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州八怪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八怪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前言

提到扬州八怪,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古老的地名-----扬州。扬州建城两千多年以来,几经繁华,几度盛衰。有唐时的诗人流连,有宋代的词人唱和,更有清朝的盐商云集,文化昌盛。浩浩荡荡两千年的历史长河,并未淹没扬州那如天上繁星般灿烂的文人墨客,而扬州八怪,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虽经历代兵祸破坏,但由于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又恢复繁荣。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康乾盛世以来,社会安定,文化昌盛,中产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书画悬之室中,以示风雅,民谚有“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之说。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本地画家及各地来扬画家稍具名气者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当时的名家,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绘画大师,“扬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声名显著者。

扬州八怪是清康乾年间活跃在扬州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八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基本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还有高凤翰、华嵒,边寿民、闵贞等,共有十五六人之多。

一.扬州八怪的形成

1.依江临河,交通便利

吴王夫差于两千年前消灭了小小的邗国,并在此筑城,修了邗沟,这便是扬州城建城的历史。而到了隋朝,隋炀帝下旨开凿京杭大运河,疏通邗沟,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贯穿南北。这虽是滥用民力,却功利千秋万代。扬州地处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捷,人才因此频繁来往,物资也因此而频繁交流,地区日益富庶,唐时便负盛名。《资治通鉴》曰“扬一益二”。今唐城遗址以及大量出土文物,便映证了唐诗中“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盛况。明清交替,扬州虽遭“扬州十日”的蹂躏,但经今百年的休养生息,扬州再次兴盛。凭着依江临河,交通便利的优越的天然条件,再次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运河上商贩聚集,文人来往,城市中人头攒动,盐商也在此筑宅,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百业兴旺,盐业为最

盐业一直是官府垄断的产业,吴王刘濞曾煮海为盐,密谋造反,最后落得个自杀的下场。以后历代王朝对盐业一直很重视,严惩制私盐者。“自古两淮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由于两淮地区东临黄海,西连运河,南北广袤数百里,盐场二三十处,皆可煮海为盐,造价低廉而产量极丰,且水网交错、航行便利,广销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因此,自古以来,两淮盐场便成为全国盐产量最大、销路最广的地区。同时,也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借以立国的“财富之源”。扬州地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西濒运河,东临大海,方圆数百里内,河道纵横,水陆交通便捷,是自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南漕北运船舶必经之咽喉。加之扬州附近有当时全国最大的海盐产场,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两淮盐,天下咸”的民谚,而两淮盐业的管理中心就在扬州,扬州自然也就成了两淮盐商的聚集地。在盐业的带动下,各行各业空前繁荣,玉器,漆器,雕版印刷,丝绸制品名扬天下,时人传唱“青海玉,扬州工”。

3.官吏崇文,盐商养士

扬州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当时地方官员如王士祯、孔尚任、卢见曾等,十分重视文化。常常是“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学者名流得到礼遇。当时盐商又多行养士之风,常常

举行诗文酒会。在此之下出现了“天下文士半集维扬”的盛况。

4.石涛倡导,借古开今

石涛(明,1630一1724年)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 中国清代画家, 自称苦瓜和尚, 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

石涛晚年客居扬州。他在绘画上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在艺术上主张“天法而法乃为至法”。从理论到实践,开清代文化变革创新之先河,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不受传统精神束缚,反对墨守成规,敢于破陈法,为扬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1.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今人谓之为八怪之首。他的诗关注现实,认为诗歌要“拂尘帝王之事业,歌咏百姓之疾苦,剖析圣贤之精义,描写英杰之风猷”,能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他还常通过一些题画诗表达个人情怀,对老百姓的无比眷恋。如《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2.金农(1687—1764) ,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他博学多才,五十岁金农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为罗聘之师。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

3. 罗聘,(1733-1799)祖籍安徽歙县,后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清代著名画家,字大,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洲渔父、师莲老人,是八怪中最年轻的,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他还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家,《鬼趣图卷》是他的存世名作,画家以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画鬼即是画人,将人间的丑恶百态刻画的入木三分,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

4.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黄慎的诗文、狂草书法,绘画被称三绝. 他的诗作,情韵清远,如岩绝,烟凝霭积,能非凡境,有《蛟湖诗集》存世。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5. 汪士慎(1686--1759),字近王世贞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有诗曰:“小园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冰华化水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