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的生产及养殖技术
食用菌菌种制作的关键步骤
食用菌菌种制作的关键步骤
制作食用菌菌种的关键步骤如下:
1. 选择合适的基质: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选择适合的基质。
常用的基质包括
木屑、稻草、玉米秸秆等。
2. 基质处理:将选好的基质进行处理,包括清洗、消毒等步骤,以杀灭基质中的
有害微生物和竞争性菌种。
3. 接菌:将食用菌的菌种均匀地接种到处理后的基质中。
接种时要注意保持无菌
环境,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4. 培养条件调控:根据食用菌的要求,调控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这些条件会影响菌丝的生长和菌种的繁殖。
5. 培养时间控制:不同的食用菌种类需要不同的培养时间。
一般情况下,菌种会
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直到菌丝充满整个基质。
6. 菌种分离:将培养好的菌种分离出来,保留下来作为下一次制作菌种的接菌源。
7. 菌种保存:将分离后的纯菌种进行保存,可以通过冷冻保存、酒精保存、干燥
保存等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在制作菌种时可能会有一些特殊要求,因此在
具体操作时还需根据不同的菌种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食用菌种植步骤
食用菌种植步骤食用菌种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它是指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管理,利用适宜的环境和培养基条件,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实现食用菌的高效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食用菌种植的一般步骤:1. 选取菌种:选择优质的食用菌菌种是种植成功的基础。
常见的食用菌包括香菇、蘑菇、平菇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宜的菌种。
2. 制作菌种培养基:菌种培养基是供食用菌菌丝生长和繁殖的基质,可以使用稻草、麦麸、玉米秸秆等材料制作。
制作菌种培养基的方法一般包括原料的消毒处理、混合搅拌、装入菌种瓶中等步骤。
3.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
接种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细菌和其他菌种的污染。
4. 菌丝生长:菌种接种后,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进菌丝的生长。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对不同的食用菌种类有不同的要求。
5. 菌种繁殖: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菌种的繁殖。
常见的方法有剥离菌种、涂抹菌种等。
6. 制作菌棒或菌袋:菌种繁殖后,将菌丝接种到菌棒或菌袋中。
菌棒通常是用锯末、秸秆等有机材料制成,菌袋则是用塑料薄膜制成。
7. 培养环境的控制:将接种好的菌棒或菌袋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线等条件,促进食用菌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
8. 及时采摘: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应及时采摘,避免过度生长导致质量下降。
9. 清洁消毒: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场地的清洁和菌棒或菌袋的消毒,以防止病虫害和其他菌种的侵入。
10. 循环使用:在一定周期后,可将已经收获的菌棒或菌袋重新接种繁殖,循环利用。
以上是食用菌种植的一般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种植食用菌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且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操作和管理。
同时,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种植时要根据不同的菌种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
3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章菌种的生产与保藏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2021年5月26 日星期三
(二) 母种生产技术
⑷ 5%石炭酸:喷洒墙壁、地面及擦洗桌面等, 也可用来苏尔代替;
⑸ 2%来苏尔、新洁尔灭:用法同上; ⑹甲醛(福尔马林):用于菇房和接种箱等空 气消毒;
方法:关闭门窗消毒,自行气化;
用量:10ml甲醛+5g KMnO4/立方米。
(一) 菌种生产常用的设备和用具 (二) 母种生产技术
1、母种培养基
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种类繁多,由于不同 营养类型的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同,所 以,在培养不同食用菌母种时,应选择适宜该 菌种的培养基。
培养
接种→→栽培种(三级)
经过这样三级培养,食用菌菌丝数量大大增 加。
一般1支试管菌种可繁殖4~6瓶原种,每瓶原 种又可扩大繁殖60~100瓶栽培种。
母种
原种、 栽培种
栽培种
食用菌的 制种程序
(一) 菌种生产常用的设备和用具
菌种生产必须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为 了保证制种的成功,除必须掌握制种技术外, 还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和用品。 1、接种设备 ⑴ 接种室 要求: ①关闭严密,便于熏蒸、消毒; ②空间不宜过大,一般长、宽、高均为2m即可; ③接种室外面最好有一个缓冲室; ④墙壁、天花板和地面都要平整、光洁; ⑤内装有紫外灯和日光灯。
要求:放置工作台的房间要清洁,空气流动小, 最好安装灭菌灯。
优点:有效可靠,操作使用方便,在夏季接种 时,使操作人员感到舒适。
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与培养
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与培养一、母种制作(一)母种培养基制作1.母种培养基的种类母种是菌种生产的关键,要求纯度高,不能混生杂菌,同时母种的菌丝体较为纤细,分解培养料的能力较弱。
因此,母种菌丝体需要培养在营养丰富,易被吸收,表面光滑易于鉴别有无杂菌感染的琼脂培养基上。
适合母种菌丝生长的琼脂培养基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下列几种:(1)马铃薯一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克琼脂20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水1000毫升(2)麦芽汁一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干麦芽250克琼脂15〜20克葡萄糖(或蔗糖)10克水 1000毫升(3)胡萝卜一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胡萝卜100克琼脂20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水 1000毫升(4)蘑菇汁一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适用于蘑菇)鲜蘑菇250克琼脂20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水 1000毫升(5)蛋白胨一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蛋白胨2克葡萄糖20克磷酸氢二钾2克维生素B1 (硫胺素)0.5毫克磷酸二氢钾0.5克琼脂18克硫酸镁0.5克水1000毫升2.母种培养基的制法以最常用的马铃薯一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的制法为例介绍如下:先将马铃薯去皮,洗涤,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取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加入琼脂和葡萄糖(或蔗糖),用文火加热使其溶化,最后补足水分,使其容量仍为1000 毫升。
趁热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5左右,装管时要注意不使培养基沾污试管壁和试管口。
试管口塞上大小合适的棉花塞,塞入试管口内的长度为棉塞总长的3/5。
塞好棉塞后,每10 支作一捆,用牛皮纸包扎好后,置铁丝网笼中,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如作为抱子分离用,则将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或培养皿中,然后高压灭菌。
3.母种培养基的消毒灭菌:母种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来消毒灭菌,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有直式、卧式和手提式三种。
将配制好后的母种培养基移入上述任何一种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30分钟。
食用菌的发酵与菌种培养技术
食用菌的发酵与菌种培养技术食用菌是指能够供人食用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真菌,如蘑菇、平菇、香菇等。
食用菌的发酵过程中,菌种培养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用菌的发酵与菌种培养技术。
食用菌的发酵是指利用菌丝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代谢,产生有益的物质,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和产生的营养成分等。
食用菌发酵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供适宜的养料、湿度和温度等环境条件,使菌丝体能够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从而达到产生所需产品的目的。
在食用菌发酵过程中,菌种培养技术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食用菌的菌种培养技术主要包括菌种贮藏、菌种增殖和菌种分离等过程。
首先是菌种贮藏,目的是将菌株保存在适宜的条件下,以便后续的菌种培养和发酵使用。
常用的菌种贮藏方法有鳞片法、石膏板法和液体氮贮藏法等。
其中,液体氮贮藏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能够长期保存菌种,并且能够保持菌株的原始特性。
在菌种增殖过程中,首先需要消毒培养基和培养器具,以防止外界杂菌的污染。
然后,将经过贮藏的菌种接种到含有适宜养分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在不同食用菌的菌种培养中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菌种增殖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培养温度、湿度和pH值等因素,以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和繁殖。
菌种分离是指将菌丝体从菌种中分离出来,以便后续的纯培养和发酵使用。
菌种分离主要包括传代分离和单孢分离两种方法。
传代分离是将菌种连续传代培养,通过培养基的选择性和稀释性来分离出单菌种。
而单孢分离是将菌种在培养基上稀释到只有一个孢子的浓度,然后将单个孢子分离出来。
菌种分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纯培养的菌种,并消除菌株间的遗传差异。
食用菌的发酵与菌种培养技术在提高食用菌产量和品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科学的菌种培养技术,可以选择和定向培育优良的菌株,提高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还能够控制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口感等特性。
因此,发酵与菌种培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而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对于生产食用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一、食用菌的种类及选种食用菌的种类有很多,比如香菇、平菇、树耳等等,每种食用菌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特点和适宜生长环境。
因此在选种时需要根据环境条件进行选择,以进行相应的技术措施。
二、食用菌的基本生长条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首先是温度,通常在15-25摄氏度之间为宜,不同的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其次是湿度,食用菌要求湿度较高,一般在80%以上为宜。
最后是通风,食用菌的生长需要保持一定的通风量,以保持菌床内氧气的充足。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三、食用菌的栽培技术1. 培养基的制备食用菌的栽培基质主要由秸秆、木屑、麸皮等原料经过消毒处理和混合后形成。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确保原料的质量和比例,以及消毒处理的温度和时间。
2.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食用菌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可以采用点播法或铺撒法,然后覆盖一层薄土进行保湿处理。
3. 菌床的管理菌床是食用菌生长的基础,需要定期翻动、保湿和通风。
在菌床内也要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以确保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4. 控温控湿在栽培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5. 采收食用菌一般在生长适宜时期进行采收,采收后要及时清理菌床和进行二次培育,以保证下一批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四、食用菌的管理1. 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可以采用化学药剂、生物防治、轮作等多种方式进行防治。
2. 质量监控食用菌的质量对于产品的销售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栽培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监控,确保产品的品质。
3. 安全生产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劳动防护和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用菌的安全生产。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与培育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与培育技术食用菌类,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而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菌种培养与培育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类的菌种培养与培育技术,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
一、菌种培养技术1. 菌种的来源菌种是食用菌类栽培的基础,它们可以从自然界中采集,也可以通过实验室培养获得。
常见的菌种来源包括野生菌种、栽培菌种和基因改良菌种。
2. 菌种的筛选和保存在菌种培养前,需要对采集到的菌种进行筛选,确保其具有较好的生长和产量特性。
同时,菌种的保存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用冷冻法、干燥法等方法进行长期保存。
3. 菌种的分离和纯化菌种培养的第一步是对菌种进行分离和纯化,以去除可能的杂菌和其他不良影响因素。
分离和纯化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环境条件,避免菌种的交叉感染和污染。
4. 菌种的培养基选择不同的食用菌类对培养基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菌种培养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特定菌种生长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和水分等。
5. 菌种的培养条件菌种的培养条件直接影响着菌丝体的生长和发育。
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的合理控制,有助于促进菌种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量。
二、菌种培育技术1. 菌种的接种菌种接种是指将纯化后的菌种转移到培养基或培养床上,使菌丝体开始生长和扩散。
接种方法可以通过液体接种、固体接种和气相接种等多种方式进行。
2. 菌种的菌丝体生长菌丝体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同时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供菌丝体吸收和利用。
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对后续的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3. 菌种的菌实体形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菌丝体生长,菌种会进入菌实体形成的阶段。
此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需要进行调控,以促进菌实体的生长和发育。
4. 菌种的收获和加工菌实体达到成熟后,可以进行收获和加工。
收获时需注意不损伤菌实体,以免影响菌种的质量和产量。
夏种食用菌的技术关键
夏种食用菌的技术关键一、夏种食用菌三阶段1、菌种生产阶段(1)菌种培养室应调节温度在25℃左右。
时下应用较多的水温空调可使菌种发菌处于适宜的环境之中。
(2)培养室内每3~7天喷洒1次药物予以防范杂菌侵染,可交替使用赛百09和百病傻喷洒,以杀死随空气流动及人体带入室内的杂菌。
(3)阴雨连绵季节,应在培养室内放置生石灰,借以降低空气湿度。
2、发菌阶段发菌阶段主要问题表现为发菌缓慢、菌丝无力、污染率高、出菇延迟等问题。
解决措施:(1)更换脱毒菌种。
脱毒菌种可确保自身不携带病毒病菌,并有效提高抗性,这是保证高产的基础。
(2)科学调配基料。
基料的营养是栽培出菇的主要物质基础,其营养水平和状态,实质上就决定着栽培的效果。
实践证明,大多基料配方中缺乏营养元素,尤其中微量元素的缺失,使得菌丝生长不健壮、抗性下降,污染率和发病率上升。
每斤原料中加入120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即可。
(3)严格培养消毒。
培养室、棚内彻底消毒杀菌,并在发菌期间每5天左右喷洒一次赛百09,与百病傻交替使用,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4)坚持保温与通风。
保温,不只是低温季节的措施,高温季节同样需要保温;发菌期间的通风,在生产中显得十分必要,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细心管理,以确保获得理想的生产效果。
3、出菇阶段该阶段必须保持空气新鲜,但在阴雨连绵的天气,空气流动性差,菇棚湿度甚至达到100%的饱和度,使得棚内空气污浊,病害自然发生甚至形成蔓延。
解决办法:(1)参考上述用药,以防止杂菌、病原菌的侵袭。
(2)采用换气设备予以通风换气,尤其是菇棚地面以上约40厘米高度的范围内以及菇棚边缘地带,为二氧化碳积淀区域,排气时要将排气管接触地面;如使用水温空调类设备,空气流动性高,便无此忧虑。
(3)对完成发菌后迟迟不出菇的菌袋,可将之搬出棚外,任其日晒风吹,或掀开棚膜及通风孔等施行降温,加大温差刺激,只要一周时间,即可顺利出菇。
(4)用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连喷3遍,促使菇体健壮,是防止病害发生、提高产量的好办法。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物,其栽培技术和管理对菇农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包括菌种选择、菌包制备、菌床搭建、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二、菌种选择1. 菌种的选取:根据目标市场和栽培环境,选择适合的菌种,如香菇、平菇、金针菇等。
2. 菌种的繁殖:采用菌丝体、菌条、菌种瓶等方式进行菌种繁殖,确保繁殖质量和数量。
三、菌包制备1. 培养基配制:按照菌种的要求,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包括废弃物、农业废料等。
2. 菌包填充:将培养基填充到菌袋或菌箱中,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性。
3. 菌种接种:将经过繁殖的菌种接种到菌包中,确保接种均匀和密度适宜。
四、菌床搭建1. 材料选择:选择适宜的栽培材料,如木屑、秸秆、玉米杆等。
2. 堆积方式:将栽培材料进行堆积,注意控制湿度和通气性。
3. 菌种接种:在菌床表面均匀撒菌种,覆盖一层湿布,促进菌丝生长。
五、施肥1. 有机肥施用: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进行施用,包括鸡粪、牛粪、蘑菇渣等。
2. 肥料配比:根据不同菌种的需求,合理调配肥料比例,保证营养均衡。
3. 施肥时间:根据菌床的不同生长阶段,科学施肥,并注意避免施肥过量造成菌床热化。
六、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常见的病害进行防治,如菌核病、蛏子菇病等。
2. 虫害防治: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如黄曲霉、白蚁等虫害的防治。
附件:1. 菌种繁殖记录表2. 菌包制备流程图3. 菌床温湿度监测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法:国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
2. 食品安全法:保障食品安全,确保食品卫生的法律。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活动,通常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平菇的菌种分离技术及专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一、母种生产平菇的母种可以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法获得,有时也会采用菇木分离法。
培养基的选择对平菇的生长至关重要。
普通培养基(PDA)适用于平菇的母种分离和保存,尽管菌丝在此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慢。
扩大转管时推荐使用高粱粉培养基,其配方为高粱粉30克、蒸馏水1000毫升和1%琼脂。
这种培养基能够促进平菇菌丝的快速、均匀生长,非常适合母种的生产。
菌种培养应在最适宜的温度(25℃±2℃)下进行,并需经过提纯和转管。
一般7至10天菌丝即可长满试管。
若无杂菌出现,则分离培养成功。
然而,菌株的优劣及其生产价值还需通过出菇栽培试验来评估。
二、原种生产由于母种菌丝数量有限,实际生产中需将一级种扩大繁殖成二级种,即原种,以满足生产需求。
平菇原种的培养基配制和生产可参照《制种技术》中木腐菌制种的内容。
在木屑培养基上,原种约需20至25天即可满瓶;在麦粒培养基上,约15至20天即可长满使用。
优质的原种菌丝应密集、洁白、长势均匀、粗壮,并呈现棉毛状,有爬壁现象。
一旦原种长满瓶,应立即扩大为栽培种,以防菌丝因营养耗尽而衰老甚至死亡。
三、栽培种生产原种扩大繁殖后即成栽培种,也即直接用于大生产的生产种,又称三级种。
平菇栽培在培养料配方、制作、灭菌、接种和培养等方面与原种生产相同。
栽培容器可选用玻璃瓶子或塑料薄膜袋。
由于栽培种数量较多,制作过程可能较为粗放,培养场所的选择也不甚讲究。
因此,在播种前必须检查菌种是否带有螨类或其他病虫害。
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弃用不合格的菌种。
菌丝生活力的强弱与菌龄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
菌丝生活力在接种后一个月内最强,而菌种长出原基时为成熟菌种,应尽快使用。
若原基变干枯或菌丝柱收缩,瓶底出现积液,表明菌种已老化,不宜再使用,应予以淘汰。
四、栽培技术栽培者的目标是获得丰产,这需要掌握平菇的生物学特性,并在栽培过程中满足其不同发育时期对各种生活条件的要求,同时创造一个最有利于平菇与其他微生物竞争的生活环境。
食用菌养殖技术
食用菌养殖技术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材,被广泛应用于烹饪、药用以及保健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食的追求,食用菌养殖技术也逐渐受到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养殖的几种常见技术,包括菌种培养、基质制备、环境控制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一、菌种培养技术菌种培养是食用菌养殖的基础工作,良好的菌种质量对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菌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1.分离出自然界中的菌株,如野生食用菌菌丝体等;2.通过携带有菌种的菌丝体进行传承;3.通过菌种的无菌培养进行扩繁。
二、基质制备技术基质是食用菌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它应具备以下特点:适合菌体的生长、含有适宜的水分、易于接种和操作。
常用的基质包括蘑菇菌棒、锯末、稻草以及木屑等。
其中,蘑菇菌棒是一种将基质和菌种密封在一起的特殊基质,能够提高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三、环境控制技术食用菌对于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环境控制。
1.温度控制:不同的食用菌对温度的需求不同,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为宜。
可以利用加热和降温设备来维持适宜的温度。
2.湿度控制:食用菌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在80-90%左右为宜。
通过喷水、增加湿度设备或保持温室内的通风等方式来控制湿度。
3.光照控制:大部分食用菌是需要一定光照条件的,但是光照时间和强度的要求因菌种而异。
可以通过灯光来实现光照控制。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预防和控制相结合的措施。
1.病害防治:要保持菌舍和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土壤和垫料进行消毒处理。
同时,在菌舍内和周围设置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
2.病虫害监测:及时对菌栽进行巡查,发现病虫害情况要及时处理,可以使用一些无公害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食用菌养殖技术涉及到菌种培养、基质制备、环境控制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才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优质的食用菌产品。
食 用 菌 生 产 技 术 流 程
食用菌生产技术流程
一、菌种生产
1.食用菌菌种的概念
食用菌的菌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种子,它是营养体,相当于农作物的“苗”。
作为微生物,它相当于我们蒸馒头用的“酵子”,制菌种实际上就是不断扩大“酵子”的过程。
2.菌种分级、培养时间及数量
母种—(7-10天)—→原种—(30天左右)—→栽培种—(30左右)—→生产;香菇栽培种需50—60天
母种—(20-30支)—→母种—(4-5瓶)—→原种—(40-50袋)—→栽培种,香菇栽培种一袋接15袋左右
3.生产工艺流程
培养基配制—→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查)—→成品。
二、几种主要食用菌的生产流程
1、香菇、木耳、金针菇等所有熟料栽培技术流程:
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开口催蕾→出菇管理→采收。
2、平菇等所有生料栽培技术流程:
备料→配料→发酵→接种→菌丝培养→开口催蕾→出菇管理→采收。
三、栽培设施:
除带后墙,带后坡的高效温室不需加温即可出菇外,其它设施从交九后一九到四九期间不加温不能出菇。
四、几种主要食用菌的栽培流程
附表。
食用菌栽培种制备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制备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食用菌的生产与消费逐年增加。
而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则成为了菌农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科学的食用菌栽培种制备技术能够帮助农民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强种植技术的可持续性,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栽培种制备技术的相关知识,为菌农们提供技术参考。
食用菌栽培种的定义和分类食用菌栽培种指的是经过特定处理的食用菌菌种,是肉眼无法区分的干燥培养基或发酵基质。
食用菌栽培种可分为夏季和冬季两种型号。
根据其用途可分为原种和工厂栽培种,其中原种为一级级的育种并筛选获得,工厂栽培种则是通过培养技术生产的,两种型号的制备过程不相同。
食用菌栽培种制备流程夏季食用菌栽培种的制备方法1.挑选异核型及壳墨雪耳等低温菌株种植,培育至菌丝团均匀后,进行混合接种,即充分混合各品种的菌丝种菌,不断重复此步骤,直至菌种无法接种为止。
2.接种后的养料放入阴凉通风处,温度控制在16-20℃,菌丝进入快速生长期。
待菌丝在其生长介质中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在之后的3-5天内更换生长介质,循环七至十次后即可进行下一步骤。
3.将菌丝在无细菌的环境下细胞切割成等分的小组织块,每一块称为一个“菌种”,即制得菌种。
将菌种放入培养基中的生产容器内,保持在17-25℃范围内,培养两到三周即可得到夏季食用菌栽培种,同时进行菌丝体的缩短工作,以提高菌种的产量和质量。
4.通过分离纯化得到满足要求的的菌种,采用分批生产的方式,得到夏季食用菌栽培种。
冬季食用菌栽培种的制备方法1.冬季食用菌栽培种是获得单株的细胞组织再生分化产生的。
所用的材料可从已成型菌体的盖盖侧褶肉眼观察,稍黑带金黄色的细胞集落中轻微划开闪光下挑选种子,将其放入新鲜环境下进行培养,待菌体长成后进行筛选,挑选成为基础种。
2.将基础种进行45天左右的培养,在其成熟期覆盖在1厘米育种土表层,创造生态环境中进行菌株的扩散。
3.将菌株扩散后的土壤进行筛出,去掉杂质后,将350克固态培养基添加3毫升菌种,在土壤表层铺设采光布,控制温度,适当喷水,等待栽培种长成即可。
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步骤
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步骤食用菌菌种的质量对食用菌生产至关重要。
菌种的好坏,菌种的保存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效益和成败,所以我们要制作优良的食用菌菌种,更要有优良的菌种保存方法,以保存菌种的生活力和优良性状,确保菌种纯种、无污染。
一、菌种制作食用菌菌种分三种即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1.制作母种(一级种)1.1菌种采集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食用菌子实体。
经表面消毒后,放在无菌的厚纸上,使子实体菌褶向下,在通风条件下经过12--24h,等子实体放出孢子后,将纸折叠起来风干,放入塑料袋中,里面放几粒干硅胶,封好口,放入2--4℃冰箱中,可保存起来长期备用。
1.2母种培养基制作配方: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纯净水1000ml。
先把马铃薯切成大约1cm大的小方块,放入1000ml 纯净水中煮30min,过滤后加入琼脂、0.2-0.3%的磷酸二氢钾、再加入20g葡萄糖,溶解后分别装入试管,每个试管装量1/5-1/4,用棉塞封好试管口,外加塑料膜扎紧,放入压力灭菌锅1.3㎏/cm灭菌30min,待温度降至60℃将试管摆成30-35度倾斜面,冷却后观察几天,无受到杂菌污染即可接种,孢子液用灭菌的自来水将孢子稀释,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将孢子悬浮液移到试管琼脂斜面上,在25℃下培养,很容易萌发生长成菌丝,然后用石蜡封口置于4-5℃恒温箱中可保存6个月。
2.制作原种(二级种)将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加入水拌匀(100kg料加125kg水),培养基原料拌匀后拿试纸测ph 值,ph值在6-7为宜,然后装入大口的罐头瓶至瓶肩部,将培养料压平压紧,抹干净瓶的培养料,拿完好无破损的塑料薄膜扎紧瓶口,放入压力灭菌锅1.4-1.5㎏/cm灭菌1.5-2h,冷却至25℃即可进行无菌接种,用接种针从母种试管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丝体接入瓶中,接种后在25℃恒温箱中培养30d菌丝可长满,即可作为原种(二级种)。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资源,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医疗价值和美味口感,近年来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而实现食用菌的成功栽培和管理,则是保证其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此本文将就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1.1 基础技术:1.1.1 介质配制:食用菌一般以菌丝体为种植材料,而培养介质则是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生长环境,其配制一般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介质中的有害微生物彻底去除;合理比例:不同的食用菌对培养介质的要求不同,应有针对性的调整介质成分;营养均衡:适度添加适宜量的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以保证菌丝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1.1.2 接种方法:接种是指将菌株种子或菌丝体接种到培养介质中,以便其在介质中生长繁殖。
常见的接种方法有:点插法:将接种物沾入少许水后点于培养介质表面,较为适用于实心菌。
布菌法:将培养箱内的介质表面均匀分布接种物,适用于菜胆菌。
打办法:以气压或水准差管理法,将接种物直接注入培养介质中,适用于栽培木耳、草菇等菌种。
1.2 高级技术:1.2.1 基因工程:根据食用菌个体生长和发育的特点,通过基因工程可使菌前芽孢期、菌丝期和菌核生长等阶段具有一定的调控性。
1.2.2 质量控制:食用菌的质量及产量与栽培环境、培养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因素以达到稳定高产的效果。
二、食用菌管理方法:2.1 温度和湿度控制:食用菌的生长温度和适宜湿度是其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
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菌种的特征、生长要求以及本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控温湿度等各项因素,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2.2 饮用水管理:食用菌培养需要适量的饮用水,不同菌种的水分要求不一样,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合理实践,保证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操作方法正确。
2.3 光照与氧气供应:在食用菌的培养过程中,还需要适量的光照和新鲜空气的供应,以维持生长所需的正常状态。
2.4 科学管理方法:食用菌的管理方法不仅涉及到上述基本因素的控制,也包括了对其生长体系的成因,如种子的选取、菌种的寄存、拔花苞等等。
食用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食用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栽培技术措施1、菌种栽培种选择正规厂家的优质菌种~菌丝洁白~无高温抑止线、无杂色、无过多黄水、无螨虫、无线虫、菌龄适中.2、备料提倡用麦秸、玉米秸逐步取代稻草~用鸡、猪粪与牛粪复混~每平方米60-70斤干草~40—50斤干粪。
堆制时间稻草21-25天~麦秸、玉米秸25—30天.二次发酵提倡使用锅炉加热~使棚内料温在36-48小时内升至60—62?~并维持8-12小时~随后将料温降至48—52?~维持4—7天后~撤炉放风降温~期间应在保证温度前提下每天通风2次。
3、播种棚四周用石灰消毒~取种撒播~播种量每平方米750毫升麦粒菌种1.5瓶。
然后密封保温22-25?~待菌丝萌发后逐渐通风.4、覆土以草炭土、淤土为好~两合土也可~晒干砸碎~覆土3—3。
5厘米~喷水轻、细、勤~前期小通风~菌丝长入土层后逐渐加大通风量~后期大水大通风~促使结菇.5、出菇期管理 ?温度~室内空气温度13,20?,?湿度~空气相对湿度85,90,,?通风~根据温度情况每天进行通风,?打水~结菇水偏大~维持水偏小~转潮水偏重~不打关门水。
6、越冬期管理一般采用干越冬~根据料土分层情况~采取不同管理措施。
7、春菇管理温度回升10?以上开始管理。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搞好环境消毒和清洁卫生。
2、加强管理~合理控制温度、湿度、通风。
3、准确测报~掌握病虫情况~选择最佳防治时期和措施~对症下药.允许有限使用部分低毒低残留农药~交替轮换用药~控制用药次数、用药,剂量,浓度和用药安全间隔期~不得擅自改变用药次数、用药,剂量,浓度和用药安全间隔期。
农药严格执行国家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的要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多菌灵、氰戊菊酯等农药要在采收前15天停止使用。
三、采收与产品质量菇盖长到2-4。
5厘米时采摘~一般不超过5厘米~产品符合出口食品标准。
XXXXXXXXXXXXXXXXX2008年11月16日。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药材,对于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菌栽培技术及其管理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应用。
1、选用优良菌株食用菌的选种非常重要,选取高产、优质、耐病、抗逆性强的优良菌株可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灵芝、茶树菇等,各种菌种需选用适合当地环境、品质好、产量高的种子。
2、育种改良育种改良是食用菌生产取得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品质的关键,将野生和采集的野外菌株经多年选择和繁殖,最终筛选出高产、优质、耐病、抗逆性强的菌株,可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3、选择合适的栽培场地食用菌栽培应选用无污染、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阳光充足的场地。
栽培场所要有良好的通风、排水、遮阳、防渗漏等设施条件。
完善场地设计,加强技术管理,可以提高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增加产量和品质。
食用菌栽培基质种类较多,包括木质废弃物、秸秆以及全株植物等。
充分利用农村废弃物,可有效缓解环境压力。
在栽培基质中加入适量的水解物可提高基质的肥力,促进食用菌的生长。
5、合理运用肥料合理做好肥料管理,是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
一般建议在生长过程中适量施加有机肥和无机肥,肥料要适量搭配,以保证食用菌叶片翠绿、地支粗壮,生长旺盛。
6、科学控制温度温度对食用菌栽培有重要影响。
一般温度控制在15℃~30℃,根据不同菌种和不同阶段进行调整。
在菌丝生长期和子实体形成期要控制温度稳定,避免温度波动过大,以确保生长发育均匀。
7、保持良好的湿度湿度对于食用菌的生长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常要控制在80%~95%之间,不同菌种和不同生长阶段湿度控制也略有不同。
同时要注意及时通风,保持培养室的干燥清洁。
8、适合的光照强度食用菌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对于灵芝,光照不可过强,甚至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下生长,而灵芝对红光和蓝光敏感,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对于茶树菇和金针菇,光照要保证在200lx以上,以保证生长。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更加优质、安全、健康的食用菌产品。
本文将从食用菌的栽培方式、菌棒制作、培养基的制备、环境调节以及病虫害的预防等方面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食用菌的栽培方式1. 菌种培养法菌种培养法是指将选好的食用菌菌种在试管或各种培养瓶中培养、增殖,然后通过接种固体或液体基质进行培养。
2. 菌粒种培养法菌粒种培养法是将菌种接种到菌粒中,使其在稻壳、麦麸等物质上生长,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3. 菌棒种植法菌棒种植法是将菌株培养好后,包裹在纸屑或木屑中,制成压缩成型的菌棒,再将菌棒悬挂在菌房内进行培养。
二、菌棒制作菌棒制作是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
以野生银耳为例,采取木芹皮、沙土、水洒、砖头、石灰等基质材料,经过高温蒸煮、喷水、冷却,制成菌棒。
其中,木芹皮以其不易被打垮、有机质适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在制作木芹皮菌棒时,首先将木芹皮手工粉碎成一定大小的茎节,在专用菌棒成型机上逐层压缩,制成直径为6cm,长度为65cm,重量为750g的木芹皮菌棒。
最后将菌棒用真菌接种液接种后,悬挂于菌房内进行培养。
三、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基质,基质的配比受到地区、季节、食用菌种类和诸多因素的影响。
精细、科学的配方是菌棒成长的重要保证。
一般采用玉米粉、黑豆粉、黄豆粉、大豆饼粉等碳源和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铵等氮、磷、钾肥来配制基质。
基质配比得当,可提高菌棒成长速度,并产生丰富的香味和口感。
四、环境调节环境调节是栽培食用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
1. 调节温度食用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因菌种不同而异。
以金针菇为例,其适宜温度为20-28℃,白灵菇适宜温度为5-20℃,香菇适宜温度为15-25℃。
在紫菇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按照孟诚和张芳树所提出的温度调控法,将温度从最初的15-18℃逐步升至22-25℃,使菌棒在不同生长阶段得到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菌种的生产及养殖技术系名称园林园艺系专业名称园林技术班级园林10-1 班学生姓名初文藩指导教师林蓉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1食用菌菌种的培养技术 (2)1.1母种的获得 (2)1.1.1种菇(耳)选择 (2)1.1.2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3)1.1.3.组织分离 (5)1.1.4母种的扩大繁殖保藏 (5)2.原种生产 (5)2.1.原种配方 (5)2.2.接种 (5)2.3.养菌 (6)3.栽培种生产 (6)3.1.栽培种配方 (6)3.2.制作方法 (6)3.3.接种与培养 (6)4 养殖技术 (6)4.1菇房的搭建 (6)4.2栽培时间安排 (6)4.3菌株选择 (6)4.4培养料配方 (7)4.5培养料制备 (7)4.5培养料制备 (7)4.6菇房消毒、铺料、播种进料 (7)4.7出菇管理 (7)4.8采收 (7)5多吃食用菌有好处 (7)参考文献 (8) (8)食用菌的食用菌菌种的生产及养殖技术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系园林10-1班初文藩摘要:本文介绍了食用菌菌种的组织培养技术,通过食用菌菌种生产的了解来阐述如何培养食用菌成活率更高,以及养殖技术和食用菌对人体的好处。
关键词:食用菌菌种生产养殖技术食用菌是一类有大型可食子实体的高等真菌(蕈菌),被人们称为菇、蘑、菌、蕈、芝、苓、耳、茸等。
食用菌具有独特的保健价值,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
如鲜蘑菇含蛋白质为1.5%-3.5%,是大白菜的3倍,萝卜的6倍,苹果的17倍。
1公斤干蘑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公斤瘦肉,3公斤鸡蛋或12公斤牛奶的蛋白质含量。
食用菌中赖氨酸含量丰富,含有组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和人体所必需的8种微量元素。
谷物食品中含量少的赖氨酸,食用菌中含量也相当丰富。
食用菌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而其中74-83%是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
食用菌还含有维生素,食用菌富含的VB1、V12,都高于肉类,草菇Vc含量为辣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香菇的17倍。
香菇Vd原含量高达128国际单位,是紫菜的8倍,甘薯的7倍,大豆的21倍。
VD原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VD,促进对促进对钙的吸收。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菌种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生产的成功与失败,优良的菌种是栽培成功的基本条件,劣质菌种会使食用菌生产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而菌种生产技术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菌种质量,近年来,我省食用菌生产发展迅猛,但菌种生产管理相对滞后,生产技术缺乏统一标准,生产技术本身没有被生产者正确掌握,因此,菌种质量优劣不定,成本举高不下,对食用菌规模化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多年的食用菌教学、科研与生产中,总结出的这套食用菌菌种生产实用技术,具有操作容易、设备简单、高效实用、成功率高、污染率低等特点,解决了大批量生产菌种数量难满足、质量无保证的难题。
1.食用菌菌种的培养技术1.1母种的获得母种可选用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基质分离法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得到,但由于孢子分离法的分离对象是有性孢子,因此变异机率高,这一方面为我们选育优良菌株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菌种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
所以,菌种科研单位常用此法选育、复壮菌种,而菌种生产单位则不宜采用它获取母种。
用基质分离法获得的菌种生活力很弱,不经出菇试验不能当作母种使用。
组织分离法得到的菌种不易发生变异,能保持原菌种的优良特性是菌种生产单位获得母种的主要方法。
1.1.1种菇(耳)选择种菇就是可作分离材料的子实体,被选用的条件是:朵形完整、商品性状优良、生物学性状典型、无病虫、无破损、菌盖尚未展开、孢子还未弹射,成熟度在60-70%之间的幼菇或幼耳。
1.1.2母种培养基的制作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蛋白胨5g,酵母膏3g,100万单位的青霉素100mg,80万单位的链霉素100mg,水1000ml。
作法:将马铃薯洗净、取皮、挖眼、切成约2cm见方的小方块,投入1000ml 水中煮30min,煮时防糊、防溢,过滤取汁;→加入琼脂继续加热使其溶化,然后加水补充至1000ml;→再加入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青霉素和链霉素搅拌溶化至均匀;→趁热分装试管和三角瓶并加棉塞包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当温度达到121℃时灭菌lh;→把试管倾成斜面,把三角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使其凝固成固体平板培养基;→待用。
1.1.3.组织分离组织分离法适合于平菇、金针菇、白灵菇、杏孢菇、鸡腿菇、双孢菇等菇类和黑木耳、银耳等耳类食用菌,其操作方法和过程依次为:把选好的种菇(耳)用清水冲洗;→用无菌纱布或滤纸吸干表面余水;→在无菌室内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无菌纱布或滤纸吸干表面余水;→用70%的乙醇擦洗菇(耳)表面;→用无菌的手术刀把菇体从菌盖与菌柄交接处切开;→用无菌的小尖头镊子从菇体切口处撕取小米粒大小的菌肉一块放置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每个平板上放置3-5块菌肉;→把平板倒置于20-25℃的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3-5d;→在无菌室内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针从生长正常,没有污染的菌落上挑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菌丝放置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把试管放在20-25℃的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8~10d菌丝长满斜面即得到母种。
1.1.4.母种的扩大繁殖与保藏在用于扩大繁殖母种的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是防止格兰氏染色阴性菌和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措施;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胨和酵母膏可保证母种健壮生长;但转管次数不能超过三次,这是保证母种质量,防止菌种退化的关键。
母种转管必须在无菌室中实施无菌操作,转管前首先要对无菌室消毒,消毒的方法和程序是:清扫室内、用清水在空气中喷雾、擦洗桌面地面等;→1‰新吉尔灭擦洗桌面、椅面及墙面等;→点燃克霉净(用量4-6g/m3)熏蒸,同时打开紫外线灯照射1h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消毒结束就开始母种转管,一般一支母种一次可扩大成25支母种,转管两次就可得到600多支,转管后贴好标签,置于20-25℃的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8-10d菌丝即可长满整个斜面,培养过程中勤观察及时淘汰有污染的试管,把培养好的试管母种及时用于原种生产或放在4℃的冰箱中保藏。
2.原种生产2.1.原种配方配方1:高梁80%,木屑13.8%,麦麸1.6%,玉米面1.6%,豆饼粉2%,石膏粉0.5%,石灰0.3%,克菌剂0.1%,增氧剂0.1%,含水量60%。
本配方适合鸡腿菇、平菇、白灵菇、杏孢菇等草腐菌类原种的生产。
具有发菌快、吃料快、菌丝健壮、污染小、成品率高等特点制作方法:先把高梁放在温度为70-80℃,ph值12-13的石灰水中,浸泡2-3d,泡至种皮发软,种胚由白为青,由硬变软,子粒完全膨胀后捞起,沥去余水,待用。
把木屑、麦麸等辅料按比例称取,干拌均匀,然后按料:水=1:1.3-1.4的比例加水拌匀,堆闷约24h;之后,取20%辅料与高梁混合,并掺拌均匀,开始装瓶,先在瓶底装1cm厚的辅料,辅料上面装高梁,瓶口处再装1cm厚的辅料,整平、压实料面,在料面中央打一直径2cm,深至瓶底的孔,擦净瓶口,用两层报纸一层塑料包扎封口,装筐灭菌,若用常压蒸汽灭菌,则温度达到100℃,维持10h;若用高压蒸汽灭菌,则温度达到121℃,维持1h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灭菌结束,温度降到30℃时接菌。
配方2:棉籽壳75%,木屑10%,麦麸10%,红糖1%,豆饼粉2%,石灰1%,石膏粉1%,含水量60-65%。
本配方适合黑木耳等木腐性食用菌原种的生产。
制作方法根据所需原料的总量,按配方的比例,准确称取每一种原料,然后掺拌均匀,并加水使料内含水量达到60-65%,拌料时先将石灰、石膏与黄豆粉掺在一起,干拌3-4次,使其混匀,然后把这三者的混合物与麸皮掺在一起,干拌到均匀混合为止,最后再与主料混合干拌到均匀,如果原料混合不均匀就会造成料内营养不均匀、ph值不均匀,导致菌丝生长不均匀。
当主料和辅料干拌均匀后,再向料内加入定量的水湿拌,加水时首先要根据干料总量计算出加水量(计算方法是料:水=1:1.4-1.5,也就是说在1kg干料中应加水1.4-1.5kg水),然后分次加入、拌匀,不要一次将所有的水加入,因为主料干湿程度不一样,主料湿一点加入的水就会少于加水总量,如果一次将水加入就会使含水量偏高,摊开晾晒,拖延工作进程。
加水后要湿拌3-4次,让水分在培养料中均匀分布,然后测定含水量,方法是用手握料指缝间有水滴溢出,但悬而不掉为宜。
此时含水量恰好是60-65%,含水量调好后装袋。
由于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全部水分都是由培养料提供的,如果料内含水不足就会使菌丝定植困难,生长稀疏无力,如果含水量过大,料内水多气少,木耳菌丝因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停止生长,相反细菌会大量滋生导致培养料腐败。
在测定含水量的同时,还要测定料的酸碱度,方法是取ph值试纸中一条埋在培养料中,用手捏一下料,取出试纸条在比色板上比色,适宜的ph值是7.5-8.5,一般情况下若能按配方比例正确添加石灰,不存在ph值太大或太小的问题。
一旦出现ph值过小应喷洒石灰水,过大则应添加培养料。
培养料配好后要及时装袋,灭菌,搁置过久料内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培养料变酸,影响菌丝生长。
袋可用手工装也可用装袋机装。
若手工装袋则一边装料一边用手压料,压料时一手提袋沿,一手用四指向下紧贴袋壁向下压料,边装边压,分4-5次装满全袋,切不可一次装满再从上面下压,如果这样下部很难装实,造成上紧下松,不利于菌丝生长。
每袋装料0.9-1.1kg,袋料高度17-18cm,料不可装的太瓷,料太瓷通气性不好,菌丝生长缓慢,料也不可装的太满,料太满料面与无棉封盖之间的空间太小,袋内氧气少,不利于菌丝生长,袋装好后,按平料面,用木棍(直径 2.5cm)在料中间打一孔到袋底,打孔时木棍向右旋转打入,拔出时左手按住料面右手向右旋转木棍拔出,以防抖松料面。
孔打好后套上颈圈,将高出颈圈部位的袋口翻卷,盖上无棉封盖,放入灭菌筐中灭菌,灭菌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用旧汽油桶修建蒸汽发生器,把装袋的筐摞在一起,筐上罩二层塑料棚膜,下面用绳系牢,春天灭菌为保温应加盖棉毯等物,通入蒸汽,当料内温度达到100℃时,维持10小时,停火后焖锅1小时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2.2.接种接种就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合格的母种接入灭菌后的料袋或瓶中的过程,接种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抢温接种,就是说在培养料的温度降到30℃时接种,料温低菌种不易萌发,定植,菌丝失水干缩,造成接种失败,料温高会烫死菌种,二是.要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为了创建一个适宜接种的无菌环境,应修建4~6m2接种室,接种室应密闭,墙壁、顶棚、地面要平整光滑,易于消毒,没有房间的农户可用棚膜搭建,只要能密闭即可。