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舞曲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舞曲简介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waltz),是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当时称“连德勒”),常用管弦乐队伴奏。圆舞曲主要是由几首小圆舞曲构成的,其中的每一首小圆舞曲在结构上大多采用了二部曲式。此外,小圆舞曲的前面和后面还都应加以序奏和结尾。圆舞曲这一体裁在奥地利民间一经产生,就辗转流传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宫廷和民间社交场合,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曾创作过圆舞曲;十九世纪的舒伯特、柏辽兹、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等人,都曾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过圆舞曲,如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舞会》,柴可夫斯基的舞剧《胡桃夹子》中的《花之圆舞曲》等等;19世纪中叶,圆舞曲风行于欧洲各国,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形式。它的盛行主要应归功于维也纳作曲家约瑟夫·兰纳特别是约翰·斯特劳斯父子——老约翰·斯特劳斯和小约翰·斯特劳斯,他们通过几百首圆舞曲的创作,确立了“维也纳圆舞曲”的体裁形式,并使其深植民间。他们的圆舞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每一小节常用一个和弦,其中的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较为著名的作品有:小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被称赞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春之声圆舞曲》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