 11秒10:46:1110 December 2020 好 的 事 情 马 上就会 到来, 一切都 是最好 的安排 。上午 10时46分 11秒 上午10时 46分 10:46:1120.12.10 每 天 都 是 美 好的一 天,新 的一天 开启。 20.12.1020.12.1010:4610:46:1110:46:11Dec-20 务 实 , 奋 斗 ,成就 ,成功 。2020年 12月 10日星 期四10时 46分 11秒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抓 住 每 一 次 机会不 能轻易 流失, 这样我 们才能 真正强 大。20.12.102020年 12月 10日 星 期四 10时46分 11秒 20.12.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特点:构造简单、易于理解、应用方便
qimj 1 qimj f (FOmi , FDmj
D
j
f (cij )
•基本假设为:交通区i到交通区j的出行分布量与i
区的出行发生量、j区的出行吸引量成正比,与i区
和j区之间的出行阻抗成反比。
qij—交通区i到交通区j的出行分布量;
预测结果——输出路网和公交网的交通流分布特征 (包括机动车流和客流)
预测过程——交通生成、分布、方式结构的规律
Step1
Step3
Step2
Step4
图3-1 四阶段预测法示意图
▪ 交通生成预测也称为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预测 ▪ 交通生成预测是“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的
第一阶段
▪ 任务:求出规划区域内发生的总出行量(交通 生成总量)及各个交通小区的交通发生与交通 吸引量
(4)主要交通方式的特点
✓步行 ✓自行车 ✓机动车
➢步行
影响人们选择步行方式的因素主要是出行目的和出行距离等, 出行距离的影响尤为突出。
比例(%)
90
y = 43.132x-1.4836
80
R2 = 0.9325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11.5 12.5 13.5 14.5
➢ 步行OD矩阵 ➢ 自行车OD矩阵 ➢ 公交OD矩阵 ➢ 小汽车OD矩阵 ➢ 其他机动车OD矩阵 ➢ …..
Step1
Step3
Step2
Step4
图3-1 四阶段预测法示意图
(一)交通方式结构的特点与交通 方式划分的任务
(二)交通方式划分模型
(一)交通方式结构的特点与交通 方式划分的任务
(1)城市交通方式的构成 (2)什么是交通方式结构 (3)交通方式结构数据如何获取 (4)主要交通方式的特点 (5)我国交通方式结构的特征 (6)交通方式划分的任务
✓老城区自行车交通必将继续发挥近距离出行的优势和作 用 ; 新建城区,道路网络布局和建设水平就能较好地适应公 共交通运行的需要,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抑制自行车中 长距离交通。
交通生成预测的方法
1、原单位法(生成率法) 2、交叉分类法(类别生成率法) 3、个人分类方法 4、回归分析法
作业:
1、篇,了解中国不同用地生成率的研究
2、搜索美国ITE trip generation的有关资料, 对美国不同土地利用出行生成率要点进行总结
2、交通分布预测
(Trip distribution)
•交通分布预测是交通规划四阶段 交通预测模型的第二步,是把交 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 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 空间OD量,即OD矩阵。
OD矩阵
常用出行分布预测方法
(一) 增长系数法 (二) 重力模型法
(一)增长系数法
• 其基本假定是: 交通分布的模式在规划期保持不变
(1)城市交通方式主要包括哪些?
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公交、小汽车、出租车、 轨道交通等
(2)什么是交通方式结构?
——各种交通方式所承担的出行量 占出行总量的比例
步行、自行车、 公交车、小汽车
(3)交通方式结构的获取
步行、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公 交车、出租车、轻骑摩托、私家车、单位 小车、单位大车、其他
南京 苏州 无锡 濮阳 常熟 昆山
<=10
31.0 18.42 28.1 30.37 40.2
7.4
<=20 <=30 <=40 <=50 <=60
67.4 62.72 65.9 77.13 80.8 62.4
89.8 81.02 87.1 94.04 95.6 84.8
94.0 87.02 93.3 96.37 96.8 96.5
第三章 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规划的执行过程框图
交通规划总体设计
现状交通调查与交通问题诊断
交通需求发展预测 交通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
规划 方案 调整
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满足目标
不满足目标
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
交通系统规划的滚动
交通需求预测是指在居民出行OD调查的基础上,开 展现状居民出行模拟和未来居民出行预测。 ✓现状模拟——根据现状出行特征建立模型 ✓未来预测——输入未来参数,根据模型计算
Oi—交通区i的出行发生量; Dj—交通区j的出行吸引量; f(cij)—交通区i、j之间的出行阻抗函数;
k 、 、、—模型参数
现状的O-D分布 增长系数法预测 重力模型法预测
重力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能考虑土地利用和路网变化对人们出行产生 的影响 ✓能考虑交通小区出行阻抗对出行分布的作用 缺点:
96.8 94.02 96.9 97.5 97.7 97.4
97.8 97.52 98.6 98.69 99.2 97.6
统计 年份 1986 2000 1996 2001 2001 2001
不同类型城市的自行车交通定位
✓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自行车是公共交通的补充,但不应 是主导交通方式。
✓在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地区,城市自行车交通有条件 实现其发挥近距离出行优势的主客观要求,而不再被迫承 担中远距离出行。
3、查找统计分析的有关参考书,熟悉回归分析 法原理和判断回归好坏的检验方法
交流与讨论:
1、美国ITE(交通工程师协会)《Trip Generation》编制过程及编制办法
2、《北京市建设用地出行生成率研究》及中 美的比较
交通生成研究的进一步延伸: VISEM——Activity Chain Based Modeling 将出行以链为单元进行整体研究
✓缺乏对人的出行行为的分析
重力模型法的进一步延伸 Destination Choice Model (非集计模型,考虑个体选择行为…)
作业—— 自行编制小程序或用计算软件求解例3-12
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 (Modal Split)
交通方式划分示意图
全方式OD矩阵
通过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得到分方式OD矩阵
距离
➢自行车
✓我国城市自行车拥有量经历了一个由快速增长到平稳增长的 发展时期
✓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出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我 国一些城市的自行车出行比例已开始显著下降
0.6
自行车出行 0.4 分担率 0.2 0
上海
广州
珠海
1992年 1995年 1998年
自行车在不同时耗中的出行比例
时耗 (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